找一下童话故事
2021-04-04 找一下童话故事 亲子活动 格林童话故事大全体格锻炼(下)。
(一)循序渐进 利用自然因素进行体格锻炼,要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宜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各种因素对人体的刺激强度,逐步延长锻炼时间。锻炼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这样才能使人体各种器官逐渐对锻炼产生良好适应。
(二)持之以恒 经过持续的锻炼,幼儿大脑皮层建立起有关的联系,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能灵活准确地调节有关的器官,使之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保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大脑皮层上有关的联系就变成了钒固而复杂的条件反射,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目的。WWW.zJ09.coM
(三)结合年龄,注意个体差异,对不同健康状况的小儿选择锻炼的方法,时间、强度时应有所区别。如对体弱儿的体格锻炼应较健康儿缓慢,时间应短并要仔细观察。
(四)要有营养及合理生活制度作保证体格锻炼会增加热能的消耗,只有食物可予补充。因此体格锻炼应适当增加各种营养素。锻炼时要注意内容的多样化,锻炼强度要符合年龄特点,时间要有所控制,否则会造成各生理功能的不协调,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五)要有准备和整理活动开始做适当的准备活动,运动量逐渐增加,使心血管系统有足够时间提高其活动水平,同时消除肌肉、关节的僵硬状态,以减少外伤的发生。锻炼后的整理活动可使神经系统由紧张恢复到安静,以防止“运动性休克”的发生。
(六)仔细观察婴幼儿对锻炼的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相应调整,以达增强体质的目的。
相关推荐
体格锻炼(上)
儿童的体格锻炼可采取多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要利用口光、空气、水。此外游戏、体操、体育活动以及一切户外活动均会对儿童机体发生积极的影响。各种用于锻炼的因素又能互相补充和彼此加强。因此锻炼时可利用2—3种因素同时进行。
[简而易行的锻炼]
(一)衣着适宜适应气候变化予以增减衣服。
(二)户外活动新生儿满月后可抱到户外接触新鲜空气。夏季出生后2—4周即可开始抱到户外,每日1—2次。6个月以内每次由15分钟逐渐增加到2小时,6—12个月可延长到3小时,分2次进行。户外活动不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并且机体不断受到自然因素的刺激,从而达到促进生长发育,预防侗楼病的目的。
(三)开窗睡眠和户外睡眠冬季开宙睡眠要注意保暖,避免对流风,以开气窗为宜。夏季移至户外睡眠,可在树荫下,但要时刻有人照管。随时注意孩子睡觉情况和气温变化。
(四)温水锻炼婴儿脐带脱落后就可进行温水锻炼。水温恒定在37—37.5℃。冬、春季每日一次;夏、秋季每日2次,在水中约7—12分钟,让孩子在水中任意活动,浴毕可用33—35℃水冲淋小儿,用于毛巾擦干、包好、穿好衣服。每日坚持不宜中断。
(五)体操与体育活动根据不同年龄采取不同体操及体育活动以进行锻炼。婴儿可做被动操、主被动操、竹竿操;幼儿可做模仿操、徒手操、广播操、各种律动和健美操等。
[利用自然因素的锻炼方法]
(一)利用空气锻炼主要利用气温和人体皮肤表面温度之间的差异对机体形成刺激。气温越低,作用时间越长,刺激强度就越大。寒冷空气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气温大致可分三个级别:温暖(20—27℃)、凉爽(14℃一19℃),寒冷(14℃以下)。空气浴要从夏季开始过渡到冬季。先从室内开始,过渡到室外。方法是只穿短裤不穿上衣,尽量让幼儿皮肤接触空气。开始锻炼时气温要在20—24℃以内,以后每隔3—4天下降l℃,托儿所婴儿可降至16一14℃,幼儿园可降至10℃,体弱儿不可低于15℃。锻炼每日一次,开始时2—3分钟,以后可逐渐延长到30分钟。可结合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遇有寒战感觉时就应停止进行。如遇大风、天气过热、过冷、气候剧烈变化,锻炼不宜进行。
(二)利用水锻炼
1.水对机体作用是利用身体表面和水的温差来锻炼身体。此方法比其它自然因素更宜控制强度,便于照顾个体特点,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水的导热性强,几乎是温度空.气的28—30倍,因此水能从体表带去大量的体热。对健康儿童来说低于20℃水温可引起冷的感觉,20—32℃为凉,32—40℃为温;40℃以上为热。因此可以从温水逐渐过渡到冷水。
冷水对全身温度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二期:第一期:在寒冷刺激后立即引起血管收缩;第二期:在短期的血管收缩之后,如没有新的外界刺激时,则血管逐渐扩张。因此利用水锻炼可以增强体温的调节能力。(转下文)
体格锻练(中)
孩子更需要体育锻炼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天性好动,整日玩个不停,哪里需要什么体育锻炼。其实不然,研究发现,合理、适度、科学的体育锻炼对孩子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豆豆的健身之路
豆豆出生时只有5斤重,体弱多病,三天两日上医院,看着孩子整天遭受打针、吊水的痛苦,爸爸妈妈很是心疼,暗下决心,要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孩子的体质。
从豆豆会走路开始,爸爸每天都带着她进行至少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从未间断。豆豆上幼儿园时,周围许多父母都带着孩子学习各种特长,爸爸却带着豆豆来到各种体育场所,让她感受运动的快乐。因为爸爸觉得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比学习美术、钢琴更重要。
豆豆上学后,爸爸仍然不改初衷,这一来豆豆用在学习上的时间难免就会比较少,但她的学习成绩却——直名列前茅。奇怪吗?道理很简单:经过体育锻炼,豆豆的精力比别的同学旺盛,上课能专心听讲,作业完成速度快。而且,抗挫折的能力也较强,如果偶尔成绩不理想,豆豆也不会垂头丧气,而是依然对自己充满信心。
锻炼——强身又健心
1、促进智力水平的发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能使孩子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使思维更力口灵活、协调。
2、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参加体育活动本身就必须克服困难,遵守竞赛规则,制约和调控自己某些不利的个性品质,这些都是孩子成长必需的品质。
3、调节情绪,增进快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大脑会分泌一种“内腓肽”的物质,科学家把它称做c(J陕乐素”,它能使人产生愉悦。所以说,体育不仅是强身之育,也是强心之育。
对症选择运动方式
怎样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呢?
●孩子不太合群,不习惯和同伴交往:建议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以及接力跑等集体项孩子有些胆小、做事怕风险、容易害羞:建议选择游泳、溜冰、滑雪、拳击、单双杠、马、跳箱、平衡木等具挑战性的项目,从而不断克服害羞、胆小等心理障碍,战胜困难。
●孩子经常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就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拳、跨栏、跳远、跳高、击剑等活动,这些项目对于锻炼孩子的果断性具有很大作用。
●孩子性情急躁,爱冲动:最好能多带孩子参加下棋、打太极拳、骑自行车、射击等需要考验控制力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益于稳定情绪。
●孩子的自信心不够强:可以选择跳绳、俯卧撑、做广播体操等活动。坚持锻炼一个时期后,你会发现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孩子做事不能正常发挥:容易紧张:就多带孩子参加、观摩一些公开的、激烈的体育比赛,锻炼孩子冷静沉着应对比赛的能力。
●孩子好逞强,爱自负: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项目如跳水、体操、马拉松等,也可以给孩子找几个对手,让孩子懂得“天外有天”的道理
吴翠秀
体能锻炼激发学习潜能
体能启发不只对孩子有益,就是大人也能得到好处,你将因此发现自己举手投足的空间更宽阔,无形中为自己提供了自在表达、引发潜能的机会。
日本长野冬季奥运期间,我正好人在东京,看到荧幕上,不论是电视记者还是一般民众,都对日本奥运选手的表现投以热切的关注。
其中介绍日本金牌国手船木和喜的一段,让我印象深刻。荧幕上首先介绍的是,船木和喜在五、六岁时接受父亲训练的录像带。当时,船木和喜站在高处由上往下平行地跳,父亲则在下面承接。
船木和喜在冬季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他从山丘出发点滑下,又纵身飞越,再精准平衡地落地——荧幕上所显示的姿势优美的身影使我联想到,船木和喜勇夺冠军的一跃,应该与当年父亲训练他不断地向下纵身一跳有很重要的关系。
享受肢体舒放的感觉
类似这种从小的体能启发,在张德培、关颖珊,还有国内多位知名选手的身上,我们都可以找到印证。今天,我们不是要每个孩子都变成国手而强调体能启发,而是要从小培养孩子有好的体能,一方面直接发展出体能方面的潜在能力,另一方面间接地与其他潜能产生相辅相成的作用。
有一回,我应中央大学教育学程中心的邀请,主讲“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当天由于冬阳乍现,我灵机一动,邀请这些准老师在草坪上奔跑、跳跃、滚爬、嬉戏,去享受肢体舒放的畅快感觉。当时一位实习老师好奇地问:“像我这样教经济学的,又如何能够在课堂中带学生去做体能活动?”
她问的没错,每位老师各有专业,又如何在赶进度、维持课堂秩序之余,还有空带动学生做体能启发?我则回应她的问题,体能启发不只对孩子有益,就是大人(包括家长、师长)也能得到好处。你将因此发现自己举手投足的空间更宽阔,无形中能为自己提供自在表达、引发潜能的机会。
扩大生命空间
我们常见一些孩子在家里还算活泼,但是一到社交场所,就明显的害羞,所有的才能似乎一下子不见了。这种下意识的自我限制,其实也是可以透过孩子所喜欢的体能活动,让“心理”和“身体”之间有更舒畅的管道。
从今天起,当我们看到孩子在客厅钻来钻去,或者学生在教室跑来跑去,我们千万不要泄气,不要认为没有把孩子教好。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如何提供他们一定的尽情游戏、跑跳和开发体能的时间和空间。
可能你曾经看到有些父母把小婴儿带到游泳池,让孩子在水面上浮动;可能你曾经看到有些父母把小娃娃放在草坪上爬动;可能你也曾经看到有些父母和孩子共乘双人脚踏车在郊外踏青……在这样的游戏、活动的机会里,孩子的生命空间正因此而开始扩大,孩子的潜能也正因此会被开发了。
锻炼宝宝身体协调能力的方法
1、跑步刹车。目的在于使宝宝在跑步过程中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平衡。父母站在孩子对面,逗引孩子跑向自己,但孩子容易摔倒,不容易维持稳定,这需要父母合作,当孩子快跑到面前时,赶快抱住他。长时间训练后,只需父母用手轻轻一挡,宝宝就学会“刹车”了。
2、学踢足球。目的在于培养孩子脚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协调。先朝一个大目标踢球,如把球踢到墙上。时间长了,再跑动踢球。把球慢慢滚着,让宝宝从远处跑着把这个球踢给爸爸或妈妈。在跑动踢球时,爸爸或妈妈先示范。当然,宝宝下肢力量小,球踢得不远,但要鼓励宝宝踢得好。
3、开倒车。目的在于让宝宝脚与手协调发展。在宝宝面前放一个拖动式的玩具,如拖拉小鸭等,让宝宝看着玩具拉动,这样就必须后退才行。这时,要鼓励宝宝,同时要在宝宝身后跟着保护他,以免摔倒。多练习,宝宝就能开倒车,学会倒着走路了。
4、更上一层楼。目的是培养宝宝的手脚协调能力。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他不能轻意够着的地方,鼓励他自己想办法去取,宝宝很愿意做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他会想尽一切办法登高取玩具。首先,他会去找小凳子,自己扶着凳子爬到桌子上,然后取下玩具。这种方法对锻炼宝宝的体质很有好处,但大人一定要注意宝宝的安全。
5、抛气球。目的在于锻炼宝宝的手眼四肢协调。让宝宝将充满普通空气的大气球向上抛,当球快落到头上时,用头、用手或者用身体其他部位向上顶气球,使气球不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