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尽心尽力地教宝宝说话、教宝宝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解决大小便……教宝宝各种各样的技能。你付出了很多,但是,令人沮丧的是,你似乎看不到宝宝有任何进步的迹象,于是,你着急了、气馁了,决定放弃了。可就在你决定放弃的时候,也许,一切都被改变了……

宝宝能力爆发需要经历积累期

一些原始部落的土著,他们能在喧嚣的夏夜听到蛇在草丛中发出的细微的声音,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毫无疑问,在他们具备这种能力之前,必定有无数个星稀月明的夜晚,他们趴在草丛里,冒着遭受毒蛇袭击的危险仔细地聆听、分辨,他从分辨不出蛇活动的声音到最终轻而易举区分出蛇活动的声音与其他声音的差异,这期间一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磨炼过程。宝宝任何一种能力的发展也都遵循同样一个规律,那就是从积累开始,进入量变,再过渡到质变,最终爆发出来。这个从积累到能力爆发的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宝宝能力发展积累期。这个积累的过程可能十分漫长,有时候甚至漫长得让爸妈失去耐心和信心。因此,当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看不到一丁点“响动”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挫败感,要么认定宝宝不够“聪明”,要么怨恨自己没有把握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于是,在这种挫败感的支配下,我们很容易就会放弃努力,甚至变得怨天尤人。

宝宝能力爆发呈现出不确定性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宝宝能力的爆发并非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一定会在某个阶段具备某种能力,或者他一定要到某个阶段才能具备某种能力。宝宝不同能力的爆发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并且爆发的方向也会呈现某种不确定性,以下的事实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中央电视台10频道“走进科学”栏目曾经报道了一个6个月的宝宝识2000多汉字的事实。

有个3岁多的宝宝,叫虫虫,虫虫提出了一个令他爸爸惊诧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东西很沉,但是不会沉到水里,有的东西很轻,却会沉到水里?”

2岁多的浩浩读论语读得朗朗上口,断句严谨……

有报道,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宝宝们有着惊人的能力:9岁的宝宝能建立自己的网站,13岁的宝宝能攻入美国国防部的网站,19岁的宝宝就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

我曾经参与过对宝宝进行心智测评的活动,结果发现,现在大多数宝宝的发育都超前,而这个标准是儿科学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反映了当时进行这项研究的宝宝们发展的普遍规律。于是,为了更好地向爸妈展示这个评测手段的使用方法,我们不得不特意挑选一些发育不那么超前的宝宝来说明问题。而那些不那么超前的宝宝之所以不超前,不是因为他们智力有问题,恰恰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接受过这种训练。

宝宝能力爆发呈现不确定性的原因

随着教育手段和方式的发展,以及宝宝接触到的传递知识的媒介的更新与日趋高科技化,宝宝们可以透过更多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获得更为丰富与有益的刺激。他们各项能力的发展也完全有可能比我们想像的提前很多,前提就是我们是否为他们能力的爆发提前准备了积累的环境,以及我们是否让我们教育的方式变得充满乐趣,具备足够吸引宝宝注意力的快乐的特性。环境在改变,人类自身也在进化,人类积累的知识与经验似乎有可能通过某种方式遗传,并在现实生活中通过某些适宜的条件被激发,进而爆发出来。动物界一些有趣的现象也许可以成为这个论点的一个重要证据。我们都知道,很多动物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展出一些新的能力,这些新的能力会在它们的后代中延续下去,而这种延续最可靠的解释应该就是遗传。这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是相吻合的。

换句话来说,人类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已经得到提高,加上促进婴幼儿发展的手段同样得到提高,这就为他们发展进度的提升提供了可能。因此,给宝宝提供的环境不同,他们能力积累的状态自然也不同,他们能力爆发的方向与年龄也会千差万别,呈现出某种不确定性。

为什么这个规律被打破呢?我想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还从来没有像近些年这样重视过早教,并且从宝宝一出生就给予了他比以前多得多的刺激,而这些刺激提前触发了宝宝各项能力的发展。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就好比一个手法娴熟的按摩大师和一个初学按摩的人给我们做按摩,我们身体的感受肯定会差别很大一样,我们给予宝宝刺激的手段与方式不一样,我们带给宝宝的刺激强度以及结果也肯定是不同的。有位网名叫叮当妈的朋友,她的宝宝脑积水,但是经过她的努力,小叮当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超前于同龄的很多宝宝,这应该就是很好的一个例证。同时这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宝宝在做心智评测时各项指标发育都超前,请千万不要因此沾沾自喜,以为宝宝就是天才。也许真正的原因不过是你提前为他准备了适宜的环境。

抓好积累期,迈好能力爆发第一步

早教可以比喻为一个养育宝宝的有趣实验,并且是一个可能影响宝宝终身的实验。这个实验的条件怎么创设,实验过程如何调整,又如何根据突发的实验现象加入恰当的干预措施,这才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这一系列的工作,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去做了,自然就可以获得不同的实验结果。

创设实验条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宝宝能力积累准备环境的过程。宝宝各项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提前准备环境,而不能等他已经进入某个爆发期再给予他提升某种能力的相关刺激。如果这样,这种刺激就是滞后的,就不能达到最好的效能。因此,作为爸妈,我们需要在宝宝的某种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就试探性地根据他的情况给予他一些必要的刺激,并根据他的反应调整我们给予他的刺激,为他这种能力的发展作足够的铺垫,给他一个有准备的头脑,他才会在这种准备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爆发出某种能力。并且,这种准备工作越充分越完善,它爆发的力度就会越大,越令人惊叹。这就好比有一颗种子,如果我们给他足够的水分、温度、光照和合适的土壤,它就会发芽生长,并且以极大的力度破土而出。假定还有另一颗种子,我们没有那么用心地去体察它的需求,所以,我们给它的水分有点欠缺,给它的温度也不是特别适宜,给它的土壤也差那么一点,给它的光照也不是十分充足,尽管这颗种子也会萌发,但是它成长的力度就会小很多,它的长势比前一颗种子自然也会差很多。

以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例,大多数宝宝会在1岁左右开始说出一些有意义的语言,尤其到两三岁,宝宝的语言能力进入爆发期,变得像个小麻雀一样,整天叽叽喳喳,说个没完。当宝宝的回应变得越来越生动有趣的时候,爸妈往往会因此受到鼓舞,给予宝宝越来越多的语言刺激,于是,宝宝的语言发展就会越来越快,表现出爆发期的很多特性。但实际上,没有我们前期对牛弹琴式的唠叨,这种爆发就不可能发生。并且,宝宝前期语言经验积累越多,他语言能力的爆发就会呈现出更为令人惊诧的力度。所以,有的宝宝很小就会说话,有的宝宝一说话就语言十分丰富生动,看起来似乎远远超出他那个年龄段可能的表达水平。想要宝宝具有非常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给予宝宝语言的刺激不应该等待他语言能力发展起来之后,而应该从宝宝一出生就开始为他准备丰富的语言环境。从宝宝一出生,我们就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来为宝宝语言能力的积累准备环境:

从宝宝一出生,就坚持给他朗读,为他提供一种声音的刺激。对于宝宝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妈妈的声音更动人的了。因此,在宝宝6个月之前,我们可以给他朗读任何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等到他懂的事情多一点了,就可以选择一些他可能感兴趣,也能理解的婴幼儿读物念给他听。

给宝宝喂奶、换尿布的时候,或者带着宝宝一起玩耍的时候,随时根据当时的情景与宝宝的反应,跟随他的兴趣点,给予一些描述,帮助他将他所见所闻以及所接触到的一切跟这些描述性的语言有机地联系起来,为他语言的发展创造条件。

爸妈做家务或者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不要冷落宝宝,利用这个机会跟宝宝聊聊天,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自己的动作,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及时描述给宝宝听,并且认真观察宝宝的反应,针对他的反应给予一些贴切的描述,这是帮助他理解事物因果关系,了解人类情绪、行为、各种自然现象等的非常好的契机,对他语言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

当宝宝咿咿呀呀发出各种声音的时候,即便他的发声毫无意义,爸妈也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学他发出这些声音,或者说一些夸奖他的话等等,爸妈这种积极的回应会鼓励宝宝更多地通过这种方式来与人交流,帮助他的语言能力迅速地发展起来。

正如语言能力的发展一样,其他能力的发展也都存在一个看不到效果的积累期。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积累期存在,在养育宝宝时,我们就有必要提前为宝宝能力的发展准备环境,帮助他积累经验,顺利地跨越各项能力发展的积累期,以最大的力度与速度进入能力发展爆发期。

扩展阅读

第1章 探索孩子的世界


上一篇

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为什么每个儿童都如此不同呢?研究者必须弄清所有儿童都会经历的普遍过程和个体差异,同时考察影响发展的因素及其后果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儿童之间的差异表现在性别、身高、体重和体型,健康和能量水平,智力,以及气质、人格和情绪反应上。儿童生活的背景也不一样,如他们生活的家庭、社区和社会,拥有的社会关系,就读学校的类型(或者说他们是否上学),以及他们如何打发自己的空闲时间等。

遗传、环境和成熟

发展的某些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遗传,即从亲生父母那里遗传的、与生俱来的特性或特质;另一些影响因素则大部分源于内部或外部环境,如孕期子宫之外的世界,还有经验的习得,其中包括社会化,即儿童对文化中的价值体系的接纳。哪些因素对发展的影响更大呢,遗传还是环境?这个问题曾经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理论家在天性(遗传)和教养(出生前后的环境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上各抒己见。

婴儿期和儿童早期的许多典型变化,例如走路和说话能力的出现,与身体和大脑的成熟密切相关。身体和大脑的成熟,使生理变化和行为模式按照普遍、自然的顺序逐步展开,包括为掌握说话、走路等新能力做好准备。当儿童进入到青春期,再到成人期,天生特质(遗传)和生活经验(环境)的个体差异在儿童适应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发现自我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所有的儿童都会经历成熟过程,但其进度和时间是有差异的。在本书中,我们只讨论逻辑思维和某些特定事件出现的平均年龄,如说出第一个词、迈出第一步。但是这些年龄仅仅是平均数,只有极端偏离平均年龄时,我们才会认为发展是异常超前或者延迟了。

为了理解儿童发展,我们需要研究每个儿童独特的遗传特质;需要考虑许多影响儿童的环境或经验因素,尤其是家庭、邻居、社会经济地位、种族和文化等这些主要的背景;需要考虑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我们需要理解哪些发展主要是自然成熟的过程,哪些发展更加具有个体差异性。我们既需要考虑在某一年龄或某个时代影响大多数人的因素,也要考虑只影响特定个体的因素。最终,我们需要考虑时间如何强化某些特定影响的作用。

下一篇

婴儿期的语言能力


宝宝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是他人生的第一个响亮音符。在生命的第一年里,宝宝的语言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0~3月)简单发音阶段

宝宝1个月内偶尔会吐露ei,ou等声音,第2个月发出m~ma声,第3月出现更多的元音和少量辅音,比如a,ai,e,ou,m,h等。

第二阶段(4~8月)连续发音阶段

这时发出的辅音更多了,而且出现了连续的音节,比如,ba~ba,da~da,na~na等,大人常误以为这时的ma~ma,pa~pa是宝宝在叫妈妈爸爸。

第三阶段(9~12月)学话阶段

这时宝宝开始模仿大人发音,开始把词和对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开始对词义产生理解。

大约从2~3个月开始,当宝宝吃饱了而且身上舒服的时候,就发出一种咿咿呀呀的声音,象ai~ai,ei~ei,a~a~a,e~e~e,ou~ou~ou,hei~hei等等,约到半岁左右,宝宝能发出更多的语音,比如,ma~ma,ba~ba,da~da,na~na等等。

宝宝的这种咿呀语,很多的时候并不是在模仿大人,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听到他们自己的声音,他们还用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情绪。咿呀语和真正的语言不同,它不需要去教,但父母可以通过微笑和鼓励增加宝宝咿咿呀呀的次数。

大约在宝宝7~8个月的时候,开始对特定的词发生反应。比如,大人常常一面拍手,一面说“拍手、拍手”,经过不断重复后,只要大人一说“拍手”,宝宝就会做拍手的动作。如果当着宝宝的面指着猫说“猫、猫”,经过多次重复后,只要大人说“猫呢?”宝宝就会转头去看猫。实际上,这时的宝宝并不能了解这些词的意义,只是经过大人反复刺激后建立了词和物的一种联系。

当宝宝不仅能听懂词,而且还能在听懂词的基础上会说出词,这时语言才开始成为他与外部交往的工具,一般要到1岁左右出现。而这时宝宝说话的积极性不高,也只能理解20个左右的词。

在婴儿期,父母应该如何去做,来帮助宝宝语言的发展呢?父母要把宝宝当成羽毛丰满的谈伴,耐心并经常同他们交谈。例如一个母亲同她3个月的孩子交谈:

“儿子今天好吗?(停)你好吗?(停)好,你说?/你觉得好吗?/我很高兴那样/是的,我是。你现在想要什么?/你的奶瓶?这是你想要的?好。它在这儿。”

在这个交谈中,母亲假定她的宝宝是有能力回答的。母亲问完后停顿一下,给她的小宝宝回答的机会,然后又接着说。母亲的这种交谈方式,向小宝宝表达了她的愿望,希望他们间彼此能够交谈。当小宝宝终于开始说话时,父母仍可继续这种方式。交谈时要注意,父母的语言要简单、短,谈话速度要慢,音调要高一些,抑扬顿挫一些,关键词多重复一下,这样的交谈方式宝宝才会有兴趣。

新生宝宝爱看的书——第1个月


新生宝宝爱看的书——第1个月

LaLa布书◆认知系列-宝宝认世界

简介:

1.适于宝宝抓、握、撕、咬,帮助宝宝触觉和精细动作的发展;

2.为宝宝提供安全、信任、欢愉的良性刺激、交流和表达的机会

3.通过宝宝常见的事物,启发宝宝的认知力、感知力;

4.宝宝的最佳安抚物品——便于随身携带;

5.引导宝宝尽早地用拇指与食指抓握小布书,认真记录这一重要时刻,它体现着宝宝的大脑及精细动

作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婴儿小挂图·颜色形状

作者:北京雅芳图文工作室编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内容简介

0~3岁是宝宝早期教育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给宝宝以视觉、听觉、触觉等刺激,能为培养宝宝的记忆、思维、想象能力打下良好基础,进而使宝宝在智力、动作、语言、创造性等方面得到充分开发。因此,关键期为宝宝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视听触觉环境,对宝宝大脑功能的正常发育十分必要。

本套挂图科学地选取了适合婴儿观察辨识的各种照片,分为《动物》、《果蔬》、《颜色形状》、《车辆》、《数数》和《识字》六种,主题突出,色彩鲜艳,物象真实。父母可循序渐进地说出图中的物名及其英语单词,让宝宝边看、边说、边比较、边记忆,不断提高宝宝的智能水平。

本套挂图全覆膜,不掉色,撕不烂;可挂看,可翻阅,使用灵活方便。

宝宝视觉激发挂图

作者:真果果 编

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内容简介

0-3岁是宝宝视觉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学家发现,这一时期的宝宝喜欢看轮廓鲜明、熟悉漂亮、色度对比强烈的图形,如黑白棋盘、靶心图、人脸图等等。黑白挂图可以为宝提供良好的视觉刺激,并让宝福在观看的过程中,建立起资质优秀的视觉神经回路。

本套挂图是根据西方婴幼儿的视觉发展理论,以及宝宝在出生期的视觉偏好,绘制的一套图形简单,线条分明,并具对称性的黑白图片,让宝宝从出生的第一天就处在良好的视觉环境中,而且随着宝宝一天天地长大,感知觉能力和谁知能力也会一天天提高。

宝宝趣味摇铃书

作者:香蕉猴子 主编

出版社:未来出版社

《快乐的小虫虫》:瓢虫、蜘蛛、甲壳虫,还有蝴蝶和蜜蜂,快乐的小虫虫们在忙什么呢?

《我的一天》:小宝宝在吃饭,玩耍、学习、散步和睡觉。

《小车车,出发了》:火车、卡车、小汽车和拖拉机,让我们坐着小车车出发吧!

《可爱的宠物》:小猫、鹦鹉、乌龟、小狗和兔子,来和可爱的宠物们一起玩吧!

本套书设计安全,图画鲜艳,中英对照的有趣内容,还有叮当作响的漂亮摇铃,定会让宝宝爱不释手!

1岁宝宝的能力发展宣言


智力发展1岁宣言

我对书本上的东西开始流露出浓厚的兴趣,很愿意听你告诉我这些东西的名称。我会重复自己的名字了,我还会故意重复某些伎俩逗你发笑呢。遇到我不高兴或不满意的事情,我已经学会摇头表示拒绝了。

等我满了1周岁,我就会主动亲吻你了,并能流露出各种情绪。我能捡起一件玩具递给你,然后松开手。我会说两个有意义的字,也能逐步理解简单的问题。

父母可以这样做

●教给宝宝物体及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并重复这些名称。做动作让孩子模仿,对他的所有努力和反应表示赞赏。

●给他描述日常生活的情景,让宝宝体会、联想。

●帮助孩子模仿你。指着你的鼻子说:“这是妈妈的鼻子。”再拿起他的手指,指着他的鼻子说:“这是宝宝的鼻子。”

●鼓励宝宝作出友好、亲昵的举动:让他拍拍布娃娃,抚摸小狗,亲吻妈妈,伸出双臂拥抱爸爸。

●做事的时候,比如给他穿衣服时,最好向他描述你的行为。

●阅读简单的故事。有关动物妈妈和动物宝宝的故事宝宝很喜欢听,你还可以教宝宝学习动物的不同叫声。

精细运动1岁宣言

我现在已经会有意识地扔东西了,别以为我是淘气或故意为难你们,这可是我的一大进步呢。我已经不是小宝宝了,不会再抓着什么东西都塞到嘴里。另外,我还有一个新本事:我会试着把两块积木捏在一只手里!

父母可以这样做

●不断地把两块积木放到他的手里,让他练习一只手抓一块以上的积木。让他渐渐习惯手里抓着不止一块积木的感觉,既使仍会掉下一两块来也没关系。

●鼓励他尽量用勺子吃饭。

交往与互动1岁宣言

我已经知道自己的名字了。我喜欢让你们笑,我喜欢贴着爸爸妈妈的脸和头,对你们表示亲热和喜欢。我也能记得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你们对我说“再见”,我会对你们挥挥小手,你们让我亲亲我也会做,尽管可能弄得你们一脸的口水!

如果你要拿走我正在玩的玩具,对不起,我可不会无动于衷,我一定会对你表示我的愤怒!

另外,我会上演“模仿秀”了,我喜欢模仿你们的动作和发音,模仿你们的表情,看看,我有表演天赋吧?

父母可以这样做

●不要吝啬你的笑声,这时候是培养宝宝幽默感的时候,所以,在和他玩游戏时要和他一起笑,给他讲故事时别忘记来段笑话,这样能够培养宝宝今后在社会交往中的幽默感

●宝宝在观察你和模仿你的同时,还会揣摩你对他的态度。你们一定要将充满爱的话语和动作、赞赏的眼神、轻松愉快的生活态度传递给他,这样宝宝会放松心情,拥有安全感,同时也能建立起自信心。

大运动能力1岁宣言

我已经可以扶着家具慢慢走了!如果爸爸妈妈牵着我的两只小手,我就会勇敢地朝前迈步。满1岁的时候,即使你们只牵着我的一只手,我也能大胆地走路了。我还可以像小熊一样用手和脚支撑身体在地上爬。坐着的时候,我转身抓东西也不会令自己掌握不好平衡而摔倒了,能自如操控自己身体的感觉太好了!

父母可以这样做

●在房间周围摆上家具,间隔距离不要超过一步,这样,宝宝就能扶着家具“环游”整个房间了。当然,家具的稳定性要好,否则宝宝会推倒家具甚至摔倒。

●给他提供方便行走的地方,把所有容易绊脚的东西收起来。

●鼓励他走到你的跟前。当宝宝扶着一件家具站立或行走的时候,站在离他很近的地方,伸出双手,叫他的名字,鼓励他自己迈步走到你跟前去。如果宝宝大胆尝试了,哪怕只迈出一步,也要及时表扬他,给他信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