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不送孩子参加兴趣班,家长请多考虑孩子有没有兴趣。”市优秀青年教师、幼儿高级教师翁琼在晨报“家长学校”上提醒幼儿家长。

昨日,“家长学校”走入江汉区盼盼幼儿园,就“放假了,一定要上兴趣班吗?”的话题跟家长们交流。

翁老师建议,家长不要自己认为某种兴趣班是对孩子有益,就想当然地送孩子去,这样反而让孩子更厌恶这个兴趣。最好是结合孩子个性及平时表现出来的兴趣点参加,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

家长莫跟风

“暑假里你家孩子准备读什么呀?”“总归是幼儿英文、舞蹈班什么的,小朋友都在读!”暑假期间亲友聚会,对孩子的“充电计划”成了不少年轻父母间的“时尚话题”。

不少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有一种从众或是盲目攀比心态:别的小朋友都去上兴趣班,不让自己孩子上,就等于孤立他了。其实这种想法对孩子不好,每个孩子的特点和个性都不相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同一种兴趣班,不要盲目跟风。

避学科,重素质

家长中还存在一种误区,认为送孩子去学习,是为以后上学做准备,就想着送孩子去学习学科类的东西,好让孩子多识字,会算术会英语。其实,如果孩子感兴趣愿意学,当然好,若不愿意,或学得吃力,他会认为学知识是件很苦的事,产生厌学情绪,这反而对以后上学不利。

因此,选择兴趣班时,家长应尽量避免那些偏重学科技能训练的课程,比如珠心算;应多考虑形式轻松、寓教于乐的素质教育课程。比如亲子课程、幼儿体格锻炼、开发思维的课程。

亲子交流增进感情

一些家长送孩子上培训班,是因为工作太忙,幼儿园又放假,想找几个兴趣班看管孩子:“反正支付了学费,就当把教子任务丢给了老师。”

其实,利用假期家长可以跟孩子多接触培养感情,也可以利用亲子交流来给孩子以教育,提高孩子的能力。例如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训练孩子说整句话。

又比如,“妈妈,我要喝水。”听到孩子这样喊,不妨狠心别理他,以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既可以说“请帮我倒杯水”,也可通过向他人寻求帮助锻炼沟通能力。

相关推荐

孩子上兴趣班的年龄汇总,家长必看


很多妈妈在后台留言问我,想培养孩子的特长,问我报什么合适,其实成妈还是觉得一切都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下面成妈总结了时下比较热门的科目,妈妈们可以适当参考一下。

外语

从大脑发育来看6岁前的大脑侧向化尚未完成,宝宝在学习英语时,是用整个大脑学习的,比长大后用部分大脑学习英语会更快速和熟练。正常儿童4岁时便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越早接触外语越有优势。每个宝宝的先天禀赋、性格特点、家庭语言环境等情况不一样,这也会影响宝宝学习英语的最佳时间。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宝宝1~2岁就开始亲近英语,3岁以后跟着老师正规学习比较好。

画画

每个宝宝发展都有差异,最早在八九个月,最晚两岁左右,就可以开始让宝宝进行第一步的涂鸦探索了。这实际上是让宝宝开始接触笔和纸,感受手的运动对白纸产生的影响。真正报班跟着老师学习一般从四岁左右开始比较适合。儿童画是儿童的自我表现,父母应鼓励宝宝在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画父母感兴趣的主题。

书法

书法是一种技巧性很高的艺术,字要写得漂亮且具有艺术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按照学习规律,一步一步的学习,练习、循序渐进,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掌握书法的确要旨。

对书法有兴趣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就可以开始接触书法。真正系统地学习书法,年龄不宜太小,学龄儿童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书法,较为适当,因为这个年龄已适应学校生活,对文字的理解也较深,可以开始学。

钢琴、古筝、小提琴

钢琴、小提琴和古筝,都对孩子的手指力度和力量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孩子学琴年龄太小,就无法达到这一力度要求,这不仅不能很好地学习钢琴的演奏,而且时间一长还会对孩子的手指的正常发育有损害。

孩子学习这些乐器的最佳年龄是5—6岁。到了5岁,孩子的皮质细胞已大致分化完成,中枢神经系统更趋成熟,肌肉的发育也更加完善,这为学习这些乐器提供了良好的生理条件。由于小提琴是需要单手拿琴站立的,小孩子每次练琴最好控制在30分钟以内。

跆拳道

7岁左右的孩子,身体的柔韧性、爆发力及头脑的接受能力都是学习跆拳道的最佳时期,孩子在这个黄金时间学习,进步将非常迅速。具体来说,女孩子的最佳学习年龄在六七岁,男孩子在七八岁。此外,由于跆拳道耗费体力,学习期间的饮食强调高蛋白食物的摄入。

舞蹈

舞蹈对于孩子的身体柔韧性发展有较好帮助,舞蹈学习三岁前并不适合孩子。3岁以上可以开始接触启蒙教育,对培养宝宝的律动和节奏感有益。但是专业舞蹈的训练建议等到10岁以上为佳,因为专业舞蹈训练强度大、时间长,容易损伤肌肉,对于10岁以下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利。

家长如何给孩子选择兴趣班


家庭教育周刊报记者在做一个专题,关于孩子报兴趣班的事,并就这个问题对我进行了采访。我认为目前,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存在着如下几个误区:第一,别人家孩子报了,我家孩子也报。第二,周六日不能看着孩子,与其让孩子乱跑,还不如让孩子多学点知识。第三,孩子学班越多越好,希望孩子样样精通。第四,我喜欢,但我小时候没条件学,现在我有条件,让孩子来学。第五,只要孩子去,学成什么样无所谓,我对孩子要求不高。第六,学了,你就要学成最好的,钱不能白花。

先针对以上误区,谈谈个人的看法。对于第一个误区,这属于跟风形式。每个家庭有自己的特殊情况,而且每个孩子也是有自己的个性的,适合别人家庭的事情,不一定适合你的家庭,适合别人家孩子的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比方说,有些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看别人家孩子学钢琴,也跟着学,结果给家庭经济造成严重的负担,而且,家长会认为给孩子花了这么大的代价让孩子去学,孩子一定要学好。如果出现孩子中途退却的情况,就会出现亲子问题,甚至会造成悲剧。

对于第二个误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给孩子安排活动太多太满,会给孩子在身心上造成很大的负担,内心自然产生一种厌烦情绪,带着这种情绪,学习是没有效果的,反而会形成许多学习上的坏习惯,不但影响本兴趣班的学习,对孩子的日常学校学习都会带来许多瘾患。同时家长不能忽略玩对于孩子智力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重要性。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才是根本。

对于第三个误区,现在许多家长给孩子报班,多则五六个,少则三四个,不报的很少。其实家长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对于孩子来说,不在于学会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如果孩子学许多班,那么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升华这些东西,只能是学过了就算了,最后效果怎么样。而且,孩子在休息的时间还要上许多的班,会使孩子感到身心疲惫,精神状态会延伸到学校,对学校学习也失去了激情,从而慢慢会产生厌学。

对于第四种误区,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这是最错误的教育心理。不管报什么班,要以孩子喜欢为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喜欢,他才会去认真地学习,任何逼迫孩子学习的方法都是错误的。会在孩子的生理或心理上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

对于第五个误区,家长报着这种心态,就会把这种心态传染给孩子,孩子也会报着不认真、不负责任的心态去学习。长此以往,会形成许多学习上的不良习惯。等家长感觉到了再去纠正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了。

对于第六个误区:学了就要学成最好的。一个人不管学习什么知识,跟个人的先天和后天的许多因素有关。如果所学的功课是孩子的优势潜能所在,那孩子就有学成最好的可能性,但任何事物都要顺应发生发展的规律,教育方法引导方法不对,会把孩子本来的兴趣扼杀掉。

许多断指断手的案例就是由于家长的这种心态引起的。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做最好的自己才是家长引导孩子应该具备的心态。关于家长到底应该如何给孩子报兴趣班,我提以下建议:首先,家长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了解孩子的优势潜能,然后去开发,去发掘。但在开发和发掘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根据孩子的优势智能去给孩子选择兴趣班。

如果家长不知道孩子的优势所在,那就可以尝试给孩子报不同的兴趣班,然后去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如果是孩子不感兴趣的班,中途可以转换其他的班。但同时报的班就要太多,最多两个为好。在报班前,一定要了解所报的校外学校的情况,包括学校的管理、师资情况,好的学习,师资力量厚,老师水平高,责任心强,这就会避免孩子在课外班中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具本人了解,校外兴趣班的老师普遍对孩子要求比较松,管理严格担心孩子不愿意去学,从而影响生源。

大部分的校外班是哄着孩子们学习,学生不完成作业,绝不会象在学校那样挨批评或者爱惩罚,但惩罚教育确实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当然,如果能对教班的老师有所了解最好,因为老师的教育素质、责任心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帮孩子选中班以后,家长就要以身做则,坚持接送孩子,而且,要不时地给孩子以精神鼓舞。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情绪波动,当孩子有波动时家长如何处理才是最关键的因素。许多家长抱怨孩子学习没有坚持性,建议这时候,家长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的意志努力怎么样。另外,所报兴趣班可以随着孩子学校功课的松紧来做适当调整。对于没有任何优势潜能的孩子,如果家长想给孩子学兴趣班,建议学音乐和美术。音乐对开发人的右脑很有好处,同时能够调节精神状态。美术能够提高人的美感,同时还对孩子注意力集中有一定的训练作用,对小学生来说是很有好处的。还有一个很好的项目就是乒乓球。学乒乓球的好处,第一是健身。第二,乒乓球在中国是全民体育运动,方便省事。第三,乒乓球对身体不会造成任何伤害。第四,对视力有好处。第五,对训练注意力有好处。总之,选择兴趣班,是件很值得家长慎重的事情。

别让兴趣班扼杀孩子兴趣


一项调查表明,多数孩子厌倦父母安排的才艺培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接触一些活动,的确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但如果孩子同时需要学习的规定项目太多,结果却会很糟糕。

兴趣班太多,反而“扼杀”兴趣

调查报告显示,3岁以下孩子的父母明确说自己的孩子一项才艺都没学的仅占约10%。约有60%的3至6岁孩子,所学的项目在1到3项之间。特别是6岁以上的孩子,大多数选学3项以上的才艺,35%的孩子甚至选学过6项以上的才艺。有关专家认为,无论怎么选,都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承受能力。

但是,对于参加兴趣活动始终抱有“很浓兴趣”的孩子仅占四成左右。意外的是,有些父母在感叹孩子的兴趣随年龄增长反而下降时,不无遗憾地说:“兴趣班成了兴趣的杀手。”因为约有5%左右的孩子认为自己“一直就没什么兴趣”,只是在应付家长的安排。

与此相反,家长的“兴趣”大大超过孩子。调查发现,当孩子表示不想继续参加才艺兴趣班时,大部分父母都会想尽各种方法促使孩子坚持下去。

国外专家:孩子“虚度光阴”不是罪恶

其实,望子成龙的心情,古今中外的父母都差不多,如果自己的孩子整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父母们都会受不了。但孩子“虚度光阴”是一种罪恶吗?

英国心理专家指出,对孩子们来说,“虚度光阴”也是一种休息和能量储备,反而是大人对孩子的过多安排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帕特里克?奥唐纳是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他认为孩子天生具有游戏和探索的天性,在3岁之前,这种行为一般在父母的指导下进行,3岁以后,是孩子自主期。如果孩子们发现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或希望融入孩子间的社交活动,他们就不会感到无聊,除非他们没有玩伴或活动的限制太多。

而5岁-6岁更是孩子们自主社交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不喜欢过多和父母待在一起,而更喜欢和其他同龄的孩子玩耍。奥唐纳说,这时候,那些喜欢分秒看着自己孩子的父母要注意了,不能时刻充当“卫星定位仪”,监控孩子。

“无聊”有助储存能量

爱哲希尔大学资深心理学讲师理查德?拉里指出,对孩子们来说,“虚度光阴”是一种休息和能量储备,反而是大人对孩子的过多安排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拉里指出,一定时间的“逃离”和创造力对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有无聊的时候。拉里称,父母不要每时每刻照看自己的孩子,而要留给他们独处的时间,给孩子们自娱自乐的自由。

奥唐纳对现代英国青少年的研究发现,过去几十年来父母过多安排孩子活动的教育模式,已经令英国青少年养成了需要别人领导和不会自己作决定的性格。奥唐纳发现,15岁以下的青少年普遍没有自信,无论去酒吧或参加其他社会活动,他们都希望有一个“带头人”,直到17岁或以上,一些年轻人才拥有自主作决定的能力。

来自:金羊网

小心兴趣班认孩子没了兴趣


兴趣班孩子多不感兴趣

近年来,少儿“兴趣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舞蹈、钢琴、手工、美术、足球、跆拳道、书法等课程应有尽有。有些家长们趋之若鹜,不少孩子参加了至少2个兴趣班,有些孩子参加的兴趣班达到了5个甚至更多。

一位孩子家长认为,孩子小,玩性大,不如给他多报几个兴趣班,不仅能多学点知识,还有可能成为钢琴家。“不少钢琴家、画家不都是父母逼着学出来的嘛!”

对此,安徽省妇联儿童部部长何毅认为,“被家长逼成钢琴师的,这只是个案。”把大人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搞填鸭式的强迫训练,那就不是孩子的兴趣。

在何毅看来,这种“被兴趣”的做法,说不定还会毁了孩子。

“拔苗助长”可能适得其反

“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要尊重孩子及其成长规律,赶鸭子上架可能会适得其反。”一位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天津某校老师认为,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兴趣需要慢慢发现,千万不能拔苗助长。

“有的孩子连话都说不清楚,哪里知道自己有什么兴趣呢?”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专家告诉记者,她的一位朋友就给孩子报了好几个“兴趣班”。“小孩都被逼昏了头”。她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心灵还很幼小,逼狠了,可能会变得抑郁甚至神经衰弱。”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要以为学得越多越好,其实,任何学习都不值得以牺牲童年的快乐为代价。”何毅提醒广大家长,应更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不能牺牲孩子的快乐。

专家:应支持公益“草根班”

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名目繁多,价格也不菲,很多家长为此犯愁。

对此,何毅认为,是否上兴趣班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意愿而定。此外,应大力发展社区的公益活动基地,她笑着称之为“草根组织”。在她看来,这类的社区基地不仅是全免费的,而且倡导家庭也参与进来,同时在师资上也更值得信赖。“市场上的兴趣班,有的纯粹为了经济目的,家长可以尽可能地参与公益性校外兴趣活动。”

据了解,我省部分市、县通过项目运作,在社区创办了各类儿童活动站等62个,为社区开展家庭教育和儿童工作搭建了平台,为了使这些“草根阵地”得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作用,何毅建议:将社区儿童活动中心纳入管理系统,加大对它的支持与推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