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是各个兴趣班、特长班火爆的时期,家长都希望孩子多才多艺,但在给孩子报兴趣班时,很多家长是抱着从众或是盲目攀比的心态:别的小朋友都去上兴趣班,自己孩子不上,就会落后了!其实这种想法对孩子不好,每个孩子的特点和个性都不相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同一种兴趣班。给孩子报兴趣班,关键还是看孩子的兴趣所在。

图片素材来源于华盖

一、家长该如何为孩子选择兴趣班1、培养孩子健康的学习态度每个人都希望成功,人对不确定成功的事情一般兴趣都不会太大,越挫越勇的人毕竟是少数。孩子最缺的是成功的经验和经历。如果你在帮孩子报兴趣班时,他会出来还没尝试就想放弃的态度。所以,为了让孩子有健康的学习态度,父母应该先激发出他的成就感。你可以用孩子做得比较出色的事情来引导他。例如,你希望他在绘画上有提高,可以告诉他你看你画的这幅画多漂亮,如果你再用心一点,肯定可以更好的。家长对孩子多说些勉励的话,让孩子知道,虽然他改变不了事实,但他可以改变态度,如果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情是可以事半功倍的。2、根据孩子个性及时调整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发展,就要注重孩子的个性。孩子学习一些才艺特长是一件好事,有的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父母在送孩子去学习的同时,还应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而且,父母还应根据孩子个性特点,理智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如果你的孩子活泼好动,你想通过学习乐器的方式让孩子安静下来,但是,有时候会事与愿违,孩子不但没有好好学习,还出现了破坏课堂的行为,这样,你就要想清楚,以自己孩子的个性是否适合。如果根据孩子的个性,他确实不适合参加某些兴趣班时,请及时调整他的兴趣班,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行为。

扩展阅读

暑假孩子上兴趣班 家长要多考虑孩子兴趣


“送不送孩子参加兴趣班,家长请多考虑孩子有没有兴趣。”市优秀青年教师、幼儿高级教师翁琼在晨报“家长学校”上提醒幼儿家长。

昨日,“家长学校”走入江汉区盼盼幼儿园,就“放假了,一定要上兴趣班吗?”的话题跟家长们交流。

翁老师建议,家长不要自己认为某种兴趣班是对孩子有益,就想当然地送孩子去,这样反而让孩子更厌恶这个兴趣。最好是结合孩子个性及平时表现出来的兴趣点参加,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

家长莫跟风

“暑假里你家孩子准备读什么呀?”“总归是幼儿英文、舞蹈班什么的,小朋友都在读!”暑假期间亲友聚会,对孩子的“充电计划”成了不少年轻父母间的“时尚话题”。

不少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有一种从众或是盲目攀比心态:别的小朋友都去上兴趣班,不让自己孩子上,就等于孤立他了。其实这种想法对孩子不好,每个孩子的特点和个性都不相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同一种兴趣班,不要盲目跟风。

避学科,重素质

家长中还存在一种误区,认为送孩子去学习,是为以后上学做准备,就想着送孩子去学习学科类的东西,好让孩子多识字,会算术会英语。其实,如果孩子感兴趣愿意学,当然好,若不愿意,或学得吃力,他会认为学知识是件很苦的事,产生厌学情绪,这反而对以后上学不利。

因此,选择兴趣班时,家长应尽量避免那些偏重学科技能训练的课程,比如珠心算;应多考虑形式轻松、寓教于乐的素质教育课程。比如亲子课程、幼儿体格锻炼、开发思维的课程。

亲子交流增进感情

一些家长送孩子上培训班,是因为工作太忙,幼儿园又放假,想找几个兴趣班看管孩子:“反正支付了学费,就当把教子任务丢给了老师。”

其实,利用假期家长可以跟孩子多接触培养感情,也可以利用亲子交流来给孩子以教育,提高孩子的能力。例如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训练孩子说整句话。

又比如,“妈妈,我要喝水。”听到孩子这样喊,不妨狠心别理他,以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既可以说“请帮我倒杯水”,也可通过向他人寻求帮助锻炼沟通能力。

如何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特长班


由于某些家长在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致使特长教育,上特长班、兴趣班进入了种种误区:

一、一厢情愿。

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好、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长教育等问题都心中无数,报名参加特长班的学习完全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如此,若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学习兴趣,这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倒会阻碍孩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

二、方法不当。

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三、贪多求全。

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美术,过两天又让孩子改学书法。不堪重负的孩子,平时忙双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忙写字弹琴或绘画,难怪有些孩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放学后,我宁愿被老师留下来也不愿立即回家!

要走出上述误区,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需要家长们端正认识。

孩子不同于大人,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家长所期望的效果;同时,家长还应该明白:儿童教育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知识教育、品德教育以及技能教育等多个部分,特长教育只不过是其中的技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家长不宜将其看得过重,只能将其看作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只能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以免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

二、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特长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地方,在于它主要是培养孩子对某些技能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应有张有弛,松紧有度,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孩子在玩中求学、在学中能玩,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给孩子报特长班、兴趣班,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家长如何给孩子选择兴趣班


家庭教育周刊报记者在做一个专题,关于孩子报兴趣班的事,并就这个问题对我进行了采访。我认为目前,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存在着如下几个误区:第一,别人家孩子报了,我家孩子也报。第二,周六日不能看着孩子,与其让孩子乱跑,还不如让孩子多学点知识。第三,孩子学班越多越好,希望孩子样样精通。第四,我喜欢,但我小时候没条件学,现在我有条件,让孩子来学。第五,只要孩子去,学成什么样无所谓,我对孩子要求不高。第六,学了,你就要学成最好的,钱不能白花。

先针对以上误区,谈谈个人的看法。对于第一个误区,这属于跟风形式。每个家庭有自己的特殊情况,而且每个孩子也是有自己的个性的,适合别人家庭的事情,不一定适合你的家庭,适合别人家孩子的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比方说,有些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看别人家孩子学钢琴,也跟着学,结果给家庭经济造成严重的负担,而且,家长会认为给孩子花了这么大的代价让孩子去学,孩子一定要学好。如果出现孩子中途退却的情况,就会出现亲子问题,甚至会造成悲剧。

对于第二个误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给孩子安排活动太多太满,会给孩子在身心上造成很大的负担,内心自然产生一种厌烦情绪,带着这种情绪,学习是没有效果的,反而会形成许多学习上的坏习惯,不但影响本兴趣班的学习,对孩子的日常学校学习都会带来许多瘾患。同时家长不能忽略玩对于孩子智力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重要性。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才是根本。

对于第三个误区,现在许多家长给孩子报班,多则五六个,少则三四个,不报的很少。其实家长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对于孩子来说,不在于学会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如果孩子学许多班,那么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升华这些东西,只能是学过了就算了,最后效果怎么样。而且,孩子在休息的时间还要上许多的班,会使孩子感到身心疲惫,精神状态会延伸到学校,对学校学习也失去了激情,从而慢慢会产生厌学。

对于第四种误区,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这是最错误的教育心理。不管报什么班,要以孩子喜欢为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喜欢,他才会去认真地学习,任何逼迫孩子学习的方法都是错误的。会在孩子的生理或心理上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

对于第五个误区,家长报着这种心态,就会把这种心态传染给孩子,孩子也会报着不认真、不负责任的心态去学习。长此以往,会形成许多学习上的不良习惯。等家长感觉到了再去纠正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了。

对于第六个误区:学了就要学成最好的。一个人不管学习什么知识,跟个人的先天和后天的许多因素有关。如果所学的功课是孩子的优势潜能所在,那孩子就有学成最好的可能性,但任何事物都要顺应发生发展的规律,教育方法引导方法不对,会把孩子本来的兴趣扼杀掉。

许多断指断手的案例就是由于家长的这种心态引起的。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做最好的自己才是家长引导孩子应该具备的心态。关于家长到底应该如何给孩子报兴趣班,我提以下建议:首先,家长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了解孩子的优势潜能,然后去开发,去发掘。但在开发和发掘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根据孩子的优势智能去给孩子选择兴趣班。

如果家长不知道孩子的优势所在,那就可以尝试给孩子报不同的兴趣班,然后去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如果是孩子不感兴趣的班,中途可以转换其他的班。但同时报的班就要太多,最多两个为好。在报班前,一定要了解所报的校外学校的情况,包括学校的管理、师资情况,好的学习,师资力量厚,老师水平高,责任心强,这就会避免孩子在课外班中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具本人了解,校外兴趣班的老师普遍对孩子要求比较松,管理严格担心孩子不愿意去学,从而影响生源。

大部分的校外班是哄着孩子们学习,学生不完成作业,绝不会象在学校那样挨批评或者爱惩罚,但惩罚教育确实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当然,如果能对教班的老师有所了解最好,因为老师的教育素质、责任心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帮孩子选中班以后,家长就要以身做则,坚持接送孩子,而且,要不时地给孩子以精神鼓舞。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情绪波动,当孩子有波动时家长如何处理才是最关键的因素。许多家长抱怨孩子学习没有坚持性,建议这时候,家长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的意志努力怎么样。另外,所报兴趣班可以随着孩子学校功课的松紧来做适当调整。对于没有任何优势潜能的孩子,如果家长想给孩子学兴趣班,建议学音乐和美术。音乐对开发人的右脑很有好处,同时能够调节精神状态。美术能够提高人的美感,同时还对孩子注意力集中有一定的训练作用,对小学生来说是很有好处的。还有一个很好的项目就是乒乓球。学乒乓球的好处,第一是健身。第二,乒乓球在中国是全民体育运动,方便省事。第三,乒乓球对身体不会造成任何伤害。第四,对视力有好处。第五,对训练注意力有好处。总之,选择兴趣班,是件很值得家长慎重的事情。

别让兴趣班扼杀孩子兴趣


一项调查表明,多数孩子厌倦父母安排的才艺培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接触一些活动,的确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但如果孩子同时需要学习的规定项目太多,结果却会很糟糕。

兴趣班太多,反而“扼杀”兴趣

调查报告显示,3岁以下孩子的父母明确说自己的孩子一项才艺都没学的仅占约10%。约有60%的3至6岁孩子,所学的项目在1到3项之间。特别是6岁以上的孩子,大多数选学3项以上的才艺,35%的孩子甚至选学过6项以上的才艺。有关专家认为,无论怎么选,都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承受能力。

但是,对于参加兴趣活动始终抱有“很浓兴趣”的孩子仅占四成左右。意外的是,有些父母在感叹孩子的兴趣随年龄增长反而下降时,不无遗憾地说:“兴趣班成了兴趣的杀手。”因为约有5%左右的孩子认为自己“一直就没什么兴趣”,只是在应付家长的安排。

与此相反,家长的“兴趣”大大超过孩子。调查发现,当孩子表示不想继续参加才艺兴趣班时,大部分父母都会想尽各种方法促使孩子坚持下去。

国外专家:孩子“虚度光阴”不是罪恶

其实,望子成龙的心情,古今中外的父母都差不多,如果自己的孩子整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父母们都会受不了。但孩子“虚度光阴”是一种罪恶吗?

英国心理专家指出,对孩子们来说,“虚度光阴”也是一种休息和能量储备,反而是大人对孩子的过多安排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帕特里克?奥唐纳是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他认为孩子天生具有游戏和探索的天性,在3岁之前,这种行为一般在父母的指导下进行,3岁以后,是孩子自主期。如果孩子们发现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或希望融入孩子间的社交活动,他们就不会感到无聊,除非他们没有玩伴或活动的限制太多。

而5岁-6岁更是孩子们自主社交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不喜欢过多和父母待在一起,而更喜欢和其他同龄的孩子玩耍。奥唐纳说,这时候,那些喜欢分秒看着自己孩子的父母要注意了,不能时刻充当“卫星定位仪”,监控孩子。

“无聊”有助储存能量

爱哲希尔大学资深心理学讲师理查德?拉里指出,对孩子们来说,“虚度光阴”是一种休息和能量储备,反而是大人对孩子的过多安排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拉里指出,一定时间的“逃离”和创造力对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有无聊的时候。拉里称,父母不要每时每刻照看自己的孩子,而要留给他们独处的时间,给孩子们自娱自乐的自由。

奥唐纳对现代英国青少年的研究发现,过去几十年来父母过多安排孩子活动的教育模式,已经令英国青少年养成了需要别人领导和不会自己作决定的性格。奥唐纳发现,15岁以下的青少年普遍没有自信,无论去酒吧或参加其他社会活动,他们都希望有一个“带头人”,直到17岁或以上,一些年轻人才拥有自主作决定的能力。

来自:金羊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