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家长都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实际上,让孩子只接近“赤”,而不接触“墨”是不可能的。家长最多只能营造一个“赤”的家庭小环境,但孩子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难免不接触反面现象。因此,只注重正面教育,忽视反面教育,显然难以使孩子适应复杂的社会另一半。家长应该像重视正面教育一样重视反面教育。具体讲反面教育有何作用呢?

1、通过反面教育,孩子会知道做事情很少是一帆风顺的,人们正当的合理的要求也不是总能实现的。这能使孩子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生活中的一些反面现象,如好心得不到理解、美好的事物受到挫折等,这往往能使孩子产生同情心和责任感。

3、反面现象能使孩子看到不该发生事情发生了,从而使孩子在感到同情、惋惜和愤怒和同时产生一种克服反面现象的心理需要。

4、如果始终生活在单纯的环境里,孩子就很难“长大”。这样的孩子将来肯定是脆弱的,而且也很难提高辨别能力。让孩子知道社会还有反面现象以及体验一些逆境的滋味,对加速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大有好处。

家长在进行反面教育时应谨慎行事,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只能配合正面教育进行。否则,孩子会对生活和社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出现沮丧、消极和逆反情绪,这绝不是我们进行家庭教育的初衷。

2、切忌滥用反面教育。进行反面教育时必须考虑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如果反面教育对孩子的冲击过大,就会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从而使孩子的性格、气质等方面的消极因素增加。

3、家长要对反面现象进行选择,并对可利用的反面现象进行分析。当家长掌握了这个反面现象出现的原因和不该发生的道理后再给孩子讲解。只有这样,孩子将来遇到同类事情时才能知道如何对待和处理。

zj09.com小编推荐

用NLP理解层次解读亲子教育


很多人的一生,都倍受孩提时代的影响。孩子的每一天,都值得我们去关注,让我们用正确的爱,对待我们的孩子。

一、NLP亲子教育的基础信念

1、孩子一生下来,便爱、信任及听从父母。

2、孩子再坏的行为都不是针对父母的。

3、家长对孩子付出的爱是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的。

4、孩子在不断地努力学好,就算当他弄得最糟的时候也一样。

5、每一个孩子都具备使他拥有一个成功快乐人生所需的全部能力,家长只不过是帮他把这份能力释放出来。

6、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很正常,虽然他没在乎家长在乎的事。

7、任何行为都不等于整个人。

8、总有更好的方法,只在于家长肯不肯去找。

9、家长是每个孩子成长结果的最大决定因素。

10、所有亲子关系的改善,必先来自家长的一些改变。

请家长谨记:欲想孩子有所不同,家长必须先在自己的思想、言谈、行为和情绪表现有所不同。自己不准备改变,而只想去改变孩子的家长是不会成功。

二、家长对于身份的正确态度

在面对孩子时,家长应该用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身份:

1、家长不是超人,也不是完美的人,家长只是平常人。所以,家长需要承认自己:

会胜,也会败。

有心情好的时候,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

比一些人聪明,也比一些人蠢。

在一些事情上能力强,在另一些事情上能力弱。

不能拥有所有想要的东西。

不能永远没有错。

2、家长与孩子有相同的需要。因为家长与孩子都是人,所以:

家长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是一样。

家长希望得到公平对待;孩子也是一样。

家长希望别人对他们和蔼、友善;孩子也是一样。

家长希望做得好的时候有人赞赏;孩子也是一样。

家长希望在做得不好时,有人谅解和鼓励;孩子也是一样。

当感到悲痛、烦恼、颓丧的时候,家长希望友人给予支持、安慰;孩子也是一样。

3、家长永远是孩子的家长,永远给孩子爱和支持。所以:

孩子成功,家长分享喜悦。

孩子快乐,家长觉得开心。

孩子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家长不断地予以鼓励和嘉许。

每次孩子倒下再爬起来,家长都给予支持。

4、家长用说话和行为来实现上面的道理,因此所说的与所做的一致:

在孩子面前,家长无须永远正确、成功、愉快。

家长不害怕对孩子承认错误。

面对孩子,家长无须隐藏内心的情绪。

家长也不用担心孩子会因此变得脆弱。

家长用自然、轻松的方式表现出他/她就是这样,便已足够去走过他们的人生旅途,孩子自然也会以真诚、自信和积极的态度去创造他们的人生。

三、亲子关系的十个基本要诀

(一)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绝对一致,所以孩子看法与你的不同,没有什么奇怪。

◎孩子一定会有一些地方比你更好,而你的优点长处,孩子不会全部拥有。

◎每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则都不同。所以你不能要求孩子有完全与你一样的性格。

◎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独特的地方。你能接受孩子的不同之处,他才会接受你对他的看法。

◎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情,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一样的结果。所以你的经验是孩子的参考,但并不一定保证是正确或可行的法则。

(二)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改变自己,孩子才会有可能做出相应的改变。

◎一个人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所以,没有“教”,只有“学'。因此,“教”孩子重要,使孩子“学”到了才更重要。

◎一个人不能要求别人放弃自己的一套信念去接受另外一套。孩子也有自己的一套。明白的他一套,从他的角度看,才最有机会接受你的意见。

(三)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听到什么才是重要。老是强调自己说的怎么正确没有用,孩子接收到的讯息对他来说是什么意思才重要。

◎用孩子听得明白,能够接受的语言对他说话会有最大的效果。

◎说话有没有效果由讲者控制,由听者决定。孩子的反应告诉你说的话没有效果,你可以改变说话的文字和方式去控制效果。

◎改变说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没有效果的说法,越说孩子会越不接受,效果越差。

(四)孩子是跟随家长的行为和情绪而学习,而不是家长的指令。

◎家长处理一件事的行为模式,孩子看到了,下次也会跟着做。

◎孩子看到家长面对一个情况时产生的反应,便会认定那是正确的。并且在自己面对同样的事情时会做出同样的反应。

◎言语或文字本身不能在孩子身体和脑子里产生有学习效果的行为或情绪反应。所以教导式的训导效果不大。

◎家长的指令,若用孩子不懂的语言模式发出,会使孩子难以跟随。要先想一想孩子会不会不明白,修正了才开口。

(五)所有行为必有其正面动机。

◎每个人都要为满足自己内心的一些需要而做事。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有其正面的意义,但他不懂得也不能说出来。

◎家长需要把孩子的行为和动机分开。孩子行为的本质有错或效果不好,我们应加以否定,但孩子总是不断地企图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必须肯定他这样的动机。

◎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加以肯定,在引导孩子去另找更有效的做法,这是最容易使孩子接受你的途径。

◎情绪和动机都没有错,只是所选用的做法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情绪给孩子力量或方向,动机维持孩子想提升的心,帮助孩子找出有效的做法,是家长的责任。

(六)有更好的方法,每个人都会追随。

◎人拒绝改变是因为未曾找到更好的方法。孩子必须自己明白那是更有效的方法,他才会接受,因而改变。

◎让一个人认识到另一个方法能使他得到更多,而付出的代价更少,这个人自然采用那个方法。孩子就像每一个人,不断地在这点上努力。

◎提供更好的方法是帮助,即是给对方更多的选择;指定必须用某个方法,却是企图操纵对方。所有人都欢迎帮助,抗拒操纵。你的孩子也欢迎你的帮助,但会抗拒你的操纵。

(七)凡事总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至今未成功,只是说至今用过的方法尚未得到预期的效果。对孩子必须坚持效果,而不是坚持方法。

◎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会有机会找到它和使事情改变。

◎对一件事我们知道的办法越多,我们做起来的把握就越大;对孩子也一样,你的选择越多,你的孩子达到你想要的结果的几率就越大。

(八)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孩子尝试各种不同的做法,是想去找出其中最好的一个。

◎孩子从发生的事情中学习,使他懂得处理将来遇到的同样事情。

◎孩子要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才能知道哪一个是最好的。

◎孩子的生活中充满好奇,正是为了学习如何掌握得更多。

(九)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长。

◎任何替代孩子成长的企图,最终都会在孩子的身上做成负面效应。孩子学不到,会依赖和缺乏自信。

◎家长代孩子做孩子该做的事情,不会得到孩子的尊敬。爱依赖的孩子会对父母抱怨及挑剔。

◎鼓励和引导孩子做自己的事,是最有效帮助孩子成长的方法。这样孩子才能够成长的有能力和可以照顾自己。

◎孩子的自发性、积极态度、自律,都与这点有关,因为这些都需要从“自己做自己事”中培养出来

(十)“爱”不可以作为筹码

◎家长对孩子的爱应凌驾一切事情,这份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信心及活力的源泉。因此孩子必须对这份爱没有任何的怀疑。

◎这份爱若在家长的语言中表现出带有条件的话,孩子会对亲子关系的崇高度有所怀疑。因为这份爱,正是亲子关系的基础和支柱。

◎这份爱若因为孩子做的某些事失去的话,孩子会渐渐变得不在乎它,也就是不在乎这份亲子关系。因此,不要什么事都把它拿出来做条件。

◎家长若对孩子开出条件,把这份爱作为筹码,孩子他日也会把对家长的爱最为筹码。今天的社会中,很多亲子关系完全破碎,便是这个原因。

小贴士:NLP是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的英文缩写。在香港,也有意译为身心语法程式学的。

N(Neuro)指的是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思维过程。

L(Linguistic)是指语言,更准确点说,是指从感觉信号的输入到构成意思的过程。

P(Programming)是指为产生某种后果而要执行的一套具体指令。即指我们思维上及行为上的习惯,就如同电脑中的程式,可以透过更新软件而改变。

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成功的父母在教育幼儿时使用的教育方式和原则与不成功的父母是不同的,成功父母更多地倾向于使用无错、无批评、无压力三大原则。

无错原则

当幼儿发生淘气、打架、损坏物品等行为时,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幼儿犯错误了,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说服教育甚至打骂。

这是幼儿对客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行为,在幼儿自己的意识中,并不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千万不要因此而认为他是一个令人烦恼的故意惹人生气的“讨厌”幼儿。

无批评原则

一些父母在日常幼儿教育中,一旦幼儿出现不能令人满意的行为,就对其大声呵斥、批评或表露出十分厌烦的情绪。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十分不妥的,会使幼儿不知应该怎么去做,自信心大大受挫,于是只会什么也不做,丧失应有的自我行为主动性,长大后会表现出退缩、自卑、缺乏主动性等个性问题。

对0岁-3岁的幼儿来说,说理性批评是有好处的,但是他并不能完全听懂。因此,教给幼儿正确的行为方式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无压力原则

一点儿压力也不给幼儿,让幼儿在一种极为顺利的环境中成长,那么幼儿长大后遇到困难了岂不手足无措?事实上,无压力原则并不是这样理解的。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一个只有在平等尊重的情境下才能产生合理、创新的思维。

有些父母在养育幼儿过程中,盲目运用自己的权威地位,使幼儿内心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和紧张。

“你要是做不好,长大只能要饭了”!

“再不好好做,就把你关进小黑屋”!

此类语言或者做法,都会给幼儿造成不必要的恐惧,使幼儿失去对自己的肯定和勇气。幼儿在恐惧和紧张情况下,往往产生自我被动、退缩、怯懦。

用爱聆听孩子心声


从幼师毕业后,安辛被分配到一家幼儿园,一呆就是13年。她怀着对幼教事业的一份执着热爱,对教师职业的一种幸福感,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用爱陪伴他们成长。13年的时光,安辛已从一个初出校园青涩的“小老师”,成长为孩子、家长[微博]们信赖的好老师,成为延庆幼教系统中的佼佼者。

用细节打动孩子

2000年,18岁的安辛从北京幼儿示范学校毕业,来到延庆县第二幼儿园。在人们印象中,幼儿园老师能歌善舞,心灵手巧。而安辛总觉得自己大大咧咧地,像个毛小子,动作不够优美。不过性格活泼的她经常有些小点子吸引孩子们。集合时,她经常是一声号令:“谁是我的兵,跟我走。”孩子们便整齐地紧跟其后。每每这时,安辛的心里颇有些得意,也让她开始相信自己一定能当好幼儿园老师。

随着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问题摆在安辛的面前。为什么自己精心准备的教育活动孩子们不投入,散步时不经意的游戏却让他们感兴趣?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在卫生间停留……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安辛向书本学习,向前辈学习,教学中遇到困难时就多问几个为什么,追根求源。在不断追问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她善于观察孩子们一点一滴的变化,谁今天换了个小发夹,谁穿的衣服特别帅气,都会成为她和孩子们交流的话题,通过这些细节走进孩子,成为他们的朋友。

用心感受呵护成长

入园3年后,安辛凭着优异的表现成为园里最年轻的班长,可以独立带班了。随着幼儿教育工作的深入,安辛对这份工作的认识也有了质的飞跃,在她看来,对孩子们的爱不单单是妈妈爱宝宝那种无私的情怀,更是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睿睿是个内向、腼腆的大男孩。他的话不多,受到老师的关注会发抖。为了安抚他的情绪,安辛会显得不经意地与他聊聊家常,鼓励他大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给他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让他体验成功。

至深、至浓的爱不仅赢得了孩子的心,也换来了家长的信任与赞赏。很多孩子离开幼儿园已经很久了,还惦记着安老师,在节日里给她发来短信,送上问候。甚至已经上初中的孩子还经常打电话给安老师分享自己的成长,感谢她当年的培育。

主题教育学会探索

作为一所远郊区县幼儿园,延庆第二幼儿园有着优良的教育传统,幼儿园开设的生态式艺术课程全市闻名。幼儿园鼓励教师们挖掘废旧自然物的创意价值,通过变废为宝,让孩子们在艺术创作中感受环保、得到美的熏陶。

安辛立足延庆当地教育资源,开展了“小脚丫走田野”主题活动,带领孩子们走入田间地头去感受农作物的生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挖红薯、种树;延庆背靠八达岭长城,安辛带着孩子们走进长城,认识家乡……安辛的教学活动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在实践活动学会探究、总结,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用孩子的方式和他阅读


幼儿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所以他们的阅读心理与成人的阅读心理之间存在许多差异。

这主要表现为:成人主要是阅读文字材料,而幼儿主要是阅读直观形象的图画材料;成人阅读注重材料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实际的意义,幼儿阅读则注重材料的趣味性和画面的生动性;成人阅读的目的是从材料中获得有用东西,而幼儿阅读的目的是从阅读过程中获得乐趣;成人在阅读过程中,材料的内容不断地变化,而幼儿更喜欢重复阅读自己已经熟悉了的内容;成人喜欢阅读能够对自己发展有启发作用的读物,而幼儿喜欢具有人性化、拟人化的童话故事。

您知道了幼儿与成人的阅读差异后,在给孩子挑选读物的时候,心里是不是有了底?

一、帮助孩子挑选读物

给孩子挑选幼儿读物的诀窍就是满足孩子的阅读心理,您不妨从下面几点做起:

1.挑选孩子爱看的读物

孩子常常会对读物有自己的要求,他们的需要一般也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例如,如果孩子喜欢看电视里放的“天线宝宝”,那么他在书店里看到“天线宝宝”的书,也会因为喜欢而缠着父母买。只要这类读物内容健康,适合孩子的年龄段,您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挑选。

2.选购能让孩子学到某方面能力的读物

不少父母对孩子的阅读是有要求的。如果您想通过阅读来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那么就可以选择能够培养这种能力的书,教孩子阅读,让他们从中受益。

例如,3岁左右的孩子常对顺口的句子感兴趣,您也想培养孩子的口头语言能力,那就不妨选择一些诗词、儿歌来让孩子阅读。

3.购买画面生动的读物

现在市场上的幼儿读物琳琅满目,在挑选的时候,您要翻阅读物的画面和内容是否生动、活泼,特别是色彩和画面的印刷要清晰、真实。读物的内容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那些夸张、奇特、拟人化、趣味性的读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

4.选择能让孩子建立科学观念的读物

为孩子选择内容科学的读物,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建立起关于周围世界的科学观念。这些科学观念包括:

①科学的生活常识。如根据地域的不同特点,北方的父母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明白“冬天为什么下雪?”;南方的父母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明白“夏天为什么雨水多?”

②科学的道德观念。如见到长辈要问好;别人帮助自己要说谢谢,等等。

③科学的生活习惯。如饭前要洗手;吃饭不要说笑等。

这些内容都可以在画册、小故事中体现,对孩子来说,除了阅读的乐趣,还能从这些读物中学到许多生活常识。

二、用孩子的方式和孩子一起阅读

幼儿的读物主要以图画为主,您不妨用孩子的方式和孩子一起阅读,亲子共读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可大有裨益。

1.提问阅读法

让孩子带着疑问来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如读《小红帽》时,边读边给孩子指,这就是小红帽,这是小红帽提的蓝子,这是大灰狼。然后,每翻一页书,让孩子指出画面中出现了什么人物。

2.角色扮演法

当孩子已经熟悉了书中的内容,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阅读故事书。

如读《小红帽》这篇故事时,孩子可以扮演小红帽,妈妈扮演妈妈和奶奶;爸爸则扮演大灰狼。然后根据画面上出现的角色,每个人说出各自角色所说的话。

这样的阅读不仅能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孩子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其注意力。

3.重复阅读法

有些材料的阅读,如儿歌,诗词,经典故事等,可以让孩子多次阅读,能够达到背诵的程度。这样,父母翻开这些书时,读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然后让孩子看图“读”(其实是背)出相关的内容。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主要是让孩子有一种自我实现感,即我也能读书了。这一点非常重要。当孩子正确“读”了书中的内容,父母应及时鼓掌给予表扬。

4.想象阅读法

当父母给孩子读了某些故事或内容后,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将会如何发展。

例如,在读《白雪公主》这篇故事时,最后的结尾是“王子与白雪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而王后变得非常丑陋”。这时可以让孩子从两个方面展开想象。一是让孩子想象王子和白雪公主是如何幸福地生活着;二是让孩子想象王后变丑陋后的生活,并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想象阅读法是培养孩子创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就说过:“想象比思维更重要。”

学龄前儿童教育:给孩子讲故事用什么书好


给孩子说故事,用纸质书籍好還是用电子书好?学龄前儿童教育:针对大部分人来讲,她们一般 觉得觉得即然是我电子书,那为何不许孩子也来享受这类阅读方法呢?

学龄前儿童教育说到来源于新英国慈善基金会儿童早期教育方案的丽莎﹒格恩西的参考答案是:成年人和孩子一同应用电子书来阅读,这事实上是在防碍孩子的自学能力。格恩西调研了最近相关儿童识字的科学研究,她发觉在应用电子书和纸质书籍对少年儿童开展课堂教学时,父母对孩子的危害大不一样。而这类区别将会造成孩子阅读和了解速率很慢。

学龄前儿童教育讲到当父母应用电子书阅读时,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显而易见比不上父母自身阅读时的好。美国天普大学的科学研究工作人员发觉在父母高声诵读书藉后一般 会对孩子提问问题,例如“你感觉接下去会产生哪些?”而应用iPad来读得话,她们则不容易明确提出那样的难题,她们反倒想去关心设备的应用难题,例如“当心点!按这儿,应当这模样拿。”格恩西在观查了一系列录影后发觉,应用电子书来向孩子阅读的父母一直关心设备层面的难题,而并不是阅读的难题。这些父母亲身阅读的孩子可以迅速地把握阅读方法。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那这是不是代表应用电子器件设备来阅读一定不太好呢?实际上不一定,科学研究发觉孩子一般 是遭受电子器件设备自身的影响,假如孩子早已对电子书设备十分了解,那麼坚信他也不容易在阅读时蹂躏设备了。另外,父母阅读时还必须关心自身与孩子中间的沟通交流难题。

警惕用童话唤起熟睡的孩子


手机闹钟已经响过两次了,七岁的女儿还在赖床。我挠挠她的小胳肢窝,说:“宝宝,要起床了呢。”女儿嘟噜了一声,翻过身去,又睡着了。看她没有起床的意思,我开始绘声绘色地编故事:“在澳大利亚,有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名字叫考拉。这个考拉啊,也跟你一样,可喜欢睡觉了,一天24个小时,有20个小时都在睡觉。有一天,考拉睡醒了,睁开眼睛一看,发现自己住的地方变漂亮了,有蘑菇样的房子,有许许多多从来没有见过的花……”

讲到这里,我偷偷地看了女儿一眼,发现她睡在那里一副很享受的样子,我猜想她一定在竖着耳朵听我的故事,于是停顿下来,故作惊讶地嚷道:“哎呀,这只小考拉怎么还睡在这里呢,那边来了好多好多的动物,有从新加坡来的,有从法国来的,有从中国来的,他们都是来看你的呢。”女儿又翻了一个身,闭着眼睛问我:“妈妈,他们在哪儿啊?”我说:“他们都在那边等着呢,说要看世界上最美丽的小考拉。”女儿说:“那你快点把我的花裙裙拿来啊。”说完,翻身坐了起来,假装懒洋洋地伸了一个懒腰,模仿小动物说话的语调说:“小考拉马上就要起床啦,考拉妈妈,我的小拖鞋呢?”

就这样,女儿边跟我进行着童话里的情景对话,边完成了穿衣、刷牙、洗脸的过程。等一切准备妥当后,我的童话故事也告一段落了。女儿开心地说:“妈妈,今天这个故事真好听,明天我还要接着听。”我捏捏她的小鼻子说:“明天的小考拉可不会再赖床了哦。”女儿不好意思地笑了。

因此,家长们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来改变的,来唤醒熟睡的孩子。

适时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包括有意教育和无意教育。那么,如何理解“有意”和“无意”以及怎样处理其关系呢?

所谓“有意”,就是家长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不放过任何教育孩子的机会,这里主要指言教,就是用言词循循诱导。家长除对孩子进行说教外,还有很多工作和家务需要处理,不可能也不应该对孩子喋喋不休地进行说教,这时“无意”的身教就是主要的教育方法了。“有意”和“无意”教育均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而“有意”和“无意”教育配合得好坏,也就是说家长的言行是否一致对家教效果的影响更大。

另一方面,孩子也会对家长听其言观其行。家长不时地用美好生动的词汇、振振有辞的道理教育孩子,而自己另行一套处世之道。如果家长“有意”的言传和“无意”的身教统一不起来,久而久之,美好的“言传”必定会失去光彩,孩子对心目中的家长产生反感,而且很有可能使“言行不一”“生根、开花、结果”。

一些家长常有这样的感觉,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没有什么不妥,而孩子很反感,教育效果也不佳。产生这种情况的最大可能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机没有选择好。家长不能根据时间、地点和孩子的情绪来进行教育,孩子是难以接受的。那么,家长教育孩子应选择哪些时机?

1、孩子取得成绩时。此时,孩子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心情特别好。家长应在称赞和鼓励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和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是乐于接受的。

2、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家长不要训斥孩子,而应帮助其进行分析,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所在。孩子不但学会怎样走出困境,而且加深了与父母的感情,乐意听从父母的教诲。

3、有较大过失时。这时的孩子会有负罪感、畏惧感,只要父母能体谅其过失,在指出严重后果的同时,找出原因,孩子是能接受批评教育的。

4、受到委屈时。由于这时的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事而受到误解和指责。这时家长应保持冷静的态度,在仔细调查分析的情况下,客观公正地对待孩子。

5、对某种事物产生极大兴趣时。家长既要鼓励、支持,又要正确引导,教育孩子钻研知识、挖掘潜能、持之以恒。

6、在别人取得成绩和荣誉时。家长应鼓励孩子向先进、榜样人物学习,并提出适当的目标要求。

7、新阶段开始时。如新学期一开始、刚入队或入团时,孩子会产生新鲜感和“从头开始”的强烈愿望和决心。家长应因势利导,及时向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孩子会乐于接受。只要家长认真思考和实践肯定会发现更多的教育孩子的好时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