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得不到丈夫的支持,可我总是不甘心。我所看过的育儿书,都强调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都认为“受限制的环境和在婴儿期缺乏智力刺激,对未来的智力发展有消极的永久的影响”。我可不想因为我们一时偷懒而耽误了女儿的一生。于是,我一边对保姆千叮咛万嘱咐,让她多陪一诺玩,多让她听磁带,一边千方百计挤时间与女儿在一起。这么一来,保姆被我搞得紧张万分,而我自己也是精疲力竭。可女儿却始终长进不大。整个家庭被一种焦躁的气氛笼罩着。

直到有一天碰到了一个搞教育的邻居,他郑重其事的对我说,儿童的早期教育很重要,但这种教育也要结合个体差异,略为超前就可以了。而且,这种教育应该是重在挖潜力而不是强加给小儿的,不仅要重视智力的发展还要注重求知欲等个性品德的培养。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听完这席话,我忽然觉得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许多。想想自己也是2岁才开始学说话,丈夫小学时的成绩也不拔尖,可如今我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工作也都干得不错。也许,女儿是接受了我们的遗传因子,是属于慢热型的吧。这样一想,发现女儿其实也不差,能叠4块积木,能一页页翻书,能说十多个单词,能模仿着喂娃娃吃饭。这些都是和她的年龄相配的。只不过以前我看了太多神童的书,潜意识里又对保姆不放心,才会对女儿提出太多的要求,搞得大家都很累。

其实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一诺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小姑娘。只要我们细心体会,平凡的生活也是一样有滋有味。如今只要一有空,我们全家就会一起到公园,到大自然中去玩,保姆也开始注意一诺的教育了。抱着这种平常心,我就更为一诺的每一点进步感到高兴,随着一诺的不断成长。我的心情越来越轻松,再也不为女儿比不过别人而担忧了。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用平常心面对孩子的不足


一些父母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望女成凤,但是对女孩的不足之处却不愿去接受,或不能正确面对,这不仅会削弱女孩的自信心,也可能会促使其在痛苦中走向叛逆。父母逃避的原因,并不是缺乏勇气,而是缺乏一颗平常心。不够漂亮的女孩有很多,不够聪明的女孩也有的是,如果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困扰自然会远离。

拿破仑曾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可以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即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可见,人的心态在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下的反差是巨大的。对于女孩的不足之处,父母大可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既然人都有不足之处,女孩当然也不例外,这种种不足之处不应该使父母不能包容而耿耿于怀。如果父母的心态不积极,那么女孩更难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的不足。

马女士的女儿其貌不扬,成绩平平,但性格开朗,很惹人喜爱。马女士在谈到女儿时说:我女儿既不聪明,也不漂亮,但是她穿衣服很会搭配,从来不用我操心,对此我已经很满意了。况且,人有不足之处很正常啊,平凡人有平凡人的真实和幸福。同事家的女孩在别人眼里非常优秀,既聪明又漂亮,但是我从来不拿我女儿和她比较,因为我觉得我女儿现在的状态很好,拿她和别人比较会伤害女儿的心,没有必要去做不利于女儿成长的事。

马女士的这种心态很好,她这种积极、豁达的心态不仅让自己少了一份忧愁,而且也给女儿传达了积极的信号。总之,对于女孩的不足之处,要用平常心去面对,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处理,这才是父母最应该做的,也是孩子最渴望得到的。

学会让孩子以平常心面对输赢(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目前大多数的孩子往往都输不起,不敢正式的面对失败,造成孩子这种心理的因素其多是由于成长的环境,及其父母的教育方式,若是平时太过于注重结果就很容易使得孩子养成输不起的性格,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如何让孩子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去面对输赢!

我们送儿子去学围棋,教围棋的老师是三个年轻的男老师。和幼儿园的女老师风格似有不同,孩子们喜欢他们喜欢得有些特别。我一直搞不懂其中的原因。有一天,我似乎懂了。

我很少在家,这天,我有幸去接儿子。我们和老师再见,下楼。忽然儿子想起什么似的,说:“妈妈,你等我一下。”转身跑上楼,拿了他的书包(里面是围棋记录本,平时是不拿回家的)。一到家,儿子就迫不及待地从包里拿出一支铅笔。

“妈妈,我得奖了。”

“为什么?”

“下棋呀!赢了的得两支,输了的得一支。”入园指导

“……”我愕然。尤其看到儿子满脸幸福地收好他的铅笔,我满脑子的不懂化为对三位年轻老师的敬佩!

一支铅笔,奖励的对象是明天的胜者!一支铅笔,是给今天的竞争者一个进步的起点!一支铅笔,把比赛对败者的否定清理得不留痕迹,却把老师传递过来的信任表达得实实在在!

一个孩子的父母这样说:我送孩子学围棋的目的不在围棋,而是培养孩子“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我听这样的词就觉得可笑。然而,细细品位,这位父母的话反映了所有父母共同的担心。现在孩子没有太多的机会去学习承受“失败”,远离“骄傲”。而孩子的围棋老师却用简单的方法把“胜利”和“失败”放在同一个领奖台上。孩子们感受的不是骄傲和气馁,而是继续前进的平常心。犹如在孩子行进的路上,亮上一盏盏灯。每个孩子,前面的,亦或是后面的都清晰的看到前面的光。没有孩子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赶到前面去,反之,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因为有他们所爱的老师的奖励为证!一支铅笔,给孩子信任和自信。

三位年轻老师的教育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孩子走向胜利的平常心。而这种平常心,就是我们成人都是很难建立的。无论我们多么深谙其中的道理,但我们好胜!好胜是对的,但我们不敢面对失败,因为我们太知道失败!太惧怕失败!而现实生活中,失败则处处有之。如果生活是一首歌,那么失败当是其中的低婉的旋律,和高亢的嘹亮一样,是美丽的一部分。然而道理不是教出来的,是熏陶使之然,犹如我们呼吸的空气,我们的孩子从小需要呼吸这样的空气。

看到儿子每天快乐的去学习围棋,每每兴奋地讲他的输和他的赢,我自愧不如。我可以在输的时候笑,但是假的。而我的儿子和他们围棋班的小朋友们,他们的笑是真正的灿烂。

还有什么比培养孩子的这种品格更重要吗?入园须知

我们总是研究如何教育孩子,那么简单的方法:学会奖给孩子一根铅笔吧。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找到起点!

没有孩子认为自己是弱者,这是我们万万不可忽视的有利条件。巧妙地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忽视正确心态的培养,将后患无穷。

本网站小编总结:面对着胜负许多的时候就连我们大人都必未能够做好,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与成长的时期,学会与孩子们一起成长,多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及技巧,对于孩子将来的成长很有意义!

婴幼儿素质教育五心(下)


三、细心决定婴幼儿素质教育的质量。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系统化的工程,它涉及智力开发、科学喂养、体质锻炼、心理素质和性格培养、美德熏陶等。它寓教育于生活中,养教结合;寓教育于游戏中,教在有心,学在无意。它是个性化的教育,其教育必须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孩子的个性。

婴幼儿素质教育的这些特点要求家长细心。要细心关注孩子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抓住可施教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要细心关注孩子的言谈举止,了解孩子的潜能、特点,因材施教,使教育符合孩子的天性;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是否平衡,对不足的方面强化训练,以培养和造就完美人才;要细心观察孩子对教学的反应,以了解教学的内容是否适时、适度、适量,使教育更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要细心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行为,防微杜渐,发现有不良的行为即以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有的家长可能要说,我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总会没错,教学大纲是有关部门针对一般的婴幼儿制订的,照搬可能并不适应你的孩子。婴幼儿的发育速度有快有慢,个性也不相同,你的孩子是独特的,他有别于其他的孩子,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必须细心,如果粗心大意,盲目施教,会收效甚微,甚至揠苗助长,伤害孩子。

四、耐心是使婴幼儿教育得以持续的保证。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启蒙教育,由于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都未发育成熟,教育又以启蒙为主,即以开慧、健体、习性、养德为主,故婴孩对教学的反应不一定及时,教学的成效不会立竿见影。比如教婴孩把物,你要多示范几次他才会把;教婴孩识物,你要指认多次他才会知道,教婴孩学语你要反复的诱导他才会说;孩子早期教育形成的智力优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

有的家长在教学初期热情高、劲头大,教几次后见婴孩没有反应或见效小,就失去耐心,放弃了教育。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智力发展迅速,心理素质和性格形成,此时教育受益终生,此时放弃教育是“错过春光无处寻”。家长教育孩子应有一份耐心,要相信有一份播种就有一份收获。

五、恒心决定婴幼儿教育成效的大小。

婴幼儿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它以开发智力、强壮体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美德为目的,以环境熏陶、潜移默化等为手段,寓教育于抚养婴孩的整个过程中,因此教学时间长,如孩子智力的开发需要千百次花样百出的游戏活动的磨练;孩子的习性需要良好的行为举止的日积月累;孩子的养德需要无数寓情、寓理、寓美的艺术活动的熏陶,这些教学项目,没有恒心是完成不了的。半道施教、半途而废、一暴十寒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家长惟有持之以恒地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才会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婴幼儿素质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爱心、信心、细心、耐心和恒心,这“五心”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文心)

亲子式育儿法(下)


怎样让你的孩子入睡并睡的安稳

A、白天让孩子处于放松状态

白天育儿和晚上育儿是分不开的。晚上睡觉安定不下来的婴幼儿需要白天对他进行安抚。对那些不能适应子宫以外的生活、因而需要“解除紧张状态”的难弄的孩子,这一点尤其重要。白天安抚包括由母亲频繁地喂奶(对小婴儿)、让孩子“玩玩累”、对孩子的哭声作出反应、与孩子一

起睡、大量的皮肤接触等。

B、找到一个有效的睡眠安排方案

在通常的晚上哭闹开始以前就把孩子抱到你的床上,或是当孩子给你暗示他不愿单独一个人睡时马上就把他抱上你的床。虽然规定死板的作息时间表不一定发生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孩子的睡眠习惯是可以教会的。要让孩子懂得,当给他们某些暗示时,他们就该上床睡觉了。

但就寝时间并不一定意味着睡觉时间,我们不可能强迫孩子睡着,必须是孩子感到磕睡了才能睡着,父母的作用是创造一个有利于促使孩子睡觉的环境。

可以建立一套就寝时间的惯例来促使孩子入睡,如

1、洗澡

2、和孩子一起躺下。可能你的孩子倒是想要睡觉,他只是不愿意一个人被放下去。你可以摇着他或奶着他是他在你的臂弯里睡着,或是一边走动一边让他入睡,或是坐在摇椅里。

3、把孩子放在汽车里的儿童汽车座椅上,然后驱车出去,中间不要停,当孩子睡的很沉以后再回到家里。

4、温暖的毛茸茸的安乐窝。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父母亲报告说,孩子放在小羊皮褥子上时似乎睡得好些。

让孩子回复睡眠状态

1、创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

2、对孩子的即将醒来的信号作出迅速反应。当一个孩子从沉睡状态升到浅睡状态时最容易醒。在他们通过这一易醒阶段时,有时会呜咽几声或扭动几下或频繁翻身,然后在没有外力帮助下重新入睡。如果孩子在这一易醒阶段醒过来,要马上跑到他跟前去安抚他,给他喂奶、或把手放到他身上让他重新感到安全(这一招对贝贝非常管用)。

3、调节孩子半夜里的睡眠习惯。有些婴幼儿会在半夜里醒来玩,可以让孩子坐在你旁边的床上,而你自己继续睡觉(或假装睡觉),不去理会孩子想玩的愿望(贝贝偶尔会半夜醒来,这种办法很有效)。通过这种方式,你再一次向孩子传递了一个不容讨价还价的信息,即如果他与你

睡在一张床上,你睡的时候他也得睡,不可以玩耍。

4、要吃饱,但不要太饱。胃里太饱或太空都会影响睡眠。

5、留一点母亲的东西陪伴孩子。

C、为较大的婴幼儿制订睡前仪式

有些晚上,你知道你的孩子已经很疲倦了,可他就是不肯听话去睡觉。问题不在于你的孩子不想上床睡觉,而在于他不想与你分开。制订一些创造性的睡前仪式和采用一些直觉的夜间育儿方法能够解决以上这些不愿去睡觉的问题。

大一些的孩子常常需要一些“逐步递减”的活动,如洗一个热水澡,讲一个能起镇静作用的故事,揉背,逐渐变暗的灯光等。和你的孩子一起躺下,并哄他睡觉,可以缓解他与父母分离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正是孩子不愿听话去睡觉的主要原因。

天才常常由父亲一手造就


父母角色对宝宝的影响

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是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他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天才常由父亲一手造就”这句话虽然说的绝对了点,但从父母的心理差异和育儿特点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家教中我们发现:父亲比母亲更理解孩子,对孩子培养目标更明确,更实际,要求更严格,方法更适宜,更有利孩子的发展。

有研究显示:父亲对宝宝的数理逻辑能力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与父亲密切相处的宝宝,数学成绩佳。相比之下,与母亲常在一起的宝宝,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新事物的兴趣上,更擅长和人交往。

事实上,父爱对宝宝的影响远不止于智力,还涉及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父亲对孩子的爱、关心、照顾,情绪的感染,以至父亲的一举一动,一怒一笑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独特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资料表面,与父亲接触少的宝宝,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都会落后些,并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表现为忧虑、多动、有依赖性,被专家称为“缺少父亲综合症”。

因此,在家庭里应提倡加大父亲与孩子交往的力度,父亲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接触,从婴儿早期父亲就要多抱抱、逗逗、喂喂孩子,满足孩子情感的需求,为孩子的体能、智力、社会性的发展创造条件。

由于母亲的角色主要是养育宝宝,因此日常生活中宝宝和妈妈更容易亲近些。父亲和宝宝的融洽交流除了日常生活的照料之外,父亲还是宝宝在了解、探索周围世界过程中的“意外惊喜”。

父亲被认为对宝宝的一生有下列影响:

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

父亲更爱与宝宝玩闹;

父亲对宝宝的推动作用更大;

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

父亲对宝宝的约束更多;

父亲使宝宝更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

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

父亲支持妻子;

帮助宝宝发挥潜能。

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父亲在宝宝个性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要在爸爸身上得到什么

根据调查,孩子最希望得到的品质是在他们的父亲那里的。用孩子的话说有16种品质对爸爸来说很重要:

认真对待我们如同我们对待自己

为了我们做个有同情心的建议者

向我们显示你爱我们且是真诚的爱

向我们提供安全和保护

相信我们和信任我们

处事利落和不做工作狂

接受我们为独立的个体

尊重我们的权利和我们的意见

向我们展示你有幽默感

确信拥有希望

与我们一致

记住做什么事象是一个孩子做的

承认你的错误且不要做个十全十美的人

允许我们犯自己的错误

要轻松愉快

在我们面前不要议论妈妈

爸爸育儿小测试

1.妻子一整天不在家,自己也能照顾宝宝。

2.夜里宝宝哭闹,爸爸会主动起来哄宝宝。

3.周末带宝宝出去玩。

4.能说出宝宝最喜欢的玩具、最爱的食物、最兴奋的游戏。

5.为宝宝洗澡的时间超过3次。

6.下班立即回家照顾宝宝。

7.不管多么累,妻子忙着做家务时,能主动照顾宝宝。

8.每天照看宝宝的时间超过2小时。

9.常和妻子一起看育儿杂志。

10.能给宝宝换有大便的尿布。

11.能为宝宝做一两样饭食。

12.宝宝哭的时候,5分钟内能哄好宝宝。

13.能正确说出宝宝的喝奶量。

14.走路时,看到和自己宝宝差不多大的孩子,会去询问孩子的情况。

15.认为养育宝宝时,丈夫与妻子应各负一半责任。

符合第1-3条的爸爸:能够帮助妻子照顾宝宝,是个好的开始,可以逐步更多的参与抚育宝宝的工作。争取每天照顾宝宝的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

符合第4-7条的爸爸:对宝宝日常生活的了解正在增进中,更多地抱抱宝宝、和妻子一起和宝宝做声音的交流,尝试和妻子分担养育工作。

巧用“三心”助父母从容育儿


教育孩子既要尊重他的成长规律,又要讲究方式,用智慧去了解孩子的心灵,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就特别注重利用了孩子的"三心"。

满足虚荣心

孩子的虚荣心其实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表现,适度的虚荣有益孩子自信、自尊的培养。巧妙地满足孩子的虚荣心理,能够激发他自我表现的欲望。所以家长不妨多给孩子一些"出风头"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热衷于自己所做的事情。

丈夫提议让5岁的儿子参加少儿英语班学口语,可我深知贪玩好动的儿子不会乖乖听话,即便强迫他就范,他也会产生逆反心理。怎样才能打动儿子的心,让他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呢?我灵机一动,对儿子说:"妈妈的英语都忘光了,想从头学起,可没有辅导班要妈妈这样的大龄学生,妈妈想啊,只有拜你为老师了。""我?"儿子睁大了眼。"是啊,不如你去参加英语班,回来后再教妈妈,这样不就可以了吗?"

儿子异常兴奋,爽快地参加了口语班,而且雄心勃勃地想当好我的老师。当然,我也很虚心地向"儿子老师"学习,这个互动的过程,既使孩子巩固了知识,又促进了他学习的劲头。

巧用好胜心

好胜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妨多给孩子提供"竞争"的机会,在"竞争"中多鼓励,巧激将,让孩子取长补短,在不知不觉中改掉坏习惯。

儿子原本做事拖拉,穿衣服要好半天,洗脸也是不紧不慢,吃饭更是"细嚼慢咽"。我和丈夫不知费了多少口舌,也不见他改正。想起儿子争强好胜的个性,我干脆引入"竞争机制",趁着假期把比儿子大一岁的侄女接到家里同住。我鼓励两个孩子凡事都展开竞赛,"看谁故事讲得好","看谁动作麻利","看谁吃饭不挑食"等,这些小竞赛的展开,激发了儿子的好胜心,有了竞争对手,他自然不甘落后,一个月下来,原来那些拖拉磨蹭的毛病已不见踪影。

善待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是一切创新的基石,发明创造就往往萌芽于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好奇,而止于家长粗暴的干涉和限制。

虽然儿子的好奇心总是与"犯错误"相伴相生,但我对这些"错误"都尽可能抱以宽容的态度。刚买来的玩具,儿子为了看个究竟,一会儿就给肢解得七零八散,我会笑着让他"重新组合",如果儿子不能独立完成,我再从旁协助,决不轻易包办。对儿子好奇的发问,诸如"牛奶加上醋是什么味道?""红色与绿色合在一起是什么颜色?"我从不简单地把答案告诉他,而是给他自由思考的空间,让他自己去猜想验证。

对孩子"三心"的巧用,使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更加从容不迫,其实对于孩子的教育,会因为家长选择切入点的不同而取得不同的效果,只要家长付出了慧心的参与,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应。

专家:关注孩子生活的细节——平常时刻


平常时刻是幼儿生活中平常又微小的时刻,但却是幼儿思维推理、体验世界的缩微。成人如果仅从其自身世界出发,则不会关注到这些细小的时刻,甚至反对幼儿将精力耗费在“无益”的尝试中。殊不知正是这一次次的尝试,这一分一秒的平常时刻,是幼儿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宝贵时刻。

平常时刻中,幼儿往往会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知识得到扩展、延伸和应用。皮特(化名)想让他的发条小汽车沿着斜坡爬上用积木搭起的平台。小汽车总是在一半儿就滑下来。他试了一次,用同样的方法又试了一次,接连三次都失败了。第四次皮特换了个法子,他把小车往后放了一段距离,把发条拧得紧了一些,这次尝试似乎起了作用。小汽车冲上了斜坡,但在顶端的平台上呆了几秒钟,又退了下来。皮特又加大了旋转的力度,拧得紧了又紧,但仍然是同样的结果。这时他停了下来,盯着那三块搭起的积木看了一会儿,走上前去把其中的一块积木抽掉,只剩下两块积木。坡度显然平缓了许多。这次皮特又将上紧了发条的小汽车送上了“征程”,它不仅爬上了斜坡,还稳稳地停在那小块平台上。皮特的脸上露出了国王般自信的微笑。

分析这个平常时刻中皮特所采用的“策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目标本身(小汽车爬上斜坡),也不在于动作行为(拿掉一块支撑的木板),而在于幼儿对问题解决条件关系的理解。从策略中可以看出,幼儿在尝试中可以理解到小汽车与斜坡之间的距离以及斜坡的倾斜度均是影响因素。这一反比的功能关系由此获得,即A(坡度)越小,B(小车行走的距离)越大。这些概念关系的获得对幼儿认知发展策略、动作行为、问题解决能力显然都是有益的。

从成人的支持和干预上来说,如果他们仅仅注意到幼儿的成功,他们也许会问,“噢,你成功了,告诉我你的做法吧!”幼儿可能只会回答,“我让它低了一点。”但如果成人在真正了解平常时刻的价值,并能恰当利用,他也许会问,“哇,好极了,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斜坡低了,汽车就能爬上去了呢?”皮特可能回答,“斜坡陡了很难爬。”后者的问题关注与幼儿谈论原理和假设,而不仅仅针对成功的经验作为成人的支持性话语,涉及的是幼儿的推理和思维,就能够引发更长、更高水平的对话。关注平常时刻,并坚信其能为幼儿的发展有所助益,给与幼儿充分的时间,让平常时刻的经验充分产生,利用一切机会和方式观察、捕捉与分析,在平常时刻中与幼儿一同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深入地走入这些平常时刻,从幼儿的角度体验这些平常时刻。一个简单片段的体验与分析能够带来对幼儿多个侧面的广度的理解,这便是平常时刻的真正价值,也是成人生活世界与幼儿生活世界得以联系的途径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