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孩子10个月时,我离开了,由爷爷奶奶带。他们让他吸自己的乳头来过渡断奶的困难,并让他玩耍乳头。过了两岁,和我一起生活后,他还是习惯和爷爷奶奶睡,偶尔和我睡时,他也这样。尤其是入睡前和醒来后,夜里受到惊扰也会。我由此发现这种长期的行为并得到了他奶奶的确认。我阻止不了两老的固执,但没有浅显且权威的解释来说服他们,我非常担忧。童年的行为往往会影响一生,这对他的将来会有什么影响呢?他的状况总的来讲还好,活泼好动可爱,好与人交往,没有明显的障碍。爷爷奶奶便非常满足,认为什么问题都没有,我的劝告便听不进去。

茅于燕: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种不良行为,因为它不是绝大多数同龄儿童所有的行为。再说,这个行为也不美观,也不文明,还要一个人敞胸露怀地陪着。

广义地说乳头也是一种慰藉物(Pacifies),顾名思义,是安慰物也。孩子年龄小,往往有一种不安全感,要依恋一些“东西”,一般情况,多以毛巾被、毛毯、绒毛动物、假奶头等为慰藉物,多半在4--5岁时,自动不要了,这时他已经比较成熟,活动多样,就把它放弃了。

最好现在就纠正这种不良行为。由于孩子有这个毛病已较长久,纠正起来困难一定很大,必须分步走。

第一步,先纠正醒来后玩耍乳头的毛病。当孩子一醒来,逗逗他玩,马上抱他起来,给他喂食,让他来不及想乳头,就进入一天的生活。

第二步,可以在晚上换个床,改变陪同睡眠的人,把绒毛玩具给他,试着代替乳头。这一定很困难。但为了改变这个毛病,只好让他吃一点苦,否则愈陷愈深,愈不好改。

由于这个毛病纯属奶奶造成的,所以还要做奶奶的工作。希望她能理解这样下去对孩子不好,特别是男孩子,就更加不好,他再长大一点,有了性意识,就会成为障碍了。

zj09.com小编推荐

孩子的屁股 打不得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作为中华民族的经典祖训之一,一直流传至今。家长们生气要打,心疼也要打,父亲打儿子,儿子打孙子,也就这样一代代打了下来。

打屁股等体罚方式影响孩子智商

脑组织位于颅腔内,颅骨通过寰枕关节与人的脊柱相连接。如果父母在打孩子屁股时出手过重、过猛,孩子的臀部突然受到撞击,可经脊柱传到寰枕关节,有可能造成颅骨整体变形,引起脑干的损伤,从而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美国《世界日报》报道,一项针对1510名2~9岁的儿童进行的4年跟踪研究表明,未遭体罚的儿童,智商的平均数比经常挨打者高出5至28分。也就是说,体罚会影响孩子的智商。

打男孩子屁股时更得注意

父母一般都把孩子按在床上再打,由于孩子挣扎、摆动,有可能被床沿或其他依靠物损伤睾丸,导致睾丸血肿或破损。还有些父母一时气不过,用皮带、鸡毛掸子等其他硬物打孩子,这样会引起臀肌局部血肿,血循环不畅,甚至发生坏死性炎症。

打屁股伤身更伤孩子的心

打孩子屁股不但令他们皮肉受苦,还会给他们心灵留下阴影。父母在打孩子时一般会考虑别打坏了要害部位,却很少考虑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孩子天生脆弱,极易受到伤害。父母一时的怒声训斥和粗暴行为,会令外向的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使内向的孩子更加胆小怯懦,严重时还会使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永久性的隔阂。

孩子喜欢玩弄性器官怎么办


在中国文化中,“性”是一个古老而又禁忌的话题。谈论“性”往往被认为是下流可耻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让孩子了解人类的生理差异,意识到男女有别。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发现异性器官不一样,并会产生困惑,这是很能会因为好奇而抚摸玩弄自己的性器官,成人对此不必惊惶失措而大加斥责,关键是在于怎样引导和教育。

1、成人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不可将孩子引入误区。

宝宝长大了,围绕两性器官之差异会提出各种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父母自然是被询问的第一个对象。成人不必答非所问,或遮遮掩掩,敷衍搪塞,或视为脏肮下流,严词呵斥。这样会使孩子将生殖器官误认为是下流无耻的象征,将与此相关的活动都看作是丑恶的。有的孩子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偏要弄个明白,或更加频繁地玩弄自己的性器官,以满足好奇心,或窥视父母性生活,形成神秘感,甚至长大后走上犯罪道路。总之,这会严重阻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2、要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逐渐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及其简单功能,包括性器官。

父母实事求是、通欲易懂的说明,不仅能解除孩子的疑问,取得孩子的信任,而且还能沟通成人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医学界专家曾说过,3~6岁的孩童常有抚摸自己性器官的行为,对别人上厕所的动作感兴趣,甚至窥视,这决不表示孩子有了性的自觉或意识,而仅仅是出于神秘和好奇。

3、与孩子同睡一床的父母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亲热爱抚,甚至过性生活,不能给孩子以目睹、罕见视的机会,因为这样会导致孩子胡思乱想,情绪紧张,形成精神压力,妨碍孩子的心理发育。

4、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卫生常识教育。

成人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传道、解惑”的责任。孩子有玩弄自己性器官的行为不要简单训斥,而要告诉孩子,那是小便的地方,摸弄自己的性器官是要生病的。再就是帮助孩子挑选良好的同伴、好的图书、音像磁带等精神食粮,转移其注意力,增强其身心健康,帮助他们积极向上地成长。

孩子生病要不要坚持上学


记得我小的时候,只要我生病了,妈妈就让我在家里休息睡觉。因为我的母亲是儿科医生,父亲也是医生,所以,他们对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视。

当我做了母亲后,我也这样对待我的儿子,如果儿子生病,我一定让他在家里休息,直到他自己认为已经不需要休息了,他才去上课。我认为这是每个母亲对孩子天经地义的做法。直到有一天,家里的阿姨发出感叹,我才意识到很多孩子并非有这样的“待遇”。

一天,阿姨董姐对我说:你真的是个好妈妈!我问她为什么这样说,她告诉我她的儿子以前生病发高烧都被他们逼着去学校,他们害怕孩子的学业跟不上老师讲解的内容,怕孩子的成绩受到影响。我问:“孩子如果发热生病,他坐在教室里能够有好的学习效果吗?”董姐说:“我们想孩子无论怎样总是可以听一些课吧,现在我发现我们当时做错了。”董姐的孩子已经上大学了。

这次交流没有过几天,董姐12岁的侄儿感冒发热,被父亲送到学校参加军训。当时正值8月的夏天,天气炎热,孩子在烈日下将进行三天的军训。董姐侄儿参加了半天就倒床不起了。身体健康的孩子都要有些吃不消,何况已经发热38度的孩子。于是董姐问我怎么办,我告诉她把孩子接来我家里,不参加军训了,因为学校离我家很近。我打电话告诉孩子的父亲:发热的成人都需要休息,何况孩子?如果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不可以要孩子付出健康的代价!

我曾经在小学做过一段时间的校医,这所小学是住宿制,孩子周末才回家。还记得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因为发热,体温高达39度,我们打电话给孩子的妈妈,希望她把孩子接回家治疗和休息,结果妈妈带了一些药来交给我们,告诉孩子要坚持学习,克服困难,然后离开了。孩子的眼里满是绝望,眼泪流了下来。她怕我看见,他转过身擦掉了,然后带着决绝的口气对我说:“将来她老了,她也有生病的时候,我也会这样来对待她的!”我没有说什么,只是心痛孩子,我知道现在我的什么话对他来说都没有安慰的作用。

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一个从成都重点中学到美国留学的孩子,成绩非常优异,在美国一所著名学府学习。因为连续几天同学没有发现他的踪影,女朋友也找不到他,电话无人接听,后来报警,当警察打开他的房门时,发现他已经死亡几天了,趴在书桌上,死亡的时候还看书学习。经过尸检,他是因为感冒,没有注意休息和治疗,引发了心肌炎,并发心功能衰竭死亡。一个在我们眼里不那么重要的感冒,却夺走了一个人的生命。

我一直给儿子灌输的概念是:生命是最重要的,健康是最不可以忽视的。如果我只是给儿子讲这个道理,他是不会明白的,只有当孩子生病的时候,我告诉他一定要休息,病好了才能够学习和工作,他慢慢就会理解,也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我也给儿子讲述这个留学生的故事,让他理解不重视自己的健康将付出生命的代价。当我在算计是孩子的健康重要还是老师两天的课程重要时,我永远把孩子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所以,每次儿子生病,我都会利用这个机会告诉他:学业成绩比起你的健康来不算什么,学业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将来无论你的工作有多么重要,如果你生病,一定要放下一切工作,休息和治病是你首先要做好的事情!

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我们对孩子说的和我们对孩子做的不一致,导致我们的孩子也成为想的和做的不一致。比如我们在很多时候老师和父母都告诉孩子要珍惜生命,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这样的理论,我们以为孩子就明白了。当孩子生病的时候,我们却要他们坚持上课,要他们将老师的课程看得比自己的健康还重要。这样的教育让孩子如何能够真正懂得健康的重要性?这个留学生的学业非常优秀了吧,但他恰恰就不懂得如何健康的生活,最后因为一个小小的感冒丧生!

在孩子成年以前,对于孩子生病时我们要给予他充分的心理关怀,此时的孩子需要我们知道他生病的感受,需要我们的陪伴,需要我们的精心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体会到父母的关爱,体会到家的温暖,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孩子也是在学习如何感受他人,学习如何照顾病人,这也是孩子学习的过程。

在我们的文化中,对于人性和生命或许我们要进行更多的思考。很多被宣传的“先进模范”人物,在宣传中他们被强调成“带病坚持工作”的榜样。我们来思考一下:如果一个单位缺少这个有病的人就会垮掉,那么这个单位将还不如早点垮掉,让这个有病的人赶快到医院治疗,恢复健康,没有必要让这个人累死病死在岗位上;如果这个有病的人离开这个单位,单位的工作只需要适当调整就能够正常运转,我们还需要这个有病的人一直坚持到病死在岗位上吗?这种处于政治需要的宣传扭曲了我们对于健康的价值观。我们又将这种被扭曲的价值观投射给了我们的孩子,最终受害的是孩子。

当孩子以生病为借口不想上学的时候,父母可能要审视自己对孩子的关注了,是不是孩子只有生病的时候才能够获得父母的陪伴、关注和爱护!

在孩子面前6种牢骚发不得


养育孩子是个幸福的过程,同时更是个艰辛的过程,除了要做好哺乳、换尿布、洗澡等护理工作,还要面对孩子的哭吵、破坏进行教养工作。

可能对我们这些边缘人士来说,我们也只能奉劝新爸爸、新妈妈耐心点,这是为人父母的必经之路。但实际上,繁琐的护理工作已让妈妈们精疲力竭,如果宝宝再哭闹、任性,那么这时妈妈眼中的宝宝将会由小天使变成小魔鬼,即使忍耐度再好的妈妈都会对宝宝发一通牢骚。

或许,发泄完之后,妈妈自己会好受些,并感觉这样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妈妈是否想过,挨批后,宝宝的心里感受?专家告诫:妈妈生气可以体谅,但在牢骚出口前必须得三思。

专家表示:日常生活中,妈妈们应避免6类最常见的牢骚,如下:

一、否定宝宝人格

妈妈正忙家务活时,一旦宝宝还粘乎乎,许多妈妈都会不耐烦地说:“烦死了,自己去玩。”可能妈妈自己没在意,可宝宝就会受到莫大的委屈而嚎啕大哭起来。

“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也不会。”妈妈往往以大孩子的标准来衡量宝宝的行为,自己觉得很简单的东西宝宝应该也要会,否则就“笨”。

妈妈带着宝宝到亲戚或邻居家玩,宝宝不愿叫“阿姨”,妈妈就会责怪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用,叫一声阿姨都不会。”也有的妈妈会笑着对别人说:“你看,我的孩子真是没用,不会叫人。”虽然是对别人说的,可是宝宝都听在耳中,记在心里。

Tips:如果宝宝有能力而没有做好,妈妈也须耐心指导,而不是责骂。

二、让宝宝怀疑妈妈对自己的爱

有时妈妈故意要宝宝手上的东西,可宝宝不愿意给,过一会儿宝宝要妈妈抱,妈妈就会故作生气样说:“我才不要你呢。”如果经常这样,宝宝会很伤心的。

“再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给别人做儿子。”这类话会让宝宝怀疑妈妈为什么不爱我。

宝宝被妈妈骂了几句,一气之下跑出家门,妈妈追到家门口,生气地对着宝宝喊:“你给我回来,不回来是吧,那以后都不要回来了。”这类话听多了,宝宝心理会产生阴影,以后可能真的要离家出走。

Tips:小小的惩罚有时能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或错误,但妈妈的惩罚不能让宝宝对自己的爱产生怀疑,要知道惩罚的目的不是要让孩子伤心,而是要让宝宝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不对就可以了。

三、吓唬宝宝

“宝宝再不听话就叫医生来打针。”“快躲到妈妈这里来,医生打针来了。”无论是责怪宝宝还是和宝宝玩,妈妈让宝宝听话的厉害办法就是医生打针,因为所有的宝宝都怕打针时的疼痛。妈妈经常用这种方法教育宝宝,反而使他见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

宝宝对老师很敬重,更不敢像对妈妈一样对老师撒娇。妈妈喜欢利用宝宝这一害怕心理对宝宝施压,出口就是:“不好好看书,明天告诉你老师去,看他(她)到时候怎样惩罚你。”

警察叔叔抓坏人,这是妈妈从小教给宝宝的概念。宝宝怕警察叔叔带走也就是怕自己是个坏孩子。孩子一做错事就说“叫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孩子会怀疑自己是个坏孩子,在别人面前不敢抬头。

Tips:宝宝难免做错事情,及时帮他纠正错误是妈妈的责任和使命,如果孩子纠正了,妈妈还应称赞他是个好孩子。

四、对孩子的要求超出了他的能力

“动作快一点,妈妈还要上班呢。”其实宝宝动作慢不是它的错,它不知道为什么要快,也不知道怎样快,最关键的是平时妈妈的教导,怎样让宝宝有一个时间观念。

在宝宝眼里,他的作品可能已经做得最完美,可是在妈妈眼里,还是没有达到要求,所以宝宝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再做好一点,而没有顾及宝宝的心情。

宝宝不是天才,不是一生下来什么都会,成人会的东西宝宝不一定要会。不要妈妈觉得很简单的事情,宝宝不会就说:“这么大了,连这个都不会。”说多了,宝宝会的事情它也不敢做了。

Tips:妈妈用时间去了解宝宝的能力,让宝宝做之前,把事情与宝宝的能力进行对照,如果宝宝能做而不做,妈妈应进行劝导;如果超出宝宝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勉强,小心适得其反。

五、拿孩子进行比较

妈妈总希望自己的宝宝比别人孩子强,所以遇到宝宝比别人差,经常对宝宝出气,“你和别人一样大,为什么别人会,你怎么就不会,好好跟别人学学,不要老想着玩。”好像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强那是应该的,而比别人的孩子差那就绝对不行,其实,妈妈的这种心态才真正要不得。

Tips:掌握孩子的个性与特点,并非别人会的东西,宝宝就一定要会。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宝宝的特别培养它的能力。

六、按自己的意愿命令宝宝

“不准吃饭时说话。”“不准抱着玩具睡觉”……太多的“不准”容易限制宝宝个性的发展。或许,许多妈妈会说,她们这样做是为了宝宝好。的确,哪有那么狠心的妈妈呢?可妈妈们想过没有,对于同样的问题,如果换种解决方式,是不是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哭,还哭,不许哭。”“叫你不要玩电脑,还要玩,马上停止,睡觉去。”妈妈烦了后,就希望宝宝立即能够达到自己的意愿,这时往往出言比较凶,有的妈妈甚至拼命用手拉开宝宝的手。对宝宝来说,他从妈妈这里认识到什么是野蛮,并学会野蛮待人的方式。

Tips:对于宝宝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妈妈须控制自己的情绪,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宝宝;转移宝宝的视线或爱好;给宝宝一个调整时间。

要不要为孩子移民?(上)


心痕,您好!

您已经考虑得很细了。另外,您夫妻是否也准备移民呢?最好放在一起考虑。随着中国加入WTO,投资国民待遇已不是问题;而且随中国国力的增强,给孩子买一个外国的PASSPORT有什么必要?这有点象十年前不少人为子女花钱买城市户口。

匡匡的回复:

我的朋友正在申请技术移民。不知道还要注意哪些事项?他们已经有个女儿了,现在十八个月。我想他们真的很有勇气,虽然我很羡慕,却心有余力不足了。

dongmiaomiao的回复:

谢谢普林妈。不过我听说加拿大孩子上学是免费,而且医疗保险方面都有保证,这些条件也够诱人的,想听一听你的看法。

心痕的回复:

谢谢普林妈,这个问题通过你的回答是我明白了很多。对于有移民打算的人来说,确实需要好好为孩子考虑,了解国外的各种情况。普林妈妈的经验一定对很多人有帮助。(待续)

要不要为孩子移民?(下)

父母要不要对孩子说“不”


父母要不要对孩子说“不”

细想一番,其实只有这样三种情况是绝对有必要对孩子说“不”的,其他的最好别说:

——当孩子打算做的事会伤害他自己的时候

比如:伸手够火炉上的锅,尤其是当它盛满滚烫的热水时;

——当孩子的行为可能会伤害其他人的时候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睡觉的宝宝旁大声地吵闹或是砰砰地敲打他的玩具;

——当孩子的行为会带来实际上的损失的时候

比如用蜡笔在起居室的墙上乱画。

即使你要说“不”,也不必弄得像一次正面对抗那样。最好的办法是以你所知道的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举个例子,孩子要是不肯穿上外衣和套衫,你就可以在答应他外出玩耍的时候给他穿上。

在你决定说“不”之前,记住:暂停一会儿总是值得的。

你必须确信你切实知道孩子的意思,并且确信你的回答是正确的。

保持行为准则的简单性和连贯性非常重要,这样孩子才会领会你的意思,知道你是认真的,并且知道你在讲话之后总是期待他立刻作出某种行动。这样你说的“不”才真正有所作用。

冬天来了,还要不要送孩子入园


季节的脚步又行进到了初冬。每年的这个时候,很多年幼孩子的家长,干脆把孩子留在家里,不再去幼儿园了,直到明年春暖花开。事实上,入园的幼儿通过幼儿园组织的冬季锻炼,不但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在提高学习效率,发展个性,锻炼意志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

一不当穿衣是感冒主因

温度变化与孩子感冒发烧关系不大,不当穿衣才是罪魁祸首。随季节气候温度的变化来加减衣服的做法是正确的。但从科学的角度,儿童正处在快速身体发育时期,其身体内部新陈代谢的速度,要比成人高出很多,维持身体温度所需的能量释放也多于成人。因此,按理说儿童应当比成人穿得少才科学。但事实上,我们的大多数家长更容易给孩子多穿。如果穿得太多,从上到下捂得严严实实,孩子的身体内部的温度调节功能就会失调,这样才更容易感冒。建议宁可给孩子少穿,或者和父母穿得一样,也不要武装到牙齿般的多穿。有一个非常重要鉴别标准,就是孩子穿得正常的时候,他们的手总是凉的。如果你想知道孩子的冷热,你应该将手伸到衣服里去摸孩子的胳膊、腿或脖子。如果是热乎乎的,而且没有出汗,那就是正合适。当然,也可以观察看孩子的脸色。孩子感到冷的时候脸上没有红润。还要记住,在寒冷的天气里,必须给孩子戴帽子,因为他们的大部分热量都是从头部发散的。

二园里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能增强体质

幼儿园每天有规律的两小时室外活动,绝对是有利于孩子健康发育的举措。它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会少得病。经常让孩子到室外去呼吸新鲜空气,空气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儿童因适应冷热变化能力的提高而增加自身免疫力。这在百年前就是已经成为科学事实了。幼儿园的室外活动,不仅有规律和保持足够的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一起,由老师组织活动,快乐无比,运动量会大大增加。冷空气中的运动,由于其心肺功能的增强而使孩子脸色红润,胃口大开,吃得多,睡得好,长得快。而呆在家里的孩子,由于一直住在温暖房间里,其脸色会显得很苍白,没有血气,食欲大多不好,得病的几率其实更高。

三家中环境单一乏味不利孩子成长

0-6岁的孩子,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对其心理发展都是无比的珍贵。孩子在幼儿园中所接受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丰富课程活动(刺激),与家庭中单调乏味的环境相比,是绝对不能同日而语的。0-6岁是孩子几乎所有方面发展最快时期(关键期)。尤其在脑中枢神经细胞间的联系建构方面,只有将儿童置于具有丰富刺激(课程活动与师幼间及儿童间交往)环境中,才能形成合理及丰富的结构。而结构合理与稳定,脑的功能才强大无比;而功能的强大,才能让孩子在学业和事业上如鱼得水,春风得意。仅就语言和人际交往发面的发展来看,呆在家里一个冬天(至少要三个月),其损失都几乎无法用任何事物可以衡量,且是终生不可逆转的。

四温室的花朵长不成大树

温室中的花朵,是永远都无法长成能经风雨、傲苍穹的参天大树的。很多家长怕孩子受伤,在孩子该爬时不让爬,该走不让走,该跑不让跑吗?岂不知这样一来,孩子大肌肉协调能力发展受阻,走路能够把自己绊倒,受伤的几率更高,这不是得不偿失,反而害了孩子一辈子吗?连冬天呼吸一点冷空气的权力都能被剥夺了,你们还指望自己的孩子能出息到哪里去?

五体育运动是接触寒冷的最好方式

现在小朋友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冬季锻炼不但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在提高学习效率,发展个性,锻炼意志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当在体育锻炼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冬季锻炼穿着要适当,并保护好露外皮肤。老师、家长应指导孩子适当穿得暖和些,戴上帽子和手套,如果风太大,要戴上口罩。但也不要穿得太厚、太臃肿,以免妨碍身体的运动,加重身体的负担,乃至出汗太多,反而招致感冒,在运动中间休息时,切记穿上外套,不可任风寒乘浑身毛孔大张之时,侵入体内致病。

防止伤害事故发生,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大雾天气不宜长跑,因为运动时呼吸会加深加快,雾天空气中的灰尘杂质、细菌病毒含量较多,造成室外空气相当污浊,能见度大大降低,常会引起呼吸道及其他疾病发生。这时在室外运动就不如在室内活动了。另外,还要注意不要在冻实的河、池、坑、渠内滑冰,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呼吸方法须得当。冬季气候寒冷,有时还会有风沙,因此,锻炼时不要大口呼吸,而应采用鼻腔或口鼻混合呼吸的方法,在减轻寒冷空气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避免冷空气刺激引起上呼吸道炎症。

掌握适宜的运动量。冬季锻炼应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来合理安排运动量。锻炼中,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运动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孩子的运动心率应控制在150次/分以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