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幸福泉会所的老师,根据锋锋个人的发展情况而制定的智力发展方案,锋妈根据老师口述整理而成,供各位同龄的宝宝家长参考。

一、大动作:主要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促进了宝宝的前期发育。

熟习双脚跳跃:在地上放一横置物品(如用积木彻成的长长的小火车等有趣的玩具),鼓励宝宝双脚跃起,跳过横放的玩具。在儿童乐园里鼓励宝宝多玩跳蹦蹦床,荡秋千等游戏;和宝宝一起走直线,以凸起状的广场围栏等为佳。

加强宝宝的自我保护能力:用手有意识的推宝宝的身体向前向后仰,开始时对可以宝宝说:妈妈推。熟习了之后可以在安全的条件下(最好是床上)练习,方向可以增加到向左向右倒,可以不告知宝宝妈妈推。

锻炼宝宝抱大件物品向前走;端碟往前走,为增加宝宝的兴趣,碟上可放置一些玩具,和宝宝说:我们一起将小白兔搬家到那边。

二、精细动作:主要锻炼手的运动能力,附加手指的运用。

继续加强玩串珠游戏,可用吸管、细的胶线串,也可以串纸片(将纸撕成小块,挖一细洞)。纸块和洞洞的可以随着宝宝的熟习程度逐渐减小。

画画:在固定范围内(可划一个方框或圆框),引导宝宝在方框内划直线,教宝宝控制划线的力度(轻重)和方向(左右)。可以给宝宝玩用手指画画的游戏:让宝宝的手指蘸上颜料,印在白纸上,形成有趣的图案,引起宝宝对手指的观察与兴趣。

倒豆豆:将若干豆豆放到一个小瓶子里,教宝宝倒到另外一个瓶子。瓶口可以随着宝宝的熟习程度逐渐减小,豆豆的数量也可以相对应增多。

参考《程博士幼童智能开发教程》“手眼协调训练”系列书本,继续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

三、认知能力:鼓励宝宝将认识的东西用言语表达出来。

指认物卡,多与宝宝作“这是什么”的对答。

认识圆形,方形,圆形。

比较物体的大小:通过杯子,玩具,碗等宝宝感兴趣的物体来作比较。

巩固对红色的认识:视觉上可以先教宝宝认识红色与非红色,将红色的积木摆成一堆,再将绿色蓝色黄色的积木摆成一堆,告诉宝宝这是红色,另外的不是红色,再问宝宝哪些是红色?如此一来,宝宝就可以很快的分出红色与非红色的东西。

认识“1”与多少:1.将积木摆成两堆,一堆是1块积木,另一堆是多块积木,告诉宝宝这是“1”块,另一堆是“多”的;2.再将积木分成三堆,依次是1.2.3.块的,告诉宝宝这是1,这是2,这是3,可以避免很多家长在教宝宝1.2.3时,用数数的方法教宝宝认识,这个方法宝宝会相对学得困难。

插旗子游戏,加深对1.2.3.的认识:再将以上三堆积木依次摆放,用1.2.3的数字制成三面小旗子,与宝宝一起将相应的旗帜插到相应数目的积木上去。如果家长不便制成旗子,可以将写有数字的卡片直接放到积木上。

四、语言能力:用三阶段命名法,与宝宝一起将认识的东西命名。

三阶段命名法:1.告诉宝宝“这是什么”;2.问宝宝“这是什么?”鼓励宝宝回答;3.指令宝宝将“XX”拿给某人。

读画报时,指物讲字。如:嘟嘟熊(手指嘟嘟熊)在打针(手移向针的位置),下次就可以对宝宝发问:嘟嘟熊在干什么?(手由嘟嘟熊的位置指向针的位置),暗示宝宝回答“在打针”。

将常见日用品的用途讲出来,如:杯子用来喝水的,笔用来画画的。再问宝宝:杯子有什么用?鼓励宝宝讲出“喝水”的用途。

和宝宝玩打电话游戏。家长在电话里多发问,形成和宝宝一问一答。(宝宝我是谁?—妈妈;宝宝乖不乖?—宝宝乖;宝宝叫什么名?等等。)

继续练习三字儿歌。如拍手歌:“小朋友,拍拍手;小朋友,点点头…”鼓励宝宝做动作表演,或者家长做动作,宝宝念儿歌。

四、社会行为:尝试让宝宝体会遭到拒绝;任性等不良情绪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

尝试拒绝宝宝,培养宝宝体会成人情绪。但是宝宝的正常的要求尽量满足,以免宝宝情绪受到伤害,如果拒绝,家长要对宝宝讲出拒绝的理由(妈妈累了,宝宝自己玩)。

培养宝宝的时间观念,如:宝宝,给你玩三分钟电话,3、2、1,好,完了,宝宝将电话放下,不要再玩了;此方法也可用于很多喜欢玩水,洗澡不肯起来的宝宝(宝宝,妈妈让你在玩五分钟就要起来,5、4、3、2、1,好时间到了,宝宝要起来了)。

外出玩耍时,遇到宝宝之间的争执(抢玩具等),尽量让宝宝自己去解决,减少宝宝的依赖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宝宝会用求助的眼神看着家长,如果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教宝宝怎样办,第二次时,家长可以不理会宝宝的“求助”(装作看不见),让宝宝寻思解决。

延伸阅读

翻身对宝宝能力发展的作用


宝宝什么时候会翻身

俗话说“三翻六坐八爬”。就是说,宝宝2~3个月开始尝试着翻身,主要是上身和上肢用劲,把头和上身翻过去,臀部以下依然是仰卧位。通过两三个月的练习,到5个月的时候,翻身的好几个动作配合协调好了,宝宝就能从仰卧翻到俯卧,还能主动支起上身并抬起头来,但还不能从俯卧位翻回到仰卧位。直到6~7个月,宝宝才能来回轻松地翻滚。

宝宝不会翻身的5种可能

每个宝宝的发育不一样,翻身的时间会有不同,所以妈妈们对宝宝学翻身的早晚不需要紧张哦!要是宝宝长到五六个月还不会翻身,您可以依照下面的原因排查一下:

1.宝宝过胖,翻身很困难。妈妈需要多多帮助宝宝进行翻身练习。

2.宝宝穿太多穿过紧,好像被捆绑着,想翻也翻不动。您只要给宝宝穿一些宽松、柔软、舒适的衣服,就不会影响翻身了。

3.宝宝营养不良,身体瘦弱,骨骼缺钙,没有力气翻动肢体。注意科学喂养,常带宝宝到户外晒太阳,平时利用玩具来逗宝宝多动一下,以锻炼肌肉。

4.宝宝在第一次尝试翻身时胳膊被压住了,或许您在帮助他练习翻身时动作有些粗鲁,造成他的小手脚被扭痛了,这些不愉快的记忆会影响宝宝学翻身的积极性。

5.若是发现宝宝有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以及智力等方面有问题,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看儿科,请医生进行检查和鉴定。

宝宝学翻身的3信号

信号1:喜欢侧向一方

2~3个月大的宝宝已不满足于整天仰卧,开始喜欢朝着一个方向侧躺,这说明他已萌生了想翻身的意识,但不知道怎样才能翻动肢体,动作也不到位,想翻翻不过来。

信号2:俯卧时抬头

俯卧时,宝宝有意识的自己抬起头来,从头部到胸部都能抬离地面,这说明宝宝的颈部和背部肌肉都很有力量了。如果您把玩具慢慢举到比他的视线稍高一点的位置,宝宝也随之把头抬得更高。

信号3:仰卧时抬脚

宝宝仰卧时总是将脚向上扬起,或抬起小脚摇来晃去。此时您握着他的双手,轻轻用力让他抬起上半身,如果他可以坐起来,并与地面保持垂直,头部也不会向后仰,说明宝宝身体发育良好,具备了翻身条件。

帮宝宝翻身stepbystep

Step1:从仰躺转为侧卧

首先让宝宝脸朝上平躺着,您用一只手轻轻扶住他的肩膀,缓慢将他的肩膀抬高,帮宝宝做翻身的动作。当宝宝的身体转到一半时,让他重新恢复到平躺的姿势。

宝宝开始学侧卧时,能将脸、手等上半身转向另一边,但由于动作不协调,下半身因双脚拉后腿而翻不动。此时您帮助宝宝移动双腿,使双脚成交叉姿势,用下肢扭动带动上肢扭动,以方便宝宝将下半身也翻过去。

每天照这样,分别左右交替地给宝宝进行几次训练,他就能顺畅地从仰躺变侧卧了。

Step2:从侧卧回到仰卧

宝宝学会了从仰卧翻转为侧躺后,还不能从侧躺顺利地翻回到仰姿,这时,您从宝宝的身后用双手扶住他的肩膀和大腿,慢慢帮他把身体翻转过来。

step3:从仰卧翻到俯卧

让宝宝仰卧在床上,您把他的双脚交叉,用下肢扭动来带动上肢扭动,然后用手托住宝宝一侧的胳膊和背部,慢慢地往另一侧方向轻轻推去。若宝宝一侧的手臂弯曲着被压在下面,您就帮宝宝往头顶方向拉直一下,这样便于他翻成俯卧的姿势,稍后再帮助宝宝翻回仰卧的姿势。您一边帮助他翻身,一边说“宝宝翻翻身”、“翻过去,翻回来”等话,有助宝宝的听觉训练和情绪激发。

TIPS:step1和step3是不同的。宝宝“从仰躺转为侧卧”是学习翻身的初期阶段,随着动作的日益熟练,就能“从仰卧翻到俯卧”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Step4:训练宝宝来回打滚

能翻过去还翻得回来才是完整动作。当宝宝学会了从俯向仰翻后,就可以进行打滚训练。

您将玩具丢在离宝宝不远的地方,让他有意识地翻一下身就能拿到玩具。刚开始宝宝的动作不熟练也不协调,您可以在他翻身时帮助一下,由此进行多次的来回翻身训练,宝宝就会知道只要打滚过去,就能拿玩具了。这对宝宝感官的健康发育和协调性大有裨益。

温馨提示

✿宝宝的身体发育远不成熟,非常柔弱,您在训练宝宝翻身时动作一定要缓慢轻柔,注意不要扭伤宝宝的手和脚。

✿开始训练时,需控制好练习时间,频率和强度不能太大,次数不要太多,以免宝宝过累而影响发育。

✿帮助宝宝学习翻身时,您不仅要面带微笑,还要说些“宝宝真乖,会翻身了,多棒呀!”等话语,使宝宝情绪愉悦,有翻身的积极性,有利于心理健康。

✿宝宝尝到了翻身的乐趣后,会喜爱玩翻过来翻过去的游戏。因此,要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哦。床上不能有小剪刀、小发夹、针、钥匙等尖锐物品,纽扣、硬币等小物品也要避开宝宝,以防宝宝误吞而发生意外。

✿冬天和早春,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以防宝宝受凉感冒。同时,宝宝睡的小床要远离各种取暖设施,避免宝宝翻身时被烫伤。

想让孩子成绩好的八个习惯


1.课前预习

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并把新问题带到课堂上,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听老师讲解。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2.课后复习

“温故而知新”是复习的目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艾宾浩斯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复习其实就是与遗忘作斗争,巩固所学知识。

3.独立解决问题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帮助时,家长千万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热情地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如果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也不能包办,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让孩子在家长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只要尝到胜利的喜悦,孩子便会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挑战。

4.认真书写

书写并非只是形式,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书写认真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

5.记笔记并事后整理

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所以应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6.主动学习

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练习本、试卷上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题汇编、错别字举例的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同类错误。

7.积极阅读、写作

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积极阅读,广泛吸收课外知识。家长可以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为孩子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记得让孩子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也要勤于写作,写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之类。这个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

8.有条理

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同理,如果做作业时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肯定就高不了。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的耐心培养,订要求订计划,勤检查严督促,直到孩子的良好习惯渐渐养成。

0~3岁宝宝时间观塑造方案


让宝宝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塑造宝宝正确的时间观,是摆在每个妈妈面前的问题,那塑造宝宝时间观,妈妈准备好了吗?

一分阶段塑造宝宝时间观念

每天有无数的爸爸妈妈都在精疲力尽地和宝宝们的“拖沓”或“混乱”作战,有没有双赢的法子让大家携起手来,轻松愉快地珍惜时间、合理清醒地安排时间呢?

宝宝时间观念形成的不同阶段

刚出生

此时,宝宝要面对从子宫搬家到外界的“适应期”,一切以宝宝的自然生理反应为主:饿了吃,困了睡,不舒服哭。不过即使是这个阶段的宝宝,如果能得到及时的满足,宝宝对父母的信任感会强烈些,会为日后的配合做好准备。

满月

宝宝醒着的时间逐渐增加到4~6小时了,开始对妈妈说话的声音熟悉了,如果妈妈足够仔细,一定能发现孩子一次能吃多少,吃的时间有多长,一次睡眠时间持续多久。

这样的观察可以帮助妈妈确定每次喂奶的间歇、休息的规律,让妈妈主动来安排宝宝的作息时间。

6个月后

宝宝通常可以睡整晚,不再需要半夜吃奶,白天玩耍的时间也相对多了。这时,父母要增加跟孩子交流的机会,比如睡前固定的讲故事时间,或者放唱轻柔的催眠曲,都是提醒宝宝睡觉时间到了的好方法。

周岁后

宝宝开始行走和呀呀学语了,对爸爸妈妈的语言和动作很感兴趣。至于时间的概念,他们并不了解,但会明白宝宝肚子饿了,该出去玩了,宝宝要睡了这些具体的要求。

2岁以后

宝宝有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了,也会看小画书了。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来制作精美别致的小挂钟或者有图画的时间表,放上一天里具体的安排。这个时候孩子虽然对时间的几点几分还不太明白,但他已经很理解每天都有起床、洗漱、吃饭、玩耍、讲故事、睡觉等大概的项目。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宝宝的时间形成有如下规律在满月以前:宝宝负责满足自己,父母负责及时提供满足,铺垫培养时间观念的基础;

1~6个月时:

父母应注意仔细观察,及时调整和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

6个月~1岁时:

父母可就睡眠时间的固定,用暗示的方式给孩子逐步引入时间的概念;

1岁~2岁时:

父母针对孩子对语言和动作感兴趣的特点,用强调和重复的方式,宣布和固定作息时间;

2~3岁:

让宝宝做时间的主人,父母用配角的方式参与支持。

二培养宝宝时间观念三步走

在帮宝宝竖立时间观念时,妈妈们要顺应宝宝的生物钟时间灌输时间和秩序的概念。每一个步骤都对下一个环节进行提示,以强化宝宝的时间观念。

0~1岁

0~1岁的宝宝,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宝宝1个月时就会随妈妈的生活安排产生初步的时间观念,如饿了,便知道喝奶的时间到了;吃奶后过了一段时间要排尿,宝宝会哭着要妈妈换尿布;吃饱、睡醒以后又哭着要求大人抱;玩累了入睡……如此反复循环。对时间的认知,宝宝主要依靠自身的生物钟来完成。

巧妈妈对策

1.顺应宝宝的生物钟。

出生后不久,宝宝就形成了按时吃奶、睡眠、玩耍等生活规律,妈妈按照宝宝的生理需求来安排他吃、喝、拉、撒、睡,不要随意调整他的作息时间,以免打乱生活秩序。否则,宝宝不能对时间建立很好的条件反射,也不可能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能理解诸如“妈妈先跟我打招呼,然后给我喂奶,再给我洗澡”这类的秩序概念,因此,周岁之前是向宝宝灌输秩序概念的最佳时间。如果你随意改变计划,秩序被打乱,宝宝就会以发脾气、哭闹的方式进行“抗议”,拒绝合作。为此,在照顾宝宝的时候,不妨给他讲述做事情的过程,如“现在我们穿鞋,然后去公园”;需要做另一件事时,提前给他提醒:“故事讲完后,就是洗澡时间啦。”让宝宝从秩序概念中理解时间概念,一点一点地积累逐渐形成时间概念。

2.帮助宝宝用活动区分时间段。

1岁左右,宝宝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多了许多活动时间。这时你可以调整他的作息了,如固定白天玩耍、睡午觉的时间,晚上陪他进行较安静的活动,如看画报、讲故事等,作为睡前的信号。让他初步感知用玩耍、睡眠等活动来区分白天与黑夜。

1~2岁

周岁以后,宝宝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想法了,对时间的认知有了快速发展,虽然对几点几分的数字化时间仍没有概念,但已经能认识一些特殊活动的时间了,如午餐时间、睡觉时间。他还可能知道一周有7天,如果你说这天不用上班,他可能会说这是周末。

巧妈妈对策

1.指导宝宝用动作和语言来建立时间概念。

如早上,宝宝起床后会要穿衣,随后指着毛巾要洗脸、洗手,走到桌边吃早餐,挥手向上班去的爸爸妈妈说再见;晚上累了会走到床边要求睡觉。慢慢地,你会发现,宝宝不需要你的指点可以自己做一些事情了,表明他已经形成“运动定型”,这将使他养成遵守时间、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2.带宝宝出游前制定出游的过程,并用语言描述给他听。

如:我们到车站乘公交车去公园,然后一同吃午餐,之后一起做游戏……让宝宝理解时间的相对概念:现在、之前、之后,等等。

3.使用形象化计时工具,如计时器、闹钟等。

先将时间设定好,时间一到就发出声响,宝宝会作出反应:“哇,时间到了,我要快一点儿。”也可以选用图像化的挂钟,如以十二生肖代表数字的钟,用它来提醒宝宝:“当短针走到"老虎"的时候,你就要把饭吃完。”这个时候的宝宝思维还停留在具体形象化阶段,将抽象的时间具体为声响与动物,更容易理解,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能理解诸如“妈妈先跟我打招呼,然后给我喂奶,再给我洗澡”这类的秩序概念,因此,周岁之前是向宝宝灌输秩序概念的最佳时间。如果你随意改变计划,秩序被打乱,宝宝就会以发脾气、哭闹的方式进行“抗议”,拒绝合作。为此,在照顾宝宝的时候,不妨给他讲述做事情的过程,如“现在我们穿鞋,然后去公园”;需要做另一件事时,提前给他提醒:“故事讲完后,就是洗澡时间啦。”让宝宝从秩序概念中理解时间概念,一点一点地积累逐渐形成时间概念。

怎样发展孩子的个性


自发性顺利成长的孩子,到了三四岁时,其积极寻求朋友的愿望变得强烈起来,这样的孩子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孩子出现这一现象有早有晚,但只要他非常需要朋友,就说明这是一个意欲发展顺利、情绪安定的孩子。父母可以对自己的育儿方法加以肯定并树立起信心。

如果孩子不怎么想找小朋友,即使有机会接触同龄的孩子,也不与其一道玩耍,这时父母就必须对自己以往的育儿方式从各种角度加以探讨了。

在探讨的时候要注意两个关键问题:其一,有没有一直在压抑孩子的自发性的成长;其二,是否亲子间的情感纽带不够牢固。

就压制孩子自发性成长的育儿方法而言,父母们最容易落入两个陷阱,一个是对孩子施加不适当的管束,把其塞入“好孩子”的框框里;还有一个是运用过保护的培养方法。

在第一种情况中,父母为了把孩子塑造成自己理想中的“好孩子”,对孩子施加命令、压力,支配孩子的行动。如此一来,孩子慢慢地就变得老实听话、很好对付了。

父母这时可能会觉得由于自己育儿有方,才使其成了个“好孩子”,甚至还为此暗自得意呢。殊不知,自己的育儿方法已经压制了孩子的自发性,使之失去热情和活力了。

这里所说的过保护是这样一种育儿方法,即应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父母却动手代劳。也就是说,在孩子要求“自己来做”的时期里,父母出于“做不好”、“太费时间”等种种理由,而没有让孩子做。这样一来,孩子自发性的发育便受到了压抑。

其结果是,孩子对大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一点点小事就想要让父母帮自己做。如果一味迁就下去的话,孩子会认为父母为自己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就该为自己服务。再严重一点的话,孩子会变得用命令的语调来指使妈妈。当要求不被满足时,甚至会对父母施加暴力,即所谓的“家庭暴力”。

受到过度保护的孩子,在家里显得挺神气活现的,乍一看似乎很有活力,可是一到外面就变蔫掉了。这就像人们常说的“窝里横”。

这种孩子在幼儿园里无法和别的小朋友一块儿玩耍,总爱缠着老师不放。而老师又不可能只对付一个孩子,于是孩子便越发感到不安,渐渐地不想上幼儿园了。

如此下去,孩子的交友能力便成长不起来。这样的话,在从小学到青春期这一期间里便存在着出现种种问题的危险。

上面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

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应该促进孩子自发性的成长,丢弃那些把孩子塞入“好孩子”框框里的管束和命令,把自由还给孩子。因为自发性是在自由中发展起来的。

获得自由的孩子,在一开始时会显得无所适从,不知该干什么好。不过,孩子一旦不被数落、责骂,他的心就会逐渐地变得宽松、自由起来,开始尽情地欢闹,自发性便渐渐展现出来了。

对于前面提到的第二种情况,即因过保护而不合群的孩子,我们应该立刻停止对其过保护,努力做到不再为孩子做这做那。

因为孩子在这之前一直是被大人帮着做事情,所以,开始实行这一措施时他还会说“帮我做”,这时绝对不要再满足他的要求,而是应该对他说:“自己试着做做看。”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最初会感到无所适从,不过,自发性是每个孩子都具有的天然素质,所以,孩子会渐渐地开始鼓起勇气自己试着做起来。这也可以说是孩子的自发性得到了复苏。

当以前由父母代劳的事情改为自己做了之后,孩子会产生这样的自信:我自己也会做。如此一来,孩子在外面也就不再消极、能够和朋友在一起玩耍了,交友的能力也将成长起来。

对于自发性发育迟缓的孩子,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方法使其顺利发展呢?

这个方法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大人既不要动口,也不要动手,这一点至关重要。我把此称为“无声之行”。这个“行”字包含着这样的意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付出有如修行般艰苦的努力。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在这之前,对孩子的事情还是--数落、--动手的妈妈,现在要一下子停下来,不仅非常困难,而且会感觉很难受。

我曾向很多母亲建议运用“无声之行”。很少有母亲能坚持下去的,大都是5分钟热度便完事儿了。

但是那些能忍受住这种艰难的母亲,她们渐渐地会理解到其真正的意义,并且能够坚持实施下去。在这种时候,父亲的协助也是不可或缺的。

孩子因为被父母突然“放手”,生活会一时发生混乱:不是迟到,就是忘了带东西,要不就是忘记做作业等等。但是,他自己会开始一点一点地解决这种混乱现象,并且逐渐知道自己的事情必须由自己来完成。这样,孩子的自发性便慢慢地成长起来了。

家庭教育的八个“一分钟”


家庭教育,总是让许多父母措手不及。其实教育孩子很简单,只要每天都用十分钟用心与他们交流……

1、一分钟接触。

父母的手是托举儿女的手,托举的力越大,儿女所处的位置就高。父母要注意摸摸孩子的头、肩膀、握握孩子的手,通过接触来传递父母与子女的亲情,传达给孩子爱和力量。但与儿女发生肢体的接触要注意心情、场合等。

2、一分钟倾听。

海鸥倾听涛声,才会盘旋;雄鸡倾听黎明,才会唱晓,鲲鹏听九天,才会展翅。不要总是让孩子听,父母可转换一个角度,倾听一下孩子的呼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注重有效的渊舌与交流,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与情感。在倾听孩子的讲话时,一定要集中精力、精神振作、态度和蔼。

3、一分钟游戏。

笨拙的孩子在游戏中找乐,聪明的孩子在游戏中找知,杰出的孩子在游戏中增智。游戏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提高孩子的生活兴趣,调整孩子的精神状态。家长带孩子进行的游戏,必须是健康的、积极的、有趣味的,引领孩子过充实的、向上的、快乐的生活。

4、一分钟矫正。

风给垂柳以矫正,才会有婆娑;浪给静水以矫正,才会有鱼跃;帆给船舟以矫正,才会有航速。孩子有过错的行为时,家长一定要明确指出正确的行为应该怎样,错误的行为将会带来怎样的危害,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可任其发展,否则积重难返。但面对孩子的错误时,家长首先要弄清是由孩子主观因素还是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其严重程度如何。矫正还要注意场合,语言要平缓,态度要温和、不急不躁,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5、一分钟激励。

激励能使人永远充满自信,激励能使人永远充满希望,激励能使人永远感悟幸福。孩子出现过错以后,一定要进行矫正,但在矫正的同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激励孩子前进,引导孩子反思,以情动人。家长要有耐心与恒心,要毫不吝惜地拿出激励的武器,激发孩子的生活、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斗志,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6、一分钟赞美。

阳光赞美一番花朵,花朵就会灿烂;雨露赞美一番禾苗,禾苗就会茁壮;大地赞美一番山川,山川就会锦绣。孩了的身上总会有它独特的优点,有他闪光的地方,作为父母要注意发现孩子生活、学习中的优秀表现,抓住最佳时机,进行赞美。在赞美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地点、语调、时机、程度等。

7、一分钟参与。

参与能体现民主、平等、人格的尊重;参与能体现友爱、融洽、和谐的氛围;参与能凝聚智慧与力量;参与能促进人的主体发展。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家里办大事时(如买房、买车、添置电器设备等),应该了解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家庭大事的管理,尽可能形成共识,这将有利于家庭良好氛围的形成。在孩子参与的过程中,要注意参与的度,尊重与引导相结合,不要什么都顺从孩子。参与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习惯,促进孩子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一味的满足孩子的要求。

8、一分钟惩戒。

孩子出现非常严重的过失行为,如在校出现违纪行为,在社会上出现不文明行为等,一定要进行惩戒,否则孩子就有可能走向错误之路。因此,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可以用较为严厉的言词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指出错误的性质,责令其改正错误,但决不可动手伤害孩子,要有理智,控制自己清绪上的冲动,避免产生对立的情绪。要掌握惩戒孩子的最佳时机,在孩子自责时、有他人在场时、孩子特烦躁时不要惩戒孩子。

帮助孩子发展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对于孩子喜不喜欢上学、喜不喜爱学习以及对于孩子的升学志向与未来生命轨道,真的很重要。学习动机甚至在孩子将来为他们自己的子女做决定时,都会产生影响。学习动机要么导致孩子就学时光顺利、回顾时充满喜乐,要么导致就学时光充满横阻,恨不得学生时代快结束。

何谓“学习动机”?

我们通常比较容易指认学习动机,而比较不容易解释学习动机是什么。我们可能可以看出A有很好的学习动机,而B的学习动机则会因学科和老师而异。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很认真念书,好好写作业,还是他们没有做到这些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对学习和课业的态度良好,或是态度欠佳。或者孩子会根据自己的成绩表现,有时候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我的看法是,学习动机是一种用来学习,做有效率的努力,获得好成绩的活力与动力;学习动机也是一种反映这种活力与动力的思考与行为。后者很重要,首先,这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大脑的产物———它是孩子对学校、课业、老师,以及对自己的一种思考、信念、期待与假定。其次,这也同时表明,学习动机也是孩子的行为表现,像是计划、管理、坚持、决定事物的优先顺序等。所以为了鼓励孩子,我们必须同时看待孩子的所思与所行。

然而,告诉孩子要有学习动机,或者甚至告诉他们要改善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并没有任何帮助,因为学习动机是如此广泛而不具体的概念。孩子可能会疑惑:到底什么是学习动机,该如何做才能改善我的学习动机?因此,给孩子非常具体的讯息、建议、鼓励、指导和支援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把动机分成三种广义的类型:动力型、泄气型、自暴自弃型。

动力型增加学习动机———这是学习动机中的优质部分。我们希望孩子在增进学习动机上面,能有优异的表现。

泄气型阻碍学习动机———泄气型令孩子裹足不前。我们不希望泄气型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

自暴自弃型降低学习动机———我们当然不希望这会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

如果孩子缺乏学习动机,家长的目标应该是增加学习动机,然后减少让孩子泄气及自暴自弃的情况。如果孩子的表现还不错,那么家长的目标就是要让学习动机的动能保持高水准,让泄气和自暴自弃的情况保持低点。

儿童性心理的发展


性心理是指围绕着性征、性欲和性行为而展开的心理活动。据近代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将个体性心理的发展分为:婴儿期(0-1岁)、儿童期(包括幼儿期2-9岁)、青春前期和青春期(10-17岁)。

性心理的发展是随着不同年龄的行为活动和心理而反映出来:

1、婴儿期 新生儿的动作不协调,不分化,心理活动仅处于感觉阶段。这时的性心理仅表现为对刺激性器官的感受性反映。大约在7-10个月,婴儿开始把感觉和动作协调起来,并逐渐认识了外界形体。这个时期的婴儿出现玩弄生殖器官和有夹腿的行为。同时,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孩子性的社会角色和性的心理差异也开始形成。

2、 儿童期 2岁左右的儿童思维能力已经逐渐形成,他们能够明确地辨认同性与异性。在3-4岁,儿童对异性产生兴趣,如有的女孩喜欢同爸爸在一起,有的男孩特别听阿姨的话。孩子还会向父母提出一些有关性的问题,如有的小女孩看见男孩子的生殖器会问"我为什么没有小鸡鸡?"有的男孩子一定要坐在便盆上小便等等。此时,他们对玩弄性器官和别人抚摸他的性器官,可表现出一种舒适而安静的现象。在5-6岁,儿童开始亲近同龄的异性,并彼此进行"性游戏",如"办家家"等。在游戏里,男孩乐意做爸爸、女孩甘愿当妈妈,如果让男孩当妈妈,一般会遭到拒绝的。如果异性朋友疏远自己,孩子会感到不快和气恼,这是性意识的萌芽。7-8岁的孩子开始对同龄异性之间的交往表现出敏感性。

3、青春前期至青春期是性意识形成并且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的时期。在9-ll岁,两小无猜的异性伙伴开始疏远,男孩在一起玩,女孩在一起玩。男女生同一课桌读书,会划上"分界"线。在13-14岁前后,随着女孩出现月经初潮和男孩出现首次遗精,性的冲动性开始出现,对异性感到兴趣,并有意识地进行探测。随后,少男少女开始了有目的性的接触(有的则表现为早恋)。由于这个阶段性意识的不稳定,在一些不良因素影响下可能出现性犯罪。所以,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危险年龄期"。在16-17岁,性意识开始稳定,少男少女开始过渡到青年时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