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早教:童年的一个阴影,让女孩9年后选择了不归路!这方面教育,有多重要!!,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4月28日,中国台湾有一位全名是林奕含的美女作家,在家里自缢身亡,年仅25岁。林奕含死前写了一部称为《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经典小说,小说集叙述十三岁主人公房思琪被辅导班老师性侵的小故事。这本书在中国台湾大获取得成功,短短的一年包装印刷了5次。

闺女悲剧去世后,哀痛的父母写了一封联名信,向大伙儿揭露真相:原先林奕含这些年的痛楚,纠缠不清她难以释怀的噩梦,并不是忧郁症,只是产生在8-9年前的诱奸。

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的主人翁便是林奕含的真实经历,是她被一个辅导班优秀教师诱奸后,引起痛楚抑郁的真正纪录和心理状态真实写照。

她写文的目地,是期待社会发展上不必还有第二个房思琪,期待天地的父母、善解人意的男孩儿、女生和男生,都可用溫柔和溫暖的内心来一起维护房思琪们。

你知不知道,有一种性侵犯是诱奸,他是根据吸引住小孩的好感度,随后一步一步地为少年儿童外伸魔掌,让小孩在朦胧的爱情中迷失自己进而缺失防御力。最可恨的是,这类诱奸,来源于身边人,经常束手无策,并且因为受害者没办法质证,进而施暴者经常能安然无恙。

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林奕含用自身的真实经历,从一个孩子的视角,给了大家许多 的思考!

家中性启蒙教育的缺少

林奕含出世在医学世家,爸爸是有“台南怪医”之称的著名皮肤科专家林炳煌,亲哥哥也入读医学类专业。不明不白这类家中针对性层面的教育会比一般家中多一些。但是,結果并沒有。

在书里,奕含那么写到:

不久在餐桌上,思琪用吐司面包涂鲜奶油的一口气对母亲说:“大家的上门家教仿佛啥都有,便是沒有性启蒙教育。”母亲惊讶地看见她,回应:“哪些性启蒙教育?性启蒙教育是给这些必须性的人。说白了文化教育不就这样吗?”思琪一时间懂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始终缺阵,她们逃课了,却自高自大还没有新学期开学。

性启蒙教育的缺少,让小孩一开始就遗失了保护自己的武器装备。WwW.ZJ09.coM

少年儿童青春发育期对超级偶像的钦佩

少年儿童的青春发育期一般在九岁刚开始就会有主要表现,例如刚开始判逆、不懂事、观念易波动这些,而对超级偶像的钦佩则是青春发育期一个关键的个性特征。回忆大家童年时,中小学便会对异性朋友造成好感度,会钦佩教师。

书里的女主人翁也是一样,一个钦佩文学类的女生房思琪,钦佩着作为国文补教优秀教师的隔壁邻居李国华。

工作经验老练的禽兽老师觉得到思琪对他的挚爱,因此他假心对女生的关注,一步一步外伸魔掌。他赞扬思琪的文学类基本功非常好,随后要附加给她开小灶,每星期到她家指导一篇作文,还不收费。单纯的女孩就那么掉入了圈套。

书里写到:

“我下楼梯拿优秀作文给赵老师改。他取出来,我被逼到涂在墙壁。老师说了九个字:‘不好得话,嘴唇可以吧。’我说了五个字:‘不好,我不想。’他就塞进来。那觉得像落水。能够 讲话以后,我对老师说:‘抱歉。’有一种课程做不太好的觉得。”

性启蒙教育的缺少让女生不清楚另一方的毫不在意早已跨越了老师学生的道德底线,而对教师的钦佩让她缺失了警醒,忘了求助。女生乃至在想,也许,这就是爱 …

对女生的危害

书里描绘深刻的是女生的那类茫然和瓦解,她经常问一下自己:

“假如我爱老师,教师说爱我的方法是将阳具塞入十三岁的我口中;老师说我是全球最美的礼物,却惨忍撕破地摧残著我的身子 … ”

她的精神实质刚开始瓦解,一方面她讨厌教师对她做的一切;另一方面,她一直在想,一个喜爱文学类,爱读李杜诗文的人,一定会是善人。

林奕含此后得了忧郁症,并因而而多少度退学。

她一直沒有把自己幼时这一段被性侵的痛楚亲身经历说出来,父母也不知道她到底发生什么事。她想请人倾吐,可“令人费解的是,没人多听我讲心里哪个很巨大的动乱、外伤、痛楚,没人了解我害怕睡觉、担心夜里、担心早晨、担心太阳、担心月儿。”

在一次访谈中,林奕含表明,“父母对我不会了解,丧失身心健康、真情、感情、友谊,一无所有,很痛楚很痛楚。”

由于儿时的黑影,林奕含对社会发展造成了害怕,

“我以前有读大学2年,会无缘无故跟教师乱争吵,周边同学们的反映便是,你应该要吞忍,我能感觉,这个是异常的,很显著是教师在欺压我。我小有跟外边的人交往的机遇,不清楚为何,一旦交往我也会搞砸了,尤其是在应对左右关联阶级关联时。”

失落的林奕含挑选了自尽,她以前试着过3次,总算最后一次,变为真正,25岁的性命香消玉殒。

不幸后的思考

依据中国台湾环境卫生福利部维护服务项目司接获的通告,中国台湾上年大约8100人遭到性侵犯,在其中逾80%受害者全是女士。

受害者为18岁以下的女孩大约占一半。数据信息显示信息,在其中82名受害者,与侵害人有师生之间。

中国台湾当代女性慈善基金会执行总裁林美熏说:“这类师生之间蛮多全是一种哄骗、吓唬的一个状况之中 … 尤其是校园内或辅导班,教师会假借他非常照料她、特别关注她的课程去和她约時间,渐渐地去获得这一美少女的信赖。”

应对这类诱奸,除开要教小孩最基础的两性知识以外,家中和真情也是分外关键。父母必须和小孩常常沟通交流闲聊,非常是男同父母,一定要和小孩多交心,掌握她们真正的念头。

诱奸全是有一个全过程,假如父母和小孩多沟通交流,多关注小孩院校里产生的事儿,无意间地闲谈,也许能提早发觉野兽们的真相,并将风险抹杀于无形中。

如果有不开心的事产生,94%的受害人案发两个星期后出現外伤后工作压力症,而30%受害人在案发九个月后依然出現外伤后工作压力病症。三分之一的受害人想起自尽,而13%的受害人会试着自尽。此刻亲人的沟通交流则分外关键,亲人的关爱是防止状况进一步恶变的重要。

除开亲人的沟通交流以外,社会发展的法律维护也必须提升。

“受害人碰到性侵事件的反映有很多种多样 … 有时她的反映是呆掉,不清楚该怎么办;有时会逃走、会抵抗;有时乃至会尝试跟另一方交友,由于她不清楚是否会被击伤、被损害;乃至她由于不愿沾染hiv而拿安全套跟他。可是我们这社会发展一般只接纳逃走跟抵御。

在(性侵事件)起诉上,要证实(违背受害者意向)确实并不是那么非常容易 … 一般得话便是的身上有伤疤。否则的话审判长便会综合性各种各样的直接证据去分辨,难度系数大许多 !”

林奕含死前接纳访谈时谈起自身的小说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她讲到:

“希望所有人看过,能体会和思琪一样的痛楚,我不会期待所有人感觉被赎罪。我要做的并不是赎罪谁,更并不是赎罪自己,创作中也没有怀着‘我写完就可以好起来,越写越升化’的想法。

但我孰知的便是,早已疯掉的人,不容易变为不疯,早已插进的不容易被抽离出来,我孰知的就这样,我十分痛楚十分发火,早已吃进来的药不容易被清洗出来。”

性侵事件不只是一串串的数据,身后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人──每一个都经历过别人无法一目了然的痛苦。

林奕含离开了,但大家这种父母、大家这一社会发展還是还有机会解救一个又一个的房思琪!

相关知识

早教启蒙: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多重要


优良的行为习惯是能够 造就将来的,好的行为习惯如同远洋航行中的指路明灯,会引导船舶乘风破浪一直出航。而一些不太好的行为习惯却像时至今日一样恐怖,让人迷途前行的方位。知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以前说过,文化教育便是塑造优良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多重要?

我国是一个数千年历史时间的四大文明古国,能够 说成一个泱泱大国,可如今这类传统式的文明行为和礼仪知识在某些的人的身上所反映的却截然不同。以前有报导说,在国外的珍珠港旅游景区,由于环境保护和设计方案的必须垃圾桶是相互配合旅游景区出現的,因此不容易找寻,但在垃圾桶前边却拥有中文的通告“垃圾桶在这里”,听说它是以便提示中国公民的,其他国家的游人是沒有这一工资待遇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多重要?

而在巴黎圣母院一样能够 见到特有的中文通告“请请勿喧哗”;也有中央电视台以前报导过,在十一国庆后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居然有60万块泡泡糖的残留。这种例证都充足说明行为习惯是多么的的关键,非常是对大家国家的品牌形象和自尊导致了多么的极端的危害。

优良的行为习惯是塑造反面积极主动人格特质的基本,是大家造就明日日常生活的基石,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拥有 优良的生活方式,他每日都会早晨刚开始一天到晚的工作中,五点半醒来锻炼、吃早饭后就开始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他的许多 经典著作全是在早晨五点到八点进行的,好的行为习惯使他变成了世界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家。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多重要?

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多重要?一次诺奖获奖者在法国巴黎聚会活动,许多人了解认为获奖者:“您在哪儿所名牌大学、哪一个试验室学得了您觉得最重要的东西?”这名老专家学者说:“在幼稚园,能够 把自己喜爱的东西和朋友们一起共享、不拿不属于自身的东西、勤洗手、东西齐整放置、不对要积极认错、休息时间清静的歇息……”由此可见优良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危害是极大的。

儿童早教: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


针对父母而言,普遍的状况便是父母会以“老师”的真实身份、成年人的权威性指令孩子那样做,不可以那般做。实际上,让孩子还有机会做选择,感觉自身的建议被重视,通常能接到更强的实际效果。怎么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

怎么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有那样一个小故事:一位中国女性带著孩子去法国旅游,一天,她带著孩子到荷兰的一位盆友家中去坐客。一阵客套之后,激情的主人家问我国顾客喝一点儿哪些?顾客依照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式习惯性回答说:“随意。”回过头来来,主人家又问孩子喝一点儿哪些。

还没有等孩子作出回答,孩子的母亲就抢鲜说:“无论他!我喝什么,他就喝什么。”荷兰主人家很不理解地讲过一句:“孩子能够 选择些其他饮品,能够 自身选择。”殊不知,孩子的母亲执着地表明沒有给孩子选择的必需,最后孩子還是失去选择的支配权。

因为现代家庭全是独生子,孩子在家中中的影响力是“高于一切”的,全部的事儿全是由父母大包大揽,孩子就沒有意向去发展趋势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专长,那样造成的結果,很有可能是做很多事儿急于求成。假如逼迫让孩子接纳他讨厌的事情,则通常会本末倒置。

此外也有一则小故事,是说汉朝作家左思的爸爸一心让孩子学书法,因此请名人教育 。可左思没什么兴趣,学没有成;爸爸又让孩子学钢琴,結果左思学了很长期竟弹不出一支好点的歌曲。

爸爸从不成功中领悟,便依据左思不爱说话、记忆能力强和特别喜欢文学类的特性使他学诗赋。結果左思游刃有余,最终成为一代作家。

有一个趣味的调研,在被调研的150名学员中,当被问起学习培训和生活中碰到难点,一时难以解决时,该怎么办?150名学员基本上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有艰难自然是找父母处理。沒有一名学员回答自身先想办法处理,确实难以解决,再找父母协助。当被问起将来提前准备从业什么职业时,竟有80%的学员说要等回家了问过父母才可以回答。

这名专家学者过后在小结他的调查报告时,不乏焦虑地说:欠缺主体性,对自我认同在选择中必要性的发麻,已经是当今一些青少年儿童的专业能力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薄弱点。

当下,孩子生活在由祖父母和父母搭建的沒有风吹雨打的“温室大棚”里,是“抱大的一代”。怎么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在孩子的生活中,不用担负一切责任,吃啥、何时吃;穿什麼、穿几个;念书有些人送,下学有些人接……全由父母分配得好好地的,孩子仅仅处于被动地接纳。有的父母对孩子自小就有一种按自身的人生目标、价值观和个人行为方法营造的趋向,而不考虑到孩子自身的素养、兴趣爱好,对孩子像捏泥人一样强制营造。

有的父母不明白孩子的心理特征,不可以感受更不可以进到孩子的内心深处,果断用自身的思维模式替代孩子的思维模式。当孩子对父母的包办代替和分配不满意或有不满情绪时,父母一直说:“大家不容易害你的,大家比你懂得,你按大家说的做,准没有错。”就是这样,想和你在一起的光晕下,孩子宛如父母的玩偶,选择权被无声无息夺走了,另外,也失去学会思考和负责任的机遇。

长此以往,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当被问起自身的岗位趋向时,当然只有是回来向父母讨回答;碰到困难时,也只有借助父母来处理。那样的孩子在未来市场竞争激烈的社会现状中可否即得住脚,是很令人担忧的。

孩子的社会发展专业知识和生活缺乏经验,在独立选择时,出現误差是免不了的,可是,并不可以因而就不许她们选择。选择和义务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人的使命感是在自身选择中产生的,一个人沒有选择的支配权,仅有被选择权,也就不容易担负哪些义务。因而,多给孩子一些独立选择的支配权,让孩子对自身的事作主,对塑造孩子的责任感很重要。另外,在选择全过程中,又能塑造孩子战胜困难、克服困难的坚强不屈信念,产生遇事冷静、有主见的优良个人素质。

怎么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孩子终究要摆脱父母的视野,发展比祖辈更宽阔的发展趋势室内空间。假如孩子从小沒有选择的支配权,沒有感受选择的味道,将来又怎能选择合适自身的发展趋势路面,迎来各层面的挑戰和市场竞争呢?

父母陪伴到底有多重要?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孩子们当今才艺学习的现状、父母在孩子学习才艺的道路上的作法、困惑及经验,2008年4月《父母必读》杂志进行了“才艺培养父母最关注的话题”的调查,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的2416父母参与了调查(分直接问卷和网络调查),参与面分布非常广泛。相信通过这个调查和专家解读,能有针对性地给父母提供好的经验和方法。

《父母必读》综合分析:

父母的陪伴的作用不是决定性的

60%以上的父母对孩子所学的才艺是感兴趣的,另有35%的父母虽然兴趣不是很大,但基本上能按老师的要求带孩子去欣赏。仅有4%的父母表示对孩子所学一点与也不感兴趣。

孩子能否坚持学习,父母通常会认为和自己的陪伴有很大关系,从父母的行为上看,在孩子练习的过程中,“每次都陪”的父母是最多的占51%,其次是“偶尔陪”占39%,只有少量的父母是“不陪”,占10%。

于是我们分析了父母的陪伴状况和孩子坚持性之间的关系,看到了这样的现象:无论父母的陪伴情况如何,孩子的情况都是“大部分都能坚持”最多,其次是“都能坚持”,再次是“大部分都不能坚持”,最少的是“都坚持不了”。

因此,父母的陪伴,在孩子的坚持性方面,有一定的支持性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

并且,在这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中,孩子对父母的陪伴产生了依赖。

当把眼光从父母是否陪伴转到“父母是否感兴趣”这个话题时,我们发现60%以上的父母对孩子所学的才艺是感兴趣的,另有35%的父母虽然兴趣不是很大,但基本上能按老师的要求带孩子去欣赏。仅有4%的父母表示对孩子所学一点与也不感兴趣。

随着父母的兴趣的降低,我们看到,孩子坚持性的比例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都能坚持”的比例在降低,“大部分坚持不了”和“都坚持不了”的比例在升高,特别是父母表示“没兴趣”时,“大部分坚持不了”和“都坚持不了”的比例大大增高。

专家支招:

父母的兴趣比单纯陪伴更重要

《父母必读》杂志副主编、资深儿童心理学家徐凡(主编《最热的26种宝贝才艺培养全书》)

在《最热的26种宝贝才艺培养全书》一书中,我们提出了让孩子快乐学习才艺的基本理念——“父母喜欢,孩子喜欢”,强调了父母的兴趣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不少父母认为,才艺学习,是孩子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自己的角色不过就是帮孩子找老师,以及课后督促孩子练习。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总是板着面孔对待某种才艺,却期待着孩子能对它有持久的兴趣,真的非常难。

乐在其中,这恐怕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无论是音乐、美术、英语、游泳、舞蹈,还是下棋、武术、书法,父母都要逐渐把孩子的乐趣引向活动本身。比如,音乐和舞蹈中美的体验,武术和游泳中驾驭自己身体的快感,美术和书法中妙手偶得的乐趣……如能进入这样的境界,这种兴趣和技能将会伴随孩子终生,给他的一生带来快乐和幸福。

这就需要父母给孩子选择才艺爱好之前,先问自己:我是不是从内心喜欢这项才艺爱好或者能从中得到快乐?我会不会和老师一起引领孩子进入美好的才艺世界?我们会不会因为孩子学业紧张就半途而废?父母是不是也真心喜欢并享受到其中的快乐,是孩子能否真的乐在其中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这种喜欢的背后不能隐藏着望子成龙或者升学加分的功利心。如果父母在陪伴孩子学习某项才艺时,充满童心,享受其中,孩子无疑会受到巨大的激励,父母欢喜的态度可能说比一千句督促的话都管用。例如,当孩子把一首曲子弹得更顺畅时,妈妈发自内心的欣赏与称赞,会让孩子更加兴奋,自然愿意继续学下去。但反过来,若让孩子学习才艺是为了给孩子增加升学的筹码,你听孩子练习时,眼睛里就会只盯着孩子的各种问题,总是批评唠叨,这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往往不会坚持练下去,更不用说真正体会到才艺学习的乐趣。

下一篇:孩子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烦恼与对策

100种童年心理阴影的成因


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小小的挫折,都有可能在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伤痕。心理学认为,人在早期所经受的一些刺激会形成不同的心理阴影,对人的一生产生不可预想的影响。就让我们好好的回忆一下,在童年时,我们曾有过哪些不愉快的回忆,它们是否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性格,生活习惯?我们又该怎样避免这些阴影在孩子心中出现?

1.父母经常吵架,担心他们离婚

2.一直认为父母是完美的,却发现他们有不良行为

3.父母离异

4.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不和或意见总不一致

5.被寄养在别人家里

6.生活在单亲家庭里

7.生活在重组家庭里

8.半夜醒来爸爸妈妈不见了

9.得不到父母的照顾

10.父母不孝敬老人

11.家中频繁更换保姆或直接照顾孩子的人

12.父母或较亲近的人患了较重的病

13.父母或较亲近的人突发意外

14.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

15.没有心理准备的亲子分离

16.父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悲观消极情绪

17.频繁搬家

18.没有与宝贝沟通就转园

19.受父母打骂或体罚

20.被大人强迫吃东西或喝水

21.家人当着孩子的面对他人说孩子“不聪明”等话

22.被大人戏弄

23.被大人用各种理由欺骗

24.做错事被大人辱骂

25.提出的问题让大人感到烦躁或者讥笑

26.给孩子设立过多的禁区

27.哭的时候被强行禁止

28.被父母当作出气筒

29.经常被大人恐吓

30.被当众严厉的批评

31.自己的兴趣总是被大人压制

32.父母总拿孩子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较

33.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和他人议论宝贝

34.无论怎样努力也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

35.经常感受大人恶劣的体态语言,如:没有好脸色等

36.被父母强迫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

37.父母过高估计了孩子的能力,总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

38.父母给买的东西都不是孩子喜欢的

39.被父母强迫按照他们的意愿装扮

40.从小被错位养育

41.有过独立呆在黑暗地方的经历

42.听过可怕的故事

43.看到暴力、血腥、恐怖的镜头

44.受到同龄或大孩子的欺负

45.听到过怪声

46.做噩梦

47.有过长时间在陌生地方独处的经历

48.看牙医或打针

49.被惊吓过

50.遭受过性侵犯

51.犯错误被当场抓住

52.走丢过

53.当众出丑

54.把父母珍爱或别人的东西摔碎了

55.心爱的玩具找不到了

56.挨饿

57.生过一场大病,有痛苦的治疗经历

58.被人殴打过

59.遇到过坏人劫持

60.受到大孩子的威胁或恐吓

61.被拐卖过

62.总是睡不够觉

63.遭遇精神病人

64.被某类公务人员(如警察)吓唬过

65.在浴盆或泳池呛水

66.异物卡住喉咙或进入耳朵

67.受到动物的攻击

68.被放在高处

69.被烫伤过

70.触电

71.穿很紧的衣物或鞋子

72.受过很严重的伤

73.因贪食某种食物而生病

74.被人冤枉或遭到不公平的待遇

75.觉得自己不漂亮、不可爱

76.被人嘲笑“长的胖”等

77.被别人说“这么笨”等

78.自我感觉好,但总不被别人承认

79.得不到老师的宠爱,什么“好事”都轮不到

80.和小朋友在一起总是不如别人

81.家庭经济拮据,经常被小朋友嘲笑穿戴

82.小朋友嘲笑自己的父母

83.向别人求助时遭到拒绝

84.因某种生理缺陷而被人侮辱、嘲笑

85.小朋友总是不和自己玩

86.和小朋友一起玩总受到排挤

87.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别人有的东西自己总是没有

88.家人或老师偏心

89.和最好的“朋友”决裂

90.家人或老师辜负了自己的信任

91.尿床被别人知道了

92.幼儿园里有一个总跟自己“过不去”的老师

93.在一次重要比赛中输了

94.有亲人突然离世

95.看到别人家里有亲人离世

96.家中有人犯罪

97.目睹交通事故等

98.家里的宠物意外丢失或死亡

99.动画片里的宝贝喜爱的人物死了

100.目睹宰杀动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