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也可以坦然面对

儿子两岁多时,一天,我和家人正在看一部美国电影,画面出现了男女主角接吻的镜头,这个镜头延续了较长的时间,儿子在旁边玩耍,突然他指着这个画面问:“妈妈,他们在干什么?”我一下愣住了,回答不出儿子的问题。时,坐在我旁边的父亲回答道:“让你亲个够!”儿子似乎听懂了,因为他那个时候最喜欢听于文华和尹相杰唱的“妹妹坐船头”这首歌,歌词里有一句“让你亲个够!”已被儿子记熟了。父亲的坦然态度和机智的回答让我开始思考,当传媒中有爱情和性的描写时,应该对孩子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看到一些朋友对电视中出现男女接吻拥抱,就换台,不让孩子看。到后来孩子一旦看到这样的画面,大叫一声“少儿不宜”,用手蒙着眼睛,却留个指缝往外看,这样的结果导致父母失去和孩子谈“性”的机会,也教会孩子作假。我不想这样做,所以,我一直对儿子采取开放政策,我们一起欣赏。每当有一些描写男女激情的画面时,我会主动地和他进行交流,告诉他:当成年的男人和女人之间产生了爱情,他们就需要通过身体的接触来表达这种情感,比如他们会接吻、拥抱等等,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很幸福。儿子也很自然地和我交流。当电视里出现这类画面时,我都注意观察他的反应,他表现得很平静。

我只想让孩子明白:人类有爱情,相爱的男女之间有肌肤之亲,这种情感的交流能够给相爱的人带来幸福的感觉,这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编辑支招:接吻可以这么解释zJ09.com

奇奇和妈妈一起看电视剧,突然问妈妈:“叔叔阿姨为什么总搂在一起亲嘴?”妈妈很平静地说:“他们是在接吻。等一会儿看完电视,妈妈给你讲讲接吻的故事。”看完电视,妈妈告诉奇奇,亲吻是人与人交流感情的一种形式,就像人们见面要问好、握手一样,一点都不神秘。当然,不同场合、不同形式的亲吻有不同的含义。

额吻。

小时候,当妈妈哄着宝宝睡觉时,总喜欢在额头吻一下,那就是在祝晚安,希望睡个好觉。额吻,也是法国人的见面礼,法国人见面,可以不说早安,但接吻是不可少的。

吻手。

美人通行礼节,女子摘下手套,把右手递给对方,是礼貌的表现。

吻顶。

每年春秋季节,都会有一批德、法、荷兰人剃成光头,聚集于比利时的里兹镇桑朗村,一个被命名为“世界光头中心”的地方,见面就互相猛吻对方的秃顶。

亲密吻。

这是电视出现最多的镜头,亲密的朋友、恋人之间,包括爸爸妈妈在内,常用亲吻来表达亲密的感情,就像妈妈高兴时抱着宝宝亲来亲去一样,宝宝激动得用语言无法表达时,也用亲吻来表达对爸妈的喜欢。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怎样解释出生问题


五六岁以前的孩子对于婴儿怎么进入妈妈的肚子、或许没有后来那般好奇,因此有关性交的解释可以尽量简短。性交包括怜爱和关怀的概念,并不只是传宗接代而已。不过孩子对这些解释的兴趣,并没有想像中那么浓厚,就像一个八岁孩子告诉一位儿童心理医生的那样:“我根本没有时间去想人们怎么有小孩的,因为我有好多其他的事要做啊!”

孩子的问题是可以预先想像得到的,所以许多有经验的父母事先通常会对一些最可预知的问题,做公式化的准备,这的确相当管用。我也相信只要有准备,就不至于不知所措。以下是小孩经常问到的两个问题,以及父母可能的回答:

“为什么我不能像爸爸那样站着尿尿”?

“你是个女孩子,以后长大会成为女人,像妈妈一样。爸爸是男人——长大的男孩子。男孩子和男人都有鸡鸡,而他们的尿——真正的名称是“小便”——从他们的阴茎出来。我们女人和女孩子有阴道和另外一个被叫做尿道口的小开口,我们的尿从那个小开口出来,因为它是在两腿之间,所以我们坐着小便。”

“为什么那个女人的肚子鼓得那么大?”

“她快要生小宝宝了,所有的女人身体里都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叫做子宫。在你出生以前,你就在妈妈的子宫里生长,那时候妈妈的肚子就跟那个女人的一样大。”

此外,所有三到六岁的孩子,都可能问到如下的问题:

“那是什么?”(指着爸爸的阴茎)

“阴茎。”

“为什么我没有?”

“因为你是女孩,女孩有子宫和阴道,男人和男孩没有。”

“那两个是什么?”(男孩或女孩指着妈妈的胸部)

“乳房。”

“我也会有它们吗?”

“会。”

“宝宝怎么来的?”

“当爸爸和妈妈想要有个小孩的时候,他把阴茎伸入她的阴道里,再以特殊的方法互相亲热!但这时他们不希望有旁人在。”

“宝宝要在妈妈的肚子里待多久呢?”

“宝宝在妈妈身体里的一个叫做子宫的特别地方——不是在她肚子里——生长,九个月后才生出来。”

“他怎么出来的?”

“经过一条特别通路,叫做阴道。”

“宝宝生出来有什么感觉吗?会不会痛?”

“宝宝不痛,妈妈的肌肉抽动得很厉害,有时候她会有短暂的阵痛。”

“我能看你跟爸爸生小孩吗?”

以上各问题中,或许只有最后一个会令你手足无措。但对孩子而言,这其实与问“为什么妈妈有乳房”没有两样,你只要简略地回答就够了:“不,恐怕不行。当爸爸和我制造小孩时,我们是要单独在一起的——所有的父母都这样——不能让别人看的。你还想知道其他任何生小孩的问题吗?”

为了生存,孩子们需要“知识”,对性的好奇,只是他们各种好奇心的一小部分。好奇心无法满足,就像搔不到痒处一般,将无法为孩子们今后丰富多彩的生活提供帮助。

孩子面对接吻的反应


儿子两岁多的时候,一天,我和家人正在看一部美国电影,画面出现了男女主角接吻的镜头,这个镜头延续了较长的时间,儿子在旁边玩耍,突然他指着这个画面问到:“妈妈,他们在干什么?”我一下楞住了,回答不出儿子的问题,这时,坐在我旁边的父亲回答到:“让你亲个够!”儿子似乎听懂了,因为他那个时候最喜欢听李文华和尹相杰唱的“妹妹坐船头”这首歌,歌词里有一句“让你亲个够!”已被儿子记熟了。

父亲的坦然态度和机智的回答让我开始思考,当传媒中有爱情和性的描写时应该对孩子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看到一些朋友对电视中出现男女接吻拥抱,就换台,不让孩子看,到后来孩子一旦看到这样的画面,大叫一声“少儿不宜”,用手蒙着眼睛,却留个指缝往外看,这样的结果导致父母失去和孩子谈“性”的机会,也教会孩子做假。我不想这样做,所以,我一直对儿子采取开放政策,我们一起欣赏。

儿子10岁以后,常常喜欢和我一起欣赏一些中外佳片,特别是央视六台的“佳片有约”栏目是我们周末一起欣赏佳片的时光。每当有一些描写男女激情的画面时,我会主动的和他进行交流,告诉他:当成年的男人和女人之间产生了爱情,他们就需要通过身体的接触来表达这种情感,比如他们会接吻、拥抱等等,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很幸福。儿子也很自然地和我交流。

当电视里出现这类画面时,我都注意观察他的反应,他表现得很平静。我不愿意我的儿子在和我一起欣赏奥斯卡获奖影片时,突然装模作样地用手蒙住眼睛,大叫一声:“少儿不宜”,眼睛却从指缝间偷偷地往外看。

我只想让孩子明白:人类有爱情,相爱的男女之间有肌肤之亲,这种情感的交流能够给相爱的人带来幸福的感觉,这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正确向宝宝“示爱”


爸妈该如何向0岁宝宝示爱?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唱出的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爱,似乎也涵括了爸妈对刚出生小宝宝的爱。那么,该如何把对宝宝的爱把握得保质又保量呢?

火眼金睛,解读宝宝提供的线索

爸妈都知道,对着宝宝笑笑、说说搞笑的话、做做鬼脸都可以逗乐他,如果宝宝开始回应你的笑容,那就好好地享受吧,并试着让宝宝笑得更多更持久。

每位宝宝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正如手上的指纹一样因人而异。所以,请爸妈注意观察你家宝宝最喜欢哪种互动方式。是你兴致高昂、大声嚷嚷的时候,宝宝最有反应?还是你轻声细语、缓慢柔和的时候,他比较快乐?当你抱起他时,他会不会流露出愉快的眼神,开心地动动嘴唇?他有没有用踢腿、摆手来表达对你的依恋?或许,他是用咿呀的声音把你引到他身边,然后作势要你抱抱?爸妈可以刻意用宝宝喜欢的表情、音调和姿势去投其所好。

起初可能是你主动去接近他的几率比较大,你亲吻他、拥抱他、对他说话、温柔地望着他,向他传达爱的时候,宝宝也在接受并回馈他对你的爱:他开始喜欢看着你的眼睛,他开始模仿你的笑容……多多利用喂奶、换尿片以及一起嬉戏的机会,你与宝宝互信互爱的基础便会日益牢固哟。

察言观色,顺着宝宝的步调行动

时机就是一切,宝宝的行为有他自定的韵律。前一秒他还在冲你笑,对着你手舞足蹈,后一秒他就当你是空气了;或许他会把小手含在嘴里,保持发呆状态30秒后,就变得活蹦乱跳,要你陪他玩。宝宝的行为是有起伏的,很难有持续性。

这种互动应由宝宝带领爸妈来进行,一段时间后,爸妈就该设法延长互动的时间了。仔细观察宝宝喜欢哪种玩法,然后设计各种变化吸引他的注意。你会发现宝宝满脸的惊喜与期待。

如果宝宝喜欢玩“妈妈在哪里”,那么妈妈可以变化着从不同的地方现身“在这里”,也可以控制(延长或缩短)让宝宝等待的时间,宝宝就会有所期待,有新鲜感。

虽然爸妈要尽量让宝宝享受亲子互动的时刻,但切忌把宝宝累坏,他想停止,就该停止。也请观察宝宝在什么时候会显得比较不愿理睬你,当你一整天不在家,回来后会不会觉得宝宝对你冷漠了?你是得花一两个小时哄他,他才会搭理你,还是只要花四五分钟就可以让他恢复正常?

如果宝宝对你们的亲子关系似乎不大感兴趣,那爸妈就得多花些时间、多下工夫,用更热情的态度去爱他。每天多爱一点点,日积月累总会有成效的。

有条不紊,发掘宝宝的好恶偏好

尝试学宝宝的姿态和表情,看他会如何回应。

在声音上,他也许对单音着迷。如果你特别突出某个好玩的音,或是在不同的音之间变换腔调,宝宝说不定会露出惊喜的表情。要是宝宝会自己发出声音来,那么你们就可以进行不成调的“二重唱”啦。宝宝此时对你温柔的声音已是很喜欢,也越来越有感情,这是吸引他注意的好方法。

另外,了解宝宝喜爱的触碰方式也非常重要哦。你家宝宝喜欢你在他的小肚皮上吹气吗?喜欢你在他胳肢窝挠痒痒吗?是比较能接受你稳稳当当、安安静静的抚摩还是上上下下、前后左右的晃动?对温温的洗澡水是抗拒还是欢迎?

宝宝都会有自己的表情来表达他的想法:咯咯地笑、微微咧嘴笑;手舞足蹈;用欣喜的眼神盯着你的脸瞧……

有的宝宝,在你对着他挤眉弄眼扮怪相的时候会非常兴奋,而当你对他念童谣的时候他却不理不睬;有的宝宝却正好相反,听你念童谣他会很开心,而对扮鬼脸这类视觉游戏却兴味索然。爸妈要善于观察,从宝宝比较灵敏的感官游戏入手是增加亲子感情的捷径哟。

孩子犯错要给申辩解释的机会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当孩子犯了一个小错时,爸爸总是单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对孩子的行为做出一些不中肯的评价和指责,当孩子想要申辩和解释的时候,爸爸通常会更加生气,认为孩子是在狡辩,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也是“不用解释!”

赵先生的儿子很懂事,自从姥姥来了以后,他怕姥姥觉得闷,就每天带姥姥出去散步,还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姥姥买鲜花。把姥姥高兴坏了,姥姥乐呵呵地说:“我活了60多岁了,还是头一次收到别人送的花呢!”

有一天,赵先生下班回家,一进门就听到房间里有“嘎嘎嘎”的叫声,一看,原来是几只活蹦乱跳的小鸭子正在房间里乱窜。看到家里乱七八糟的样子,加上上班的劳累,赵先生顿时心烦意乱,张口就训斥孩子:“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玩这些干嘛?看你把家弄得成什么样子了!”

孩子张嘴正要向他解释,他却不由分说地呵斥道:“住口!给我把这些东西都扔出去!我不想听你说什么,你也不用解释!”说完就要去抓那几只小鸭子。这时,孩子的眼泪哗哗地流了出来,委屈地看了爸爸几眼,然后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重重地关上了门。

赵先生一看更气了,刚想追过去再教训儿子,这时孩子的姥姥拦住了他:“你就别骂孩子了,这是孩子给我买的,他说怕我在家寂寞,就买了几只小鸭子来陪我。孩子这都是出于一片好心,你要真觉得不喜欢,可以好好和孩子说,把这些小东西送给别人就得了,干嘛骂孩子啊?”

赵先生知道原委后很后悔,但是给孩子的伤害已经造成。

如果孩子经常被喝令“住口”,渐渐地就会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利,而他们背负的委屈也会越来越多。总是这样一个人默默承受,背负着沉重的思想负担,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此,当孩子犯错时,爸爸们一定要冷静地对待孩子的过错,因为一件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它的背后却往往没那么简单。也许孩子做错事的初衷是好的,也许孩子做错的事的确情有可原。所以,应当尽可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以便了解事情的真相,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

父亲家教方法:

方法一:给孩子辩解的权力

所谓“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爸爸没有理由堵住孩子的嘴巴,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既然孩子要辩解,说明孩子对爸爸的话有不认同的地方,那么让孩子把想说的说出来,爸爸才能了解事实的真相。否则,轻易给孩子下结论,只会误解孩子,使孩子受委屈。

给孩子辩解的权力,是尊重孩子的最起码的表现。爸爸应该明白,辩解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辩解的权力,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方法二:若是在公共场合,要给孩子“台阶”下

多数孩子都很爱面子,如果在公共场合,爸爸当着其他孩子的面批评、责罚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很没面子,这样孩子就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即使他知道错了,也会“宁死不屈”,强词夺理,甚至与爸爸对着干。所以,在公共场合教育孩子,爸爸要讲究艺术,注意给孩子“台阶”下。

方法三:坚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经过调查就信口雌黄,是许多爸爸家长主义思想在作怪,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主观臆断,使孩子经常被误解。当孩子准备辩解时,又被他们打压,结果孩子觉得非常冤。家长们应该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思想,在没有了解事实真相之前,不要对孩子轻易下结论。如果想了解事实真相,就必须充分了解当事者——孩子的意见,这就需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在没有了解事实之前,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然后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这是尊重孩子发言权的表现,也是尊重事实的表现,这样才能避免无端地误解孩子,给孩子造成伤害。

孩子犯错做父母的应该纠正,但是如果一味的主观判断给孩子下结论,就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犯错要给申辩解释的机会。

父母该如何向宝宝撒娇


妈妈向宝宝撒娇,这不太可能吧?但答案就是:“YES!”如果父母不能把自己变成被孩子爱的人,那么你给予这个小家伙的东西可能比较单一,爱,是一种能力,让宝贝不仅坚强,而且善良。这里的5个情景范本,让你学会向宝宝撒娇。

X父母当着孩子面吵架

What:毛毛要妈妈带他小区游乐场玩耍,妈妈告诉他,要吃了饭才能去。毛毛怒目圆睁双手叉腰指着妈妈骂道:“你这个蠢女人!真罗嗦!”爸爸被毛毛的怪样逗得扑哧笑出声来,不料,毛毛冲过来给他一脚:“笑什么!死老头!”

Why:爱,要样本。宝宝不是天生就懂得如何去爱,父母之间的交往方式将决定宝宝学会什么样的爱。毛毛的爸爸妈妈常常吵架,互相指责,毛毛就会学习将其固定下来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他长大之后也不相信别人会爱自己,并也不会表达自己的爱意。父母吵架的时候,请远离宝宝。

How:在那些父母相互尊重、彼此接纳,能够良好沟通,用健康方式表达爱意的家庭中,宝宝很容易吸收父母的行为模式,知道如何去表达自身的诚意和友情,和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也能得到他人的爱。当然,他们也能比其他人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愉快。

√请给孩子一个爱的样本

“不!毛毛,妈妈饿了,妈妈要吃了饭才去,这样才会有力气,爸爸今天做的饭可香了。你能帮妈妈去盛碗饭吗?快点,好吗?妈妈等着呢,吃完了我们就能去玩了。”

X就是不许粘着妈妈!

What:蒙蒙是十四个月的小姑娘,平时妈妈上班就由姥姥和阿姨看护,表现得很合作。可妈妈回来后就不同了,她不让妈妈离开自己一步,不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还常常哭闹。姥姥总数落妈妈,这孩子不听话,都是你给惯的!

Why:孩子第一个爱的对象是妈妈,他们愿意每时每刻与自己心爱的人呆在一起,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分享有意思的事情”来向妈妈表达爱意。同时他们相信自己无条件地被妈妈爱着,因此,他们跟妈妈在一起时更随性地展示真实的自我。

How:如果你曾经被人毫无保留的爱过,那个人一定是你的父母。请满怀欣喜地接受他,而不是让他在爱的一开始就遭到挫折。其他家庭成员在妈妈回家之后应当适当地让位,以次要身份更多地参与养育活动中来,这样能够让大家都有休整的机会也能让孩子体验更多形式的爱,发现更多爱的对象。

√理解孩子爱的表达式:

“我说,宝贝,妈妈也最想你了。可是你看,你整天跟妈妈在一起,姥姥和阿姨都嫉妒了,都不高兴了,他们也最爱宝宝,也想抱抱宝宝呢?要不,宝宝,你去抱抱她们,她们会特别高兴!快去!”

X不要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What:妈妈生病了躺在床上,小雨仍然拿着书要妈妈给讲故事。爸爸拿零食把她引出去不到一会儿,她又跑回来要妈妈起来做游戏。爸爸只好一把将她抱出去,锁上妈妈房间的门。

Why:处于自我中心时期的孩子还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小雨无法感知妈妈病中的痛苦。爸爸可以请小雨帮助照顾妈妈,如:给妈妈倒水、喂药、盖被子等等,使小雨将注意力集中到妈妈生病这件事情上来,而照顾比自己强大的成人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神圣的啊。当孩子学会用积极的行动表达关爱,并获得接纳和赞赏,爱就在他心里发了芽。当然,孩子还不可能持续得很久,这并不是孩子不够爱你,而是他的能力还不够成熟,请宽容他在给你喂药之后完全忘记了病人需要安静休息这件事。

How:父母应该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如:“洗完一大堆衣服,真够我累的!如果你能给我捶捶背,我一定感到很舒服。”你要唤起孩子同情意识,并帮助孩子找到表达同情关怀的适当方式,同时还可以通过阅读的方式跟孩子一起理解和认识人物的感情变化和需求。

√让孩子学会关怀他人:

“给你讲故事,妈妈也想啊,但你看看妈妈的样子,多难受呀!妈妈生病了,感到很不舒服呢,真希望你能给妈妈倒杯水,那样的话,该多好呀!”

X千万不要什么都不让孩子做

What:“爸爸,我要洗碗!”“去去去,别添乱了,这是大人的事情。你看动画片去吧。”

Why:2、3岁的孩子愿意模仿父母做事,由此获得成就感以及归属感。父母总是拒绝承认孩子的能力,拒绝给孩子承担家庭责任的机会,孩子就会感到挫败认为自己是无能的家伙,只能被动接受而惧怕付出。

How:父母应该常常请孩子帮忙为家庭分担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工作:扫地、擦桌子、洗碗、取报纸等等。在孩子做事的时候不要指指点点,而是感谢他所付出的努力,让他相信他是充满力量的,他是得到家庭认同的重要人物,这令他愿意不断努力,对其他人负责就象对自己负责一样,这种责任心是完全自觉的,意味着他愿意为爱付出积极的行动。因为爱不仅仅是一种感情,也是一项决定、一个承诺。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宝贝你真是可人疼,老爸我在单位累了一天了,真是干不动了,你真是个好孩子,我就老觉得你刷的碗比老爸刷得干净,干吧,干吧,孩子!”

X不要嘴上夸孩子而行为上拒绝

What:乐乐给妈妈分享刚刚买到的饼干,妈妈高兴极了,狠狠亲了宝宝一下:“谢谢儿子!妈妈不吃留给你一个人吃吧!”

Why:当孩子第一次要送给父母东西时,是他生活中第一次创造爱的伟大行为:之前他只是在接受爱,爱别人,现在他在尝试唤起别人的爱。他通过主动地“给”体验自我的生命力,父母愉快地接受并欣赏他的礼物,会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充满力量的,是强大的。

How:但是不分享并不意味着孩子不爱父母,在两岁左右的较长一段时间里,自我意识的确立可能令孩子拒绝分享,这是很正常的。父母不要强迫他分享,这样会令他缺乏对物质的安全感,失去对他人的信任。但当孩子给予你的时候,也不要嘴上夸孩子而行为上拒绝,小孩子会认为你真的不需要,而重演那个“妈妈只喜欢吃鱼头的故事”。

√孩子的礼物要欣然享受:

“哎呦,给妈妈的?太好了,什么口味的?巧克力的呀,妈妈最爱吃了,妈妈来一块,宝宝也来一块,以后有什么好东西给爸爸妈妈留着呀!”

TIPS:当宝宝向你撒娇时,你也要向他撒娇!

5岁之前的孩子在他们爱的课程中最重要的仍然是被无条件的爱,他们学习爱并使爱变得成熟的过程还相当漫长。此时父母的爱能让他们感到内心充满了安全感,而能够给予父母爱又使得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强大的力量,当他们感到自己是强烈地被需要着的时候,这样的孩子更容易成熟并能够承担更大的责任,成就更多的事情。

5招向孩子传递爱的信息


当我像往常一样对我五岁的儿子大声呵斥:“快点收拾玩具,看你到处乱扔像什么样子!”儿子却一动也不动,嘴里还嘟囔着:“我就喜欢放在这里,不用你管,你根本就不爱我!”接着,他飞快地冲进了房间并且“砰”地一声用力甩上房门。

我吃了一惊,立刻就想把儿子从房间里揪出来狠狠地揍一顿,但理智阻止了我的冲动。过了十几分钟,我的情绪平复了,愤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安:儿子说我不爱他,他难道真的不知道我有多么爱他?他为什么感觉不到我的关爱?我回想自己刚才的言行———口气生硬粗暴,换个位置,我也会难以接受,难怪儿子会认为我不爱他。

在年幼孩子的意识中,他不能领会到父母埋藏在心里的无言的爱的信息,是因为我们作为父母的没有用行动更明确地传递情感。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更多简单明了的方法,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

尽量避免用命令的语气同孩子说话

“你给我听着!”“快点!”“别乱动!”这类带有警告、责备、拒绝或者讽刺的味道的话,或许是许多家长经常习惯使用的。这种居高临下的命令语气,最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感。而采用了情感诉求的语言,让孩子感知到我们的要求是出于对他的考虑。比如说:“宝贝,咱们得快点,不然会迟到的。”“这件事我觉得这样做比较好,你觉得呢?”这些多点建议性口气的话,既能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我们的建议,也不会因为逆反情绪而故意跟我们对着干。

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

我们习惯了站着跟孩子说话,对他发号施令,把自己的思维和主观愿望强加给孩子,而很少去考虑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孩子在一再被告知该怎样做的声音中长大,便会渐渐产生一种印象:我是爸爸妈妈的附属品,自己的想法无足轻重!这一点或许正是在我们不经意的言行中使他误解的。如果我们蹲下来,蹲到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用眼睛注视着他,和他说话:“嗨,小家伙,我听见玩具们哭了,它们说找不到回家的路,需要你的帮助呢。”孩子听了,肯定会很快地把玩具都送回玩具屋。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确,通过眼神交流,孩子能从中找到我们对他的爱与关心。

做即使一秒钟的身体接触

许多为人父亲者都不喜欢过多地搂抱孩子,认为这会助长孩子的娇气。过多的搂抱的确不是正确的教养方式,但必要的身体接触能够让孩子觉得父母亲切可靠,这将给予他们被接受、被支持、被关爱的感觉。因此,每天下班回到家,不妨拍拍孩子的小脑袋,或者握一下他的小手,微笑着说:“嗨,宝贝,今天过得怎么样?”孩子可能会像一只“叽叽喳喳”的小麻雀,快乐地诉说着这一天的学习生活,这时你要做的,就是坐下来认真地倾听他的诉说。

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孩子犯了错,家长不能不管,关键是怎样去引导。其实,并不是每个错误都需要粗暴干涉或严加惩罚,民主地对待更容易解决问题,用这样的口气或许更加合适:“宝贝,我觉得你今天好像变了个人,怎么回事?”也可以这样评价:“这不像是你做的事情!”如果是一些严重的错误,一定的严厉性是必要的,可以加重语气:“你的这种行为真令我失望,希望你不要再犯这种错误!”让孩子深刻反省他的错误,然后再指出他的错误原因和解决方法,给他一个自己思考并改正的机会。

耐心对待孩子的问题或要求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诸如“我是从哪里来的?”这种问题,经常会把父母搞得不胜其烦。“没看见我正忙着吗?”“去,去,别来捣乱!”孩子遭到拒绝的情形多了,不仅扼杀了他的好奇心,而且也让他觉得爸爸妈妈只是在打发他。认真倾听,不要因为太忙太累而简单应付,如果有些问题父母一时难以回答,应该坦然地告诉孩子:“爸爸不知道,等你长大了,我相信你一定会自己找到答案。”充分表明父母的诚意,孩子会感到被尊重。

向微博达人,讨教育儿经


新手妈妈,没有长辈亲授育儿妙招,没有同胞姐妹分享育儿心得,现在有了网络达人的育儿经验,有问题时还可@他们,从此就不用在黑暗中摸索在盲目中前行啦。

谢英娜(亲子育儿专家):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调教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习惯都是从模仿父母而来的,如果孩子出现问题,一定是教育方法不当。要试着寻找一种孩子喜欢的方式,比如与孩子经常约定,跟孩子赛跑,慢慢调教,持之以恒,方能滴水穿石。

让小鸡自己啄破蛋壳。老母鸡最爱自己的孩子,却让小鸡雏靠自己的力量去撞击铜墙铁壁似的硬壳,此时,若出手帮助,反而害了它。成长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父母要多让孩子接受挫折,多磨练意志,唯有历经风雨的树苗才能茁壮成长。

王彩育(教育工作者):中西合璧的快乐育儿经包括:保持快乐的心态,不拿孩子作比较;尊重孩子的意愿,对孩子也要讲诚信;及时表扬鼓励孩子的好行为,忽略不好的;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坚持和孩子一起读书,培养读书的好习惯;要想有个好孩子,就要先做个好妈妈,一个内心真正快乐自信的好妈妈。

阳光妈妈巴豆(现代教育实践者):父母可以通过一些书籍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如果你能够重返自己的童年,就更能发自内心地理解孩子。是什么让我感到最快乐?是什么让我感到痛苦?是什么让我至今难忘?那个时候我渴望什么样的帮助和支持?回去得越远越好,越真实越靠谱。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甄颖(全职妈妈):虽然大部分孩子没有受到生理虐待,可是很多孩子成人后在思想和精神上并没有幸福感。朋友认为,没有给孩子童年、少年幸福感的父母不是好父母。我觉得这个标准不太现实。我觉得把孩子养大+把自己能给的好东西都给孩子+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父母。

王剑丽(幼教机构管理者):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快乐,孩子才幸福。职场妈妈快乐法则:①学会放手。做最重要且无可替代的事情,信任家人和工作伙伴,相信即便不是自己做的也会有好的结果。②好好爱自己。身心健康最重要,留点时间照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③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杜婉冬(华德福教育实践者):每个妈妈要读的入门级书籍《让孩子做主》、《请让我慢慢长大》。信任自己的本能和直觉,用心来置换位置,感受孩子。女人要同时兼备三个角色:自我,妻子,妈妈,而绝不能只是其中之一。读各种各样的书籍难免遇到困惑,表面看似矛盾,这个时候请相信自己的直觉和作为母亲的本能,这是大自然给你的最强大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