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大家欢迎

懂事的宝宝是所有人的最爱,最受大家欢迎,那么如何培养出一个懂礼貌的宝宝呢?下面请看一个妈妈的亲身感言——:

当我儿子两岁时,他蹒跚走路的样子很是迷人,偶尔也会自发地冒出“谢谢”、“请”等只言片语。这对于平常比较害羞,常常藏在我的腿后面见陌生人的他来说,做的还真不错。

不过,就在去年,儿子5岁的时候,我突然惊奇地发现害羞的小男孩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暴君,不愿意坐在餐桌旁,拒绝与客人交谈,并且急躁地要求立刻吃饭、吃冰激凌。一次,在我朋友的家里,他举着他的杯子命令主人给他添满,就好像一个将军对待地位低下的士兵。朋友扭过头对我说:“平时,你能忍受他这样?”

当时我真惭愧。

我从未意识到,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就像乐曲中的和谐音符,一旦和谐不在,麻烦就来了。我知道我的努力失败了,但问题是我不知道像我儿子这个年龄,什么样的礼貌是合适的。他在幼儿园是举止端正的学生,在家却这样无礼蛮横,究竟是他太过于淘气而任性,还是仅仅因为他是一个小孩?

当他没礼貌的时候,我没有及时纠正就可能纵容了他的没礼貌。在和其他的父母和专家交流过以后,我了解到每个孩子都有能力掌握与之年龄相符的礼貌,无论是害羞、淘气、任性或叛逆的孩子。有礼貌的行为能够表现出对他人的尊敬和关心,没有礼貌则伤害了其他人的感受。所以反过来,把我儿子的所作所为放在他自己身上可能更能让他理解:“如果其他人对你也这样没有礼貌,你会感觉如何?”。

由此,我明白了教育小孩有礼貌并不会嫌太迟,但是马上开始仍然是明智的选择。

那么如何能教出宝宝懂礼貌呢?

1.1~2岁不要期望太高

这个阶段的孩子几乎不能走、说或记住超过一天以前发生的事情;但是,即使是这么小的孩子也能够开始学习基本的礼貌行为。只是不要期望他们能完全的理解,或完全执行家长教给的内容。

使礼貌成为交谈的一部分

考虑其他人的感受是礼貌举止的根本,因此要鼓励自己的孩子这样做。例如:当我们帮助邻居在小区内寻找丢失的钥匙时,邻居会感觉很舒服,我们也会舒服。事实上,告诉孩子如何关心和帮助其他人,并不需要他们完全理解帮助的真正价值。

重视个性

一些15个月大的孩子会说“你好”和“再见”,而一部分发育慢的孩子可能还不会说这些话,那也没关系。因为孩子的脾气秉性不同,让孩子做出反应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对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来说,在生日宴会上作为大家的焦点可能会感觉不舒服,他能表现出的礼貌就是怯怯地在你耳边说声“谢谢”,并让你来转达信息。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是画一张画并把它交给你来间接表达。

对内向的孩子所表现出的诸如:请、谢谢、对不起、打扰一下等表达,家长要保持足够的安静,来鼓励孩子表达。

教育要保持简单

18个月大的孩子知道如何使进餐时间变得混乱,他们会乱扔食物,站在椅子上,大声哭闹。这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不能像成人一样在就餐时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因此教育要保持简单。最简单的就是从确立一条规则开始,比如:吃饭的时候,要坐着吃。不断的重复,就会有效果。

2.2~3岁文明开始

这个阶段的孩子仍然处在能力限制阶段,但是当孩子的大脑发育到36个月的时候,新的更强壮的脑电波会帮助他们提高记忆力、语言能力和刺激控制。结果就是:礼貌出现了。

及时制止不当行为

家长不要期望孩子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有好的礼貌。如果你的儿子在游乐场拿走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要马上介入并坚持让他把玩具还回去。要告诉他,如果他不把玩具还回去,将受到惩罚,并且不要暗示他能对这件事有决定权。脾气好的父母总是给孩子太多,但是有些是他们不需要的,已经有很多事情是由孩子在做决定了。事实上,在礼貌问题上,必须让孩子知道他没有选择。

对于没有养成的礼貌,不断地提醒是有帮助的。当一个孩子小的时候就不说“对不起”时,可以通过童话故事里的人物来提醒他们的行为,并及时提醒以使他们不用想太多。

及时鼓励

一个资深幼儿教师就使成百个孩子的行为发生了转变,她的秘诀就是“赞美”。她告诉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正面的鼓励,对孩子说:“好样的,做的好”,当然这需要耐心和不断的坚持。

在家里的餐桌旁,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如果孩子说“请”,他们所要的东西就会作为他们的奖励。这样就会慢慢形成好的习惯。

提供娱乐

让一个2岁的孩子长时间在餐桌旁坐着是件困难的事,所以可以在吃饭的时候给他纸和笔,让他乱画或者给他一个玩具让他安静地玩,这样就既可以使一起就餐的朋友感觉舒服,也可以让小朋友不至太无聊。

当你打电话的时候,给孩子娱乐也许会有帮助。最好是在电话旁放些蜡笔、纸、毛绒玩具等,以便电话来的时候能使孩子安静一会儿。但是要尽量接打电话的时间短些,因为没有哪个2岁的孩子能保证在20分钟的通话中始终保持安静。

3.3~5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通过如何穿衣服、收拾玩具等行为开始熟悉掌握他所处的环境。对事物新的理解和耐心使得礼貌教育更容易,并且不断地问“为什么”也会促使家长和孩子的交谈。好的礼貌能够开始慢慢形成习惯。

虚构游戏

3~4岁年龄的孩子,可以通过在家里玩假想的过家家游戏来让他记着餐桌的礼节,也可以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人或物,比如:公主、明星、小熊维尼等来间接教育使用正确的礼貌。

监督

我们在各种场合都会看到太多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没有家教,比如:在美容院,孩子在疯狂地转着转椅,把水弄得到处都是,而他们的妈妈可能正在其他地方看杂志。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如何造就一个高情商的孩子?


每一位父母都深知:“为人父母者易,易在养身;为人父母者难,难在育心。”于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培养出一个快乐、健康、有所作为的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共同心愿。

父母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单方面地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还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即智力以外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早就提出:个人的成功,智商的优劣占20%,情商的优劣占80%。情商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素质,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怪异、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躁、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他智商再高也很难有成就。由此可知,如果要造就一个优秀的孩子,让他将来事业有成,从小就要重视情商的培养。

那么,怎样从生活点滴处培养孩子的情商呢?

首先,培养孩子富有爱心、同情心,懂得关心别人,与人分享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到花博园赏花,我女儿(那时才一周岁六)伸手要摘花丛中的花时,她爸爸就告诉她说:“那些花长得很好也很漂亮,你要是把它摘了,它会痛痛的。”我女儿听了,就缩回伸出的小手,不好意思地笑了。不仅如此,我们还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机会,逐步培养孩子学会亲切待人、愿意分享,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她就会大方地把她的玩具、桌上的水果、柜子里的饮料搬出来递给客人;客人要回去时她还会自己拿袋子装一些让人带回去,虽然客人不拿她的东西,她也会说:“没关系,我还有呢。”有时我们还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她学会宽容别人,乐意关心和帮助别人等。

其次,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独立性和适应能力。

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帮助幼儿树立信心,使幼儿能够学会独立适应并解决问题。比如,我有时把她想要的东西放得高高的,或放在她看似拿不到的地方,她很想拿可又够不着。我们大人也不急着帮忙,只是告诉她要自己想办法。我女儿起先是着急,恳求我们帮忙,后来看毫无结果就自己动脑筋了,有时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好多次她都能用椅子垫脚,用晾衣用的叉子,或者其它办法拿到她想要的东西。拿到后的那种快乐与喜悦洋溢在她的脸上、身上,让我们也感到她的点点滴滴都在进步。这样既取消了她碰到问题的依赖思想,又能培养她独立思考、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因此,设计一些障碍,让孩子学会处理事情,并获得成功的快乐与喜悦。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便于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中出色地担当好自己的角色。

第三,培养孩子从小学会情感表达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3-6岁的幼儿是情感、控制能力等培养的最佳时期。感情的激励是培养良好情感的基础。父母慈爱地同孩子点头微笑,经常搂抱孩子,在他不舒服时给予关怀和安慰,奠定了爱和信任的家庭关系。孩子将来在这基础上就能学会愉快的情感表达。而喜悦、愉快的情绪能明显地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情绪愉快、无忧无虑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地进行探索和求知,从而使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智力获得较好的发展。

第四,培养孩子一定的社交能力,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6岁的幼儿还不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不能主动地解决矛盾。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产生了一定的交往需求和交往欲望。家长可以利用很多的机会,培养幼儿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家长可以指导幼儿自己解决;在幼儿议论同伴时,家长可以对幼儿进行是非观念的教育。从小培养幼儿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要让他们去适应集体生活、适应社会,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并能受人喜欢,这就让您的孩子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第五,从小培养孩子有礼貌,有良好的社会公德。

日常生活中,从小培养孩子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如按顺序排队等候,既培养了孩子的耐心,又提高了他文明的素养。还有,如在公共场合不随便丢垃圾,教育孩子讲卫生的同时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文明的举止是很容易学会的,而且会对孩子日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未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的人生幸福美满,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为他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请一个专业的育儿嫂?


提起育儿嫂,有些人可能会感到陌生。其实,育儿嫂就是负责带孩子的专业保姆,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还充当宝宝的启蒙老师,她们的学名叫“家庭保育员”,达到一定专业水准后成为“家庭保育师”。

在国外,家庭保育师是一个特定职业,一般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她们的薪水很高,相当于白领。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

请育儿嫂的四点理由:

①孩子最初的2~3年要在家庭中获得教养,0~3岁的成长水平对孩子一生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②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一般父母双方都工作,很少有人能够做专职家长;

③教养宝宝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

④育儿嫂可以解决家长在社会工作和育儿之间精力和专业难以两全的矛盾,同时,北京大学医学部福康之家科学育儿中心聘请专家做育儿嫂的技术后盾,在她们遇到复杂问题时提供进一步的服务。

育儿嫂与普通保姆的区别:

首先,受过专业育儿知识的培训。育儿嫂在宝宝的早期教育训练和按摩健康操等知识技巧、产妇护理和产妇饮食等方面具有一定技术水平。普通保姆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有的保姆自己没有生过小孩,根本不知道宝宝的生理状况,一旦出现了问题便束手无策,甚至会给宝宝的生长发育带来危害。

其次,育儿嫂有强大的育儿专家队伍做后盾,中心为每个聘请育儿嫂的家庭建立宝宝档案,定期对育儿嫂的工作进行指导和跟踪;而普通的保姆没有这种学习机会,遇到问题只能凭经验判断,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第三,安全问题。中心对每位育儿嫂的要求都很严格。现有育儿嫂都是身体健康,有北京市户口,有固定住所,有随时能够找到联系电话的人员。中心掌握每位育儿嫂的家庭住址、联系办法。在育儿嫂单独带孩子时,中心要求育儿嫂不得单独带宝宝到居住地1公里以外的区域活动。而大多数保姆都是从劳务市场雇来的,身体健康状况、学历、个人素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如何选择不同级别的育儿嫂

按时间要求考虑一般不要求育儿嫂住宿的家庭,育儿嫂每天的工作时间为9小时左右,家庭要免费提供一至两顿标准正餐(餐数由双方共同协商)。

要求育儿嫂住宿的家庭,提供的住宿条件需征得育儿嫂的认可,并免费提供早中晚三顿标准餐,保证育儿嫂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具体睡眠时间由双方共同协商)。

此外,育儿嫂不同于家政保姆,她们的职责是带孩子,如果家庭要求育儿嫂做额外工作的,比如打扫家庭卫生,洗家庭其他成员的衣物、为家庭其他成员做饭等,需要额外付给报酬,具体金额双方共同协商。并在签订协议时注明。

在育儿嫂上岗工作之前,要与家庭签订劳动协议,在协议内详细注明了育儿嫂工作的时间、工作内容、待遇及额外补助等。

从经济状况考虑经济条件不充足的家庭可以考虑请级别比较低的育儿嫂,这样既可以让宝宝得到较正规的护理又不必付比普通保姆要高出许多的工资。而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特别是白领阶层,生活居住条件都比较优越,可以考虑请个高级别的育儿嫂。在生活上,她们能为宝宝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教育上,她们能对宝宝的智力发展起到良好启蒙,相当于花钱请了个私人家庭教师。

特别提示:

1、育儿嫂的级别是不断提升的。有的家庭开始选择了低级别的育儿嫂,但经过半年的时间后,这些育儿嫂往往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参加考核后晋升为高一级别的育儿嫂,这时她们的工资收入就要有较大幅度的调整。

2、不要把育儿嫂当做家政保姆对待,让一般家务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这样直接受到影响的将会是孩子。

3、家庭条件好的可请一个家政保姆负责日常事务或请小时工打理家务,再请一个专业育儿嫂负责教养孩子。

如何做一个孩子喜欢的好父亲?


如何做一个好的父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许多父亲拘泥于所谓教育的内容和原则,而忽视了教育的时机和方式,把与子女的关系搞得很僵。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家长向子女传递情感的过程。有位父亲曾对我说:“养不教,父之过。随时随地纠正和教育孩子是我做父亲的职责。”他15岁的儿子却说:“我觉得父亲从来就没有喜欢过我,在他眼里,我浑身都是毛病,我的存在使他没有了快乐。”当一个父亲把管教孩子只看成是一种责任、怕别人说自己不尽责时,就会失去对孩子的爱和沟通能力。这样的教育缺乏良好关系的认可。越是这样,越能把孩子“逼上梁山”,产生逆反心理。

在多数家庭里,父亲热衷于扮演权威的角色,使教育成为一厢情愿的事,随着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权威会受到挑战。心理学家认为,父亲首先要与孩子分享情感,不能总是充当指导者。此外,教育孩子必须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作基础,关系的影响力大于教育的内容。父亲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最好时机是孩子两岁以后。这时,父亲可以像一个“讨厌”的第三者,进入母子关系圈中。在西方,让两岁的孩子拥有单独睡房已是一种促进儿童心理成长的共识。中国的孩子跟母亲可以睡到很大。不夸大地说,许多儿童的心理问题都是因此而产生的。

第二个关键时期:孩子6岁时。这时,父亲要积极参与家庭的互动和规则的建立。独生子女给家庭关系带来许多挑战,父母与孩子需要相互形成一种情感三角,才能使家庭关系得到平衡。父亲要对孩子好,必须先和太太感情深厚。

第三个关键期:孩子的青春期。比起母亲来,在外惯了的父亲更易于接纳和认同孩子的独立。在传统文化中,父亲常常是家庭的边缘人,他们乐于闯天下,把孩子留给母亲。这样的父亲喜欢回来诱导成年的男孩离家,和他一同涉难犯险,体味人生。由于独生子女的关系,现代父亲更多地扮演了非传统的角色,使孩子失去了自然的同盟者和很好的领路人。现代父亲的潜意识中怕失去唯一的孩子,他们怕孩子长大后与他们分离,因而甘愿听凭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般的内心困惑中摸索着成长。

他山之石:国外父亲参与育儿情况。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的父亲们参与育儿的情况吧,或许它是一种文化,一种异域文化,但对于所有爱孩子的父亲来说都是有所启发的。

1.以色列:传统上重视男性权威,自幼儿园起就实行男女分开教学,这种男女明显区分的情况下并没有差别对待,无论是家务,工作,男女都一视同仁。在以色列,夫妇都参加工作的占95%,男性在家中做家务或照看孩子是一种很自然的日常风景。此外,每周的安息日还有父亲给孩子单独谈心的习俗。

2.英国:英国的男性以重视育儿事业而闻名,为了把孩子送入名牌大学,英国的父亲从孩子小时就开始重视教育。

3.德国:德国人在家中度过的时间很多,大部分人的工作时间是从上午的七点半至下午的四五点钟,学校也是如此。随后大部分人不是同朋友同事聚会,而是立即回到家中,同家人一起度过这些温馨和睦的时光。德国的父亲大都把亲手为家人建一幢房子作为最大的愿望,家人间的密切程度可见一斑。

4.挪威:在挪威,女性有一年的带薪产假,男性也有长达四周的带薪待产假,这一法案是1979年制订的,到现在约有70%的父亲使用了这一假期,挪威的父亲们认为保障育儿是自己的一项权利。

如何让宝宝过一个愉快的寒假?


寒假已经来临,宝宝从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回到了家庭,平时大多数的父母都把孩子托付给家中老人照管。“隔代亲”使这些老人过分溺爱孩子,使宝宝在幼儿园养成的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丢到了一边;春节期间,父母带着孩子走亲串友,又使宝宝在幼儿园养成的午餐、午睡、游戏等活动的生物钟被破坏了……怎样才能使宝宝度过一个愉快、安全的寒假呢?小编为您整理啦以下几点,倡议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合理安排时间

俗话说“文武之道,有张有弛”,寒假里,既要让身心得到放松,又要不忘“复习功课”,要过得既充实又快乐。每天除安排一定的时间休息娱乐外,也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在学习上。

2、让宝宝的生活尽量有规律

家长尽量按照宝宝在幼儿园已经养成的生物钟来安排宝宝的生活,可以与宝宝一起制订一个“宝宝一日作息时间表”,然后引导和督促宝宝每天尽量按照计划来做事情,既培养了宝宝做事有计划性,又能够尽量符合幼儿园正常的作息时间。计划中要适当的加一些幼儿可以独立完成的学习内容,如:阅读一本图书,然后讲给父母听;玩玩具20分钟;画一幅画等。

3、培养宝宝的安全意识

幼儿园放假前,老师都会对宝宝进行一些假期中的安全教育。结合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家长可以利用实地场景巩固宝宝的安全意识,增强宝宝的自我保护能力。如,家长带宝宝走在道路上时,可对宝宝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带宝宝燃放烟花时,让宝宝明白如何操作才是安全燃放烟花等等。

4、文明、礼貌等传统美德的培养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父母带着孩子去拜访亲戚、朋友时,可以与宝宝谈谈中国的一些优良传统和美德,适时的对宝宝进行文明、礼貌和尊老爱幼的教育。

5、亲子感情的培养

平时父母忙于工作,宝宝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春节期间,难得父母有时间和宝宝一同度过,父母可以多与宝宝交流、沟通,与宝宝一起游戏,带宝宝一起阅读等,既丰富了宝宝的生活内容,又增进了亲子感情。

6、培养宝宝的劳动意识

家长可根据宝宝的年龄,有选择的布置一些劳动任务让宝宝完成,如:父母回到家时,请宝宝帮父母拿拖鞋,既锻炼了宝宝的劳动能力,又满足了宝宝帮家长做事的愿望,这时,若是家长能够及时进行表扬,宝宝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参与劳动的愿望就会更加强烈。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不用父母说,宝宝就会主动完成了。

另外,家长还要注意假期中不要让宝宝暴饮暴食、不能让宝宝长时间看电视。寒假期间,虽然天气比较寒冷,但是,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带宝宝进行冬季锻炼,培养宝宝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健康观念和良好习惯,同时还能不断提高宝宝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

一本书、一首歌、一幅画、一个游戏……让这些陪伴着我们的宝宝们度过一个愉快寒假;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收拾自己的玩具、整理自己的物品,给亲戚、朋友家的弟弟妹妹讲故事、做游戏……让我们的宝宝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给孩子一个愉快的家教


学校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完整的假期,每年都按时放暑假和寒假这两个大假。而父母们为了抓紧孩子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和培养的时间,就会请课外的家教。但是很多的孩子往往是请了家教,成绩也没有上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需要注意要给孩子一个愉快和健康的家教。

1、让孩子拥有自己的选择

要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额兴趣去做事,如果在感兴趣的一件事和不感兴趣的一件事中进行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会变得很投入,而且不辞辛苦。

2、接受现在的他

孩子的发展和成长速度是有效的。如果家长特别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的话,就会很容易让孩子造成他不如谁的错觉,会让他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3、发现隐藏的困难

如果你突然间发现自己的孩子既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做作业的时候,不要急于逼迫和打骂。要耐心的询问,是受到欺负了,还是不喜欢他的老师等。学习的环境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孩子喜欢在安静的房间里读书,有的则喜欢在热闹的环境中。

4、说说自己的酸甜苦辣

每天下班之后不妨和自己的孩子说说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高兴的,或者是烦恼的事情,以此来激发孩子的热情。假如你的额工作特别的乏味,并没有什么好说的,也可以告诉孩子只有获得一定的资格,才可以选择自己的喜欢的、不乏味的工作。

5、以理服人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孩子想要放弃某一项正在学习的乐器或者是技能,那么不要大声的呵斥他、甚至是责打。应该让他说出不想继续下去的理由,就算最后她没有回心转意,至少也给了孩子畅所欲言的机会。

6、赞扬和赏识

多给孩子一些靠谱的表扬,这样可以让他感觉很不一样,下次就会做的更努力的去博得你的肯定。比如时候孩子刚刚完成某个事情,特意的去给你看,不要就简单的会所一句很好,而是说一些具体的,我觉得你这样的方法很简单,不费时间或者你的弹奏很流畅等等。

7、明智的奖赏

不要给孩子期许很大的奖励,在他们做的好的时候,送点小礼物或者他们想要的小礼物以资鼓励就好。这样,即使她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的话,也不必愁眉苦脸了。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上述7招可以简单有效的给孩子找到健康和愉快的家教,这样在自己喜欢的和放松的环境下来学习,就能轻而易举的取得最好的效果。同时也要注意给孩子合理的安排,适当的接受和理解所受到的教育对孩子的信心也是很大的激励。

宝贝,笑一个


有没有觉得,在你疲劳到要崩溃的时候,一见到小宝贝的笑容,顿时就精神振奋?有没有发现,只要是小宝贝出现的地方,都会有人努力地讨好,只为博得他一笑?

身边的好友陆续享受起当妈妈的乐趣。尽管耳边也时常会响起这些新妈妈们在养护宝宝过程中的辛酸经历,可更多的仍然是“有子万事足”的满足与骄傲。到底,宝宝们施展了什么魔力?可以让妈妈们心甘情愿地“化苦为甜”?答案是:宝贝的笑容!

“笑”的魔力

即便我们的小宝宝没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功力,但他们的一颦一笑仍然牵动着周围人们的眼球,更是众多爸妈的追求。宝宝的“笑”究竟有什么魅力,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笑,它本身就是种游戏——散发出内在的能量,使心情愉快、兴奋。

笑,能够透露出“好感”、“安全”、“亲密”这类正向的讯息,拉近距离。

笑,是能够代替语言的善意的邀请,似乎是在说着:请你加入我的游戏吧!

笑,是解除尴尬与紧张的良药。

笑,是一种很有利的生理状况:宝宝愉快的时候肌肉放松,容易学习或表现技巧性的活动。

笑,能让宝宝对自己满意,产生自信心。

笑,能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并互相表现出愉快的行为。

搞“笑”秘籍

爸妈每一次的逗引、每一次的反应都会引起宝宝的笑容吗?未必哦!不过,以下的小招数可以帮助爸妈更顺利地逗引宝宝笑(但不是绝对的),有兴趣的爸妈不妨借鉴一下:

4~5个月的宝宝

把宝宝轻轻地抱起,举高到爸妈头部位置,然后,吻吻宝宝的小肚皮。

对着宝宝发出“嘭、嘭、嘭”的声音,先保持低而沉的声音,然后突然拉长并提高声音。

把宝宝放在地板上,引起他的注意之后,爸妈嘴里边说“追、追、追”边忽快忽慢地朝宝宝的方向爬过去。

嘴里发出类似于“扑—扑—丢”的声音,然后,在声音结束的同时对宝宝做出挠痒的动作(腹部或腋下均可)。

7~8个月的宝宝

让宝宝注意到你,然后用食指和中指作“走路”状,慢慢地向宝宝靠近,快碰到宝宝身体时,手指突然跳到宝宝的胸腹部轻轻地压触一下,如果能在压触的同时,发出类似“嘭、嘭、嘭”的声音,那效果会更棒哦。

拿一个布条或柔软的绳子给宝宝抓住一头,爸妈抓住另一头,轻轻地拉几下,假装要从宝宝手中拉走布条(或绳子)。

用手掌(手帕或书本等也可以)遮住宝宝的视线一两秒之后,再突然移开,嘴里发出“喵、喵”的声音。

离开宝宝约半米,看着宝宝,待他也看过来的时候,爸妈就用力地甩甩自己的脑袋。

8~9个月的宝宝

跟在宝宝的后面爬,让他感觉到你在追赶着他。

爸妈躺下来,把宝宝举起与地面平行,让宝宝的脸朝向爸妈的脸,然后左右摇晃宝宝的身体几次。

把宝宝放在膝盖上,爸妈上下轻微地抖动膝盖,让宝宝感觉到振动。

这些都是爸妈平时就可以用来逗弄宝宝的活动,其实能够逗引宝宝笑的活动远远不止以上这些,只要是用心观察、用满腔的爱来呵护着宝宝的爸妈,一定会有更多、更妙的发现。

请给孩子一个理由好吗?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很多父母会遇到困惑,比如应该跟孩子怎么解释看似很平常的事情。怎样表达才不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都需要我们仔细的思考。

我们有一双儿女,都已经立业成家,又有了一个外孙女,今年五岁,一个小孙子四岁。每逢周末,儿女们常带着孩子回家,这是我们最开心快乐的时光。

但是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不和谐”常会发生在餐桌上。原因很简单,小孙子是个左撇子,通常姐弟俩又爱坐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不是洒了汤,就是掉了饭菜。女儿学养甚佳,惟对外孙女专横,训得外孙女撅着嘴……小孙子是个小胖墩儿,又专爱吃鸡皮、鸭皮和带皮的红烧肉。他妈妈尽管当着我们的面也丝毫不肯“放宽政策”,看他吃上三两块便开始大声责令:“吃点蔬菜、鱼虾。”小孙子趁妈妈看不见,照样把筷子伸向红烧肉。

我就说:“你们为什么不能给孩子一个理由呢?”

比如,可以给姐姐说:“弟弟是个左撇子,下次你坐在弟弟右边,不就碰不了筷子了吗?”

再比如,可以对弟弟说:“肥肉吃多了更要发胖,身体不健壮。将来上学了体育不及格,能算好学生吗?老师还会喜欢你吗?你还能像刘翔叔叔那样为国争光吗?”

孩子虽小也还是能明白事理的。当然,一两个理由也不可能就成为灵丹妙药,回回都能说服孩子。但毕竟能使孩子逐渐懂得做事情是要有理可依、有章可循的。而不是茫然不知所措,抑或学着大人的样子逐渐变得独断专行、随意任性……

尤其是到了傍晚各回各家的时候,孩子们恋恋不舍地“赖”着不肯走,一个个可怜巴巴地说“再玩一会儿吧……”可大人不容置疑地说:“走!不能惯你的坏脾气!”

唉,我只想说:给孩子一个理由好吗?

孩子是我们的,又不是我们的。他们也有人格和尊严,在遇到必须要说“不”的时候,请给他们一个理由好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