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天天长大,转眼到了去亲子班或是入园的年龄,但妈妈们又发现宝宝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懂事听话,在游戏与学习间不知要如何选择,也不知道该如何两者兼顾,宝宝究竟该如何教育呢?在教育中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给您一一解答。

【家长们的疑惑与注意】

1、在游戏时,家长的强迫会禁锢宝宝探索的兴趣

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一会还和老师做游戏,不一会就不耐烦地跑出去,很是担心,回到家路怎么说孩子都没什么变化,依旧我行我素。

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一会儿和老师做游戏,一会儿又不耐烦地跑出去,很担心。虽然在回家路上教育孩子,但孩子却没什么变化,依旧我行我素。

强迫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而发掘出孩子的兴趣所在,或者培养孩子对新事物的兴趣,才是真正的动力,是主动学习。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他们有独立的思想与认识。家长们需要在亲子活动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点。观察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充满好奇,然后就全力支持他的兴趣,并鼓励他进一步探索。

作为爸爸妈妈,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全面发展,但孩子是不可能对所有的游戏都感兴趣的。家长们一定不要强迫孩子去认真参与所有活动,这样孩子不感兴趣,亲子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2、宝宝总坐不住,可能是好奇心惹得“祸”

孩子坐不住是很多父母的心病,自己与孩子参加亲子活动,孩子却完全心不在焉,对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活动一点都不在意,好像旁边的墙啊镜子,都比好玩的游戏有吸引力。

对待孩子,家长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耐心,孩子的定力不强,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正说明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不管孩子关心的事物多么平淡无奇,家长们不要生气,可以先充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探索的欲望,然后再耐心的引导。如果宝宝第一天玩了20分钟,第二天之玩了19分钟。虽然只有短短一分钟的改变,但是只要他每天都有进步,父母们就应该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要求他全过程的专心参与。

3、应该让宝宝背三字经还是玩泥沙?

很多妈妈带孩子到外面玩时,看到年龄相仿的小宝宝,能认好多字,三字经百家姓也都会被一两句,让自己羡慕不已。而自己的孩子,每次拿起这些读物的时候,都无法集中注意力。自己的孩子也很聪明,为什么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呢?

孩子在他的年龄段就应该进行这个年龄所进行的活动,比如说,和他人一起做简单的玩泥沙游戏,或者拿画笔涂鸦。这样不仅能激发起孩子的兴趣,更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在这过程中,孩子的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会比学习的时候长很多。

但是就算孩子玩一会游戏又想去画画,家长也不要烦躁,因为孩子在这个时期的注意力坚持时间本身就不是很长,大约只有5-10分钟。

对于学习,家长不要强迫,因为孩子并不能理解唐诗、英语等的含义,只能死记硬背,这属于一种短期的优势,并且不能延长多久。如果放弃了孩子的想象力的开发、对自然的探索以及主动的学习能力,来换取一个只能维持到孩子小学的优势,并不划算。

家长们可以在生活中、游戏中慢慢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一旦他对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他的注意力和学习的质量就会高很多。

4、看看游戏都解决了什么问题

(1)让宝宝爱上说话

孩子说话的问题一直是很多家长颇为头疼的问题,明明自己的孩子开始说话时很早,而且发音也很清楚,为什么之后就不爱说话了呢?

其实家长们忘了一点,孩子的语言学习是在生活中自然进行的,而游戏就是产生语言的最好场景。所以家长们不要着急,也不要强迫孩子开口,耐心的与他一起玩游戏,或者与他一起表演孩子最喜爱的故事,这样语言也就很自然的发生了。

另外,语言是用来与人交流的工具,所以宝宝要多于外界接触,多和其他孩子交往,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对话也就产生了,时间长了,孩子就学会了很多词语,说话就不再是问题了。

(2)完成宝宝从怕生到活泼的完美蜕变

有些宝宝是“人来疯”,但有些宝宝却是以有人就躲到桌子底下了,所以父母们担心孩子怕生的个性,会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与适应集体活动,越来越内向。

如果家长以前很少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孩子就会慢慢适应只有爸爸妈妈的小世界,突然见到陌生的面孔,害怕是很自然地反映。当孩子害怕时,家长不要着急,慢慢的开导孩子,多与其他小朋友玩。开始时,家长可以参与其中,当孩子发现其他小朋友并无恶意时,就会慢慢接受他们。这时候家长在适时的退出,对孩子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同时家长要多带孩子接触外界,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开朗活泼的个性。

相关推荐

早教知识:六一节,娃娃的心理困扰


“如今的少年儿童,心理状态如何那般敏感。”许多 父母都是有那样的体会,天真无邪的儿时,再加父母“体贴入微”的关爱,有没有什么难题非常值得疑惑呢?娃娃的心理困扰有哪些?

“六一”前夜,走访调查了心理辅导权威专家、心理专家,发觉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困惑愈来愈多。据儿科医院心理辅导医生介绍,有1%的孩子问“人为何要活著”。在渝中区5所院校开展的调查发觉,有31%的孩子因各种各样心理状态困惑,向心理老师资询或接纳指导。娃娃的心理困扰有哪些?

调查数据显示,朋友关系难题变成孩子们资询的重中之重,约占求助者的40%。次之,亲子沟通疑惑、青春发育期疑惑、课业工作压力等也占很大比例,各自占来到31%、15%、14%。

心理老师剖析觉得,朋友关系难题从一个侧边体现出,如今的独生子正遭受“社会性”阻碍。孩子们的青春发育期提早到四、五、六年级。但提早到来的青春发育期难题,大部分孩子手足无措。课业工作压力则有来源于教师的,更有来源于父母的。娃娃的心理困扰有哪些?

“最讨厌的人到底是谁?”,有的同学们在问卷调查中填入了“母亲”、“教导主任”。它是先前在一部分小学调查中出現的“出现意外”难题。调查发觉,有25%的学员存有不一样程序流程的心理健康问题:焦虑情绪、固执、内向、人际交往不适感等。

娃娃的心理困扰有哪些?权威专家劝诫:“烦扰之处还需心药医”,百忙中的父母,应当多一点時间给孩子,多同她们沟通交流、沟通交流,同孩子交友,缓解孩子内心的工作压力;另外,尽可能缓解她们的升学压力,给孩子一个随意发展的室内空间;必须给他一些“挫败”感受,让孩子们在不成功中慢慢完善。

早教的原则妈妈们都知道了吗?


我们总是在强调早教,可是关于早教我们知道多少?宝宝有没有必要进行早教?进行早教的话有需要遵守哪些原则?

1.0岁起步原则

如果把胎教划归优生范畴的话,早期教育则应从出生开始,重视全面培养,充分利用好0~6岁这一人生发展最珍贵的黄金岁月。因为到6岁大脑就基本成熟了,如果错过了这个生长期,人的脑力、性格和心灵就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去奠定精神健康成长的基础了。

2.家庭早教与托幼园所教育并重原则

这又是一个与中小学教育不同的原则,也是由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所决定的。

孩子从来到世上第一天起,生理上便与父母断开了,精神上却与父母紧紧连结了。家庭是他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千万不可低估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3.激发兴趣原则

兴趣是婴幼儿精神发育和主动学习的第一内驱力,正确的、浓厚的兴趣的形成(包括广泛兴趣和一定时期的中心兴趣),本身也是他们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于一般人来说,兴趣尚且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对于婴幼儿来说,兴趣则几乎是他们“惟一的老师”。因为婴幼儿会拒绝兴趣以外的一切教育,对引不起兴趣的事就关闭注意的门户,封锁记忆的仓库,停止思维和想像的启动,甚至还会哭闹。相反,如果孩子对某些事产生了敏感,感受到趣味,有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他就会不分是难是易,不管重要不重要,不管课内还是课外,也不管理解或不理解,都能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逐步记忆,渐渐领悟和掌握。他无需“苦学”,就能像学好母语一样,精确地获得理想的发展。

婴儿处于无选择探求期,对一切新鲜事物几乎都会发生兴趣,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期进行灌输才好。不给他灌输好的,他就会接受坏的;人的灌输使他成为人,狼的“灌输”就使他成为“狼”;灌输游游荡荡,他就成为“浪荡公子”或“悠闲公主”。

4.化难为易原则

在人才成长的路途上会有许多学习的难关,越是将来发展困难的方面越要早学,提前让孩子接触,以获得对这个方面的初步印象,产生兴趣的萌芽,为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这是化难为易的最佳办法,是一条全面和充分发展的捷径。

例如上小学以后,人人都觉得学习难,年龄越大越难,学得越高深越难。但是“初生牛犊不畏虎”,世界上惟有婴儿最不怕难,他们的心中只有兴趣和无兴趣之别,只有喜欢和拒绝之分,而丝毫没有困难和容易、怕和不怕的概念。所以任何将来学起来比较困难的东西,你只要变得法子逗孩子产生兴趣,他就会像学说话、走路那样容易接受。世界上还有比学听话、说话更难的吗?而每一个3岁的孩子却能学得那么好!

所以“化难为易”原则是人才学、教育学发展的一个突破,是培养优质人才的秘诀。

5.积极暗示原则

婴幼儿是世界的“生客”,他们缺乏知识,没有主见,毫无判断能力,处处只是接受环境以及人们的行为和语言的影响。他们是环境的动物,环境塑造着他们的个性。因此,必须坚持利用环境、行为和语言积极暗示孩子,使他们产生认同,反对任何消极暗示和影响。

要坚持以正面鼓励为基本教育方法,培养起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同情心等,以保证他们得到全面和充分的发展。多一些鼓励、表扬、信任和严格要求,少一些批评指责,禁止无可奈何地消极数落,总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好孩子,这是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

6.生活课堂原则

丰富的生活和游戏活动是早期教育的最好课堂,是婴儿的惟一课堂和幼儿的主要课堂。这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

第一,他们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天生需要活动神经、筋骨和肌肉,不能坐得时间太长。

第二,他们处在无意注意占极大优势的阶段,总是随时转移注意力,不能用课堂上课的强制办法来按教材章节学习。

第三,对于婴幼儿来说,生活中的学习内容已经太丰富了,处处都有信息,处处都有乐趣,处处都能感受。他们以用五官感知世界为最大满足,而有益的玩就是最有兴趣的学,有趣的学就是最快乐的玩。

所以,在生活的课堂里,使“教者理智有意,学者快乐无心”,充分引导孩子感受生活中的学问,孩子的发展将是无可限量的。正因如此,国家教育部门要求

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早教咨询:4个月宝宝的早教游戏


4个月宝宝活动能力增强了,已经会笑,会爬,会抓,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可以通过早教游戏,增加好奇心和亲子感情。同时,通过早教游戏,能增加孩子手脚的协调性,眼睛灵活性,简单单音口语,这样的过程会让你和孩子乐在其中。

注视小物体

把一颗豌豆放在在纸张上,引宝宝看这粒小东西,发现它不会动不会叫,就会伸手去拿,用手去抓弄。

观察宝宝能否注意到这粒豌豆,手眼协调能力是否良好,只要能抓弄就说明协调能力良好。同时,妈妈要注意宝宝的动作,不让宝宝抓后放入口中,以免吞下或噎着。

追滚球

把一面能照到全身的镜子放在桌上,面朝镜子抱着宝宝坐在桌前,把一只球从桌子左侧滚到右侧,反复左右滚动,从镜中可看到宝宝的眼睛和头跟着球转动,球滚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宝宝视力疲劳。

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宝宝连续追视的能力,先慢后快。

表示情感

4个月的宝宝已经对母亲产生依恋,会怕生,会看见妈妈笑亦笑,妈妈伤心时宝宝静静趴在身边,见陌生人生气会默不做声、停止游戏。宝宝生气时除哭外,还会把头转向一边不理人,吃奶时听到有人大声说话,就会转头闭嘴,表示“不要”。

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宝宝表达情感的方式,尽可能使宝宝情绪稳定,减少激动和生气,否则会影响进食和生长发育。

拉坐

开始对宝宝可作坐起训练,妈妈用双手扶着宝宝双肩,一面喊“坐起”一边向前向上拉,让宝宝抬起上身配合坐起来。练习几次后,妈妈可用双手拉着肘部和前臂,边喊口令边扶着宝宝坐起。熟悉后,妈妈用食指放入宝宝掌心让其握拉坐起。

要在宝宝颈部肌肉能支撑头部重量之后,再做拉坐练习。练习时让宝宝听口令协同妈妈一起使劲坐起来,如果宝宝拉坐时后仰,则不应当做此练习。

丰富触觉

取一些积木、毛绒玩具、纸盒、摇铃等,让宝宝通过触摸不同质地的东西,到不同的触觉刺激,再告诉宝宝哪个是硬的、软的、空的、响的。家庭中用旧的东西,如奶瓶刷子、勺子、瓶子等清洗干净后可让宝宝去摸,洗澡时毛巾、海绵等,丰富宝宝的触觉感受与认识事物的途径。

总结 4个月大的宝宝虽然活动量增加了,但是还是要根据孩子承受量进行,不要过多强迫孩子长时间重复做游戏,这个时期主要以手的抓握和全向协调性为主的运动。在和孩子说话时,多用单音节词,速度放慢,让宝宝更好学习和模仿。

早教: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暗示着你的教育出了大问题!快改正


家长在文化教育孩子的情况下,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一直有各式各样的小问题。一些情况下,家长都觉得疑惑:“孩子的这种问题全是哪儿学得的?”例如,平常十分聪明的孩子,刚开始蛮不讲理;又或是平时清静文明礼貌的孩子,在你跟他人通电话的或是沟通交流的情况下,跑过来切断你,让大大家禁不住发脾气!

许多 家长在跟我沟通交流的情况下,都提到了孩子的教育热点问题。说自身的孩子不知道怎么搞得,一直莫名其妙惹得自身发火,也不知道孩子从哪里学得的这种不良习惯。实际上,孩子的许多 举动,看起来跟家长沒有很大关联,全是都是由于家长的亲子教育出了难题!

依据我很多年的从教亲身经历看来,孩子实际上是一个十分比较敏感敏感的人群,特别是在在乎家长和自身的关联。假如家长不可以给孩子充足的关注,她们就会用一些十分不可以令人了解,乃至是令人闹心的举动来获得成年人的关心。

假如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現了下边这种个人行为,实际上是暗示着了家长的文化教育出了难题,干万要立即纠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