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妈妈,没有长辈亲授育儿妙招,没有同胞姐妹分享育儿心得,现在有了网络达人的育儿经验,有问题时还可@他们,从此就不用在黑暗中摸索在盲目中前行啦。

谢英娜(亲子育儿专家):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调教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习惯都是从模仿父母而来的,如果孩子出现问题,一定是教育方法不当。要试着寻找一种孩子喜欢的方式,比如与孩子经常约定,跟孩子赛跑,慢慢调教,持之以恒,方能滴水穿石。

让小鸡自己啄破蛋壳。老母鸡最爱自己的孩子,却让小鸡雏靠自己的力量去撞击铜墙铁壁似的硬壳,此时,若出手帮助,反而害了它。成长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父母要多让孩子接受挫折,多磨练意志,唯有历经风雨的树苗才能茁壮成长。

王彩育(教育工作者):中西合璧的快乐育儿经包括:保持快乐的心态,不拿孩子作比较;尊重孩子的意愿,对孩子也要讲诚信;及时表扬鼓励孩子的好行为,忽略不好的;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坚持和孩子一起读书,培养读书的好习惯;要想有个好孩子,就要先做个好妈妈,一个内心真正快乐自信的好妈妈。

阳光妈妈巴豆(现代教育实践者):父母可以通过一些书籍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如果你能够重返自己的童年,就更能发自内心地理解孩子。是什么让我感到最快乐?是什么让我感到痛苦?是什么让我至今难忘?那个时候我渴望什么样的帮助和支持?回去得越远越好,越真实越靠谱。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甄颖(全职妈妈):虽然大部分孩子没有受到生理虐待,可是很多孩子成人后在思想和精神上并没有幸福感。朋友认为,没有给孩子童年、少年幸福感的父母不是好父母。我觉得这个标准不太现实。我觉得把孩子养大+把自己能给的好东西都给孩子+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父母。

王剑丽(幼教机构管理者):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快乐,孩子才幸福。职场妈妈快乐法则:①学会放手。做最重要且无可替代的事情,信任家人和工作伙伴,相信即便不是自己做的也会有好的结果。②好好爱自己。身心健康最重要,留点时间照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③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杜婉冬(华德福教育实践者):每个妈妈要读的入门级书籍《让孩子做主》、《请让我慢慢长大》。信任自己的本能和直觉,用心来置换位置,感受孩子。女人要同时兼备三个角色:自我,妻子,妈妈,而绝不能只是其中之一。读各种各样的书籍难免遇到困惑,表面看似矛盾,这个时候请相信自己的直觉和作为母亲的本能,这是大自然给你的最强大的力量。

延伸阅读

育儿达人必备十要素


正确认识孩子

人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奇妙的东西。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因此,称职的父母必须始终不断地去研究孩子心灵深处的独特之处,去观察孩子身心发展的独特轨迹。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没有任何人对孩子更了解。如果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那是一种严重的失职。同事、邻居、亲友、老师都会对你的孩子说三道四、妄加评论。不要轻信,坚信自己从长期观察中获得的看法,将他们的评论权作参考。

爱迪生8岁那年上学了。他不仅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才能,反而常常会使老师恩格尔深感不快。有一次上算术课,老师在讲解数学题,爱迪生突然向老师发问:“老师,2+2为什么等于4?”老师觉得爱迪生又笨又调皮,他反问道:“不等于4,难道等于5?”爱迪生很想弄明白数字的奥秘,他想了又想,忍不住又问老师:“2+2为什么不可以等于5呢?”老师恩格尔大为恼火,他厉声训斥道:“爱迪生,你故意捣乱,给我滚出去!”爱迪生遭到责骂,委屈地奔出教室。

爱迪生回家后告诉妈妈:“妈妈,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师却骂我。”妈妈听了儿子的叙述很是生气,她找到学校:“恩格尔先生,你作为一个老师太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恩格尔说:“我只管教书,不管什么学生的心理。”爱迪生母亲说:“你这样教孩子,孩子怎么学得会?”这位老师带着爱迪生到一位有名的医生那里,请他检查一下爱迪生的头脑,因爱迪生的脑袋是扁的。这位医生检查后说:“里面的脑子坏了”。恩格尔告诉爱迪生母亲:“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不管我怎么教,他都学不会。我不愿意教这样的学生。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结果爱迪生离开了这所学校,由妈妈教他读书。爱迪生的母亲曾经当过小学老师,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她给儿子讲文学、历史,讲许许多多科学知识。当同龄的孩子还在读童话的时候,爱迪生已开始阅读《英国史》、《大英百科全书》等著作。在母亲的辛勤栽培下,爱迪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他一边读书,一边在地窖里建起了一个小实验室。虽然家境贫寒,他没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接受系统的正规教育,12岁那年到火车上当了一名报童,但母亲已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科学的种子。经过长期刻苦钻研,他终于成为最著名的大发明家。他一生为人类贡献了一千多项发明。

试想,假如爱迪生母亲不了解儿子,轻信恩格尔先生的胡言乱语,将儿子痛骂一顿后送回学校,人类历史上不就会少了一位大发明家吗?

爱尔修有一句名言:“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每一位父母都有责任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优势,去帮助他们确立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我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我有缺点和不足,但我这个人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很有前途,我还有很多长处,只要不断努力,我一定会取得成功。

细心观察发现宝宝的优点

案例:开学已有一段日子了,小班宝宝的情绪已趋向稳定。随着哭闹声的渐渐消失,每个孩子的优缺点渐渐显露。张羽凡是开学初哭闹也算厉害的一个,现在虽然情绪有所好转,但他的一连串坏习惯也明显的表露出来:上课总是不好好的坐在椅子上,不是将脚放在屁股下,就是别出心裁地将脚搁在前面小朋友的椅子上;吃饭很慢很慢;睡午觉还喜欢扯旁边小朋友的被子。老师每次提醒他,他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改得快犯得也快。平时经常会有小朋友跑来告他的状。老师问他为何欺负小朋友,他撅着嘴说:“他们都不跟我玩!”原来是凡凡的逆反心理在作怪。

在一次撕纸的手工活动中,老师无意中发现凡凡特别的安静,再一看他的作品,顿感欣喜:凡凡不仅撕得均匀,而且贴得特别平整。老师抓住机会把他的作品拿起来,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他。凡凡低着头,满脸羞涩,看上去是那么的可爱。

接下来几次纸工作业,老师都特别留意凡凡。他几乎每次都完成的都很认真。老师找机会跟他妈妈交流后,发现凡凡在家里也特别喜欢剪剪贴贴。老师就抓住时机,鼓励凡凡吃饭、睡觉、上课也能像做纸工一样,那样小红花每天都会找他做朋友的。老师还经常有意识地请凡凡给小朋友分饭、分点心,平时只要凡凡稍有进步,就及时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他。渐渐地,凡凡脸上开始有了自信,吃饭、睡觉、上课都乖了很多。

其实,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个性,只要用心去观察他们,就会发现每个宝宝身上都有不同的闪光点。如:有的宝宝上课特别好动,吃饭爱挑食,但口语表达能力特别强,口齿特别清晰;有的宝宝平时上课爱多嘴,但却有颗体贴包容的心,特别喜欢帮助别人;有的宝宝性格内向,说话总带着哭腔,但做事却特别细心认真……老师眼中不应该有的“坏孩子”,要相信每个宝宝都是金子,每个宝宝都有机会发光!

如果把班级比作是一首歌,那么每个宝宝都是歌曲中跳动的音符。只有把握住每个音符的力度和速度,把它们连贯而正确地弹奏出来,这首歌才会无比的动听和悦耳!

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

如今,孩子的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但优越的生活条件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利影响。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都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

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接受它,就是接受成长。要想让孩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开手脚,留给孩子一个生活自理的空间,让他在摔倒中逐渐增强抗挫折能力,使其能始终保持积极心态,形成执著的品性。

培养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父母可以从4方面着手。

1.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给予其克服困难的勇气。生活不是理想中的世界,生活中充满失败与挫折,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这一点,并培养他们在失败与挫折中奋进的勇气。让孩子知道,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和永远地放弃。还要让孩子知道,失败并不可耻,只要肯努力,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2.让孩子坦然面对挫折。父母要教育孩子坦然地面对挫折,把挫折看成前进道路上必经的关口。同时父母还要指导孩子调整努力的目标,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3.有意设置障碍,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任何人的成长都要经历无数的挫折,如果孩子总是一帆风顺,那么一旦遇到困难,他就会情绪紧张,束手无策。因此,父母在平时应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挫折情境,为孩子打下勇于面对困难的“预防针”,让他获得应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做某件事,并从中设置障碍,当孩子完成这件事后,孩子会有一种征服困难的快乐,而其抗挫折的能力也会极大增强。

但要注意的是,障碍设置难度要适中,否则屡次失败容易导致孩子自卑。

4.及时疏导,正确应对挫折。当孩子真的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能置之不理,而应帮助孩子认真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战胜困难。同时还应让孩子认识到,困难本身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对困难。

因此,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适时地扶他一把,给予鼓励,才能帮助孩子学会忍受暂时的焦虑与不安,加强对困境和压力的容忍力,并且有信心和方法去克服困难。

培养孩子合群性格

人是社会性动物,如果宝宝不合群,那必然会给他将来的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家长要行动起来,帮助宝宝融入群体生活。

如何培养宝宝的合群性格呢?培养和纠正必须双管齐下。

1、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如果宝宝从小就看到家人和睦相处,父母关心孩子,子女照顾长辈,彼此互相关心,他自然而然就会学会和睦相处。在这种气氛中,家长要教育、引导孩子与人平等相处,对邻居和客人热情、谦虚、礼貌,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当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不随意训斥打骂,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成长。

2、让宝宝多参加集体活动。

宝宝多参加集体活动,就能增加他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让他学习与人平等相处,客观上有助于克服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独来独往的缺点。家长不能因为怕宝宝在集体生活中吃亏,一味要求孩子自顾自,不要与他人来往,这样做表面上似乎是爱孩子,实际上却使孩子丢掉了在群体生活中锻炼的机会。

3、教育孩子在平等的原则上结交朋友。

凡是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在孩子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家长要教育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信赖,彼此尊重,以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精神。对于爱捣乱、爱逞能、惹是生非的孩子,家长要纠正他们的行为,慢慢地孩子就会融入集体之中。

对于性格特别孤僻的孩子,可以用行为疗法矫治,这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行为疗法的具体运用应:

1、强化接受邀请的行为。

不合群的孩子往往不大喜欢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请,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偶尔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请,即使是很勉强的,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由接受邀请变为主动要求参加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时,要给予强化。这样做可使不合群的孩子逐渐向合群的方向转化。

2、强化邀请别人的行为。

家长应多为孩子提供交往锻炼的机会,鼓励他欢迎主动上门来玩的小朋友,并为孩子们提供交往的环境、游戏的场所和感兴趣的玩具。家长一定要不厌其烦地、热情地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接触别的孩子。这种邀请别人的行为,一定要反复强化才会巩固。

总之,要使孩子由不合群到合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急于求成。如果家长能注意以上几点,将会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善于与人合作,适应社会的人。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

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孩子一岁左右时,就可以进行独立自主性的培养。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自主,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孩子你要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所普遍具备的各种能力。

知道在什么年龄,孩子应该会做什么事情了,那么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依赖别人。

还要了解孩子的“特别性”。知道孩子有哪些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对这些特别之处,要相应地采取特别的教育。如有的能力是孩子的强项,那么可以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若孩子生性敏感、胆小,那么应该多鼓励他大胆尝试。

给予充分的活动自由。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就应该为他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因为独立自主性的培养,需要以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基础。只有当孩子相信,在他遇到困难时一定会得到帮助,他才有可能放心大胆地去探索外界和尝试活动。因此,在孩子活动时,家长应该陪伴在身边,给予鼓励。

循序渐进,不随便批评。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发展作出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因为孩子一时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就横加斥责。把握培养独立自主性的关键期---孩子两岁时。两岁左右,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什么事都要坚持自己做,拒绝别人的帮助。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第一个“执拗期”。家长正好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适时地提供给他适当的帮助、指导和赞美,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起吧!

教孩子拥有感恩的心

感恩是什么?感恩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个人的世界观。感恩,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也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凝聚力的内核。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地球,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感恩的心缺失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的致命的性格弱点.要教会孩子学会感恩,用感恩的眼光看待我们这个世界。

某校为学生播放孕妇生子录像,再现当妈妈的辛苦,来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培养有一颗感恩之心的道德品质,可赞。

再例,有一位年轻的妈妈,每逢孩子生日那天,她没有给孩子买生日蛋糕,也没有为孩子大摆宴席,却不忘记带孩子去产科医院,去看望那位曾经给自己接生的白衣天使,告诉孩子是那位医生阿姨把你带到了这个世界……让孩子给那位医生阿姨送上一束美丽的鲜花,送上全家一颗感恩之心。妈妈在孩子生日那天,虽然没有给孩子买生日礼物,却给了孩子无价之宝——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什么?感恩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个人的世界观。感恩,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也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凝聚力的内核。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地球,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拥有一颗感恩之心。随着社会发展,人类现代文明的进步,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成员,在整个社会大家庭中,其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人类只有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相互帮助才能更好地生存在这个地球上。

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孩子幼小,这种感恩之心不是用说教可以教导、培养起来的。作为父母自己首先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做丈夫的要感恩妻子,是她的付出和奉献,使家庭更加美好和温馨,使她成为自己生命的另一半。做妻子的要感恩丈夫,在茫茫的人海中,是他的“发现”才组成了一个美好的家庭,是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发展了家庭。我们要对自然常怀感恩之心,人类的生存与繁衍离不开自然的奉献。我们要对老师常怀感恩之心,每个孩子的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和培育。对一切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之情。

为孩子立下必要的“规矩”

许多家长经常抱怨:“孩子是越来越不听话,越大越难管了。不仅父母的话不听,耍起脾气来,更是了得。”所以常常有家长苦恼的问笔者:“王老师,该怎么办?”有些家长也会提议:“咱们得强强联手,好好制制他这脾气,小小年纪就如此,长大还怎么管,简直要无法无天了!”

毫无疑问,孩子生来就是“无法无天”而且“得寸进尺”的-----他们吃了一个冰激凌就会要第二个,看完一个动画片还想看下一个,如果你和他们玩,他们想无止境地玩下去;如果你要求他们睡觉,他们却连躺下都不肯。因而,有些时候,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下定决定心:该给宝宝们划定一些“无法无天”的界限了,得逐渐让孩子知道胡闹的最大限度是什么。

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通常在孩子已经超越了所有的界限时,才想起应该立一些规矩。在此之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们已经给了孩子太多的“宽容”,太多的出尔反尔,太多的“下不为例”。家长们总是想:等孩子再长大一点、再懂事一点、再…一点,再定规矩。

在幼儿教育中,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纵容过度,待到认识到真的需要划规距教育时,发现规距已经失效了---因为此时的孩子已经学会了和父母如何周旋了。孩子也习惯了随心所欲,会很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此时,即便你给他们来点严厉的,孩子不理会你这一招,依然我行我素,或油嘴滑舌。如果家长迫不得已实施“暴力”,那就只能带来灾难性后,教育已经变为格斗,家里成了斗牛场!

立规矩是育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育元素之一,也是最难、最容易让人误解的教育手段,许多父母害怕自己太宠爱孩子变为溺爱而害了孩子,同时又担心对孩子过度严厉也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其实这种想法大可不必,无规距不成方圆。事实证明,只有先给宝宝划下一些必要的“规距”,才有助于宝宝健康成长。

立规矩是非常复杂且繁琐的,且每个孩子的情况千差万别,每个孩子的个性也各不相同,因而在给孩子定规矩的过程中没有一定之规,请你们给自己的孩子量身定“规”。

小爸小妈们要牢记:立规矩并不是惩罚的同义词,但大人无原则的宽容和无原则的耐心,可能会使事情走入歧途!

多为孩子提供各种尝试机会

德国儿童擅长做家务在西方国家中是出了名的。据悉,有的德国孩子甚至早在牙牙学语时便开始在父母的指导下学做一些最简单的家务活,如在用餐前帮助大人把餐具摆放端正等,尽管有时候仅仅是象征性的,他们干完了大人还得重来一遍。但常此以往锻炼下来,德国儿童的动手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出类拔萃了。

其中值得总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父母普遍愿意为孩子提供种种尝试的机会,因为他们明白一个浅显的却又被许多人忽视的道理——没有足够的尝试,也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一、让孩子尽早地开始“第一次”

一个发育生长正常的儿童,到了2足岁后大多数会自然地出现摆脱母亲“控制”的倾向(在这些孩子们的眼里,他们总是将母亲的呵护视作是对自己的“控制”)。他们往往会大声嚷嚷:“妈妈,让我自己洗脸!”“妈妈,我不要你喂饭,我自己会吃饭!”

虽然孩子第一次学习洗脸极有可能洗不干净,甚至可能边洗脸边忘乎所以地玩起水来。但德国父母见此并不会沉起脸收起毛巾,或干脆代劳了事。大多数的妈妈会在耐心具体指点的同时,对孩子的表现大加赞赏:“真了不起!我们的宝贝会自己洗脸啦!”

孩子第一次自己动手吃饭也许会弄脏了新衣服,或者搞得满桌狼藉,然而德国父母往往对此“视而不见”,反而满怀喜悦又诚心诚意地高声赞美道:“我们的宝宝真聪明,看他饭吃得多好,学得又多快!”

3岁的小奥妮第一次学习扣自己衣服上的那一排扣子。不是扣错了,便是笨手笨脚地老也扣不上。此时,在一边的母亲没有显出一丁点儿不耐烦,也没有上前取而代之,而是耐心地等候。孩子终于把最后一颗扣子扣好了,一看时间,足足花了一刻钟。但做妈妈的仍然感到这点时间花得值得,因为这毕竟是女儿第一次学扣扣子呀!

二、鼓励是很重要的

4岁的小费特十分喜爱爸爸给他买的那双有漂亮鞋带的运动鞋,可他到底还小,老学不会系鞋带,有好几次还系成了解不开的死结。妈妈有点心烦,主张去商店换一双不用系鞋带的“方便鞋”,但爸爸不同意。他鼓励小费特说:“系鞋带并不比吃饭难学,只要多练习几次,你肯定就能学会。”他还细心地将一条旧领带拴在椅背上以便孩子可以更多、更方便地练习打结。果然,不出3天,小费特不仅学会了系活结,而且还学会了好几种系鞋带的方法。

5岁的小赫娜不仅聪明伶俐,而且十分勤快。她已经学会了整理自己的床铺,折叠自家衣服,甚至可以帮着妈妈洗菜了。不过以大人的目光来看,小赫娜做家务的“质量”自然还不够理想。但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尽量放开手脚让她多作尝试。在婉转地指出她的不足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她取得的进步的充分肯定,他们还不无幽默地宣称,“我们的小赫娜以后长大了一定是个巧媳妇!”

三、专家的分析和建议

德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舒马赫在对那些不愿为幼童提供尝试机会的父母的心理作分析时指出:首先,有些父母特别是一些年轻母亲,总认定“全面”照顾孩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事事处处总想“包办代替”。殊不知这么一来反而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长此下去孩子不仅可能手脚笨拙,而且还可能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丧失宝贵的自信心,对今后的生活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其次,不少父母对孩子缺乏耐心,他们往往不现实地要求孩子“一蹴而就”,而在孩子出现挫折时便强迫孩子放弃努力。

此外,也有的父母对孩子尝试各种事情的“标准”要求过高,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最后就往往索性完全由自己代劳,还认为这样反而省事、省时、省心。

舒马赫总结说:说到底,给孩子多多提供尝试机会也是实施挫折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原因很简单: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

德国另一名儿童教育专家威茨格则提醒父母说:要让孩子的尝试取得成效,还必须注重循序渐进,注重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注重各个孩子的不同个性,并充分了解和尊重他们各自的兴趣喜好以及心理需求。他主张一开始让孩子作一些难度较小的尝试,以便孩子取得成功后自信心上升。接着再渐渐增大尝试的难度,目的是让孩子在失败和挫折中培养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他还特别强调,孩子的种种尝试必须出于自愿,勉强或强迫只会事与愿违或事倍功半。

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

图图向来喜欢争强好胜,赢了得意洋洋,输了大发脾气。上大班后,他更爱事事占上风,总爱跟同伴比,从球踢得多远,到家里有多少玩具,都要胜人一筹。昨天他竟然得意地说:“我换牙了,航航没有。”弄得爸爸妈妈哭笑不得。

让图图父母感到矛盾的是,处处争强好胜固然不好,但在充满竞争的社会大环境中,孩子将来必然要为进入好的学校、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而和同伴展开竞争,如果淡化孩子争强好胜的意识,会不会影响他将来在这个竞争社会中生存?正是父母内心的这种矛盾,使他们也无法给孩子明确的教导。他们既想让儿子感觉轻松,体会到童年快乐,不必因为自己不是最棒的而焦虑,又想让儿子在竞争中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图图的父母无法判断,孩子应该具备怎样的竞争意识。

专家分析:

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与自我意识紧密相联,清晰的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之下才显现出来的。幼儿期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为了发展自我的个人心理,需要拥有与别人区分开的、独特的、私有的经验,从而显示出自己的独立人格。为了在不同对象面前表现自己,孩子需要了解自己的言行将会如何影响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竞争意识的萌芽,正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表现,家长应及时予以支持与正确引导。

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个性

有些孩子需要竞争的刺激才能把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如果把握正确,竞争意识可以成为孩子尽力把事情做好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与竞争能力紧密联系,具有良好个性的孩子,对待竞争问题会更理智、更积极。家长要从孩子本身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特长出发,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使其具备更强的竞争能力。

除了个性原因外,特别注重自我意识、忽略别人感受的孩子,往往还没学会怎样和别人相处。他需要知道:如果他为了争第一,而令别人不开心,就可能失去别人的友谊。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永远不要只着眼于和别人争高下,而是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

端正孩子竞争的心态

如果家长对孩子竞争欲望过强感到忧虑,应该先帮孩子端正心态,要让孩子明白竞争是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是件美好的事,要用从容的心态看待超越和被超越,不应充满妒忌和愤懑。而参与竞争的意义之一,就是学会有风度地接受失败,并且诚心实意地祝福对手。告诉孩子,在竞争中得到胜利固然值得骄傲,但和同伴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家长用自身行动作出良好的示范,孩子自然会感同身受。

鼓励孩子相信自己

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用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是非,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不是只能通过竞争来体现自我价值。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尽了最大努力之后,能做一个继续努力的赢家或是毫不气馁的输家,而不是过分注重竞争本身。

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于孩子来说,犯错误是他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体验。父母管教孩子,不等于竭尽全力不让孩子犯错误;孩子犯错误,不等于父母教养失误,更不等于孩子的成长有问题。再好的父母也不能保证孩子不出差错,好的教育是把犯错看成是教育的良机,使孩子从犯错中获得成长。

小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

孩子小的时候,像一盘录像带,需要预演、体验所有情绪与行为,例如3岁的孩子爱乱涂乱画,5岁的孩子喜欢撒谎、恶作剧,7岁的孩子贪玩、不学习……与年龄相当的错误,会给孩子留下适当的印痕,在成长的道路上,这些印痕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孩子小时候通过错误来确知与外界或他人的关系,也可以获得对错误的部分免疫。小时候未曾体验的东西,长大后就仿佛欠了债,内心总感觉不踏实,到了不该犯错的时候,却用幼稚的行为去“补课”,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让孩子在错误中有所收获

孩子成长中,父母如能及时引导和帮助,孩子就可在错误中有所收获。例如砸烂东西、伤害小动物可以让孩子懂得怜悯、爱惜和承担责任;对人撒谎能让孩子知道诚实的重要,或运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语句来应对困境;逃学,不听讲、不做作业,能让孩子体会到自由是有代价的,短时的放纵必定有长久的损失,让孩子学会约束自己;比较严重的错误是打架,偷拿别人的东西,恶性撒谎,侵害别人利益等等。这些错误的确很糟糕,但孩子还是可以从中获益:学会预见行为的后果,承受处罚和压力,开始权衡自己的利害与得失。

教孩子学会预见行为的后果

小孩子如果犯了大错,如面临学校除名,伤人损物造成巨大的赔偿等,就成了孩子人格发展的危机,父母有时也不得不陷入其中,来帮助孩子承担部分责任。要让孩子不犯大错,必须让孩子从犯小错中学会预见行为的后果。那么明知孩子的行为会失败,会犯错,家长是任其发展还是制止呢?这要看犯错的责任孩子是否能承受,如果不能,就要帮他预见后果的严重性,也就是说,不让他犯不该犯的错。父母要告诉孩子,任何行为不仅要满足自己的需要,还需要别人的认同;要得到认同,就要遵守共同的规则。

不可少的育儿经(深秋育儿教育指导)


前言:有的小朋友很害怕见陌生人,但是有的小朋友却可以在亿万观众的面前毫不畏惧,她就是小童星林妙可,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妙可的父母是如何来教育她的吧,都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奥运会上面对亿万观众,林妙可那张微笑的中国面孔之下又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林妙可说:因为外面都是五颜六色的特别好看,我特别兴奋。我当那是玩。奥运之后,林妙可经常出现在各种演出场合,林妙可自己觉得,如果想在舞台上有轻松享受的心态,只要多上舞台就行了。不过她也同时不假思索地说:“舞台不要天天上,要不会烦的,到长大了差不多50岁60岁就烦了。”亲子网

一个女孩能有如此心态面对亿万观众、轻松自如的表演,这一定和家长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林妙可今年11岁,而妙可的妈妈刘吉吉平已经49岁,妙可出生后,更是做起了全职妈妈。对于妙可的培养,刘吉吉平一直强调的是顺其自然。另一方面,作为资深摄影师的妙可爸爸林辉带给妙可的是天生的镜头感,时常成为爸爸镜头下的小模特,能在成千上万人中被选中成为奥运女孩也是爸爸的功劳。

现在的家长很多是让孩子掌握多种才艺以在日后出人头地,刘吉吉平则觉得好多事情还是取决于孩子自己,她主要是看林妙可自己喜好什么,给她支持,如果孩子不喜欢,刘吉吉平不会强求。在她看来,如果孩子喜欢,再累她也觉得是玩儿。如果孩子不喜欢,孩子做起来就会觉得很辛苦。

在妙可妈妈看来,每个孩子都有发光点,要善于发现。作为全职妈妈,刘吉吉平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孩子,她说:“家长最不该的,就是看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发光点,要观察孩子到底喜欢什么。”对于妙可,刘吉吉平并没有给她报奥数班、英语班,孩子喜欢跳舞就跳舞,喜欢唱歌就唱歌,在快乐中成长,然后把学校要教的东西学好就好了,给她减轻好多压力。亲子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许多的家长们认为小孩子天生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其实这种学说是不科学的,家庭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家长们不要忽视了对于孩子们的教导!

父亲的教子育儿经(亲子教育专题)


前言: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育儿经,有的父母支持孩子们出国学习,但是有的家长却不愿意将孩子送出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成功父亲的教子育儿经吧,对于这样的教育你是什么看法呢?

为逃避教育制度送孩子出国

就如同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

到北京出差,和一位朋友聊天。朋友说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太糟糕,他不准备让孩子上普通的学校,想送到私塾类的学校读书,到了中学阶段就送到国外读书,想听听我的意见。

我问了他三个问题:第一,你自己退休后是不是希望到外国生活?他回答说不愿意,自己已经习惯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喜欢这里的朋友圈子;第二,愿不愿意接受和独生子女远隔重洋几年见不了一次面的局面?他说也不希望这样;第三,让孩子从小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后,再让孩子回到中国来工作和生活,孩子能不能适应会不会开心?他马上就明白了,说自己光想到怎么样让孩子接受一种比较好的教育,但没想到这样做的后果。我说你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有意见,就让孩子从小脱离这个教育制度,实质上就是嫌洗澡水脏了,把孩子一起泼掉。让孩子从小接受西方文化教育,回头又希望孩子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比如要孝顺父母等等,这可能吗?

我看到并听说过太多太多这样的故事了。我一个朋友的孩子9岁时被送到国外读书,现在20岁了,世界观和父母格格不入,完全是一个“香蕉型”黄皮肤的西方人,孩子和父母都很痛苦。亲子网

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想让孩子中学阶段就去留学,总希望把孩子培养成精英,希望孩子以后幸福,却没想过这样做的后果。

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在朋友圈里得到了很多赞扬。我认为孩子的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合力的结果,但是现在社会信仰缺失,道德水准下降,网络和媒体传播很多负面的东西,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相当不利。学校教育也的确存在很大问题,小学中学本该是普及教育,大学是精英教育,中国的现状则刚好相反。中学的分数教育导致把最优秀的老师都集中到最优秀的学生身上,搞什么奥数班实验班重点班,一个中学培养出几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就认为成绩巨大,忽略了大部分成绩普通的学生,所以中学是精英教育模式。大学反而是普及教育,大量扩招导致一个导师带几十个研究生,所以大学倒是真像普及教育模式。既然社会和学校教育都存在缺陷,家庭教育就成了关键。父母自己都没下工夫去好好教育孩子,我们怎么能去责怪学校和政府呢?

初中时让孩子住校

有助于顺利度过叛逆期

儿子不到1岁时我下海创业,创业之初非常辛苦,但我有一个理念,就是赚再多的钱,如果儿子没教育好,我的人生就谈不上成功,所以每个星期六加班工作,周日陪儿子玩,基本上雷打不动。亲情也需要时间去培养和维护,保持好和儿子的沟通,一直不间断很重要,断了几年再来就可能接不上。

孩子上初中时是和父母关系最特殊的阶段,因为这是孩子心理叛逆最严重的时期。我的经验就是找个环境好管理好的学校,让孩子住校。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实际上还是小孩,对父母挺依赖的,但又以为自己长大了,想推翻父母亲的权威,如果在家住就往往容易嫌父母啰嗦烦人,容易和父母吵架,但住校一个星期回家一次,见了父母很亲热,来不及吵架又要回学校了,有助于平稳度过叛逆期。

我儿子小学阶段都是自己一个人睡,初中住校后回家可怜巴巴拿着铺盖要到我们房间打地铺,我们只好把床扩展成3米多宽,让儿子周末跟我们住一个房间,一直住到他上大学了才回到自己的房间睡,不过还不让我们拆掉大床的加铺。我这个初中住校的经验经过了很多朋友家庭的验证,对孩子度过叛逆期的确很有帮助。

高中让孩子按照

“木桶理论”去学习

我儿子学习成绩中等,想考上他心目中的理想大学难度很大。我跟他讲,高考就是“木桶理论”,6门课就是6块木桶的木板,最短的木板决定你的高考成绩,也就决定了你的命运。一门课90多分了,想增加几分需要付出很大努力,而另一门课60来分要提升到80多分则相对容易得多,所以高考复习就是不停将自己最短的那块“木板”找出来,加高它,当这个“木桶”所有的木板都不短了,成绩也就达到比较理想状态了。另外,“木桶”的底就是身体,比一圈的木板更重要,为什么很多考生高考成绩还不如平时成绩,不是智商问题,是高考复习实在太累了,身体状况下降,自然发挥不好。6块木板的黏合剂是心情,一定要把高考的过程变成轻松快乐的过程。

我儿子从高二开始按照我的“高考木桶理论”去复习,不断找出自己的短板去加高,成绩一步步提升。同时他每天坚持练陈氏太极拳,保持了旺盛的体力;喜欢玩魔术,边备战高考边练一些自己喜欢的魔术节目,和同学们一起成立魔术社作表演,保持了心情的快乐。

离高考还有半年的时候,他找我说他的字写得太难看了,估计会影响成绩。以前我们说他的握笔姿势不对字难看,他一直不愿承认也不愿改变,现在终于承认了。按照一些专家观点,字难看的人考试每门课平均可能会被扣2~3分。也就是说,字写得难看等于“木桶”的每块木板都有一些“虫眼漏洞”。亲子教育

我们一起上网寻找解决方案,最后还真找到了一个专门教人怎么把难看的字写好看的专家,在北京办培训班,只要一天时间就可以改变写字习惯。一个周六下午,我准备了行李在学校门口等着,放学时儿子背着书包飞奔而来,我们直奔机场飞到北京,周日上了一天的写字课程,晚上飞回广州,星期一上课写作文时老师发现我儿子的字体已经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人真想做一件事情其实并不难,就怕不下决心去做。

高考成绩出来了,儿子如愿以偿考入了理想的大学。我们父子俩很有成就感。儿子说:“爸爸,我这次不但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么设置一个理想的目标,然后用几年时间去一步步逼近目标,最后实现目标。”

用“金刚钻”理论指导大学学习

儿子高考之后,我建议他去街上摆摊。他去了,回来后明白,其实城管执法还是非常文明礼貌的。我告诉他,广州有上万名城管每天在执法,偶尔一次发生了冲突打架,报纸网络就会报道渲染,而平时99%正常的执法却没有新闻价值,所以你看到的很多并不是社会真相,你亲自去体验几天才会明白。很多愤青实际上并不了解真相。

我儿子上大学以后,我告诉他高考的“木桶理论”结束了,读大学要用“金刚钻理论”:你可以很多门课都是“短板”,及格了就可以,但一定要有一两门强项,也就是自己的“金刚钻”,样样都不错却没有一样特别强的人,找工作比不上有“金刚钻”的人。现在社会很缺乏创新能力,我劝儿子训练自己的创新精神,如果到大学毕业时手上有10项专利证书,找工作比一个研究生文凭管用多了。于是我儿子开始不断思考不断发明,现在大二了,已经成功申请了6项专利。

儿子只要在家,早上就一定会早起,和我一起去爬山,再回家一起打太极拳。记得我儿子18岁生日那天早上,一个冬季的下雨天,相当阴冷,我们父子还是打着伞去爬山锻炼,看到山路蜿蜒曲折,山上浓雾弥漫,我说今天是你18岁生日,很有意义的日子,我们一起作首诗吧,结果我们一人一句写了首诗:冷风携雨扑面寒,山路盘旋入云端,脚下就是通天路,父子含笑共登攀。

本网站小编总结:不同类型的父母教育小孩子有着不同的方法,做为家长要找出适合自家的孩子育儿法才是重要的,但愿更多的小宝宝们都能够接受到合理的育儿法则,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幼儿成长育儿经


孩子不爱学习会让家长们感到头疼,表现的太爱学习了还是会让家长们担扰,那么对于小孩子究竟应该怎么做才是合理的呢?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吧,希望家长们都能够正确的认识!

我想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我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不爱学习,怎么办呀?”但是,接受了我教育理论的家长却是完全相反的困惑:

“这孩子整天看书,不知道出去玩,都迷上了学习,怎么办?”我时常提醒督促这些家长把孩子赶去院子里玩,或者周末带孩子去郊游,平时让孩子多参加各类体育训练。

其实,告诉大家,每一个孩子天生就爱学习,请大家回想一下孩子刚刚出生时的情景:刚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婴儿,护士一拍屁股孩子会大声地哭,护士拿着玩具逗引,会到处张望,能主动找到妈妈的乳头并能用力地吸吮,当妈妈叫出第一声“宝宝”时会寻找,这就是婴儿这个小小“学习家”发生的第一步学习。这其实在生物学界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现象的表现,即“印刻现象”。亲子网

1910年,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灰天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自己母亲后面。而如果它第一眼见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如一只狗、一只猫,甚至是一只玩具鹅,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如果小灰天鹅孵出时看到的是母鸡,它就跟着母鸡走。如果孵出时看到的是人,小天鹅就认人做妈妈,人去什么地方,一群摇摇摆摆的小天鹅就在身后跟到什么地方;人下水游泳,小天鹅也跳进水里,并且亲热地啄着他的头发和胡子。

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只小鹅形成了对某个物体的跟随反应后,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跟随反应。这种跟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这种现象后来被另一位澳大利亚的动物学家劳伦兹(K.Z.Lorenz,1937)称之为“印刻现象”。科学研究发现,“印刻现象”不只存在于低等动物,还同样存在于人类。婴儿降生后一个半月左右,耳朵基本上能听到声音,眼睛也能看见东西了。如果这时就给他长时间看电视而缺乏大人的陪伴和沟通的话,比如给婴儿每天看五六个小时的电视,婴儿的头脑里就会刻上电视的印迹。一旦形成这种“印刻”,婴儿对母亲的声音反而会变得反应迟钝。即使母亲把给婴儿讲故事或给他唱歌,他也会无动于衷。这种婴儿到了两三岁时,通常会表现出以下的倾向来:

(1)不会说话;

(2)不能注视母亲的视线;

(3)对母亲声音的反应迟钝;

(4)对事物不敏感;

(5)活动剧烈,无法安静;

(6)喜欢电视中的广告,爱哼唱广告音乐;

(7)独立能力差,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8)不知道什么是危险的事情。

婴儿大脑因电视而产生的这种“印刻效应”,大约发生在他刚一出生到两岁左右这段时间里。劳伦茨研究发现:印刻现象的存在有一个关键期,超过了这个期限,便不能形成印刻行为。劳伦茨还发现:几乎所有哺乳动物都有这种“关键期”现象,在人类心理发展也有类似的现象。如果错过了关键期,孩子的能力形成也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初生婴儿从外界获得的影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如果相反,从婴儿初生时就开始在家里制造学习的氛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多与婴儿交流,有条件的家庭用双语,甚至三语与婴儿交流,那么两年后,孩子自然会成为双语或者三语人才。我曾经看过一本关于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的小说,她虽然是近亲结婚的孩子,但是天生丽质、美艳绝伦,而其才气,以及日后能征服众多强大的罗马帝国君王的气质均来自于她的父王对她的精心教育和培养。从3岁开始,她的父王就为她请了8种语言的老师,每天跟随她在皇宫里生活,她指到哪个物品,便会有8种语言的表达方式灌入她的耳朵里。等到她5岁时,已经基本上能熟练运用这8种语言,尽管她时常会在英语当中掺杂西班牙语,会在法语当中偶尔加入几个意大利语的词,但是这8位老师一致认为她对于这8门语言已经入门了,而且不再需要老师的教导并拥有了自学的能力。

当埃及国内一位非常博学的老师听说她已经掌握8种语言时,主动请缨当她的老师,教她各个学科知识和治国方略。最后这位老师以及他的儿子均为这位著名的埃及艳后日后登上王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孩子刚出生的前两年,无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说什么,总会有一定的回应,并且似乎在认真地听,会哇哇乱叫地表达着自我,这就是他正在吸收环境所给予的语言知识的表现。

如果周围有混血儿的家庭,他们就不用像我们平常家庭一样花重金去学英语,而是很小就有很高的英语水平,从婴儿开始熏陶的话,只要父母嘴里能出来的词,无论是多么复杂的词,即使我们需要在托福才能学到的词,孩子也会在刚刚说话时就能蹦出来。同样,我前段时间接触了一对4岁的混血儿双胞胎,长得非常漂亮,眼睛蓝得非常深邃,皮肤白得透亮,可是一张口居然说得一口正宗的四川话。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他们的父母很忙,长期美国中国两地飞,孩子完全委托给中国姥姥和姥爷,而姥姥姥爷陪同孩子的时间没有请来的四川保姆陪同时间多。由此可见,孩子一出生就是学习家,关键是看家长所给他的是什么,给的是高级教育,孩子学到的东西就是高级的。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我曾经看过一本《剑桥学子肖盾》,那里面就描述肖盾的父母从一出生就用双语对他说话,导致一上幼儿园老师都觉得他肯定在国外生活过,怎么英语说得比汉语还好,关键是先学会“star”,再学会“星星”,英语单词词汇量比汉语还要多。实际上他们是中国地地道道的革命家庭,在肖盾3岁前也从来没去过国外。

我们所参照的育儿鼻祖,卡尔·威特就在老卡尔从0岁开始的培养之下,八九岁时就熟练地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6种语言,并擅长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特别是数学。这一切就是因为老卡尔坚信爱尔维修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我的孩子也曾经对我说:“我家庭的培养方法,首先应该让我感觉到学习是人一种最本能的需要,当你感到需要,就自然会自觉去学。其实,求知,是每一个孩子最大的欲望,我们小时候想知道太阳为什么会清晨出来,液体为什么会流动,电为什么能发热发光,而这些,我们都必须等到初中甚至高中才能学到,这真的很不合理。”亲子教育

我也常对我的孩子说:“天才是可以培养的”。我得承认我的孩子不是天才,不是那种天生智商特别高的人,我们只是中国千千万万普通家庭中的一分子,但是我相信我的孩子与所有其他孩子一样,天生就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只不过,正如他自己所说的:

“我的家庭让我这种求知欲望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流失,我得到了来自家庭的最好方法的培养。”

本网站小编总结: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家长们要做到严以律己,不要盲目的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其实父母们的言行举止总是不知不觉间影响着孩子的思维,但愿此篇文章可以提醒家长掌握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懒妈妈”的育儿经


今年5岁的瞳瞳,是个“强悍”的小姑娘。她敢一脚踩住让妈妈大呼小叫的蟑螂,能跟大人们徒步从福州宝龙城市广场走到中洲岛而不喊一声“累”;外出郊游她还会帮妈妈背包、抱衣服;野炊时她会把大人们晾在一边,一个人忙着捡柴、扇火……

但凡跟瞳瞳一起出去玩过的妈妈们,都会羡慕又好奇地问瞳瞳妈,“你家的丫头咋就这么强悍呢?”既是妈妈又是幼师的瞳瞳妈,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上,当然有毋庸置疑的“职业优势”。但这个帅气的辣妈却说,在对瞳瞳的教育上,她可是个“懒妈妈”。

“懒妈妈”育儿法宝1

跟孩子“撒娇”

因为工作的关系,瞳瞳妈一天到晚在幼儿园里围着一大群孩子转,回到家后,已经筋疲力尽,没有精力再去研究怎么教育孩子。所以,瞳瞳妈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在女儿面前“撒娇”,便是瞳瞳妈的一大“高招”。瞳瞳妈觉得,向女儿撒娇,是她当妈妈最幸福的时刻,“既能自己偷一会儿懒,又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有一次,累了一天的瞳瞳妈回到家。一进门,这个“懒妈妈”就倒在了沙发上,对女儿喊道:“瞳瞳,妈妈今天好辛苦啊,快累死了!”

瞳瞳听到妈妈带着哭腔的呼唤,便从一堆玩具里抽出身来,懂事地提着拖鞋走到沙发边。“妈妈,你累了先把鞋换了,让我来给你捶捶背吧!”

“哎哟,妈妈累得腰都弯不了。”妈妈赖在沙发里,冲瞳瞳做可怜状。歪着头,盯着妈妈的脸看了几秒钟后,瞳瞳挽起衣袖:“那好吧,我来帮你换鞋,你不要乱动了。”说罢,小丫头便搬来小凳子坐在妈妈的脚边,使劲帮妈妈脱长靴了。

瞳瞳妈认为,她向女儿“撒娇”的行为,既培养了瞳瞳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也让她获得了一种“我也能照顾妈妈”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小大人”的味道。

“懒妈妈”育儿法宝2

自己不敢做的事让孩子去做

瞳瞳妈培养孩子还有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指导思想”——自己不敢做的事,都指使瞳瞳去干。

一次郊游时,一群妈妈和孩子从地瓜地出来,经过一条小溪时,大家都在溪里清洗手上的泥巴。一个小朋友发现了溪里一块岩石上的粉红动物卵,吓得大伙都尖叫着跑开了。一位妈妈吓得耸着肩膀问瞳瞳妈:“那到底是啥东西啊?”

被吓倒后,跑得最远的瞳瞳妈,居然冲女儿喊:“瞳瞳啊,那是啥东西,你把它拿起来看看!”当即,所有的妈妈都被瞳瞳妈这句话给“雷”到了。

可瞳瞳妈说,她这么做其实有自己的想法。

“我怕的东西,不能让女儿再害怕。我指使她去做的那些事,也是我明知不会有危险的事,但我不希望孩子因为我怕,她也就跟着怕。”因为有了这个“指导思想”,瞳瞳妈会故意在一些公共场合里,让女儿“练胆”。在瞳瞳妈看来,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女儿的“英雄主义”情节。尤其在人多的场合下,这种方式更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懒妈妈”育儿法宝3

有双让孩子崇拜的巧手

学会放手、把孩子当朋友、甚至给孩子机会来“保护”大人,这是瞳瞳妈培养出“强悍”瞳瞳的心得。不过,光这两招还是不够的。瞳瞳妈认为,要做这样一个“强悍”丫头的妈妈,还必须有点本事,让孩子向自己“诚服”。

而瞳瞳妈就有这么一项本事——用瓜子壳作画,让瞳瞳崇拜不已。

“我其实挺喜欢花心思跟她一起玩,一起做游戏或者手工活。”瞳瞳妈说,她经常捣鼓一些手工活来与瞳瞳一起动手,在这种亲子互动中,向孩子展示妈妈的魅力和能干,增强孩子对自己的崇拜感。

拿出最近刚与孩子一起动手做的“瓜子壳画”,瞳瞳妈很得意,她告诉记者,自己跟瞳瞳一起完成这幅画后,瞳瞳对她崇拜得不得了。“我让她帮我一粒粒地选瓜子壳,指导她怎么去剪,怎么去贴,等我们一起摆出造型时,她就欢呼起来了!”有好几天瞳瞳在其他小朋友面前都会特骄傲地说:“我妈妈会用瓜子壳作画!”

家庭朗读 布什夫人的育儿经


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夫人劳拉,在教育学龄前儿童方面,有一套独特的“祖传”诀窍,诀窍的关键就是进行家庭朗读活动。

布什夫人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经常给她读书。巴巴拉说,在家中给学龄前儿童朗读,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这是重要的学前一课。她将自己的经验归纳为如下几点:

1.宜早不宜晚。选择给孩子读书的年龄,原则是越早越好。

2.养成朗读的习惯。布什夫人常在孩子们睡前读书给他们听。她说,家长在什么时间给孩子读书无关紧要,但在每天的同一时间里至少读上15分钟,孩子会收获很大。

3.在家中,布什夫人为儿孙们摆放了一架架的图书,让他们随手可得。

4.选择好书。布什夫人根据专家的意见归纳出如下几种选书原则:婴幼儿(3岁以下),喜欢简单的连环画及有关他们熟悉事物的故事书,简单的形状和鲜艳的颜色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学龄前儿童(3至6岁),喜欢动画图书,幻想故事、有关日常生活和动物的儿歌及寓言,这些都易于儿童记忆。

美国的教育学家曾对刚进幼儿园的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听过家长读书的孩子的阅读水平,比没有听过家长读书的孩子高出许多。孩子们听家长读书的获益不仅仅是学习技巧,家庭朗读还教给了他们分担和参与的责任。读书使全家人欢聚一堂,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馨。

探秘明星奶爸的育儿经


刘仪伟:抚育女儿讲“科学”

刘爸爸可以说是最具专业知识的一位了,其科学孕儿、育儿堪称各位准爸爸和年轻爸爸们的楷模。用刘仪伟的话来说,从宝宝的孕育到成长“完全是按照科学的步骤来的”。从孕前准备到最佳受孕时期,再到宝宝一天的吃喝拉撒,刘爸爸都有严格的时间表。现在刘爸爸的日常工作又多了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和家人检查宝宝的大小便是否正常,虽然都是日常的琐事但是在刘爸爸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来擅长做饭的刘仪伟自从有了宝宝之后就开始多方面发展了。

景岗山:和儿子是铁哥们

现在有很多爸爸们都会拿摄像机记录下宝宝出生、成长的全过程,景岗山也不例外。儿子出生的时候景岗山就在产房里“摄像机举着,也不动,就看着”。记录孩子的成长成了景岗山的一大乐趣,“摄像机一盘九十分钟,就这么一直拍”,“一会儿把特写摇到手,一会摇到脚,到脸”。对儿子用情之深的景岗山慨叹:“生了孩子之后,心甘情愿的被拴住了。”儿子也没有辜负帅爸爸的一番苦心,现在跟景岗山已经到了哥们儿的地步,关系不是一般的铁。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郭涛:儿子小名叫石头

虽说生儿生女是自然规律,但是郭涛丈母娘神秘的“手抄本”还是让他知道自己的宝宝是个“猪儿子”。因为在妻子怀孕期间郭涛一直疯狂的工作着,将妻子完全托付给了丈母娘,她自己只能用给妻子打电话的方式弥补亏欠。当问到郭涛看到儿子出生时候的感觉时,郭涛激动地说:“我看我儿子第一眼就知道错不了,就是真抱错了,我肯定在医院里找就能找到他。”自信的郭爸爸为了纪念《疯狂的石头》,给儿子取了个小名“石头”,现在的他看着睡梦中的小石头冲他微微一笑,他就醉倒在幸福当中了。

“歌神”张学友的育儿心经

歌坛巨星张学友前天以一个“好爸爸”的身份出席了在上海科技馆举行的某品牌奶粉20年的庆典活动。在现场,这位“超级奶爸”兼“歌神”面对众多媒体不谈演艺事业,大谈“育儿经”。

专门为女儿写儿歌

既然此次身份不是一位歌手,而是一位好爸爸,张学友当然要传授一些“育儿经”。他说:“育儿的经验作为小孩子的父母一般都会有,我喜欢带小孩子,不仅是带,还要阅读他,这个沟通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我很希望建立培养跟小孩子沟通的机制,我觉得跟小孩子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在家里,他经常和自己的女儿做游戏,为此他还专门创作了一首活泼有趣的儿歌:“一支手指小毛虫,二支手指小白兔,三支手指大花猫,四支手指小天鹅,五支手指妈妈好,两只小手拍拍笑。”张学友现场具有亲和力的哼唱,博得全场掌声。

艺人父母要放下架子

“星爸”难当,这是张学友的最大感受,但是他认为:“我们能做的只能尽量做,尽量去保护她们,我尽量让她们过正常小孩子过的生活,我觉得作为艺人的父母一定要先把艺人的身份放下,开始的时候很难习惯,可能你习惯了当爸爸的话,时间长了也就是这样。这时候你会让小孩子们觉得你只是一个唱歌的爸爸,他只是一个当售货员的爸爸,小孩子只会这样看他们的父母,所以基本上大家就没有分别了,只是我们心理上必须要把这个放下。

6岁大女儿已是“乐评人”

谈到自己的一双女儿,张学友很得意地透露,1岁半的小女儿非常调皮很像小时候的自己,而6岁的大女儿则比较文静,和她妈妈的性格很像,她已经显示出音乐天赋。张学友说:“她常常和我一起看我的表演,经常说‘这里唱得不好’、‘那里比较生硬’,最后还要问我对不对?唉,我只好点头。”张学友说,她的声音很好,很挑剔,她应该是一个乐评人了。现场有记者试探着问张学友会不会再生一个?张学友回答:“父母有他们的负担,带小孩子不仅是一个比较费时间和体力的事情,我怕再生一个孩子,就不会全心全意去照顾她们了。”

爱家人重于爱工作

在娱乐圈由于工作时间的不确定以及其他种种因素,艺人们很难将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完美地调整好,可张学友却是个特例。张学友认为,先不要管自己是做什么行业的,先要把家庭的事放在时间表的上面,工作是一定要工作的,时间表上除了家庭剩下的就是工作。但是有了小孩子之后你的重心就会偏,会偏小孩子多一点,陪她们玩、交谈、唱歌和读书。张学友说:“一个人分配时间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家人然后再考虑工作。工作固然重要,但工作永远做不完,与家人相处的时光,才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但现在好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拍广告

和很多艺人一样,张学友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拍广告。“即便是拍广告,电视播出以后也会有很多人认识她们,我不希望在她们很小的时候就被很多人认识,我要她们正常长大,不会有很多目光关注她们而长大。”至于将来会不会让女儿进娱乐圈发展,张学友坦言:“当然小孩子长大以后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喜爱,这个作为父母我们只能给一些意见,不能去妨碍他们。我觉得在娱乐圈要面对很多无形的压力,这是做其他行业不同的,因为很多人关注你,不管是认识你、不认识你的人都会给你一些评价,这需要你的心理非常成熟。”

教育孩子离不开惩罚

平时人们只是看到舞台上风光无限的歌神,但是回到家里的张学友就成了“超级奶爸”。张学友说:“我半夜会起来哄孩子,给孩子换尿布,冲牛奶,喂她们吃饭。最头疼的就是吃饭,我五分钟就吃完了,可她们要两个小时,我就说‘求求你们了,快点吃。’我想问问专家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张学友认为,爱小孩子,他们总是可以感觉到的。对于自己而言,爱和宠在一线之间。我自己还在学爱和宠之间的平衡。据他透露,和一般的父母一样,他也会打孩子。他说:“但是不会像我妈打我时那样狠打,我会把她关到她们的房间去,比如说两个星期不能吃糖果等等。我们做父母的总是会担心他们犯错误,这个也是为了他们好。有的时候大女儿还可以讲道理,但是你毕竟要有一些惩罚的制度在里面,会让她知道她做这个东西会损失什么,我知道可以讲道理,但是她当时不会懂,要到二三十岁的时候她才懂。”

佟大为不仅是大男孩,更是超级奶爸

佟大为在女孩眼里都是大男生的形象,但如今已是爸爸的佟大为,对于育儿又有着怎样的理解呢?

最关注的事――医院儿科专家号

去年8月,佟大为喜得女儿,当了一年多的爸爸,由于聚少离多,他很遗憾没有为女儿亲手换过一次尿布。他值得炫耀的,也仅仅是带女儿游泳。身为明星爸爸,他向记者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能不能呼吁一下,医院的专家号能不能多开一下?”佟大为说,专家看病都是有固定的时间段,预约比较麻烦,最重要的是,当宝宝真的生病的时候,专家有可能根本就不坐诊。他希望儿童医院能更人性化一点。

最想说的话――年轻夫妻还是生孩子吧

结婚生子,佟大为最大的感触,是劝那些正在“丁克家庭”之路狂奔的夫妻,重新考虑要个孩子。他说,当家庭中多了个孩子的时候,整个家庭会更加和睦,夫妻的感情也会更深。“也许刚刚结婚的时候,会觉得失去了一些东西,不过当孩子降生之后,那些失去和放弃的都回来了。”

佟大为教你当奶爸

★“其实期待出生的这个过程,老婆是最辛苦的。所以准爸爸要多抽出时间陪伴准妈妈。对于大多家庭来说孕育宝贝只有一次机会,而挣钱的机会还很多,所以要尽量推掉应酬。”

★“许多准爸爸以为育儿是妈妈们的事,其实爸爸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准爸爸们可不要掉以轻心,平时要注意多多‘充电’。”

★“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多了一个新生命,爸爸们的压力也更大了,所以准爸爸们要修养身心,确保日后能担当重任。”

明星夫妻孙莉和黄磊在教育女儿的原则上,选择的是统一战线,立场一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如果处理不当,特别是当着孩子的面存在分歧的话,对孩子的心理和教育都有着极大的坏处。

明星夫妻孙莉和黄磊的育儿原则

孙莉可谓是有女万事足的明星妈妈代表之一。每当别人跟她聊起她的女儿是,她都显得十分的兴奋,并笑得一脸灿烂。明星妈妈,明星爸爸,其实也只是普通的妈妈爸爸。既然是妈妈爸爸,自然就会有自己教育小孩的一套。孙莉和黄磊的女儿,在他们夫妻两地用心教育下,可谓十分的聪明伶俐。

孙莉和黄磊在教育女儿上是采用统一战线的方式的。女儿有问题他们就会一块儿说,她表现好他们就一起表扬。因为孙莉觉得,如果小孩子知道父母有不同的立场,她就会钻空子,知道在爸爸这不行,就去妈妈那,她觉得这样不好。然而,她的女儿也正因为知道了爸爸妈妈早已经统一战线了,所以就特别的懂得看脸色,只要爸爸妈妈其中一方生气了,她就知道有所收敛了。在孩子3岁之前,孙莉基本都是在家里陪着她的。后来孩子大点了,孙莉才放心慢慢地恢复工作,真是好妈妈啊!

教育孩子父母要立场一致

日常生活中,父母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经常出现分歧,若处理不当,极易使孩子无所适从,进而导致教育失败。即使是感情深厚的夫妻,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双方的观点也无法时刻保持一致,或者即使基本观点一致,也可能在具体问题和细节上有分歧。这样一来既影响了夫妻感情,又使小孩子处于两难之间,左右为难,无所适从。那么,如何来应对这样的问题呢?

一、共同树立“家长权威”

孩子思维的一大特点是比较“迷信权威”,包括父母、老师等在内的长辈,一般都在他们心中享有很高的权威,但前提是在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一致的情况下。如果父母意见有较大分歧,而且这种分歧是公开化的,那就会大大影响教育效果了。如果父母意见不一,孩子不能谁的话都听,要么就很自然地倾向于“保护”他们、暂时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这样即使另一方持正确观点,所做的努力也无济于事了。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有必要先协商沟通,再将一致的观点传达给孩子。

二、私下化解分歧和矛盾

当我们做父母的发生分歧时,大脑中第一个跳出来想法应当是:解决分歧的方法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影响他长大后的家庭生活。因此,如果考虑孩子未来的幸福,夫妻双方一定要用灵活的、建议性的方法来解决分歧,而不是吵架、冷战。

在孩子面前讲话要注意分寸,否则细心的孩子很容易听出父母的意见有分歧,而且很自然地就会寻求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而拒绝听从对自己“不利”的一方。这样,孩子的心理和情感怎么可能健康发展呢?

三、主动倾听,积极沟通

要倾听对方的理由,了解对方真实的想法。夫妻之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分歧时,要积极沟通,达成一致;父母与孩子间更应该相互积极沟通,作为父母更应该耐心主动地倾听小孩的想法和问题,还应积极地与孩子们进行语言和心理的沟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也得到平等的对待,就会更自觉、主动地接受父母的良苦用心。

四、控制情绪,适当妥协

避免强力对抗很重要,但要寻求恰当的时机进行弥补。当夫妻双方有一方教育方法不当时,另一方应在孩子不在场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千万不可一怒之下什么都说,或者经常赌气,你如此,我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这样容易导致孩子是非观念紊乱。

总之,教育孩子产生分歧是“常态”,并不可怕。处理好了,能让孩子感受到不同特点的父爱和母爱,对孩子成长有利;处理不好,对孩子的行为和性格以及以后的人生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只要父母按以上几点努力做到,家庭就能够和谐,孩子才能够健康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