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瞬即逝,昨日还在牙牙学语的小宝宝,今天就要背着小书包开始幼儿园的独立生活了。作为妈妈是不是有几分不舍,有几分牵挂。可是更重要的是帮助宝宝提前做好准备,顺利度过入园的适应期。尤其是一下这些规矩,一定要在宝宝入园前教给小家伙们哦!

1.学会排队和等待

在幼儿园,不服从老师的分配,也不管园里的纪律,见到喜欢玩的、喜欢吃的,上来就抢,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在“排队守秩序”一课上败下阵来的。

在家庭环境中受“独我意识”熏陶,家长一味让孩子优先,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在集体环境中不容易交到朋友,团队协作上也容易一意孤行。

专家建议家长给孩子立下规矩,要求他们时时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一家人吃饭时先到者先动筷,后来者只有“没菜吃”;早起上厕所、洗漱也是先到先得,让孩子尝尝“憋尿”等待的滋味……小小的惩罚能帮助孩子形成“先来后到”的习惯,还能避免自私,形成平等交往的观念。

2.做错事情要道歉

我们常常看到,年幼的孩子为了得到自己心爱的玩具、衣服,除了哭闹,就是对大人拳打脚踢;大人不小心破坏了他的东西,觉得“孩子没关系,不用道歉”;因此当孩子们犯错了,也会轻易原谅他们。

专家指出,家长对犯错的孩子过于“宽容”,会让孩子觉得“做错事没什么,反正都会原谅我”,孩子没有了约束,难免会为所欲为,犯更多更严重的错误。其实,学龄前的孩子已经开始懂事理了,要趁此时教育他“无论是谁,做了错事就要道歉,这样才能被大家喜欢。”与此同时,父母犯错了,也不能碍于大人面子而不跟孩子道歉。只有以身作则的父母,才能教出懂礼貌的好孩子。

3.不可以粗鲁无礼

采用暴力行为和言语恐吓,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比如把泡泡糖黏在同学的凳子上、用玩具蛇吓唬女同学、抢夺他人的玩具、说粗话打架等等,这类行为一定不可取。

早教师邓明建议: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粗俗言行,父母应该在第一时间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告诉他“这是不好的行为,要挨批评。”其次,大人要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如果要达到目的,有没有其他改进的措施?当孩子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大人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举一反三教给孩子处理同类型的事件,加深他对“粗野行为”的理解,学会正确应对的方式。

邓明认为,之所以将杜绝粗野行为作为学龄前孩子必学的首要规矩,是因为这是成长期的孩子在没有遇到指引前,为解决问题都会产生的原始意识。如果帮助孩子树立这一规矩,他就会不断地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等他成人后也会用这套模式去对待周围的人,变得更加理性、为他人着想。

4.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同样是四岁的孩子,有些吃饭、穿衣、整理书包都依赖大人,而有些孩子已经开始照顾弟弟妹妹。有些家长总是以为:孩子还小,生活自理能力差点没关系,他大一点自然会学会。当孩子今天说自己上厕所,明天要妈妈帮忙时,大人并未在意;孩子主动要求报的兴趣班,去了不到一星期就耍赖不好玩,大人也并不劝阻。儿童心理研究者陈颜认为,父母的态度,将纵容孩子习惯性地将分内的事情当“甩手掌柜”。

专家专家陈颜建议,当孩子两三岁时,就可以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个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自己做的决定要承担后果。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和退却心理,父母应该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并克服。长此以往,孩子会学习理清“分内事”和“分外事”,会主动接受“分内事”,这是培养孩子责任心、耐性的良好时机。

“我们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辈,就怕孩子吃苦头。四五岁了还要抱在身上,出趟门几个大人包里不是吃的就是玩的,这会让孩子的概念和思维混淆,他会认为‘服务’是他应该享受的。”陈颜认为,针对容易退却、做事虎头蛇尾、爱推脱责任的孩子,一定要加强他们“自己事自己动手”的意识,这对他们今后的职场竞争非常有帮助。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父母必知:幼儿园安全小常识


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很多时候不知道危险。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顺利成长,做为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以下的26条注意事项,家长和孩子要牢记。

家长须知的幼儿园安全之道下面向家长介绍几点做法:

1、不要玩火玩电

让孩子了解玩火玩电是很危险的。

2、不要爬到楼房的窗台阳台上

让孩子知道会容易跌下去的。当孩子在电视上看到一些超人的动作时,应及时告知孩子这是有很牢固的保证措施下才能做的。

3、不要把大头针、图钉、曲别针、花生米、小塑料粒等放进耳朵、鼻子等地方。

这样容易落入气管,造成窒息。

4、厨房对孩子来说是不安全的场所,火炉、热锅、开水壶、刀叉等都是危险的。

应教育孩子不能在厨房里玩。

5、不要玩塑料袋。

一旦套在头上会引起窒息。因孩子在情急的情况下,不会从头上取下塑料袋,若是将袋口拉紧则更加危险。

6、教育孩子不要在马路边玩或追逐,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学点交通知识。

7、不可独自去公共厕所、乘公共汽车、看电影等外出活动。

8、不要把家里的地址、电话号码告诉陌生人。9、陌生人强迫带你走时大喊救命并赶快逃走。10、不要去偏僻的被空置的空屋和僻静暗处。11、不可接受陌生人的礼物。12、不要答应陌生人的请求。13、不可单独进入别人的家。14、遇上狗等动物是非常危险的,不要引起狗对你的注意,不要看它,慢慢离开,不要跑。15、为了避免成为歹徒攻击的目标:

⑴不要告诉陌生人家里的情况

⑵不要单独和陌生人乘电梯

⑶不独自外出

⑷不走偏僻、阴暗的地方。

16、当你独自一人在外被人跟踪时怎么办?

⑴往人多地方走

⑵唱歌或大声喊,引起别人的注意

⑶请警察帮忙

17、火灾是很可怕的,万一发生火灾怎么办?

⑴打119报警

⑵切断电源,关闭煤气

⑶火势较小可以用灭火器等灭火

⑷火势太大,放弃财物逃离现场,也可用湿毛巾等针织品捂住口、鼻弯腰逃离

⑸通知邻居逃生

⑹不可搭乘电梯

⑺身上着火要立即睡在地上打滚直至火灭

18、坐车应注意:

⑴车内坐好不嬉戏

⑵不把头、手伸出窗外

⑶上下车有秩序

⑷车辆行进中不可开门。

19、如果接到拨错的电话,小朋友应该这样做:

⑴说对不起,这里没有你要找的人

⑵问对方拨的什么号码,如果和家里的不一样,说你打错了,然后挂上电话

⑶不要在电话里和陌生人闲扯,说出家里的状况

⑷如果对方是陌生人,就交给大人处理,如果一个人时不可说大人不在家。

20、迷路了怎么办?

⑴向警察求助

⑵打电话告诉家人你所在的地点,让家人来接你

⑶如果是晚上,要想尽办法回家,不要在外面逗留

⑷,不坐陌生人的车,找不到熟悉的路不要瞎闯,免得越走越远。

21、外出时和家长走散了怎么办?

⑴站在原地等待

⑵请求服务人员帮忙。

22、如果家中没有大人,有人敲门怎么办?

⑴如果对方是熟人,也要打电话问爸爸妈妈,先让他在门外等着,请他等父母回来后再拜访

⑵对方说爸爸妈妈要他来带你出去,你不能跟他出门

⑶家长告诉孩子,自己单独在家时,除了家人,不管是不是熟人,不管他有什么理由,为了保护自己都不能开门。

23、如果煤气泄露了怎么办?

⑴如果闻到煤气味,赶快告诉大人

⑵赶快打开门窗,关闭管线总开关

⑶要严禁任何火星,不要打开电灯开关,以免引起煤气爆炸。

24、防止烧伤、烫伤要注意:

⑴洗澡要先用手试探水温

⑵家长端汤时要远离

⑶热水热汤不能马上喝

⑷热锅不能碰

⑸不进厨房开煤气

⑹不可玩火

25、如果发生地震怎么办?

⑴有秩序地疏散到外面,不要到处乱跑

⑵关掉电源、煤气开关

⑶来不及逃时要躲在坚固的桌子下面。

26、溺水时要大声呼救,并找寻靠近的悬浮物抓紧,发现别人溺水时要大声呼救,并找寻能漂浮的物体丢入水中让溺水人抓附。

幼儿园家长必知的四大教育技巧


导读:入园后,许多孩子第一次告别爸爸妈妈,走进幼儿园去过集体生活的日子。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他们的父母来讲,这个变化都是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忙活了好几个月的父母们,终于把孩子送进了称心如意的幼儿园。许多父母松了一口气,总算万事大吉了!以后孩子如何就看幼儿园老师的了。殊不知这时的孩子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更需要父母的关注、扶持。年幼儿童习惯形成需要反复地实践和训练,如果家庭不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对孩子成长不利,孩子可能因此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形成双重人格。因此,在孩子入园后,家长还得讲究些教育技巧。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学会写自己名字……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对不容易适应的孩子,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问他“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对你好吗?”“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吗?”等等,避免让孩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绪体验中。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或者不喜欢老师,父母应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与他谈幼儿园的事。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幼儿园中,有一个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就希望一起玩。一开始这个孩子只盯着小朋友,不说话。当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时,就扑上去,一把推开那个小朋友,抢了小汽车……这仅显然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现。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如何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等待交往技巧。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大方地向别人问好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3、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在培养孩子方面,父母和教师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千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指责教师。刚入园的孩子,需要对老师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帮助他们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呢,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父母不应该说:“你们那个老师偏心。”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记住,理智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维护老师的形象,而不是相反。

4、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入园之初,父母要主动帮助老师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向老师价绍孩子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等。让老师真实地掌握孩子的特点,以便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接近孩子,使孩子对教师形成信赖、依恋的心理。幼儿入园后,父母同样应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绪、表现告诉老师,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既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指导孩子的方法,也有利于老师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消除孩子的顾虑、不安,促进孩子的成长。

父母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直接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联系手册,进行家园联系。此外,幼儿园各种活动,如六一儿童节、元旦,以及父母开放日,父母要积极参加,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方法,亲眼目睹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全面了解孩子,才能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使教育发挥最大效率。在孩子独立的起点上,父母们一定能做得更好!

孩子入园前必上的5个课程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可能基于各种原因选择在孩子两岁~两岁半左右的时候送他们去幼儿园。然而让孩子说“再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是由5堂课组成的“独立课程”,帮助你的宝贝从形式到心理都学会快乐地说“再见”,真正独立起来。

课程一:分离之后我们又再见了

当宝宝两个月左右大的宝宝,他就能意识到,妈妈或爸爸离开房间了。当他们走开时,宝宝的心跳加快、脉搏的频率也上升。这是典型的紧张表现。同那时候一样,1~2岁的宝贝此时更加能够分辨这样一个事实——妈妈在,一切都好;妈妈离开,感觉不那么好。

那么不论是短暂的离开,还是例行公事的上下班,回来先跟孩子热情地打个招呼,告诉他:“我们又再见了,是不是?白天(或刚才)我离开了,因为我需要上班,但我总是会回来抱你的!有时候时间长一点儿,有时候时间短一点儿。今天时间长了一点儿。”不要怕孩子听不懂,他会根据你的话和实际的情形逐渐理解的。这样的练习不是一次就够的,而是每天甚至每天的每个分别。而必要的还有就是,最好在你离开的时候,也要向他交待清楚:我去哪儿、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例如“我去上班,天黑了的时候就会回来”或者“我去商店买牛奶,1小时后来抱你”。

学习效果:

孩子慢慢地明白:总会有分离,但是也总会再见,这是另一个相对安全的规律。

课程二:我爱你,尽管我不在你身边

不论对于婴儿床里站着的小宝宝,还是已经满地乱跑差不多会说话了的一两岁的小不点儿,爸爸妈妈的离开在他们心中的不安全感几乎都是一样的:妈妈不要我了,她走了就是不喜欢我了,她不回来了……也许你会惊讶孩子们为何如此“悲观”?其实这也正是他们那正在发育的大脑必经的成长过程,他们开始产生各种情绪,并逐渐学会去处理它们。这中间,需要你的帮助。

于是,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早晨偷偷地从家里“溜走”去上班,这只能带来更多有眼泪的分离,孩子感到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中。那么,比较好的做法是,当爸爸在打领带的时候,可以让小家伙去拿鞋子,然后来一个盛大的告别仪式。当你午休的时候,打个电话告诉他你也在吃饭。下班的时候,告诉他已经上了公交车,不一会儿就飞到他面前了。这种做法能给情绪比较脆弱的孩子更多安慰和更舒缓的适应、学习过程。

学习效果:

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用正常的心态来看待分离,即使你不打电话,他也知道:爸爸妈妈不上班的时候很喜欢跟我玩儿,但还是必须去上班的。而他们在公司吃午饭的时候,在想着我。

课程三:和其他人在一起时也有很多乐趣

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很快乐,那么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呢?而且是当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呢?……能够快乐地和其他人在一起,才是帮宝贝建立了真正的安全感和快乐的能力。

不论是奶奶还是姥姥,舅舅或伯伯,或者保姆,哪怕多亲近和熟悉的人,当你要离开把宝贝单独留下的时候,还是需要一个足够时间的“交接”过程的。让其他的人代替你的主要位置和宝贝一起搭积木或看图画书,帮助他们彼此迅速地融合和适应,你可以在一旁他能看见的地方,跟宝贝和他的伙伴边说着话,边同时做些离开的准备工作。

学习效果:当孩子身边没有父母,而有别人相伴的时候,他也知道:爸爸妈妈尽管暂时不在身边,但是他们知道我在和谁玩儿。大多数时候,我和奶奶或是阿姨在一起很开心。

课程四:妈妈爸爸信任我

在喜爱的人的怀抱里入睡是最美妙的事情了。宝宝也是这么看的。但是,当爸爸妈妈回到他们的床上,准备度过孩子不在一旁的夜晚时光的时候,“利益冲突”就出现了。大多数一两岁的孩子已经有能力在父母的帮助下自己睡觉了。保持如一的夜晚仪式能够使宝宝比较轻松地与白天告别。可能在头几次的时候不很顺利,但父母们要坚持住,几周后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学习效果:

爸爸妈妈用充满爱的方式向孩子传达了这样的感觉:你能做到,你能够独自在自己的小床上入睡。孩子感受到了信任,这种信任能促进他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课程五:上幼儿园了,我长大了!

大部分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才第一次经历与父母长久的分离。因此,在最初几天的分离需要很多时间——爸爸妈妈刚转身离开,身后已经传来哭喊声了。回头望去,孩子眼泪汪汪的,爸爸妈妈也鼻子酸酸的,这样的分离很艰难。

但是,应该认识到,分离时有眼泪是正常的。尽管你们已经做了很多铺垫,尽管我已经完成了前面的4个课程,上幼儿园无论对于孩子还是对于父母来说,都是生活中重大的变化。因此,爸爸妈妈首先要挺住。其实很多孩子做得非常出色,一旦爸爸妈妈离开后,他们很快就融入和小朋友们的游戏当中去了。多给孩子鼓励,告诉他,他的勇敢让你骄傲。

学习效果:

这时走入社会群体的第一步,对于孩子的心理也是一次重大的挑战。要让孩子明白:我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经历和生活了。因此,当爸爸妈妈走开时,我不会哭,我会开开心心的,融入爸爸妈妈之外的人们的乐趣之中。

Tips:

在训练孩子克服分离焦虑,更快乐和适应地走进幼儿园,可以适当配合这些“课程”,给孩子一些铺垫。告诉他:

*“分离之后会再见”——等你上了幼儿园,就像你去上班,晚上下班就可以再看见妈妈了。就像现在妈妈早晨上班,下班回来抱你一样。

*“不在身边依然关心”——虽然妈妈不能往幼儿园给你打电话,但是老师会记录下你一天的生活告诉妈妈,妈妈总是每时每刻都在想着你。

*“和其他人在一起也高兴”——在幼儿园会有很多小朋友,有很多好玩儿的玩具,那都是妈妈买不到的。你到时每天给我讲你玩儿得多高兴。

*“爸爸妈妈的信任”——幼儿园里你会是最棒的一个独自睡午觉的小伙子,妈妈相信你!

再见,幼儿园(上)


要离开幼儿园了!告别心爱的老师,告别好朋友,甚至还要告别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这些对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是一次伤感的情感经历。

在幼儿园最后一天的最后时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是这样表现的:她在幼儿园里四处走走,看看,看完她爱玩的秋千和小木船,又跑去看她和好朋友常玩的沙坑。她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她告诉妈妈她真的很伤心,因为她不能再看见她们班的夏老师了,也风不到她的好朋友了。

这是让很多父母意想不到的事情,自己的孩子在将要结束的幼儿园生活的时候,却对幼儿园依依不舍。

因为要告别幼儿园,孩子可能会变得喜怒无常、脾气暴躁,或者又恢复了小时候的坏习惯。

的确,会有一些孩子在告别幼儿园生活的时候,感到失落和不知所措。父母发现这些情况后,通常会用“你上小学一年级了,是大孩子了。”这些话鼓励孩子,或者向孩子许诺上小学前的这个暑假肯定安排得丰富多彩。遗憾的是,这些鼓励和许诺很可能并没有使孩子感觉好受些。成年人考虑的是将来要发生的事情,而五六岁的孩子们看到的仅仅是眼前发生的事儿。即使有的孩子曾经在幼儿园里经历过转班,比如从日托转整托,但等到要上小学的时候,他还会担心他交不到新朋友,因为他知道他要到一个新的班级里,会有一个新老师。

刚入学在学校里,虽然新老师会对孩子们的每次进步都鼓励和赞赏,但是孩子们放学回家后,仍然会感到自己生活中好像缺了点儿什么。不过令人惊奇的是,班里的孩子们之间会很快建立起紧密的关系。国外的学者对刚升入小学的孩子们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刚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他们之间的分离几乎和母子分享的程度一样了。这是因为六岁的孩子已经清楚地知道朋友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对离开幼儿园的反应也很强烈。

对于某些孩子来说,离开幼儿园引起的失落感将会发展成为轻微的焦虑和沮丧。如果要求这些孩子画张自画像,或者把他们的感受画下来,他们很可能画一个残缺不全或被扭曲的小人,也可能把嘴角画得向下撇。但是,他们不会告诉父母他们的感受是这样的。因为六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清楚地表达忧虑、伤心和迷惑混合在一起的这种复杂感受,所以要求他们说出来就有些勉为其难了。这些孩子也不会通过哭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感受,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被看作一个大孩子了,不能哭,所以他们常常抑制自己,不让眼泪掉下来。那么,他们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他们是不会通过语言来向父母传达这样一个模糊的信息的。他们很可能变得喜怒无常,脾气暴躁,或者好争斗,不好好睡觉或吃饭,对自己喜欢的活动也失去了兴趣,还有不知什么原因又恢复了小时候的一些坏习惯,比如让大人抱着,或者吃手指头。

你可以通过说明自己的想法,开始你和孩子之间的谈话,和孩子一起安排一个丰富的暑假。

即使你的孩子没有伤心的明显表现,你也最好试探性地问问他。你可以通过说明自己的想法,开始你和孩子之间的谈话:“有些孩子当他们升入高一个年级的时候,他们会很担心。因为他们不得不去面对大孩子所面对的一些问题,还要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接着父母可以说明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但是不要说得过多。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被一大堆问题和建议包围着。还是看到孩子有了小小的改变,或者自己成功地解决了一个问题的时候,父母再因势利导:“记得你第一次要在外面过夜的前一天你有多紧张和不安吗?虽然你说你不想去,但是你去了,而且过得特别高兴。第一年上学也是这样。因为你遇到的都是新的事。新的人,所以你最初的担心,但是新的东西也会给你带来许多快乐,对不对?”有了实例,就能够使孩子更加明白和接受你的建议。(转下文)

再见,幼儿园(下)

宝宝上幼儿园越早越好?


昨日,在重庆市2009年幼教工作会上,市教委基教处相关人士表示,3岁以下的宝宝不适宜过早送进幼儿园,从今年起,将由“家庭教育指导师”为家长和社区提供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

目前重庆许多幼儿园为3岁以下幼儿开设了“幼儿学前班”、“托儿班”。虽然收费比3岁以上的班要贵,还是有不少家长趋之若鹜。

在渝中区工作的张女士将不到两岁半的孩子送进“幼儿学前班”,每年学费近1万元。尽管宝宝上学第一天由于不适应就感冒,但张女士仍觉得孩子早点上幼儿园,更有利于成长。

“幼儿园既不能搞小学化,也不能保姆化。”市教委基教处人士说,城市普及学前6年教育,不是提倡降低幼儿园的收生门槛。娃娃的最佳入学年龄应该是3岁,3岁以下娃娃应以家庭教育为主,幼儿园辅以专业指导。

从今年起,市教委开始启动“家庭教育指导师”计划,让每所幼儿园都有一位专职或兼职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为家长和社区提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与早教指导服务。幼儿园教师需经培训和上岗考试,才能成为“家教指导师”。

宝宝几岁上幼儿园合适?


身边很多的朋友建议三岁再将宝宝送去幼儿园比较好。按照班级划分,3---4岁是小班,4---5岁是中班,5----6岁是大班。很多家长认为,宝宝三岁上幼儿园比较好,主要是从宝宝的身体免疫力方面来考虑的。他们认为将未满三岁的宝宝送去学校的话,宝宝的免疫力不强,很容易生病,如果宝宝身体不好,那肯定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方方面面不好的影响。

最合适:2岁半

据专家所言:宝宝两岁半上幼儿园最合适,按照我国的相关规定,六岁半-七岁的宝宝可以升级上小学,按照这个年龄倒着推算,宝宝从两岁半开始上幼儿园。其实,说宝宝两岁半上幼儿园最合适是综合以下三个因素:两岁半的宝宝身体免疫力有所增强、宝宝的独立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已经显现、宝宝的智力例如理解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等已达一定的水平。

降低免疫力

孩子3岁前的性格未定型,一般都怕大人吓唬,太早入幼儿园的孩子较胆小。据介绍,宝宝刚入园时的焦虑会降低他们的免疫力。进入幼儿园后,宝宝要重新认识和适应新环境,同时,宝宝作息时间也发生了改变,所以有些家长认为宝宝三岁上幼儿园比较合适,因为这个年龄的宝宝身体的免疫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增强。

培养想象力

现在私立幼儿园不少,对于未满两岁半的宝宝也照单全收。其实,家长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来增强宝宝的免疫力,让宝宝有更加强壮的身体,让他两岁半就开始上幼儿园。在这里,建议家长最好不要提前让宝宝上学受教,如果家庭条件不允许,家长也应在日常生活中提早注意对宝宝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智力方面的培养。

孩子也不是非得去上幼儿园,如果父母一方可以提供足够的时间在家教育孩子,孩子在家里度过幼儿园阶段也没什么,主要是要克服孩子怕生的缺点。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幼儿园的经验会有助于宝宝形成不怕生的心态。环境好、设备师资充足的幼儿园,可以防止宝宝的智能退化。

小编寄语:由此可见,孩子上幼儿园也要尽量在一个适当的年龄,不能过早,也不能拖。对于孩子来说,幼儿园更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好习惯好品质的养成,这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宝宝多大上幼儿园合适?


3岁半,送宝宝去幼儿园更适合

按照心理发展规律,宝宝到4岁时自我意识才会得到较好的发展。2~3岁这段时间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萌芽会出现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这也是很多妈妈感觉这个阶段宝宝很不好带的原因。如果妈妈刚好在2~3岁这个阶段送宝宝去幼儿园,就需要做好同时处理“叛逆期亲子关系”和“入园分离焦虑”两个棘手问题的心理准备。而对于宝宝来说同时经历“自我意识发展”和“与妈妈分离”两大成长任务,内心的冲突也会更大,焦虑的指数也会更高。这对妈妈和宝宝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尽量让宝宝在家中度过2~3岁这段人生第一叛逆期,到3岁半左右,宝宝的自我意识有了一定发展,同时度过叛逆期后和妈妈的亲子关系也趋于稳定亲密,再送宝宝去幼儿园可能会更顺利一些。

过早强行送园,对宝宝性格不利

处在肛欲期这个第一叛逆期的宝宝,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起来,总在试探自己对事态的把控,喜欢说“不”,希望通过挑战“妈妈”这个权威,来尝试证明我是有力量的、我是独立的、我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在这个阶段,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妈妈给予宝宝更多自主的选择机会,能帮助宝宝自我意识的建立。但是,去幼儿园这件事,一旦确定下来,通常对妈妈来说,应该算是一件宝宝必须做和应该做的事,是没有很大弹性空间的。强行要宝宝入园,势必激起宝宝更强烈的反抗,将整个叛逆期的矛盾焦点集中到去幼儿园这件事上。

如果妈妈过于强势,就容易导致宝宝感觉自己是没有力量的、没有能力的,是必须依从于父母的,这会慢慢成为孩子心中的一种信念,从而导致成年后也表现为一个对他人过分顺从的人。他会认为如果我想要一份亲密关系得以维持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顺从于他人,不论自己的内心是否真的愿意。这样的亲密关系的质量一定是不高的。而另一种情况也可能是,妈妈的强势要求,使宝宝在“控制与反控制”的交锋中始终处于劣势,宝宝心中发展自我意识的愿望始终不能得到满足,愤怒越积越多,从而在亲子关系中始终呈现一种对抗的姿态。这样的宝宝成年后很容易表现得过分强硬,不合作,对别人的意见通通说“不”,是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