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孩子到了3、4岁该进入幼儿园学习了,但不久家长就会发现:孩子常常拿幼儿园的规矩来对付他们。进幼儿园后,孩子们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占绝对的、无可比拟的地位。家长们惊奇地发现:原本不听话的孩子,去了幼儿园后,一下子变得懂事了,凡事言必称“我们老师说……”。儿童教育专家指出,使孩子社会化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任务,它要教导并且不断督促孩子按规矩办事,从而帮助孩子日后很好地进入社会。 

当幼儿园的规矩和家规冲突

家长会碰到这样的困惑:万一幼儿园的规矩和家里的规矩发生冲突该怎么办呢?儿童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应配合幼儿园为孩子立规矩。调查显示,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是不会对规矩灵活运用的,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其他可以选择。有人曾作过调查:让3岁以下(含3岁)的孩子根据颜色来区分物体,结果只有3岁的孩子完成任务,接着当要求3岁的孩子按照形状来区分物体时,结果他们仍然以颜色来划分区别。只有到了4岁以后,孩子才能逐步改变认知的角度,对事物的判断具有灵活性。 

家长必须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幼儿园不允许孩子带食物人园,家长就不必再为此犯规。甚至连糖果都不要让孩子带进幼儿园。 

家长必须弄清,家庭规矩与幼儿园规矩冲突在哪里。例如,晚上有父母需要看的电视节目,孩子跑来关掉电视,他们会说:“现在该休息了,幼儿园老师说晚上不要看电视,早点睡觉。”这时家长应告诉孩子,规矩对成人和孩子是不同的。儿童教育专家重申,家长必须和幼儿园齐心协力,根据幼儿园的要求,让孩子按规矩办事。 

规矩给孩子们一种安全感和界限感,这会帮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期盼的,什么是不可能达到的,并且自律自己的行动。规矩为孩子们更好地走向世界作好准备。

精选阅读

幼儿园规矩与家规如何强强联合


通常,孩子到了3、4岁该进入幼儿园学习了,但不久家长就会发现:孩子常常拿幼儿园的规矩来对付他们。进幼儿园后,孩子们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占绝对的、无可比拟的地位。家长们惊奇地发现:原本不听话的孩子,去了幼儿园后,一下子变得懂事了,凡事言必称“我们老师说……”。儿童教育专家指出,使孩子社会化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任务,它要教导并且不断督促孩子按规矩办事,从而帮助孩子日后很好地进入社会。

家长会碰到这样的困惑:万一幼儿园的规矩和家里的规矩发生冲突该怎么办呢?儿童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应配合幼儿园为孩子立规矩。调查显示,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是不会对规矩灵活运用的,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其他可以选择。有人曾作过调查:让3岁以下(含3岁)的孩子根据颜色来区分物体,结果只有3岁的孩子完成任务,接着当要求3岁的孩子按照形状来区分物体时,结果他们仍然以颜色来划分区别。只有到了4岁以后,孩子才能逐步改变认知的角度,对事物的判断具有灵活性。

家长必须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幼儿园不允许孩子带食物人园,家长就不必再为此犯规。甚至连糖果都不要让孩子带进幼儿园。

家长必须弄清,家庭规矩与幼儿园规矩冲突在哪里。例如,晚上有父母需要看的电视节目,孩子跑来关掉电视,他们会说:“现在该休息了,幼儿园老师说晚上不要看电视,早点睡觉。”这时家长应告诉孩子,规矩对成人和孩子是不同的。儿童教育专家重申,家长必须和幼儿园齐心协力,根据幼儿园的要求,让孩子按规矩办事。

规矩给孩子们一种安全感和界限感,这会帮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期盼的,什么是不可能达到的,并且自律自己的行动。规矩为孩子们更好地走向世界作好准备。

更多入园内容,请关注入园专题“轻松应对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应对家庭和幼儿园冲突


宝宝上了幼儿园之后,不管自己当初如何看上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软件、硬件或者其他,但是一旦真的进了幼儿园,总还是会有些不如意事接踵而至,于是,父母的期待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就会凸显出来,失望甚至愤怒与焦虑的情绪也会随之产生。面对幼儿园那些不如意事,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呢?

育儿的事没有绝对的真理

最近看到不少关于家园冲突的讨论,焦点就集中在幼儿园育儿理念与实际操作时与父母育儿理念发生冲突这个问题上。实际上,育儿理念的好坏是非常不好界定的事情。即便是同样的育儿理念,不同的人对它的理解也会存在偏差,加上环境与条件的制约,在实施的时候,大家的做法也会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育儿就好比走钢丝,想要昂首阔步往前走,基本是不太可能的,我们往往需要左摇摇,右摆摆,时不时地调整,才能保持真正的平衡,保证不至于从钢丝绳上摔下来。换句话说,育儿这件事情是不存在绝对的真理的,这么做和那么做都不会对宝宝绝对有利,相反,却是各有利弊的,问题在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比如生病,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这是我们没法避免的事情,但是,生病这件事可能让宝宝成长,也可能让宝宝退缩,出现很多的行为问题,至于究竟是让宝宝成长还是退缩与出现行为问题,那就取决于我们对待他生病这件事的态度了。

家园冲突并非洪水猛兽

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从古至今,不管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家庭背景如何地相似,人类个体仍然会不可避免地分化出各种各样的类型,或乐观,或悲观;或温和,或暴躁;或积极进取,或颓废沦丧……所以有“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之说。一个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他可能更加斗志昂扬,更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相反,一个在很理想的环境下长大的人,一旦遭遇一点点挫折,他就有可能一蹶不振。每个人成长的轨迹都存在太多的变数,环境的转化也是如此。因此,近十年甚至几年之后的未来可能都是我们无法预料的。况且,目前的环境以及未来的环境是我们可以影响,但是却无法完全改造的,它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想要环境来适应个体是不太现实的,最保险的做法就是退而求其次,以最佳的心态去迎接与适应环境,在这个基础上,尽可能去改善环境。如果能做到这点,我们就可以将环境带给宝宝的伤害降至最低了。

家庭与幼儿园的环境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老师需要面对的是一个群体,家庭面对的则是个体,这就更加大了这种差异性。因为如此,家园冲突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对幼儿园的期望就会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那么我们在处理家园冲突时就会相对比较理智,就会找到最好的突破口,以最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家园冲突确实可能带给宝宝伤害,但是也可能转换成协助宝宝成长的契机,关键就看父母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应对了。处理好了,我们就可以帮助宝宝避重就轻,将那些不利事件对宝宝构成的伤害与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甚至转化成协助宝宝成长的契机。

如何应对家园冲突?

当家园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老师的一些做法确实给宝宝带来了不良影响的时候,沉默不是办法,逃避也不是最佳的选择,应对家园冲突可以考虑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1.策略地协助改善幼儿园教育环境

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可以不用特别在意,但是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出现,比如老师的做法可能侮辱到宝宝,损伤宝宝的自信心,或者给宝宝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等等,家长就没必要因为怕惹老师不高兴,一味地回避问题,最好是策略地跟老师沟通,一起来解决问题。很多时候,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因此跟老师沟通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那么老师就会比较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况且,父母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父母情绪表达的模式都会对宝宝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成为宝宝模仿的第一个楷模。

2.协助宝宝为应付逆境做好心理准备

以不同的方式处理问题,就会获得不同的结果。以什么样的心态应付逆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意义深远的事情,对宝宝来说也是如此。把宝宝面临的逆境当作挫折教育的契机,帮助他学会排解内心的压力,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从逆境中看到希望与未来,让他明白,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他都很好,让他明白老师的批评并不说明他一无是处,而是期望他做得更好,这点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宝宝学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所处的逆境,挫折就会成为一个弹性十足的弹簧,帮助他获得更大的力量弹向远方。实际上,让宝宝学会应对逆境,比给他一个完美的环境对他的成长更有意义。

幼儿园的怪规矩你怎么看


在的幼儿园出现了一些新的规矩对于孩子来说可以说是一种严重的束缚,家长对于这样的规定也是非常的不理解。一般的女孩子么都比较爱漂亮这竟然成了部分幼儿园闲着孩子的自由的依据。

凭啥不许孩子扎小辫子

茜茜今年上幼儿园中班,爱美的她总是喜欢让妈妈扎好看的小辫。最近,茜茜妈发现了一件怪事,女儿养成了趴着睡的坏习惯。仔细一问,原来在幼儿园午睡就是趴着的。“女儿性格好强,又敏感,幼儿园老师嫌梳头麻烦,对扎小辫的女孩颇有微词,有时候会边梳头边发几句牢骚。”茜茜妈说,一来二去,女儿怕老师说她,为了不弄乱发型,午觉便趴着睡。

“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的老师怕麻烦,怎么连梳头的耐心都没有?”茜茜妈很想不通,幼儿园从穿衣到穿鞋,都要求“一切从简”,女孩最好留童花头,不要扎小辫。鞋子尽量穿防滑的运动鞋,不要穿复杂的皮鞋。衣服还要穿拉链容易拉、扣子少的。“条条框框这么多,管头管脚,孩子的个性都被管没了!”

无独有偶,杨女士也对儿子幼儿园的“怪规矩”有些不满。“幼儿园让宝宝穿着毛衣睡午觉,难道老师不明白,穿着毛衣睡觉,起床后容易受凉感冒吗?”

黄女士女儿佑佑所在的某幼儿园小班要求所有的女孩不准穿裙子,理由是为了孩子活动方便。卢女士最近也在为女儿穿裙子问题纠结,上小班的女儿天天平时最爱穿裙子,有一天竟主动要求穿裤子上学。“老师说,班里的小朋友都会自己穿衣服,就我不会。人家都有小红花,就我没有。”天天委屈地说。

【老师苦衷】

一切都从孩子安全出发

对于家长的不满,老师们也觉得很委屈。“老师嫌麻烦是不对,耐心是幼儿园老师最起码的要求。”某幼儿园唐老师告诉记者,但毕竟一个班级二三十个小朋友,一位老师要面对那么多孩子,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弱的话,的确会给老师带来不便。

就拿梳小辫举例,“有的小朋友满头扎了四五个小辫子,还有的小朋友头发短但也夹了数不清的发卡,光夹这些发卡就能夹半天。在家里妈妈可以花半个小时帮孩子打扮,而我们有这么多孩子要照顾,都顾着梳头,教学活动还要开展吗?”唐老师无奈地说,有的小姑娘穿着白雪公主的蓬蓬裙来上课,“你说穿成这样怎么运动,人又小,万一踩到裙子摔伤了谁来负责?还有小朋友穿超短裙,一运动就走光,这样好吗?”

相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幼儿园每天会给孩子们安排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一个小时是体育类运动,穿着带跟的皮鞋很容易扭伤,太紧身的衣服裤子也不利于运动,夏天如果穿着三角裤和裙子可能没法参加滑滑梯活动,坐在地上容易感染影响健康。幼儿园对孩子的衣着要求应该是从有利于孩子活动、安全出发。当然,也不排除个别老师因为怕麻烦,向家长提出一些额外的要求,这就是工作态度问题了。

【专家告诫】

勿因安全问题因噎废食

专家表示,孩子在幼儿园不是整天进行体育活动,女孩只要不穿太长太累赘的裙子,就不会影响运动。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出现简单的性别意识,幼儿园课程中有一个内容是“男孩女孩不一样”,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发现女孩穿裙子、梳辫子,男孩就不会这样,如果全班统一“长裤”,一些性别特征就找不到了。

专家表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许多保障性的制度要跟上,学生的保险等各项社会机制要完善,才能让老师无后顾之忧。幼儿园通过各种规矩让孩子养成遵守社会规范的习惯,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有利。规矩纵然重要,却要人性化,否则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活力,规矩太多也可能形成强迫意识。

“家长和老师之间要形成合力,家长要体谅老师的难处。”专家也希望家长给老师多一点理解和宽容,同时,幼儿园和教师也不能因安全问题因噎废食,多给孩子创造轻松和尽情玩耍的环境。

幼儿园这样的规矩是非常的不仁义的,由于现在的幼儿园真出于长身体的关键的时刻,不正确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的健康是有一定影响的。希望有关部门可以换种角度来考虑这件事情,却掉一些看似不尽人意的规矩。

当宝宝在幼儿园受到欺负时应该怎么办呢?


前言:常言说的好“不打不相识”,尤其是一些刚刚入幼儿园的孩子们,彼此之间常常发生矛盾与争执,那么对于那些受到欺负的宝宝应该是还手还是忍受呢?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还手”派:霸道比懦弱好

案例:

前几天,张女士从幼儿园接回4岁的儿子乐乐时,发现乐乐一见她就满脸委屈,脸颊上还明显肿起了一块青紫,隐约可以看出两排小牙印。幼儿园老师解释是同班小朋友抢玩具起冲突咬的。老师表扬乐乐很乖,挨打了并没还手,是小朋友学习的榜样。张女士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宝宝从小就打不还手,在这遍地是‘狼’的社会里,就怕善良的宝宝会成为‘美德’的祭品……”入园指导

“不主动打人,但被打了一定要还手。”同是4岁孩子家长的王先生说,自从进入幼儿园后,宝宝已不止一次被打,每次他都教育宝宝要适当还手。他坦言,他为孩子的“懦弱表现”感到担忧:“近几年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案,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孩子懦弱非常危险。霸道总比懦弱好。”

“忍让”派:不能以暴制暴

案例:

黎女士说,她常常教育5岁的儿子,不能动手打人,甚至被打都不应该还手。“孩子对父母来说都是宝贝,伤了谁都不好。”对此,同为妈妈的刘女士很认同,她说同事的儿子很老实,在幼儿园老被欺负。同事心疼儿子,教孩子要还手。结果孩子下手太重,敲破了同学的脑袋。“小孩子不知道哪些地方不能打。一旦造成严重的伤害,家长会一辈子内疚和难过。”

专家:让孩子“学会”打架

“打架看似小问题,却影响孩子性格的成长。”专家认为,不能简单地以“还手还是不还手”看待此问题,关键在于树立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解决的方式。“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怎样让孩子掌握好这个‘度’,尤为重要。”入园须知

父母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孩子被打后回家哭,父母在此时应该引导其自己找到解决方式。比如父母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被打,让孩子回想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先有不当,若孩子没有不当之处,教孩子向对方表达抗议,倘若遇上不讲道理、专爱欺负弱者的孩子,不妨鼓励自己的孩子跟他狠狠干上一架,让对方知道欺负人的后果。

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境,自己和对方的力量对比,以及老师的态度,决定自己是还手、躲避,还是和这个孩子化敌为友,或是去请大人帮忙。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办法,也并不总意味着怯弱,有时反而是机智的表现,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家长不妨让孩子学会打架,孩子通过打架可以逐渐适应集体活动,并从中学会许多,如挨打时何等痛苦、怎样调节情绪、如何激怒对方、怎样相互原谅等。

本网站小编总结: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看到自家的宝宝受到委屈相信每个家长都会感到心痛,但是究竟是应该教育孩子做狼主动攻击还是当羊默默忍受呢?相信看了此篇文章家长们心里都有谱了吧!

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的区别


又到了一年一度幼儿园报名的时间了,究竟是公立幼儿园好还是私立幼儿园好呢?家长们是不是还在纠结?那么听听过来人是怎么说的吧。

jerry妈妈:“其实我以前在国际学校做过,里面有很多保育员都来自于幼儿园,当时我们就有聊过这个问题,她们是这么说的:私立幼儿园里硬件设施比较好,但是因为都是老板出钱买的,所以家长在时候都给小朋友玩的,一旦家长不在,那些东西都要收好,以免很快就坏了。而公立幼儿园因为有教育局的拨款,所以老师总是尽量多买玩具之类的,把教育经费都用足,小朋友玩坏了也没有关系。”

壮壮妈妈:“如果是公立示范园,那么一定是性价比最高的幼儿园了,我家壮壮之前上的就是公立的市示范幼儿园,确实是好的没话说。如果是私立的一流幼儿园,那么虽然收费贵,但是教的东西也多,所以适合那些有钱而又不愿意花过多时间陪伴孩子去外面学知识的家庭。但是如果是私立的二流甚至三流幼儿园,那么还不如上公立的二类园哦,因为老师都有教师编制的,一般不会做出很过分的事情,编制是很难进的,而私立园的老师很多甚至没有教师证,大家都懂的吧,这样的情况下,教育还是有点问题的。”

贝贝妈妈:“私立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首先在师资上和硬件上是有一定和区别,公立幼儿园相对比较稳定,但开设时间久远,设备会比较陈旧,师资上有一定的优势,教学模式、方式也会比较统一。选拔老师方面,必须需要老师是具有幼教资格从业经验的民办幼儿园设施齐全,园舍面积大,玩具较多,但教学理念不一,整体师资水平相对欠缺和薄弱。”

幼儿园联盟和幼儿园加盟的区别


“幼儿园联盟”和“幼儿园加盟”都是伟才的合作形式,区别如下:

1、“幼儿园联盟”不能使用伟才的品牌;“幼儿园加盟”使用伟才的品牌。

2、“幼儿园联盟”对幼儿园的硬件要求不高,只是对经营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幼儿园加盟”对硬件要求比较高,如:场地建筑面积必须达到加盟的标准。

3、“幼儿园联盟”主要提供集中培训;“幼儿园加盟”从筹办期、创园期、试运期、开园期、正常运营期”五个分别不同的阶段,全面、全程的跟进指导加盟园的筹办筹建。

4、“幼儿园联盟”不提供“伟才vi识别系统”的应用,有偿提供幼儿园总体建筑规划设计、装修设计,“幼儿园加盟”免费提供“伟才vi识别系统”并免费指导幼儿园总体建筑规划设计、装修设计。

5、“幼儿园联盟”不参与指导幼儿园的师资选聘,不参与协助幼儿园教学团队的组建;“幼儿园加盟”指导幼儿园的师资选聘,协助幼儿园教学团队的组建。

6、“幼儿园联盟”合同期为一年;“幼儿园加盟”的合同期为八年。

宝宝上幼儿园前必知的规矩


时间转瞬即逝,昨日还在牙牙学语的小宝宝,今天就要背着小书包开始幼儿园的独立生活了。作为妈妈是不是有几分不舍,有几分牵挂。可是更重要的是帮助宝宝提前做好准备,顺利度过入园的适应期。尤其是一下这些规矩,一定要在宝宝入园前教给小家伙们哦!

1.学会排队和等待

在幼儿园,不服从老师的分配,也不管园里的纪律,见到喜欢玩的、喜欢吃的,上来就抢,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在“排队守秩序”一课上败下阵来的。

在家庭环境中受“独我意识”熏陶,家长一味让孩子优先,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在集体环境中不容易交到朋友,团队协作上也容易一意孤行。

专家建议家长给孩子立下规矩,要求他们时时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一家人吃饭时先到者先动筷,后来者只有“没菜吃”;早起上厕所、洗漱也是先到先得,让孩子尝尝“憋尿”等待的滋味……小小的惩罚能帮助孩子形成“先来后到”的习惯,还能避免自私,形成平等交往的观念。

2.做错事情要道歉

我们常常看到,年幼的孩子为了得到自己心爱的玩具、衣服,除了哭闹,就是对大人拳打脚踢;大人不小心破坏了他的东西,觉得“孩子没关系,不用道歉”;因此当孩子们犯错了,也会轻易原谅他们。

专家指出,家长对犯错的孩子过于“宽容”,会让孩子觉得“做错事没什么,反正都会原谅我”,孩子没有了约束,难免会为所欲为,犯更多更严重的错误。其实,学龄前的孩子已经开始懂事理了,要趁此时教育他“无论是谁,做了错事就要道歉,这样才能被大家喜欢。”与此同时,父母犯错了,也不能碍于大人面子而不跟孩子道歉。只有以身作则的父母,才能教出懂礼貌的好孩子。

3.不可以粗鲁无礼

采用暴力行为和言语恐吓,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比如把泡泡糖黏在同学的凳子上、用玩具蛇吓唬女同学、抢夺他人的玩具、说粗话打架等等,这类行为一定不可取。

早教师邓明建议: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粗俗言行,父母应该在第一时间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告诉他“这是不好的行为,要挨批评。”其次,大人要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如果要达到目的,有没有其他改进的措施?当孩子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大人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举一反三教给孩子处理同类型的事件,加深他对“粗野行为”的理解,学会正确应对的方式。

邓明认为,之所以将杜绝粗野行为作为学龄前孩子必学的首要规矩,是因为这是成长期的孩子在没有遇到指引前,为解决问题都会产生的原始意识。如果帮助孩子树立这一规矩,他就会不断地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等他成人后也会用这套模式去对待周围的人,变得更加理性、为他人着想。

4.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同样是四岁的孩子,有些吃饭、穿衣、整理书包都依赖大人,而有些孩子已经开始照顾弟弟妹妹。有些家长总是以为:孩子还小,生活自理能力差点没关系,他大一点自然会学会。当孩子今天说自己上厕所,明天要妈妈帮忙时,大人并未在意;孩子主动要求报的兴趣班,去了不到一星期就耍赖不好玩,大人也并不劝阻。儿童心理研究者陈颜认为,父母的态度,将纵容孩子习惯性地将分内的事情当“甩手掌柜”。

专家专家陈颜建议,当孩子两三岁时,就可以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个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自己做的决定要承担后果。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和退却心理,父母应该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并克服。长此以往,孩子会学习理清“分内事”和“分外事”,会主动接受“分内事”,这是培养孩子责任心、耐性的良好时机。

“我们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辈,就怕孩子吃苦头。四五岁了还要抱在身上,出趟门几个大人包里不是吃的就是玩的,这会让孩子的概念和思维混淆,他会认为‘服务’是他应该享受的。”陈颜认为,针对容易退却、做事虎头蛇尾、爱推脱责任的孩子,一定要加强他们“自己事自己动手”的意识,这对他们今后的职场竞争非常有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