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都会举行六一活动,父母也可与孩子共同合作演出。无可避免的就要编写活动方案,让家长、学生、老师在这天留下美好的回忆。你知道有哪些优秀的亲子活动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培养亲子沟通有妙招”,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和孩子沟通是一门学问,如何才能跟孩子有个良好的沟通呢?本篇教大家8个培养亲子沟通的妙招,家长一起来看一看。

1、每天交流的时间固定

在我们家,这个时间就是吃饭的时候、讲完故事的时候和睡觉前。可能吃饭的时候说话不是好习惯,但由于美美正处于把吃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馋孩儿阶段,所以,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可以了解到她在幼儿园的吃饭情况。

讲完故事就是我们的“心情分享时间”,即汇报时间,通常在我家是大人和美美的CircleTime,我们围成圈席地而坐,一个一个人依次汇报自己的事情。

睡觉前是我们的“聊天时间”。很多家长喜欢在睡觉前讲故事,我个人觉得这样会让孩子兴奋,所以我们聊会儿天,短短的,说点悄悄话。为什么固定时间呢?因为3~4岁孩子的秩序感发展迅速,在这个固定的时间做相同的事情,孩子会更有安全感。

2、率先向孩子汇报,做个好榜样

刚开始的时候,美美不多说什么,或者会以“今天我累了,不说了”为由,拒绝和我们的交流。于是,我就自告奋勇一马当先:“那么,妈妈来说,你看看妈妈今天做了什么。”接着,我就汇报我在单位干什么读了什么书见了什么朋友打了什么电话等。然后,等我说完,她就会争着说“我也读了什么书(就是班里老师讲的故事)、做了什么事”等。这样,我基本上就了解到她当天所学所做的事情。

3、在孩子情绪好的时候交流

孩子兴奋的时候,是父母和他交流的最佳时间。在这个时候,我会利用美美的情绪满足,来请她描述今天班里一定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当然,在她不高兴的时候,我也会关心,就能知道谁又欺负了她。

4、倾听为主,不打断不评论,只就事论事

无论孩子说什么,我们都认真倾听,而非敷衍了事。我会看着美美,时而点头或赞许,而不是闷头吃饭。还有,重点是听孩子说,我们不做任何评论。如果我们过多进行评判,就会剥夺孩子的话语权。另外,这样的打断也让孩子感到索然无趣,让他认为“大人并不关心我说的事情,只是要对我的话进行点评”。

5、想象不代表说谎

孩子在三四岁时听的童话多了,语言发展迅速了,这个时期想象发展也非常迅速。就算孩子说的和事实情况不符合,也不要打击孩子的表达欲望。保护好孩子希望向大人描述的愿望,保护好孩子希望得到大人认可的心情。

某一周,美美老说班里来了新小朋友,叫“马小含”。与老师求证,发现并不是这样。我百思不得其解,继续观察,发现美美在提“马小含”的时候,模仿老师的语气姿态和形体:“要和小朋友做朋友,要帮助她。”于是,我再到班里的时候就注意看本周教学的重点计划,发现原来这周涉及孩子与人相处能力的培养。过了两周,美美班里才来了新的小朋友(不叫“马小含”这个名字)。所以,老师是提前在给孩子们灌输新伙伴来了后应该怎么做。倘若我不合时宜说孩子怎么撒谎,那么孩子当时就会关闭和我的交流窗口。

6、注意教学计划,尝试更多掌握

有关学习方面,我不太盘问,美美会反感。她说都会了,还会主动表演自己学的歌舞,我在旁边鼓掌就可以了。同时,我也建议家长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知识掌握上。对于幼儿来说,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他们的情绪、他们的交往和问题解决能力。其实,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每天让他们能够兴奋的、记忆清晰的事情,未必是老师教的知识,而是他们在做什么事情时成功的体验或当时的愉快感觉。对于孩子们来说,快乐的心情、成就的感觉,才是他们真正念念不忘的事情。

7、孩子不愿意说,就别强迫zJ09.Com

美美不愿意说的时候,我们大人就故作聊天的欢快样子,挨个抢着介绍自己的情况,不理她不要求她。小孩最不愿意被冷落,一下子就凑过来“听我说,我来说”。即便孩子真的什么也不说,我们做家长的也不会非要去了解什么。因为孩子有逆反心态,我们觉得重要的事情,孩子可能不以为然。孩子津津乐道的小细节,我们同样给予重视和共鸣。

8、和老师密切沟通,及时鼓励孩子

在幼儿园里回答问题或者讲述事情的时候,为什么孩子都那么积极?不管怎样都要争取第一个去做呢?原因就在于能够获得及时的表扬,以建立当众表述的自信。由此可见,孩子的表达能力是他们乐于沟通的关键基石。当一个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赞赏时,他们会更愿意、更习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其实,家长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在家庭中,如果父母两个人的交流是无疆界的,孩子就能知晓人与人交流的快乐,他就会随之如法炮制畅所欲言。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成人的好奇心,其核心应当是突出孩子的主导地位。

当我们把与孩子的亲子沟通交流当作习惯来建立的时候,孩子对我们的信赖会日渐增加。当这种沟通快乐无极限时,我们对孩子的未来就有十足的把握。

精选阅读

培养宝宝交往能力的22个小妙招


每位妈咪都希望自己的宝贝日后拥有出色的交往能力,这个能力恰恰是要从小就要开始培养的。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宝贝的交往能力呢?

宝贝刚出生时:

宝贝出生没几天便能注视妈咪,还能和妈咪眼对眼的看着,并妈咪的主动表示作出反应;非常喜欢看人的脸;对于妈咪的说话声很敏感,而且当你伸出舌来,他也会跟着伸舌。

交往能力培养妙法

1.让宝贝常常接触妈咪的肌肤,如多给宝贝做皮肤按摩,让宝贝的心里感到安定。

2.回答宝贝所有的反应,以建立双向“对话”。这样,会大大地鼓励宝贝的“问话”的积极性。

3.在宝贝醒的时候,可在离他耳边10厘米的地方,轻柔地呼唤他的名字,通常宝贝会非常高兴,并亲热地看着妈咪。

宝贝1-3个月时:

过了满月后,宝贝会通过笑、踢腿和挥手来表示烦恼、兴奋和快乐。特别在是3个月左右,表现出“天真快乐反应”也就是每当他看见妈咪时,不仅专注地看着她的脸的同时,手和脚也会高兴地乱踢蹬,并想呀呀学语地扑过去。

交往能力培养妙法

4.采取母乳喂养,这样可以让宝贝通过妈咪的乳房享受吃奶的快感,引发特有的天真快乐反应,促进宝贝这种最初的社会接触体验。

5.当宝贝咿呀自语时,妈咪应主动与宝贝交流,提高宝贝发音的兴趣,并会模仿不同口型发出不同的声音;或放送一些音乐儿歌,让宝贝在欢乐的气氛中咿呀学唱。

6.每次宝贝吃饱后以及醒着的时候,妈咪脸上要带着微笑地与宝贝对视着说话,并用和蔼亲切的声音多逗引宝贝笑一笑。这种笑是宝贝博得别人喜爱,尤其是妈咪喜爱的最有力手段,可表达出他与人交往的快乐。

7.每当有这种需求时,妈咪都要积极给予回应。宝贝哭时注意观察他为什么而哭,尽量满足需求,这样才能增进宝贝以后对他人的友好及信任。

宝贝4-6个月时:

宝贝已经不甘寂寞了,他一见妈咪就会高兴地笑。如果妈咪突然离开他,他就会哭起来。到了5、6个月左右,看到生人就有些紧张,会躲避也许还会哭,不愿让生人接近他,但宝贝会通过抚摩妈咪的脸表示问候。

交往能力培养妙法

8.从现在起,妈咪应注意不误时机地把一些陌生的客人介绍给宝贝,让他逐渐从心里适应与生人接近。

9.当宝贝发出不同的声音时,妈咪要积极模仿,而且要不断地变化音高、音量,也可以故意给宝贝听一些其他的声音,如风铃声、搓纸声等。

10.多和宝贝一起玩些生动有趣、能响能动的玩具,如小鸡吃米、哗啦棒、小熊打鼓等。

宝贝7-9个月时:

宝贝从镜子中看见自己时,会微笑起来,还会拍打及亲吻镜子中的自己,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当他与别的宝贝在一起,他不仅看着人家,还伸手去摸,到了9个月左右时他甚至抢人家的玩具。

不过,他也想和别人做游戏,而且会搂抱、亲吻家人,举起手让别人抱。

交往能力培养妙法

11.促进宝贝的自我意识地萌芽,可让宝贝多照镜子,帮助他区分出自己和他人,并学习一些简单的与人交往的动作,如挥手再见、摇头表示“不”。

12.既然宝贝有了与人碰触的愿望,妈咪就应该尽量多给予与自己的身体相互接触的机会,满足宝贝心理上碰触的需求。

13.当宝贝发出爸或妈的声音时,父母要积极地答应,这样可促使认识声音与人的沟通作用。

宝贝10-12个月时:

宝贝喜欢让别人笑,已经有了一些幽默感,与妈咪分别时知道要亲吻、搂抱一下。不过,有的宝贝很“自私”,不让别人拿走自己的东西,如玩具,有的宝贝却很“大方”,喜欢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一起分享。有些宝贝喜欢别人逗他玩,常常报以热情的微笑。

交往能力培养妙法

14.妈咪要在宝贝做游戏时,尽量让宝贝多欢笑一些;讲故事时多讲笑话,并且要经常笑出声来赞许宝贝,促进宝贝的幽默感发展。

15.开始培养最简单的社交,比如让宝贝多和别的小朋友或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并教他在分别时会与人挥手道别。同时,妈咪每次离开宝贝时,一定要亲吻他,回来后要向他问好。

16.当宝贝对别人表现出“不礼貌”或“不友好”,妈咪要表示出不满意的样子,并教他怎样去做,避免宝贝逐渐形成一些令人讨厌的毛病。

17.如果宝贝对人很礼貌、很友好,“则应该点头赞许他,拍手叫好,以加强化这种表现,这样会有助于宝贝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

宝贝12-15个月时:

这么大的宝贝,很喜欢参加一些聚会。他会倾听别人的谈话,同时自己也能说一、两个有意义的词,还会把玩具拿给别人玩,不过很快又会要回来。

由于学会了走步,宝贝产生了探索新环境、结交新朋友的强烈愿望,但由于生活能力差,对妈咪的依赖性反而增强,妈咪一离开就哭。宝贝的独立性与依赖性正在同时增长。

交往能力培养妙法

18.可能的话,父母多带宝贝参加各种家庭聚会,并且不只是让宝贝充当大人的“配角”。应该让宝贝感到自己同参加聚会的大人一样。

19.为了消除宝贝的陌生感和害怕心理,把宝贝介绍给不认识的小朋友或他不熟悉的人,并尽量让他和别人在一起。

20.如果宝贝在3岁之前很少与小朋友接触,3岁以后则需很长时间才能习惯和小朋友一起玩。因此,妈咪要多带宝贝出去,自由自在地和小朋友玩耍。

宝贝15-18个月时:

宝贝的独立性逐日增强,在妈咪干的家务活也感兴趣,甚至还上能帮上一点忙。而且对大人也越来越感兴趣,经常喜欢模仿大人,还会对家人、家里的宠物、玩具娃娃表现出自己的喜爱。

交往能力培养妙法

21.可有意地让宝贝帮助家人做些简单的事情,比如爸爸下班回来了,帮助拿一下拖鞋,以培养宝贝助人为乐的精神。

22.当宝贝对小朋友、家人或宠物表现出爱和关切时,妈咪要及时鼓励并夸奖,激发宝贝学会善于表达爱意的能力。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主动沟通的好习惯


这里介绍一种培养孩子主动沟通的好习惯的家庭小游戏:

适合年龄:4岁以上

准备道具:图画纸、画笔

游戏方法:

1.在墙上贴一张心情表,表上为每个家庭成员留出一行空间。如果谁今天很高兴,就可以画一个笑脸,如果有不开心的事情就画一个哭脸,这样就可以直观地看出今天家里人都是什么心情了。

2.每天父母可以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聊一聊孩子为什么高兴或为什么不开心。

3.还可以每周做一次统计,看看谁的笑脸最多;并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什么有的人笑脸多,怎么能让自己更开心一些等,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自己遇到的不开心的事情。

4.每天设一个固定的分享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每个人都要说一说今天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5.可以引导孩子学着用绘画或是其他方法把自己的心情表达、记录下来。

游戏关键词:

在爸爸、妈妈的带动下,首先让孩子养成主动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开心时大家一起分享,不开心时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每天的分享时间能让父母和孩子互相更加了解,让孩子更愿意把自己的开心与不快与爸爸、妈妈进行交流。爸爸、妈妈如果能在交流的基础上切实理解孩子,引导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将有利于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处世态度。孩子将生活中感受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的过程有利于他们负面情绪的宣泄和快乐情感的提升。与爸爸、妈妈的密切交流在增进孩子对爸爸、妈妈信任的同时,也能满足孩子对情感归属的需求,并有利于孩子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形成。

家长应极力规避的4种不良亲子沟通方式


良好的亲子沟通,不仅能维系家庭关系,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不过,家长要注意一下4中不良的亲子沟通方式,并尽力规避这些行为。

(一)指责埋怨型亲子沟通

“啊呀!你看你又把衣服弄脏了!成天跟在你后面洗衣服,我是你的佣人啦!”

“你玩不够啊!作业又不做,我看你哪天才能成人噢!”

“你看你桌子乱的,就不能收拾收拾!”……

这些语句体现出一个共同特征——指责和埋怨。

指责埋怨型沟通往往使家庭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责黑三角”:

在这样一个“黑三角”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指责对象,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成为一个未了结事件遗留下来。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家庭未了结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沉闷或紧张,危机四伏。这是一种很具破坏功能的家庭沟通模式,被指责者要不逆来顺受,要不一味逆反、攻击性强,对子女人格的成长极为不利。

母亲:“你成天就知道自己的工作,从来不管儿子,现在他几门功课不及格了。”

父亲:“养这个家容易吗?我没日没夜地忙,为了什么?叫你少打打牌,多管管儿子,一上牌桌就下不来。”

儿子:“别吵了!你们看看人家的爸爸、妈妈,谁像你们只照顾自己!我不及格就是你们害的!”……

这样沟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对儿子来说,会形成一种只知道埋怨外界的人格特点。

(二)迁就讨好型亲子沟通

“啊呀!妈妈不知道这个菜你不喜欢吃,将就着少吃点。你想吃什么?我明天就去买。”

“怎么,我给你买的这个圆规是小学生用的?对不起,我明天再去重买。”……

爱孩子是要将孩子作为一个能承担自己责任的独立的人来爱,而不是迁就和讨好孩子。

迁就讨好型沟通的家庭,表面一团和气,但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一个人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另外,这种沟通同样也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沟通,是通过回避问题来“解决”问题,也是一种缺乏建设性功能的沟通。

如何促进宝宝右脑发育?培养宝宝智力发展有妙招


宝宝最佳智力的发育时期是0-6岁,而且在宝宝早教期间,发掘右脑的潜能比发掘左脑的潜能重要得多。如何才能把握好这个黄金时期,帮助你的宝宝促进右脑的发育呢?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右脑的储存量是左脑的1万倍,而右脑的记忆潜能是左脑的100万倍。但是现实生活中95%的人,只运用了大脑的3%~5%,其余的都蕴藏在右脑的潜意识之中。日本著名教育家七田真教授在大量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人脑在3岁以前完成60%的发育,6岁以前完成90%,而右脑在3岁以前就极其发达了。

年轻的爸爸妈妈应该知道,宝宝的右脑潜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丧失,而0~6岁正是开发宝宝右脑的黄金时期。如果我们及时地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及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来促进宝宝右脑的发育,那您的宝宝将会具有超强的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下面为您介绍促进0~6岁宝宝右脑开发的16则亲子活动:

0~3岁的宝宝:右脑开发启蒙期

游戏一:踢踢腿,伸伸腰

玩法:放舒缓的古典音乐,爸爸妈妈帮助宝宝做身体的动觉训练:头颈运动(前、后、左、右),手臂操(前、后、左、右、伸及绕环),腿部运动(取坐位双脚做内收、外展、屈、伸、绕环)等练习。爸爸妈妈边为宝宝做操,边看着宝宝的眼睛,念口令: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游戏二:跳跳舞

玩法:在古典音乐的背景中,爸爸妈妈带领宝宝根据音乐节奏跳舞、拍手或做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动作。这个游戏适合任何年龄的宝宝,对于还不会走路的宝宝,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做跳舞的动作,或跟着节奏舞动他的手脚。当听到某一乐器发出的声音时,2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尝试模仿弹奏该乐器的动作。如:听小提琴曲时模仿拉琴的样子,听到钢琴曲时,左、右手模仿按琴键的姿势。也可以让宝宝跟着音乐的节奏自由发挥,翩翩起舞。

游戏三:像什么

玩法:让宝宝面对一面没有过多视觉刺激的墙。爸爸妈妈手里拿着图画卡片或积木等,从宝宝的左耳后方进入他的左眼视野。问宝宝:“你看这个像什么呀?”让他用自己丰富的想象来回答问题。注意:一定不要问“这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得到单一答案,禁锢了孩子的想象。

8个益智亲子游戏培养巧宝宝


1、缠线圈

准备绳一根,缠绳用的轴一个,轴可以是装牙膏盒,也可以是香蕉。妈妈指导宝宝一手拿轴,一手往轴上慢慢缠绳。刚开始,妈妈和宝宝可以配合进行,如让宝宝拿着轴,妈妈缠,或者妈妈拿轴,宝宝缠。

效果:发展宝宝缠的动作,两手配合活动能力。

适合年龄:2岁半~3岁

2、模仿小动物

两只手的中指、食指竖起来放在耳朵两侧扮演成小兔子;两只手的5个手指在胸前一张一合张牙舞爪地扮演可怕的小老虎;拇指顶住太阳穴,其余4手指做扇状上下扇,就成了可爱的小狗;两手拇指食指相对,其他手指握拳,上下做翻动就成了啄食的小鸡;手掌钩状反向放于额头部就成了淘气的猴子;两个手臂放在身体两侧,手掌快速扇动就成了勤劳的蜜蜂……

每模仿到一种动物,妈妈可以引导宝宝配合相应的声音和肢体动作,如扮演小兔子的时候,可以在家里跳来跳去;扮演小狗的时候可以汪汪汪地叫。

效果:学习通过手指动作扮演小动物。

适合年龄:2~3岁

3、手指报数

宝宝手握拳状,妈妈依次喊1、2、3、4、5,宝宝跟着妈妈的声音从拇指到小指依次伸出,左右手都要参与游戏,当然也可以宝宝叫,妈妈伸手指。

效果:锻炼手指的灵活性,感受1~5序数的变化。

适合年龄:2~2岁半

4、幸福歌

妈妈和宝宝边唱幸福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当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时拍拍手,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笑一笑”时,伸出两个食指从嘴角往上划,做微笑状,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大声叫出来”时,双手举起来做欢呼状。当然了,做动作时表情也要做相应的配合。

效果:节奏感、眼睛和手的协调性。

适合年龄:2~2岁半

5、猜拳

经典的锤子、剪刀、布是每个宝宝都喜欢玩的游戏,妈妈不妨也和宝宝一起来玩。在玩游戏前,妈妈可以先锻炼宝宝自如地作出剪刀的动作。

效果: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和手指动作的精确性。

适合年龄:2岁半~3岁

6、看动作猜意思

妈妈不说话只用手比划着做出不同的动作,让宝宝猜妈妈正在干什么?如妈妈可用食指、中指的一张一合做出剪的动作,用两手抹脸做出洗脸的动作,用食指当棍做出敲鼓的动作,手掌伸开、5指并拢做切菜的动作等等。当然了,宝宝也可以做出很多动作让妈妈来猜。

效果:发展手部的多种运动能力以及模仿和想象能力。

适合年龄:2~3岁

7、手指人

把一只手的中指和食指放在妈妈的胳膊上,像走路一样一前一后分别移动两个手指,可以慢慢移动着走,可以快速移动着跑,还可以两个手指一起跳一跳。玩的过程中,要听妈妈口令做相应动作,如:妈妈说“停!”宝宝就及时停,妈妈说“走!”宝宝就走。

效果:锻炼手指活动的灵活性。

适合年龄:2岁半~3岁

8、手指拍照

两只手的食指和中指伸出来放在一起,做照相状,透过手指组成的相框宝宝可以给家里的每个人拍照。

效果: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关注他人形象,从小培养注意视觉构图的习惯。

适合年龄:2~2岁半

学能培养的最好方法——亲子游戏


生为父母,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聪明好学。美国的怀特教授通过研究发现,1-2岁的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与物品进行交流。所以,玩具对幼小的儿童非常重要,他们会花很长的时间把注意力保持在有趣的玩具上,自由地探索,在玩玩具的时候他们更愿意学习说话、而且更加专心和愉快。

最近的研究表明,每天保证孩子有30分钟的游戏时间,而且是和父母在一起玩的亲子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而且对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绪、积极的态度、自信的心态也有明显的作用。

游戏时间:每日亲子半小时

通过游戏,孩子学会、练习并掌握了所有发展领域的能力,父母应该和孩子每天做游戏,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孩子游戏的形式

感觉运动游戏:使孩子运用自己的感官探究和操作物品

功能游戏:使孩子学会用适宜的方式使用物品

建构游戏:引导孩子试图创造某个东西

角色扮演游戏:孩子通过表演某个情节和事件发展社会性

规则游戏:使孩子懂得要遵守事先规定好的游戏规则

父母在游戏中的角色——孩子最重要的玩伴

1、让孩子享受他喜欢的游戏,即使弄得乱七八糟,他也能从中学习!

2、确保孩子的安全,就是需要父母亲自感受一下潜在的危险。

3、当孩子对一件玩具失去兴趣时,以总是或示范新的游戏帮他重拾兴趣。

4、不国施加压力强迫孩子在游戏中达到某个目标,只要玩得开心就足够。

5、专心看待孩子的游戏,积极参与,这样他会知道游戏的重要性。

6、给予孩子新的建议或道具来增加新的游戏内容。

7、如果两岁以下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一起游戏时,父母应亲自加入确保安全,因为他们还没有与人合作的能力。

为孩子创设学习——游戏家居环境

通常孩子理想的游戏空间不用太大,但也不能太小,大概每个孩子有6平米左右比较合适——

2岁以下孩子的房间:

1、应安排可供孩子爬和在地板上游戏的区域。

2、在这个空间应该有画片、可运动的玩具。

3、房间里有适合这个年龄段的玩具,如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玩具,但要注意,所提供的玩具不能有尖锐或破损的边缘,不能太小以免孩子吞咽。

4、最好还有能上下的楼梯、可以钻爬的大盒子、可以推拉的物体、不怕撕扯的图书以及一些随手可用的手工材料。

2岁以上孩子的房间:

1、应有一个音响设备,不仅可以让孩子听音乐、故事、歌谣,最好还可以把孩子说的话录下来,再放给孩子听,使他能够不断修正自己的语言。

2、安排建构游戏的一些玩具,如木制的钉板、积木、可以串联的物体、娃娃家等。

3、要有各种图书和卡片。

孩子户外游戏安全备忘录

选择适合孩子的场地

1、地面最好是由橡胶垫铺成或沙地。水泥地对孩子的伤害是最为严重的。

2、游戏的场地最好远离有水池、施工、树丛的环境。

3、在草地上活动,长一定要仔细检查,避免活动的井盖,尖利的金属、玻璃等危险物。

4、一定不要带孩子在道路、停车场或有机动车穿行的地点活动,这里不仅仅会让孩子面临危险,同时更容易让孩子遭到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铅的危害。

保证孩子始终在自己的视线内活动

在孩子玩器械的时候,父母所在位置,应该是孩子最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如孩子玩滑梯时,家长应该站在孩子下滑的位置;孩子玩平衡木,家长应该随孩子始终在一旁,保证能及时保护。

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器械

一般器械高度不应超过180厘米,秋千摆动时不应超过240厘米。超过这个高度,孩子所受到的伤害几率将会提高3倍。

检查孩子玩耍的设施或玩具

1.注意检查秋千、滑梯、旋转轮盘、及跷跷板的螺钉、螺栓与铁钳夹子是否拴紧。

2.检查是否有生锈或有锐利突出的边缘。

3.检查沙坑内是否有玻璃碎片、瓦砾等。

4.注意秋千或其它器械的绳子可有磨损处。

5.是否有任何钩状物会钩住孩子的衣服或皮肤。

6.天气炎热时,检查秋千、滑梯及其他金属类设备的表面,有时它们会晒得很热。

教会孩子游戏规则

1.让孩子知道玩耍器械时排队、不拥挤十分重要,同时,让孩子知道不在人多拥挤的地方,以及停车场、施工工地等危险地方玩耍。

2.玩滑梯时,只能单向由上至下滑,千万不能反方向爬行;在滑到终点时,一定要以最快的时间离开滑梯,谨防后面的小朋友滑下来,发生踩踏。

3.在没有大人的保护下,不玩爬高的器械。

4.玩秋千、转椅时一定要有大人的保护,不站在正在摇晃的秋千的前后、旋转的转椅的周围,等秋千、转椅完全停下再靠近。

5.在快速跑时,眼睛要看前面,拐弯时要减速;不与同伴拉手跑或前后拉着跑。

6.玩跳绳之类的绳状物时,不将绳子套在自己或小朋友身上,尤其是脖子上。

7.玩沙的时候,不将沙粒扬起,也不向别人抛沙子。

8.不在马路上踢球、骑车、滑轮滑。

9.不从高处往下跳。

小baby也需要玩游戏,这是一种亲子沟通的方式


跟宝宝玩游戏,有些人会觉得有些困扰,尤其是面对1岁之内的小宝宝,他们还小,还不太会与大人互动,有没有必要和小婴儿做游戏呢?

和宝宝做游戏,确切地说是一种亲子沟通的方式,一种洞悉孩子内心,观看成长过程的思路和角度。它适合所有年龄的孩子,包括小宝宝。对于小宝宝来说,我们经常陪他们玩的许多简单的亲子互动游戏都蕴含着丰沛的心理营养。

▽内容

所有年龄的孩子,包括小宝宝。对于小宝宝来说,我们经常陪他们玩的许多简单的亲子互动游戏都蕴含着丰沛的心理营养。

0-3个月

发育特征:孩子在出生的头几个月,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他对不移动的物体会很快就失去兴趣。

和孩子说话,唱歌给他听

每天和宝宝进行一段特殊的散步兼歌唱时间:

1、抱着他,让他的头靠着粑粑麻麻的下颚,等他再大一些,则让他靠着大人的肩膀;

2、然后一起散步10到15分钟,一边唱歌给他听;

3、如果发现孩子对某些曲子比较感兴趣,记得要把他们记下来,重复给孩子听,次数越多越好,孩子往往会比较喜欢一些自创的歌曲。

3-6个月

发育特征:孩子在三个月大后,会开始喜欢玩自己的手,这个阶段是幼儿伸展自己,碰触他人的阶段。

拉扯游戏

孩子三个月大后,和他玩游戏就容易多了,因为从这时起,孩子会做的动作多了,而且这些动作更有目的性,好像在动作中加了更多的思考。在出生后头三个月内,婴儿的肌肉比较紧张,手脚会朝自己的身体弯曲;三个月大后,他开始会喜欢玩自己的手,这个阶段是幼儿伸展自己,碰触他人的阶段,他会喜欢玩爸爸的胡须、妈妈的头发和眼镜,也会不停地碰触你的脸部、鼻子和耳朵。

给孩子一个手环或类似手环的圆环,他就可以做很多游戏了。让孩子从你手中把手环拿走。孩子年纪越大后,他抓手环的力道也会越来越大,这时候就得增加取回手环的困难度。

孩子张大眼睛与张开手臂时

留心孩子的这些动作,表示他渴望和你一起玩。当孩子非常兴奋或对某件事感兴趣时,他就会把手臂张开或抬高。你会感到他正用手传递给你“来吧!”的讯息。这是他的游戏邀约。由孩子主动提出的游戏,往往比由你主动的游戏更具学习效益,也比较维持较长的时间,这可是游戏的重大原则。

三个月大的孩子很喜欢“滚动型”的游戏。五个月大后,孩子就会喜欢在柔软的椅垫、山型物体或圆桶型物上滚来滚去。

积木游戏

宝宝五到六个月大时,会发展出伸手和抓东西的技巧,这时便可以开始让他玩积木。试试下面的方法,来拉长孩子玩积木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1、把孩子放在一张紧扶着桌面的高椅上,在他伸手可及的范围铺上一条毛巾或桌布;

2、上面放三块长宽高皆一寸的正方形积木,你可以选用黑白相间或色彩对比强烈的积木;

3、粑粑麻麻分别站在桌子的两端,将桌布或毛巾来回拉动,在孩子面前慢慢地移动积木。

4、宝宝会觉得这些移动的物体很有趣,而伸出他胖胖的小手来抓取这些移动的积木。他直接命中目标的几率,会令你大吃一惊呢。

6-9个月

发育特征:在这个阶段会发展出一个主要技巧——爬行(所谓“七坐八爬”)。这个技巧能让亲子间进行更多有趣的游戏。

爬到爸爸的身上

孩子六到九个月大时,开始学会爬。

1、你可以躺在地板上,把孩子放在身体的一侧,

2、然后在另一侧摇动一个吸引他的玩具,鼓励孩子从你的身上爬过去拿玩具。

3、他很快就会觉得在爸妈身上爬来爬去很有趣。

等到大约八到九个月大时,孩子就会爬到一半停下来坐在爸爸的肚皮上。你可以用肚皮把孩子弹上弹下,让他高兴得咯各笑。

和孩子一起爬山

跑在地板上,把孩子放在旁边,和他一起爬行。

你会发现,用这种方式,孩子的爬行动作往往最快速、最平衡。这么一来,不但能让孩子发展出移位技巧,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练习,是另一种智慧的表现。假如孩子想要一个远在几米外的玩具,他必须学会灵活使用身体的几个部位,才能拿到玩具。

和他进行“拿玩具游戏”:将一个对他颇具吸引力的玩具,放在一段距离之外,鼓励他自己爬过来拿;放玩具的距离可以逐渐拉大。

9-12个月

发育特征:这个阶段的婴儿会主动找你玩,在你走进家门时,他会朝你爬过来,抓着你的裤脚努力站起来。

和孩子玩玩具的游戏

到了9-12个月大时,孩子会发展出“物体恒在”的智能,也就是说即使东西现在不在视线之内,他们也会记得看过的东西。这时,你就可以和孩子玩“藏玩具”的游戏了:

1、在孩子面前把一件他喜欢的玩具藏在一只手里,

2、然后把双手都放在背后,

3、再把双手伸到前面来,玩具仍藏在同一只手里。

先和孩子玩一些简单的游戏,然后再慢慢增加游戏的复杂度(例如:让孩子看到你将玩具藏在棉被中,再让孩子去找),可让你了解孩子心智发展的程度以及现在的能力。

玩球

婴儿很喜欢捡球与丢球的动作。你要选择一个手掌大小、轻一点的小塑胶,比如乒乓球。乒乓球从硬质地板弹回是会发生声响,而且它弹动的速度很快。先对孩子讲解游戏规则,比如说:

1、“把球捡起来,丢给爸爸”;

2、然后开始下“捡球”的命令;

3、等孩子拿到球后,再告诉他:“把球丢给爸爸”。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无法同时了解两个指令,你得分段说。

玩配合动作的游戏

婴儿喜欢模仿并回应伴随动作的有趣词句,比如“拍手”游戏后,当你在不动双手的情况下说出“拍手”,孩子通常会知道字眼的暗示,开始拍手,你就好像触动了早已储存在他脑海中的记忆模式。然后,你就得加入这个游戏来强化他的动作。

当孩子对游戏不感兴趣后,可别以为孩子对你也不感兴趣了。一岁大的孩子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间不超地一分钟,他们很快就会想换另一种游戏玩玩。你也可以利用上述这些游戏来测试孩子是否有发展迟缓的情况。

培养宝宝团队合作的亲子活动推荐


为了锻炼宝宝们的合作能力和独立能力,很多时候幼儿园的老师都会组织宝宝们玩一些有利于团队合作的游戏。看看小编推荐的这些游戏是否适合吧。

1、看谁得第一

目的:培养孩子合作精神和独立能力。

玩法:孩子站在起点,爸爸或妈妈的眼睛先被布蒙上站在对面。比赛开始后,孩子跑至对面,拉着爸爸或妈妈的手,把爸爸或妈妈带到起点,速度快者为胜。

规则:爸爸或妈妈的眼睛要一直蒙上,不能偷看。

2、赶小猪

目的:培养孩子合作能力和动作的灵敏性。

玩法:孩子抱球站在起跑线上,祖辈拿羽毛球拍站在对面终点处。比赛开始后,孩子抱球跑到对面祖辈处,将皮球交给祖辈,祖辈则用羽毛球拍将球在地上赶到起点,速度快者为胜。

规则:赶小猪(皮球)时只能在自己的跑道内,否则比赛成绩无效。

3、运球

目的:培养孩子动作灵活性和自信心。

玩法:妈妈站在起点,拾球(海洋球)跑到孩子前把球交给孩子,孩子钻过山洞把球交给爸爸,爸爸将球投进筐。在规定的时间以进筐球多者为胜。

4、穿鞋

目的: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玩法:祖辈拿鞋子站在起点,父辈和小孩站在对面终点处。游戏开始后,祖辈拿鞋跑到对面,小孩拿到鞋后自己穿好,穿好鞋后由父辈抱起孩子跑回起点,先到者为胜。

规则:1、孩子必须穿好鞋后,父辈才能抱起孩子跑;2、鞋子不能穿反,必须有幼儿自己穿,大人不得帮忙,否则犯规。

5、叠叠高

目的:培养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细心、认真和自信心。

玩法:家长站在起点拿易拉罐(每次只能拿一个)跑到终点,孩子将易拉罐叠高(如倒下则重新叠),以一分钟为限,叠得最高着为胜。

6、抬轿子

准备:羊角球、高低障碍物

玩法:孩子站在起点,父母站在中点,发令后,骑着球跳向中点,把球传给父母,父母背对背夹球从中点绕回起点的凳子再跑回中点,把球放下后,用手搭成轿子状,孩子坐在轿子上,家长抬着轿子通过高低障碍物(低的跨过去,高的蹲着钻过去),跑到终点以快者为胜。

规则:1、家长夹球时,如球掉地,须在原地夹好后再往前走;2、通过障碍物时,不可碰倒障碍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