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养者说

“拼养”孩子家长获释

家住南宁市长堽路的吴女士是一个标准的“80后”妈妈,她的宝宝今年刚满4岁。“我现在真是尝到当母亲的辛苦了,整天围着孩子转,离开一下都不放心,过过‘二人世界’的想法都不敢有。”吴女士说,“交给爸妈带,老一辈人的教育方式我又不是很认同。在网站上看到有‘拼养’孩子的帖子,想想这个办法可以试试,于是找了几个和我有相似情况的家长,大家轮流带。现在孩子也有同伴玩了,我也可以有更多自己支配的时间,感觉这种方式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在拼养过程中吴女士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拼养的时间、拼养场地、一次最多拼养多少个孩子、参加拼养活动对孩子的心理有什么影响吗?吴女士表示了担心和疑惑。

专家建议

需5岁以上每次时间不超过2小时

家长“拼养”孩子时,平时每次最好不超过2小时,周末或假期最好不超过半天。对于参加“拼养”孩子的年龄,最好等到孩子五六岁以上。因为3~5岁是儿童成长期学习的第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他还在培养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最好是在专业的幼儿园、托儿所老师的教育指导下进行。5岁以上的孩子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生活自理能力,对与父母的分离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也积累了一些与他人交往的经验,这时候再让他去参与一个新的团体对孩子来说难度也减轻了不少。

10人以内采取“大带小”的模式

在“拼养”活动中,“拼养”的孩子不能太多,最好控制在10个以内。在拼养的环境中,大人们要注意事先把一些危险物品、私隐物品放好,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家长带孩子到户外玩耍时可以考虑采取大的孩子带领小的孩子的模式,一来大孩子为小孩子做出好的榜样,二来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做为“拼养”家庭的家长还要树立公平公正的意识,要让参与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被尊重的感觉。在孩子玩耍时发生一些小矛盾、小摩擦时,尽量把问题留给孩子解决,家长不要过早介入,更不能用成人的思想来教育孩子。

专家分析

可辅助性教养不可全替代

对于父母而言,“拼养”既能减轻父母的生活、工作压力,又能使父母在与别的孩子及其家长的接触中,能多角度、多方位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还能促成彼此之间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沟通和交流;对于孩子来说,与上幼儿园、托儿所相比,“拼养”更能给孩子带来家庭的感觉,孩子不会因为参与的人数多而有被忽略的感觉。另外,这种方式可以弥补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缺憾。但是‘拼养’孩子只能做为一种辅助性的抚养教育方式,不能完全替代家庭教育。

平等环境更为自由

对于孩子来说,只有与同龄伙伴在一起,才能真正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拼养教育”,就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人与人之间相处规范的机会。孩子只有和同伴在一起玩时才能体验父母平时的教育理念,“拼养”这种方式就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机会给孩子。虽然小朋友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其它地方,也有在老师指导下的同伴交往,但自由交往的时间和空间确是不能和这样的“拼养”活动相比的。

扩宽眼界取长补短

孩子在“拼养”活动中可以接触到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饮食习惯,对孩子今后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和心态的调整都有一个良好的影响。参加过“拼孩”的小朋友可以很快就适应新来的幼儿园老师,很快地融入到新的班级体中。因为他们在每次的“拼养”活动中都要面对新的朋友和新的“家长”,这种能力就是这样被潜移默化过来的。另外,在“拼养”活动中,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在群体中容易形成模仿意识和竞争意识的特点,引导孩子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易形成独立自信的品格

在拼养活动中,孩子们在这种相对独立的状态下会有一种“自己要照顾自己”的意识。尤其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或是轮到自己父母做“大家长”的时候,孩子小主人翁的意识很强,孩子们的独立自信的品格可以很快就被磨炼和打造出来。

相关推荐

“拼养”是可行的方法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父母们的担子越来越重,再加上养小孩子,更是让现在的父母没有闲歇的时候,因此才会出现“拼养”现象的发生,那么对于这种照顾孩子的方式到底是不是可行的呢?

几对父母组成一个小圈子,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将几家孩子来集中起来,由其中一对父母轮流照看,这就是目前兴起的“拼养”。在一项400多人参与的网络调查中,大约有七成参与者愿意参加“拼养”。早教网

虽然受到不少年轻人的欢迎,但另一方面,对于拼养,也有很多人持谨慎态度。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说,这说明现在很多年轻人想得开、放得下,观念开放,拼养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好处,但也要慎重,抚养孩子不仅是义务和责任,不是吃饱穿暖,不摔跤就可以,还需要有亲情的培养。

拼养的得失

“孩子有玩伴,不再是孤单一人,家长也能有休息时间,不必把全部的时间都绑在孩子身上”,看起来似乎是双赢的选择,然而,即便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也应该慎重衡量得失。

夏学銮说:“几个小孩一起照顾,对小孩子来说,可以培养社会意识、平等意识。现在的小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家人又过于溺爱,往往会养成过于自我的性格。几个孩子在一起,则有助于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而照顾孩子的人,也不是照顾他一个,这会让孩子明白,自己不是天下第一,更不是唯一。从这个方面来说,这也算是一种创举。”

然而,好处之外,也并非没有需要担忧的事情,夏学銮说:“就具体的实践来说,第一,照顾孩子的家长不是职业的老师、阿姨,那么多孩子,能不能照顾周全,孩子活动时的安全,饮食的卫生等等,是否可以得到保证?其二,妈妈们是不是真的大公无私?几个孩子都哭了,先照顾谁?是照顾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能不能平等对待……这些都是对妈妈们的考验,做得不好,不仅仅会影响到大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小孩子懵懵懂懂,一切由父母做主,然而拼养难免有利益交换的嫌疑,夏学銮说:“孩子们现在不懂,但是以后知道了,也有可能觉得父母嫌自己烦,因此生父母的气”。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

中国曾经历了数千年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因此,家庭也成为每个人人生至关重要的场所。

夏学銮说:“拼养,在传统社会中显然不可能出现。在传统社会中,家庭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的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家庭,或者说,人在社会中的身份,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家庭的一分子。传统社会中,对于家庭伦理也有无数的理论和典籍。家庭教育同样如此,比如养不教、父之过,比如礼义廉耻这些基本的伦理和价值观念,都是从家庭开始最先形成。所以,家庭是传统价值教育的第一位,怎么样培养孩子形成这些观念,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不仅仅是传统,现代社会学理论中,家庭也同样重要,夏学銮说:“有社会学家曾提出,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没有那个机构比家庭更好。学校有学校的好处,家庭也有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地方。所以,尽管拼养有它自己的好处和优越性,但不能因此轻视家庭的作用,好在现在出现的多是在周末,时间不长。”

自我意识和抚养意识

抚养孩子本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和经历之一,然而是什么让年轻人选择了拼养?

夏学銮说:“现在年轻人自我意识较强,享受生活的观念很深。周末原本想休息,可是一个孩子占据了所有的精力、时间和空间,自己的空间没有了。另外这也说明年轻人对人的信任感在增强,相信同龄的父母可以对孩子一视同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拼养是可以理解的,也不必过多的指责。”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种自我意识的伸张不应该以抚养意识的缺失为前提,夏学銮说:“自我的空间很重要,抚养孩子的意识也同样重要,家庭生活不是经济学选择,也不是利益最大化的地方,同时,家庭生活并非全部是理性的,更多的是感性的,让孩子有玩伴,学会与人交往乃至尊重他人,是好事,但是家庭的亲情、和父母之间的交流也不能或缺。”

或者,拼养并不仅仅可以轮流照顾,也可以用更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比如说几家人一起度周末,孩子们有了玩伴,大人也并非没有事干。早期教育

抚养不仅仅是义务

到底该如何为人父母,从来都是最需要重视的事情。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并不仅仅是抚养与被抚养的关系。

夏学銮说:“家庭有责任、义务,也有基于血缘关系上的亲情,有理性也有感性,养孩子从来都是应该慎重的问题。一个人有了孩子,就跟单身不一样了,没生孩子之前养成的习惯很多都要改变,美国一位社会学家说,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我很赞同他的话,孩子生下来,父母也面对着新的课题。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慢慢认识这个世界,父母也在学习,学习孩子的心理特征,学习应该怎么样和孩子相处、交流等。传统社会中往往是家长权威,在今天显然是不行的,但同样,放弃家长的职责也不行,应该和孩子交朋友,平等对待。孩子是很敏感的,大人欺负孩子,他能感觉到,大人漠视他,他同样能感觉到。家庭生活中,对孩子有好处的,应该提倡,但是不要因此太多计算,商业意识不要太强。”

本网站小编总结:由以上的我们可以看出,小孩子拼养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也有一些弊端,因此希望家长们在考虑让孩子参加的时候多三思,仔细的了掂量下是利大还是弊大吧,敬请关注更多的早教知识吧!

拼养孩子有风险 需谨慎


对于“拼客”这个词,80后应该很熟悉了:拼房、拼饭、拼玩、拼车、拼游……这些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不过,还有一种“拼”法已经在80后父母中悄然流行,那就是“拼养”孩子!尤其是暑假快到了,年轻父母没有时间陪孩子,他们认为,“拼养”孩子不仅能为孩子找个伴,还可以为自己孩奴的生活空出时间,工作孩子两不误。专家提醒,拼养孩子有风险,还是谨慎为好。

■“拼妈”心声

渴望个人空间,“拼”养受益无穷

舟舟孩子7岁“拼龄”2年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基本上就没逃脱过“孩奴”的境地。我又不是全职太太,平时在单位低声下气、拼死拼活,下班还得死命往幼儿园冲,唯恐接晚了老师给孩子脸色看。好容易盼来个周末、假期的,只能比平时更忙。要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之间,偶尔有那么点豆腐块儿大小的时间,孩子吵着去翻斗城玩。看她一天到晚苦得跟个小大人一样,就带她去乐一乐吧,然后就是半天休息又没了。

和人“拼养”之后,时间就相对灵活一点了。我“拼”的主要是平时晚上八点半前接下课并照顾孩子和双休日接送兴趣班,这样我下班后要么可以奔奔事业加个小班,要么可以和老公有点二人世界。而且轮流负责也相互制约,大家总是能够将心比心善待别人的孩子。

■“拼养”利弊面面观

“拼养”之后孩子的习惯大进步

Kaka孩子4岁“拼龄”半年

孩子进幼儿园不久,刚形成比较规律的生活习惯。但一遇到长假放到爷爷奶奶家没几天,回来的时候生物钟都要重新调整,往往得折腾上一个星期。而且父母烧菜都是浓油赤酱,又喜欢给孩子填饭,加上缺乏运动,真怕宝宝长成小胖墩。尝试拼养半年,发现孩子在生活习惯上都大有进步。因为“拼”的伙伴都有比较接近的育儿观,大家都能在负责带孩子的一天甚至几天中督促孩子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合理地饮食。

另外一个意外收获就是孩子更加独立了。有时候孩子需要住在别人家里的,这样就不得不自己解决一些问题,而不能动不动就撒娇、耍赖。以前不给买玩具他就当众躺在地上大哭大闹,现在虽然也会哭,但不会有“大闹天宫”的情况了。屡教不改的“小霸王”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影子了。

“拼养”的时候孩子受伤

小欣孩子6岁“拼龄”1个月

说到“拼养”,我可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孩子大班暑假的时候我正好被派到欧洲学习,又怕放到长辈那里寄养被宠坏了,一上小学就跟不上,就和小区里的一对夫妇结对“拼养”。

那户人家的孩子也是开学上小学,而且家长还是教师,暑假自己在家会辅导一下。所以我们就约定由我先生每天早上把孩子送到他们家,晚上接回来。周末由我先生负责照顾两家的孩子。结果有一天下午先生接到电话,说孩子在小区里被车撞了。吓得他火急火燎地赶回家。原来是那家父亲让两个孩子独自下楼买冰棒,小孩一路打闹导致我儿子被过路的助力车刮了一下。

虽然最后只是缝了两针,但我还是后怕无穷:如果当时是一辆汽车呢?而且“拼养”这种事,也没有什么正式的协议或者合同,完全是看个人的责任心了。遇上不负责的,出了事都没地方哭。

[专家意见]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邻里又相互隔绝,容易造成孩子大多数性格内向、过分自我等问题。“拼养”可以弥补这代孩子没有兄弟姐妹的遗憾,并让孩子在与玩伴的相处中,培塑性格,改掉自私、任性、蛮不讲理等许多恶习。

但“拼养”中也存在一些“雷区”。比如被“拼养”的孩子主要集中在3到8岁,并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拼养”过程中的幼儿安全多依靠各个家长的责任心。一旦出现问题,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来界定责任。

而且太长时间得不到亲生父母的照顾,也容易让孩子疏远家长。抚养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而不是负担。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拼养”才不会损害到孩子与父母的关系。

十八大代表热议教育改革 早教走进80后家庭


“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论述,温暖人心,也引发民众的热议。现实生活中,随着宝宝的成长,80后妈妈们会遇到很多早教问题:宝宝不爱看书,爱看电视;拧脾气;还喜欢说“不要!不行!”等等,这些都让年轻妈妈们束手无策。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就让我们来听听《布奇乐乐园》的用户佳佳妈妈是怎样让孩子变乖巧、懂事的。

谈起孩子,佳佳妈妈是即兴奋又无奈。现在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多少都有些娇生惯养,只要孩子想要的都尽量去满足她,这就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佳佳妈妈举例说:“比如一样东西你如果不给她,她就又哭又闹,更厉害的是看到别人家孩子的东西,还会去抢;平时也不爱看书,天天就是玩手机、看电视,爱搞破坏,玩具扔的到处都是,在墙上到处乱画……我和孩子爸爸都是上班族,一是没时间,二是也不懂的怎么去和孩子交流,教育问题就成了我心头病。幸好在和邻居妈妈交流中知道了《布奇乐乐园》,也正是这套读物,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都给出了科学而合理的解决方法,彻底解决了我的烦恼。”

第一次收到《布奇乐乐园》,佳佳妈妈觉得也没什么特别,几本书还挺全面,色彩设计、纸张质量都不错,但对孩子是否会喜欢还是有些疑惑。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佳佳妈发现布奇果然非常了解孩子的心理,每一部分设计都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各种科学知识和生活小常识,简单、好玩又全面,像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小常识佳佳妈妈也是第一次知道呢;书中还设计了很多立体工艺,很有趣,孩子总是学得津津有味,还有宝宝最喜欢的小贴画,可以一边动手一边学;书中的社会小剧场,教孩子勇敢面对恐惧心理,克服困难、大胆表现自己,宝宝经常像书中布奇、小米一样开心地说:大胆表现我最棒。

对比邻居家旧版的《布奇乐乐园》,精装版新增了益智玩具、布奇手工包和英语小剧场游戏书(配CD),这些内容更是让佳佳妈妈满意。佳佳妈妈介绍说:“佳佳看完综合读本,还可以玩相对应的玩具,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好,将书面知识延伸到立体直观的游戏当中,让孩子理解得更透彻,记得更牢。比如10月刊中《我们的社区》教宝宝认识社区、爱护社区,宝宝就可以用‘布奇创意压花组’压制出各种形状、颜色的漂亮图案、拼贴出一个美丽的社区,增进了宝宝对社区的认识及感情的同时,也激发了宝宝的创意和想象力。”

还有布奇手工包,佳佳妈妈更是赞不绝口。“都是结合书中的知识一起做的,佳佳非常有兴趣、有耐心去完成,十月刊中的手工包是‘木质鸟屋’,佳佳在很短的时间就用木片拼搭出一座鸟屋,还做了装饰,而且边做还边说‘我要保护小鸟,给它建个漂亮的家’。对我们来说,这种教育就更加的形象和有意义。”

不仅如此,书中的很多知识都体现了中国特色,像京剧脸谱、象形文字等等。“毕竟我们是中国人,有些国外书虽然不错,但是和我们文化还是有差异,我们从小听父辈讲诉的中国传统故事,也希望孩子能继续传承下去,而这些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布奇的书里基本都能找到。如果全部看国外书,总觉的不对劲,国内太需要这样高质量的早教产品了。”与此同时,《布奇乐乐园》同样重视对孩子英语学习的启蒙。据佳佳妈妈介绍:“这套产品,是由外研社儿童发展中心研发出版的,所以在英语教学方面特别出色,英语小剧场及其配套游戏书非常适合孩子学习,他营造了一种诙谐有趣的语言环境,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帮助孩子练就了英语语感。”

最后,佳佳妈妈表示:这是一套适合非常贴合宝宝年龄成长特点的书,有针对性、孩子也喜欢,是国内不多见的即全面又系统的育儿读物,能够帮助我们家长有效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值得推荐。

80后父母流行新派育儿


随着一些西方教育理论逐渐被介绍到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接受的传统家庭教育,接受以“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为原则的现代育儿观念。广州许多年轻父母,尤其是“80后”父母都是这些育儿观念的推崇者和实践者。

白领妈妈:

管一个孩子比管十几个下属还难

拥有一个三岁女儿的张女士是在天河区一家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在当天的讲座上,记了满满近十页笔记。

“以前觉得养育一个孩子挺容易的,给她吃最好的奶粉、穿柔软的衣服、读最好的学校就行了。”手下有十几人的张女士说,“可是,孩子不到两岁,我就发现,管理一个孩子比管理十几个下属难得多!我的女儿性格比较急躁,总发脾气。我总搞不懂她想要的是什么。”

于是,张女士当起了时尚的网络妈妈,泡育儿网站,读育儿理论,听育儿讲座。“很快,我就发现了女儿易躁易怒的原因了。原来她是缺乏安全感。由于我和她的爸爸工作都很忙,很少有时间跟她在一起。每次一出差就是一两个星期。所以,她总是在担心爸爸妈妈哪天又离开她。”

张女士说,意识到这一点后,她和孩子的爸爸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时间,尽量增加跟女儿相处的时间,尽量给女儿高质量的陪伴。果然,女儿的安全感增强了很多。性格也平和了很多。

“育儿真是一门学问啊!现在的孩子怎么就跟我们小时候不一样了呢?”张女士感叹,“我们做父母的都要加强学习,不然真的跟不上孩子成长的步伐了。”

全职妈妈:

现在才知以前教育方法不对

东东妈是个全职妈妈,由于先生是一家大公司的副老总,她一生下东东,就辞职回家带孩子了。说起已经上小学的儿子,她大呼头痛。

“从小,我就给他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家里的玩具堆积如山,读的也是省一级小学……我对他的要求并不高,就是要他听话,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将来跟他爸爸一样有出息!”东东妈说起来眼圈发红,“可是,他却总说不开心,还闹了几次离家出走。”直到有一天,她经朋友介绍,听了另外一个现代父母都比较熟悉的家庭教育研究者孙瑞雪的讲座,她才意识到,她自己的教育方法有问题。

“现在我才知道,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管用了。事实上,我当年也对父母的教育方法很不满,可是,轮到我自己教育孩子时,我又下意识地把父母那一套全都搬过来了。”东东妈说,此后,她又看了许多蒙特梭利一类的教育书籍。她感觉自己更了解也更理解自己的孩子了。

“他为什么哭,为什么闹,为什么发怒,其实都是有他的理由的。”东东妈说,她花了很多时间来替儿子做心理修复。果然,儿子有了变化,也没有以前那么叛逆了。她意识到,不能强求孩子长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是要让他成为他自己。

亲子机构:

学习科学育儿知识已成时尚

广州一亲子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学习科学育儿,已逐渐成为年轻父母的一种时尚。尤其是“80后”的年轻父母更容易接受科学育儿知识,他们也都非常喜欢参加这一类的育儿讲座。“可能是因为他们也比较年轻,而且也喜欢上网。一般而言,现在的‘网络妈妈’很少有不知道蒙特梭利、孙瑞雪、小巫、李跃儿的。”

今年刚满25岁的皮皮妈说:“现在的父母都只生一个,根本无经验可谈。因此,多听一些这一类的讲座是非常有益的,有机会我都会去听。当然,每个孩子的特点不一样,我们也不能全部照搬专家的育儿方法,但我们至少多了一种参考。”教育专家:

家长必须跟上孩子成长步伐

有着西方专业教育背景并育有两个混血孩子的小巫说,中国的父母养育孩子大致是这样一种模式:最早是搂在怀里——孩子刚出生时,父母都是把孩子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不许干这,不许干那,生怕孩子摔跤、受伤;然后是推出去——孩子上幼儿园后,许多父母就把孩子推给了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父母关心的只是孩子的成绩好不好,身体好不好,但孩子内心的需要却无暇顾及;到最后又是揪回来——到孩子工作后,父母也差不多退休了,于是每天都希望孩子回到自己的身边……

小巫认为,养育孩子需要智慧。为人父母者,必须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跟孩子一起成长。在某种程度上,是孩子在引领父母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