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大了,到了入园的年龄,证明家长到了放手的时候,家长若是过分的限制孩子的生活空间,让孩子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下面的这个家长是怎样对待教育孩子的。

晚上,我正在喝水,小家伙就急着要睡觉了。“妈妈,我在床上等你。”、“自己可以吗?”、“我会的。”长本事了啊。悄悄地站在门口观望。小家伙认真地脱了鞋,爬上床,脱衣服,进被窝,没有一点点拖拉,很专注很认真;反而比我在身边表现得好。“真是很好啊。”我进去后给了他一个表扬。孩子对着我开心地笑了,又得意又骄傲:“妈妈,我自己睡觉了,不用妈妈帮了。”

其实以前,我对孩子什么都不能放手。我也看了很多育儿的书,听了很多故事,知道这样不对,应该要锻炼孩子。可是,吃饭洒一地,喝水弄一身;让收个玩具吧,全捅到沙发底下去了。弄得我脑袋都大了,还不如我自己干,免得还要收拾。

开学半个月召开家长会,真是受益匪浅。老师很了解家长不放心的心理,先是放了一段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录像。家长们都惊呼孩子的变化和进步;接着是告诉家长教学计划,其中生活能力包括自己吃饭,饭后把餐具放到规定的地方;自己喝水,水杯放在固定的位置;自己上厕所;自己上床入睡;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寻求成入帮助等等。最后,希望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学,周末不要过于溺爱包办,以免孩子产生“星期一情绪”……哎,说得我脸都红了。

去年,我把2岁3个月的儿子送到了幼儿园,从此不得不放开我的手。虽然,孩子会用勺子吃饭,会用杯子喝水,甚至会自己脱鞋子爬上他的小床;可我还是担心,每次去接孩子,部忍不住要问老师。老师总是说,“不错啊,有的时候吃饭还会得第一呢。”我惊讶的同时,甚至有些怀疑老师的话是不是有水分。尽管孩子得到老师的肯定,周末的两天,我还是忍不住要插手孩子的事。

自从我的手和我的心郡彻底放开后,孩子的进步真是突飞猛进,动手能力大大提高。每当孩子自己做好一件事:我都会夸张地竖起大拇指对他说“宝宝你真棒!”孩子做不好的时候,我会鼓励他:“咱们再来一遍吧。”孩子连续几次都不成功,准备放弃时,我会告诉他:“和妈妈一起做好吗?”孩子经常会骄傲地对我说:“妈妈,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时候简直就是瞎捣乱。有一天,和妈妈就这个事发起了牢骚:“都说让小孩子自己动手,好多时候还要我重新干,真是费时又费力。”妈妈笑了:“你以为呢?我以前还偷偷把你们姐妹俩洗过的衣服重新洗一遍呢。”“真的呀?那你为什么不指出来,还自己重新洗。”妈妈一点我的鼻尖:“你以为我没说啊!不过想想你们那时只有十几岁。我就一边教你们干,一边帮你们干。现在,你们不是都很能干了。小孩子嘛,哪能一开始就干得很好。”是啊,妈妈说得太对了。做父母的,不能因为孩子刚开始干得不好就剥夺了他们练习的机会。反而,应该给孩子创造锻炼的环境,给他正确的指导和热情的鼓励。

当宝宝长大了以后,就需要一定的独立的空间,因为他长大了不再是那个事事都依靠爸爸妈妈的小孩子了,我们应该对孩子充满信心,让孩子可以好好的去锻炼体验生活,感受美好的生活。

zj09.com小编推荐

奶奶,请放放手


记得刚上小班时,他的体重和身高都比同年龄的孩子重和高,在班中年纪也算大的,本以为大一点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要强,可第一天来上学时,奶奶怎么也不肯回去,而孩子更是哭着闹着不肯放,最后在老师“严肃”的劝说下,奶奶只好回家。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孩子什么也不会(家访时我们没有见到孩子,只知道家里很宠),问他只是会点头摇头,小便要老师把尿,一不小心就湿透全身,吃饭更成问题,喂他嘴巴都不张,伸手“啪”全部倒在老师身上。原来,孩子刚学会叫爸爸妈妈,很多还不会说,学会自己走路才两个多月,以前进出全部由爷爷奶奶背、抱着,不舍得让孩子累着。

就这样,三年来,他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学会自己吃饭、独自上厕所、自己穿衣服、做手工、念儿歌等。看到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上的提高,我们都很高兴,但问题还很多,孩子至今没有学会和人交往,每一次小朋友在游戏中不小心碰到或弄坏他的东西,他就会放声大哭,第二天,奶奶就会来“反梢”(土话),一次、两次~~~~~弄的小朋友都不敢和他交朋友,每一次活动都是我们好说歹说,甚至命令,才会有个别孩子极不情愿地与他拉手做游戏,问问为什么,都说怕他奶奶要找他们“谈话”。

这样的情况,奶奶也有所察觉,每一次我们沟通后似乎有点好转,但过后奶奶又冲在了前面,连晨间来园的问好都给奶奶“承包”了,更别提其他的了。如今,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将要面对更多的孩子、更多复杂的事情,我真想对奶奶大声地说“奶奶,请放放手,他会走好。”

家长对孩子入园前准备及入园后调整


王彦玲强调,如果孩子明显偏小,一般不赞成提前入园。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一两个月的差距都会比较明显,孩子小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心智成熟水平都会差一些,很容易导致常说的被欺负的现象产生。

家长也可以观察一下,如果孩子在入园前和入园初,都表现出孤僻、严重哭闹、一想到幼儿园就表现出严重的恐惧感,甚至影响吃饭、入睡,可以考虑暂缓入学。

家长也需心理调适

其实,在上幼儿园这件事上,无助的不仅仅是孩子,对于即将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的妈妈来说,“如何为孩子做足准备”、“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都是必须面对的难题。

王彦玲表示,作为父母,特别是妈妈一定要做好多重准备,最好在孩子入园前一个月就开始做一些心理调试。

首先,对于上幼儿园这件事,家长不要吓唬孩子。故意的吓唬不太可能,但家长一般会忽视一些无意的行为。例如,在孩子面前,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孩子上学后是否安全?是否能吃饱饭?是否会哭闹?这些焦虑、不安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感到焦虑不安。

其次,家长不要过度强调上幼儿园的好处,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做作、不真实,会让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入园后容易产生失落感。

当然,家长要给孩子多讲幼儿园的事,不过,尽量采用平和的语气进行讲述。家长应该像讲故事一样,经常给孩子讲讲,幼儿园有几位老师?他们长什么样?幼儿园有什么玩具?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吃什么?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里跟孩子玩“幼儿园的一天”的游戏。家长可以扮演老师,跟孩子做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幼儿园的宝宝上午做什么?中午吃什么?怎么睡觉?下午怎么玩耍?围绕着幼儿园的一天进行实际的模拟游戏。

王彦玲强调,在介绍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切忌夸大幼儿园好玩的玩具,这样会导致孩子误认为,幼儿园等于游乐场,会导致孩子玩累了就闹着回家,玩腻了就产生心理失望的落差。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幼儿园不光是玩的地方,更是学规矩的地方,“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学规矩,这样才能长大”。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家长最好尽早确定要上哪所幼儿园,提前进行准备。如果幼儿园主动提供家长进园参观的机会,那再好不过。重点在于,参观过程由孩子主导,父母跟随。不管孩子想去小花园或者洗手间都可以,因为这是他即将进入的环境的一部分。让孩子掌握主动权的意义在于,他能获得控制感,想靠在妈妈身上就靠在妈妈身上,想出去转转就出去转转,想回家也可以立刻回家。这能最快地让孩子熟悉: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有哪些人?会发生哪些事?妈妈也能看到教室里在发生什么事情,老师会怎么处理问题。

宝宝入园后 家长需要给孩子更多鼓励


小宝宝们经过了几天的幼儿园生活,日常生活即将走上正轨。有些父母就送了一口气,觉得之后的教育就看幼儿园老师的了。殊不知,这时的孩子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更需要父母的关注与鼓励。幼儿的习惯形成需要反复地实践和训练,所以孩子在回归家庭后家长应与幼儿园教师配合,不要给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要求。所以,在宝宝入园后,父母还应给予他们鼓励,要改变一些教育方式。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学会写自己名字……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对不容易适应的孩子,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问他“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对你好吗?”“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吗?”等等,避免让孩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绪体验中。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或者不喜欢老师,父母应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与他谈幼儿园的事。

2、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在培养孩子方面,父母和教师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千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指责教师。刚入园的孩子,需要对老师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帮助他们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呢,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父母不应该说:“你们那个老师偏心。”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记住,理智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维护老师的形象,而不是相反。

3、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入园之初,父母要主动帮助老师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向老师价绍孩子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等。让老师真实地掌握孩子的特点,以便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接近孩子,使孩子对教师形成信赖、依恋的心理。幼儿入园后,父母同样应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绪、表现告诉老师,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既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指导孩子的方法,也有利于老师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消除孩子的顾虑、不安,促进孩子的成长。

父母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直接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联系手册,进行家园联系。此外,幼儿园各种活动,如六一儿童节、元旦,以及父母开放日,父母要积极参加,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方法,亲眼目睹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全面了解孩子,才能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使教育发挥最大效率。

4、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幼儿园中,有一个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就希望一起玩。一开始这个孩子只盯着小朋友,不说话。当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时,就扑上去,一把推开那个小朋友,抢了小汽车……这仅显然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现。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如何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等待交往技巧。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大方地向别人问好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家长该如何帮助宝宝做好入园过渡?


济南时报讯 最近,济南市幼儿园陆续开始接受新生报名,众多家长正忙着为宝宝选择幼儿园。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家长一定要抓住入园前的时间,帮着孩子做好准备工作。对此,本报邀请幼教专家为家长们支招,看看在“入园倒计时”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送宝宝入园家长要早准备

“家长在孩子一两岁时,就要有意识地留意周边的幼儿园,提前做好准备功课。”白马山小学附属幼儿园负责人赵翠红说。

最近,我市不少幼儿园都进入报名阶段,对于一些实力不错的幼儿园,许多家长拼命帮宝宝申请,竞争比较激烈。还有些私立幼儿园打出豪华牌,每月动辄收费就是几千元。到底该为宝宝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呢,这让不少家长都有些茫然。

赵翠红告诉记者,家长为宝宝选幼儿园时,不要盲目地被幼儿园的“豪华”、“大”等宣传词语吸引。其实,幼儿园的硬件设备较为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考核标准。家长为宝宝选幼儿园时最好就近选择,因为宝宝年龄小,如果家距离幼儿园较近,方便家人接送,遇到恶劣天气也会更从容一些。

宝宝进入幼儿园前,家长最好多向周边的亲朋好友咨询,进行综合对比。家长可以与幼儿园协商,提前约定时间到幼儿园去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家长首先要看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是否配备齐全,环境是否卫生整洁。更重要的是,家长要注意观察幼儿园老师对待小朋友的态度以及课程活动的设置等。幼儿园要将孩子放在首位,让孩子感到有趣,愿意去才会更好。

为了满足家长们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愿望,不少幼儿园不仅招普通班,还招英语班、绘画班等各类特长班。对此,幼教专家建议家长为孩子选幼儿园时要有平常心,不要早早地为孩子限定了方向,家长要尽可能培养孩子全面的兴趣爱好。

对于一直习惯家庭生活的宝宝们来说,进入幼儿园将是他们离开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赵翠红介绍,在每年新入园的孩子中,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孩子适应较快,这些孩子的家长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和表达能力,孩子各项能力发展均衡,一般两三天就能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对大部分孩子来说,一般需要一周到两周的时间来接受自己上幼儿园的事实。早上和家人告别时,宝宝会哭闹一阵,到幼儿园时偶尔想起来也会哭一会儿,但大部分时间都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乐。还有个别宝宝对家人比较依赖,家人习惯于包办和宠溺,这就会导致宝宝在进入幼儿园时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新环境。

为了让宝宝更快适应新生活,部分幼儿园在五六月份报名后,会鼓励家长通过参加一个活动、半天班、全天班等逐步接触和过渡的方式让孩子接受幼儿园。这样,到八九月份正式入园时,孩子会较好地适应新环境。

家长要帮孩子做好入园前过渡

确定了幼儿园后,家长该如何帮助宝宝做好过渡?

不少幼儿园老师都告诉记者,在入园过渡期,家长要让孩子建立“快乐幼儿园”的意识,带着孩子去幼儿园参加一些简单活动。这样,孩子会在逐步认识中对幼儿园有较好感受,激发孩子上幼儿园的兴趣。

进入幼儿园后,众多孩子要在一起学习和玩耍,这与习惯于全家人围着自己转的情形不同,家长要提前培养孩子的交往意识。家长每天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与社区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给孩子安排一些短时间的分离训练,比如妈妈出去买东西,很快还要回来,或者将到其他地方接孩子。家长要让孩子适应妈妈短时间离开的事实,并接受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并不是妈妈不要自己了。

另外,赵翠红建议宝宝入园之前,家长要强化孩子的语言训练,让他们能够大声地、大胆地、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培养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宝宝自己上厕所,自己脱衣服、穿鞋等,还可以和孩子在家里玩“开幼儿园”的游戏,让孩子熟悉、了解幼儿园。在进入幼儿园的倒计时阶段,家长要根据幼儿园的作息来调整孩子的生物钟。宝宝刚进入幼儿园时,家长一定要坚持早点接孩子,否则孩子落单后容易产生孤独、甚至有被人遗忘的感觉,让孩子怕上幼儿园。

其实,宝宝刚进入幼儿园时,不适应的情况同样会在家长身上发生,尤其是妈妈和奶奶们总是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是否适应、会不会被人欺负等。家长有这种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调整好这种焦虑情绪,避免因此影响孩子的情绪。孩子入园前,家长要与老师进行沟通,告知老师孩子需要注意的情况,比如睡眠状况、饮食习惯等。

宝宝入园前的准备

带宝宝到幼儿园参观。告诉宝宝这里就是他的幼儿园,给孩子指认和家里相同、孩子感兴趣的熟悉信息,让宝宝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鼓励孩子自己穿衣。帮宝宝把袜子穿上脚尖让他自己拽,让他试着将裤子提到腰间……如果宝宝愿意试着做这些事情,一定别忘了给他足够的鼓励。

孩子应该知道,想如厕的时候要告诉大人。从今天开始教给孩子,想要如厕的时候要“说”给老师,尿了裤子也不要紧,要及时告诉老师。

用水杯喝水。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是用带把儿的水杯喝水,如果宝宝还在用奶瓶喝水,这时候要让他开始用水杯喝水了。

调整作息。集体生活需要统一的作息时间。从现在开始就要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宝宝的一日生活了,如:起床、餐点、室外玩耍、睡觉时间等。

入园前的体检至关重要。带宝宝到附近的妇幼保健医院或幼儿园指定的医院进行宝宝入园体检。注意体检时要抽血,需要宝宝空腹到医院检查。

宝宝入园前准备及入园后调整


对孩子、对父母、对长辈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宝宝入园后能不能适应?在幼儿园会不会哭闹?一个个问号不停地在家长的脑中盘旋。其实不用担心,只要做好入园前准备、入园后调整,所有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提前做准备克服入园焦虑

“家长事前需做足准备,以最放松的、胸有成竹的状态帮助孩子顺利进入幼儿园。”很多孩子上幼儿园前几天又哭又闹,其实就是心理上难以接受上幼儿园这个事情。因此,家长需在入园前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幼儿园,预见幼儿园里可能发生的事情。

宝宝3岁左右入园最好

市民张阿姨的外孙优优刚满2岁,由于张阿姨身体不好,再加上女儿工作繁忙,无力照顾优优,一家人决定,让刚满2岁的优优去上幼儿园。

8月1日,优优在张阿姨的护送下顺利入园,没有哭闹,显得很平静。一连三天,优优在学校都没有哭闹。不过,老师却反映,三天来,优优没有跟老师和同学说一句话,十分沉默。同时,优优在学校也很少吃饭、很少喝水,甚至很少上厕所。张阿姨担心优优年纪太小,很难适应幼儿园,她甚至已经向老师提出了退学的想法。张阿姨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心理师王彦玲表示,“进入幼儿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孩子将从完完全全的游戏世界逐渐走进规律世界。经常看见入园情况不好的孩子,往往在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以及步入工作岗位时也容易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甚至常常会逃避现实。

一般认为,孩子3岁左右入园比较合适。一些孩子对幼儿园的不适应主要跟他的成熟度有关。如果孩子能达到以下要求就可以尝试送幼儿园:用别人理解的方式提出要求,寻求帮助;孩子和亲人分离时能比较平静,没有很强烈的情绪反应;一般的作息时间很有规律。

王彦玲强调,如果孩子明显偏小,一般不赞成提前入园。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一两个月的差距都会比较明显,孩子小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心智成熟水平都会差一些,很容易导致常说的被欺负的现象产生。

家长也可以观察一下,如果孩子在入园前和入园初,都表现出孤僻、严重哭闹、一想到幼儿园就表现出严重的恐惧感,甚至影响吃饭、入睡,可以考虑暂缓入学。

家长也需心理调适

其实,在上幼儿园这件事上,无助的不仅仅是孩子,对于即将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的妈妈来说,“如何为孩子做足准备”、“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都是必须面对的难题。

王彦玲表示,作为父母,特别是妈妈一定要做好多重准备,最好在孩子入园前一个月就开始做一些心理调试。

首先,对于上幼儿园这件事,家长不要吓唬孩子。故意的吓唬不太可能,但家长一般会忽视一些无意的行为。例如,在孩子面前,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孩子上学后是否安全?是否能吃饱饭?是否会哭闹?这些焦虑、不安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感到焦虑不安。

其次,家长不要过度强调上幼儿园的好处,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做作、不真实,会让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入园后容易产生失落感。

当然,家长要给孩子多讲幼儿园的事,不过,尽量采用平和的语气进行讲述。家长应该像讲故事一样,经常给孩子讲讲,幼儿园有几位老师?他们长什么样?幼儿园有什么玩具?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吃什么?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里跟孩子玩“幼儿园的一天”的游戏。家长可以扮演老师,跟孩子做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幼儿园的宝宝上午做什么?中午吃什么?怎么睡觉?下午怎么玩耍?围绕着幼儿园的一天进行实际的模拟游戏。

王彦玲强调,在介绍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切忌夸大幼儿园好玩的玩具,这样会导致孩子误认为,幼儿园等于游乐场,会导致孩子玩累了就闹着回家,玩腻了就产生心理失望的落差。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幼儿园不光是玩的地方,更是学规矩的地方,“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学规矩,这样才能长大”。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家长最好尽早确定要上哪所幼儿园,提前进行准备。如果幼儿园主动提供家长进园参观的机会,那再好不过。重点在于,参观过程由孩子主导,父母跟随。不管孩子想去小花园或者洗手间都可以,因为这是他即将进入的环境的一部分。让孩子掌握主动权的意义在于,他能获得控制感,想靠在妈妈身上就靠在妈妈身上,想出去转转就出去转转,想回家也可以立刻回家。这能最快地让孩子熟悉: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有哪些人?会发生哪些事?妈妈也能看到教室里在发生什么事情,老师会怎么处理问题。

孩子哭闹家长态度要坚决

对孩子来说,去上幼儿园是一段冒险的旅程。他们第一次离开妈妈,第一次孤身进入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第一次开始过集体生活。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感到焦虑,更让他们焦虑的是,对于陌生环境里将要发生的事情,他们一无所知。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儿科主任张思莱指出,孩子对于与父母分离、进入陌生的环境和陌生人接触,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情绪。而且,由于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需要面临幼儿园里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挑战,这些因素使得孩子对入园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抵触的情绪。

王彦玲表示,与其说入园是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不如说是人与人的关系的适应。乐观的人往往容易些,所以,从小应培养孩子与人交往和乐观的心态。而父母管教太严的孩子,往往交往能力较差,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也较差。

家住西马金润小区的市民郑女士有一个快4岁的儿子,回忆起一年前送儿子入园的情景,至今她还心有余悸。初入园时,儿子天天哭闹不止;随后,感冒发烧不断袭来;再后来,别的孩子都上全天,自己的孩子却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上着学。直到最近,孩子才能像别人一样正常地去上学。

郑女士坦言,可能由于自己是全职妈妈的缘故,她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儿子一去上学,她的心里就像有小猫在挠似的,非常难受。“刚入园的时候,我曾经一整天待在他们学校外面,不停地眺望幼儿园,虽然什么都看不见。”

王彦玲表示,家长接送孩子时态度要坚决,切不可自行停止送孩子入园。王彦玲说,家长心疼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会妨碍孩子正常的成长过程。一定要坚信,孩子终将离开父母,走向社会;没有哪个孩子是送不进学校的。此外,从一开始上学时就不要给孩子迟到、早退、缺课找借口,一定要让孩子遵守相关的规则。

回家后注意亲子沟通

孩子刚上幼儿园的那几天,一回家,妈妈就会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你开心吗?喝水没?跟小朋友玩了吗?……”专家指出,千万不要“审犯人”般的盘问孩子。

王彦玲表示,作为家长当然要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但一定要注意方法,要关心孩子的感受,多问好的方面,不要问不好的方面。此时,妈妈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见到孩子后告诉他:“妈妈好想你,宝贝,我想亲亲你。”妈妈不用问“宝贝有没有想我”,只负责跟他亲热,告诉他,妈妈知道他很努力了。

孩子如果有极端的郁闷,不开心,反而是不愿讲出来的,逼他讲,是一种刺激。等他感觉好点,他一定愿意主动和妈妈分享。

除了亲亲抱抱,孩子这时候最需要的是一段妈妈和孩子完全拥有对方的时间。让孩子感觉到,“妈妈只是要和你在一起,我对你没有任何要求,也不期望必须做点什么”。

王彦玲表示,母子沟通是一种从小需要养成的习惯,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因为太小,可能还不能完全明白沟通的全部内容,但是只要坚持母子间的沟通,会在初中、高中,孩子到青春期时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可以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孩子是一辆汽车,家长靠沟通来把握汽车的方向盘”。

防止老人产生无用感

姗姗是个3岁的小姑娘,自出生起,就由姥姥、姥爷一手带大。8月1日,姗姗开始上学,每天由姥姥、姥爷负责接送。每天早上7点半将姗姗送进幼儿园后,姥爷都会在幼儿园门口徘徊到近中午才回家。下午三四点钟,太阳正晒的时候,姗姗姥爷就已经来到幼儿园门口排队,等候孩子放学,其实孩子5点才放学。

王彦玲表示,孩子上学后,长期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长辈也会产生焦虑和无用感等负面情绪。通常表现为,很容易对子女发脾气,闹情绪;或者对孙辈过度保护,让孩子更加依赖他们,阻碍孩子独立的发展。此时,作为子女一定要理解他们。

王彦玲建议,作为子女要提前跟老人沟通,告诉老人,上幼儿园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做的事情,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不是因为老人照顾不周。同时,子女们要安排好老人今后的生活,帮助他们重新找到自己的爱好。

入园体检需空腹抽血

入园体检是孩子进入幼儿园的准备之一,家长需根据幼儿园通知的体检时间带孩子前往相关的妇幼保健站。

8月7日,记者见到不少家长就带着即将入托的宝贝来到位于嘉园二里的丰台某妇幼保健站,等待体检。由于幼儿体检扎堆,承担体检项目的各科室前,都可见到家长领着孩子排队的场景,不少幼儿家长也因此发过牢骚。工作人员建议,准备入园但尚未确定幼儿园的家长,最好将孩子的体检时间提前或者推后,避开高峰时段进行入园前体检。

此外,工作人员还表示,孩子入园体检前一天晚上12点以后,不能再进食、进水,直到次日抽血前。

发生意外允许孩子情绪发泄

在幼儿园,跌倒、摔伤、碰撞等意外也容易发生,如果真的发生了,家长应该如何帮孩子做好心理调整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高欣表示,伤害可以给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带来心理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家长应该意识到,在遭遇伤害后,孩子出现一些退缩、胆小、愤怒的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应该尽量地安抚孩子,不要轻易责怪他们,要允许孩子将这些负面情绪表达出来。一般情况下,孩子将负面情绪发泄后,经过一段时间会自愈,他们又会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如果孩子在遭受伤害后,负面情绪长期存在,回避发生伤害的场景,易受惊吓,经常做噩梦,家长应该带着孩子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高欣说。

孩子之间经常会出现小矛盾、小打闹。家长不要教他们打、骂等方式,不要过多地干预,放手让孩子自己寻找处理方式。对于天性内向、懦弱的孩子,家长可以适当地帮助他们,带着孩子一起去找到对方沟通。

关注细节预防疾病

由于环境的变化,上幼儿园是孩子最容易生病的时期。疾病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帮助孩子少生病。

三大原因导致孩子易生病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许鹏飞表示,上幼儿园孩子之所以老生病,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环境的改变,二是饮食的差异,三是集中生活容易交叉感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成为致病的那根稻草。

以孩子最常见的感冒发烧为例,许鹏飞表示,孩子会不会感冒发烧主要取决于人体和病原微生物的力量对比,人体主要的力量是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保护上呼吸道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分泌性IGA,这个球蛋白产生于肠道淋巴样组织和扁桃体。

大便干的时候分泌性IGA就减少,敌我力量发生变化,所以大便干是感冒发烧的主要诱因。此外,病原微生物生长离不开人体的鼻腔分泌物,鼻子敏感是产生大量分泌物最常见的原因,所以过敏体质的孩子也容易感冒发烧。

凉水洗脸有助控制鼻涕

流鼻涕也是孩子经常会遇到的情况。许鹏飞表示,鼻涕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环境温度,很多孩子对环境的温度变化很敏感,冷热变化就会刺激鼻腔产生大量鼻涕,预防的办法主要靠锻炼,可以给孩子用凉水洗脸。

二是环境的过敏源,如果孩子是过敏体质,孩子遇到较多过敏源的时候,孩子的鼻子就会过敏,产生大量分泌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或者清除周围的过敏源,尽量选择干净整洁的幼儿园。

三是运动,部分孩子剧烈活动以后就会形成运动血管性鼻炎,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加。在运动以后鼻子堵或者流鼻涕的孩子,要控制运动量。

大便干燥需警惕

许鹏飞表示,很多孩子都有大便干的问题,但不是所有大便干的孩子都会发烧。大便干只是一个诱因。如果孩子大便干,周围正好有人感冒发烧,孩子同时有鼻子堵或者流黏鼻涕,孩子感冒发烧的机会就很大。

所以平时就要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定时大便的习惯。长期便秘的孩子,一定要注意是否存在蛋白过敏的现象。

同时,还要关注嘴里的臭味。如果孩子早上起床嘴里有臭味,说明孩子已经有细菌感染,必须给孩子多喝水。

当然,孩子会否生病还有很多因素,如果家长注意了以上常见的因素,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孩子生病,但孩子生病几率会明显降低。

孩子入园后家长必须学会的技巧


孩子进入了幼儿园,对家长来说也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一方面要帮助宝宝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另一方面要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家庭教育。宝宝上了幼儿园,家长们必须学会哪些技巧呢?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学会写自己名字……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对不容易适应的孩子,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问他“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对你好吗?”“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吗?”等等,避免让孩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绪体验中。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或者不喜欢老师,父母应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与他谈幼儿园的事。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幼儿园中,有一个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就希望一起玩。一开始这个孩子只盯着小朋友,不说话。当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时,就扑上去,一把推开那个小朋友,抢了小汽车……这仅显然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现。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如何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等待交往技巧。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大方地向别人问好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3、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在培养孩子方面,父母和教师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千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指责教师。刚入园的孩子,需要对老师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帮助他们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呢,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父母不应该说:“你们那个老师偏心。”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记住,理智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维护老师的形象,而不是相反。

4、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入园之初,父母要主动帮助老师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向老师价绍孩子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等。让老师真实地掌握孩子的特点,以便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接近孩子,使孩子对教师形成信赖、依恋的心理。幼儿入园后,父母同样应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绪、表现告诉老师,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既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指导孩子的方法,也有利于老师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消除孩子的顾虑、不安,促进孩子的成长。

父母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直接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联系手册,进行家园联系。此外,幼儿园各种活动,如六一儿童节、元旦,以及父母开放日,父母要积极参加,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方法,亲眼目睹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全面了解孩子,才能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使教育发挥最大效率。

放手和关注 缺一不可


专心陪他玩

有时候,宝宝会盛情邀请你加入他的行列。“妈妈,和我一起画画吧!”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就接受宝宝的邀请吧,这会令宝宝非常开心。

不过要注意,跟宝宝一起玩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噢,小宝贝很容易察觉你是在认真陪他玩还是在“敷衍”他。如果他发现你很专心,他就会有这样的感觉:我是有价值的,我值得妈妈关注。如果让他发现你不是那么用心,他可不是好糊弄的,他会大叫甚至会生气。即使有的宝宝当时不抗议,可是他以后就不会再邀请你了,甚至他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我是不是不可爱呢,为什么妈妈不喜欢跟我玩?

鼓励他和人打交道

陌生人会给宝宝带来不安全感,当身边出现陌生人的时候,宝宝就会停止探索,跑回到你身边。这时候你可以随意地与“陌生人”交谈,打消宝宝的顾虑。看到你的态度,宝宝会逐渐放松下来。这时可以让宝宝试着跟他眼中的“陌生人”玩耍,慢慢地,宝宝就能学会如何与人打交道了。

累了安抚他

宝宝玩了很长时间,感到累了,或者害怕、不舒服,他们就不再对探索感兴趣了。这时候宝宝需要你的安慰和亲近,你要及时结束宝宝的探索,让他回到你的身边,和你亲昵一会儿。宝宝的情绪得到很好的安抚,他才能积蓄力量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放手和关注:缺一不可

有些妈妈对宝宝保护过度,不敢放手让他去探索,宝宝走到哪儿跟到哪儿,或者干脆把宝宝揽到自己怀里。这样会使宝宝变得“缠人”,不利于宝宝自主性的发展。

而另外一些妈妈,认识到了让宝宝独立的重要性,很放心地让宝宝去探索,却忽视了在宝宝探索的过程中对宝宝情感的照料。这样宝宝可能会只关注玩具,不再关心妈妈了,这不利于宝宝以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所以,妈妈既要鼓励宝宝自己去探索,同时又要时时关注宝宝的各种心理需求,做到放开手,牵着心,做宝宝精神上的玩伴,这样他才能身心健康地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