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可以“偷偷懒”

儿子才1岁多,有一次,儿子走路摔倒了,看到我在旁边,就伸着稚嫩的小手要我扶他起来。我却装不知,大踏步向前走去。妻子不解,面带愠色,想赶过去抱他。我示意妻子离他远点。儿子朝四周瞅了瞅,在无援助的情况下,两手支地,撅起小屁股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我笑了,妻子也笑了。

儿子第一次吃糖,我让他自己想办法撕糖纸。他先是横拉竖撕,未能如愿,最后干脆连糖带纸一起咬断,取出了糖块。以后,吃橘子、煮蛋也是如此,我都坚持动口不动手。

对于玩过的玩具,我也引导着让他自己收拾。有次,儿子发高烧,玩了玩具以后不肯收拾,我坚持要他自己干,否则以后再也不许玩了。结果儿子一边大哭,一边收拾好了玩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越是父母勤快的家庭,子女懒散的越多;而有些父母不太动手的家庭,子女却往往比较能干。

因此,对孩子的教育中,父母要学会适当“变懒”,给孩子自己探索、克服困难、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才是帮助孩子成长,这样对孩子成长非常有利。

相关推荐

小小老师:孩子也可以教育家长


不知您是否意识到,我们教育孩子讲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果皮、纸屑,可我们又自觉不自觉地犯着同样的错误;我们要求孩子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可我们总是在经意不经意中无视交通法规、违背社会公德;我们教育孩子惩恶扬善,可我们不少人在真正面对“恶”时却退缩了。孩子们用他们的诚实、正直、执着给我们成年人做着老师。

一、女儿用儿歌教育了妈妈

讲述人:果妈妈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没有理由不去踏青。”所以一放假我就带女儿去看春天。

姹紫嫣红一片,让人眼花缭乱,哪里抵得住诱惑,为了拍到花香人美,毫不脚软地在花丛中左闪右躲,一路呼啸而过,美滋滋地淹没在花的海洋里。想抱着女儿一起拍张合影,可小妮子不知怎么了,撅着嘴,任你怎么软硬兼施,就是不愿意。“妈妈,我要说儿歌了,你拿笔记一下。”女儿喊道。

只听女儿念道:“小花小叶子,真呀真漂亮。大叶子,小叶子,大花花,小花花,真呀真漂亮。你在花丛中照张相,可真不好真不好,踩叶子,摘小花,不好不好真不好,大家都要爱护它。小草和小花真开心,大人和小孩爱护小草和小花,真呀真真真好。”

女儿的儿歌,让“我的脸变成一片姹紫嫣红。没想到撅着嘴不说话的小妮子心里是这个意思。我赶紧跟女儿承认错误:“对不起,宝贝,妈妈进到花丛中不对,以后再也不了。”

四月正是踏青春游的好季节,漂亮的花将城市装扮得如此美丽!我们喜欢它,更应该爱它,就像爱自己的孩子,“让我和果果一起成长”。受到了教育的我,心里沉甸甸的,“而走在干干净净小路上的女儿却又变得活跃起来,像只小鸟叽叽喳喳”。

二、小朋友也是父母的好老师

讲述人:羽妈妈

妈妈带羽出去玩,半路上,羽说:“妈妈,我饿了。”于是,妈妈就给羽买了一支烤肠、一个冰淇淋(虽说是垃圾食品,可外出时妈妈忘了给羽带水和吃的东西),等羽吃完后,手里剩了一个塑料袋和一根木棒。羽追着妈妈说:“妈妈,我要找垃圾桶。”可妈妈为了逛街,就跟羽说:“等会儿。”

没多长时间,羽又缠着妈妈找垃圾桶,如此几次之后,妈妈烦了,看了看周围地下也挺脏的,到处是垃圾,就不耐烦地跟羽说:“扔地上就行了。”可羽还是不停地缠着妈妈找垃圾桶,因为找不到,妈妈又烦她太认真,就不理她了,可妈妈突然看到羽蹲在一个下水道旁:仔细认真地把她手中的垃圾投到下水道里。看到这一幕,妈妈惊呆了,为孩子的懂事感到骄傲,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脸红。

三、孩子指出了我的错误

讲述人:赵妈妈

一天,我高高兴兴地提着一袋青蛙回到家里,喜滋滋地为可以美食一顿而大开杀戒。刚满三岁的宝宝走过来,指着我说:“坏妈妈,青蛙吃害虫,你不能杀。”看着满脸稚气,却认真得不依不饶的儿子,我无言以对。

还有一次,走到大街上,为了赶上公共汽车,我拉着儿子,欲跨过隔离墩,横穿马路。没想到儿子竟赖着不走,我不容分说,抱起就跑。上得车来,儿子还在哭哭啼啼,我训斥道:“还哭,差点就坐不上车了。”“你坏,你不走横道线,警察叔叔抓你。”儿子毫无惧色,众人哄堂大笑。我自知理亏,做声不得,也为宝宝有这么强的交通意识而高兴。

早教科普:孩子美德教育可以从吃饭开始


有个宝宝在学习、体育活动等方面都表现得不错。就是有一点令妈妈感到忧虑。宝宝好象缺少一些爱心和对他人的关怀。无论吃饭吃水果,很少想到爷爷奶奶或是爸爸妈妈。家长想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里也都接受过教育呀,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我们以上说明的情况,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同样的感触,造成宝宝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的。

问题真的在孩子吗?其实问题是大人造成的。爷爷奶奶疼爱有加,即使宝宝按照爸爸妈妈的话把好的水果等物品给爷爷奶奶,老人也会因为心疼孙子而从不接受,此时家长们就一定要旁边做一个好的指引,在爸爸妈妈一边,孩子小时侯总要剩饭,妈妈总是吃孩子的剩饭,这是不好的。长久以来养成了习惯。当然,孩子不够体贴就在情理之中了。

太过你爱孩子会让他认为事事都以他为先。慢慢地习惯就成了一种自然。一种固定的理所当然的行为模式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孩子行为的可塑性应该讲是非常大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给予怎样的影响。

如果一开始就给宝宝造成唯他独大的错觉就会造成今后的娇惯的。因此,家长们一定不要让宝宝养成这种不好的习惯。到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吃饭就是自己盛,吃多少盛多少;对长辈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人,家长应该教育宝宝尊敬老人,把好的物品给老人,培养孩子的爱心。

希望家长们也让老人接受孩子的爱心表达,而不是象一般的爷爷奶奶那样最终把所有好东西又还给孩子。这样,宝宝就从对长辈的孝敬中学会了礼让、尊重和关切,同时也从大人的行为中学会了自律和关爱。这样,不知不觉中良好的品行就养成了,而不是惟我独尊。只有养成为他人着想的好习惯,相信宝宝们今后才能健康成长!

亲子早教网早教网(www.zj09.com)提醒您:我们都知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这方面的的优秀,但是这些品质可不是全部是天生的,更多的还是靠家长们的认真教导,才能让孩子们有这方面的认识!这就要求家长们一定不要太娇惯自己的孩子了,要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的好习惯!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宝宝偷偷拿别人的东西怎么办


有些父母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宝宝竟然会偷拿别人的东西,有时候回家检查宝宝的书包会莫名的发现书包里多出了一些不是自己买给宝宝的东西,怎么回事?宝宝竟然出现了偷窃的行为……

宝宝偷东西怎么办

许多家长对宝宝的偷窃行为非常敏感,认识宝宝偷了别人的东西就是学坏了,会觉得非常愤怒和不解,宝宝有不缺那些东西,为什么她会偷别人的东西呢?很多家长都会百思不得其解。其实,没有一个宝宝是小时候从来没有拿过别人的东西的,问题是,当家长发现宝宝偷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时候,会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首先,在考虑该如何对待偷东西的宝宝之前,应该先了解一下宝宝为什么会出现偷东西的行为。

其实,很多情况下,宝宝并不清楚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他只是认为“只要我喜欢的就是我的”,但是通过教育,3岁以后宝宝会逐渐具有物权的概念,他们会知道什么东西是别人的,什么东西是自己的,这时候那别人的东西就具有“偷窃”的性质了。

分析宝宝的偷窃行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

1.放纵宝宝或过度严格。

现在的宝宝绝大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都把宝宝的要求视为圣旨,不管什么样的要求都会满足,使得宝宝没有是非标准,想得到什么东西就会毫无顾忌的去拿,慢慢的,宝宝就会养成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发展为偷窃。也有的家长对宝宝过度严格,宝宝希望得到别的小朋友拥有的东西,家长不能满足宝宝,又不做任何解析,这是宝宝就会觉得非常失望,这种情况下宝宝就会产生偷拿别人的东西的行为。

2.缺乏关注。

有的宝宝偷拿别人的东西,并不是真的需要那种东西,而是想通过这种行为来引起父母和老师的关注,这种宝宝通常是生活在父母都非常忙碌的家庭中,他会觉得爸爸妈妈不关心自己,不注意自己,因此故意那别人的东西,让小朋友去告状,以引起别人的关注。

专家支招:

宝宝早期的偷窃行为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宝宝将来的健康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家长们必须要重视宝宝的这种不良行为,如何矫正宝宝的偷窃行为主要有以下方法:

1.建立物权的概念。

家长可以为宝宝准备她专用的日常用品,例如碗筷、衣服、鞋子等不要和被人混用,帮助她从小建立“我的”“你的”“他的”的概念。给宝宝一个房间或一个他自己的地方来放置他自己的东西,,让他自己管理。同时帮助宝宝建立这样的观念: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私人领域,不经同意,不能随便那别人的东西。还有,帮助宝宝养成征求别人同意的习惯,,那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之前一定要征得别人的同意,而别人要向她借东西的时候同样也必须要有他的同意。例如,宝宝要借宝宝的铅笔的时候,一定要先问问他,,如果宝宝同意借,不要忘了说声“谢谢”,用完以后一定要归还。

2.信任宝宝。

宝宝背着爸爸妈妈那别人的东西,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他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心理不一定就有“偷”的概念,因此,父母不必大惊小怪,而应该巧妙地让宝宝讲清楚来龙去脉,如:我喜欢这个东西,可是家里没有,我就拿了别人的;他欺负我,我就拿他的东西,让他找不着……父母应该相信宝宝不是有意去偷别人的东西,即使是因为发泄不满的情绪有意去做的,父母也要耐心的跟宝宝讲清楚道理,说明这样做是不对的,鼓励宝宝吧东西归还给人家,只要宝宝吧东西还回去了,就应该表扬他。这样宝宝明白了事理,并体会到父母的信任,类似的事情就会避免发生了。

3.分辨是非。

宝宝年纪小,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差,需要成人用浅显的语言和直观的方式进行教育。例如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让宝宝体会故事、游戏中小朋友丢失东西后的着急心情,感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给别人造成的麻烦,提高宝宝的分辨是非的能力,让宝宝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不再随便那别人的东西。

4.榜样作用。

宝宝的模仿能力强,他们模仿的对象首先是父母,因此,父母首先要严于律己,不贪小便宜,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如果发现宝宝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应该耐心教育,让宝宝几时归还,并且告诉宝宝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应该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宝宝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阅读可以解决所有教育问题


犹太人的作法是,滴一点蜂蜜在书上面,让婴儿爬过去舔,以此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英国人的“起跑线”计划是,婴儿出生后送一个“阅读包”,包括几本儿童图书和阅读证。新加坡人的作法是,医院护士必须告诉产妇一个重要事项:“如何读书给婴儿听”。

是的,幼儿的成长,除了必要的物质营养之外,还要有精神食粮——书籍。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幼儿时期是一个“繁花似锦、匆忙而迷乱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孩子的衣食冷暖,更要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让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什么是满足孩子好奇心的东西呢?无疑就是大自然和图书,它们能够把孩子带到最美丽的世界和最美丽的心灵。

我曾经说过,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

中国的全民阅读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很多人缺少阅读,缺乏阅读意识、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体验。很多父母本身就不热爱阅读,也不懂得阅读对一个人的重要价值。特别是在一些学前教育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很多父母对图书的认识都很模糊,许多孩子的童年从未有过阅读的经验。

在城市里,很多父母对幼儿早期教育充满功利性的期望,为了让孩子认字识数以及各种所谓智力开发,都是以能够进入一所好小学为目的的教育,使得幼儿的阅读内容枯燥乏味。在教育竞争背景下,孩子们只能机械而被动地提前接受不适合其心智发展的内容,严重违背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压抑和伤害,过早地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我们认为,幼儿早期教育的核心是游戏和阅读,科学的早期阅读,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根据我们的教育经验,孩子通过与父母共读,在充满兴趣和意义的阅读中,识字是自然而然就能够习得的本领。在幼儿阶段,儿童是把文字作为图画整体性认识,自然而然地认识和记住的。

一个家庭,一个幼儿园,能够让孩子生活在有丰富图书的环境中,能够生活在与大人一起共读的氛围中,孩子几乎所有的教育问题都可以得到最好的解决。我们要真诚地建议父母们——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吧,在共同的阅读讨论中,家庭也会变得更和谐更温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