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为孩子教育尺度的把握而困惑,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做探讨吧。

远和近

孩子的成长是一逐渐离开家长的过程,现实过程如此,心理上更应如此。有的孩子竟然14岁了还没有和父母分床,可以看到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多么近,这样的孩子往往焦虑易怒,依赖性强。而有些父母情感上也依赖孩子,把孩子的问题都当作自己的问题,帮孩子太多,内心其实是“瞧不起”孩子的,就是不相信孩子自己承担责任的能力。当与孩子的关系过近时,父母会发现孩子处于浮躁不安的状态,对父母提过分的要求还认为理所当然;孩子遇到困难需要支持时,父母能很好地陪伴他的感受,能做好倾听,这样的“近”对孩子成长很重要。现在离孩子很远的父母极少,被忽视的孩子内心自然会留下伤痕。还有一种似近实远须警惕:就是家长不断地跟孩子讲道理,享受着灌输自己价值观的快感,而孩子却感受不被理解而很愤怒。

把握与孩子的距离,让他负起自己的责任,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和空间,孩子和家长都会更放松。

严与宽

现在很多家长教育注意讲民主,甚至常对孩子道歉,却发现对孩子缺乏约束力,孩子显得任性;有些家长主张“圈养”,对孩子行为规范要求很严,孩子却变得胆小、刻板。孩子的生活需要界限,有界限才有安全感,我们应告诉孩子一些不能碰触的底线,如危及孩子人身安全的行为,或严重不符合社会道德的行为。除此之外,我们应怎样把握要求的尺度呢?首先给孩子一个探索合理行为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告诉他怎么做。青春期的孩子充满和家长控制权的争夺,如果完全听家长的,孩子觉得是自己“输了”,如果完全听孩子的,家长又觉得自己“输了”,在争斗里关系越来越僵。家长可以呈现相互的要求,问孩子:我们都不想输,那这样的局面如何解决呢?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可以培养他的妥协精神,负起他那块的责任。所以,严与宽是可以掌握在责任感的培养里的。关于严格要求还有一基本要求:可以指出孩子具体的错误及改变途径,而不要攻击他。

情与理

孩子的情绪得到关注,被允许表达,就会对家长打开心扉。孩子总在试探家长,他们会故意用过分的话语表达情绪,甚至摔点东西,显得很不耐烦,其实他在测试家长对他的接受度,评估接下来自己可以怎样更深入袒露自己的感受。

而家长往往受不了“挑逗”,很容易陷入愤怒,接下来往往用“你……”的指责句子批评孩子,或强压怒火不理睬。这时候家长与孩子都陷入了负性情绪,不能有效建立沟通管道。那么家长可以尝试“积极倾听”,简单反馈孩子的感受,或用好这三个字:说一说。

有研究证明,正是持有强烈价值观,非黑即白、爱憎分明,且强力要求孩子接受的家长更容易激发孩子的抵触,走向对抗。

愿家长们都学习一点辩证法,灵活变通地教育孩子,享受美妙温情的亲子关系,在和谐的关系里与孩子共同成长。很多父母为孩子教育尺度的把握而困惑,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做探讨吧。

远和近

孩子的成长是一逐渐离开家长的过程,现实过程如此,心理上更应如此。有的孩子竟然14岁了还没有和父母分床,可以看到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多么近,这样的孩子往往焦虑易怒,依赖性强。而有些父母情感上也依赖孩子,把孩子的问题都当作自己的问题,帮孩子太多,内心其实是“瞧不起”孩子的,就是不相信孩子自己承担责任的能力。当与孩子的关系过近时,父母会发现孩子处于浮躁不安的状态,对父母提过分的要求还认为理所当然;孩子遇到困难需要支持时,父母能很好地陪伴他的感受,能做好倾听,这样的“近”对孩子成长很重要。现在离孩子很远的父母极少,被忽视的孩子内心自然会留下伤痕。还有一种似近实远须警惕:就是家长不断地跟孩子讲道理,享受着灌输自己价值观的快感,而孩子却感受不被理解而很愤怒。

把握与孩子的距离,让他负起自己的责任,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和空间,孩子和家长都会更放松。

严与宽

现在很多家长教育注意讲民主,甚至常对孩子道歉,却发现对孩子缺乏约束力,孩子显得任性;有些家长主张“圈养”,对孩子行为规范要求很严,孩子却变得胆小、刻板。孩子的生活需要界限,有界限才有安全感,我们应告诉孩子一些不能碰触的底线,如危及孩子人身安全的行为,或严重不符合社会道德的行为。除此之外,我们应怎样把握要求的尺度呢?首先给孩子一个探索合理行为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告诉他怎么做。青春期的孩子充满和家长控制权的争夺,如果完全听家长的,孩子觉得是自己“输了”,如果完全听孩子的,家长又觉得自己“输了”,在争斗里关系越来越僵。家长可以呈现相互的要求,问孩子:我们都不想输,那这样的局面如何解决呢?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可以培养他的妥协精神,负起他那块的责任。所以,严与宽是可以掌握在责任感的培养里的。关于严格要求还有一基本要求:可以指出孩子具体的错误及改变途径,而不要攻击他。

情与理

孩子的情绪得到关注,被允许表达,就会对家长打开心扉。孩子总在试探家长,他们会故意用过分的话语表达情绪,甚至摔点东西,显得很不耐烦,其实他在测试家长对他的接受度,评估接下来自己可以怎样更深入袒露自己的感受。

而家长往往受不了“挑逗”,很容易陷入愤怒,接下来往往用“你……”的指责句子批评孩子,或强压怒火不理睬。这时候家长与孩子都陷入了负性情绪,不能有效建立沟通管道。那么家长可以尝试“积极倾听”,简单反馈孩子的感受,或用好这三个字:说一说。

有研究证明,正是持有强烈价值观,非黑即白、爱憎分明,且强力要求孩子接受的家长更容易激发孩子的抵触,走向对抗。

愿家长们都学习一点辩证法,灵活变通地教育孩子,享受美妙温情的亲子关系,在和谐的关系里与孩子共同成长。

相关阅读

当孩子犯错时批评也得讲技巧


当孩子犯错时批评也得讲技巧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大小错误,对家长而言,这些错误没有什么是不可原谅的,只要你能采用正确的批评方式,这些错误同样也能以教训的方式转变成孩子进步的基石。

心理专家建议家长在批评孩子错误时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采用收缩和安抚的方式

家长应尽量避免从针对一件事情的批评扩张到一类事情的批评,更不能由事情而扩张到对孩子本身人格的批评。儿童极其敏感,并且容易受暗示,即便是善意的批评都会对其自尊心及自我认可产生冲击和伤害。他们在批评发生之前其实已经有了预感,并且知晓父母对自己有所期待,他们对于批评可能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产生了恐惧,怕失去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因此,家长的批评里应包含一定的安抚作用。

二、避免与结果直接挂钩

绝大多数家长批评孩子,是因为家长看到了孩子将事情的结果搞得很糟糕。家长一定要避免与结果挂钩的批评,选择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将自己犯的错误阐述出来,在潜移默化的引导语言中将规则明确化、清晰化,更容易令孩子感到舒服,接受教育。

三、避免与别的孩子做比较

以别人为标准,实际上是没有标准,家长是不能始终如一地按同一标准批评孩子的。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对孩子使用的规则也会不一样,更何况是家庭中其他成员。这也正好能解释为什么孩子在家里不听话,而上幼儿园很听话。孩子对公平性要求很强,他们喜欢他人对待自己时,能使用对待他人一样的方式。这一点也是家长在批评孩子时最应当注意的地方。

四、不能冤枉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受到冤枉。孩子真诚地对待每一件事,如果一旦受到最亲近的人的怀疑与冤枉,会感到十分委屈,这一事件引发的心灵阴影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心理的正常成长。

小小老师:孩子也可以教育家长


不知您是否意识到,我们教育孩子讲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果皮、纸屑,可我们又自觉不自觉地犯着同样的错误;我们要求孩子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可我们总是在经意不经意中无视交通法规、违背社会公德;我们教育孩子惩恶扬善,可我们不少人在真正面对“恶”时却退缩了。孩子们用他们的诚实、正直、执着给我们成年人做着老师。

一、女儿用儿歌教育了妈妈

讲述人:果妈妈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没有理由不去踏青。”所以一放假我就带女儿去看春天。

姹紫嫣红一片,让人眼花缭乱,哪里抵得住诱惑,为了拍到花香人美,毫不脚软地在花丛中左闪右躲,一路呼啸而过,美滋滋地淹没在花的海洋里。想抱着女儿一起拍张合影,可小妮子不知怎么了,撅着嘴,任你怎么软硬兼施,就是不愿意。“妈妈,我要说儿歌了,你拿笔记一下。”女儿喊道。

只听女儿念道:“小花小叶子,真呀真漂亮。大叶子,小叶子,大花花,小花花,真呀真漂亮。你在花丛中照张相,可真不好真不好,踩叶子,摘小花,不好不好真不好,大家都要爱护它。小草和小花真开心,大人和小孩爱护小草和小花,真呀真真真好。”

女儿的儿歌,让“我的脸变成一片姹紫嫣红。没想到撅着嘴不说话的小妮子心里是这个意思。我赶紧跟女儿承认错误:“对不起,宝贝,妈妈进到花丛中不对,以后再也不了。”

四月正是踏青春游的好季节,漂亮的花将城市装扮得如此美丽!我们喜欢它,更应该爱它,就像爱自己的孩子,“让我和果果一起成长”。受到了教育的我,心里沉甸甸的,“而走在干干净净小路上的女儿却又变得活跃起来,像只小鸟叽叽喳喳”。

二、小朋友也是父母的好老师

讲述人:羽妈妈

妈妈带羽出去玩,半路上,羽说:“妈妈,我饿了。”于是,妈妈就给羽买了一支烤肠、一个冰淇淋(虽说是垃圾食品,可外出时妈妈忘了给羽带水和吃的东西),等羽吃完后,手里剩了一个塑料袋和一根木棒。羽追着妈妈说:“妈妈,我要找垃圾桶。”可妈妈为了逛街,就跟羽说:“等会儿。”

没多长时间,羽又缠着妈妈找垃圾桶,如此几次之后,妈妈烦了,看了看周围地下也挺脏的,到处是垃圾,就不耐烦地跟羽说:“扔地上就行了。”可羽还是不停地缠着妈妈找垃圾桶,因为找不到,妈妈又烦她太认真,就不理她了,可妈妈突然看到羽蹲在一个下水道旁:仔细认真地把她手中的垃圾投到下水道里。看到这一幕,妈妈惊呆了,为孩子的懂事感到骄傲,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脸红。

三、孩子指出了我的错误

讲述人:赵妈妈

一天,我高高兴兴地提着一袋青蛙回到家里,喜滋滋地为可以美食一顿而大开杀戒。刚满三岁的宝宝走过来,指着我说:“坏妈妈,青蛙吃害虫,你不能杀。”看着满脸稚气,却认真得不依不饶的儿子,我无言以对。

还有一次,走到大街上,为了赶上公共汽车,我拉着儿子,欲跨过隔离墩,横穿马路。没想到儿子竟赖着不走,我不容分说,抱起就跑。上得车来,儿子还在哭哭啼啼,我训斥道:“还哭,差点就坐不上车了。”“你坏,你不走横道线,警察叔叔抓你。”儿子毫无惧色,众人哄堂大笑。我自知理亏,做声不得,也为宝宝有这么强的交通意识而高兴。

要让孩子学理财父母得先学


随着理财教育逐渐被重视,许多父母开始对国外的理财教育感到好奇,比如在理财教育上非常成功的国家,那些父母到底如何教导孩子?

在教孩子如何理财的问题上,专家们发现一个有趣的差异,即韩国的父母依然抱着昔日的保守理财观念,认为“要节省”、“要攒钱”,而美国父母则教育孩子符合新时代的先进理念。

实际上教子女“如何投资”的父母美国有71%,相比韩国仅仅有33%;有家庭财务计划的美国有61%,韩国则有36%。

特别是对“父母有能力教孩子理财吗?”的回答,韩国的父母只有能做出肯定的答复。韩国的父母在幼小的时候,从父母那里得到零用钱的经验只有,相反美国则高达52%。

对“如何学习理财知识?”的问题,大部分美国父母的回答为,从学校得到了专业学习,而韩国父母几乎无一例外地是从个人经验中学到。

我们必须了解,唯有父母先学习理财知识,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理财教育。根据德国的一项调查,父母没有很好的理财理念,其子女成为百万富翁的概率只有1/500。相反,父母善于理财,子女成为百万富翁的概率可以达到1/5。这是说明要是父母有正确的理财观念,其子女成为百万富翁的概率比不擅于理财者的子女高100倍,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比较结果。

有的父母会认为:“那都是有钱人家的事情”、“我哪里懂理财?还是让专家来教吧。”但是,2000年英国金融监督厅(FSA)进行了一项富裕家庭子女和贫困家庭子女在理财知识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的调查。结果显示,富裕家庭子女所掌握的理财知识比贫困家庭子女丰富得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父母的谈话,耳濡目染地学到很多有关股票、证券等金融产品的知识,以及利用金融机构的方法。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成为“富人”还是“穷人”,并不取决于父母留下的“财产”,而在于掌握了多少理财知识。要是父母没有掌握正确的理财知识,却仍坚持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虽然我不懂,但我要让孩子好好学习。”显然是错误的,要教导孩子连自己都不懂的内容,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成功?

身为父母都会考虑“我是称职的父母吗?”、“如何正确地教导孩子?”。要做称职的父母,必须要重视孩子的理财教育。

做好孩子的理财教育,父母必备两个条件:第一,对孩子的理财教育要持有持续的关心和支援。第二,要掌握教孩子理财教育所需要的最基本的金融知识。归根结底,唯有父母先学习理财知识,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理财教育。

如果你现在还不懂什么理财教育,那就赶紧学习吧,为了能教好孩子,一定要先自己学会理财再来教育孩子。

相关推荐:

看富豪如何教育子女理财

零花钱中国孩子最多如何教孩子从小理财

“孩奴”自救:教育理财早轻松

宝宝犯错时,别让教育也犯错!


宝宝的好奇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他时常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探索周围的世界,在他的眼里,没有什么不可能,他常常让家人为自己的“错误”而提心吊胆、哭笑不得。

多数父母都选择了跟在宝贝的身后为他们的“壮举”一一买单,心中却苦不堪言。其实,宝宝并非有意要犯错,父母只要引导得当,完全可以将宝宝的“错误”化作“惊喜”,做一个喜笑颜开的快乐妈妈!

案例:2岁的乐乐最近痴迷于各种各样的声音,小鸟的叫声,动听的音乐声,甚至于各类器皿破碎的声音。看吧,小家伙把家里的玻璃杯高高地举起,“啪嗒”!杯子四分五裂,他却在旁边乐开了花。当妈妈阻止他时,他就睁着无辜的大眼睛望着妈妈,说得厉害了,就开始哇哇大哭,过后依旧不时地“残害”着家里的杯子、椅子。

宝宝的好奇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他时常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探索周围的世界,在他的眼里,没有什么不可能,他常常让家人为自己的“错误”而提心吊胆、哭笑不得。多数父母都选择了跟在宝贝的身后为他们的“壮举”一一买单,心中却苦不堪言。其实,宝宝并非有意要犯错,父母只要引导得当,完全可以将宝宝的“错误”化作“惊喜”,做一个喜笑颜开的快乐妈妈!

错就错了吧

2岁前的宝宝最担心的就是爸爸妈妈不喜欢他了,所以即使宝宝有错,也不能大声呵斥宝宝,不随便给宝宝贴些“坏孩子”、“不听话”之类的标签,更不能以“不听话就不要你了”、“再这样就不喜欢你了”等话让宝宝感到恐慌和无措。

宝宝犯错也是有苦衷的。好奇心满满的他,其智力发育往往先于其技能发展,因而,他在认知世界时,经常会笨手笨脚地损坏周围的许多东西;加之其身心发育的特点,他对外界的认知往往是“歪曲”和浅显的,大人眼里的种种“错误”在他的脑海里则是种种有趣的冒险。所以,当宝宝犯错时,父母应该给予一定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去粗暴制止,避免使宝宝的认知世界产生混乱。

父母要能够正视顽皮宝宝的种种探索。家中有个顽皮宝宝,其实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宝宝正是在这种“劣迹斑斑”的道路上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父母要允许自己的宝宝在一定范围内犯错,错了就错了,无需扳起面孔,微笑面对也未尝不可!

大方式化错为乐

当宝宝犯错时,父母要如何正确对待呢?

方法一:冷静处理理解宝宝

面对宝宝的违规行为,很多父母都很难保持冷静,一时无法控制自己的坏脾气,制止宝宝是他们唯一的方式。可他们的这种行为恰恰会激起宝宝更多的反抗行为,稚嫩的宝宝很容易被父母的粗暴行为而吓到。因此,冷静下来,和宝贝好好沟通,试着用别的事情来分散他的注意力,或者让宝宝用别的方式来替换他的“错误”行为。譬如宝宝喜欢听各种声音,父母就可以替宝宝收集各种美妙的乐音,当他正在犯错时放给他听,使他自动放弃“错误”。切忌蛮横地阻止,挫伤宝宝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要知道,宝宝的“错误”正是其成长的一个独特标志呢!

方法二:耐心对待化“错误”于无形

父母千万不要以为宝宝只会闯祸,其实他也是很有责任感的,他特别害怕父母的责备,而且许多错误都是他无心而为的。所以,千万不要忽视宝宝“犯错”后的心理安抚,父母可以在宝宝犯错后,耐心地为其收拾残局,让宝宝看到他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用无声的语言使宝宝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和包容,对于宝宝的一些破坏性行为,家长要提前做好防护工作。

方法三:以身作则积极沟通

3岁前,宝宝的许多行为来源于对外界事物的模仿,他的许多“恶行”源自于父母。因此,父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文明礼让,积极向上,为宝宝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父母也可以采用亲子游戏的方式,让宝宝明白:什么话是不礼貌的,什么行为是不文明的,什么样的宝宝是受欢迎的。让宝宝慢慢接触社会规则,心悦诚服地做一个文明宝宝。对于宝宝偶尔为之的“错误”,父母不应过于关注,切忌反复说教、责骂而给宝宝造成心理负担或者负面强化。对于宝宝经常性的错误,父母要仔细观察,分析原因,采用移情或者榜样的方法予以改变。

另外,在批评宝宝的时候,父母切不可唐突指责,更不能横加阻止,而应耐心引导,用自己的行动,让宝宝在爱的沐浴中化错误为成长的契机,使其身心和谐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