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14岁的英国少年迈克尔独自驾船横渡大西洋,迈克尔的成功显示了他超出同龄人的天赋。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世界上曾有许多像迈克尔一样被冠以天才和神童称号的孩子,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少年得志并没有为他们带来光明的前途。相反,不少神童仿佛遭遇了某种共同的“魔咒”,他们在昙花一现后迅速没落,有人不堪压力离家出走,有人生活糜烂迷失方向,还有人甚至精神崩溃,试图自杀……

数学神童

成就13岁就被牛津录取

魔咒离家出走诅咒父母

1998年,13岁的英国女孩苏菲娅凭借惊人的数学天赋被享誉全球的牛津大学破格录取,在整个英国引起了巨大轰动。然而,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数学神童竟会在3年之后离家出走。苏菲娅出走时没有告诉任何人,她的失踪引起了英国警方的高度重视。最后,警方在英国南部的一个海滨小镇找到了苏菲娅,然而苏菲娅拒绝再回到父母身边,并指责父母给她带来了巨大压力。失踪期间,苏菲娅在给父母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16年来,我已经受够了你们对我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虐待。”她还在邮件中诅咒父母应该“下地狱”。

在苏菲娅刚上小学时,她的父母就发现了女儿的数学天赋,认为学校的教育不再适合女儿,于是将苏菲娅留在家中进行教育,这等于剥夺了苏菲娅童年的所有乐趣,使她对父母的态度由不满逐渐转变为仇恨。虽然苏菲娅最终还是回到了牛津大学,但是她没能完成学业。现在,这名昔日的数学神童只是在一家公司当了一名普通的行政助理。

语言神童

成就自创语言精通数学

魔咒放弃学术落魄而死

类似苏菲娅的例子其实并不罕见。上世纪初,美国曾出现一个名为希迪斯的语言神童,他6个月大时就学会了26个字母,一岁半就能阅读报纸。希迪斯3岁就开始学习数学,4岁时已精通法文,9岁就被哈佛大学录取,并给哈佛大学数学协会做关于四维空间的讲座。希迪斯精通多种语言,包括英语、希腊语、俄语、法语、德语、希伯来语、土耳其语、亚美尼亚语。此外,他还自创了一种语言。甚至有传言称,希迪斯在一生中可能掌握了40多种语言,他掌握一门新语言只需一天时间。当时纽约智商测试协会主任斯特林曾称,希迪斯的智商在250到300之间,他从来没见过智商如此之高的人。

除了语言天赋外,希迪斯还立志要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然而盛誉之下的希迪斯却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逐渐变得与社会格格不入,甚至一度精神失常。成年后的希迪斯放弃了学术研究,开始从事一些普通工作。而且他总是故意隐藏自己的天赋,一旦老板发现他是天才,他就会立即更换工作。1944年,落魄潦倒的希迪斯病死在一间出租屋里,年仅46岁。

象棋神童

成就15岁成为特级大师

魔咒国家英雄变通缉犯

美国国际象棋天才菲舍尔曾因过人的才智而轰动全世界。菲舍尔1943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他6岁开始学棋,13岁就成为美国少年国际象棋大赛冠军,14岁成为美国国际象棋公开赛冠军,15岁成为国际象棋特级大师。1972年,菲舍尔在“世纪之战”中击败前苏联世界冠军斯帕斯基,成为第十一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当时,他被美国人追捧为冷战时期的国家英雄。

1975年,在棋坛如日中天的菲舍尔突然放弃所有比赛,淡出棋坛神秘引退。但是,1992年他突然二度出山,并无视美国对前南斯拉夫的制裁禁令,与老对手斯帕斯基在前南斯拉夫展开鏖战。菲舍尔此举激怒了美国政府,他被美国法庭缺席宣判为有罪,并从此遭到了美国长达10多年的通缉。菲舍尔后来的行为相当怪异,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反犹太言论,更令美国人瞠目结舌的是,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数小时,菲舍尔在一家外国电视台现身,公然为“9·11”叫好。对于菲舍尔越来越古怪的行为,美国民众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他少年成名,受到了太大的精神压力;有人认为他患了精神病;还有人认为他行为怪异是被美国政府迫害所致。

钢琴神童

成就20岁享誉世界乐坛

魔咒成名不久跳崖自杀

英国钢琴神童特伦斯出生于1957年,他的父母都是音乐家。当特伦斯还是个孩子时,他的父亲就发现他拥有惊人的音乐天赋,并对他进行了特殊训练。特伦斯12岁时就随伦敦交响乐团在伦敦皇家节日大厅登台表演。20岁时,特伦斯已经成为一名享誉世界乐坛的著名钢琴家。

然而,在1979年圣诞节前夕,年仅22岁的特伦斯在即将到国外举行一系列音乐独奏演出之前,突然在英国一个著名的海滨景点跳崖自杀,结束了传奇而短暂的一生。他自杀的原因也成为人们一直谈论的焦点。

商业神童

成就10岁做起古董生意

魔咒自杀未果手术变性

现年29岁的英国男子哈里斯曾经是一个天才少年。哈里斯生于1978年,他在10岁时就学会经商,并做起了古董生意。14岁时,哈里斯撰写了一本名为《从贫穷到富有》的自传。然而,哈里斯在成年之前经常受到同龄人的欺负,由于长期心情郁闷,他的生意越来越惨淡,最后彻底失败。

1991年,哈里斯的父亲因为纵火罪和诈骗罪被关进了监狱。此后,心灰意冷的哈里斯试图自杀,但被人及时发现,经过抢救他活了下来。2001年,哈里斯竟然接受变性手术,变成一个名叫“劳伦”的女子。目前“劳伦”是英国一家电视台的主持人。

演艺神童

成就小鬼当家一炮走红

魔咒生活糜烂涉嫌贩毒

美国前著名童星麦考利1990年因主演《小鬼当家》而一炮走红,当时他只有10岁。麦考利在影片中聪明伶俐的表演迅速征服了全世界影迷,他也因此成为当时全美片酬最高的童星,14岁时,麦考利就已拥有数百万美元的银行存款。

然而,成名后的麦考利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私生活开始变得越来越糜烂。1998年,18岁的麦考利和同龄女影星雷切尔早早完婚,但他们的婚姻仅维持了两年时间。2004年,麦考利因为涉嫌贩卖毒品而被警方逮捕,最后获得缓刑判决,躲过了牢狱之灾。此后,他一直试图重振自己的演艺事业,但再也无力回天。

网球神童

成就16岁勇夺奥运冠军

魔咒盗窃持毒两次被捕

美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卡普里亚蒂还没学会走路就已开始接触网球。卡普里亚蒂凭借过人的天赋,在13岁时就赢得了法国网球公开赛少年组冠军。1990年,年仅14岁的卡普里亚蒂就已跻身世界十强,并于次年打进温布尔登公开赛决赛。1992年,16岁的卡普里亚蒂夺得奥运会网球女单冠军。

1993年,在网坛如日中天的卡普里亚蒂竟因盗窃被警方逮捕。半年后,她又因非法持有大麻再次被捕,成了网坛著名的“问题少女”,黯然离开网球场达两年之久。

相关链接

当年神童立业成家

不让儿女再当神童

英国著名数学神童劳伦斯12岁就考入牛津大学,一年后就修完本科学业,17岁时博士毕业,她这种“速成式”的学习经历至今无人能够超越。成年后,劳伦斯也是一帆风顺,她现在的职业是数学教授,并已经结婚生子。然而,劳伦斯对自己被称为神童的那段经历一直不愿多提,她说:“无论如何我不想让我的孩子成为所谓的神童,我希望他们能够毫无压力地自然成长。”

对于许多神童都是昙花一现甚至结局非常不幸的例子,劳伦斯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神童们都拥有远超于他们年龄的特殊才智,人们往往将他们当成大人看待,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给他们施加了太大的压力,剥夺了他们和同龄人一起玩乐的机会,甚至不允许他们拥有普通孩子都有的某些行为习惯。等这些孩子一进入青春期,他们所受到的压力将全部释放,变为反抗,从而引发各种问题。”

新闻纵深

神童大多昙花一现

关键在于情商不足

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如果单从学习的角度来看,神童的确令人羡慕,但神童并非神通广大,他们和常人一样,除了必须面对各种生活挑战,还需要朋友、需要快乐、需要真正的童年生活。但是由于在童年就受到了巨大压力以及单调的生活,神童往往智商很高却情商不足,这导致许多神童在昙花一现后就销声匿迹了。

在当今社会,随便翻开一本与就业有关的书籍,内容提供的多半是如何与人相处的信息,这就是情商备受重视的原因。如果学历和智商足以代表一切,那么面试就没有必要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情商包括的内容并不只是情绪控制和人际关系,因为健康的情绪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之上。即使智商再高的人也离不开情商。但情商并非智商的必然产物,而是一套完全不同的学习法则,这是父母必须注意的。

高等教育并不是靠着高智商就能通过的,很多成功者并非出自名校。教育不仅仅是智育,如果教出一个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天才,或是不知道如何应付生活压力的“大小孩”,那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扩展阅读

父母封印孩子成长的三大"魔咒"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能被大人施加的魔咒的约有三种:时间魔咒、完美魔咒和“不要长大”魔咒。被魔咒束缚的孩子,容易紧张、讨好大人、退缩、自我贬抑、对自己没有信心、不快乐。

时间魔咒

孩子因为幼稚,所以做起事来比较慢。但是大人会紧张地催促:“快吃”、“快写”、“快穿”……甚至大声斥喝或惩罚。孩子在被催赶的制约之下,学到紧张和焦虑,行为可能愈来愈慢,表现可能愈来愈不好。我们为什么要让生活过得这么紧张呢?为什么要把亲子关系弄得那么紧绷呢?“慢”才能腾出成长的空间哪!

完美魔咒

孩子因为幼稚,所以做起事来比较不完美,但是大人会紧张的加以责备:“再用功一点”、“多加努力”、“怎么退步了”、“我们以你为荣”……

大人不断的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于是缺乏成就感、自信心、尊严,而且背负太多的责任。孩子会误以为是为大人学习的,他们一切的努力只是为了不要让大人失望。我们为什么不能包容他们那种不完美的孩子气呢?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保持他们天性的天真活泼,却要让他们适应大人的脚步呢?孩子是不宜提早成熟的!

“不要长大”魔咒

由于大人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于是处处替他们代劳;即使孩子已经上了大学,对许多生活琐事仍然不放心。“孩子,不管你几岁,在爸爸的心目中你永远是小孩子!”“你是妈妈的心肝宝贝!”我们在暗示孩子不要长大。在许多情况,孩子可以自己做决定,而且想自己做决定,却不敢做决定,“我要问妈妈看看是否可以……”孩子更不敢顶撞大人,即使大人的要求明显的不合理。我们给孩子太多的罪恶感,使他们不敢自主决定。

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理想的步调和速度成长,是自私的,不但不可能,也很残忍。解除孩子的魔咒,必须从调整我们这些不合理的期望做起。

谁给“神童”后天扫平路


仅有3%“神童”真正获得成功

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客座教授琼·弗里曼从1974年开始跟踪调查210名极具天赋的儿童。这些孩子在数学、美术和音乐等领域展现出过人天赋。

时至今日,仅有3%的人最终把年少时的“豪言壮语”变成现实。英国《每日邮报》日前援引弗里曼的话报道:“只有6名孩子取得通常意义上的成功。”她说:“六七岁时,这些孩子具有做大事的潜质,但是不少人的天赋和才能没有得到继续发展。”

安德鲁·哈利伯顿是弗里曼教授跟踪调查的对象之一。他8岁时就能够掌握中学阶段的数学,是别人心目中的“神童”。但他大学未毕业就退学,到一家快餐店打工。

选择太多可能带来失败

弗里曼说,“神童”有时在多个领域表现出过人天赋,如果每个领域都想尝试,可能会导致他们无法成功。

安娜·马克兰和若瑟兰·拉文同在11岁时进入曼彻斯特切塔姆音乐学校学习。

马克兰现年46岁,1982年当选英国广播公司“年度青年音乐家”。他曾在牛津大学学习音乐并完成2年硕士课程,眼下是一名职业音乐家,从事着心目中“世界最棒的工作”。

拉文与马克兰不同,她放弃音乐改学科学。在受调查的210名孩子中,她的成绩最好,17岁进入伦敦大学学院。不过大学期间,她没有通过数学和天文学两门学科,最终未获得学位。

做了20年数学老师后,拉文辞职回家。她在书里写道:“我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童年压力过大造成扭曲

弗里曼教授在调查报告中写道,不少“神童”最终人生失意的原因还在于他们无法享受正常的童年时光。

有时候,父母过于强求,给孩子过大压力,或是让他们远离同龄小伙伴,最终令他们鲜有玩伴。

弗里曼强调:“‘神童’也是普通人。但他们面临特殊挑战,尤其是不切实际的期待。因此,在其他人看来,‘神童’特别怪异、不开心。”弗里曼说,人们应当以平和心态接受这些“神童”,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机会开发潜能并给予可靠的支持。

她说:“童年时代的欢乐和创造力是取得一切伟大成就的基础。”

男孩子的缺点大多源自父亲


分享:如何做一个男孩子的父母

1.男宝宝更加在意爸爸的看法。

2.喜欢模仿爸爸的行为(抽烟、喝酒等)

3.爸爸跟宝宝的承诺是否朝令夕改,影响宝宝诚实。

4.爸爸和妈妈教育意见不统一,容易导致男宝宝不服从管教;

5.爸爸做事拖拖拉拉犹豫不决,容易导致宝宝不自信。>>

友发贴分享:合格父亲怎样教育男孩子

育儿问答:

友兰lanyan问:男孩的性格、智商是遗传妈妈多呢?还是爸爸多?

特聘专家Apple(向她提问)解答:性格是父亲的遗传大。性格的形成固然有先天的成分,但主要是后影响。比较而言,爸爸的影响力会大过妈妈。智力有一定的遗传性,同时受到环境、营养、教育等后天因素的影响。据科学家评估,遗传对智力的影响约占50%-60%,就遗传而言,妈妈聪明,生下的孩子大多聪明,如果是个男孩子,就会更聪明。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人类与智力有关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体上。女性有2个X染色体,男性只有1个,所以妈妈的智力在遗传中就占有了更重要的位置...>>查看全文

口吃大多属于心理问题


在心理咨询个案中,常有来询的家长朋友来讨论孩子的口吃问题。他们是那样地关切、担忧。因为一旦孩子有了口吃的毛病,对其心理发展的不良影响是很大的。口吃给孩子的人际交往带来直接的不便,容易使孩子形成孤独、退缩、羞怯和自卑的不良人格特点。而这些又往往反过来加剧孩子的口吃。

其实,口吃极少是因为发音器官的器质性原因,而大都是“心病”。如果您的孩子患了口吃,如下的心理矫正技术会使您感到前景乐观。

正确示范法您用一种和蔼温柔的表情和态度,从容不迫地说出一句话,让孩子跟着学一遍。孩子开始如果讲不好,切忌急躁,应耐心引导。孩子稍有进步,马上赞扬鼓励:“对,就这样慢慢讲,你看,比昨天又进步了。”

唱歌朗读法口吃的孩子唱歌或朗读课文时并不口吃。这是因为这种语言活动中的节奏感使然。您可以有意识地和孩子一同唱歌、背课文、说儿歌,使其掌握语言的节奏。再进一步引导他以读课文的节奏来说话,一点点地过渡。

缓慢对话法平时孩子跟您谈话时,让他慢慢讲,特别是开头第一句,甚至头一个字,更要慢而再慢。您应极耐心地倾听,不要忙于插话,不要用插话代替孩子要说的话。孩子说完话时,过一两秒,您再做反应,用慢节奏回答孩子,并尽量用孩子刚才用过的词语。在您跟孩子这样有意识地对话时,最重要的是要尽量显示您对他的爱。

节拍训练法孩子说容易结巴的语句时,您可以打拍子,打一拍说一个字,一字一字慢说。也可以利用音乐节拍伴奏练习。这样的节拍训练往往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等这些语句被突破,说起来不再困难了,也就用不着节拍了。

角色扮演法口吃的孩子说话时还有一种情况往往不口吃,那就是在他不大留意自己讲话的时候,或是自言自语的时候。因为这种情况下他不大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因此,您可以让孩子借游戏之机,扮演某一角色,使他感到不是自己在说话,而是“角色”在说话。经常扮演角色说话,孩子也就忘掉了自己的“口吃”,而后,再逐渐地迁移到日常用语中来,口吃也就得到了矫正。

在施用上述矫正技术过程中,您再鼓励孩子多参加活动,多接触伙伴,增强自信,去掉自卑。

口吃“标签”不可轻易贴

孩子说话有一种情况无需矫正。那就是孩子风风火火、急急忙忙中跟大人说起话来,特别快的节奏,中间就有了几个“结巴”。这是孩子们的特点,说不上口吃。就是成人,几乎每个人都有“结巴”的时候。这可以叫暂时性结巴,在孩子2~5岁整个学说话的阶段都会出现暂时性结巴,这与那种一惯性结巴是两回事。对孩子暂时性结巴,可以不去管它。千万不要轻率地给孩子贴“口吃”的标签。因为这样真会把孩子的暂时性结巴,引到习惯性结巴上去,而成为真正的口吃。

孩子学说话,家长要“三不”

一是不嘲笑。“唉哟,好几岁了,话都说不好哟!”这类话绝不该出自家长之口,因为它会挫伤孩子学话的积极性。二是不阻止。“别说了,吵人!”这种话将使孩子不愿意或不敢多讲话,对孩子语言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打击。三是不催促。“别急,慢慢说。”这是最佳策略,而着急地催促,势必“欲速则不达”,让孩子反而容易结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