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幼儿园,能为孩子抢占一个较为有利的起跑线,准备一条较为通畅、便捷的跑道,让我们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作为父母应该怎样为孩子择园呢?“适合”二字是根本!能让孩子感到快乐、开心的幼儿园就是最适合的。

路途远近是基本的考虑点

不要为了好学校而舍近求远,这样做将带来接送孩子的难题,也会使得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得不早起,以至于对孩子的健康有负面影响。

不要盲目追求幼儿园等级

有些幼儿园因受场地限制无法达到示范园,但办学严谨、教师工作踏实、服务意识强,在园孩子的家长满意率高。这样的幼儿园是最值得选择的。

根据经济条件量力选择幼儿园

每月的管理费收费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收费标准的高低与教育质量的优劣并不一定成正比,所以家长不必为此背包袱。

选“特色”幼儿园须慎重

幼儿阶段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诸多方面的关键期,孩子需要通过广泛接触周围的环境,促进语言、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如果在此阶段花大量的时间用于练习某一技能,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会受到影响。

尽量不要选全托幼儿园

学龄前儿童处于感情发展的关键期,渴求家人的关爱,如果此时送进幼儿园全托,孩子缺乏与亲人亲昵的接触,会失去安全感、信任感。除非万不得已,家长不要这样做。

尽量不要进比孩子实际年龄高一级的班级

因为正常的孩子智力年龄随生理年龄同步增长,一个聪明的3岁孩子进入4岁的班级,他的能力有可能不如别人,这对孩子自信心、好胜心的培养十分不利。而且,当孩子大班毕业该进小学时,将面临“留级”的打击。

入园勿进行“定性培养”

孩子进入幼儿园前,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各方面都没有定性。因此,家长不要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所谓的“定性培养”。没有必要让孩子学这学那。幼儿园招生是不允许考试的,面试只是看看儿童的健康状况、是否认识数字、颜色辨别等。家长有目的性地强迫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是不可取的。

孩子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让儿童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兴趣,以开朗的心态面对困难,是家长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孩子的快乐与开心,我们的父母一定要炼就“火眼金睛”之本领,为孩子择出“适合”的幼儿园。

延伸阅读

宝宝上幼儿园前必知的规矩


时间转瞬即逝,昨日还在牙牙学语的小宝宝,今天就要背着小书包开始幼儿园的独立生活了。作为妈妈是不是有几分不舍,有几分牵挂。可是更重要的是帮助宝宝提前做好准备,顺利度过入园的适应期。尤其是一下这些规矩,一定要在宝宝入园前教给小家伙们哦!

1.学会排队和等待

在幼儿园,不服从老师的分配,也不管园里的纪律,见到喜欢玩的、喜欢吃的,上来就抢,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在“排队守秩序”一课上败下阵来的。

在家庭环境中受“独我意识”熏陶,家长一味让孩子优先,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在集体环境中不容易交到朋友,团队协作上也容易一意孤行。

专家建议家长给孩子立下规矩,要求他们时时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一家人吃饭时先到者先动筷,后来者只有“没菜吃”;早起上厕所、洗漱也是先到先得,让孩子尝尝“憋尿”等待的滋味……小小的惩罚能帮助孩子形成“先来后到”的习惯,还能避免自私,形成平等交往的观念。

2.做错事情要道歉

我们常常看到,年幼的孩子为了得到自己心爱的玩具、衣服,除了哭闹,就是对大人拳打脚踢;大人不小心破坏了他的东西,觉得“孩子没关系,不用道歉”;因此当孩子们犯错了,也会轻易原谅他们。

专家指出,家长对犯错的孩子过于“宽容”,会让孩子觉得“做错事没什么,反正都会原谅我”,孩子没有了约束,难免会为所欲为,犯更多更严重的错误。其实,学龄前的孩子已经开始懂事理了,要趁此时教育他“无论是谁,做了错事就要道歉,这样才能被大家喜欢。”与此同时,父母犯错了,也不能碍于大人面子而不跟孩子道歉。只有以身作则的父母,才能教出懂礼貌的好孩子。

3.不可以粗鲁无礼

采用暴力行为和言语恐吓,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比如把泡泡糖黏在同学的凳子上、用玩具蛇吓唬女同学、抢夺他人的玩具、说粗话打架等等,这类行为一定不可取。

早教师邓明建议: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粗俗言行,父母应该在第一时间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告诉他“这是不好的行为,要挨批评。”其次,大人要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如果要达到目的,有没有其他改进的措施?当孩子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大人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举一反三教给孩子处理同类型的事件,加深他对“粗野行为”的理解,学会正确应对的方式。

邓明认为,之所以将杜绝粗野行为作为学龄前孩子必学的首要规矩,是因为这是成长期的孩子在没有遇到指引前,为解决问题都会产生的原始意识。如果帮助孩子树立这一规矩,他就会不断地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等他成人后也会用这套模式去对待周围的人,变得更加理性、为他人着想。

4.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同样是四岁的孩子,有些吃饭、穿衣、整理书包都依赖大人,而有些孩子已经开始照顾弟弟妹妹。有些家长总是以为:孩子还小,生活自理能力差点没关系,他大一点自然会学会。当孩子今天说自己上厕所,明天要妈妈帮忙时,大人并未在意;孩子主动要求报的兴趣班,去了不到一星期就耍赖不好玩,大人也并不劝阻。儿童心理研究者陈颜认为,父母的态度,将纵容孩子习惯性地将分内的事情当“甩手掌柜”。

专家专家陈颜建议,当孩子两三岁时,就可以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个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自己做的决定要承担后果。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和退却心理,父母应该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并克服。长此以往,孩子会学习理清“分内事”和“分外事”,会主动接受“分内事”,这是培养孩子责任心、耐性的良好时机。

“我们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辈,就怕孩子吃苦头。四五岁了还要抱在身上,出趟门几个大人包里不是吃的就是玩的,这会让孩子的概念和思维混淆,他会认为‘服务’是他应该享受的。”陈颜认为,针对容易退却、做事虎头蛇尾、爱推脱责任的孩子,一定要加强他们“自己事自己动手”的意识,这对他们今后的职场竞争非常有帮助。

选幼儿园重在选老师


孩子一天天长大了,眼看着要到了入园的年龄了,很多妈妈心里却又凭添了一份焦虑,那么到底这是为什么呢?

为给孩子选择幼儿园,济南的彬彬妈手中握了一份80多家幼儿园的名单,一凡妈则实际考察了13家……

眼下,不仅入园难,择园也难。不少妈妈叫苦不迭:“真是选得头晕啊!”

由于不像上小学一样有择校制度的限制,家长在择园时选择范围大了许多。这也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更加费神。

到底选哪家?家长择园都看啥?费尽周折才挤进的心仪幼儿园,是否如想象的一样令人满意?

择园很头疼

在80多家幼儿园中“摸排”

“宝宝现在快两岁了,小区里既有公办园又有民办园,公办园收费低,每月平均不到400元,但一个班有60多个宝宝,2个老师,担心照顾不过来。 还有一个是民办的双语幼儿园,设施很好,一个班24个宝宝,4个老师,但每月要交1800多元,我该如何给宝宝选园,请各位帮忙。”在某网站的育幼论坛 上,一位年轻妈妈发帖“取经”。像她这样在网上寻求帮助的年轻妈妈还有不少。“上小学有择校制度的限制,幼儿园却没有制度卡着。”历下区教育局有关人士 说,这使得家长们择园余地较大。

众多的幼儿园让家长们眼花缭乱。为给孩子择园,孩子一岁半的彬彬妈搜集到了80多家幼儿园的详细资料,历下区的一凡妈妈则实地考察了13家幼儿园,还把考察心得发到了网上,供大家分享……如此“海选”,让家长们叫苦不迭:“选个幼儿园还真是费劲!”

贵的上不起便宜的怕不好

记者在网上社区里发帖调查和实际采访发现,贵的上不起,便宜的怕不好,这成了家长在择园过程中最纠结的问题。

目前,政府办、教育办等公办幼儿园的费用一般在每月300元至500元。这个价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然而这类公办园每年招收的人数十分有限。另有一些私立园,收费则动辄上千元一月,有的甚至两千多元。

家住东关大街的刘女士颇感无奈,“贵族私立的上不起,公办中那些口碑好的排不上队,送到差一点的幼儿园,又怕耽误了孩子,还没上学就落在人家后头了,这可咋办?”

择园都看啥

离家要近家长择园先决条件

在择园标准上,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可以在离家比较近的地方上幼儿园。“离家近,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家长小孩都不会太累。”一位网友回帖说。

现在,因为家长们普遍工作繁忙、交通拥挤等因素,更多的家长选择了家附近的幼儿园。

费用高低家长观点出现分化

近两年,民办幼儿园收费“涨”声不断。费用,成为家长择园的一大门槛。

有些家长考虑到费用,便不再挤着上热门幼儿园。张女士原本想让孩子上银座双语幼儿园,但感觉费用较高,最终还是进入了街道办幼儿园,“费用不高,但很规范,不错。”她说。

当然,也有家长说,“只要自己负担得起,质量好的学校当然是首选。”

在针对幼儿园收费上,家长们意见分化。这与其经济状况有着直接关系。

安全事件公办园更受家长信任

“近来一些地方的校园安保事件,还有民办园幼师指挥女童打男童等负面报道,让很多家长对民办园产生了信任危机,对公立园则有了更强烈的信任感。”一家公办幼儿园的园长说道。

很多家长确实持有这种想法。

在一个“宝宝上幼儿园,私立的好还是公立的好?”帖子中,八成左右的人选择公立园。

槐荫区的黄女士告诉记者:“公办园安全,私立园频繁换老师,安全也得不到保证,比较令家长担心。”

师生比例家长很在乎班额问题

市民秦女士最近有些郁闷。她的女儿今年4岁了,当初托了好多关系才进了一所公办园,但现在一个班有近50个孩子,老师根本照顾不过来。

秦女士说,一个朋友的孩子当初选择了一所民办园,虽然收费贵好几倍,但一个老师只照看五六个孩子,家长很放心。这让她有些后悔当初的选择了。

在采访中,无论是宝宝已经入园还是即将入园的家长,都十分看重幼儿园的班额问题。

市民王先生说,去幼儿园学不学东西无所谓,关键是安全,小班制教学,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老师的关照。业内人士认为,现在社会比较认可的师生比例不宜低于1∶15,如果低于这个比例,幼儿教师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照顾每一个孩子。

幼儿园咋样

家长大都感觉还不错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孩子所上的幼儿园表示满意。只有个别家长,对当初的选择表示不满。

这也说明,家长们在当初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都做足了功课。或通过实地考察,或咨询过来人,或进行反复比较,才做出最后的选择。他们事先对幼儿园的情况掌握得非常清楚,所以当孩子入园后,基本没有出现期望值与现实不符的情况。

同时也可以看出,多数家长并不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到底能学到什么,孩子开心、家长放心是第一位的。赵女士的两个孩子都在一家私立园,每个班6个孩子2个老师,“孩子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回来就讲在幼儿园做了些什么。只是费用比较贵,但考虑到孩子这么高兴,贵点就贵点吧。”

专家破误区

并不是越贵越好

家长们费尽心思为孩子择园,不过,部分家长也陷入了选择的误区,花错了心思。“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以及盲目跟风、攀比,让有些 家长有了越贵就是越好的错误认识。”济南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有关专家认为。而这些错误认识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孩子成长的规律。

目前修订的学前教育大纲中,对孩子的算数、外语等教育并没有特别要求。相反,在这个年龄段,开发孩子对陌生世界的发现能力、观察能力反而更重要 一些。“多做做游戏,少学些所谓知识,没有什么不好。”但现实却相反,很多家长更容易被一些高价幼儿园的所谓“特色、实验、双语”的噱头俘获。

山东女子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王海霞指出,3至6岁时期,应该重在对孩子进行生活护理,并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因此,家长在择园时,应看重幼儿园本身的教育模式,尽量选择保育结合的幼儿园。

选老师胜过选校园

择园时,很多家长只是考虑到幼儿园校园的情况,公立、私立,收费,离家远近,食宿条件等,而往往忽视了学校的软件———教师队伍的力量。

王海霞指出,在校园里,教师是对学生的成长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一所幼儿园不管硬件如何,没有好的教师队伍就是不合格的。所以,家长在择园时,应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情况,可从多方面考察,比如教师是否有耐心,是否可以博得孩子的喜欢等等。

民办公办各有利弊

针对现在的“公办热”,王海霞指出,公办、民办不可一概而论。

从师资来看,民办园的老师往往因为工作压力,在教学等方面更会顾及到孩子的需要,不断改进以满足家长的要求;而公办园的老师,在一定程度上不存在就业压力,所以教学方面比较程式化,其实是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

此外,民办园的氛围比较宽松,对孩子的限制较少,更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天性;而公办园有时会因规范而相对束缚孩子。

幼儿园家长必知的四大教育技巧


导读:入园后,许多孩子第一次告别爸爸妈妈,走进幼儿园去过集体生活的日子。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他们的父母来讲,这个变化都是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忙活了好几个月的父母们,终于把孩子送进了称心如意的幼儿园。许多父母松了一口气,总算万事大吉了!以后孩子如何就看幼儿园老师的了。殊不知这时的孩子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更需要父母的关注、扶持。年幼儿童习惯形成需要反复地实践和训练,如果家庭不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对孩子成长不利,孩子可能因此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形成双重人格。因此,在孩子入园后,家长还得讲究些教育技巧。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学会写自己名字……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对不容易适应的孩子,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问他“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对你好吗?”“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吗?”等等,避免让孩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绪体验中。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或者不喜欢老师,父母应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与他谈幼儿园的事。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幼儿园中,有一个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就希望一起玩。一开始这个孩子只盯着小朋友,不说话。当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时,就扑上去,一把推开那个小朋友,抢了小汽车……这仅显然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现。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如何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等待交往技巧。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大方地向别人问好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3、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在培养孩子方面,父母和教师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千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指责教师。刚入园的孩子,需要对老师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帮助他们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呢,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父母不应该说:“你们那个老师偏心。”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记住,理智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维护老师的形象,而不是相反。

4、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入园之初,父母要主动帮助老师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向老师价绍孩子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等。让老师真实地掌握孩子的特点,以便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接近孩子,使孩子对教师形成信赖、依恋的心理。幼儿入园后,父母同样应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绪、表现告诉老师,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既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指导孩子的方法,也有利于老师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消除孩子的顾虑、不安,促进孩子的成长。

父母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直接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联系手册,进行家园联系。此外,幼儿园各种活动,如六一儿童节、元旦,以及父母开放日,父母要积极参加,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方法,亲眼目睹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全面了解孩子,才能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使教育发挥最大效率。在孩子独立的起点上,父母们一定能做得更好!

和孩子谈性必知的几个技巧


和孩子谈性必知的几个技巧

三四岁左右的孩子,开始会对自己的出处产生好奇,甚至经常追问:“我从哪里来的?”碰到类似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回答呢?我想大概不至于是“长大你就明白了”或“巫婆生的啦”,抑或“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吧”。如果你的答案真是如此,那可得改正了,因为此刻的他已需要你给他真实的答案,纵然他听不懂,也必须如实回答。

在此我想举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位母亲曾在儿子问她:“我从哪里来?”的时候,急切地把自己早已准备好的一套知识告诉儿子。结果儿子竟马上接口说:“隔壁小化说他是从宜半来的,我是从哪里来的?”

这个故事也提醒父母在回答诸如“我从哪里来?”的疑惑时,一定要先明白孩子想知道的重点是什么,再一点一滴地随年龄而增添,避免操之过急,一口气说出一大堆孩子无法消化的理论。

在答复的技巧上,可以利用孩子易懂的字眼来形容,譬如:“妈妈身体内有一个通道,叫产道,每一个小宝宝都是通过他妈妈的产道出生的。那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周围充满着液体,保护小宝宝。”

在回答爸爸妈妈结合、为什么会生下小宝宝的问题时,可以从“植物传粉”讲起。

孩子到了小学五六年级,说故事的方式已无法满足他。“据实以告”是这个年纪最好的性教育方式。

通常,女孩在十二岁到十四岁,男孩在十三岁到十五岁,就会出现生理上的变化。父母应该让女孩了解关于月经来潮的过程及其处理方法,让男孩知道勃起射精的真实原理,避免孩子事到临头措手不及或恐惧张皇。

养育男孩父母必知的10个要点


小男孩是由什么做成的?做妈妈的你该如何养育你们家的小男子汉,过多的宠爱会让儿子变得像个小姑娘一样羞涩吗?他们那么淘气、胆大而又固执的时候,你会火冒三丈地发脾气?会时刻担心他会闯祸?还是会放手由他疯去吧。儿子,究竟该怎么养?

读懂你们家的男孩子你要做到:

多拥抱你的男孩

有的妈妈这样想:刚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小男孩已经开始东张西望了,但他很少专注妈妈,他大概不需要妈妈抱他。

事实:男孩需要更多的拥抱。1岁半之前,怎么宠爱你的儿子都是不过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时间少,看起来好像更少依赖你,而且容易被别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脸,他更喜欢看那些移动的物体。但实际上,男孩大脑成长得比女孩慢,所以他们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他的肌肤需要通过触摸得到满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他更想让你带着他四处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理解男孩的冒险行为

有的妈妈这样想:男孩调皮捣蛋。带他出去玩,他总是喜欢做一些危险动作,比如登高、从高处往下跳。妈妈们因为担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们的行为。

事实:中国人传统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静,总是想办法约束孩子的行动。其实,你应该时时刻刻想到,我们的小男孩是远古时期的小猎人,他们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们依靠运动和攀爬来健康地发育他们的大脑。妈妈爸爸们不要束缚他。你需要在不干涉他的前提下尽量保护他的安全,并且相信他天生的空间判断能力。同时,鼓励你的小猎人多参加体育运动,多在户外奔跑活动,各种感官综合的经验带给他的是更健康的发展。

让男孩走进集体

有的妈妈这样想: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出于爱护和安全考虑,很多妈妈不喜欢让小朋友到家里来玩,也不愿意让孩子到外面去玩。

事实:男孩天生是群居动物,他们生性成群,在群体中学会社交、学会爱、学会生活、学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并找到自己的归属。如果男孩在孩提时代没有学会处理团体中的关系,缺少团体意识,将来就不懂得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可能和别人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寻找的是能让自己放松、能给他任务、能让他感到自豪的集体。家长应该适当鼓励他们参与积极竞争的活动,比如体育活动,让他们从中找到自己是谁。家长也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在有挑战、感兴趣的氛围中学到能力、技巧和责任感。

理解男孩的固执

有的妈妈这样想:一个2岁的小男孩一直想登上一个高高的童话城堡。但他太小了。妈妈告诉他你现在还不能玩这个。但男孩好像没听见,还在看城堡。妈妈硬拉着孩子离开。

事实: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尝试,这是睾丸素的作用。从襁褓期开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样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欢接受他人的帮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却不能够很快地接受,他还是要坚持不断地尝试。男孩子对自己情绪的处理,比女孩子缓慢许多。这时,妈妈应该相信我们的小猎人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他接受事实后,会自己离开的。而你硬把他拉走、或者强迫他接受你对他的帮助,才会使他产生真正的挫折感。

知道他的听力不如你

有的妈妈这样想:你说了好几遍,他也没听见。你觉得他是故意的不听你的话,所以你很生气。

事实:他就是没听见。男孩的听力不如女孩好,特别是在他们非常专注地干一件事情的时候,根本听不到第二种声音。这时,你不要呵斥他,你越呵斥,他越排斥这种陌生的噪音。你应该走过去、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抓住他的手,对他温和地讲话,让他同时有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刺激,他才会从其他事情上把注意力转到你身上。

体谅男孩的特殊表达方式

有的妈妈这样想:对你不满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他就摔门、砸东西、喊叫、甚至敲墙。于是你训斥他,展开一场嗓门儿的比赛。

事实:由于体内睾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愤怒,更需要发泄,侵略、冒险和竞争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体来表达他的情感的。他不会像女孩一样,能用语言表达出“我生气了”“我很难过”等情绪,即使表示对你的爱,他可能也只是拉拉你的衣角。有时男孩在非常高兴的时候也摔东西,这都是睾丸素的作用,是这个小男子汉成长中的正常行为。2~5岁男孩会越来越多地显露自己的个性,这时,孩子容易发火,爸爸妈妈不要压制他的反抗,否则可能会破坏他一生的性格。你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更好的表达方式,他有能力、有责任也有时间去调整自己。同时给他发泄的机会,允许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样东西比如沙发或者沙袋等,让他捶打。

给男孩优秀的男性偶像

有的妈妈这样想:男孩的世界里总是有很多女人,妈妈、姥姥、奶奶、保育员、幼儿园老师等。这些女人会给孩子最好的照顾,他还需要什么?

事实: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男孩总是要在身边寻找一位男性作为榜样来效仿。在过去,家庭中的男性成员往往充当这个角色。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多数男孩缺少叔叔、舅舅这样的男性亲属。男性榜样有可能是家庭的朋友或者孩子的老师。当男孩说“我喜欢某位男性”或“***很不错”等话语时,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可以认同。因为男孩子已经把他作为了榜样。

帮助男孩表现自己的同情心

有的妈妈这样想:小猫咪病了,邻家小女孩不断地抚摸着小猫咪,表现出无限的同情。儿子却冷眼旁观,表示男孩生性冷酷。

事实:男孩同样有同情心,只是现实社会严重抑制了他们的同情心。男孩很少像女孩那样用语言和倾听来表达自己的关切,他们更注重自己能够为对方做些什么具体的事情、给予对方切实的帮助。当你情绪不好或者身体欠佳的时候,女儿也许会陪伴着你,给你说些甜蜜的话语,儿子却会用实际行动表达他对你的关爱。也许他会笨手笨脚地给你倒一杯水,也许他会积极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妈妈操心。了解男孩的这一特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家庭中的成年男性,比如父亲和丈夫。下一次你期待鲜花的时候,爱人却给你买来烤鸭,也许你会少一些怨气,多一分感激。

帮助男孩认识他们的英雄主义

有的妈妈这样想:4岁的儿子做什么事情都喜欢首当其冲。这孩子太莽撞了。

事实:这是男孩一种本能的反应。男孩通过“自我牺牲”来发现“我是谁”和自己的“个人力量”。他们在共同奋斗中和谐友谊,可以为了理想献身。所以家长要告诉他们冒险和使命的衡量标准,并给他们安排一些诸如“倒垃圾”的小任务,告诉他这些小任务也可以让家人很舒服。衣食无忧、万事不用自己操心的男孩只能学到很少的冒险精神,缺乏使命感。父母要鼓励男孩去发现自我价值并实现它。在鼓励中,告诉他最有意义的是实现价值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教男孩学会自律

有的妈妈这样想:邻家小妹妹刚走进房间,儿子就挥起手中的“金箍棒”打过去。不懂礼貌的孩子应该狠狠教训他。

事实:男孩有很强的进攻性,父母应该教育我们的孩子懂得自己的价值,了解一种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教男孩懂得价值观、道德观实现他的自律。电视节目、好的故事都可以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好的。

幼儿园园长的选园秘笈


因为种种原因,园长也得给自己的孩子另外选园。作为专业人士,她们对自己的择园选择怎么评价?又会给正在择园的父母什么样的建议?

提前沟通未来的生活

李彤,北京小熊猫幼儿园园长,儿子8岁

当时,我的择园经历:在择园问题上我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最早给儿子选园的原则只有离家近这一个要求,所以把他送入了小区里的一所街道园。但是遗憾的是,儿子在园里总喝不到水,三天两头生病,无奈之下,只好转园。

经验:无论如何,能不能照顾好孩子的身体,都应该是择园首要考察的内容。

现在,我的建议:准备面试题见园长或老师时,可以准备几个上幼儿园常见的问题作为“考题”。比如,你可以问:“如果我们家的孩子早上送去幼儿园时总哭,该怎么解决?”看看老师怎么回答。有的园长会说怎么可能不哭,你狠狠心,放他哭一个月,自然就过去了。有的园长会说,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孩子度过这段时期,我会尽量让孩子保留在家的生活习惯,你也可以给孩子带些熟悉的用品到园里来,比如枕头、被子、几件玩具,让孩子觉得幼儿园和家是有关系的,这样他会有安全感……在这些回答后面,你可以看到不同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这会成为你抉择的参考。

推开幼儿园的大门,我期望看到——

*所有孩子的家具、用品都很低矮,方便孩子使用。

*环境布置整洁而不花哨。这样我知道老师可以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而不是耗费在这些表面的东西上。

*孩子能在环境中找到符合他年龄特点的玩具。

*玩具中有比较原始和原生态的东西,比如用没有切割的木块做的积木,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老师的宿舍和办公室简单而不凌乱,舒服但不豪华。

*孩子们很自由,但整个教室的秩序并不乱。

生活细节重于课程学习

董燕,世纪阳光幼儿园园长,女儿10岁

当时,我的择园经历:单位离家特别远,为了不让女儿也来回奔波,我给她就近选择了一所社区园。一方面,这也是一所公办的一级一类园,更重要的是,因为她的几个好朋友都在那里,女儿很高兴上这所园,这就够了。

经验:在周边范围内选择。另外,是孩子上幼儿园而不是我们,给孩子选一所她喜欢的幼儿园吧。

现在,我的建议:选择给孩子优质的一日生活的幼儿园好的理念还得能落实到实际当中去。我认为拥有优质的保教工作的园所,工作应该细化从孩子入园到离园的每个环节中。你可以询问园长,幼儿园能否保证给孩子优质的一日生活吗?比如,作息怎么安排,营养如何保证,师资的素质怎么确保,教育理念怎么落实等。

选择对家庭育儿生活有帮助的幼儿园选择一个重视和家长沟通的幼儿园,你会受益很多,会及时知道孩子在园所的生活,也会学习到科学的育儿方法和策略。

培养独立出色乖宝宝必知6要点


当孩子能走路会说话以后,独立意识萌发,事事喜欢自己来。成人开始感觉到孩子不那么听话了,心理学上称之为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的转折期,也称“反抗期”。之所以反抗,很重要的原因是成人限制了孩子独立能力的表现,适当的教育则可以使幼儿转折时期减少反抗表现,发展独立能力。

那么,独立能力的培养到底有多重要呢?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曾对1500名超常儿童进行长期的追踪观察,30年后发现20%的人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与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对比,发现最显著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就卓著者都是有坚强毅力、独立性和勇往直前等个性品质的人。事实证明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仅有聪明的头脑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独立性、自制力、坚韧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中国大城市幼儿独立性较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会曾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大城市开展了一项有关幼儿独立性的调查。调查选择了4464名3-7岁幼儿父母,内容包括家庭教育状况、父母教育观念与行为、父母对孩子的评价、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幼儿个性发展现状、家庭教育基础及环境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从3-6岁,四大城市孩子自己穿衣服的比例由25%增长到45%,而不愿自己穿衣服的比例,从3岁的21%下降到6岁的11%。从数据来看,能自己穿衣服的孩子随年龄的长大而明显增加。但是实际上,幼儿在两岁就开始有自己穿衣服的愿望和能力,到3岁就可以独立穿衣服了。从调查结果看,到了6岁,仍有相当比例的幼儿不自己穿衣服,无论是什么因素,都不利幼儿成长。

此外,有相当一部分显示幼儿独立性的指标,没有随幼儿年龄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差别。无论3岁还是6岁,有主见的孩子都在40%左右,而不大有主见的则在8%左右;当孩子做事的时候,3-6岁的孩子,都有20%左右,即使自己可以干,也希望得到大人的帮助;不希望得到大人帮助的,仅占全体孩子的8%,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而略有下降;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半左右的孩子都要求别人帮助,基本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此外,20%左右孩子3岁的时候经常哭,到了6岁依然如此。

因此,专家们普遍认为,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包办太多,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意识严重不足,幼儿在这些方面没有明显的进步,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抓住独立性培养的关键期

两岁左右是孩子独立性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性意向。也许昨天还是妈妈怀里的娇宝宝,事事依靠妈妈,今天突然间要独立,什么都要“自己来!”明明自己做不好,还不让别人帮忙,如果父母仍像以前那样,孩子有时就会发脾气。不了解孩子的父母也许会说:“这孩子变得不听话了!”其实这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孩子可喜的进步。成人应该抓住这个孩子要独立的敏感期,掌握必要的教育策略与要点,让孩子的独立要求得到满足,避免过度依赖的形成或抵触“反抗”的出现??

要点一:珍惜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

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的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独立性不断发展。

要点二:尊重孩子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并非是娇惯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与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要点三: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在欧美国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推崇“个人奋斗”、而不是依赖父母和其他人,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孩子刚学走路时,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

要点四:从兴趣上培养

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要点五:慢速分解动作

尽管两岁左右的孩子独立意识已经萌发,但由于各项能力的发展并不能完全达到他自己想达到的水平,所以还需要成人的帮助和指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水平决定提供何种程度的支持。比如吃饭,孩子可能在开始独立进餐时并不知道怎样拿勺,怎样往嘴里放,父母可以将吃饭的动作分解,一步一步地教给孩子。著名教育学家蒙特梭利主张,在针对孩子的教育活动中,动作一定要慢,要分解,也许一般人看起来有些夸张,但对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要点六:语言指导必不可少

尽管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不很高,但如果清楚的示范动作配以适当的语言讲解,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两岁孩子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直观的形象动作是诠释语言含义的最好工具。

儿童的独立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父母坚持不懈地努力。两岁的孩子能跑、能跳、能说,有了生理上独立的能力和心理上独立的要求,那何不让孩子的独立生活从两岁开始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