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中国的国粹,是文学中的文学。有些人可能认为写诗作用不大。但从长远看,诗,作用巨大。毛主席主要是领导革命指挥战争,但也写诗。他的诗至今一直在报刊上发挥现实作用,他的书法一直在被人称颂,谓之毛体。老三篇辉煌过一段时期,现在谁在读?温家宝的报告中用了诗,被人称颂。诗使他的报告增色。

“写作是一个人文化素养和才华的体现”,诗也是如此。其实诗和作文是不分高低的。好的作文就是一首诗,至少里面不少是诗的句子,我的不少小散文,人们都叫它散文诗。写诗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很大的影响,诗意的语言能够瞬间提升了文章的层次。如“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脚印叠着脚印,小声追着小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这样的句子,就是诗在散文中的运用,一般人是不大会这样用的。

你要做好作文吗?快来学诗读诗写诗吧!

对于作文,我分为三个档次:

第一个档次是大家知道的作文,叙事清楚,层次分明,主题明确。

第二个档次就是要高一些,有文学性,即形象化。有叙述,有描写,运用比喻,借代等种种修辞方法。

第三个档次,就是最高的档次,有诗意。有诗意的作文,就是我们称之谓“散文诗”了。

诗应该是作文的珠宝,作文中有了诗意,你的作文就是第一等的。

这就可以叫做“诗和作文的关系”。

我们学诗写诗第一是以做好作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

诗的作用既然是这样大,不是“没什么用”,那我们就要重视它,研究它,搞好它。

至于怎样看待小朋友的诗,我们可以定几条标准:

第一、“我的诗写写我自己”。写好后检查一下,把自己放进去了没有?

第二、有事实,不要空泛白云呀,小狗呀的,要有自己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内容。

诗需要想象,没有想象也就没有诗,写诗从而锻炼了儿童的想象力。另外,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对作家诗人是这样,对孩子也是这样,这又引导孩子观察生活,懂得关心生活,关心别人,关心自己身边的一切美好事物。

相关推荐

怎样培养儿童美术欣赏能力


1、整体感觉,自由地谈论:美术欣赏教育是一种给儿童以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动。在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儿童要获得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把认知对象变为情感体验的对象。对艺术品的初步印象,是儿童进入美术欣赏的第一步,这一步应把儿童鲜活的个人体验放在优先位置,由此出发再来讨论其他问题。

如在米罗《哈里昆狂欢节》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刚出示这幅作品,儿童就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哇,......”的惊呼,他们有的瞪大双眼,有的兴奋地晃动着身体,有的大声叫着“真漂亮。”显然,他们是被画面鲜艳丰富的色彩、各种奇特的、不规则的图案所吸引住了,这便是他们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

这是未被教师修正过的最原始最真实的直觉体验,它伴随一种创造性知觉活动和思维活动,是儿童产生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面对儿童的这种表现,教师如果选择制止、阻拦甚至训斥儿童的随意和不守规矩的态度,就会挫伤儿童的积极性,妨碍儿童良好的情绪体验和审美心境的形成。

儿童在欣赏艺术品的瞬间,他们把所看到的、感觉到的和体验到的东西往往都汇集在了一起,表现出特定表情、姿态、动作和声音,他们的思维奇迹般地活动起来,这是一件好事。此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和激发儿童的表现欲,给他们一定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儿童一起作出真实的反应,拉近与儿童的距离。

2、要素识别及其形式关系分析:儿童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要获得对作品的内容、主题、题材等的认识,更重要的还要逐渐养成能够透过画面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内容,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潜伏在具象中的抽象形式和意味的习惯和能力。

这一步可以以老师“你看到了什么”的提问为线索,引导儿童发现作品的点、线、形、色等要素。要放手让儿童认真观察,自由讨论,一开始儿童可能会主要仿照于从作品描绘的具体事物,或这些点、线、形、色所构成的东西“像什么”的角度来观察和感知。

如在《哈里昆狂欢节》这幅画中,幼儿说出他们看到的具体事物就有“耳朵、眼睛、鱼、小提琴、太阳、梯子、小猫、小羊、豆子、小音符”等很多种。儿童能从这幅抽象画中看出这么多东西来,说明他们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是活动的,这是儿童欣赏能力发展的良好开端,但这还主要是一种日常知觉而非审美知觉。

在讨论中孩子们还提到他们看到了“线条”,红、共同、蓝等各种“色块”,各种形状等,这是一些属于形式语言的东西,是徒刑艺术的魅力的本体所在,是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要着意引导儿童把握的。

在识别了线、形、色等要素之后,有时甚至在识别这些要素的过程中,这些要素与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它们所表现的情感和蕴含的意味,自然便会成为儿童感受和谈论的主要内容。如在欣赏《哈里昆狂欢节》时,幼儿不仅谈到小提琴正发出美妙的声音,梯子上有个耳朵,还谈到梯子上的耳朵在听好听的音乐。当谈到画面中用的最多的颜色是红色时,幼儿的感受是感觉很暖和,很高兴,自己也想像小动物们一样跳舞。

2岁开始培养儿童绘画能力


当今许多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有绘画方面的才能,甚至长大后能成名成家。这种愿望是好的。然而一个孩子有无绘画才能,能否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因素是很多的,除了因素外,很重要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兴趣和主观努力。

根据统计,儿童绘画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取决于接受教育的年龄:从2-3岁开始训练的孩子,91%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4-6岁为84%;7-9岁为40%;14岁后才开始训练的只占7.2%。2-3岁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对儿童进行绘画教育,可以促使孩子绘画才能的发展。

两岁宝宝的小手,不再是抓到东西就送到嘴里,开始尝试把手里的东西敲、扔、拍、舞动等等。宝宝在2、3岁的时候,最喜欢乱涂乱画。而孩子的涂鸦期也非常关键。涂鸦是宝宝进行想象的手段,涂鸦和语言一样传递着宝宝的情绪与感觉,通过涂鸦,宝宝不受任何限制地根据他的直觉挥洒他的创意,从中获得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

如果这时候就开始提供画具,让他们尝试通过手部的动作,在纸上变出各种线条、色块。对他们来说,他们手下出现的不同的痕迹,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体验呀。从涂鸦过程中学习到点、线等符号,并发现了这些符号与手部动作的关系,是人生中创作记号活动的开始。早期的涂鸦活动帮助幼儿大肌肉的发展,并且从重复的动作中学会视觉的控制。2岁以上的孩子,他们能有目的地使用象征式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心意,这个时期是学画的最佳年龄。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有各自的发育关键期,一旦错过,再刺激,再教育收效也会较差。因此,家长应紧紧抓住孩子2岁这一关键期加以培养。

开始时,当看到宝宝的“作品”乱七八糟、杂乱无章,有些父母会非常着急地教宝宝画太阳、画小草、画白云、画树林……或是对比其他同龄小朋友,然后很受挫折地认为自己的宝宝很笨。其实,小宝宝开始握笔,在一张白纸上乱戳,对于他就是非常大的进步,是一个质的飞跃。所以,大人对于宝宝涂鸦,应始终抱一种赞叹、惊喜、鼓励的态度,这种积极的态度会鼓舞宝宝用积极的心态去探索这个色彩斑斓的纸笔世界。不管他涂得如何,父母都不要禁止,也不要过早地教给宝宝绘画的规则,毕竟想象力比绘画技巧重要得多,也可贵得多。如果父母不适当地介入宝宝的涂鸦活动,总是试图给宝宝的涂鸦活动给予指导,试图灌输给宝宝所谓的美感及对色彩与空间的认知,就会扼杀宝宝天生的直觉与创意。

父母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教画点、线和圆圈。例如:下雨了,让孩子画线条、画点;又如:点蚊香、绕毛线球时,教孩子顺着一个方向画螺旋线,锻炼孩子的手腕肌肉。在孩子掌握了线、圆圈、点的画法的基础上,父母应启发孩子观察简单的物体,逐渐训练孩子能画出象征性的图形。由于孩子比较容易掌握画圆形,故一般在教孩子画简单的物体时,应该从圆形开始,如画苹果、糖葫芦等,再逐步过渡到方形、长方形,例如画手帕、窗户等。父母要有意识地在日常中引起孩子对物体色彩的注意,培养对颜色的兴趣,逐步认识3至6种颜色:红、绿、蓝、黄、黑和褐色,并喜欢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绘画。

如何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


常有家长向幼儿园老师请教,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怎么才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幼教专家认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是当今幼儿领域的群体现象,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面对众多家长饱含焦虑的求助,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培养与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1、以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学会生活自理是关键要素。

一般来说,孩子无论是学吃饭,还是学穿衣,都比成人替他做要麻烦的多.但是,孩子学习独立生活必须有一个过程,成人千万不能因为怕麻烦或溺爱孩子,就什么都替孩子包办,这事实上是“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自理能力提升的机会。而结合好育园网站上众多父母的育儿经验,允许孩子尝试,以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学会生活自理是培养和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要素。

2、教育孩子从最简单的事做起。

孩子最先学会的往往是最简单的动作,然后才开始学较复杂的动作。如:孩子吃食物的动作的发展顺序一般是,先学会用手抓东西吃,接着学会用手捏东西吃,最后学会用勺舀东西吃。学习用勺时,孩子先学会用勺舀东西,然后学会把勺送进口里。因此,成人应该遵循孩子动作发展的规律,把握好训练的进程,只有这样,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得到迅速提升。

3、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如:孩子不会使用勺子,就多让他练习拿小铲子将沙土装入桶中,等孩子的这一动作熟练后,学习使用勺子就方便了。在如玩替娃娃穿衣服的游戏,能帮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

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完整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孩子的这一能力,让孩子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情,从系鞋带、用勺子吃饭、自己穿衣服等小事做起,只有这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

儿童早教: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方法


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方式一:培养孩子单独解决困难的能力

儿童父母平常应多见孩子发挥特长,使孩子能还有机会能够与成年人,尤其是伙伴交往,进而学好解决与人与事情中间的关联。尽管父母协助孩子进行一项工作中所花销的時间要多,并且必须巨大的细心,可是这类努力却能确保孩子较早学会独立生活,并使他终身获益。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方式二:塑造小宝宝的习惯养成

父母对孩子开展习惯养成的塑造,最好是从平时生活中当然地开展,例如家中来顾客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孩子拍拍手表明热烈欢迎;当顾客赠给孩子物品时,就需要教孩子点了点头表明感谢;当顾客机械表误差,就需要让孩子招手再见了。此外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变成孩子学习培训和效仿的楷模,因而在这以前,提升父母的本身涵养是亲子教育的基本。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方法有哪些?儿童

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方式三:培养孩子优良的饮食结构

培养一个优良的饮食结构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利,由于那样不但能够维持孩子用餐时的清静和开心,还能自小就培养孩子优良的饮食结构,但留意不必让孩子边吃边用,或是边吃边看电视剧,以防危害胃口。

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方式四:慢速度溶解姿势

父母平常何不依据孩子的水准决策应当出示哪种水平的适用,例如用餐,当孩子在一开始单独用餐时,不清楚如何拿勺,如何往口中放的情况下,这时父母就可以将用餐的姿势溶解,一步一步地来教孩子。假如孩子清晰懂了示范动作,便另配以适度的語言解读,那样便能接到事倍功半的实际效果。

塑造孩子自立能力的常见问题

1、要有耐心

孩子在亲自动手的全过程中,将会会惹出许多段子,犯许多错。例如孩子一开始学穿着打扮时,将会会穿的比较慢,还将会会把衣服的钮扣系错。父母不可以由于孩子一两次不成功就对他丧失自信心,应当来教孩子恰当的方式,细心观查,并立即给与激励,耐心地开展协助。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方法有哪些?儿童

2、遵照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标准

不必空想孩子在短期内内就具有单独的生活自立能力。一切事儿的发展趋势都应当遵照由浅入深的标准,塑造自觉性都不列外。如,在培养孩子单独吃吃喝喝层面,一岁时教孩子用勺子用餐;一岁半上下,教孩子右手扶碗,左手拿勺单独用餐;到两岁半时,就可让孩子自身干脆利落地吃了一顿饭。

3、根据手机游戏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相比生涩的批评,栩栩如生的手机游戏显而易见更非常容易被孩子接纳。如,教三四岁的孩子洁面,能够选用手机游戏的语气说:“今日,大家赛事看谁洁面洗的又快又整洁,怎么样?”随后,给孩子一块纯棉毛巾,边示范性,边解读洁面、洗手消毒的次序。那样,孩子不但不容易造成抵触心理状态,还会继续造成深厚的兴趣爱好。

4、坚持不懈

良好的习惯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培育出的。在培养孩子的单独生活能力时,干万不能三天打鱼三天打鱼。一些家中,家庭主要成员的建议不统一,如,父母要孩子自己做,长辈却要帮着包办代替,这也不利孩子单独生活能力的塑造。仅有院校、父母协调一致,相互规定,不断加强,产生推进的标准联络,才可以使孩子尽早产生单独生活的能力。

5、对孩子以理服人

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方法有哪些?培养孩子单独的生活自立能力,最先要塑造他的单独观念。父母应当让孩子了解,自身的生活、学习培训不可以彻底借助父母与老师,应当渐渐地战胜困难、生活、学习培训和劳动者,自身的事儿自己做,碰到难题和艰难时,自身要想办法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