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2岁的宝宝最容易出现对音乐的兴趣和才能,家长可给宝宝准备一个音乐角,存放一些常用的音响玩具,例如铃铛,八音盒,小鼓,木琴,沙锤,喇叭,录音机,播放器等,让宝宝方便使用。有许多游戏能在家庭或者在亲子园中开展以帮助发展宝宝的音乐智能。

按节拍做动作

宝宝正在学走时就可在大人唱歌时做动作,例如按着节拍跟着“找朋友”的歌曲做动作;会走后,可在大人唱:“小熊小熊,你转个圈,小熊小熊,你摸摸地,小熊小熊你伸伸脚”等,按着大人的要求,押着拍子作相应动作。也可在大人唱“头,肩膀,膝和脚趾头”等歌曲中押着拍子指身体部位。如有多几个小朋友在一起做就会十分有趣。

模仿发音

1岁前后,宝宝会发出声音,这时,宝宝特别喜欢模仿声音,如学习动物叫,小猫喵喵,小狗汪汪,小鸭嘎嘎,小羊咩咩等;生活中的声音例如水哗哗地流,雨淅沥沥的下,风呼呼地吹,汽车嘀嘀地叫,飞机隆隆地飞,火车轰隆隆的开,常同宝宝一起模枋这些声音,鼓励宝宝自己模仿发出这些声音。家庭中还会有客人敲门声,电话铃的响声,厨房里的剁菜声,让宝宝一面模仿发声,一面理解声音的来源,懂得是什么声音。

音乐记忆

宝宝喜欢看电视中的某一段有孩子的广告,也喜欢看天气预报,每次听到这些节目的前奏就会走过来看,说明宝宝已有了良好的音乐记忆。家里常播放的音乐中,也会有某些段落是宝宝特别喜欢的,家长发现了,就可反复让宝宝多听几遍,家长同宝宝一起哼唱,以巩固记忆。不过要特别注意,不让宝宝唱电视剧的插曲和音域太宽的流行歌曲,以免损伤宝宝娇嫩的声带。

发音说话或唱自己的歌

宝宝在学说话时,会自己发出声音自己娱乐,忽高忽低,十分开心,家长不必打扰,如声音嘹亮,不妨把它录下来,随时播放给宝宝听,宝宝听出自己的声音,就会很高兴,会努力发出比上次更响亮的声音,这时家长不但要录下来,而且赞赏地问:“宝宝唱什么歌呀?”这时宝宝会感到快乐,认真地唱起来,唱他心目中的歌,家长赶快录下来,这是宝宝的第一次创作,赶快标上日期,留作纪念。如很像说话,就可略加修改,变成宝宝的第一句话,也很珍贵。得到大人的赞赏,宝宝唱歌,说话都会有所促进。

敲击乐器

1岁的宝宝会拿着铃铛摇动,也会拿着棍敲击破小鼓,开头只是乱动,先让他熟练一会儿,然后大人同宝宝一起随着播放的音乐节拍,敲击手中的简单乐器,给宝宝准备一个音乐角,就是让宝宝方便拿到自己喜欢的乐器,随便练习,然后学习按节拍敲击,锻炼节拍能力。如果家里没有这些乐器,可用一些废筷子,空盒子,旧罐头,碗,盘子等作为练习节拍的乐器。

播放音乐

宝宝最先学会操作自己的八音盒,或会作响的音乐玩具,随着家里经常播放的录音机,播放机等反复使用,宝宝很快也学会自己操作。宝宝很喜欢按键,他能认准在一排按键中,找到播放用的按键,准确操作。有些宝宝还会目录中找准自己所喜欢的一首乐曲。宝宝的能力越是让大人觉得惊讶,他就会发展得越好,给机会让他自己自己操作,才有可能有此成就,不过大人一定要检查有无漏电,插头要固定,不让宝宝动用插头,注意安全。

唱歌

从18个月起,宝宝就会不停的练习唱歌,宝宝最先学会妈妈经常唱的歌。如同背诵儿歌那样,开始会唱最后一个音,然后会唱开头和结尾经常重复的一句。最后才把全首学会。因此爸爸妈妈要在孕期就学唱几首儿童歌曲,让宝宝从出生后经常听到,在心上背诵,到能发音说话,会背诵儿歌时,也同时学会唱歌。儿童歌曲最主要的特点是曲调简单,每个音都是一拍,较少变动;音域在5个音阶之间,不宜有较大的高低差别。因为宝宝的声带短而薄,调节的肌肉还未发育完善,如果过早唱音域差距大,时间差别大的歌曲,宝宝难以做到,他就会把调子降下来或把时间拉长,养成走调和不守时间的坏习惯,将来难以改掉,使以后学习受影响。常听音乐的宝宝喜欢唱歌,容易学会,到两岁时已会唱好几首了。

理解歌曲

会用动作来表演,如妈妈同宝宝一起抱着娃娃,一面拍它入睡,一面么哼唱摇篮曲,使宝宝懂得摇篮曲是让娃娃入睡的声音;爸爸同宝宝一起“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同时让宝宝练习站队,立正,齐步走,学习解放军操练;同宝宝一起唱“小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时,拉着宝宝的手跳起舞来,这样宝宝就会理解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意境,选择容易理解的儿童歌曲,配合相应的动作,使宝宝逐渐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

听大孩子们唱歌到参加音乐律动

在散步时,听到附近亲子园,幼儿园或小学孩子们唱歌,就要停下来听。让宝宝反复听大孩子们唱歌,就会引起宝宝学习的欲望。尤其是在亲子园看到孩子们一面唱歌一面游戏,就会让宝宝很开心,常让他在旁边看,等到他愿意时就鼓励他参加。亲子园孩子们的律动许可家长带宝宝参加,家长可学习随着音乐走步,到某一个音节就拍手或者跺脚,有时转圈,动作虽很简单,宝宝就会手忙脚乱。如大人记住了,就可回家照样练习,经过多次反复,就能与别人合拍了。不少宝宝到两岁时就会很熟练的参加团体演出了。

相关阅读

多元智能发展之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的定义是“对音高、音调、节奏和声调的敏感性”。对于音乐智能强的人来说,音乐是一种语言,是交流感情、情绪和观点的方式。人们在音乐方面的天赋是充满热情的,即使在很小的年龄,也对特定的音乐和艺术有很强烈的感觉。音乐智能的展现可以超越音乐本身。有时,有强烈音乐感的人会特别擅长辨认声音。例如,可以听鸟叫来辨别鸟的种类,听吼叫来辨别在远处的动物的种类。

有时,音乐智能强的人会把天资运用于走路和说话中,使讲话和走路很有节奏感。例如,美国宗教运动领袖和演说家,马丁·路德·金(Dr.MartinLutherKing,Jr.)在演讲中常常运用音乐中的音调和抑扬顿挫的音高来增强感染力。(音乐智能中听觉敏锐的能力还可以用于辨认口音和演讲的反馈。)

对于音乐智能发达的人来说,音乐的出现不是一种特权。他们——儿童与成人——都需要在工作和娱乐时用音乐来完善。

Box:乐感较强的年幼儿童更乐于:

*听音(他们对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很敏感);

*听认音节;

*唱歌、低声细语、自个儿哼歌;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制作乐器;

*用声音谱写乐章;

*学习音乐。

当这些乐感较强的儿童长大以后,他们也更乐于:

*演奏乐器,学习新乐器;

*演奏音乐,不论是合奏还是独奏;

*工作时(间或)会打音乐节拍;

*显露出在旋律或歌曲方面很好的记忆;

*成为音乐的消费者(因为他会关注音乐会和购买音乐产品);

*自编旋律,作曲

怎样发展幼儿的音乐智能

如何培养乐感?乐感在儿童年幼时就会显露出来。在儿童能够说话之前,他们有时就会哼哼或者弄出一些典型的声音。乐感强的年幼儿童经常会不顾周围的环境,就开始哼哼叽叽、打拍子、倾听或者唱歌。如果没有音乐出现,他们会创造音乐!(这恰恰就是儿童的逻辑智力的发展,因为这样的发展有赖于丰富和有支持力的环境。)音乐天赋的早期表征并非总是这样的情况,有时它也会蛰伏很多年,等待着一个刺激或者有利于它成长的环境。

接下来是针对家长们在培养孩子的乐感时的相互影响和活动性的建议。当然,这些建议是发展性的,有些建议对三岁的儿童起到很好的作用,然而其他却最适合五岁的儿童。但是这些建议事实上都能在实际运用中不断修改,从而适用于每个年龄阶段。

鼓励唱歌

唱歌对儿童来说也很有益。它不仅帮助儿童喜欢上音乐,而且有助于逻辑感的培养。唱歌最早从摇篮曲和小曲就开始了,随着孩子长大,家庭成员能培养一种愉快的习惯,就是在全家长途汽车旅行时一起唱歌。

觉察到声音,注意到声音的细微差异,是在儿童早期就能发展的习惯。一般来说,我们只注意视线中的大多数精力。例如,家长们去动物园,喜欢说,“看那头大象!”、“看,老鹰的翅膀有多大啊”、“狮子的皮肤真的是金色的”。他们很少会说,“听,钞票的声音!”或者“你能听到这只鸟发出的声音吗?”,再或者“你认为这头海狮想说些什么?”家长们通过有意识地和孩子讨论视觉和听觉的东西,能够提高儿童的听力习惯,创造一个培养儿童乐感的环境。

鼓励孩子正而八经的唱歌,不论在家里还是作为团体的一部分,都对他有益。就孩子的其他智力而言,能获得父母行动上的鼓励对他是很重要的。

学习音乐课程

给孩子报名参加指导性的音乐课也是很有价值的。选择钢琴课、吉他课、小提琴课或者其他乐器课程,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就音乐天赋而言,演奏某种乐器的能力很容易迁移到其他乐器上。早期开始接受音乐指导的儿童,他的音乐天赋再也不会消失(在儿童早期,几乎所有的儿童都会在音乐课中找到足够的成功,因此上课是件很愉快的事,儿童也会继续上音乐课),所以儿童上音乐课越早越好。

要求在儿童早期开展正规的音乐指导的另一原因是开始有太多的儿童相信他们没有任何音乐天赋。所以为了防止儿童产生这种态度,在幼儿早期开展音乐课程就十分重要。(注意:尽管有其他指导方式,但给孩子找到一个既有个人魅力又和蔼可亲的老师更重要。儿童应该尊重他们的老师,但儿童也应该喜欢他们的老师。儿童应该希望参与音乐教学,如果他们觉得音乐课了无生趣,那么就可能会学会拒绝培养乐感)。

给儿童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能成为富有理解力的听众中的一员,这样等于送他们踏上了终生热爱音乐、欣赏音乐的道路。成为富有理解力的听众中的一员意味着理解为什么每个人会喜欢特定的艺术家或是表演;这也意味着对音乐与表演中的各个元素的认真思考。当然,这是一条发展之路。幼儿最初只知道他们喜欢或不喜欢某个表演家或某首歌曲,通过听父母们的讨论,加上在父母的鼓励下思考和解剖艺术家和他们的音乐,儿童会获得持续终生的音乐鉴赏力和理解力。

音乐启蒙让宝宝智能发展更卓越


对于幼小的宝宝而言,没有比艺术教育更适合他们了,而在艺术的殿堂上,进行音乐启蒙及开发当属最佳。因为,0-3岁的小宝宝尚没发育完全,学习舞蹈或画画有可能伤及四肢及手指的筋骨。而惟有音乐接触得越早,对宝宝则越有益处。这样,不仅可增进宝宝的乐感,更重要的是多听高雅的古典音乐,还能开发宝宝的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功能平衡。

音乐启蒙和开发,犹如给宝宝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记忆力安上了一副展翅飞翔的翅膀,使宝宝的智能发展更卓越——

备忘录No.1多让宝宝聆听周围美妙的声音

宝宝出生后,便应该逐渐引导聆听周围的声音及音乐:

*听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玩具,或在房间里挂一个能发出清脆悦耳声音的风铃。

*听厨房中的切菜声,听锅碗瓢盆碰撞时发出的音响。

*听自然界的刮风声、雷雨声及雨滴声、流水声;各种昆虫、鸟类、家禽发出的鸣叫声。

*听各种交通工具,如火车的隆隆轰鸣声、飞机的嗡嗡声;汽车、火车及轮船发出的鸣笛声。

*让宝宝辨别家中亲人,如爸爸、妈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邻居的说话声音;辨别人们表达不同情感的声音,如高兴、生气、着急等。

*让宝宝闭眼听三种声音,即小铃、小鼓及木鱼。然后,请宝宝说出声音的发出顺序。

*唱不同的歌曲给宝宝听,给宝宝听不同乐器的声音,如口琴、笛子、小提琴、钢琴、手风琴等;听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或交响曲(适合大一些的宝宝)。

备忘录No.2玩制造悦耳声音的游戏

当宝宝一旦能坐立时,就可以让他“演奏”各种“乐器”:

*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

*在气球内装进几粒豆子,然后将它吹起。这样,宝宝就得到一个能发出嘎嘎声响的“乐器”,气球会将声音放大。也可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让宝宝摇摇,听听会发出什么声音。

*把多个装有不同体积水的瓶子,让宝宝用汤匙轻轻敲打,每个瓶子会发出不同的音高。

*摩擦不同材质的东西,如搓玻璃纸、纸袋、塑料袋;把橡皮筋抻长后放开,就能够发出弦声。

*有条件时,妈咪可敲打真正不同的乐器,然后,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排列出和谐的节奏。如先敲定音鼓“咚咚”两下,随后敲三角铁“叮”一下。这样,即可有序地排列出“咚咚叮——咚咚叮……的音乐节奏”。经常这样训练,能增强宝宝的节奏感。

备忘录No.3多做有节奏感的游戏

*用拨浪鼓、铃鼓打出有节奏的声音让宝宝听,然后,让宝宝自己拿着敲打。

*让宝宝骑在妈咪的腿上,一边给念有节奏的儿歌,一边使宝宝身体上下颤动。

*与宝宝一同做拉锯、扯锯的游戏,并且一边做一边唱歌;或有节奏地念儿歌。

*用两块竹板(可用积木代替),敲打出快慢、长短不同的声音,以表示不同的动作。让宝宝听一听,哪个声音像马儿在奔跑?哪个声音像大熊走来了?

*让宝宝做各种模仿动作,如打鼓、吹喇叭及学小兔跳、小鸟飞。

备忘录No.4随时随地播放音乐或唱摇篮曲

*宝宝在3岁前听觉最为敏锐,是训练音感的最佳时机。因此,从宝宝一出生起,妈咪每次喂完奶,一边轻轻拍动宝宝的背,或轻轻推动摇篮,一边哼唱摇篮曲。

*妈咪给宝宝唱摇篮曲,或是经常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世界经典名曲,如莫扎特、肖邦、舒伯特、伯拉姆斯、李斯特等伟大音乐家的作品。不要总是听一两首曲子,听熟后就要进行更换。这样,可使宝宝从多次反复的听唱中,产生熟悉的感觉,从而体会到乐曲中的节拍、音调及强弱。由此,听力将会有所提高,有助于宝宝学习语言,增进记忆力、模仿力和专注力。更为可贵的是,能够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智能发展的过程


人的智能发育最快速的时期就是婴幼儿时期。依据大脑生理学上的理论,要提高儿童的素质就必须在脑细胞发育最快速的婴幼儿期来做;而所谓的脑细胞,包括有神经元、神经腱、神经脑质等等。这些神经元、神经健、神经胶质受了刺激后才会长出来,所以早期教育的原因,就在于在脑细胞会长出神经元、神经胶质量快的时期给予刺激,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从法国脑能保健学院院长莫尼克.乐波生博士7年来从事人脑智能动作的多种实验,发表的科学报告震撼了整个智能提高科学界,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有下面同项。

1、大脑纹路的形成生理:第一个人的大脑中,含有一百亿以上的脑神经元,一般人经常只动作这一百倔个神经元中的五至十左右,其余的九十多亿神经元,因为缺乏使用,本有的潜能未得发挥,逐渐退化,脑神经元群便会日趋静止。

2、脑神经元复生的具体证据:通过智能提高活动的训练,从电脑断层扫描的影像,一目了然地看出在训练前后大脑纹路的变化,在训练静止的纹路,在训练后可复生了。

因此,乐波生博士的重大发现告诉我们,人脑纹路的形成直接受到个有用脑方向和用脑程度所决定,用脑程度和用脑方向愈多的人,在处理难题时较容易得到一些活动神经元的协助,因为大脑中活动的神经元较多。所以为宝宝做智能提高,尽量在更多方面努力,使他接触无限增广,建立最多功能的大脑纹路。

多元智能发展之内省智能


简而言之,内省智能是指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知道自己的需要和才能,是个人自我了解、分析反思的能力。

内省智能的发展

内省智能是指“触及一个人的情感生活,作为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一种手段”。简而言之,它是指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知道自己的需要和才能。我相信内省智能是最重要的智能。

为什么说内省智能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内省智能很高,你就能清楚什么时候、怎么样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在正确的时间里使用你其他的几种智能;你就能知道你能做得好的是什么,你会找到很好的方法去做得完美。如果你的内省智能很好,你也会知道你的缺点和你该怎么去克服它们。反之,如果你的内省智能很差,你会一次又一次地继续犯同一些错误,不能很好的发挥你的能力。

极具代表性的是当环顾四周时,我们有些人显然缺乏内省智能。例如,我们所有人都知到有些人在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犯着同样的错误。他们因为不能与形形色色的老板处好关系而在工作中一无所成。或者个人生活也很失败,不能建立令自己满意的人际关系。这些人总是因为不能理解不成功的事情为什么持续不断发生在“他们”头上,在他们头上加引号是让他们有这种感觉问题不是出在他们身上,是命中注定。当然,我们总能容易看出为什么他们会有这么多困难而他们却看不出。我们了解问题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大部分原因,是他们的行为有问题,但他们并不理解这个原因。他们缺乏反省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是缺乏内省智能的典型例证。

那些拥有强烈的内省智能的儿童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爱做白日梦

*拥有和表达对食物或活动强烈的偏爱

*当需要时请求帮助(但也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助手)

当他们长大时,具有强烈内省智能的儿童往往喜好:

*记日记

*订立目标并追求这些目标

*观察他人,有时能从局外人的观点看问题

*迫切地想从别人那得到反馈

*和他们信任的人一起反省他们的行为表现

*愿意冒适当的风险

*即使与他们的朋友有相反的立场,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何发展孩子的内省智能

讨论发展内省智能的问题是困难的,因为它是所有智能中最难以研究的。我们能很容易地观察其它智能的技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认识人们如何很好的认识他们自己是困难的。

要帮助儿童进行自我反省以及积极地面对反馈,首要的一点是创立一种态度,尽管所获得的反馈并不总是他们想要的,但这是学习的一部分,并且是有益的。事实上,不积极面对反馈的人们总是以自我保护的形式关闭自我:他们不想听到别人在说什么,他们不愿意让自己的感情受到伤害。因此,父母们能做的就是让孩子懂得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依靠外在反馈的。对此,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树立行为的榜样。

简而言之,内省智能是指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知道自己的需要和才能,是个人自我了解、分析反思的能力。

接下来的是,我们建议父母和孩子之间搞一些互动活动,父母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内省智能。对每一项智能来说,我所提供的建议是发展性的,也就是其中一些适合于年幼儿童,另一些适合于年长的儿童。但是,对内省智能而言,有两项附加的因素需要考虑。首先,有许多需要依靠儿童描述的能力。第二,有许多需要依靠儿童与其他人(比如父母)一起反省的意愿。此外,要让这些都有效作用,父母必须一开始就为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安全的,舒适的环境。让孩子将能够以多种形式讨论这些问题,是相当必要的。建立一个反省的模式,让孩子在早年认识到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而且反馈并不总是积极的,这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四个策略都是以与孩子交谈,帮助其自我反省为中心的。当这些步骤相互重叠的时候,是有一个普遍的顺序的。也就是说,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家长们最好以谈论他们自己开始。然后,开始讨论其他人的行为变得有意义,再接着是孩子们自己的行为表现,最后是其他人对孩子的想法。前面的这些问题是相对简单的,后面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推论和思索。这种把自己放在另一个人的角度的思索方式只有当儿童长大一点的时候(并且伴随着他们内省智能的发展)才会出现。

1、父母相互交流关于成人行为的自我反省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开始方式

相互交流那天你做了哪些成功的事,以及受到了哪些挫折,将生动地让孩子知道这样的思考和交流是可以接受的,更甚至是期望的。因为这是成长的一部分。(交流的“表现”可能涉及一些其它智能,像拉小提琴或是打羽毛球,或者它可能是某人的一项工作,或者它甚至也代表着一个人在一个新的社会团体中表现得怎么样)

2、和孩子们谈论其他人的行为是下一个发展步骤

有必要让孩子们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从而了解他们自己做得怎样。毕竟,只有当我们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自己是胜出还是落后。父母们可以通过了解孩子,再进行分析来帮助他们。比如,帮助孩子既不要过分批评,又不要过分肯定。

3、和孩子们谈论他们自己的行为

问问孩子们他们哪些地方做得是好的,怎样做会有所不同,为什么他们会成功,以及他们是怎样改变他们所做的都是必要的。当家长们这样做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地保持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迁就于孩子自己是怎样看待这个行为的。

家长们一直地、适当地给孩子们反馈是孩子们成长和发展内省智能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家长们需要小心,不要给孩子们过于频繁的反馈(或过于强烈的反馈),这样的话就不会约束或过分地引导孩子进行反省了。

4、和孩子们讨论他们可能怎样被别人评价

这是一个更难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成人用孩子式的方式,和孩子进行诡辩(显然只有到孩子六七岁的时候才比较可行)。这需要孩子不仅去思索别人会怎么想他,而且更难得是,要求孩子自我批评。在这里,一个很好的开始方式是问孩子他做什么事是别人喜欢的。积极的开始是比较合适的。

有必要给孩子成功以及失败的机会。内省智能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从错误中学习,从一个人的行为表现中获得知识,这样的话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将自我反省的内容写下来。这可以包括坚持写日记,也可以通过画图来捕捉他们的所感所为。父母们可以要求孩子们与他们分享所写的内容,但这应该取决于孩子们自己的意愿。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如果这种写下来的自我反省是有意义的,孩子们一定会觉得它是私密地,所以孩子是否愿意分享要取决于他自己的意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