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多爸妈都知道宝宝的好奇心是件好事,从心里希望能对宝宝的好奇心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帮助宝宝发挥出更多智力潜能的。可是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与宝宝建立游戏规则,创造良好的探索环境

Annie的儿子最大的爱好就是走一路捡一路,地上的小树枝、小石子总都能让他热衷好一段时间。为了让宝宝不会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伤害,Annie和儿子约法三章:任何捡的东西都不能放进嘴里、液态的东西不能直接用手去碰、捡过东西的手不能去抓食物。如果儿子违反了规定,那Annie就会阻止他玩游戏。规则之外,Annie会和儿子一起认识那些捡到的东西,并和儿子为这些东西做分类。Annie会告诉儿子,烟头、塑料袋是垃圾,会有专门人员收拾,没有工具的人不能去碰。树叶可以做化肥,小石头有很多形状。这样既能确保宝宝的卫生安全,又能满足宝宝的好奇心。

2.在游戏中正确诱导宝宝的好奇心

天天最近总是喜欢敲敲打打,经常弄坏家里的遥控器,只要是长方形或管状的东西都难逃天天的摧残。天天妈很烦心,带着天天去金宝贝上课的时候问老师应该怎么做。老师说,与其阻止天天,不如将这种行为化成游戏,给天天更多发现的机会。老师给了天天几根不同形状和质地的棍棒,带着天天敲打音乐教室里的鼓、敲打地板和沙发等物品,一样样的带天天辨认声音。还把天天的眼睛给蒙上,由老师敲打,让天天猜老师在用什么棒子敲打在哪样物品上。老师建议,类似的游戏每天和天天玩上一段时间,将宝宝具有破坏性的好奇心,演变成带领宝宝探索更多事物的小游戏,就能正确诱导宝宝的探索心理。

3.鼓励宝宝的好奇上升到更高层次

如果宝宝的好奇心仅仅停留在好奇的层面上,那么宝宝的好奇也仅仅是好奇而已。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好奇的人很多,而具有创造力的人却不多的原因。有时候,宝宝会不按常规的方式游戏,妈咪通常都会迫不及待的干涉宝宝。有次,金宝贝的早教老师Niki看到有个宝宝在大堂玩积木,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房子刚成形就被宝宝推到了。妈妈马上呵斥宝宝:看看你,好不容易把房子搭好,我可不再陪你搭了。Niki看了连忙过去,阻止这位妈妈接着说下去,并且让妈妈和宝宝一起讨论房子塌了之后发出了什么声音?房子倒了积木会朝着哪些方向散落?这就是将宝宝的好奇心上升到新的阶段求知。

有的时候,宝宝的好奇心可能会让父母不耐烦,甚至加以阻挠。但是如果父母可以用以上方法对宝宝的好奇心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就能培养出一个更聪明、对自己更有信心的宝宝了。

相关知识

家有好奇宝宝 就做"不知道妈妈"


幼儿心理学家认为,中外幼儿在1岁半之前的好奇心多能得到满足,而在1岁半之后,中外教育原则的差异性就逐渐表现出来——西方幼儿的好奇心仍然能得到无条件的满足,西方妈妈们往往不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与整洁要求来限制其探索性行为,哪怕这一行为会留下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现场”。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条件满足宝宝好奇心的行为,就是留存“创造力”的火种的行为;可是如果宝宝的“捣乱行为”反复遭受打压,他当然会变得干净整洁、循规蹈矩。但,他不再探索、好奇和发现,这里面的隐忧,聪明妈妈都可以看得到。

测试:面对宝宝的好奇表现,你是何种妈咪?

大多数蹒跚来去的宝宝都有打泼牛奶的经历,他们会奇怪于地毯为什么“喝”牛奶?一些捣蛋宝宝会受此启发,在地毯上泼果汁、番茄酱、白开水、食用油等,看看地毯还喜欢“喝”什么?遇此情况,身为妈妈,你的反应是:

A.慌忙抢过宝宝手里的杯子、勺子,恼怒地说,“你真是一个闯祸精,这些东西怎能泼在地毯上呢?你毁了咱们家的地毯!”

B.反正地毯已经弄脏了,想想各种污渍用什么清洗剂才能洗净。

C.对宝宝说,咱们一起来观察地毯喜欢“喝”什么,哦,果汁和番茄酱会使地毯变色,炒菜用的油粘上了地毯很难洗得干净,白开水在地毯上渗透得很快,晒干后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来;哦,沾上饼干屑的地方,地毯蛀了几个小洞……看起来有些东西,地毯是不爱“吃喝”的。宝宝,咱们再来想一想,应该怎样给弄脏了的地毯洗一个干净澡?

两三岁的宝宝特别喜欢敲打碗筷的游戏,经常一边敲打一边笑,把精致的小碗都敲出了豁口,你会做何反应?

A.对宝宝说,吵不吵呀,你看你把饭碗都敲坏了,你将来会没饭吃的!

B.对宝宝说,总这么敲有什么意思?你就不能干点有意思的事,比如背背唐诗讲讲故事什么的?

C.妈妈知道宝宝想听听同一根筷子,敲在大碗和敲在小碗上,为什么听上去不一样,妈妈还知道宝宝一会儿用木筷子、一会儿用竹筷子,一会儿用勺子敲同一只碗,是想知道声音为什么有时候清脆,有时候又沉又闷对不对?妈妈陪你一起来敲。对了,宝宝还应该动动脑筋,看看还有什么东西能代替筷子来敲碗,什么东西敲出来的声音脆,什么东西敲出来的声音闷?

下雨了,宝宝穿着雨衣和高筒雨靴踩来踩去玩水,看到地上的水流还用手去摸一摸,还搬来小石块小砖头挡住水流,看看会发生什么。针对宝宝在雨中的好奇行为,你的反应是:

A.一把将孩子拎回来说,叫你不要玩水你就是不听,地上的雨水多脏,能用手摸吗?着凉感冒了怎么办?

B.由他去玩,既不干涉也不参与,就等着给他准备姜汤和热水澡。

C.打着伞蹲下去跟孩子一起玩。跟孩子一起观察地上的水流为什么会打旋,水为什么是朝这个方向流而不是朝那个方向流;马路为什么修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弧形?马路两侧的水流向了哪里?还有,为什么泥地吸水快,而柏油和青砖地几乎不能吸水?

落叶满地的时候宝宝总是不停地停下来,捡拾落叶,他不停地提问,问为什么有的落叶是红的,有的是黄的,有的则是半红半绿?为什么落叶掉下来的时候总是“掌心向下”;为什么树上的叶子软软的,而落叶踩上去沙沙响,为什么落叶是脆的?你会做何反应呢?

A.马路上的叶子那么脏,哪儿能捡啊?为什么叶子的颜色不一样,长大了老师会讲的,现在告诉你,你也不懂啊。

B.随他去玩,一面等待,一面看报,对宝宝的“深奥问题”只是嗯啊敷衍。

C.宝宝能这样问,说明宝宝肯动脑筋,说明宝宝越来越聪明,妈妈真高兴,不如这样,我们让幼儿园老师来开一节课,跟小朋友一起研究“落叶的奥秘”。宝宝,咱们一起来捡各种各样的落叶,回去以后查书、上网,再跟老师和小朋友一块儿讨论你的这么多个“为什么”。

宝宝无意中发现了吸尘器的“妙用”,他开始像妈妈一样打开开关,聆听那嗡嗡的声音,他在地上撒了很多纸屑,吸进了吸尘器的“肚子”里,调皮的宝宝深受鼓舞,他开始故意把大米、绿豆、花生,还有小件的玩具撒在地下玩他的“吸尘游戏”,你撞见了这副场景会怎么做?

A.大声斥责宝宝,并且打开吸尘器的收纳袋给宝宝看,说这么多干果杂粮与垃圾混在一起,实在浪费;而吸附玩具的出格行为还会损坏吸尘器。“要是这台机器不唱歌了,家里就没法打扫,妈妈只有罚宝宝擦地板。”

B.当时没说什么,事后却把吸尘器想法藏起来,再也不当着宝宝的面使用吸尘器。

C.干脆跟宝宝一起做实验,看看吸尘器“吃”得最快的,是纸屑、绿豆、花生、大米还是玩具锡兵,不过,在此之前要求宝宝与妈妈一起将收纳袋里的“垃圾”倒出来分捡,再玩“吸附游戏”。妈妈还可以用圆形的大纸筒套住宝宝的身体,让他扮演“吸尘器”,去吸附各种物品(实际是用手抓进去),切实体验吸尘器的负压工作原理。

热爱美食的宝宝多数会玩“另类种植”游戏,当他知道多味花生和“状元豆”,是花生、黄豆加上十几种作料煮出来的时候,他会天真地认为将花生、黄豆与茴香、花椒、辣椒、桂皮一起种进阳台的花盆里,就会长出多味花生和状元豆来,面对宝宝的“荒谬”行为,你的反应是:

A.大声嘲笑他的出格想象,并在亲朋好友间“传播”他的荒诞“事迹”。

B.就让他去种好了,以宝宝的记忆计,妈妈敢打赌过几天他就会完全忘记花盆里埋着什么了。

C.妈妈想方设法让宝宝了解多味花生和状元豆生产的全过程:带他到农民的花生地里收获一次,让他尝一尝带壳花生的味道,带他到炒货店里去参观,观察作料是什么时候加进花生里去的。同时,妈妈保留宝宝埋有“梦想种子”的“实验田”,看看宝宝最终会种出些什么。

好了,测试做完了,选A最多的是常规的A型妈咪的典型作法,这是大多数妈咪在遇到类似情况时最原始、最本能的反应,这种做法虽然可以保证宝宝的安全和整洁,可以减少妈妈的工作量,减少很多麻烦,但无疑会打压宝宝的好奇心,棒杀宝宝因好奇而萌生的创造力和探究事物的能力。

选B最多的妈咪是“纵容但不提倡”的B型妈咪,这类妈咪虽然表面上没有过多地打压宝宝的好奇心和尝试欲,但事实上她也没有给予宝宝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没有给予宝宝由点及面的探索方法,这样的妈咪带出来的宝宝,好奇心只是停留在“一时惊奇”上,没有上升到创造力大增的层面上。

选C最多的妈咪,恭喜你,你已进入了创造“好奇宝宝”的聪明妈咪行列,你已在尝试用各种方式回应宝宝的好奇心,让宝宝的好奇更进一步,转换成一种独特的创造潜能和初步的“研究能力”。同时,你也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宝宝一起加入“收拾残局”的行列里来,从反面告诉宝宝尝试的代价,这样,宝宝了解了尝试的结局后,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制造麻烦”,他会尽可能细致地去观察,争取一次得出结论。

培养好奇宝宝的N个原则:

创设满足宝宝好奇心的环境

对宝宝来说,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到处蕴含着可供探索的资源,小区的草坪、公园里的旮旯、种满花草的阳台、客厅一角还没有卖掉的包装箱、爸爸新购的车库……随便哪个情境,都可能成为引发宝宝好奇心、诱导宝宝提出各种问题的学习场所。妈咪要做的首先是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保证宝宝不被电到、咬到、磕碰到),然后就可以依据宝宝的兴趣提供各种实践材料和工具,放手让宝宝去探索。国外的父母,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提供一整套的玩沙工具,提供放大镜、标本夹,提供迷你工具箱和仿真炊具,他们很乐意让宝宝在玩得不亦乐乎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全家人一起来寻找解决方案。

不要以成人的思维约束宝宝

由于年幼宝宝的认知有限,可能会有很奇怪、超出成人逻辑的设想,这个时候妈妈切忌以成人的思维方式来束缚宝宝的想象力。比如宝宝观察到绝大多数落叶掉在地上都是“掌心向下”,他会认为那是“落叶宝宝”在亲吻大地妈妈,妈妈可以鼓励这个想法并让宝宝在脸颊下亲一下,妈妈不必强调说“落叶不是宝宝,落叶只是飘下来,落叶没有亲吻大地”。

在满足宝宝好奇心的同时,锻炼宝宝的生活能力

好奇的宝宝多半有超乎常人的“动手欲望”,表现为两岁不到的宝宝一定要拿家中的电视遥控器当“玩具”,不给他就大哭大闹;或者还够不着水池的宝宝,自告奋勇在帮妈妈洗菜、做饭,与其担心他们“闯祸”,破坏遥控器或弄伤自己,不如都给他各种用具的使用方法。两岁的孩子会挑看喜爱的频道,3岁的宝宝会在妈妈的指导下做色拉、用微波炉蒸鸡蛋,这都是满足宝宝“好奇心”的成果,只要妈妈因势利导,重要的收获还包括锻炼了宝宝的生活能力,使他在未来的探索活动中积累了基本的经验,也更有自信。

鼓励宝宝有更多非常规的玩法

好奇心何以能够上升为创造力?有时靠的正是一种非常规的的游戏手段。比如幼儿园老师让宝宝自己发豆芽,并让宝宝每日口述、妈妈记录“豆芽日记”,在收集好绿豆、红豆、芸豆、蚕豆之后,宝宝执意要让自己爱吃的怪味豆和鱼皮花生也加入“发芽”行列。迫不及待地干涉宝宝、试图将宝宝拽回所谓“正确的轨道”上来,恰恰使宝宝错过了许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岔道,比如上面这个例子,如果你不让宝宝种一种怪味豆和鱼皮花生,他永远也不会明白生的干果豆类与熟的干果豆类有什么不同,他也不会明白种子的力量来自何处,也不会明白为什么“芽长长了,豆子却变小了,”或者为什么“不发芽的豆子会发霉”。

做“不知道”妈妈,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宝宝的探究心

妈妈是宝宝的第一任教师,一个好奇心十足的宝宝,必须由对万事万物怀有兴趣的妈妈来“制造”,这是肯定的。妈妈对宝宝的问题一概敷衍说“不知道”,当然会打压宝宝“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热情,但若宝宝每次问“为什么”,妈妈都忙不迭地给出标准答案,未必见得是好事,这等于是替宝宝省却了探究的过程,直接吃到了现成的“馒头”。而培养宝宝好奇心的最佳方式,却是从“种小麦”开始,一步一步做具体指导,让孩子最终吃上自己做的“馒头”,从这个意义上讲,做“不知道”妈妈意义更大——先说“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清楚”,再说,“不过我们可以去问百科全书(google、百度、新浪,或者宝宝的科学课老师);或者我们可以做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教育手段对宝宝形成创造力而言很重要,因为妈妈在这一过程中教会他“研究方法”,教会他到哪里去搜索正确答案。对3岁以上的宝宝而言,这是培养他的“学术能力”的重要过程。

所以记得在回答“面包为什么会发霉?”“月亮干嘛要跟着咱们走?”“风筝为什么会飞上天?”之前,先反问一句,“宝宝怎么认为?”“怎么证明宝宝的想法是对的?”孩童头脑中的思维马达,才会发动起来。

家有特殊儿童 爸妈如何应对挑战?


对于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而言,他们父母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哪些地方有差距?相应的解决办法有哪些?

首先,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指出,我不是一个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的家长。我还不用担心自己孩子的发展,以及她在每个具有里程标志的重要阶段是否达到了期望值。她的未来之路,虽然跟任何一个成熟的2岁儿童一样无法确定,但却有着相当大的可预见性。比如,她会去上学,可能还会参加一项运动,喜欢上一种乐器,或是参与到校园活动当中。她还会交朋友,参加学校舞会,直到有一天考上大学。然后,她会从家里搬出去,开始她自己的生活。同时,我丈夫和我的生活也将回归往昔。我们会工作,然后回家,并且会在谁负责清理洗碗机和遛狗这样的事情上发生争执。如果我们还算幸运,就会每隔一段时间安排一次浪漫的“约会之夜”,同时还可以进行一次惬意的家庭旅行。

虽然我不是一个有着特殊需要的孩子的家长,但我却是解决这方面问题的专家,因为我跟很多人学习并从他们那里获益匪浅,而这些人的生活却被这个“有特殊需求”的指定永远地改变了。几年前,当我还是一名家庭治疗师时,一位母亲认为,如果她再遇到一次自己心爱的“挑食鬼”因为没有做成恐龙形状的鸡块餐发脾气,她一定会发疯的,我亲眼看到过她脸上的表情。;当一个4岁的孩子终于学会使用便盆时,我看到那无以伦比的喜悦弥漫着整个家庭;我还亲眼目睹过那些甜美而温情的睡前时光,一起依偎在床上,阅读《晚安,月亮》。

我在波士顿医疗中心,发展与行为儿科门诊工作。我观察到,父母收到子女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诊断结果时,会拿到一个信息包,并被告知接下来有哪些关键的步骤:早期干预、ABA行为训练、入校申请、制定个别教育计划、权益保障、政府福利、保险和基因检测。

家长会目瞪口呆地坐在那里,疑惑地揣测着:是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而引发孩子患病?这种病能治好吗?告诉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描述清楚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的家长所面对的痛苦。那些质疑、恐惧、期待和幻想是永无休止的。其实很久以前我就知道,凡是涉及到孩子,就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这很像我们每天为满足家长需求而提供的帮助和支援一样,根本不存在万全之策。

我们的家庭拥有超凡的力量、决心和韧性。我从他们之中汲取了很多经验。

要意识到这期间会有很多起伏和波动。但请记住和庆祝每一次收获与进步。然后,用它们来憧憬美好的未来时光。

这项任务并不容易,而且可能很像一份全职工作。你会经历留在等待名单上的漫长时间,无人回复的电话,挫折,以及各种令人头痛的折磨。美妙的课余项目、无可取代的治疗师、能让你的孩子期待一整个星期的游泳项目,当你终于能够接触到这些精彩的项目以后,你会觉得之前等待的痛苦都是值得的。

很多人会不理解,但是做了的人会真的有所得。他们会很有共同语言,尽管不会说的很多,但通过它们,你会得到你应有的支持。

孩子需要休息,就像你也需要一样。老师和治疗师可以提供一些见解和策略来帮你掌握构建家庭环境和归纳学习的方法,但他们的工作至此就结束了。而你是家长--家长就必须管理家庭、孩子、开支和生活,其职责远不仅是刷牙和铺床这样的事。

没有人会比你更爱自己的孩子。当你感觉体力不佳或休息不好时,却仍然能够早起,并精力充沛地度过一天,这都是因为有孩子的存在。你是他的老师、他的教练、他的榜样、他的支持者。但最最重要的是,你是他的父母,就是这份神圣的工作,令他敬你爱你,并对你充满感激,这些远多于他们所能表达的。家长们要学会善待自己,并保持与他人分享学习所得的习惯。尽管这些繁重而持久的工作会令人感到疲惫,但最重要的工作就在此,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

ShariKing是美国波士顿医疗中心自闭症项目的经理。

早教玩具:关于孩子玩具给妈妈支招


情景一:乱扔玩具不收拾 “早已来到收拾玩具的時间啦……收拾完后吗……赶紧把玩具收拾好……再不收拾,等下就把玩具都丢掉!” 从妈妈口中连珠炮一样传出收拾玩具的指令,結果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收拾玩具,母子关系搞得很焦虑不安。幼儿启蒙

剖析:用心听孩子的心声:妈妈一直说我四处乱扔,可我只是在玩玩具,沒有四处乱扔呀。也有,每到我玩得起劲儿的情况下,她就喊收拾玩具,最终也是一句伤人的话:“全都让你扔出!”妈妈为何要讲出这类欺负人得话呢?我又没干什么错事儿。幼儿启蒙

给妈妈出新招:

假如一直把指令、督促、训斥、处罚、威协等心态与玩具梳理联络在一起,其結果便是孩子既不愿玩也不愿收拾。那麼,如何做?当妈妈碰到玩具遍地狼籍的场景时,千万别作出双眉紧锁的小表情,何不笑盈盈地告诉他:“哟,你玩得多高兴呀!”而且运用这类氛围趁机再加一句:“来,让妈妈和你一起收拾吧!”那样就轻轻松松、开心地把玩乐和梳理玩具的文化教育融合在一起了。

情景二:不愿舍弃玩脏的玩具

“那只小熊好脏呀!”妈妈说。“干净。”宝宝怀着很脏的小熊说。 “赶紧它丢掉吧。”妈妈劝他。“我不会!”“我再让你买一个新的,更强的。”妈妈引诱他。“不必!”宝宝越来越紧地紧抱了小熊。

剖析:针对玩具的使用价值,成年人只知道漂亮、价格贵便是好,而孩子却要不然。在孩子来看,脏不在乎,它是很多年来与自身相伴相伴的好盆友,它早已并不是一件物件或玩具了,只是一个小伙伴们,已和自身融为一体了。孩子往往刚愎自用,其缘故就取决于此。

给妈妈出新招:

针对孩子爱惜玩具的心理状态,父母应当有一个新的了解并多方面重视。因而,不必随意说玩具污浊、不干净、不环境卫生等。妈妈对玩具还要表明出责任心和爱惜之情。假如妈妈对孩子说:“你的小熊也应当洗个澡啦。”或是帮他修复破了的地区,并说:“给它穿上一件吊带背心吧。”那样做的实际效果可能很好。

情景三:反感新买的玩具

“原先那只小熊的身上的毛都掉光了,这一新买的不比它强吗?”妈妈疑惑地问道宝宝。“不,我不太喜欢。”宝宝固持己见。幼儿启蒙

剖析:孩子确实有喜爱奇特物件的心理状态,但针对鞋和玩具这类,他更明显地趋向于应用习惯的物品,而不是追求完美表面的美观大方。更何况针对深爱的布质小玩具,也是竭尽了孩子所有的情感,毫不在意它的旧和脏。她们是亲密无间的盆友,亲密无间的好朋友,这如同他临睡前下意识地咬褥子一样,凡能确保内心平静的物品,全是他没有理由必须的。

给妈妈出新招:

想从大道理上来说动孩子是沒有寄希望于的,由于孩子看待玩具的恋情和固执至真至醇。此外,孩子紧抓旧玩具没放,将会由于心里存有着巨大躁动不安,以便清除这类躁动不安,用旧玩具做为精神慰藉。假如孩子对脏衣物欲罢不能并且非常厌烦刚装得话,则有可能归属于神经官能症的一种主要表现,必须去看医生。

情景四:非常容易玩腻的玩具

“哪个玩具花那么多钱买回去,这么快就玩厌?”“我已经爱玩它了。”“再动动脑子,瞎想些游戏玩法不太好吗?”

剖析:妈妈用天价买回来的电动式智能机器人,构造确实很精致,可是,对孩子而言,一旦把握了它的拆装和拼装方法以后,就从此没什么兴趣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难题的关键所在,这种玩具仅仅成年人动脑子制作的,而沒有让孩子勤于思考。不许孩子勤于思考的玩具是再无趣但是的了。

给妈妈出新招:

幼儿启蒙孩子百玩不腻的玩具,是可以充分运用少年儿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玩具。一句话,便是半成品加工的玩具。实际说,便是“原材料”特性的玩具。孩子能够 应用原材料随意地制做成任何东西。在其中最好是的原材料是:碎石子、粘土、水、木工板、手工纸、美术绘画色浆、乐高积木、硬纸板这些。多给他们一些那样的原材料,孩子便会随意地低头于造就主题活动中,不容易造成厌倦感。

增强好奇心 8招给宝宝添乐趣


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这个特征在小宝宝身上体现的尤为纯真、自然,既然好奇心有这么多的有点,那家长们就要多多的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宝宝最大限度的发展自己的优势。以下这一些培养宝宝好奇心的办法,大家可以试试。

亲身示范

爸妈首先要向宝宝展现出自己的好奇心,比如带宝宝一起外出散步时,多多表现出对一草一木,太阳星星及其他事物的兴趣和探索愿望。

尊重宝宝的兴趣

宝宝能从那些能够抓住自己注意力和想像力的东西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宝宝喜欢音乐,就常常放给他听,和他一起玩乐器;如果宝宝对昆虫感兴趣,就陪他一起捉、养昆虫。

简单、清楚地回答宝宝的问题

同一个问题,根据不同年龄段宝宝的理解力,爸妈应该做出不同的回答,在做出回答前请先问问宝宝是怎么想的。如果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也如实告之。这能让宝宝知道人不可能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也是鼓励宝宝自己寻找答案的好契机。

提供适合宝宝阅读的绘本、书籍

书本是每个具有好奇心的宝宝快乐的最好媒介。小动物绘本也好,天文类绘本也好,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并不是十分重要,关键是能够抓住宝宝的兴趣,宝宝也喜欢读。

开放式提问让爸妈更了解宝宝

“你觉得怎么样……”,“幼儿园里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此类开放式的提问能够让宝宝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他的爱好和兴趣,为爸妈了解宝宝的内心世界打开一扇窗。

创设有趣的环境

对于小宝宝来说,即便只是墙上的一幅画都能让他琢磨半天。创设能够启发好奇心的环境很重要,爸妈要提供宝宝安全、有趣的玩具供其“探索”,还要经常更新保持新鲜感。

可以略做变通,而不是扼杀好奇心

有时,宝宝的“探索”是具有“破坏性”的。爸妈可以通过一定的引导,既保护宝宝的好奇心,又把“探索”活动的破坏性降到最低。如果宝宝热衷于把杯子里的水往外倒,随处倒在床上、地板上……的确会令人很头疼,但可以换个地方,比如带宝宝到浴室,让他往洗澡盆里倒;或者倒在容易清洗的厨房地板上。有些东西比较危险或者不想让宝宝玩的,爸妈则可以找找其他相似的、安全的替代物。

提供可以自由创作的素材

水、黏土、盒子、瓶子和一些制作类的素材,这些和有固定玩法、特别设计的玩具不一样,不要告诉宝宝应该怎么玩,应该拿这些做成什么,让好奇心引导宝宝自由创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