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儿童艺术教育已经成了一种趋势,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更加优秀,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给他们报了艺术培训班,希望他们有一技之长,便于在同龄人竞争中脱颖而出,想法虽好,但是由于一些家长思想上有些偏颇,致使孩子不但得不到大的进步,还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心理负担。下面我们来看看特长教育的一些误区,看看您有没有不小心越了雷池。

1、主观意识强烈,不顾孩子的意愿

进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特长班,枯坐半天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不好受的,很多父母没有问清楚孩子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就给他们报名参加特长班的训练。这样孩子内心没有真正接受学习的范围,因此他们的学习效果也不会太突出,另外枯燥的学习环境会阻碍孩子开朗性格的养成,情商和智商的正常发展。

2、贪多求全

一些家长为了让赢在起跑线上,不惜花了大量财力人力给孩子报了好几个特长培训班,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很大的负担。家长贪多求全的后果往往就是孩子一门艺术都没有精通,还破坏了亲子间的关系,让孩子不愿再回到家中,听从父母的安排。

3、教育方法不当

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我们不应该要求孩子跟成人一样稳重,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容易“喜新厌旧”。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没有耐心的采取强硬政策,拿出了家长的架子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那怎样才能走出教育误区,真正有益于孩子发展呢?我们觉得这要从家长和孩子两方面抓起:

首先,需要家长们端正心态,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你只能从旁引导而不是抹杀天性。让孩子接受特长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加以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家长所期望的效果;同时,家长还应该明白,特长教育只是一个辅助作用,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下进行。

其次,还需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特长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对某些技能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应有张有弛,松紧有度,给予孩子充分自主挖掘,领悟的时间。玩耍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使孩子在玩中求学、在学中能玩,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另外,当孩子学习特长教育时,家长可以在旁培养指导,跟孩子一起学习,这样也能激发孩子对艺术的热爱。

相关阅读

艺术教育三大误区,你进了几个


如今,艺术教育成为了一种时尚,而艺术教育的起点,似乎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即便幼儿园没有开设艺术教育课程,父母也照样会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各式各样的特长班去,希望孩子能在这样的课堂上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每年幼儿园招生之际,不少幼儿园会适时推出“艺术特色”的教育服务,令不少父母头晕目眩、糊里糊涂给孩子报了名后,才发现所谓的“艺术”特色也不过是每天唱唱、涂涂鸦,再没有什么新鲜的。

幼教专家指出:幼儿的艺术教育包括了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能教育以及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教育,而不是简单的会唱几首歌、会弹几乎钢琴曲就可以衡量的,只有真正对幼儿艺术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后,才能最终达到培养孩子艺术审美、塑造孩子完善人格的目的。

错误概念一:艺术教育等同大杂烩

很多父母对艺术教育究竟为何物根本弄不明白,对他们来讲,艺术教育就是让孩子学到课堂这外更多的东西,除了幼儿园正常的艺术教学之外,父母还一厢情愿地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班,什么“国画”“小提琴”“珠心算”“滑冰”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从这样的教育中成为全才,完全忽视了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使得艺术教育成为一个快乐的出发点,到最后却又成为孩子另一个沉重的负担。

形成原因:

概念混淆,抹杀兴趣,盲目跟风

专家提醒:

幼儿艺术教育的范畴具体包括音乐、美术、舞蹈三类。而且艺术教育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选择,这一点父母绝对不能替代孩子做主,因为每一个孩子和成人的兴趣爱好是截然不同的,替孩子做选择就等于失去了艺术教育的宗旨。同时,现在的幼儿教育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将艺术教育作为教育中的辅助内容,如将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抽取出来,以艺术的形式包装,但却忽视了幼儿欣赏、创造美的过程,忽视了艺术本身的特点。

错误概念二:艺术教育变成了技能训练

重“术”不重“道”是现在艺术教育中最常见的通病,虽然很多父母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还是不自觉地拿弹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等作为孩子艺术教育成果的衡量标准,而忽视了孩子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提高,不少父母都认为艺术教育是教育的附属品,学好艺术可以为各类考试添加筹码也是多数父母的心态。

形成原因:

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专家提醒:

艺术教育不能完全忽视技能技艺的训练,但是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技艺,因为归根到底,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就像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样,孩子在合唱的时候,一味地追求唱得整齐、洪亮,但是脸上的表情却很生硬,这就是因为孩子在歌唱时并没有发自内心的感到愉快,只是当作一种机械化的模式在进行表演,自然感觉不到美感,当然脸上就表现不出发自内心的愉悦。此外,音乐和舞蹈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舞蹈并不能被音乐代替,现在很多艺术幼儿园都去掉了专门的舞蹈课,而兴保留声乐课,这也是很不正常的一种现象。

错误概念三:拿专业水平要求孩子

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给孩子乐趣,并不是让孩子过早地达到专业水平,而有的父母和幼教老师想当然地认为把孩子教育得水平越高越好,从而拿一套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衡量艺术教育的成果,而忽略了艺术教育和纯粹的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法固然可以更快提高孩子的艺术水平,但这和幼儿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的初衷并不一致。

形成原因:

认识模糊,拔苗助长

专家提醒:

艺术过于枯燥和专业,就会人为地破坏儿童的天性。比如,老师在上钢琴课时,要求孩子反复锻炼手型、指法,几个简单的音节让孩子重复训练几十遍,这样的艺术教育的确堪称专业,可是如此枯燥的训练方法,怎么能让孩子产生兴趣。把这种培养专业人才的方法用在幼儿艺术教育之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忽视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情趣、情感体验的培养,使技能与情感分离。为儿童准备的艺术教育不能过于枯燥和专业。

艺术教育的误区您知道吗?


如今,艺术教育成为了一种时尚,而艺术教育的起点,似乎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即便幼儿园没有开设艺术教育课程,父母也照样会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各式各样的特长班去,希望孩子能在这样的课堂上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每年幼儿园招生之际,不少幼儿园会适时推出“艺术特色”的教育服务,令不少父母头晕目眩、糊里糊涂给孩子报了名后,才发现所谓的“艺术”特色也不过是每天唱唱、涂涂鸦,再没有什么新鲜的。

艺术教育的误区您知道吗?

幼教专家指出:幼儿的艺术教育包括了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能教育以及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教育,而不是简单的会唱几首歌、会弹几乎钢琴曲就可以衡量的,只有真正对幼儿艺术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后,才能最终达到培养孩子艺术审美、塑造孩子完善人格的目的。

错误概念1:艺术教育等同大杂烩

很多父母对艺术教育究竟为何物根本弄不明白,对他们来讲,艺术教育就是让孩子学到课堂这外更多的东西,除了幼儿园正常的艺术教学之外,父母还一厢情愿地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班,什么“国画”“小提琴”“珠心算”“滑冰”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从这样的教育中成为全才,完全忽视了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使得艺术教育成为一个快乐的出发点,到最后却又成为孩子另一个沉重的负担。

形成原因:概念混淆,抹杀兴趣,盲目跟风

专家提醒:

幼儿艺术教育的范畴具体包括音乐、美术、舞蹈三类。而且艺术教育最重要的一个前蝗就是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选择,这一点父母绝对不能替代孩子做主,因为每一个孩子和成人的兴趣爱好是截然不同的,替孩子做选择就等于失去了艺术教育的宗旨。同时,现在的幼儿教育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将艺术教育作为教育中的辅助内容,如将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抽取出来,以艺术的形式包装,但却忽视了幼儿欣赏、创造美的过程,忽视了艺术本身的特点。

错误概念2:艺术教育变成了技能训练

重“术”不重“道”是现在艺术教育中最常见的通病,虽然很多父母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还是不自觉地拿弹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等作为孩子艺术教育成果的衡量标准,而忽视了孩子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提高,不少父母都认为艺术教育是教育的附属品,学好艺术可以为各类考试添加筹码也是多数父母的心态。

形成原因: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专家提醒:

艺术教育不能完全忽视技能技艺的训练,但是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技艺,因为归根到底,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就像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样,孩子在合唱的时候,一味地追求唱得整齐、洪亮,但是脸上的表情却很生硬,这就是因为孩子在歌唱时并没有发自内心的感到愉快,只是当作一种机械化的模式在进行表演,自然感觉不到美感,当然脸上就表现不出发自内心的愉悦。此外,音乐和舞蹈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舞蹈并不能被音乐代替,现在很多艺术幼儿园都去掉了专门的舞蹈课,而兴保留声乐课,这也是很不正常的一种现象。

错误概念3:拿专业水平要求孩子

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给孩子乐趣,并不是让孩子过早地达到专业水平,而有的父母和幼教老师想当然地认为把孩子教育得水平越高越好,从而拿一套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衡量艺术教育的成果,而忽略了艺术教育和纯粹的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法固然可以更快提高孩子的艺术水平,但这和幼儿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的初衷并不一致。

形成原因:认识模糊,拔苗助长

专家提醒:

艺术过于枯燥和专业,就会人为地破坏儿童的天性。比如,我在一些幼儿园考察时发现,老师在上钢琴课时,要求孩子反复锻炼手型、指法,几个简单的音节让孩子重复训练几十遍,这样的艺术教育的确堪称专业,可是如此枯燥的训练方法,怎么能让孩子产生兴趣。把这种培养专业人才的方法用在幼儿艺术教育之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忽视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情趣、情感体验的培养,使技能与情感分离。为儿童准备的艺术教育不能过于枯燥和专业。

“早教误区”您知道多少?


“早教误区”您知道多少?

“我的孩子要是上幼儿园,就去最好的早教中心,挑选最好的早教老师为她上课!”朋友小李刚刚有了孩子,心中就有了这样的盘算。对于这些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们,诸多早教创造的成功例子让他们看到了通往光明和成功的大道,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早教的重要性。一些“如果说你生下来第二天开始早教,那么你已经晚了一天了”的话语早在年轻的父母中开始流传起来。所以,越来越多的早教中心、早教教材受到了年轻父母的热捧。但是,仅仅知道早教重要是不够的,家长稍有不注意,就会进入早教的误区。

误区一:

最好的老师和幼儿园等于最好的早教

在生活中,很多年轻父母认为最好的早教就是让孩子进入最好的幼儿园和找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常常看到很多年轻父母为了给孩子寻求一个好老师和幼儿园而四处奔波。家长们认为,最好在孩子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为孩子找到一位好的老师和幼儿园才是早教的关键所在。

对此,呼和浩特红黄蓝亲子园嘉茂分园园长苗长喜表示:“每个老师和教育机构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但是这个‘好’未必真的适应你的孩子,作为父母要好好思量什么样的才是最适合孩子的,适合的才是好的。父母在早期教育中,不要一味地追求最好的学校。想培养出一个健康出色的孩子,仅仅有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家长应该有正确的早教意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误区二:

把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角色让给老人和学校

很多母亲在休完国家规定的产假后,就不得不回到了工作岗位。孩子很小只能托付给老人和保姆,在进入幼儿园前,所受到的教育是不正规不科学的。老人对孩子往往溺爱有加,凡事以包办代替为主,导致孩子缺乏生活能力,生活范围的局限性导致在入园后显示出缺乏社交能力、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游戏的现象。

某幼儿园老师表示:在孩子幼年时期,父母的言行和榜样力量在日后是任何一位好老师、好学校都无法代替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师,因而父母一定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早教中来,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误区三:

认为早期教育是灌输知识和技能培训

家长在潜意识中往往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思想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有了不切合实际的高期望值。他们将孩子的早期教育简单化为早期的智力开发。把一些超前的背诵、计算、识字等知识灌输给孩子。这也被一些家长作为孩子聪明与否的评判标准。

幼儿的健康成长所需要的不仅是识字、计算,还有怎样做人、怎样与人相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是幼儿更加需要的。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生活是最好的学习内容。

早教科普:科学早教,您了解多少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宝贝,他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故而对于早教都很看重,但是开展早期教育有着许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而在施教的过程中更需要灵活应用,科学早教其实对于年轻父母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第一、给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

对于孩子来说,童年时光是很宝贵的,每个孩子都应该拥有无忧无虑快乐的童年,家长不要给孩子安排太多的兴趣班等,给孩子太多压力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自由自在的玩耍要比计划教学有意义的多,这也有利于孩子健康积极个性的培养。

第二、让孩子有安全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安全隐患,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的,他们好奇心重,对于一些危险源如果没有防范意识就容易出现意外,故而在早教中,最务实也是有必要的就是教会孩子不要随意触摸电器,有一分安全意识,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让孩子单独待在家里面。

第三、情感教育的启蒙

孩子渐渐长大,他们会逐渐感悟到跟周围环境的连结,包括人事物等,要做好对幼儿的情感启蒙,感受生活的意义,就要多给孩子一些接触生活的机会,例如爸爸妈妈跟他一起玩耍,一起整理玩具等,让孩子学着帮助他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获益良多,无论是个性培养还是生活经验的积累。第四、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个性

优秀的个性是一个孩子终生受益的财富,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走向成功,而孩子的个性培养要从小开始关注,父母不要因为爱孩子而对孩子所有事情都采取包办政策,长久下去会让孩子过度依赖父母,该有的锻炼还是要给孩子的。

总结:教育过程不可假手他人,对于年轻父母来说,照顾宝宝确实是个含辛茹苦的过程,但是投入其中之后会发现很有意义,孩子的到来让人生更有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