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将要迎来新的学期,孩子要在入学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做好入学准备可以让我们在开学时有效的节约时间,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高效做好入学准备的知识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看宝宝如何从模仿走向独立,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那么家长们如何能够利用这一点来让孩子们从“模仿”走向“独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此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吧,“模仿”对于孩子们长知识有着很高的

模仿是儿童对自己身体行为上的一种确认,就好像儿童可以停在某一种系列的动作中,然后将此动作重复出来,最终形成自己的能力。

宝宝出生后几个月模仿能力就开始萌芽并发展了,标志着他和周围的人有了一种关联,正是这种关联沟通了宝宝的自我世界和外面世界。宝宝最初的模仿可以理解为父母和孩子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它是亲子交流的第一步,孩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把你当成了偶像,绝对信任、爱你没商量。一个很好的例证就是:当你把宝宝拥在怀里,他同时也紧紧地抱着你,实际上是通过模仿传递他对你的爱,就像你爱他一样。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你和宝宝的交流实现了,彼此都获得情感的满足。

一、模仿的形式

1岁以内,孩子对语言有着极强的兴趣。他会听你说话,模仿你的语言。所以,你要面对宝宝说话,让他看到你的口型,这样,他不仅能尽早学会说话,甚至连你说话的语气、语速、语调都可以模仿得惟妙惟肖。

到了2岁,孩子更多的是模仿生活中的事情,比如洗脸、梳头、推车等,有时甚至有些创造性的模仿,喜欢玩过家家类的游戏。但是,模仿毕竟有好有坏,家长要懂得控制和规避风险。一定要把药品、清洁用品,以及剪刀等危险品放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

3岁之内,有些动作绝对不能让他模仿。比如开火做饭、开微波炉、用打火机、插电源等。早教网

二、模仿的意义

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孩子看到某一行为自己无法确定而不能完成时,儿童就不会模仿,而会苦恼和焦虑。或是儿童根本没有发现,也不能模仿,两岁左右最明显。比如有些孩子模仿摔倒,再摔倒、再摔倒,每一次摔倒都带着巨大的喜悦。父母不明白孩子为什么重复这样毫无意义的举动,就会制止儿童。而这个制止的过程恰恰破坏了儿童敏感期的正常发展,从而妨碍儿童智能和认知的发展。智能发展的阻碍必然会伴随相应的心理问题的出现,这都是成人后大脑平庸的一个早期的现象。

模仿有利于宝宝理解他人的情感

当人们模仿他人表情的同时,理解他人的情感也就更容易了。神经生理学者发现,大脑具有使人拥有模仿能力的神经细胞--镜像神经元。它不仅仅在做动作如用手抓玩具摇鼓时活跃,而且在观察别人如何拿起摇鼓时也变得活跃。大脑会模仿该动作,同时我们会设想他人大脑中的意图:他想拿起摇鼓晃动发出声响。镜像神经元能让人通过模仿,推己及人从而更加体谅他人。再简单一点说,通过对周围人表情的模仿,宝宝学会了善解人意。

三、如何引导不同年龄的宝宝模仿

孩子从一岁开始,就会主动地去模仿父母的动作和语言。父母从这个时候开始,就要注意自己地言行习惯,尽可以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不过也不必尽求完美,因为孩子不只是模仿你而已。

孩子会走路以后,就会经常在户外走动,所看所闻也会丰富起来。对于好奇的人事,特别是喜欢的人,孩子都会主动去模仿,因为模仿是人类对于“喜欢”最原始的表达。这时,父母就不能用严厉的语言来命令孩子不要去模仿了,而是应该用商量和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去模仿好的方面。

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可以让孩子学学和模仿汽车和特种车辆的喇叭和报警声,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它们的跑、走、飞和游的,如果孩子模仿不上来,家长可以给予正确引导。根据孩子的好奇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由孩子的好动、爱模仿来培养孩子的动作协调,以及灵敏的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四、宝宝凡是喜欢模仿别人怎么办

3-6岁是幼儿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也是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喜欢模仿,说明幼儿观察力比较强,喜欢获得别人的认同,但是如果宝宝事事都模仿,不喜欢自己动脑筋想问题,凡事没有主见,确实应该引起家长的关注了。虽然说3周岁的宝宝喜欢模仿,但同时他们又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不喜欢被支配,总是追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早期教育

如果宝宝喜欢盲目从众,胡乱模仿,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干预:

1、给宝宝讲模仿别人的坏处

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幼儿:凡事喜欢模仿别人,就会被别人瞧不起,认为不聪明、不能干,是个“跟屁虫”,这该多难为情啊。

2、鼓励宝宝动脑筋想办法

爸爸妈妈可以跟宝宝讲:“宝宝最聪明能干了!只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肯定比他们想的更好!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会干得更好!”

3、培养宝宝的独立思维能力

爸爸妈妈可以教给幼儿一些方法,想出一些点子、主意,开启宝宝思维的阀门,引导宝宝灵活地思考问题,并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导语: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模仿不仅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孩子能够正常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体现。所以,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并引导宝宝模仿。

本网站小编总结:爱模仿是每个小孩子们的天性,这也是小孩孩子们学习的方法之一,平时家长们都要学会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正确的引导宝宝们的模仿行为,使其学习更多的知识!

精选阅读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走向成功


(1)帮助孩子确定合理的目标

很多时候,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和现状了解不足,所以常常并不是很清楚自己的目标。那么,如何帮助孩子确定合理的目标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引导孩子努力。

一是要孩子明白自己最喜欢干什么。

祖冲之小时候对读经书很不感兴趣,父亲对他很失望,但祖父却发现了他的兴趣所在,鼓励他研究天文历法。后来,祖冲之制定了较符合天象的《大明历》,计算出当时全世界最为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制造了灵巧的指南车,成为一名科学家。与兴趣相结合,目标才会更加有效。比如孩子很喜欢打篮球,但你却让他天天去长跑,他一定很难坚持。

二是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最擅长什么,有哪些不足。

清楚地认识这些,能帮助孩子在确定目标时扬长避短,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自暴自弃。目标的制定要量力而行,最好是“跳一跳,够得着”,而非“不费吹灰之力”或“遥不可及”。在不同的年龄段,目标的层次会有所区别,比如同样是每天坚持预习,小学低年级学生适当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则不但要提前阅读新教材,还要提出问题,写好预习笔记等。

三是让孩子重视父母的建议。

为什么呢?天底下再没有比父母更了解孩子的人了,父母对孩子的现状(包括他们的兴趣、擅长领域、主要优缺点等)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更重要的一点是,能帮助孩子将目标合理化。

四是让孩子接受老师的指导。

孩子每天有很长的时间和老师在一起,老师的目标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所以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十分了解,更能为孩子的目标制定指出明确的方向。

(2)帮助孩子制定可行的计划

计划的力量不容小觑,即使是不太扎实的计划、不够实际的计划,也能鼓励人坚忍不拔。

计划包括一生的计划、中期的目标以及短期的安排。做事之前制定详尽的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能有效节省时间,提高办事效率,早日“把一件事情做到底”。

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明确的时间观念,时间安排既要紧凑,又要有一定的余地。“把一件事情做到底”除了21天的强化训练,更需要长期的坚持。

二是要让孩子对自己将要达到的目标有具体的时间规定,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适合自己的措施和步骤的具体安排等。

三是父母或老师一起参与,父母和老师经验丰富,常常能提出很多指导性的意见,可以帮助监督计划的实施过程。

(3)引导孩子付诸行动

没有行动,再美好的目标、再合理的计划都只是空谈。任何人要“把一件事情做到底”,就必须坚持、坚持、再坚持。

孩子看影视亲吻镜头会模仿吗?


雷:父亲竟鼓励女儿有性行为

这是一位网友看完《三岁小容热衷拥抱跳舞镜头》后的一个评论:

我小时候那时候电视里还很少有拥吻的镜头,后来慢慢多了,我们院子里小孩子很多,有一对男孩女孩,比我们还小,还没上小学,就学里面的亲在了一起,还觉得很好玩,边亲边笑。后来有天我们院子里的小孩子一起玩,有个女孩告诉我,那两个小孩亲了,后来就在我们一堆小孩的起哄下,让他们俩个表演,结果他们真的亲在一起了,还变亲边傻笑。当然这都是跟电视里学的。后来长大之后,这两个小孩谁都不理谁,谁也不跟谁说话,我们院子里的小孩都知道他们两个这段事情。那个男孩子还好,可是那个女孩子如果谁要是提起她当年的这段往事,不知道她怎么想。

我不知道博主故意给你姑娘看这个是为了什么,你就不怕她跟着有样学样吗?她小不懂事,没准真的跟个她喜欢的小男孩就实习了。你还美的不知道干什么呢。男人永远不知道女孩心里想什么。

我的一个男性朋友居然跟他的男性朋友说,他如果有女儿,将来就鼓励她长大有性行为,但是他会要她做好保护措施(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这么做了,他觉得很爽)。我听说之后,第一反应就是OH,MYGOD!他怎么就不知道女人的身体跟男人的身体完全不一样吗?不知道什么叫三精成一毒吗?不知道有这样的爹是悲哀还是幸运。

下面我就对我文章中采取的一些行动所反映的教育理念详细阐述一下。

一岁多的孩子喜欢抱抱是正常的

说到拥抱和亲吻,我突然想起前两天一件事,非常搞笑。那天带小容出去玩,碰到一位妈妈带着不到两岁的儿子在散步,那个小家伙竟然一直眼着小容,他走路还不太稳,颤颤巍巍的。一般来说,小点的孩子都喜欢跟比自己大点的孩子玩。但是,这小家伙喜欢“抱抱”。见到小容,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一定是双手搂住脖子,抱得紧紧的。我担心小容害怕,便告诉她,“弟弟要抱抱小容,可以吗?”小容有些惊慌,但还是接受了。不过,这小家伙抱一次还不算,还要继续抱,而且抱住不放。我和孩子的妈妈在一边劝说,“好了,好了,抱抱就可以了。”孩子的妈妈也一再告诉儿子,“不要抱了,来,跟姐姐握握手吧。”但孩子却不听话,强行把他们扒开,竟然哇哇大哭,弄得孩子的妈妈很尴尬。她告诉我,院子里还有一些小孩,每次见到人家,儿子也非要抱抱,弄得人家小朋友一看到儿子就躲的远远的。

我不禁笑了。其实,这么大的孩子,出现这种行为很正常。记得小容小韬一岁多的时候,也喜欢抱抱,后来,上了小小班,班里的孩子也都热衷此行为。但随着年龄慢慢长大,对于陌生的拥抱就开始抗拒了,甚至有时候小容想抱抱小韬,小韬都毫不留情的把小容推开。所以,看到这个孩子抱小容,我倒也没觉得什么,反而觉得可爱。不过,孩子哭了一会儿,注意力马上被别的有趣东西吸引过去,不再“执着”的要求“抱抱”了。

正如孩子经常要求爸爸妈妈“抱抱”一样,这时候的孩子还没有接触影视,当然不会受此影响,这只是他们对生活的简单体验罢了,父母爱孩子,所以拥抱孩子,而孩子拥抱别人,也只是一种友好的表示而已。

三岁左右的孩子要慢慢让她理解拥抱亲吻的真正涵义

再大一点,到了小容小韬三岁左右,两人开始接触书籍和电脑电视节目。为什么要把书籍也牵扯进来呢?因为这里面有童话,不知大家发现没有,王子和爱情的童话都是有关爱情的,这里面也有大量描写拥抱和亲吻的文字,王子为了救公主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得到公主的吻,然后两人结婚,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不一而足。而卡通片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日常的影视剧当然更多了。那么,孩子在此环境下,家长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我觉得理解这些东西比回避或隐瞒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更有利。

首先公主和王子的爱情是以美好情感为前提的,而他们的拥抱和亲吻也以此为基础。追求美好情感的孩子是懂得自尊自爱的。试想,一个有“公主梦”的女孩长大后只能让她更显高贵,她心中也会期望有美好的感情,她还会随便作贱自己吗?她会更懂得爱惜和保护自己。怕就怕在,孩子们不懂得拥抱和亲吻的真正涵义,而只是简单的模仿。

孩子的心态是简单的,其实最初他们心里想的没有大人考虑的那么复杂。就像小容,我觉得她理解的“抱抱”里面,绝对没有男女之情或任何“有色”成分,对她来说,“抱抱”就像跟爸爸妈妈抱抱一样,是一种幸福美好的心理体验,所以,她是以这种眼光来看待的。这个时候,身为父母是没有必要担心的,我找一些跳舞拥抱的镜头给小容看,是想让她明白,对于成人来说,这也是正常的、美好的情感体验。

再有,缺乏情节铺垫的拥抱和亲吻镜头实际上是很无聊的,大人会感觉如此,孩子也这是样。在小容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看电视节目,就喜欢选择儿童类的了,对于拥抱亲吻镜头再也没有提及。

拥抱和亲吻实质也是一种性教育

严格的说,拥抱亲吻本质上也是一种性教育。所以,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不可等闲视之。孩子的理解能力往往会超出大人的想象,有一天,简单的拥抱和亲吻在他们眼里有可能会变得复杂起来,这时候父母也要让他们理解,以防发生不好的事情。那么,再大一点,比如长到六七岁还把拥抱亲吻看得如此简单,而像这位网友所说的加以模仿,那就是无知的表现了,这倒要追究父母的责任了,当初没有把这方面的教育做好,孩子出现盲目拥抱和亲吻,反过来说,正是孩子缺乏良好引导的表现,缺乏对拥抱亲吻的真正理解。

说到性教育,我觉得它是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比如大家看到这个即将实施的北京性教育教材,很“黄”很裸露,如果孩子单单看到这些东西当然也不行,更深层次的教育应该是如何说明和教授,并在里面渗透进性道德,这些东西是与书本不能分开的,是性教育的灵魂。否则,孩子有可能会“学坏”,这就是只学到了表面而未能真正理解的恶果。

所以,这个网友步步紧问,“给你姑娘看这个是为了什么,你就不怕她跟着有样学样吗?她小不懂事,没准真的跟个她喜欢的小男孩就实习了。你还美的不知道干什么呢。男人永远不知道女孩心里想什么。”那这时候我就可以告诉大家,我给小容看这个,是要她慢慢真正理解拥抱亲吻的真正涵义,只有明白了,才会更好的保护自己,尊重他人,建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和性道德。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这一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是时刻不能放松的。

父母的性道德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观念

对于性,我觉得我是开明,并且传统,趋于保守的。所以,这位网友所说的,“我的一个男性朋友居然跟他的男性朋友说,他如果有女儿,将来就鼓励她长大有性行为,但是他会要她做好保护措施(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这么做了,他觉得很爽)。”我觉得根本原因在于父亲的性观念在作怪,这是非常可怕的。通过这段描述,这位父亲似乎在表明,让女儿在未婚前就要有性行为,而且鼓励女儿享乐,但却要“做好保护措施”。

很明显,这位父亲“性开放”的观念对孩子是极其有害的。其实,“性开放”一词80年代左右泊自国外,却被国人滥用了,认为西方人普遍是“性开放”,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西方曾经出现这种生活方式,但后来的艾滋病泛滥也已经让西方人对此做出了一个深刻反省。一个生活放荡糜烂,毫无节制的人,都不会受欢迎的,这跟任何国家的道德、法律和家庭婚姻观都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对这位父亲对女儿所持有的性教育观念非常担心,如果这样,父亲得不到制止,他早晚会害了自己,害了女儿,严重的话会毁掉女儿一生的幸福!

一个没有自尊,自爱的人,何来幸福呢?

最后来说一下“三精一毒”。“三精一毒”是指几个男人的精液会在女人体内互相作用,产生一种很毒的物质,毒肉杀肌。先抛去这个说法是否科学,但太过淫乱的女人,得妇科病,得癌症的机率要高于常人数倍,这不是危言耸听。做为女人,首先要从身体上爱惜自己。

入园前如何打造“独立宝宝”?


我们会发现2岁左右的宝宝凡事都想自己来,爸爸妈妈不妨抓住这个契机,积极引导。上幼儿园对宝宝来说是一个新阶段,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顺利生活的基础。

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弊端

弊端之一:剥夺了孩子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让宝宝完全生活在“全自动”的生活环境中,宝宝失去了锻炼的机会,难以体会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会挫伤宝宝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一个缺乏进取心的人。

弊端之二:害怕面对问题和新情况,会形成不良的个性。

宝宝长期在爸爸妈妈呵护的“温室”中成长,一旦脱离成人的怀抱,会显得手足无措,郁郁寡欢,对新问题和新情境缺乏应变能力。长此以往,会挫伤宝宝的自信心,变成一个懦弱、消极的人。

三步打造独立宝宝

生活自理能力对宝宝而言是从依赖到独立的一个过程,也是踏出家庭保护网的第一步,家长应逐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1.顺应宝宝的发展顺序,为宝宝创设独立学习的机会。

爸爸妈妈应该尊重了解宝宝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的顺序,并给于宝宝适当的训练,这样宝宝不会因为难度太高而失去兴致。例如:一岁的宝宝会自己站了,可以让宝宝试着洗手。一岁半的宝宝可以试着自己吃饭。两岁的宝宝可以尝试如厕、脱袜子、刷牙等等,这些活动既有利于宝宝的小肌肉的发展,又增强了宝宝独立意识的发展。

2.多赏识宝宝,让宝宝的做事态度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由于宝宝的小肌肉还处在发育期,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较差,所以每当宝宝独立完成任何小事,爸爸妈妈不要吝啬您们的表扬和鼓励,因为您的支持和鼓励是宝宝继续独立做事的动力。爸爸妈妈也应重视宝宝此时出现的每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要求和行为,加以鼓励和提供实现的条件。例如:宝宝看到您在剥毛豆,兴冲冲地跑过来。这时您可以提供一个塑料小碗和小凳子,事先将毛豆的壳拨开一小半,让宝宝在自已动手剥豆中充分体验成功地快乐。千万别害怕孩子要打碎碗或担心孩子不会剥,或害怕孩子给自己添麻烦而不让孩子剥,这样宝宝因为你的拒绝和责骂而扼杀宝宝独立意识的萌芽。恰当的引导和鼓励可以帮助宝宝建立自信,从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爸爸妈妈的引导贵在持之以恒。

爸爸妈妈再让宝宝独立地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示范要求要清楚且形象生动,这样可以方便宝宝模仿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宝宝坚持天天这样做,把它当作一种习惯,这样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得很快。例如: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作“成长记录”,完成什么事情,让宝宝自己在记录上打勾或贴五角星,以此激励宝宝的这种行为,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习惯。

上幼儿园之前帮宝宝锻炼自理,过起集体生活来会很容易适应,不仅有利于宝宝的成长,也为父母减了不少烦恼。那么快行动起来,入园前打造好一个独立宝宝吧。

了解宝宝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


模仿是人类的能力之一,这种能力在宝宝出生之后就具备了,并且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逐渐增强。宝宝这种模仿能力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就有模仿的能力了?这些都是我们心中的疑问,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听听专家的解答。

模仿行为是一种复杂而又很有意义的事情,一个新生儿从来没有照过镜子,也从来没有玩过发现自己鼻子和母亲鼻子的游戏,但他们能看到你的面孔,马上联想到自己身体的具体定位,这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

新生儿有着宽宽的前额,大而明亮的眼睛,微小的鼻子,柔嫩的皮肤,对爸爸妈妈来说像是一块带有磁性的吸铁石。当母亲第一次接触新生儿时,母亲的动作大多和新生儿面部的表情特别是眼睛的表现有关。

正像你对新生儿的面部感兴趣一样,婴儿也对你的面部特别感兴趣。当新生儿将成人的面孔与几何图形作出比较时,他们会首先选择人脸。在安静觉醒状态下,婴儿常以特别的兴趣注视着你的面部,他们不但有能力对于看到的面部作出反应,而且能正确地模仿你的某些表情。

本网站小编总结:宝宝的这种能力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早教的一种帮助,我们可以利用宝宝这方面的本领通过言传身教的给孩子传输一些正确的观念,这就要求父母在孩子面前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要让孩子有模仿不良习惯的机会。

从婴儿睡姿看东西方育儿观


中国婴儿一般采用的朝天仰睡或侧仰睡的睡姿,这与几千年来“蜡烛包”的使用不无关联,而在美国,婴儿是趴着睡的,医生认为这是最安全的睡姿——可以防止因溢奶而产生的窒息。

于是,有人把美国孩子的个性强、胆大、爱冒险,归功于自孩子出生即没有束缚,而中国人的个性受拘束,是因为一生下来时,就采用了包裹的方式。这究竟有多少理论根据,不好判断,因为,东西方思想文化差异产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但我们知道,西方有好以个体为单位,顺应本性的观念,从婴幼儿的抚养教育上,即可见一斑。

在美国家庭中,父母将婴儿从医院接回家的第一天起,就让孩子在特别布置的婴儿房里,开始孩子一生的“独立”生涯。父母宁可在夜里一次又一次地起身去查看睡在另一个房间里的宝宝,也不让孩子和大人一起睡。因为从小和大人一起睡的孩子,相对于独立睡眠的孩子而言,会显得胆小,独立生活能力弱。基于此,美国家庭在孩子一旦具备了一定劳动能力时,便会积极鼓励孩子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而父母也给予一定的报酬,从而培养孩子及早独立、不依赖父母的意识。而且,通过对同性恋和变性人的调查显示,从小和父母一起睡的孩子,容易产生恋母情节,而恋母情节是后天男性同性恋产生的重要因素。

又比如在儿童吃手指、撕咬东西的问题上,西方家庭非但不会像中国家长那样阻止,反而为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享受。

孩子的手指脏,父母会用婴儿药水、香皂为孩子勤洗手,而婴儿皮肤幼嫩,长时间浸泡在唾液里的手指皮肤会发白、受损,所以家长准备了宝宝油。

至于幼儿的图书,更是由一页页画着故事内容的花布粘成的、撕不破、咬不坏。美国家长乐于给孩子提供撕咬的便利,恨不能给孩子一种能吃的书。在他们眼里,孩子的这些行为符合天性享受,无碍于他人,所以家长没有必要去阻止,不必说“No”。等孩子自己长大后,认为不再有趣,自然会停止了。这也是他们这些为人父母的儿时的亲身经历。

西方家庭的孩子如果表现出“孔融让梨”的精神,才是父母最担忧的事情。他们不认同这种以他人为先的“共产主义”,在他们看来,随便将自己的利益拱手让人,无异于义务劳动不拿报酬,而这在处处讲求经济效益的西方社会是无法想象的。他们认为勇于表达自己需要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

比如德国一位女心理学者在她的著作中,为她5岁的女儿使用祈使句:“给我一杯水”,而不是采用询问句“你能不能给我一杯水”而十分自豪。

如何帮助“新小学生”独立


最近,在各类育儿论坛上多了很多家长的求助帖子,主题大多是关于如何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那么,孩子进入小学一般会遇到哪些问题?家长在孩子开学后该做些什么才能让孩子尽快适应呢?

家长博客

今日分享家长:张小瑜

开学了,新生家长该做什么

开学了,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能适应吗?年轻的家长都有些困惑。想做个好家长,在开学前应做哪些有效的准备工作呢?

■心理:成为小学生很自豪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次考验。在心理方面,家长要让孩子觉得“做一名小学生是很自豪的事”。与孩子聊天时,家长要经常和孩子有意识地聊一聊小学生及小学校园的事情,告诉孩子上学的种种好处,比如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学到更多的知识等。

另外,进入新的环境,如果能迅速地交到朋友,可以帮助孩子迅速融入新环境,因此帮助孩子加强表达能力储备合适的话题很重要。比如孩子叫什么名字,喜欢些什么,家里有几口人,住什么地方,家庭的一些基本情况孩子还是应该了解一下。还可以提前教给孩子一些初次见面的沟通方式,有了这些基本的谈资,孩子和老师、同学交流起来,不至于无话可说,尤其是可以让老师迅速地了解孩子,拉近彼此的距离。

家长还要尝试着让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孩子在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的分科课程代替,原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变成了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和每天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开始的时间可以是20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不可操之过急。可以布置一些小“作业”,如让他看看画书、画些画等。做这些事时要养成一心一意不讲话,不时常站起来走动,认真做事的习惯。

此外,父母还可与孩子坐下来开个“家庭座谈会”,认真地与孩子做一次交谈。告诉孩子从上学起,就要努力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告诉孩子养成规定的学习习惯: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再玩;按时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学会预习明天将要教的内容;做作业前先复习老师讲课的内容;做作业时仔细读题目;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一遍;作业做错后及时订正等。

■生活:吃喝拉撒都要训练

每年的新生入学头几天,很多小学总会出现几个打瞌睡、尿裤子、不会吃饭的孩子。还有,新生第一节课,老师一说拿课本,稀里哗啦,孩子桌子上的东西掉得满地都是。所以,家长一定要利用暑假训练好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自己上厕所、提裤子、穿鞋子、吃饭……这些生活技能是孩子入校前一定要掌握的。有的小朋友不会自己褪裤子上厕所,又不好意思跟还不熟悉的老师求助,就特别容易尿裤子,如果因此别的孩子开始嘲笑他,孩子就特别容易产生挫败感,害怕上学面对同学老师。因此,这是家长尤其要注意的。另外,幼儿园一般都有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就没有午睡了,家长要提前调整孩子的生物钟。此外,家长最好提前了解小学的作息安排,并以此时间为标准,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

在饮食习惯上,家长要教会孩子吃饭的好习惯。每学期开学后,老师发现有的孩子自己不会吃饭,一顿饭会磨蹭很长时间,吃得地上桌上洒了很多饭,影响孩子的午休时间,老师特别提出,希望家长在假期中慢慢并适当缩短孩子吃饭的时间,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

最后,开学后,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免得孩子上学时家长成为经常送学习用品的“钟点工”。要教会孩子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开始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他,再让他重复着做一做,孩子就不再依赖父母了。

■物质:给孩子建立一个“小天地”

在家里,可以固定孩子摆放物品的位置。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柜子,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准备一个小书橱,教会孩子将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能分类摆放,家长可以在柜子上方贴上一些动物小标示,营造出一个儿童小世界的氛围,吸引孩子喜爱和珍惜自己的“小天地”。

家长还可以准备一个小闹钟,并教会孩子看钟。父母要有意识地规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调整孩子的生活起居习惯及常规,养成孩子自己准时就寝,准时起床的习惯。家长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并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并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时间表去做。

建议家长为孩子制作一张作业正确率统计表,将表贴在墙上。做完作业由孩子自己检查,全对的,给孩子画一颗星,不要养成家长代孩子检查作业的不良习惯。家长可以每周或每个月与孩子共同进行小结,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这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准备一个《记事本》。《记事本》是学生专门用来记当天的作业或第二天要带的物品,也可以作为草稿本用。

■规则:培养学习习惯更重要

除了生活和心理方面的训练,家长还要给孩子制定规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幼儿园时,许多家长并没有强迫孩子必须写作业。上了小学,就不一样了,要让孩子知道学习、写作业都是他的责任。此外,很多家长利用这个假期给孩子报了很多辅导班,希望孩子能够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很多孩子在学过一轮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知识后,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况,上课可能就不会认真听讲,反而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样的孩子往往开始冒头,后劲不足,到了下学期特别容易出现退步,这种一下子的落后比一点一点的落后,对孩子形成的打击会更大。因此,比起知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习惯的养成更加重要。

孩子如何看大人们的爱情


关于婚姻与爱情,一组5至10岁的美国小孩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也许听起来傻傻的,却颇耐人寻味。看小孩怎么回答:

1.合适的结婚年龄是多少岁?

84岁吧。那时候什么也不用做,有好多时间彼此相爱。(朱迪,5岁)等我读完幼儿园,就得开始考虑为自己找个妻子。(汤米,5岁) 

2.爱情是怎样发生的呢?

我听人说,这和身上的味道有关。大人们都很喜欢用香水。(简,9岁)

我想大概会被一支箭之类的东西射中吧——应该不疼的。(哈伦,9岁)

3.爱上一个人的感觉如何?

如果会像学拼写那么麻烦,我可不想试。太花时间了。(里奥,7岁)

4.外表重要吗?

外表并不是最重要的。我长得应该算不错了,可是没听说过有谁想嫁给我。(加里,7岁)

5.为什么恋人们总是手牵手?

是怕戒指掉下来吧!那些东西很贵的。(大卫,8岁)

6.愿意恋爱吗?

我还是很希望和人谈恋爱的——只要别在电视放《猫和老鼠》的时候。(安妮塔,6岁)

就算你想躲起来,爱情也一定会找到你的——从5岁起,我就常常想藏起来不让人看见,可是那些女孩老是能找到我。(鲍比,8岁)

7.怎么让别人爱上你?

告诉她你有好多糖。(阿朗佐,9岁)

8.怎么判断在餐厅里吃饭的两个大人是不是在恋爱?

看看是谁付钱。谈恋爱的男人都愿意付钱。(约翰,9岁)

恋爱的人总是我盯着你,你盯着我,吃的东西都凉了。(布拉德,8岁)

恋爱的人准会叫甜品——他们心里准是很甜。(克里斯汀,9岁)

9.当一个人说“我爱你”的时候,心里想着什么?

她没准在想:爱是爱,不过最好他能勤点洗澡,至少一天一次。(米歇尔,9岁)

10.应该什么时候亲吻自己喜欢的人?

除非我有足够多的钱,买得起结婚戒指和摄像机,否则我不会去吻一个女孩子。因为女孩子们总是想把结婚那天录下来。(吉姆,10岁)

11.爱情怎样才能持久?

多花一点时间,不要老是想着上班。(汤姆,7岁)

别忘了她的名字——那样会把事情弄糟的。(罗杰,8岁)

接吻的本事很有用——就算你忘了清理垃圾,她也会原谅你的。(兰迪,8岁)

孟迁: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