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当小孩子们长到一定的年龄,就会出现朦胧的青春期,这时孩子们对一些的色情网站往往表现的很为关注,若是家长们发现了孩子有方面的动向,不要急着骂孩子,要多想想对策,以下就结合实例来了解下吧!

讲述

难道是我大惊小怪了?

儿子14岁,这学期上初二,学习成绩和表现都算中上。有一天周末,我去超市买完东西回家,孩子他爸告诉我:发现孩子在偷看涉黄网站里的色情图片。这让我大吃一惊,也让我联想起此前有一回,我忘了敲门就进入儿子的房间,坐在电脑前的儿子慌慌张张关闭了页面,当时我还觉得诧异。

那个大大咧咧的、脸上还充满稚气的“懵懂小子”怎么就突然让我觉得有些“陌生”了呢?平时,我们一直觉得儿子是那类晚熟的孩子,有些“马大哈”,不太懂人情世故,难道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会变得无比好奇?

我和孩子他爸商定说就先假装不知道,至少在我们没有想到和他沟通的最好方式前保持着比较“淡定”的一种状态。

前天吃完午饭,儿子找数据线,说是要下载东西,我也没特别在意。可后来不小心看到他的手机里面,竟然有色情图片,这次的发现不知道为什么却让我“淡定”不下来。现在的孩子们都把手机玩转得很溜,尽管此前也听说有不少孩子会用手机上涉黄网站、看色情的东西,但一旦面对的是自家孩子,内心就特别不是滋味。难道是我太大惊小怪了?

印象中关于青春期的话题我们也与孩子交流过,不过好像有些轻描淡写。本来想让孩子他爸和孩子之间进行一场“男人和男人的对话”,但我又担心他爸把事情“搞砸了”。

据说现在对手机涉黄网站的监管很有限,孩子常能接触到涉黄网站。而孩子偷看色情图片,这样的心理正常吗?我们到底该怎样对待?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坚决制止,抑或是我们该为孩子补上青春期教育这一课?

别让青春变成“禁果”

每个人都走过青春期,这个阶段,对世界、对自身、对性的好奇同样是每个人都上过的“必修课”。只不过有人上得认真,有人上得懵懂,有人在错误的老师的错误引导下学出了偏差。而这门功课最好的老师,是家长。苏女士碰到的情况,正是很多家长或多或少要面对的一个课题:在网络资讯发达的今天,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了解性知识、抵制不良性资讯的诱惑。

在开始本次的分析之前,有一点小小的提醒,就是苏女士在来信中提到的几次“不小心”,孩子他爸怎么发现孩子偷看涉黄网站且不说,忘了敲门就进入儿子的房间、不小心发现儿子手机里的色情图片……这些“不小心”的行为能免则免,否则,别说影响教育和沟通的效果,对亲子之间的信任和相处也会是一种伤害,请千万慎之又慎。

回归正题,初中生偷看色情图片,在目前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当前高度发达的资讯网络,随便打开电视,也许就突然冒出俊男美女激吻的画面,更不用说各种口袋书、淫秽网站、不良刊物……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诱惑,别说是刚刚迈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就算是成年人也难免要动摇一下。

成年人毕竟经历较丰富,大部分可以理智分析,排除不良资讯的干扰而正常生活;而未成年人则拥有更多的好奇心和更少的自控力,加上多半未成年人接触这些信息时都必须避着家长,这种偷偷摸摸的感觉,会让孩子看这些东西的时候,感受到加倍的刺激和兴奋,因此就更容易上瘾成痴。

上帝让亚当、夏娃不要吃禁果,他们就偏要吃;天神让潘多拉不要打开魔盒,她就偏偏忍不住,这就是所谓“禁果心理”。我曾接触过不少有这方面问题的未成年人,在接触中发现,对多数孩子来说,性本身固然有吸引力,但是多数“看多了就腻了”,追根究底,那种偷偷摸摸、拥有自己小秘密的刺激感,才是让他们沉迷的原因。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孩子看黄色图片不可怕,可怕的是“偷看”时的“尝禁果”的刺激感觉。因此绝不要让孩子觉得,“性”是洪水猛兽、是神秘的“禁果”。

不必讳莫如深,做好知识储备

心理教授老师建议,当家长们碰到和苏女士类似的情况时,请留意以下几点:

1.切勿简单粗暴

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一颗易碎的“玻璃心”,纤细敏感,因此最忌简单粗暴的批评教育。

“不要脸”、“下流”……在与“性”相关的敏感话题上,家长过分的批评责骂,甚至侮辱打击,很容易在孩子心灵上留下难以抹去的伤痕。

有过这种经历的孩子,要么变得退缩畏惧,对性产生恐惧感,不利于未来的人际交往和婚姻生活;要么在逆反心理的影响下,恼羞成怒,破罐子破摔,“你说我不要脸,那我就不要脸给你看”!这都是家长不乐于看到的结果。

2.不必讳莫如深

有些家长很怕刺激到孩子,平时就对与“性”有关的话题讳莫如深,提都不敢提,即使发现孩子有某些可疑迹象,也只能憋在心里,自己担心受累,越想越可怕,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家长平日里就要适当地和孩子做一些这方面的交流,不必刻意,不必全面,只需要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即使是和“性”有关的事,也能和父母商量的氛围即可。如果平时从未涉及,一下子要和孩子讨论这方面的问题,那么不但孩子会尴尬,家长本身也很难开口。

3.做好知识储备

说到“性知识”,我们都以为家长是过来人,懂的一定比孩子多,其实往往是小瞧了孩子们。

已经成为爸爸妈妈的这一代人,在小时候所处的基本是比较保守甚至落后的教育环境,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性教育,很多人即使结了婚生了孩子,对性方面依然是一知半解。这样的家长,要和孩子谈心论“性”,恐怕反而会被孩子看不起。

所以,在和孩子开始“性”话题之前,请家长们先做好相关的知识储备,购买一些正规的性教育书籍和孩子分享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禁”不是办法

对于孩子偷看色情图片、书籍甚至影片,绝对禁止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我们的口号是“限”、“转”、“导”。

“限”就是限制,上网的时间及范围、手机的使用都应有所限制,可以告诉孩子,他们有学习各种知识的自由,但是必须以保证正常的学业和生活作为前提。这些可以用科技手段来达成,是最基本的,也是必须的。

“转”就是转移,多带孩子出去接触人群,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学习各种他们感兴趣的技能,转移他们对“性”的注意力和渴求。

“导”就是引导,为孩子提供正确的系统了解性知识的渠道。告诉孩子,对“性”的好奇是正常的,但是了解了并不代表现在就要去实践。

在处理“性”的相关问题的时候,必须谨慎克制,既要保护自己,也要保护别人。特别是对女孩子的自我保护教育非常关键。

给家长的建议就是这些,如果家长觉得自己做不到的话,也可寻找有经验的亲戚朋友来给孩子上这一课,或者向专业人士求助,都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本网站小编总结:发现孩子偷偷的在看色情图片,家长们首先的反应往往都是震惊与不知所措的,有的家长甚至当面骂孩子,这很容易在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甚至对今后的婚姻也是很不利的,所以说家长们都要正确的处理!

入学准备扩展阅读

如何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呢?


教育小孩子,我们要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做起,但是目前许多的家长们往往忽略了生活之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如何通过生活之中的事情来教会宝宝明辩是非的能力!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在报摊买了口香糖就直接把包装纸扔在了柜台上。既然把包装纸给扔了,那他最后八成把口香糖也直接吐在地上了。这是违反规定的,无视了不可随地乱扔垃圾的这条社会规则。而这么做的孩子八成觉得自己只是想扔才扔的。这个孩子无法控制自己想要扔的冲动和心情,即使前方几米外有垃圾桶也无法忍着到那里去扔包装纸。而任由自己的冲动和性情来生活,是意志力差的表现。因为无法控制自己,只是随性子去做事情,正是自身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的表现。

相反,意志坚强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会克制自己,观察下周围,如果有垃圾桶的话就会到那里去扔。即使附近没有垃圾桶,也不会乱丢包装纸。懂得遵守规则礼仪,能够压抑自己的冲动的孩子正是意志坚强的孩子。而培养孩子们的这种自控力在父母平时的教育中就可以做到。早教网

所以请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懂得遵守规则礼仪,能够自我控制的孩子。因为能够做到的孩子才是意志坚强的孩子。人仅仅凭着感性来辨别是非是很困难的。

小小年龄该怎样去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呢?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观察行为图片,明辨是非

现在书店里有很多行为判断的幼儿书卖,可以买来让小孩观察分析判断。从中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如随地吐痰一图,可问: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呢?他这样做对不对呢?为什么呢?应该怎样做才对呢?通过图上行为判断,可以大大提高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

2、创设情境,明辨是非

父母和小孩一块玩耍时,任意的创设情境,从情境中明辨是非。如玩乘坐公共汽车的游戏,创设让座或不让座的行为,让幼儿在具体的活动中去明辨是非。在给孩子进行教育时,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必须注重自己在家中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家长时时处处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是非的观念,让孩子在大人的教育中掌握正确的判断事物好坏的标准。当然家长也不要把自己错误的观念强行施加给孩子,使得孩子丧失自己判断事物的能力,以后将很难适应社会发展。

3.大人要有明确的态度。

小孩子面前也有许多是非问题,大人应该细心观察,不可掉以轻心。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时,剧中人说了一句脏话,家长应该及时指出,表示这样说不对。和孩子一起上街,孩子要随地大小便,家长应该及时制止,并立即帮助他找厕所。2、3岁的孩子提出不合理或办不到的要求时,家长应该明确地用摇摇头来表示否定。相反,对于孩子的正确意见和行为,则用点头、微笑来加以肯定。早期教育

4.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儿童的分辨能力是要逐步提高的。对1、2岁的小孩,是初步建立良好习惯的问题,使他从家长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中,逐步了解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比如小孩用哭来要求家长满足他的不合理的要求(非要吃地上的脏东西之类),家长不理睬他或制止他,几次以后,小孩就记住这样做是不对的了。3、4岁以后,家长可以对孩子讲些浅显的道理,比如随地吐痰有什么不好,打人为什么不对等,孩子渐渐听懂了道理,也就能比较自觉地辨别是非了。

5.让孩子学会自己进行比较和辨别。

对孩子来说,家长的教育总是外因,要通过孩子的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要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必须注意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进行比较和辨别。

本网站小编总结:想要培养一个好习惯的宝宝,家长们首先就要做到严以律己,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在孩子们的心理有一个判断是非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做到自我控制,不至于犯下大错!

如何正确看待孩子说谎?


要想解决孩子撒谎,首先父母得找找孩子撒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只有了解孩子撒谎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撒谎的毛病。

说谎是心理畸变中最严重的缺点之一。

孩子的说谎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类。

无意说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年幼的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线,企图用言语描述某种幻想的东西。孩子会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当作事实加以描绘,形成无特殊目的的谎言。这种“谎言”,实质上是孩子想象的反映。有时,孩子的软弱和退缩,导致他们一时冲动,编造了谎言。这种谎言属于防御性的。

有意说谎通常带有明显的欺骗目的。有时,孩子说谎是他们推理的产物,如,当他们知道一旦讲出事实真相将要受到惩罚时,就可能用谎言来掩盖事实。或者,当孩子意识到不隐瞒事实将得不到社会承认或家长表扬时,也可能采用说谎的手法。有意说谎容易变成一种习惯行为。

对于孩子的无意说谎,家长不必过于追究,因为随着孩子认识能力的提高,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

而对于有意说谎,则要严肃对待。首先,家长要在家庭中形成宽容的氛围,不要过于苛求和责难孩子,更不能用体罚来对待孩子的过错,不要让孩子形成恐惧感,是防止孩子说谎的重要条件。对于孩子的有意说谎,要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分析,用事实真相来点穿谎言,让孩子懂得说谎是要受批评的,从一开始就堵住孩子说谎的企图。此外,要着重从正面教育孩子从小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办老实事,让他们懂得不说谎的人才能心里平静,精神愉快。

为了防止孩子说谎,成人首先要诚实、坦然、正直,真诚地对待孩子,不要为了成人自己而牺牲孩子的需要。

总之,要想培养不说谎的孩子,父母也要以身作则,给学生起个示范带头的好榜样。

如何让孩子得到适合的教育呢?


教育小孩子我们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但是据相关的调查,目前有许多的家长们都扭曲了孩子们的教育,不仅仅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反而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让孩子得到适合的教育吧!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指引下,让每个孩子“上得起学”的愿景已然实现,教育公平不断迈出重大步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战略部署,一系列促进教育公平的举措正在深化,为每个孩子找到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学生“上好学”的希望已不再遥远。

让每个孩子沐浴在公共财政阳光下

2011年10月,国务院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60多亿元专项资金,为680个国家试点县的26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每天3元钱的营养膳食补助。

共和国的历史铭记着义务教育迈向公平的每一个脚印:

2006年,通过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国家对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还补助学校公用经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建立了改造维修校舍长效机制。

2007年春,“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惠民政策,推广到中东部地区40万所农村中小学的近1.5亿名学生。幼儿疾病

2008年春,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等16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进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试点。

同年秋,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覆盖全国城乡1.6亿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通过建立覆盖各个学段的国家资助体系,我国已经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的庄严承诺。

让每个孩子找到家门口的好学校

许多到过山西省晋中市的人都惊叹,全市没有一个班级超班容量,没有一个公办学校收取一分钱择校费。“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已成为广大家长的共识。

从四处择校到就近上学,这是每个家庭的期盼,也是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的改革与发展路径。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两年来,教育部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备忘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已成为各地教育工作评估的重要指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已逐步纳入各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儿童疾病预防

让每个孩子都有更加优秀的老师

“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许涛说,“必须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从源头上解决教师培养和补充的问题。”

近年来,中央财政投入数十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师范生免费教育等,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和中西部任教。通过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巩固和提升基层特别是农村一线教师能力。各地还从教师编制、待遇、住房保障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缩小城乡差距,稳定教师队伍。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包含资格准入、编制管理、聘任、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奖励等管理制度在内的完整的教师管理体系。全国31个省区市已有2412.39万人取得教师资格。

“要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使每个孩子都拥有更加优秀的老师。”许涛说。

本网站小编总结:育儿专家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的基石,但是目前许多的家长们都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平时多关注下有关有关幼儿方面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很有意义,敬请关注更多的这方面知识吧!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亲子教育专题)


前言:挫折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的意义,但是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也要多讲究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吧,希望父母们都能够正确的对待!

症状一

家长不帮孩子总结败因

粘先生:在社区举行的宝宝才艺比赛中,最终只有三个小朋友获奖,他们在台上喜笑颜开。台下没有得奖的孩子默默无语、表情严肃,我们当家长的也是如此。后来有个女孩扁着嘴小声抽泣,接着所有没得奖的孩子也都哭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安慰孩子:“没关系,输就输吧,得奖的小朋友还没有咱们演得好呢。”

诊断:

孩子为比赛输了而哭并非坏事,既是情绪的自然发泄,也是一种争强好胜、要求上进的表现。此时家长不能告诉孩子“输就输吧,没关系”,否则会助长他无所谓的心态,而是应该帮助他分析失败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让孩子有收获。亲子网

症状二

家长把想法强加给孩子

冯女士:在幼儿园举行的公开课上,很多孩子并不想发言,小手偶尔抬起一点又立刻放下,再扭头看看妈妈的脸色。不少妈妈都拉着脸、紧皱眉头,用期待的眼神要求孩子尽快发言,于是孩子不得不勉强举手。

诊断:

家长首先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要把想当然的想法强加在孩子头上,给孩子更多选择,让他(她)做喜欢的事情,真正从内心去激发抗挫能力,知道跌倒了该如何爬起来。

疗程解析

挫折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家长们应该分为四个疗程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治疗”。

第一“疗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适用年龄:0~1岁,低幼阶段。

疗法: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后就应该开始。很多家长无条件地保护孩子,无意中会让孩子觉得他在家庭中是第一位的,这对于以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家长应该让孩子感受到他与其他的成员都是平等的,慢慢培养一种家庭责任感,学会独立去面对、解决问题。

第二“疗程”: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适用年龄:1~3岁,幼儿阶段。

疗法:当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他自己独立去完成,不要总是抱着或者帮他迈步等。孩子动作发展的同时也是心理的不断发展完善。孩子稍大后,可以让他试着料理自己的生活,在自理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第三“疗程”:培养孩子心理的独立性。适用年龄:3~5岁,幼儿园阶段。

疗法:平时我们总会教育孩子要助人为乐,并且也在身体力行地帮助孩子。然而有时候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却给予过多帮助的话,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只要是孩子有兴趣的事情就鼓励他独立去做。亲子教育

第四“疗程”: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用年龄:5~6岁,学前阶段。

疗法:孩子步入课堂后,传统的教育重视数理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但这仅仅是学习的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孩子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就是他在思考问题的表现,此时,家长应该耐心解答,即使是自己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不要怕丢面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进行试验来探讨。

本网站小编总结:为孩子适当的创造挫折是一种教育的方法,但若是屡次的让孩子造受挫折只会失孩子们失去自信,虽然说挫折教育可以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但是家长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

知道你的孩子怎样看待你的婚姻吗


怎么判断在餐厅里吃饭的两个大人是不是在恋爱?看看是谁付钱。谈恋爱的男人都愿意付钱。

关于婚姻与爱情,一组5至10岁的美国小孩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也许听起来傻傻的,但是谁能说小娃娃就一定不懂事呢?

合适的结婚年龄是多少岁?84岁吧。那时候什么也不用做,有好多时间彼此相爱。(朱迪,5岁)等我读完幼儿园,就得开始考虑为自己找个妻子。(汤米,5岁)

爱情是怎样发生的呢?我听人说,这和身上的味道有关。大人们都很喜欢用香水。(简,9岁)我想大概会被一支箭之类的东西射中吧,应该不疼的。(哈伦,9岁)

爱上一个人的感觉如何?如果会像学拼写那么麻烦,我可不想试。太花时间了。(里奥,7岁)

外表重要吗?外表并不是最重要的。我长得应该算不错了,可是没听说过有谁想嫁给我。(加里,7岁)

为什么恋人们总是手牵手?是怕戒指掉下来吧!那些东西很贵的。(大卫,8岁)

愿意恋爱吗?我还是很希望和人谈恋爱的,只要别在电视放《猫和老鼠》的时候。(安妮塔,6岁)就算你想躲起来,爱情也一定会找到你的,从5岁起,我就常常想藏起来不让人看见,可是那些女孩老是能找到我。(鲍比,8岁)

怎么让别人爱上你?告诉她你有好多糖。(阿朗佐,9岁)

怎么判断在餐厅里吃饭的两个大人是不是在恋爱?看看是谁付钱。谈恋爱的男人都愿意付钱。(约翰,9岁)恋爱的人总是我盯着你,你盯着我,吃的东西都凉了。(布拉德,8岁)恋爱的人准会叫甜品,他们心里准是很甜。(克里斯汀,9岁)

当一个人说“我爱你”的时候,心里想着什么?她没准在想:爱是爱,不过最好他能勤点洗澡,至少一天一次。(米歇尔,9岁)

应该什么时候亲吻自己喜欢的人?除非我有足够多的钱,买得起结婚戒指和摄像机,否则我不会去吻一个女孩子。因为女孩子们总是想把结婚那天录下来。

让孩子免于色情伤害


美国曾发生一批年幼无知的孩子或出于好奇,或出于被迫,拍摄色情录像带及色情刊物照片的案件。

这些孩子的色情出版物大约有百分之九十是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制作的,然后再通过商人在美国寄发传单及刊登广告,消费者以银行划拨的付款方式取得。

在警察的取缔行动中,不仅破获了多个“色”窟,且发现了许多令人作呕的事实,例如其中就有一位父亲,以拍摄玩弄子女的镜头牟利。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居然不认为这是可耻的。

为了遏阻这股歪风继续蔓延,美国警方除了恳请大众传播媒体予以批判、攻击外,法院也适时拟定了一项保护法,并判多位涉嫌者判以重罪,终于引起社会大众广泛的重视。

如此的新闻不啻为一记警钟,提醒我们应重新评估孩子们的生活环境。

而来势汹汹的全球性“黄潮”,我们应扪心自问:我们是否有勇气战之必胜?是否有信心使孩子免于伤害?是否有能力让孩子的生活空间重新洁净?的确值得深思。

也许有人会认为,如此未雨绸缪的想法,实属杞人忧天。但在如此“性”开放的美国,对于伤害幼儿心理的色情出版物尚且忧心忡忡地依法取缔、绝不宽恕,你说我们能不及早重视吗?

如何看待孩子们间的搂抱


对于宝宝之间搂抱一类的亲昵动作,妈妈的恰当做法是,肯定孩子善良的意愿,并给出具体的指导:“我知道,嘟嘟和悦悦是最要好的朋友,而且希望一直好下去,不过好朋友手拉手一起玩就可以了。其实,只要心里想着对方,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遇到困难互相帮助,那才是真的‘友好’呢!想想看,小朋友之间抱来抱去是不是容易摔跤?亲来亲去也不太卫生,很多传染病就是这么传播的,所以,嘟嘟和悦悦、和其他小朋友都不要那样做了。”

CASE:乔乔又“爱”上别人了5岁帆帆从幼儿园一出来就伤心地说:“乔乔又‘爱’上别人了!我今天约她一起画鹦鹉,她不愿意,还说她喜欢丁丁了—班里的另一个男孩子。可是,昨天她还说永远跟我好呢,我们长大了一起出国、上同一所大学,然后结婚。怎么今天她就改主意了?她为什么说话不算数?”帆帆还紧张地问妈妈:“怎样才能让乔乔重新和我好呢?”

宝贝的心里话:乔乔画画好,还能在钢琴上弹出好听的曲子,我可羡慕了;还有,她爱帮助别的小朋友,我觉得她真像小天使。

解读宝贝:孩子往往因为羡慕一个小朋友的才艺、羡慕小朋友身上的一些长处或者是好人缘儿,而希望永远跟这个自己心目中“很棒”的小朋友友好。比如“很棒”的乔乔对帆帆来说太有吸引力了。另外,孩子还有一种心理:我“爱”乔乔,乔乔很棒,我也很棒。

妈妈可以这样做

(一)给孩子情感支持

假如宝宝的“初恋”一帆风顺,其实是件值得父母们高兴的事,这意味着小家伙又多了一个好朋友了。然而,孩子的“爱情”有可能一开始就遭到拒绝,他喜欢的那个小朋友根本就不想和他“结婚”;或者移情别恋、抑或摇摆不定、左右为难。

如果宝宝向你倾诉“失恋”的痛苦,你是直白地告诉孩子,“你们之间过家家式的感情游戏本来就不会长久”,还是担心孩子会为友谊伤透了心,扮演一个救世主的角色,试图替他改变一切?实际上,此刻你的冷静态度对他会更有帮助,你可以说说自己对这事的感受,给他一点点安慰和同情:“如果我遇到这样的事,也会伤心的。你现在需要妈妈做什么呢?”让孩子觉得,在他“最痛苦”、最需要精神支持的时候,你是他的依靠。

(二)说出你的点子

妈妈不妨给他一些新的思路。比如:“你身边还有那么多的好朋友呢,你可以和他们玩呀。”或者“她不是羡慕你搭积木好吗,你在这上加把劲儿,先不找她,说不定过两天你建起一座漂亮的立交桥,她就会乖乖地来找你了。”

(三)孩子的办法也精彩

启发孩子自己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是妈妈们智慧的做法,这有助于提升孩子的逆境商、增强自信心。给孩子一个思路、一个暗示,然后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处理,他们的做法或许会让你耳目一新。帆帆最后就想出了一个让自己和丁丁竞争的办法:“咱们两个谁先能连续拍球达到200个,谁就和乔乔结婚。”—那段时间,乔乔最崇拜的偶像就是班里的拍球冠军。

总而言之,无论是宝宝明确地告诉你“我爱上某个小朋友了、舍不得和他分开”;还是把“老公”、“老婆”挂在嘴上,他们这样做有着充分的心理依据。四五岁的孩子热衷于模仿成年人的行为,他可能是背着小书包要去“上学”,“操纵”一套玩具、学着妈妈的样子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也可能是要和一个他喜欢的小伙伴“结婚”。

孩子之所以使用“结婚”、“爱”一类比较刺激的字眼儿,或者女孩穿上漂亮的纱裙一本正经地同“心仪”的男孩举行个“婚礼”,是因为他(她)听身边的大人们这么说过、做过,或从电视上看到过类似的画面,这种模仿,实际上是孩子们试图理解成人世界的一种方式,即便是他们之间直白地“言爱”,或者干脆有一些搂搂抱抱的亲昵举动,充其量也只能被归为“过家家”游戏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与青春期后出现的“异性相吸”有本质上的区别,更与性、与真正意义上的浪漫爱情毫无关联。孩子的这些行为无非是传达一个信息:你的宝宝渴望和另一个孩子建立一种很纯真的友情。如同孩子们总是对新鲜的事物,如玩具、卡通书等感到好奇、产生兴趣一样,“童年爱情”也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自生自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