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节日里很容易打乱我们的作息时间,尤其是小孩子还喜欢暴饮暴食,一旦习惯改变就很难在适应节后的生活,那么对于上幼儿园的小孩子应该如何才能上他们归心,重新回到幼儿园呢?

【节日问题】

春节长假过完了,家长该收拾心情开始上班了,宝宝们该去幼儿园了。可问题来了,宝宝好像还没从过年的氛围中缓过来,不愿意起床,更不愿意上幼儿园。入园指导

小雪4岁了,由于家里就这么个“宝”,所有长辈都很宠爱她,无限制地满足她的要求,就是为了让她能开开心心地过新年。年后的第一天杨女士就把小雪送去幼儿园了,“她在路上又哭又闹,根本控制不住。”杨女士说,本以为把她送到幼儿园后就会好些,可是老师连续3天给我打电话,说她在幼儿园总是无故哭闹,还不睡午觉,而且一天比一天严重。杨女士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家长支招】

网友“茉莉花”:我的孩子也出现过这种现象,我的解决办法是让孩子在家多呆两天,调整她的作息时间,然后从下一周起送去幼儿园,情况会好很多。

网友“午夜”:我的办法是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告诉他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都等着他呢,激起他对幼儿园生活的期望,慢慢就适应了。

网友“念念”:如果家长有时间可以陪孩子在幼儿园呆上一阵,鼓励她多跟小朋友说话、玩耍,待她玩得起劲时,家长可以借故离开,告诉她一会回来接她。

网友“净水楼台”:我儿子今年3岁,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提早接孩子回家,让他慢慢适应家里和幼儿园的环境,小孩子都喜欢跟同龄人一起玩,等他渐渐对新事物有兴趣后,过节对他的影响也就变得微乎其微了。

【专家解答】

幼儿专家吴萍指出,节假日后孩子再次入园,往往会出现哭闹、难送或身体不适,不上幼儿园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假期孩子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家长娇惯和放纵,这些都给孩子入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既然孩子已经不愿意上幼儿园了,则该想想怎样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首先,恢复饮食习惯。许多家长觉得平时没有时间给孩子弄好吃的,正好利用年假好好补偿一下。于是想方设法给孩子买好吃的、做好吃的。只要孩子想吃,不管什么时间,全部满足;还有部分家长生怕孩子吃少了,所以一到吃饭时就端着碗追着喂;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一概满足。因此,假期过后,部分孩子就会出现不会自己吃饭,正餐时间吃不下饭或者身体不适,严重的则不能按时入园,甚至要送医院。为了孩子能顺利地回到幼儿园,家长要尽快恢复过节前的饮食习惯。入园须知

其次,恢复作息时间。一到假期,好多孩子的生活习惯就改变了,对于玩玩具、吃零食、睡觉等,都想怎样就怎样,这就打乱了孩子在幼儿园中建立起来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最突出的就是午睡,部分孩子干脆就不午睡了,这样不仅破坏了孩子正常的作息规律,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的生活,能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所以要培养孩子有规律的起居习惯,如早睡早起,按时午睡,睡前不给孩子看过多的电视节目、提供新玩具或其他新鲜的东西等。

再次,培养孩子独立能力。有些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无论是春节还是周末,都帮孩子做这做那,所以在幼儿园需要自己动手做的时候就不会了,这样不仅影响孩子的情绪,还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建议家长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穿衣服,独立大小便等。不要嫌孩子太慢或做的不好而又开始帮他,要慢慢养成其独立的习惯。

最后,给孩子做心理暗示。过年这一段时间,孩子们远离了幼儿园,整天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中,随心所欲的生活。因此假期过后,一听说要上幼儿园,孩子就会对幼儿园、老师产生恐惧。因此家长应在家里经常跟孩子一起谈论幼儿园的事情,表现出对幼儿园生活的极大兴趣,还可以告诉孩子,老师打电话来,说这几天他表现得非常好,很喜欢他之类的话。这样的暗示可以激发孩子入园的动力,不至于“谈园色变”。

本网站小编总结:过节期间被大人们宠惯了、玩疯了的小宝宝,面对规律性的幼儿园生活显示出了极大的抗拒性,因此家长们学会让孩子尽快的恢复宝宝的生活习惯有效方法很重要,敬请关注更多的来自此方面的常识吧!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请正确的让孩子学艺(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的家长们从小就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才艺班,特长班等等,从来都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也不寻问孩子们的意见,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的才艺吧!

学才艺成了一种焦虑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希望,父母自然会尽力提供一切栽培他们,期待孩子未来杰出、优秀、比别人高一等。有些父母更因为自己儿时没有机会学这学那,就把未完成的梦想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长大不会像自己一样有遗憾。

亲子教育的网站讨论区里,忧心的母亲说:“不想让孩子的童年只是一堆上不完的课,但如果不让他们学才艺,会不会因此埋没了他们的天分?”

就算教育专家自己也免不了这样的难题。一位师范大学教育系的教授举自己的经验说,原先她也希望孩子轻松快乐地成长,并不刻意安排他们学才艺。现在很多孩子4~5岁就开始学各种乐器,她的儿子一直到小学四年级才学小提琴,其原因也是孩子常常从学校回来说,哪个同学在今天音乐课上演奏钢琴,谁又表演了小提琴或其它乐器等等,露出羡慕渴望的表情,“我这个做母亲的不免想,如果不让他去学,是不是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

现有升学考试制度也在鼓励父母从小让孩子学才艺,而且要表现优秀拿奖状,未来升学考试才能帮助加分,而且一些媒体、广告持续向父母洗脑说,所有的学习愈早开始,就能保证以后孩子愈有成就。父母普遍很焦虑,然后把这种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就要他们学这个、上那个。入园指导

先了解孩子特质再决定学什么

时间、金钱有限的情况下,该让孩子学什么,更是令父母伤脑筋。

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父母自行决定让孩子上什么,很少问孩子意见,或和他们讨论。时下父母帮孩子安排的才艺课仍以功能性、培养智育方面的居多。一窝蜂的现象,也表现在儿童学才艺,像跆拳道在奥运会中为国争光,马上坊间的跆拳道教室里上课人数激增;围棋国手比赛,也掀起一阵儿童学围棋的热潮。

在父母彷徨不知道该让孩子学什么之前,教育专家建议要评估几点:

·自已孩子的个性特质适合上这种才艺课吗?有这方面的天份吗?

·孩子是不是真的有兴趣?上课开心、有自信、有成就感吗?还是一直很排斥、觉得很挫折?

如果孩子没兴趣,或没有天份而学得吃力不开心,上课苦着一张脸,活像受酷刑,那学才艺就变成一种处罚了。

孩子学才艺的过程中,尊重他的特质和学习步调也很重要,更不要拿他和别的孩子的表现做比较,增加亲子双方不必要的压力。每一个孩子天生个性及学习能力都不同,即使上一样的课,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每个人的表现和学习效果也有差异,重要的是孩子能享受上课和做这件事的乐趣。

一位妈妈请同一个游泳教练教她两个女儿游泳,大女儿花一个暑假的时间就游得颇有选手架式,而小女儿学了好几年,才敢在水里放手自己游。虽然妹妹游得不怎么样,但她现在反而比姊姊更喜欢游泳,待在水里可以自得其乐。

一位爸爸在女儿学钢琴时,先和老师沟通好,上课无需赶进度,如果别家孩子一星期学一首新曲子,就让他女儿可以花一个月还在弹同一首,因为他不求女儿上台演奏,赢得掌声,也没有要她们未来成为演奏家,只是希望她们能欣赏音乐。

父母不妨也问自己,让孩子学这一项才艺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清楚自己的期待,就不会焦虑了。

不过,父母如果要孩子利用才艺去拿各种奖状名次,当做未来升学加分的手段,这就丧失原本学才艺是培养兴趣的用意了。才艺课应该是为孩子开一扇门,让他们自己在其中尝试、摸索,发现自己喜欢的事物,并借着各种学习活动,增加他们生活的多样性。例如学语言,不只是应付考试、当做沟通工具,也是了解其它国家地区文化的方法之一。

有些孩子除了白天上课,晚上和假日另有一张才艺班课表,从早到晚满档,忙碌程度可比公司大老板。

父母想把孩子训练成十项全能,但拚命塞课程给孩子不会让他们学得好,相对也剥夺他们做其它事的时间,例如孩子没机会自己思考,也少了人际互动的机会,很多孩子在假日还要上才艺课,造成全家人不能一块活动,自已也无法和朋友聚会玩耍。

孩子需要时间自己想事情。有时候父母见孩子在发呆,就唠叨他浪费时间,其实,让孩子发呆、胡思乱想、自己思考,有助于激发想象力。一些天资聪颖的孩子,其实想象力无限,但课上得太多,忙到没时间停下来自己想事情,因此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很可惜。

孩子上太多课,不但身心疲累,有时候更牺牲宝贵的睡眠时间,结果白天精神不济、上课不专心,父母还误以为他们有注意力缺失问题,急着去儿童科求医,其实他们只是需要一些时间放松休息。大人都不见得能按时紧凑地做好每一件事,怎能期待小孩做得到。

不适合的上课方法反而导致失去兴趣

有些父母虽然送小孩去上才艺班,却对上课内容不关心;而有的父母则相信名师、名课程,四处打听把孩子送去上课。不过,专家并不认为名师保证能教出才艺出众的孩子,而且父母须留意,不适合的上课方式反而打压孩子的兴趣。

要了解孩子学了什么、喜不喜欢上课方式,而不是把人丢去就算了。学龄儿童需要能启发创意的课程,制式、呆板,和只是学技巧的上课方式并不适合他们。

一位妇产科医生的儿子从小喜欢拿笔涂鸦,为此她曾经特别找人介绍知名的美术班,送孩子去学画画,没想到,才上几堂课,原本热爱画图的孩子居然不想再画了。她觉得不对劲,先和儿子聊一聊上课情形,然后跟他一起上一堂课,才发现这一间美术教室专为考美术班的学生而设,授课着重画画技巧,有一套标准画法,而不是让孩子天马行空发挥创意,孩子老被“纠正”,自信心受挫,难怪开始排斥画画。入园须知

安排孩子学钢琴课找适合的老师比找名师重要。硬要一个活泼、静不下来的孩子待在安静的地方,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那孩子铁定觉得痛苦,不想继续上课。换一个老师之后,上课方式动态活泼,不但上得开心,而且自已愿意主动弹琴练习。

培养兴趣不一定靠上课

如果父母还在考虑要不要送孩子上才艺课,那专家建议,不妨先试试其它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兴趣,不需要急着下决定。

从日常生活中制造让孩子接触各种事物的机会,例如,孩子没有学乐器,不代表就无法培养音乐方面的兴趣,如果家里常有欣赏音乐的机会,也能为孩子和音乐之间牵上一条线;又如带孩子亲近大自然,了解环境生态,就不一定送他们去上自然科学的课;语言能力则可以借着看外文绘本、卡通电影等来学习。从日常生活中边玩边体验,有时候比中规中矩的上课更能让孩子乐于学习。

参与小区的团体活动或学校的社团,也都是学习及培养兴趣的方法。在这些活动中,孩子自己会发现最有兴趣的事,或让父母从中找到孩子的天份,然后再集中资源栽培,把钱花在刀口上,那就不用塞给孩子一堆他兴趣缺缺的课,亲子之间还为此搞坏关系。

不论孩子上不上才艺班,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及热情,那即使不安排他们上才艺课,也不会剥夺他们学习的机会及乐趣。

本网站小编总结:各种各样的才艺班一天下来使小孩子们连连叫苦,学习才艺目前已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焦虑,变成了负担与压力,这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他们的潜能呢?因此学会妥善的安排孩子们的才艺课很重要!

让宝宝入园的几大招(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小宝宝们初入园,家长们往往担心很多的问题,而有一些是不需要家长们操心的,很多的时候大人的一些不良的情绪还会传染给孩子,所以说让宝宝入园家长们的态度也很重要,以下就来看看如何让宝宝快乐入园吧!

“五要”是

要“走路回家”

孩子刚刚入园,离开家人一整天,见到家人会有“撒娇”的表现。家长在接孩子时,可以给予孩子温暖的拥抱,但仍然要注意坚持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完全能够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坚持让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给孩子一种他已经长大了的心理暗示,这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成熟。

要“保持平静”

孩子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刚入幼儿园时有种种不太适应的表现,这是正常的。其实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建议家长朋友接孩子回家后,要尽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静的氛围,不要过分渲染对孩子入园问题的关注,以免造成孩子紧张的情绪。家长平和的态度是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良好外部环境。入园须知

要“分享快乐”

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会有些心理压力,给孩子减轻压力最好的办法是缓解孩子紧张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后,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回忆幼儿园一天的快乐。例如,你认识哪个小伙伴了?老师带你们做哪些好玩的游戏了?……成人以平静并略带羡慕的态度与孩子分享快乐,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体验,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要“主动沟通”

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聊一聊幼儿园一天的生活,谈一谈他结识的新朋友,给孩子讲他喜欢听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游戏……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要“积极配合”

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有许多不同之处,家长要主动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及学习情况,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积极主动配合幼儿园。对孩子坚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一贯”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五忌”是

一忌“甜水等待”

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在接孩子时拿着一瓶甜饮料,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其实,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而且长此下去,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我们倡导孩子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中含有饮料不具备而人体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二忌“刨根问底”

孩子离开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围着孩子问这问那,不仅使孩子厌烦,还会强化孩子入园的“不适应”。因为孩子的情绪是受客观环境影响的,成人的紧张和反常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使孩子产生焦虑情绪。入园指导

三忌“迁就放纵”

孩子心里不愉快时,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刚入园的孩子,有时也会出现“撒娇”或“耍赖”的现象。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可以用转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迁就放纵”孩子。

四忌“零食补偿”

一些家长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回到家中,各种零食摆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选。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会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晚饭,因为每天都有零食做补充,孩子会在幼儿园吃晚饭的时候“留有余地”,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五忌“偏听偏信”

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孩子有些不放心,会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与现实相混淆,他们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偏听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将问题的结尾作为答案,如成人问:“你今天尿裤子了吗?”孩子回答:“尿裤子了。”问:“你吃没吃饱?”答:“没吃饱。”据此,建议家长多与老师沟通,从而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本网站小编总结:家长们若是想让孩子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平时就要多学习一些让孩子快乐入园的小技巧,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错误做法而耽误了孩子,但愿你家的小宝宝能够尽快的适合集体的生活!

如何培养孩子的常规生活呢?(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让孩子们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每个家长们的心愿,其实只要父母们在宝宝入园前能够做好准备工作就可以帮助快乐的入园,以下就让我们看看需要先从那方面做起吧!这对于宝宝快乐入园很重要噢!

常规的意义

常规是指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出一系列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科学的生活秩序。如,幼儿睡眠、起床、进餐都有固定的时间;幼儿玩完玩具后应该放回原来的地方;吃饭要洗手;水杯应该放在贴有标志的地方等等。

常规的作用

培养生活规律

从幼儿个体的发展来看,建立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既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又能使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促进身体健康。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些幼儿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作息没有规律,而在幼儿园则是按照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作出符合科学的合理安排,幼儿生活在其中,就能逐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时间观念和有组织、有条理的办事能力。入园指导

建立安全感

人在一个有规律的环境里生活才会感到安全,幼儿也是如此,他们喜欢按照一定的程序做事。合理的常规为孩子创造了一种有序的、和谐的生活,他们在心情愉快的情境中自然形成一种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

培养自律能力

自律是指控制自己,并遵守一些共同制定的规则的能力。这种能力可通过遵守一日生活常规来逐渐培养,如幼儿在听故事、进食、午睡或者自由活动的时候,需要控制自我欲念,做到进食不说话,排队不乱挤,不强抢别人的玩具、不伤害别人等,渐渐地,遵守规则就会成为孩子们的自主行为。

小班的常规教育

教师在进行常规教育时,首先要明确常规不等于紧箍咒。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被要求排队的孩子一旦没有老师的监督,就会横冲直撞、争先恐后、难以自控。这说明有些不合理的规则束缚了孩子,教师应该认识到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正确的儿童观的基础上制定常规,将其看成保证幼儿身心发展所需的“润滑剂”。如,老师讲故事时,不是让孩子们排排坐在远离教师的地方,而是参差不齐地围坐在老师身边,气氛很融洽,关系很亲切。用这样的方式组织活动,孩子们显得十分愉快,也很配合,这正是良好的常规教育的外在表现。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宜的要求。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常规应该简单、明确,适合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有适合幼儿的能力要求,才可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才愿意去做。

制定和使用常规时的注意事项

常规应该是积极的

常规是在明确幼儿行为标准的基础上着眼于行为习惯的培养,而这些习惯又是建立在一定的自觉性的基础上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幼儿将常规转化为习惯后,他们就能轻松自然地去履行既定的各项要求,也就不会因此而压抑幼儿的主动精神了。

制定常规需向幼儿解释理由

解释理由能使幼儿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对他所做的要求,如:“你应该和某某一起玩积木,小朋友之间应该友好分享,这样某某会很高兴。”入园须知

教师在描述规则时

应用积极的正面语言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描述规则的时候尽量用清楚明确的语言来加以表达,并且要从正面来讲述和要求孩子,以免引起误会。如,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教师不应该说:“不要用别人的毛巾”,而应当说“用你自己的毛巾,上面绣着你的名字”,这样更容易使幼儿理解。

教师要按一日生活的顺序制定常规

教师在制定常规时应当考虑到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量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常规。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幼儿较多的获得自由活动的机会,尽量避免呆板的活动。

耐心的讲解和示范必不可少

初入园的幼儿对幼儿园的环境、活动内容都还不熟悉,也不习惯按一定的要求去行动,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出耐心的讲解和示范。比如,在教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时,教师可以配合歌谣来示范,使幼儿印象深刻,继而完全掌握。

常规的建立需要反复练习

小班幼儿刚刚进入集体生活,对于新的常规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常规的建立需要依靠反复练习。因此教师要持耐心细致的态度,帮助幼儿在适应新的集体生活的同时,逐步习惯按照常规的要求去做。班级老师和保育员之间也应该相互配合,采取一致的标准和要求,促使幼儿自动、自主地遵守常规。

本网站小编总结: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生活有了相关的安排与规范,这与宝宝们之前在家的生活多少有些的冲突,因此对于提前规范孩子们的生活很重要,尤其是要教会孩子能够自理,这也与其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很重要!

你如何看待幼儿玩“性游戏”(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在平时的生活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爱玩“过家家”的小孩子,在“过家家”中他们可以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但是许多的家长们都非常的担忧孩子玩一些有关“性游戏”会影响到其心理的健康,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岁宝宝入“洞房”

小欣今年4岁,在幼儿园上中班。日前,幼儿园举行了一场化装舞会,小欣被安排当新娘,与另一名当新郎的小男孩挽着手,伴着婚礼进行曲步入礼堂。幼儿园的老师还特意为这精彩一刻拍照留念。“女儿回来后,马上把照片拿给我看,兴奋得小脸通红。我当时看了没在意,谁知没过两天,小欣就拉着同一个小区的小男孩要结婚洞房,还装模作样地要上床。”小欣的妈妈担心女儿在新娘新郎游戏中慢慢堕落,幼儿园不应该在幼儿还没具备分析判断能力时搞太多成人化的活动。站在旁边的小欣可不理会妈妈的焦虑,她一把夺过照片,笑嘻嘻地说:“扮新娘子真漂亮!”

莫以“大人之心”度“孩子之腹”

“其实,孩子玩‘新郎新娘’游戏,只不过是一种游戏,是一种模仿行为,成人不应以‘大人之心’度‘孩子之腹’,也没有必要将孩子的这一类问题复杂化。”教育专家表示,对这类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大人不必过分忧虑。入园指导

幼教人士说,在幼儿园里,很多小朋友都向往成年人的世界,觉得很威风、很自由,因此每逢举行时装秀、化装舞会或角色扮演时,孩子们都特别投入。

比如,小孩子喜欢“扮医生”,每个参与者都以“合法的手段”“科学地”检查或观看其他伙伴的生殖器。其实他们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害处,只是满足了孩子对异性身体的好奇心而已。因此,如今很多幼儿园都安排男女幼儿同用一个厕所、同用一个浴室洗澡,以减少幼儿出现对异性身体过分好奇的现象。

“性游戏”有利心理健康发展

专家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性游戏”对他们并不会带来什么身心方面的伤害,相反有利于日后性心理健康发展。

如果成人在亲眼看到孩子的“性游戏”后,直接加以干涉,或者对孩子加以责骂、压制和惩罚,使孩子觉得自己做了很坏的事,这样就会对孩子今后性心理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可能会使他们认为性是罪恶的,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快乐是错误的,有这种行为的孩子是“坏孩子”。这种信息可能会妨碍孩子成年后接受和给予性爱愉悦的能力,最后还会干扰他们建立爱情和亲密关系的能力。入园须知

本网站小编总结:孩子们在幼儿园“过家家”的游戏,有时的父母们很是担忧,育儿专家指出,其实过家家中的一些性游戏只是孩子们的一种模仿行为,家长们没有必要过于的在意!

妈妈讲述宝宝入园经(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这是家长们最担心的时候了,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们爱上幼儿园呢?这似乎是大多数的家长们都想要知道的问题,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个妈妈的育儿经吧!

一个妈妈写道:

我家宝宝是11月份的,明年直接上小班,到时也快4岁了,一直担心宝宝入园哭闹,所以从两岁多我就天天对他说幼儿园里面可以学知识,唱歌跳舞还有好多玩具,有滑梯有秋千有木马。每个小朋友有自己的小床小桌小椅子,大人不可以进去哦,会坐坏玩坏小朋友的东西,小朋友去上学,爸妈要去上班等等。宝宝对爸爸妈妈不能进入幼儿园玩表现得痛心疾首,这个心理准备算是做足了,希望到时见效,宝宝已经对上幼儿园表现得很坦然。

姥姥在幼儿园工作10多年,也目睹太多刚入园哭闹的孩子,老师根本管不过来,哭喊的,绝食的,不睡觉的,拉屎拉尿在身上的……希望这招有效,这是心理上的准备,其他比如自己上卫生间、穿衣服、吃饭等已经在学习中,这样不但减少老师的麻烦也能让他照顾好自己,这些都是姥姥教的。入园指导

但愿但愿……

还有一个妈妈这样说:

我家孩子敏感、内向,有过一次入园失败的经历,我对他再上幼儿园真是煞费苦心。首先是选老师,这次的两位老师都是年轻的母亲,亲切面善,我把儿子的情况向她们说明,希望老师对他有所了解,并多关照他。其次我希望有个他熟悉的小伙伴和他结伴入园。正好,小堂哥比他大3个月,家人一商量,把他哥俩就放在了一个班。两个都较胆小的孩子在一起,也许是彼此有个照应,入园没多久,儿子就爱上幼儿园了。但还是很胆怯,也不够活泼。于是,每天接他时,我尽可能在幼儿园多逗留,和老师交谈,和他们班的小朋友玩耍,并结识几个投缘的小朋友的家长,相互交流孩子的情况。放假时,我会邀上他们班的小朋友,骑上小自行车结伴在户外游玩或互相串门。有了这些相互熟悉的机会,渐渐地,儿子开始合群了。如今,儿子已经4岁了,在班上和小朋友们玩成一片,人也活泼开朗,喜欢听老师上课了。

第三个妈妈这样说:

讲讲我自己的做法吧。

1.在要上的幼儿园里上了半个学期的亲子班,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熟悉有老师的生活。

2.现在每天跟她说说幼儿园的一天是怎么开始的,都做些什么。

3.告诉她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要上班,并且带她去过几次单位。

4.我们的幼儿园不让陪园,我们上的是混龄班,打算提前一天带她去认识她的班级,物品存放的地方,厕所在哪里。入园须知

本网站小编总结:想要小宝宝顺利的适应幼儿园最重要的还是要教会孩子自立,让孩子学会交流与沟通,这样他们才不会在幼儿园感到拘束与寂寞,并且可以尽快的适应幼儿园!

入园培养孩子生活习惯(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有利于孩子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也是孩子们今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如何来培养孩子入园的习惯呢?这是多数家长们所想要知道的问题,以下就让我们来看几点吧!

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良好的教育可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也会让他们的一生受益匪浅。

“幼儿思维游戏特色课程”正是从幼儿的这些特点出发,借助具体形象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发展思维。通过小班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感觉,这一课程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思维及生活习惯,并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思维游戏特色课程”不同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它是以操作材料为依托的探索性、操作性智力游戏。幼儿按照游戏中不断提出的问题和任务,通过操作材料,不断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进行游戏。游戏的整个过程是幼儿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幼儿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系统。入园指导

课程的每套操作材料,不仅色彩艳丽而且操作性极强。这些材料既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知水平也在不断调整、提高,通过各阶段的游戏课程,幼儿能体会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首先要让孩子们感兴趣。我注意激发孩子们参与思维游戏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喜好,编制了让孩子朗朗上口的儿歌:“啦啦啦,啦啦啦,我是思维游戏的小行家,思维游戏伴我成长,我是思维游戏的小行家”,孩子们和着歌声集中了注意力,并在愉快的情绪中开始,他们喜欢的思维游戏。

在孩子们兴致很高的前提下,我有意培养他们的各种良好的习惯。每次开新游戏盒时,专门为孩子们开设一节开盒收盒整理游戏盒的活动,让孩子从第一次活动开始就自己学习收拾自己的学具,培养他们收拾整理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也让每次思维游戏能安排得更加紧凑,有条不絮。

给孩子自由创新的空间

针对“思维游戏特色课程”强调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并且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情感得到升华的课程特点。我教学时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并接纳幼儿的不同的创造结果,从不同角度随时给予肯定、鼓励,使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大胆表现。

我总认为,应该给孩子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只要给幼儿创造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推陈出新,超越自己,超越同伴,幼儿的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同时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其实,这也是在培养幼儿勇于创新的习惯。入园须知

本网站小编总结:幼儿园不仅可以给孩子全面的系统的学前教育,同时对孩子的生活起居习惯也打下了基础,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很具有可塑造性,所以说我们要抓住这样的机会,使小孩子们优秀的成长!

看女童如何摆脱人贩(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目前就小孩子们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即使我们做的很谨慎了,也还是无法保证孩子的人身安全得到全面的保障,所以说平时教会孩子自救的方法很重要,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看看吧!

一个七岁的女童,从学校放学出来被人强行抱走,从此开始了四十多天的梦魇,期间被恐吓过被殴打过,直至她听到“坏叔叔”跟别人打电话时提到一个“卖”字,她瞅准机会冲出房门求救。

6月12日,乐清虹桥镇某旅馆,一名7岁女童突然跑出房间,紧紧抱住服务员大腿大声呼救。在旅店老板帮助下,这名叫陈香女童被乐清市公安局虹桥派出所的民警成功解救。该事件在微博上发布后,立即引来了网民们的关注。大家在为小陈香的勇敢机智叫好的同时,也纷纷转发爱心微博,为她寻找家人。6月14日下午,记者从乐清警方获悉,在网友们的热心帮助下,小陈香终于和父亲在离别40多天后又再度团员。入园须知

网友跨省帮助寻亲数小时内寻亲微博被转发数千条

6月12日下午5点36分,乐清市公安局虹桥派出所接到当地某旅馆的老板徐某报警称,在他的旅馆里发现一个可能是被人拐卖的小女孩。接到报警后,虹桥派出所民警迅速出警到达现场,并带回了小女孩。可能是因为受惊吓过度,一时间小女孩除了自己名字叫陈香,其他什么都说不清楚,不过后来经过民警耐心的引导,零星获得,她老家是四川达州市达县(后证实是四川达州市宣汉县庆云乡人)这一信息。

种种迹象表明,这很可能是一起拐卖儿童的案件。为了谨慎起见,民警先以普通的小孩走失寻亲发了一条微博,想借助微博的力量看看能不能找到小孩的家人。

没想到,一条普通的寻亲微博在通过@平安温州、@平安乐清@虹桥派出所等微博扩散转发后迅速传遍了全国各地,大家纷纷加入到爱心扩散的队伍当中。短短的3个小时内,微博就被转发了数千次。民警一边让专人时刻注意着微博上的反馈信息生怕漏掉任何一条回复,一边用小女孩提供的爸爸妈妈名字的谐音以及家庭人员结构,试着通过四川当地的公安局与小女孩的家人取得联系。当晚9时许,民警确定了女童父亲的身份,其父名叫陈昌凡,四川达州市宣汉县庆云乡人,在福建晋江打工。

活泼可爱的小陈香成了派出所里的小公主

乐清市公安局虹桥派出所梅警官说,小陈香恢复的很快。解救后的第二天就像换了一个人。完全没有了刚到派出所时的恐惧和静默。也许是警服给她安全感,让她“肆无忌惮”地在派出所里楼上楼下来回跑,她知道只要警察叔叔在,那个“坏叔叔”就不会再伤害到她。

而在所里这两天,大家都格外疼爱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早上上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给她带来了早餐,在她的面前摆放,以致她都不知道自己该吃些什么。食堂里里的大妈们也对小女孩子十分疼爱,把好菜都推到她面前,生怕她够不到。女同事们更是对她细心照顾,经常给她梳辫子打扮。入园指导

梅警官说,得知爸爸马上就要来接她后,小陈香特别高兴,还提起自己的书包被“坏叔叔”扔掉了,担心回去上学没有书包可用。想想她就要被家人接走,大家都有点不舍,就带她出去买了个书包,当做纪念。

6月14日下午2点20分,在福建晋江父亲与当地公安局民警一同抵达乐清,看到自己失而复得女儿陈昌凡喜极而泣。并在虹桥派出所民警的陪同下一同前往旅馆,向徐老板道谢。

本网站小编总结:父母不能够时时刻刻的守在孩子们的身边,因此教会孩子自救的方法很重要,尤其是更小年纪的孩子,幼儿园可以“实战”演戏,教会孩子如何机智的与坏人做斗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