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的好“我们要广交益友”,但是什么是“益友”呢?家长们又是如何给“益友”下定义的呢?孩子调皮捣蛋学习不好就是“坏孩子”吗?那么如果当孩子与这些所谓的“坏孩子”交往了应该怎么办呢?

我是一位小学四年级孩子的家长,儿子开始爱交朋友本来是好事,但是他却总跟一些成绩不好、调皮捣蛋的孩子玩得不亦乐乎。考虑到孩子这个年龄心智还很幼稚,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很反对他和这些孩子玩。虽然也跟孩子谈过跟这些孩子玩的后果,但是儿子却总是持一种不理解的态度,说的多了他还很不高兴,生出逆反心理,反而和之前那些学习优秀的同学也疏远了。真的很担心长此下去儿子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早教网

无所适从的家长:

很理解您对儿子与成绩不好的孩子交朋友表现出来的担心,您的做法也反映出了广大学生家长的共同心声想让自己的孩子与品学兼优的伙伴儿玩。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成长。小学阶段,孩子的身心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未成型,所以多交益友会让他们获益良多。但是,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也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地想一想:什么样的孩子才算是好朋友呢?难道那些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比较调皮的孩子都是所谓的“坏孩子”吗?

从儿童的成长规律来看,调皮、爱玩是每位孩子的天性,特别是男孩子,更容易表现出一些在大人看来不太合乎期望的行为,这并不能代表这样的孩子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朋友,如果简单地把这些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那么这个阶段绝大多数男孩子都算不上好学生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孩子也是这样,所以更需要家长们用一种全面、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友情。成绩好的孩子有其勤奋努力的一面,但是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身上往往也有着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优点。因此,家长对孩子交友切莫采取“一刀切”的态度,更多的是教给孩子一些正确识人、交友的方法和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好的交际圈,对孩子的未来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多与孩子沟通,聆听他们的心声和想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与肯定,尊重孩子做出的在他看来正确的判断,若一味干涉孩子交友,不但不能阻止他的行为,反而更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这对家长后期的教育具有负面影响。早期教育

本网站小编总结:由以上的我们可以看出,若是孩子与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交朋友,家长们没有必要过于的担心,更没有必要去阻拦孩子,只要多与孩子们相沟通,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

延伸阅读

孩子和小朋友关系不好,怎么办


友:我女儿已6岁了。已经上幼儿园了,最近她放学回来总是说小朋友都不和我玩,让我去和小朋友说,我总觉得我参与不太好,但又没有什么好办法,看着孩子总有这方面的困惑,我作为母亲又不知怎么办才好,我就想到了专家您,请你给予帮助。

茅于燕:孩子说小朋友都不和她玩,让家长去和小朋友说,这件事说明两点:①她很喜欢和小朋友一块儿玩,不愿一个人玩②她相信你能为她解决问题。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做:

1、到幼儿园去和老师了解一下是不是有这个问题。也可能只有过一两次,由于偶然的事,小朋友没有和她一起儿玩;也可能她对小朋友不大友好,人家不愿和她玩了;也可能那些小朋友欺侮她,她还是愿意和他们玩的。这三种情况要区别对待:第一种情况可以已经过去了;第二种情况要对孩子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她已经六岁了,完全可以懂道理了;第三种情况可以告诉老师注意观察,发现真有欺侮她的情况,要对那些小朋友进行批评教育。

2、你自己不要去和小朋友直接接触,因为你并不以解情况,直接向他们了解,又不便开口,小朋友们也不认识你,说不定你走了他们更加对孩子不友好了。

3、和老师谈出孩子想和小朋友一起于的心愿,请老师考虑哪些小朋友喜欢和小朋友玩,就让他们和你女儿常在一起玩。有老师的话,些小朋友会听的。你自己一定不要参与。

4、平时和她讲一点团结友爱的故事,当她有时候和邻居家或同事的小朋友有合作游戏的表现,应该大大表扬。

告诉孩子怎样交朋友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这首儿童歌曲深刻表现了孩子们对友谊的渴望、对朋友的珍爱。从牙牙学语到入托,从上小学、中学到大学,一个人对朋友的定义和重视程度会一直不停地变化。教师和父母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恰当对待朋友,会影响到孩子的童年是否快乐,成年后性格、情趣、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发展和完善。

孩子们的友谊无处不在,邻居、同学、琴友……当孩子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朋友圈时,他玩起来快乐,学起来轻松。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他们的朋友圈是很不牢固的,两个好朋友有可能瞬间反目,甚至可能拳脚相向。然而第二天再见,他们又不计前嫌一起玩。但若是小学生或更大的孩子和朋友之间发生了分歧,友谊的恢复则要麻烦得多。

孩子学前和初等教育阶段的友谊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对孩子来讲,朋友是什么,谁才算得上朋友?男孩和女孩交朋友的模式有什么异同?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巧妙应对?《别让孩子孤独》一书就这些常见问题采访了很多父母和孩子,口述实录了他们的心声,并针对孩子在友谊方面常会遇见的困惑给出了行动指南。

正如一枚硬币总有两面,朋友也有好和坏之分。在《别让孩子孤独》这本书中,作者是这样给“坏朋友”贴标签的:一是淘气包。孩子交了这样的朋友并且如果以他们为榜样,容易形成不良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二是喜欢玩弄权势或自以为是的朋友。三是带来不良影响或者家庭价值观不同的朋友。四是你不喜欢的朋友。当孩子们交往到这样的“坏朋友”或为交了这样的“坏朋友”进退两难时,家长要客观看待:有些问题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自行解决,有些则需要大人和孩子一起正确处置,关键是要认识到问题并知道怎么做。

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各不相同,有的特别爱看电视,有的喜欢画画,有的不受节制地吃甜食冷饮。如果你的孩子刚好交了志趣不同的朋友,他可能会产生焦虑。比如,为什么他可以吃很多糖而我不能,妈妈说多吃糖会蛀牙是否是错的。作者的建议是,父母应以容忍和开放的心态,与孩子一起接受朋友与自己的不同,帮助孩子由此发展自律能力。

如果孩子想拒绝他不喜欢的朋友,做家长的可加以支持,但注意不要编谎话。

朋友不仅可以是真实的,还可以是非人、虚拟的朋友。想象中的小猫、小狗都可成为孩子们独处时交流的对象,芭比娃娃更是众多女孩的好伙伴。孩子们常常以虚拟朋友为伙伴,扮演角色或编故事,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非常有利于认知发展。父母听到孩子在自言自语或者兴奋地和“小矮人”或“白雪公主”对阵,最好多加以鼓励,千万别一声断喝。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朋友,孩子们更是如此。他们不停地变换环境,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然后离开熟悉的小伙伴,到一个陌生的学校念小学,拥有或交往朋友可以帮助他们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在《别让孩子孤独》中,作者详细解释了朋友对低龄儿童的重要性:提高熟识性和安全感、玩得快乐、做更多的游戏、获得经验和自信等。你可以尝试《别让孩子孤独》这本书中介绍的方法,帮助孩子正确交朋友,使孩子变得更加合群,在他们的小圈子中更自在、更积极。

朋友并不是你想要就能要得到的,孩子也面临这个难题。家庭、学校、兴趣、爱好、容貌、举止等既可能是成为朋友的有利因素,也可能恰好是玻璃天花板,可望不可即。女作家张爱玲在圣约翰中学读书的时候,父母离婚,她在继母的目光下生活,被迫穿继母的嫁前衣,内心很自卑:“那段时间是不愉快的,也没交什么朋友”。择校、中途转学、插班或家境与同班同学相差甚远的孩子,往往会产生较大的交友压力,家长和老师需要循循善诱,关注孩子心理变化。

然而,正如单身没什么不好一样,作者提出,如果孩子就是没有朋友,在某种情况下也没关系,如孩子生理或心理年龄还比较小、是个自来熟、曾经历情感挫折、早慧等。如今,在城市,“独二代”、“独一代”孩子占了主流,双职工父母、低龄儿童教育者不妨都来读读《别让孩子孤独》,因为这本书为孩子们正确交朋友和恰当处理朋友关系提供了很多帮助。

孩子“自慰”怎么办


5、6岁的孩子,常有用手玩弄、摩擦自己外生殖器的习惯动作。其实,称为“自慰”并不恰当,应称为“习惯性阴部摩擦”或“习惯性擦腿动作”。这里按照习惯说法称之为“自慰”,但与成年人的手淫有本质的区别。

孩子“自慰”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孩子在家长怀中,两腿交叉上下移动摩擦,或两腿骑跨于某种物体上作摩擦动作,或用手触摸外生殖器。摩擦触摸时,可见两颊泛红,两眼凝视无神,额部微汗。男女孩都有类似行为。究其原因,大多女孩因外阴部湿疹或炎症,男孩因包茎引起包皮炎,或蛲虫病,感到发痒而摩擦,尔后发展成为习惯性动作。

发现幼儿有以上行为时,不必惊慌失措,但必须重视并及时给予矫治。制止孩子“自慰”行为,责骂或惩罚都不是好办法。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

1、应首先检查一下孩子是否受到局部刺激,如过紧的衣裤,或有蛲虫寄生,或穿开裆裤,因昆虫叮咬或细菌感染引起瘙痒,平时要注意保持生殖器部位的清洁。

2、睡觉时要注意孩子神态是否正常,睡醒后即令孩子起床,不让他赖被窝。睡时盖被不宜太厚。

3、家长和亲友生活在群体中,避免孤独。家长应与老师紧密配合,无论在家里还是幼儿园,都要主动和孩子交谈,让他多说话,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跟小朋友一起唱歌,朗诵儿歌,做游戏等。

5、发现孩子有玩弄生殖器行为时,要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去,以冲淡他的那种神秘感。

小孩子该不该男女同厕


目前我省大部分的幼儿园都实行男女同厕的“一厕制”,造成现在幼儿园“男女同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规划部门在设计幼儿园布局标准时,每个班只设立了一个卫生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的性别意识比以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那还沿袭原有的“男女同厕”是否合理呢?

【观点交锋】

幼儿园男女同厕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大多数幼儿园都是这么做的。家长和幼儿园的负责人对此看法不一。

赞成之声:幼儿没有性别意识

观点一、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在二至六岁之间,一般这些孩子的心理都很单纯,对性别差异的意识非常朦胧。许多家长肯让孩子在大庭广众下解手,为什么不能接受幼儿同厕呢?

观点二、5岁之前的孩子头脑中基本没有性别概念,这时如果人为地将厕所分开,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过早造成男女同学心理上的性别隔阂。而且幼儿园的厕所即使分开男女,对孩子来说,也仅是A和B的差异,没有性别差异。

观点三、我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好像是男女同厕,我没怎么留心过,小孩懂得什么,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反对之声:孩子早熟应该分厕

观点一、我的孩子现在5周岁,已有明确的性别意识,给他穿女孩子的衣服,他就不乐意。有一次我带他去洗澡,走到澡堂门口,儿子就是不进去。实际上社会对5周岁以上的孩子已经赋予了明确的性别角色。

观点二、幼儿园大班、中班里有很多孩子已表现出较明显的性别意识了,孩子们上厕所时常自动地分成两个阵营,男孩一队,女孩一队,一些孩子已经感到男女同厕的尴尬了。

观点三、幼儿园男女同厕是一种过时的做法,调查表明,现在孩子的“性成熟”期大大提前,幼儿园应该适应时代发展,改变传统做法。即使大多数家长没有提出异议,幼儿园也应该尊重家长的个别要求和孩子的个体差异。

第三种声音:

观点一、分不分都无所谓

我一直都没留意过幼儿园的厕所男女有没有分开的,儿子回来也从来没有提及过。其实幼儿园小孩那么小,性别意识并不强,厕所分不分开都无所谓的。可能因为我的是儿子吧,据说女孩子比较早熟,可能女孩子的父母会希望男女分厕。

观点二、男女生隔开就行了

在幼儿园目前所具备的设施下,一下子实现男女分厕比较困难,而且操作起来也不方便。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男生女生之间用一堵墙隔开但不设门,老师站在中间可以两边兼顾。这样,既可以避免男女共厕,同时也方便老师进行管理,这种方法在目前条件下尚算可行。

观点三、依年龄而定

托班和小班的幼儿分厕没有必要,但到了中班特别是大班要分班,一方面幼儿有了性别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幼儿适应小学的生活。

小结:幼儿园“男女同厕”是否合理在针锋相对的争执之中,但是“男女分厕”也悄然而生。

孩子学习不好怎么办


家长必须要有耐心,情绪稳定。因为孩子过去的基础较差,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学习搞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能躁之过急,更不能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指责孩子。

孩子学习不好怎么办?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家长必须要有耐心,情绪稳定。因为孩子过去的基础较差,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学习搞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做父母的千万不能躁之过急,更不能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指责孩子。

第二,父母应该和孩子进行诚恳沟通。交谈时,父母应该对孩子抱着真诚关心和宽容体谅的态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是难免的。同时,父母还可以谈自己过去学习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给孩子以必要的信心和勇气。在此基础上,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孩子的情况:①在学习上是否尽了全力?②你是否认为自己无法搞好学习?③你需要什么帮助吗?

第三,应向孩子的老师、同学或朋友了解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所在。①孩子上课是否用心?作专是否认真?能否按时完成?②孩子平时喜欢与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没有受到什么消极影响?③孩子的特长是什么?兴趣是什么?能否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让孩子恢复自信,培养其成功感。

第四,父母顺做到了下几点。①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关心他,支持他,鼓励他坚持不懈,顽强奋斗。②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不依赖他人的良好习惯,不要老干预,老指导,老帮助。③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告诉他是成功之母,要善于从失败中找出成功之路。④以肯定任何大小成绩的方法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体会到,无论成功或失败,只要他尽了自己的努力,父母都一样爱他。⑤鼓励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一步步地争取,不要希望一步登天。当时孩子考试失败时,对孩子大加指责埋怨,严加管教,使孩子失望的同时又产生对考试失败的恐惧,回避学习,不愿再做出努力,从而导致孩子进一步的失败。有的家长许若孩子,如果考试得了多少分或得了第几名就给什么奖励,如果考不好就给什么惩罚。其实,这并不能促使孩子好好学习,因为分他们不是在孩子好好学习的时候给孩子以表扬,而这强化的不是学习而是孩子只想得好分数的想法。这种激励方法,可能会使孩子过于追求表面的分数,采取投机取巧、作弊、欺骗等手段。很多家长只看孩子得了多少分,不管考试难度如何。其实,考试难度对分数影响很大,如果家长不能正确地看孩子的相对分数,就会引导孩子也不能正确而全面地自己的相对分数,坐井观天,只看绝对数或只看自己在班上的名次,不利于孩子自我认识能力的发展。家长对考试分数的种种不合理态度,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因此,要摆正考试分数的位子。考试分数固然很重要,但它毕竟是表面的东西,它只是衡量学习成绩的标准之一而不是全部。要把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作为孩子的学习目标。我们应把培养孩子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把发展孩子的全面素质摆在比考试分数更重要的位置上。家长应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改进孩子的学习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着手,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应在孩子好好学习时多加以表扬,不应该在孩子得好分数时过多地奖励表扬。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要正确地对待孩子考试的成功与失败。孩子学习、考试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帮助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改进学习,应该对孩子给以鼓励,帮助孩子尽快地摆脱低落的情绪,争取下一次取得好成绩。如果孩子考试一直比较顺利,要在适当时候有意地给他制造一些困境,让他经历挫折和失败,并引导他们培养应付挫折和失败的能力。如果孩子经常遭受考试的失败,应该给他们多鼓励,要帮助他修正学习目标,并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涫习,让他体验成功,增加学习的自信心。家长们应慎重对待孩子的考分,从孩子的素质是否全面发展这一角度来理解孩子的考分,使家庭教育适应素质教育。

学会与孩子交朋友(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现在我们来做一项调查,问一问孩子谁是他们最亲近的人吧,调查结果显示许多的孩子所写的填的并非是自己的父母,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为什么孩子最贴心的人不是父母吧!

我们有些孩子对家长敬而远之,为什么?因为你是他的家长,你是他的父母,他尊重你,但是,关系不密切,所以,敬而远之。有些家长很苦闷的是,孩子有话有时不跟父母讲,这也是让父母很伤心的事情。

一位家长跟笔者讲,孩子在学校里发生什么事情,班里有什么大事,考试的情况等等对爸爸妈妈谁都不讲。你一问他,他说别管了,搞得我们很尴尬,也不知怎么办好,也很苦恼,不了解孩子情况,怎么帮助他和引导他呢?

父母要想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就应该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我们过去有一种传统观念,父母是老子,儿女是小子,子女就要听父母的话,父母说什么,都不能违背。我国的家庭关系受封建家长制度的影响很深。

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听话、顺从,不得有异议、不得有争辩,否则,就是没大没小,无法无天。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孩子几乎没有发言权、参与权和选择权。不少孩子自身的事情,也是要由父母说了算,父母斥责甚至打骂管教孩子也认为是自家的事情。孩子没有隐私权,信件被拆开,书包口袋被搜查,抽屉被撬开,日记被偷看,行为被干涉等等。

这些做法严重地伤害了子女的人格和自尊,也大大地削弱了家长的权威,束缚了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入园指导

家长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就要彻底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亲近,想方设法做孩子的朋友、知己。

父母要成为孩子亲近的人,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就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的感情、他的愿望、他的选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喜欢你、信任你,把你当做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你的话孩子也能听进去,并且与你产生感情共鸣。只有这样家长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心愿,真正了解孩子的感情,从而才能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收到应有的家教效果。

正确处理代际关系,采取有效的正确的处理方式,对搞好父母与子女心理协调,增强两代人的感情沟通,发挥家教的效果,对孩子的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

代际关系,指的是两代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代际关系,指的是父母与子女两代的关系。有人认为现在孩子和父母之间有代沟,培养孩子很难。其实代际关系不是现代人才有,而是自古以来就有。不同历史时期受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影响,代际距离表现的内容、形式不同,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父母与子女的代际距离表现就大。

所谓代际距离指的是两代人之间,心理状态、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与行为表现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一般来说:

·在思想上,上一代人比较实际,下一代人比较理想;

·在道德观念上,上一代人比较重视道德标准,下一代人比较强调个人不受束缚;

·在性情上,上一代人比较保守、谨慎,下一代人比较活泼、开朗;

·在行为反应上,上一代人比较迟钝,下一代人比较灵活;

·在交往上,上一代人比较慎重,下一代人比较广泛;

·在生活上,上一代人比较重实际,下一代人比较重幻想;

·在用钱方面,上一代人比较重视节约,重视金钱实用价值,下一代人,用钱计划性差,倾向消费;入园须知

·在服装服饰方面,上一代人比较重实用,下一代人比较讲究时髦。

以上所谈的代际差异是就两代人的一般情况而言,并不是说每一个上一代人都与下一代人存在着这种差异,也不意味着同一代人的各方面个性都完全一致。

代际距离存在的原因,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有所区别。

两代人成长环境差异,是我们目前父母一代(50岁左右以下)与子女一代(20岁以下)之间代际距离形成的重要原因。

人的心理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人的出生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国家的政策、体制等,对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反应、价值观、待人接物、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消费观念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就当前两代人家庭教育来说,上一代人大部分都是在我国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时期出生或成长起来的,他们体验到我国建国之初的困难,他们对改革开放后生活的改善深有体会。他们生活比较朴实,也比较容易满足。

现在家庭中的下一代人是在改革开放后长大,他们在社会迅速发展、国家经济日益繁荣的背景下长大,他们对生活的要求比较高,也比较难满足。

父母应该面对现实,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缩短代际距离。

我们现在有些家长一味地埋怨孩子,认为现在孩子实在不好管,不听话;和我们那时对老人的态度大不一样等等。这种消极的态度,不仅不能解决代际距离,而且,有时还加剧家庭代际关系的紧张。

我们作为家长,要正确认识“代沟”确实存在,应采取有效措施缩小这种距离。基本上父母和子女在心理状态、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反应、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完全相同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关键在于根据父母与子女代际差异的具体内容互相理解、包容,不能一味排斥,采取可以并存的态度就可以缩小这种代际距离。所谓并存就是两种意见都同时存在。由于两代人之间习惯不同,两代人之间爱好不同,两代人的差异不同,没有涉及原则问题,没有必要强求一致,可以各自存在。父母爱吃辣椒,子女不爱吃辣椒,没有必要强迫子女一定要吃辣椒,各吃各的就行。

本网站小编总结:父母们虽然与孩子之间有着血缘关系,是孩子们最亲近的人,但是却不能表明父母一定就是孩子最贴心的人,希望看了此文章家长们都能够学会去理解下支持孩子,学会走近孩子的心理!

教会宝宝在幼儿园里交朋友


入园之后,有的宝宝没多久就完全适应了,可有些宝宝,入园都好几个月了,还是孤独的样子,没有好朋友。其实让宝宝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感受到幼儿园带给他的快乐,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幼儿学会与人交往。宝宝学会和小朋友交往,才能体会到同伴交往的乐趣。宝宝学会如何与老师交往和沟通,才能形成更好的师生互动。能够与小朋友、老师友好相处的宝宝就会更喜欢幼儿园了。

教宝宝在幼儿园交朋友

学会与同伴交往

1.每天放学的时候,妈妈可以多在幼儿园(或者幼儿园门外)呆一会儿,让宝宝和其他宝宝玩一玩。如果宝宝有抵触心理,妈妈就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放轻松,比如问他:“都哪个小朋友是你们班的?那个淘气的小男孩叫什么名字?你看他们在玩游戏,你也去玩吧!”有了妈妈的带领,宝宝会放松并且不再害怕。

2.在与小朋友玩的过程中,身体的互相碰撞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小女孩特别娇气,刚碰一下,就哭哭啼啼,这样小朋友们就不爱和她玩了。如果你的宝宝也是这样,就要格外注意,提醒宝宝:“其他小朋友不是故意要打你,他是不小心。你一定疼了,但你非常坚强对不对?”在妈妈的鼓励下,他就会逐渐改变并适应的。对那些鲁莽的小家伙,你也可以提醒他们要小心一些。

3.家长也可以领着宝宝走到其他小朋友的面前,和宝宝一起询问小朋友的姓名和年龄、班级,并让宝宝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让他们彼此熟悉一下,拉起小手让他们成为朋友。这样宝宝今后就学会如何交朋友了。

4.有的宝宝在幼儿园中好多小朋友都不和他玩,究其原因原来是他老是独霸玩具,不懂得谦让,会欺负小朋友,因此小朋友都不和他交往。由此看出,教给幼儿一些交往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家长必须告诉宝宝,和小朋友在一起要友好,要懂得谦让;不能随便打人等等。

5.教给宝宝用语言来解决问题。如小朋友要抢玩具时,让宝宝告诉他:“玩具是我先拿到的,如果你很想玩的话,等我玩完以后你再玩好吗?”或者是和小朋友商量说:“你真的很想玩吗?我们也可以一起玩。你说好吗?”从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和与同伴沟通的能力。

学会和老师交往

宝宝离开妈妈到老师的身边,对于宝宝来说生活环境是一个极大的改变。为了让宝宝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让他学会与老师交往也是非常必要的。师生之间形成很好的互动对于宝宝非常有益,因为有时老师的一句表扬的话会让宝宝高兴好多天。

1.告诉宝宝老师很慈祥,她很爱你们。不要对宝宝说:“再不听话,给你告诉老师。”之类的话。要让宝宝感觉到,老师也像妈妈一样,是他们的朋友和保护者。

2.告诉宝宝当他有一些必需的要求,如小便、喝水时,可以让他轻轻地走到老师的旁边,小声地告诉老师:“老师,我想小便。”或者举手告诉老师:“老师,我口渴,可以喝水吗?”引导宝宝面对老师适当地提一些必要和简单的要求。

专家提醒:

1、父母也要和老师做一些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让老师了解宝宝的基本情况,如宝宝的兴趣、习惯,以及宝宝不敢和老师讲的问题等等。特别是一些体质较弱或身体不好的宝宝,家长更应该告诉老师宝宝的病症及身体实际情况,以便让老师注意和留心。从而做到有的放矢的保育,给宝宝更多的关注。

2、对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宝宝,父母要多协助他,帮助、鼓励幼儿积极地与人交往,让他体会到交往的乐趣,从而逐渐扩大交往的范围,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让宝宝生活得更快乐。

3、如果宝宝还没有沾染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就为宝宝选择固定的两三个好朋友。不管是邻居还是宝宝幼儿园的同班同学,总有几个宝宝是比较乖巧或者遵守纪律的。在父母接送宝宝时,可以在宝宝放学留园玩耍的时候多和其他父母交谈,认识一些真诚、质朴的父母,让宝宝和他们的宝宝玩在一起。宝宝的好朋友可以来自任何家庭,但是最好不是横行霸道的、仔细观察后也没有喜欢说脏话、谎话或者带着孩子们去做危险活动等等即可。宝宝的小朋友可以有点任性有点娇弱,这样可以让宝宝锻炼他保护他人和迁就他人的宽容之心。

2、在其他的活动场合,让宝宝自己决定和谁玩,家长在一边观察即可,要给予宝宝自己结交朋友的权力。当这些临时的玩伴有不良行为的时候,家长可以在结束玩耍后向宝宝指出,并且和宝宝共同讨论错对,让宝宝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慢慢开始建立自己的是非观念。

3、在和宝宝一起阅读和看动画片的时候,当看到和好朋友或者坏朋友有关的情节时,要强调“这样的朋友真好”,“这样的朋友真危险,要离他远一点”,进一步让宝宝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好朋友”。

宝宝人生路很长,家长无法限制他交朋友的范围,教会他如何选择朋友,才是保护他的长远之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