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幼儿疾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孩子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幼儿疾病,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本网站小编: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zj09.com小编推荐

幼儿园多名孩子现手足口病


近日,朝阳区二十一世纪金茂府双语幼儿园内,多名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昨天,幼儿园负责人王女士称,整个幼儿园共有7例孩子患了手足口病,暂不确定孩子是在园区外还是园区内传染的。孩子发病后,幼儿园进行了消毒和隔离,目前部分班级已停课。

二十一世纪金茂府双语

家长吴女士介绍,她的孩子正在幼儿园读托A班。6月初,她在妈妈微信群里得知,幼儿园有孩子患手足口病的情况。吴女士到幼儿园询问时,园区承认仅1例,已及时消毒和隔离。端午节期间,幼儿园3个班的学生参加了集体活动,随后,吴女士的孩子也患上了疱疹性咽峡炎。据妇幼保健院的门诊病历显示,吴女士的孩子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疱疹病毒感染。目前,幼儿园托B和托C班的学生家长已经收到停课通知,托A班也没有孩子在上课。

手足口病

吴女士和多名家长表示,孩子感染了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园区有直接责任,家长希望学校道歉、辞退当事班主任并退还孩子生病期间托费1500多元,建议幼儿园安装摄像头,对学校的老师适时进行监控。

昨天下午,幼儿园负责人王女士介绍,23日学生放学后,老师转述有孩子发烧,园区到总部领导开始重视此事。王女士称,整个幼儿园孩子共出现7例手足口病,发现孩子患病后,幼儿园进行了消毒,并将患病孩子隔离。至于家长所说的学生集中参加活动,王女士表示,患病的孩子在班里单独活动,没有和别的孩子混在一起。

王女士称,手足口病一般潜伏期3至5天,事发当晚是端午节放假过后第一天,孩子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幼儿园传染的,她并不确定,对于家长的心情她可以理解。托A班只有2例疱疹性咽峡炎,出于对孩子的安全着想,也已经停课。对于孩子家长的其他诉求,王女士表示,关乎园区整体安排,需要一个全体规划,并没有作出回应。

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疱疹性咽峡炎也属于手足口病的普通病例,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涉事幼儿园只是上报3至5例疱疹性咽峡炎,因为该病和手足口病很类似,目前按手足口病管理,不是法定报告的传染病,没有强制性,疾控中心建议幼儿园停10天课,隔离回来再开学,并且要求园区做好对家长的宣传、沟通工作。至于幼儿园到底有多少例手足口病,该工作人员表示不便透露。

育儿知识大全之手足口病症状初期症状


1、一般病症表现

(1)育儿知识百科全书:亚急性发病,危险期3-5天,有低烧、满身不适感、腹疼等前轮驱动症。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痛疼性粟粒至黑豆尺寸水疱,手、足出現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变化为疱疹,环形或椭圆型,约3-7mm如小米粒尺寸,较水痘皮疹为小,色泽偏硬,周边有红晕,疱内液體偏少,在灰白的膜下能够 看到斑点状或块状的糜烂面。育儿知识大全皮疹消散后没留疤痕或色素沉淀,若有继发性感柒常使肌肤危害加剧。

(2)除开手足口外,还可以在屁股及肛门口周边,有时候见到在躯体和四肢出現疱疹,数日后干枯、消散,皮疹无发痒,无痛感。

(3)某些小孩子可出現泛发性斑丘疹、水疱,继发性无菌检测性心肌炎、大脑炎、心脏病等。可伴随干咳、流鼻涕、食欲不佳、恶心想吐、恶心呕吐、头疼等病症。

(4)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现病史约5-10天,大部分可治愈,愈后优良,无并发症。

2、危重症病例表现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之极少数病例(特别是在是低于3岁者)可出現大脑炎、脑脊髓炎、心肌炎、急性肺水肿、循环系统衰退等。

(1)呼吸道表现为:吸气浅促、艰难,吸气规律更改,嘴唇紫绀,嘴吐乳白色、淡粉色或顽强泡沫液(痰),肺脏可以听到及哮鸣音或湿啰音。

(2)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实质差、总想睡觉、头疼、恶心呕吐、易惊、身体颤动、乏力或偏瘫;育儿知识大全说到体检看得见脑膜刺激性症、腱反射变弱或消退;危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经常抽动、晕厥、脑损伤、脑水肿。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3)呼吸系统表现为:脸色苍白,心跳变快或迟缓,脉率浅速、变弱乃至消退,四肢发冷,指(趾)紫绀,心率上升或降低。

再谈儿童的手淫


我之前谈过儿童手淫的问题,但一些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手淫仍然处于焦虑之中,甚至以孩子手淫为由打骂孩子,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伤害。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案例:“女儿3岁3个月,半年前发现睡觉前双腿紧夹。我们一直很注意纠正,睡觉的时候我一直陪着她,由于开始时不了解情况,纠正的方法不正确(她爸爸曾经打过她),有时女儿从幼儿园回来时说:妈妈我明天就不夹腿了,她好象知道自己做错事了”像这种采取打骂方式和监督孩子方式的父母还不少,我想在这篇博客里补充一些关于儿童手淫方面的知识,是父母们能够正确对待孩子手淫的问题。

一、儿童手淫的生理基础

儿童在3~6岁时是性心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青春期是第二个高峰。从幼儿开始,儿童探索自己的生殖器,就像探索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眼睛、鼻子等)一样,他发现,生殖器受到刺激后带给身体的感觉是愉悦的。3~4岁,通往生殖器的神经的髓鞘发育完成,神经就像电线,髓鞘就像包裹电线的绝缘橡胶,这样通往生殖器的刺激不再散发,而是更集中在生殖器,所以儿童就更容易感觉到来自生殖器是刺激。加之,在这个年龄段,儿童身体里性激素有所增加,使儿童身体里性的冲动比幼儿时更多。所以。我们可以看到3~6岁阶段,儿童除了有更多的手淫的现象外,对异性的好奇、想看父母的身体、儿童间的性游戏(互相看、摸生殖器、过家家)等现象也表现明显,这是儿童性发展中正常的表现。

二、儿童手淫什么时候“结束”

儿童在0~6岁发展的过程中,成年人会不断地将社会的道德和行为标准反复告知儿童,使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断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由此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道德感、羞耻心、审美等,这是儿童改变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力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的事实是:一些3~6的儿童手淫时不回避外人,但长大后他们不会当着外人的面手淫了。

6~7岁后,性发展进入潜伏期,性的能量通过学校的课业和活动得到升华。另外,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性在3~6岁是达到了一个高峰,但是由于还是儿童,太小,所以不能够生儿育女组建家庭,于是,人类的性发展便有了一个潜伏期,到青春期后,性发展又开始,达到生殖器占统治地位的性发展高峰。所以,6~7岁以后,绝大多数儿童手淫行为就没有了。但是,有少数的儿童仍然有,有的孩子可能一生都有手淫,但并不影响自己的健康。有的人结婚后也通过手淫的方式达到性高潮。

三、儿童手淫真正的危害

儿童的手淫是儿童性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经历,父母不必过分紧张,父母的紧张、打骂、阻止都会加重儿童的负罪感和耻辱感,这对儿童性心理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就像我在案例中提到的那个女孩,她的负罪感已经表现出来。所以,我认为,儿童手淫的危害不是手淫本身,而是成年人的阻止、紧张和打骂使孩子处于一种痛苦的挣扎,儿童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力量尚未建立起来,性的本能使儿童手淫,而父母的谴责又使儿童认为自己的行为羞耻,想停止,但有不能控制,在这样循环中挣扎便是儿童因为手淫痛苦的根源,这是手淫给儿童带来的真正危害!如果父母懂得儿童性发展的规律,就能够使儿童不受伤害。

四、关于儿童手淫的误区

1.认为儿童手淫是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比如缺锌,所以给孩子补锌,结果孩子仍然手淫;

2.女孩夹腿是女孩手淫的方式,有人认为是关节有问题,所以给孩子以各种方法求医问药,我知道的有个女孩因为夹腿,医生最后说她有关节问题,扎针灸扎了8年,最后女孩长大了不再听妈妈的,坚决不到医院扎针灸了,现在女孩身体健康,结婚后仍然手淫,没有什么不正常;

五、是否影响孩子将来的生活

对于先天健康的孩子,父母又懂得科学养育(遵循儿童发展规律),长大后(青春期)又懂得科学调适自己性冲动的人来说,手淫不影响孩子将来的生活。

犯错是孩子成长的最好途径


犯错是孩子成长的最好途径

很多家庭给孩子使用一个打不破的专用碗,孩子进餐就使用这个碗,这样做是基于担心孩子把碗打破。

周周没有固定的碗,我们一直是给周周使用和我们一样的瓷碗。周周打破过一次碗,那是在大约两岁多的时候,周周端着瓷碗吃饭,一不小心,碗掉到了地上!这是周周第一次打破碗,她非常惊恐地看着满地的碎片,哭了。当孩子看见一个完好无缺的碗由于自己的不小心变得支离破碎时,心中一定是非常懊悔和自责的,他们喜欢完整,不喜欢破碎。我宽慰周周,“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打扫碎片就行。”

我的宽慰让周周放松了许多,我们一起清理完碎片后,我又给周周拿了一个瓷碗,并鼓励周周自己想办法,要怎样才不会打破碗。周周见我如此信任她,又给她一个瓷碗,非常开心,笑容回到了小脸上。这一次,她是非常小心地把碗放到桌子上,左手小心翼翼地扶着碗,唯恐再一次把碗打破。在那以后,周周很少打破碗。相反,那些平时用不锈钢碗或者是塑料碗的孩子很容易打碎碗,因为他们的家长不信任他们,没有给他们用过瓷碗,令他们没有“陶瓷易碎”的经验。

在孩子第一次打破碗的时候,没有一个孩子是故意的。碗被打破了,可能是由于他们小手的笨拙,没拿稳才会打破。他们打破一次碗后,就会小心翼翼地使用他们的碗,想办法不再把碗打破。倘若因为孩子打破了一只碗就不给他们使用瓷碗,或者根本不给他们机会使用瓷碗,那么孩子感受到的就是家长的不信任,他们会觉得,“我可能只会给爸爸妈妈添乱,损坏爸爸妈妈的东西,我真是太不能干了。”久而久之,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会让他们怀疑自己,变得不自信。

我们成人在单位有了失误,如果主管再给我们一次机会,修正失误,会不会感受到主管对我们的信任?我们的心里会不会心存感激,从而更加努力工作,弥补失误?倘若主管不再给机会,而是把事情交给别人,我们是不是会觉得非常挫败,觉得主管不再信任自己?孩子的内心和我们一样,他们能觉察到我们的细小行为流露出的信息,只是他们不会表达,但是其影响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里。

我们不仅让周周用瓷碗吃饭,而且让周周帮我们收碗。这项工作在周周2岁的时候就开始了,第一次让周周收碗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些打鼓,担心她没走稳摔倒了,摔破几个碗是小事,倘若让碎瓷片割破脸就糟糕了。我偷偷地跟在周周身后,准备在周周要摔倒的时候随时保护。谁知周周发现了我,把我赶开,“不要妈妈保护!”是啊,既然让她收碗,为何又不相信她,还要亦步亦趋地跟着呢?我意识到自己太紧张了,揪着心退到了一边。第一次收碗,周周其实也是紧张而又激动的。她小心翼翼地两手端着碗,慢慢地一步一挪往前走,从餐厅到厨房,只有几步路,周周却走了差不多1分钟!当她踮起脚把碗放到了厨房的案板上时,周周激动地大喊起来:“我成功了!”“成功”这个词是周周最早学会使用的词之一,她也早早体验了“成功”的感觉。如果决定让孩子做某件事,就不要怀疑孩子是否能做好,一定要相信孩子,真正地放手。不要把紧张和担忧挂在脸上,而要埋藏在心里。

不过,在做某些可以预见可能产生危险后果的事情之前,家长一定要事先检查,排除隐患,尽可能避免危险的发生。比如2岁孩子收碗,一定要确保地面不潮湿,孩子的鞋是防滑的,挪开周围的障碍物,以防孩子万一摔倒磕伤。

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实践证明,很多事情孩子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家长没有相信他们,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机会。

改善亲子关系的最佳途径!


改善亲子关系的最佳途径!

给宝宝足够的爱与关注,给宝宝足够的自由,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探索环境,同时,抚养人以轻松的态度面对发生的一切,敞开心扉接纳家人、朋友,宝宝就会在这样的抚养人影响下,获得更多的心理能量,变得更有安全感。

倘若很不幸,宝宝已经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安全感缺失的苗头,改善亲子关系就是改善这种状况的最佳途径。我们不妨试着这样去做:

尽量多陪伴宝宝,经常性地给予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前例中的杭杭妈听从我的建议,以这样的方式给予了杭杭更多的关注,仅仅经过两周的努力,杭杭的状况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很多父母都担心,如果这样去关注宝宝,会不会导致他更加难以独立?实际上不会。宝宝天生就有要独立的欲望,一旦他的安全感建立起来,他自然就会走向外部世界。虽然他还会不时地回归,从父母这里获取心理能量。但是终究有一天,他会勇敢地迈步走向更远处。

避免自身的焦虑带给宝宝压力。很多父母在发现宝宝出现某些问题时,通常都会很焦虑,因为焦虑,就会急切地“逼”着宝宝去改变。但是,这样的方式于事无补。父母越是急着去改变某些事情,就会变得越焦虑。直觉力发达的宝宝可以轻易地感受到父母的这种焦虑情绪,也因此变得焦虑起来。同时,父母的“逼迫”会带给宝宝压力,导致他内心深处更加恐慌,更加害怕融入外部环境。此时,多提供机会让他接触外部环境,同时不给他施加压力,视情况引导他去关注外部环境中发生的一切,选择合适的时机陪同他一起试探性地融入环境,反而能提供给他更多逐渐积累经验的机会,帮助他重获控制。一旦他意识到外部环境没有那么可怕,他自然就会变得比较放松,并且试探性地融入外部环境。

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宝宝安全感缺失时,一个非常大的可能性是,他在通过这种方式向父母发出需要改善关系的信号。遇到这种情况,作为父母,我们就有必要反思一下我们的亲子关系,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这是一种间接的亲子关系),家长自身的状态是否出现了问题,而不是急着去扭转宝宝的行为。事实上,各种关系理顺了,家长自身的状态调整好了,宝宝的问题行为可能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一出生就担负了帮助父母成长的责任,因此,作为父母,学着透过孩子的行为更多地向内看,去发现自身的问题,我们的心灵才能成长。我们的心灵成长了,才有可能拥有更多爱的能量,并将这些能量传递给宝宝,帮助他更好地成长。

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提醒幼儿园,要切实做好防范手足口病的措施


引言: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手足口病患者逐渐增多。4月9日,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我市目前已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提醒学校和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防控,尽早识别,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得过这种病后还可能再得 平时要多多注意生活卫生

市疾控中心昨天发布4月健康提示:随着天气逐渐变暖,这个月公众需警惕“手足口病”的流行和传播。市疾控中心专家说,该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需指出的是,成年人也可以感染该病,建议家有宝宝的父母们一定要做好自己和孩子的个人卫生,严防该病发生。同时,学校、幼儿园等人群聚集场所要增强防范意识,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减少手足口病发病,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

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所所长张世勇昨天下午说,手足口病是法定丙类传染病。从全市历年发病情况看,该病在每年的4月——7月最为高发。市传染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至4月5日,全市手足口病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预计全市手足口病发病将继续上升,可能在5-6月份达到高峰。围绕着手足口病,记者昨天下午专门采访了张世勇。

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可反复发病

张世勇说,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由于该病毒传染性强,儿童普遍易感,极易造成暴发流行。同时,重症病例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由于手足口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患儿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无免疫力,因此患儿可反复感染手足口病。

张世勇提醒家长或老师们,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就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及接触皮肤传播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呢?张世勇说,该病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由于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茶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据了解,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手足口病主要发生于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该病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

张世勇说,手足口病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口腔黏膜出现分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轻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黏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等,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需指出的是,如果孩子出现高烧不退、心率很快、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青紫、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等症状,说明病情严重,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成年人也会传染手足口病

张世勇说,成年人也同样会感染手足口病毒,但由于成年人的免疫力强,很少有人发病(称为“隐性感染”)。值得注意的是,成人隐性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后,可以传染给儿童,这也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染源。

感染手足口病治疗有讲究

对于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张世勇的建议如下:轻症者可给与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重症患者还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器官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及胸片。

本网站小编总结: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保持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就诊,根据医生诊断和病情,可采取居家隔离治疗、门诊观察、住院治疗等。

手足之间(打架篇)


问题:

我的孩子们总是打架。最让我沮丧的是他们还对彼此动手:打、踢、捏、推,还有拽头发。通常以我冲他们尖叫而结束。有没有能够让这些战争停下来的方法呢?

思考:

孩子们并不是天生就知道该如何谈判或妥协。当他们感到沮丧、生气或烦恼的时候,有时会打人。如果他们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没有受过任何关于如何谈判或妥协的教育,那么他们就会继续通过动手打架来解决问题。我们要教会孩子们如何用一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方式来解决分歧。

解决方法:

1.当两个孩子打架时,立刻将他们分开,并分别带到两个不同的房间里,让他们待上一段时间直到冷静下来。当两个人都冷静下来之后,让他们一起坐在桌子旁,并进行一场讨论,直到问题被解决为止。

2.让两个孩子分别坐在沙发的一角或者两张相邻的椅子上。告诉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就可以起来了。开始的时候,你可能需要调解并引导他们得出结论。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就学会自己该如何谈判和妥协了。

3.让他们分别待在两个房间里,一个小时不能在一起玩。不要允许任何一个孩子看电视或玩游戏机。他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太棒了!我再也不想和他一起玩了。”在独自一人无聊地玩了一个小时以后,他们可能会更好地相处。

4.让打人的孩子为被打的孩子做家务,例如整理床铺或倒垃圾。你还可以收取罚款,如果你发现孩子打人了,那就向他收罚款,而被打的孩子将获得这笔钱。当然,只有在你亲眼看到他们打架时才可以罚款。

5.在你的帮助下,让孩子们制定一份协议。写明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以及触犯了协议上注明的条款后应得的惩罚。让每个孩子都在协议上签字,并将它贴在明显的位置。当孩子打架时,执行协议上的内容。

6.不要总是认为,只有打人的孩子有错。有时候,“受害者”更过分,他可能嘲笑、捉弄、侮辱打人的孩子。虽然打人是不对的,但是你也需要注意,看看是否有其他事情在不断地挑战孩子的耐心底线。如果你发现事实确实如此,就要让两个孩子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7.当孩子表现良好的时候,不要忘记表扬或是奖励孩子。当你的孩子不吵不闹地在一起玩的时候,你可以表扬孩子。如果你一直这样做的话,就能够鼓励孩子好好相处。

父母小贴士:

如果你的孩子们经常打架的话,这就说明存在更大的问题,你就需要向心理顾问或是医生求助了。这个问题很难自己解决。不要害怕寻求他人的帮助,向他人寻求帮助说明你是真的关心你的孩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