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家长们很容易将小儿手足口病和过敏性荨麻疹、水痘、口腔溃疡、汗疱疹等疾病相混淆,从而耽误了检查和治疗时机。如何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相似疾病呢?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居室要经常通风。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幼儿疾病,如果手足口病的孩子出现下列情况提示有危重症可能,应及时就医。

1.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或者嗜睡;

2.频繁惊跳或肢体抖动;

3.肢体无力、瘫痪;

4.面色苍白、心率增快、四肢冰凉、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

5.呼吸困难、频率明显加快或减慢,呼吸变浅、节律不规则等;

6.高热(体温大于 39℃)持续不退超过4小时,即使服用退热药并做好物理降温仍效果欠佳。 此外年龄小于3岁的孩子,由于病情容易变化,如果出现流口水、不愿进食、手足及臀部皮疹等情况,也应及时就医。

本网站小编:专家提醒,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幼儿疾病,必须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整洁卫生;饭前便后让孩子洗手;夏天不要让孩子喝生水、猛吃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食品要高温消毒,不吃易变质的食品;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同时,少让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zj09.com小编推荐

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提醒幼儿园,要切实做好防范手足口病的措施


引言: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手足口病患者逐渐增多。4月9日,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我市目前已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提醒学校和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防控,尽早识别,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得过这种病后还可能再得 平时要多多注意生活卫生

市疾控中心昨天发布4月健康提示:随着天气逐渐变暖,这个月公众需警惕“手足口病”的流行和传播。市疾控中心专家说,该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需指出的是,成年人也可以感染该病,建议家有宝宝的父母们一定要做好自己和孩子的个人卫生,严防该病发生。同时,学校、幼儿园等人群聚集场所要增强防范意识,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减少手足口病发病,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

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所所长张世勇昨天下午说,手足口病是法定丙类传染病。从全市历年发病情况看,该病在每年的4月——7月最为高发。市传染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至4月5日,全市手足口病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预计全市手足口病发病将继续上升,可能在5-6月份达到高峰。围绕着手足口病,记者昨天下午专门采访了张世勇。

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可反复发病

张世勇说,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由于该病毒传染性强,儿童普遍易感,极易造成暴发流行。同时,重症病例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由于手足口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患儿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无免疫力,因此患儿可反复感染手足口病。

张世勇提醒家长或老师们,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就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及接触皮肤传播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呢?张世勇说,该病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由于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茶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据了解,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内的整个消化道,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料、水果等经口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增殖。手足口病主要发生于4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该病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

张世勇说,手足口病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口腔黏膜出现分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轻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黏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等,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需指出的是,如果孩子出现高烧不退、心率很快、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青紫、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等症状,说明病情严重,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成年人也会传染手足口病

张世勇说,成年人也同样会感染手足口病毒,但由于成年人的免疫力强,很少有人发病(称为“隐性感染”)。值得注意的是,成人隐性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后,可以传染给儿童,这也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染源。

感染手足口病治疗有讲究

对于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张世勇的建议如下:轻症者可给与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重症患者还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器官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及胸片。

本网站小编总结: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保持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就诊,根据医生诊断和病情,可采取居家隔离治疗、门诊观察、住院治疗等。

儿童春季常见病及预防


在万物复苏的春季,许多细菌、病毒等也“跃跃欲试”,所以春天是许多疾病的高发季节。而在易感人群中,健康防御系统还未完善的儿童当然是“易感人群,属于重点保护对象”。其中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肠道疾病、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儿童患者明显增多。具体来讲:

第一大类:呼吸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春季最常见的疾病,占儿科门急诊就诊患者的80%左右,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等。

第二大类:过敏性疾病:过敏体质的宝宝容易诱发哮喘、过敏性鼻炎、变态反应性荨麻疹、结膜炎等过敏性疾病,其中以过敏性哮喘最为危急,处理不及时容易导致生命危险。

第三大类:肠道疾病:因为外出的机会增多,在外吃东西的机会也增多,孩子们时常用脏手吃东西,患肠道疾病的机会会增加。

第四大类:传染性疾病:其实这一类与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的疾病有一定的交差,如风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发病率增加。

一些病儿的父母,在治疗腹泻病的过程中常要求医生给孩子用最好和最新的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性腹泻非但没有任何治疗效果,还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等一系列不良影响。尽量多饮用“口服补液盐”以补充糖盐和水分,饮食以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不必刻意限制饮食,还可以口服肠道黏膜保护剂,止泻药物,同时还可以口服乳酸菌活性剂和双歧杆菌制剂等,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抑制引起肠道疾病的病原菌,保护肠道。

育儿知识大全之手足口病症状初期症状


1、一般病症表现

(1)育儿知识百科全书:亚急性发病,危险期3-5天,有低烧、满身不适感、腹疼等前轮驱动症。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痛疼性粟粒至黑豆尺寸水疱,手、足出現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变化为疱疹,环形或椭圆型,约3-7mm如小米粒尺寸,较水痘皮疹为小,色泽偏硬,周边有红晕,疱内液體偏少,在灰白的膜下能够 看到斑点状或块状的糜烂面。育儿知识大全皮疹消散后没留疤痕或色素沉淀,若有继发性感柒常使肌肤危害加剧。

(2)除开手足口外,还可以在屁股及肛门口周边,有时候见到在躯体和四肢出現疱疹,数日后干枯、消散,皮疹无发痒,无痛感。

(3)某些小孩子可出現泛发性斑丘疹、水疱,继发性无菌检测性心肌炎、大脑炎、心脏病等。可伴随干咳、流鼻涕、食欲不佳、恶心想吐、恶心呕吐、头疼等病症。

(4)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现病史约5-10天,大部分可治愈,愈后优良,无并发症。

2、危重症病例表现

育儿知识百科全书之极少数病例(特别是在是低于3岁者)可出現大脑炎、脑脊髓炎、心肌炎、急性肺水肿、循环系统衰退等。

(1)呼吸道表现为:吸气浅促、艰难,吸气规律更改,嘴唇紫绀,嘴吐乳白色、淡粉色或顽强泡沫液(痰),肺脏可以听到及哮鸣音或湿啰音。

(2)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实质差、总想睡觉、头疼、恶心呕吐、易惊、身体颤动、乏力或偏瘫;育儿知识大全说到体检看得见脑膜刺激性症、腱反射变弱或消退;危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经常抽动、晕厥、脑损伤、脑水肿。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3)呼吸系统表现为:脸色苍白,心跳变快或迟缓,脉率浅速、变弱乃至消退,四肢发冷,指(趾)紫绀,心率上升或降低。

如何预防儿童龋齿炎


成人牙周患病率达96%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5岁儿童患龋率平均为76.5%,12岁儿童52%有牙结石,7岁以上的儿童50%左右患有牙龈炎。

前不久,长沙市牙防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我市5000名中小学生和社区人群进行了专门的口腔健康调查。

调查显示,长沙市被调查对象中,儿童的乳牙患龋率高达70%以上,人群恒牙患龋率达50%以上,成人牙周患病率达96%。

五大问题影响孩子牙齿

湖南省儿童医院口腔科主任刘丽辉教授表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影响孩子的牙齿健康。首先是龋齿(俗称虫牙),有些父母不注意婴幼儿的口腔卫生及科学喂养,造成最严重的“奶瓶龋”,使很多婴幼儿门牙全部坏掉;

其次是牙龈炎,6-10月乳牙萌出,2岁半乳牙全部萌出,这段时间的口腔卫生也很重要,否则萌出牙的牙龈很容易发炎;

第三是“地包天”(俗称“兜齿”),由于人工喂养,奶瓶角度太大,压迫上颌骨发育,正常姿势应该是与奶嘴呈45度;

第四是意外伤害,孩子学走路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碰撞和摔跤;

第五是口腔粘膜病,有的家长没注意患儿的口腔清洁,尤其是接触口腔的奶嘴、玩具的卫生,导致鹅口疮、牙龈炎、口腔溃烂。

健康护牙从娃娃开始

长沙市口腔医院院长段亚光教授介绍,小儿出生到3岁时期是乳牙继续钙化、陆续萌出、形成乳牙列的阶段,也是恒牙牙胚陆续形成和恒牙处于钙化的时期。儿童用窝沟封闭能否预防龋齿>>

此时也是小儿呀呀学语的阶段,需要乳牙来辅助发音。可见乳牙对孩子的早期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确保婴幼儿口腔健康?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李健提醒年轻的父母们,婴幼儿应适当限制摄入含糖分高的食物,食用一定粗粮或是硬的食品,并尽量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学龄前儿童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学龄儿童每年检查一次。

手足之间(打架篇)


问题:

我的孩子们总是打架。最让我沮丧的是他们还对彼此动手:打、踢、捏、推,还有拽头发。通常以我冲他们尖叫而结束。有没有能够让这些战争停下来的方法呢?

思考:

孩子们并不是天生就知道该如何谈判或妥协。当他们感到沮丧、生气或烦恼的时候,有时会打人。如果他们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没有受过任何关于如何谈判或妥协的教育,那么他们就会继续通过动手打架来解决问题。我们要教会孩子们如何用一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方式来解决分歧。

解决方法:

1.当两个孩子打架时,立刻将他们分开,并分别带到两个不同的房间里,让他们待上一段时间直到冷静下来。当两个人都冷静下来之后,让他们一起坐在桌子旁,并进行一场讨论,直到问题被解决为止。

2.让两个孩子分别坐在沙发的一角或者两张相邻的椅子上。告诉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就可以起来了。开始的时候,你可能需要调解并引导他们得出结论。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就学会自己该如何谈判和妥协了。

3.让他们分别待在两个房间里,一个小时不能在一起玩。不要允许任何一个孩子看电视或玩游戏机。他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太棒了!我再也不想和他一起玩了。”在独自一人无聊地玩了一个小时以后,他们可能会更好地相处。

4.让打人的孩子为被打的孩子做家务,例如整理床铺或倒垃圾。你还可以收取罚款,如果你发现孩子打人了,那就向他收罚款,而被打的孩子将获得这笔钱。当然,只有在你亲眼看到他们打架时才可以罚款。

5.在你的帮助下,让孩子们制定一份协议。写明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以及触犯了协议上注明的条款后应得的惩罚。让每个孩子都在协议上签字,并将它贴在明显的位置。当孩子打架时,执行协议上的内容。

6.不要总是认为,只有打人的孩子有错。有时候,“受害者”更过分,他可能嘲笑、捉弄、侮辱打人的孩子。虽然打人是不对的,但是你也需要注意,看看是否有其他事情在不断地挑战孩子的耐心底线。如果你发现事实确实如此,就要让两个孩子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7.当孩子表现良好的时候,不要忘记表扬或是奖励孩子。当你的孩子不吵不闹地在一起玩的时候,你可以表扬孩子。如果你一直这样做的话,就能够鼓励孩子好好相处。

父母小贴士:

如果你的孩子们经常打架的话,这就说明存在更大的问题,你就需要向心理顾问或是医生求助了。这个问题很难自己解决。不要害怕寻求他人的帮助,向他人寻求帮助说明你是真的关心你的孩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如何预防幼儿园冷暴力?


冷暴力,顾名思义,它首先是暴力的一种,指不是通过殴打等行为暴力解决问题,而是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父母要注意了!你的孩子是否遭遇老师的冷暴力?

小米长得文文弱弱,说话细声细气,在家是个爱哭鬼,常常无缘无故就掉“金豆豆”,一哭就上气不接下气,因此全家人事事都顺着她。因为搬家的原因,转入新家附近的一个幼儿园。入园一月后,小米开始不肯去幼儿园。一问之下才知道,小米害怕园里的一个老师,因为这个老师从不跟她说话,一看到小米就拉下脸。但平时接送,这位老师都会跟小米妈打招呼,不像无礼的人。小米在园内总是安安静静地,从不闹事,小米妈妈左思右想,也找不出老师不喜欢小米的原因。小米妈妈没有意识到,小米遭受“冷暴力”了!

冷暴力的危害:

无论是谁对孩子施于冷暴力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孩子会因此变得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对所处环境里的氛围异常警觉。长期下去,宝贝会变得过于敏感、不自信或刻意曲迎他人。也有的宝贝学会了冷暴力方式,变得很冷漠,没有一般宝贝的喜怒哀乐,对他人也是漠不关心……

如何辨别孩子遭遇了冷暴力?

1、在一段时间里,老师有没有跟孩子说话,有没有提问孩子。

2、有没有疏远和冷落孩子,对学生爱理不理。

3、发现孩子一旦做错事,不分青红皂白,立即劈头数落或言语威胁。

4、做游戏、搞活动等集体活动时,老师和大人将孩子“晾”在一边。

5、家长提起老师,孩子拼命逃避,不敢说起老师。

6、老师批评过度,从不认可孩子,甚至全盘否定孩子的一切。

如何预防冷暴力?

1.善用“沟通”这把金钥匙

家长多跟幼儿园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感情。教育是双向的,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亚于幼儿园,所以要预防冷暴力,家长也要跟幼儿园有一定沟通,家园配合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家庭教育跟幼儿园教育不协调就很难提高孩子的素质和能力,比如孩子在家里老是被宠爱,成为“小霸王”,什么东西都跟人家争吵,屡教不改,如果在幼儿园更甚,老师拿其没办法,那么所谓的“冷暴力”就有可能出现了。

2.让老师喜欢上孩子

家长要多点教育孩子学习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一个孩子遭受到老师的冷暴力,或多或少都跟孩子自身的言行有很大的关系。试想,一个活泼、乖巧、乐于助人、团结同伴的孩子一般不会让老师忽略的,因而家长要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比如孩子要懂得分享、谦让、合作、帮助、尊重别人等等,这些为人处事的原则要教会孩子,让孩子赢得老师和同伴的喜欢,冷暴力从何谈起?

孩子开学生病,家长如何预防


很多孩子一到开学就生病,这让家长很是头疼。有几种孩子会生病,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么预防孩子生病呢?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1.在老家待的时间长

很多家长在孩子放假之后都会送回老家,临近开学在把孩子接回来。这样很容易造成宝宝水土不服,孩子生病。

2.假期穿得太多

天气一冷,给宝宝穿衣服,这样不仅造成宝宝抗寒能力减弱,也导致宝宝抵抗能力的下降。一跑动或是没有及时穿上脱下衣服,就容易引发宝宝生病。

3.减少外出次数

孩子就待在家里或是无菌(相对)环境下,那么抵抗力会变弱,一回到学校,接触到病菌,最终导致生病。

4.抵抗力本身就弱

有些宝宝因为先天原因,自身抵抗力就很弱,在与学校小朋友接触的同时也接触了细菌,所以自然而然也就生病了。

5.经常哭闹不肯上学

因为第一次上学,孩子对新环境不是很熟悉,产生抵抗或是排斥情况,最终导致身体抵抗能力下降,生病。

6.有不愉快的经历

宝宝在学校有些不愉快的经历,所以让孩子产生抵抗或是害怕情绪,心理负担过重影响生理机能,最终导致孩子生病。

7.孩子适应能力差

有些宝宝在到了一个新环境时会变得拘束,从原本的休息到上学,会让孩子变得烦躁、焦虑、睡眠不好。

如何预防生病潮?

1.让孩子提前收心

临近开学前的一段时间,家长可以将孩子作息时间调整到孩子上学时候的状态,跟孩子讨论新学期的学习计划或是问问孩子新学年愿不愿意学习画画或溜冰等。给孩子传递一种快要上学的信息,不能在散漫下去。

2.调整饮食作息规律

家长可以参考学校的饮食作息时间,不可大鱼大肉,适合的给宝宝提供蔬菜和水果,补充各种维生素C和各种矿物质、纤维素,保护宝宝的肠胃。

3.一起回忆美好事情

在平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回忆在学校里面发生的趣事,增加孩子上学的期盼和好感。

4.多带孩子外出活动

家长在平时放假的时候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一来可以促进宝宝身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能力,二来也能通过晒太阳,杀死细菌,更好的保护孩子的生命系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