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家老公性格没缺陷,但是懒的要死,什么事情都是婆婆做,这就是婆婆溺爱出来的,什么事情都自己管,然后老公不听话,就骂。没干什么大事也骂,所以我坚决觉得她教育有问题,孩子出来,她就想插手管一切,我这人什么都能忍,就孩子的事情我不能忍,月子里就吵架,吵完大老远的叫我妈妈来,回市里我很我妈俩带孩子带到上月底我妈妈回老家过年,又回婆婆家了,老公确实帮不了我忙,要不就自己带了。回来这又吵了一大架,反正她管不了我就看我各种不爽,就找任何机会想把孙子儿子拉自己身边,有时候都快抢了,快抓狂了,晚上只要孩子哭两声就想来抱孩子,不过只要是孩子的事情他还不能硬来管,因为老公也知道他妈妈教育有问题,她就各种演戏,想办法,我就不妥协。反正坚决不妥协,怎样都不会给她带的。

我从一开始就摇旗呐喊谁生的孩子谁带。等我生了孩子,我没有悔言并且坚决贯彻“偶滴孩子偶必须自己带”,原因有三:

亲子之爱

亲子教育,还记得哲哲80多岁的爷爷在我生了夫家三代唯一的公主后,对我说:“XX,我们想孩子啊,她是我们的孙女,你就把她放在我们这儿!”我说:“爸,我知道你们想孩子,可是您应该知道,我更想孩子啊,她先是我的女儿,然后,才是你们的孙女,对吧,呵呵,再说,当妈的更想孩子,您是一位父亲,应该能理解我的。嘿嘿,我们会常回来的。”

逃离矛盾

还记得二嫂在侄子2岁后跟我说过:“XX,等你有了孩子,你就知道了,到时候矛盾多,要加一个更字。”

比如吃饭之争:年轻的父母,主张吃好吃饱即可,而且,这个饱是以孩子自己的意愿为标准,并且,零食是断然不能多给孩子的。但是老人们,一方面大部分都还是填鸭式的要求孩子以多吃为主,而且是按自己的经验和一贯想法,要求孩子多吃,另一方面,他们也基本上做不到很好地控制孩子吃零食的习惯。

孝顺

说真的,这是我的心里话,我们的父母劳苦辛勤了一辈子了,到老了,我觉得是该休息,该享福了的时候,我们又为什么非要让他们再受累照顾我们的孩子呢?也许连他们自己都说:“我们不觉得累,我们喜欢孩子,我们愿意带……”但是年迈和心有余而力不足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山。

但是,我想,如果我孝顺,我宁愿请他们多休息,多去旅游,多享受生活,而不是满足他们爱孙女就非要带孙女的不理智思想,哈哈哈。

最后,我对隔代教育的建议:

第一,最好自己带,但时常回去看看老人们;

第二,不论自己带还是老人带,请多一份宽容的同时,尽量坚持自己的原则;

第三,坚持自己育儿方式的时候,请技巧性地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让老人信服。

本网站小编总结:婆婆要说你不会弄,你就说跟婆婆学习,一次不行两次,就粘上她,学着“死皮赖脸”一点试试看,因为对这种固执的人你讲道理是没多大用的,改变一下策略看看行不行。

精选阅读

育儿知识大全:小孩不愿意上幼儿园怎么办?


1、小玩具哄法:育儿知识百科全书针对第一次送宝宝去幼儿园得话,人们能够 买一些宝宝喜爱的东西来哄他,却说等宝宝去幼儿园了就给他们~或是是买讨人喜欢的背包啦~漂亮的本子、签字笔啦 这些这种东西人们都能够用于哄宝宝去上幼儿园。

2、结伴同游法:育儿知识大全说到假如住宅小区较为大得话,父母能够 给宝宝联络住宅小区里边的别的隔壁邻居的宝宝让她们搭伴去幼儿园。孩子们常有一种合群的效用,见到有其他孩子也去得话,会非常好的造成宝宝的兴趣爱好。

3、幸福期待法:育儿知识百科全书说到人们可以告知宝宝幼儿园里有许多的早教玩具,也有许多小孩子陪宝宝一块玩游戏,可以学得好玩儿的专业知识,也有幼儿园的大姐很美,很平易近人的~~总而言之人们一定要激励孩子去念书。

4、心态果断:育儿知识大全讲到绝大部分的孩子在刚进幼儿圆时都是表现出不想要去,它是一个全过程,父母在这时候还要表现得果断一点,一定要送他去,最关键的是坚持不懈,和激励 孩子,他会多和小孩子触碰,并与老师相互配合,对他在幼儿圆的表现给与夸奖,过一段时间后他就会想要去的。孩子在幼儿园的亲子早教毫无疑问比人们的家庭早教要系统软件的 多,也标准的多,人们一定不必由于孩子的不想要去就要宝宝在家中,那样就因小失大了。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小孩子不想要上幼儿园父母常见问题

1、心态不必太强势,以防造成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应以正确引导主导。

2、它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中,不必急切一时,当宝宝进到幼儿园触碰大量的盆友的那时候,渐渐地就会更好的。

十一之后宝宝不愿意去幼儿园怎么办?


在幸福的小长假回来之后,乐乐妈妈和乐乐一大早就又开始了去不去上幼儿园的拉锯战,“好不容易熟悉一点幼儿园了,放假歇了一周,又开始哭着喊着不去幼儿园了。”相信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困惑,其实节后综合征这个事儿不只只是大人会有,孩子们也一样存在。对于年龄小或初次入园的宝宝来讲,在家里,有爷爷奶奶或父母陪伴,饮食起居样样照顾得妥妥帖帖,而到了幼儿园,这种优越感一下子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集体感,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不想去幼儿园很正常;对于年龄偏大、相对懂事的孩子来讲,假期产生惰性则是其不肯入园的主要原因,长时间放假,他们相对缺少约束,身边都是熟悉的亲人,几乎没有什么心理压力,而回到幼儿园却要遵守纪律,依照规定上课、睡觉、完成任务,所以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想要宝宝更快地在节后适应幼儿园生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父母在假期尽量做到“家园同步”,比如吃饭习惯,作息时间等。

如果因为出游而打乱了孩子的作息规律,那么在开学前两天也要注意调整作息,保证孩子的充分休息。在开学后还要让孩子重新做到起居有序,同时保证营养的均衡。

2.调整孩子的心态,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

最好是在假日的最后两天,先给小宝宝吹吹风,告诉他爸爸妈妈马上要去上班了,你也要去上幼儿园了,要让他有一个心理准备,而且要知道过完节后上班和去幼儿园这就是规则,我们大家都要遵守这样的规则。

3.给孩子一个关心同伴的启示。

如果宝宝还是死缠烂打地和爸爸妈妈讨价还价或是耍赖不想去幼儿园,这时家长们千万不能对孩子失去耐心,您可以稍微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和宝宝说,放假这几天,班上的小朋友们不知道他们过的怎么样,你可以上幼儿园问问他们。这样,小宝宝也会有兴致想去幼儿园找其他小朋友玩。

4.给孩子发出一个必须入园的指示。

当把孩子送到班级门口时家长也要调整心态,不要把孩子的哭闹看得太严重。您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今天一定要入园上学。把幼儿送到班里,交给老师以后一定要马上离开。当您离开之后,老师会用各种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稳定幼儿的情绪,孩子不一会就会很开心地玩起来。

5.给孩子一个会按时来园接他回家的提示。

家长把宝宝送到幼儿园后,做法还和以前分离时一样,讲清楚什么时候来接他,愉快地亲亲或者拥抱一下,然后从容离开。要特别多强调一句“我会按时来接你!”,这样做更能让宝宝有安全感。

6.幼儿园应着力营造气氛,放松孩子的心情,吸引孩子回园。

如果父母和幼儿园配合得当,一般只需一个星期或更短的时间,孩子的焦虑情绪会自然消失。

老人带孩子,你在担心什么呢


问题来了:我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因为平常要上班,孩子主要是由奶奶带。奶奶只知道宠孩子,并不懂怎么跟宝宝交流,而且保护过度,什么都不让宝宝动手。我跟她说过很多次,要多跟宝宝说话,要多让他自己的事自己做。她根本听不进去,还常对我老公抱怨我苛刻。现在宝宝说话都带了奶奶的方言腔,我心里真是难受得要命。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辣妈支招:我们这一代年轻妈妈,大多学了不少早教知识,但由于是职业妈妈的缘故,还是要老人帮忙带孩子,当老人达不到要求时,我们就不可避免的焦虑和紧张,很多家庭风暴也起源于此。

我们常说,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倾听和理解,但我们似乎忘了,老人同样需要倾听和理解。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你是孩子的奶奶,每天辛辛苦苦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不但没有人感激,反而天天有人来挑错,挑出来的错还都是你不理解的,你会不会觉得委曲?一个人一旦有了委曲的情绪,就很难客观地看待问题,更难听得进他人的意见,这是人的心理本能。

所以,要想让奶奶有所改变,不妨先从感谢她开始,每天说一些暖人心的话,常常给她买点小礼物。在她高兴的时候,跟她一起带着宝宝出去走走,向她示范一下怎样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告诉她:“可能这样做会更好。”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只有你真心认可她的劳动,并努力经营好你和她的关系,她才有可能听得进你的意见。

另外,或许很多人告诉你,孩子的早期发展很关键,这当然没错,但他们没告诉你的是,儿童大脑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只要你这个妈妈做好孩子的定海神针,多给宝宝一些时间,陪他共同成长,就不必太担心老人对他有多大的影响。

不管怎样,你都要记住,一个温暖平和的家,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要为了所谓正确的教育方式,破坏了家庭的安宁。

因此,家长们应该重视的,应该给宝宝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这样对宝宝的发育更好。

隔代带孩子的习惯培养


情节描述:

第一天上学,他刚踏进活动室时,被我们活动室的美丽环境所吸引,他觉得幼儿园很新鲜,也很好玩,幼儿园的新鲜感充满他身体的每个细胞。他开心,快乐。我感到很欣慰,心里嘀咕着,哎,到底是外地人,家里肯定是放养惯了,用我们平湖话说就是“这个孩子利郎来”。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吃好午饭吃水果了,孩子们一个个都等着我发葡萄,想不到他不声不响跑过来,小手就往我的水果篮伸,一手抓了一把葡萄。我急忙问:“你干嘛。”他一脸带笑的看着我,不说话。于是我就开始说教开始了,我说:“吃水果,应等老师分过来,而不是自己先拿来吃了,这样很不礼貌,知道吗?”他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脸上是一脸的傻笑。

开始吃葡萄了,我就有意识地注意他,不看不知道,一看我吓一跳,那有这样吃的孩子。只见他往嘴巴里塞葡萄,边吃边往地上吐葡萄皮和葡萄籽,一点卫生习惯都没有。我阻止他都来不及,地上已经是一地的葡萄水和葡萄皮,还有他的手臂都在滴葡萄汁,真是狼籍一片。

到了放学,我就与他的家长交流他们孩子今天在幼儿园的这种表现,家长说在家里知道垃圾网垃圾桶里丢的,怎么会在幼儿园这样呢,我听了就说有可能还不习惯吧。

评价分析:

外地的孩子都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所以他会在老师分发水果时,自己已走过了自己取了,他想老师是分给我们吃的,我也应给有。出现这个现象,我自己也有责任,对于一个新生,我应该在分水果之前就应先提示一下,让他有这个意识,小朋友一起吃东西,应要等老师分过来,如果都过来自己拿,人太多了,这个篮子会抢坏掉的。

外地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孩子在老家都是由老人领着,大家都知道,隔代带孩子,老人怕孩子有什么事,对宝贝的父母交代不过去,就什么事都依着孩子,就这样,长久让孩子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

所思所悟:

其实我们知道,习惯伴着孩子的成长,俗话说“三岁看老”,孩子小时候的习惯也会伴着孩子的一生,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我们中国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到了现在的新世纪第二代独生子女已诞生了,两家并为一家,从几年前的一家四口人围着“小皇帝”,变成六口人围着家里的宝贝转了。有的家里还出现了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争着要带领那个含在嘴里怕化了,藏在口袋里怕疼了的小宝贝。两家老人为了攀比谁带孩子带得好,就在对孩子的吃上,穿着上比,还不让孩子做一点事,就连孩子应该自己做的穿衣服,吃饭等自理上都一手包办,孩子那还有什么卫生习惯要培养??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我们做家长的错,没有给孩子机会去做,孩子生下来本来就是一张白纸,白纸上需要我们家长去勾画那幅美丽的画,做家长的我们要引以为鉴。

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应放手让孩子去做,但孩子孩子还小,需要我们家长争取去引导,有的家长是让孩子自己去做,但孩子做错或做的慢就要去批评孩子,这样也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出现不敢去做,变成胆小的现象。家长我们既要放手让孩子做,又要正面去引导孩子去做,好习惯就是这样培养的。

老人带孩子也需要批评孩子


老人带孩子也需要批评孩子

今年一月份幼儿园刚放假的那几天,我妈到我家帮我看护女儿。

自从女儿记得住我的手机号码,她便会时常打电话给我,有时一天打几个。

那天我正在上班,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是家里的电话号码,估计是女儿打来的。接通后,我刚“喂”了一声,便传来女儿的哭喊,“妈妈,我要你回来———你快点回来啊。”期间还直呼我的大名,要我回家,还说不要姥姥在这里,要姥姥回她自己的家。知女莫如母,一定是她做了什么事,姥姥批评她了。于是我对她说,“是不是你做了什么事,姥姥批评你了?”电话那头的女儿立即声音小了一点,我对她说,“你是乖宝宝来的。去对姥姥说声对不起。”女儿在哭喊中挂断了电话。

我知道不用多久,女儿就会平息了的,她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也是个识时务的孩子,因为家里就她和姥姥,她不会把事情弄得很僵的。以前我批评她,或者她有情绪的时候,她会在发泄完后来求和示好的。隔了几分钟,我打电话回去,是我妈接的,我问发生了什么事,我妈小声地说,“盛了碗鸡汤给她喝,她非要看碗底的图画,将一碗汤全洒在地上。批评她两句,她就不高兴了。就说不要我在这里了,自己跑来打电话给你。我刚把地擦干净。”“现在怎么样?”“她自己一个人在认真地吃饭,刚才我在擦地,她过来说,姥姥我再也不这样了。后来她跟我说我想喝汤,大口大口地吃饭,你不要走啊。”

我妈不轻易批评我女儿的,以前有什么事,我妈总是护着我女儿,弄得我常向她提意见,希望她不那么由着小孩子,但我妈说,“我不会说她的,说多了她记恨我。”其实不单是我妈,很多的老人都是这样想和这样做的。女儿姥爷就是一个例子,我女儿“犯错”时他常批评她,于是他位居女儿的“最喜欢的人的最尾巴名”。

这次看来不批评是不行的了。一直被姥姥宠着,这次突然听到姥姥批评她,女儿便受不了。

老人带孩子,常是宠爱多过批评,有时候小朋友提出要吃要买一些东西,在父母这里得不到满足,便向老人提出,基本都能得到满足。孩子便知道规矩在父母这里严,在老人那里宽,甚至孩子做错了事,在老人看来,都是“没关系的”,因为孩子小还不懂可以慢慢改。

记得我小时候,打烂了一个碗,妈妈说“没关系的”,小小的我居然又去拿一个碗直接摔在地上,然后说“没关系的”。这个事,是妈妈当笑话讲给我听的。虽然是我自己的事,但听后我觉得意味着没规矩,没原则。虽然有些事小孩子不是故意做错的,但结果是错了,或者说结果会带来危险,那就得告诉孩子要小心,尽量不要让这样的结果发生。

为什么说人生头三年是最重要的三年,这三年妈妈最好是陪伴在孩子身边?因为这个时候最容易接受来自品质和生活习惯的信息,毕竟一张白纸好画画。而一旦形成好的性格和习惯,将会影响人的一生。

因此孩子做得不对,就该批评指出并告诉他正确的行为。而这一点应该成为家庭所有成员的共识。老人也不例外。 

老人带孩子的利弊分析


那天妈妈群里有两个妈妈在为孩子爱打人犯愁,一个妈妈说孩子两岁半快该上幼儿园了,跟小朋友在一起,别人玩了他想玩的玩具他抬手打,别人没招他惹他,也是嘴里喊着“打”手就挥上去了。这让妈妈很犯愁。孩子从小是姥姥带的,姥姥对孩子感情好得没话说,但也把孩子惯得嚣张跋扈。

爸爸妈妈每次吵孩子,姥姥都会护着。

另一个妈妈说他们家孩子也是姥姥带,这个妈妈原本觉得孩子姥姥还比较注重育儿方法,譬如姥姥没事会看一些育儿书籍什么的。可是他家的孩子也会打人,但不是谁都敢打,而是只敢打姥姥。

群里的妈妈都说问题出在孩子不该由姥姥带,父母亲自带的孩子一般没有这种毛病。这里牵扯出一个问题,就是隔代教育!隔代教育这两年被叫得很热,针对隔代教育,也有不同的见解。到底隔代带孩子好,还是父母带孩子好?我们可以用妈妈们提供的案例说明一下:

隔代教养情境一:

要吃饭了,宝宝刚拿起勺子,姥姥赶紧夺过来:别弄洒了,姥姥喂你!孩子要喝水,他想自己到饮水机那里接水。姥姥赶紧叫着:哎哟宝贝,小心烫着你的手,来让姥姥帮你倒。倒好了会接着说:水太热了,姥姥帮你吹吹,冷一下再喝!好了,现在可以喝了,来,姥姥端着你喝!

矫正情境:吃饭的时候,妈妈会让孩子自己来吃,即使洒到桌子上流到衣服上也没关系!喝水的时候,孩子:妈妈,我渴了,要喝水。妈妈:你的小杯子在柜子里,喝水自己去倒吧。分清热水和凉水,不要被热水烫了!等热水凉一些再喝。唔,真棒!现在妈妈也渴了,宝宝能帮妈妈倒水喝吗?宝宝:可以哦!妈妈:哇,宝贝你真棒!

隔代教养情境二:

宝宝在看动画片,老人歪在沙发上假寐。宝宝:姥姥,你看大雄飞起来了啊!为什么他坐在那个上面就可以飞呢?姥姥:哦,他会开飞机吧!宝宝:不是啦,不是飞机啦!姥姥:快看吧,看完跟姥姥睡一会儿去!

矫正情境:宝宝:爸爸,那个一闪一闪的东西是什么?爸爸:是火箭在夜空中飞行吧,啊,不!这个是宇宙飞船呢!宝宝想知道什么是宇宙飞船吗?爸爸给你讲啊……

很明显,老人容易事事包办,孩子很难发展自我能力,另外对孩子智力刺激不足,孩子容易缺乏活力。而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并且可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以及激发孩子的活力和好奇心。同时父母可以给予孩子更好的语言以及智力上的刺激。也会有耐心引导他们去探索外部世界,培养他们广阔的视野和良好的语言能力。

而现实中,父母却很难做到亲自带养孩子。因此在无法实现父母带的情形下,爸爸妈妈要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对孩子的教养中,譬如下班后,譬如周末,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互动,称赞和鼓励孩子,帮助孩子纠正不当的行为,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老人带孩子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可以增加亲子间的亲密度,如果父母有良好的示范的话,孩子会较孝顺。早教专家冯德全有本书叫《谁说爷爷奶奶不会带孩子》,书里提到老人带不好孩子的关键词如:包办、代沟、纵容、过度忧虑、生活闭塞、文化缺失等。但他认为如果爷爷奶奶肯放手,懂得尊重孩子渴望独立的愿望,爷爷奶奶也可以带好孩子。冯德全为此提醒老人:有些话,千万不能说——你爸爸小时候还不如你呢!/别怕,我去跟你爸说!/你妈不要你了!/你真笨!/看看邻居奶奶的孙子!/你和你爸一个德行!/没事,奶奶去帮你认个错。/你可别像你爸似的,将来没出息!/当班干部太影响学习了!/小孩子问这么多干吗?

怎么样,这些话是不是比较耳熟?但愿老人们可以以此为借鉴,在以后的育儿中多多克制。也希望爸爸妈妈们为孩子规避不良的语言环境,创造优良的探索环境,让孩子充分地健全地成长。

找亲戚带孩子的利与弊


产假过后,妈妈就要上班了。宝宝交给谁带是个大问题,如果老人的身体可以,就让老人帮着带。但老人真的带不了的话,从老家找个亲戚过来帮忙带,这点可行吗?

找亲戚带孩子有什么好处?

也许找亲戚带孩子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信:把孩子交给别的什么人看管都不如交给亲戚这么放心。因为你的孩子对你的亲戚来说是一家人,而不是一个需要喂饭或换尿片的外人,所以你可以确信宝宝的看护人是真的关心他的健康、快乐和幸福。对很多人来说,这种安排要好于托儿所和保姆看护。由于是亲戚,你对看护人的过去和个人习惯也会了解得比较多。

父母对于其他看护方式比较担心的一件事是,整天看护养育宝宝的“陌生人”会教给孩子一些与他们自己家庭可能相符、也可能不相符的价值观。

让亲戚看护可以让孩子待在家里,这是优于托儿所和家庭幼儿园的另一个方面:你的孩子可以待在自己家或亲戚家里,这样你就能确信他是待在一个舒服、没有条条框框的环境里。

找亲戚带孩子多半可以使宝宝得到一对一的看护,即使你不止一个孩子,你的亲戚要同时看两个,也比托儿所或家庭幼儿园少多了。这样,宝宝也不容易患上感冒和耳部感染等很多托儿所的孩子容易相互传染的疾病。

你还可能会发现,亲戚看孩子的费用会较低。虽然大多数人还是会给亲戚支付一些报酬或其他东西,但通常这笔花费要少于其他类型的看护方式。

总之,如果宝宝能和一位家人在一起,你通常就能比较放心,有一个人会全身心地爱宝宝,关注宝宝,宝宝和看护人之间的亲子纽带是其他看护方式很少能达到的。研究结果指出,2岁以下的孩子还是在家里接受照看比较好。

找亲戚带孩子有什么不利之处?

不过,找亲戚看孩子也有一些不如其他看护方式的地方。亲戚关系会让你难以建立正式的雇佣关系,有些亲戚,特别是年龄较大的长辈,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比你更懂怎么养孩子,所以会不理会你所谓的喂养、管教和睡眠方面的、他们认为不对的意见。除了无视你的权威外,这种处理方式也会让你的孩子感到困惑,最后的结果是损害到你和亲戚的关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一定要从一开始就说清楚,定好基本规则。

报酬方面也会引起矛盾。比如,你怕自己沾光要付钱给亲戚,她表面上客气不要,但心里面是想拿的,这也会让你最终很为难,搞不清楚她是真的不要,还是嫌你给的太少。当然,这种状况可能是能预想到的最坏情况,但在很多情况下,道理都差不多。而且不管你是否给亲戚钱,最终都可能觉得欠她很多,这可能反而让你很难办,甚至无法坚持自己一些养育孩子的观点。

如果带孩子的亲戚是你的长辈(比如你的妈妈或姨妈),她的精力可能不如年轻一点儿的人。虽然宝宝小的时候她的精力可能还有富余,但是等宝宝长到两三岁,能跑能跳、四处探索时,她没准就会体力不支了。如果你还有一个孩子,对有些人来说,可能也会负担太重。

如果宝宝的看护人(不管是不是亲戚)没有精力想出新办法逗宝宝、教宝宝,或者不能保护他不出意外,你也许就该考虑把孩子送到托儿所或家庭幼儿园。等到孩子够年龄了,你可能早晚会这样做。2~4岁的孩子需要多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和交往,这些通常是亲戚看护无法得到的。

最后,与家庭幼儿园不同,亲戚看护是无需注册的,所以你找的亲戚一定要非常可信,这样才能确保孩子活动的环境是安全的、干净的、适合宝宝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