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宝宝牙齿萌出的早晚,和妈妈孕期补钙充足与否有关。孕妇注意补钙,喝孕妇奶粉,吃钙片,宝宝牙齿长出来就早。反之,宝宝的牙齿长出来就晚。过去宝宝六个月开始长第一颗牙齿,现在很多宝宝四个月多一点就开始长第一颗牙齿了。一般宝宝先长门牙,而且是下面的门牙。

龋齿猖獗不全怪孩子

发生龋齿,不能完全怪罪于孩子,家长其实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医师表示,年幼的孩子尚未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特别是睡前不刷牙或没刷干净,牙齿很容易受到腐蚀,这是不少孩子龋齿高发的主要原因。很多家长认为要让孩子早早养成自理能力,学会自己刷牙更是体现“自理能力”的小事。可是3岁的孩子由于自身动作协调性和吞咽能力都没有达到能够独立“保证质量”刷牙的程度,家长一味地听任孩子自己刷牙,自然会导致刷牙做了无用功。(幼儿疾病)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有龋齿后,都会“提前干预”,及时就医诊治。因为龋病的出现和加重都是渐进的,一般孩子牙齿初现“小洞”时还不会感到疼痛,但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等到小洞变成大洞,发展成牙髓炎、根尖周炎才会出现疼痛和肿胀,这时再治疗就麻烦多了。

长第一颗牙就应培养好习惯

医师认为,预防龋齿的最直接方法就是要从小培养好习惯,家长可从下面几点着手协助和引导孩子做好日常的口腔护理:

1.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当宝宝长出第一颗牙,妈妈就要为宝宝做口腔护理。早晨及晚上临睡前,在食指上缠上干净的纱布,蘸清水清洁牙齿及牙龈。出牙后的宝宝,平时每次喝完奶后,要给宝宝喝几口白开水,清洁口腔。从3岁起就要让儿童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孩子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对牙齿有利的食物。另外,尽量养成吃完东西后漱口、睡前不吃东西的好习惯。

3.杜绝其他不良习惯:有些儿童在出牙和换牙时出现吐舌、吮指、舔牙、咬铅笔、咬衣角、咬嘴唇、吮指、单侧咀嚼等不良习惯,家长应及时纠正,否则会造成牙齿的畸形,影响孩子牙齿咬合的能力。

本网站小编总结:一般而言、是下面两颗门牙最先开始长,以后是上面两颗门牙,再以后是上面外边的门牙,再是下面外边的门牙,再是犬齿…….。 但是也有人一开始犬齿就先长出来,有人说这种人比较凶,但是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成立。也有人开始长牙的时间较晚,到了一岁左右才开始长牙,但是可能一次就长出来四颗或六颗。更有些小宝宝长了两颗门牙之后就停止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长了。这些情形都可以见得到,也都在可以接受的正常范围之内,所以父母不用担心。

延伸阅读

让宝贝从小锻造出一颗感恩的心


当宝贝长大成人了,如果不懂得对父母及家人感激,那么这种养育一定是失败的。其实,感恩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人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德,且能够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其成人后走向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那么,父母该怎样培养宝贝的感恩之心呢?

在生活中,父母应如何引导宝贝,让宝贝从小锻造出一颗赤子的感恩之心呢?

以下为父母们推荐4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示范

让宝贝学会感恩,作为宝贝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首先应该是懂得感恩的人。因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宝贝产生影响,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传身教”。

2.讲解

感恩教育的目标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精神生命。感恩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教育。平时,父母要有目的地给宝贝讲解,他获得的一切都是别人经过努力创造的。无论是父母的抚养,老师的教诲,还是朋友给予他的友情以及旁人给予的帮助,都是“恩情”。

“知恩”之后,认识到从他人和社会那里得到了多少恩惠,当以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方面的,比如很简单的道谢。

3.移情

教育宝贝感恩可采用移情法。在幼小的宝贝的眼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因此父母可以正确运用移情方法,让宝贝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控制消极行为,做出互助、分享和谦让等积极行为。

比如,宝贝在撕书时就对他说:“你把书的衣服撕破了,它多难受啊!”宝贝在揪小鸟的羽毛时对他说:“小鸟哭了,你再揪它,它就不和你做朋友了。”用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宝贝的爱心。同时,父母还可以给宝贝讲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让宝贝明白其他人是怎样感恩的。

4.实践

教育宝贝感恩还可采用实践法,即让宝贝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感恩。父母可以和宝贝一起,在小区栽种一颗感恩生命树,亲自动手做一些感恩卡片,学唱一些感恩的歌曲,或是在特定的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表示感恩的小事情,让宝贝真正学会以行动来感恩。

感恩教育中应避忌的话语

“爸爸妈妈给你买了这么贵的衣物、玩具,你看看别的小朋友有吗?”

父母总认为自己所付出的,是宝贝愿意接受的,其实并不是这样。有时候,父母所付出的不一定是宝贝需要的,甚至是宝贝厌恶的。一旦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应,父母就会表现出失望:“我们为他付出了那么多,宝贝却不领情!”

值得思考的是,父母在为宝贝付出的过程中是否征求了宝贝的意见?“我要给他什么,怎么给”,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宝贝才会体会到父母是在用心为他考虑。父母要知道他的需要,并尊重他的需要,从这一点上看,宝贝与父母应该是朋友关系。

“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

除了明白宝贝的需要外,还要让他了解,父母并没有想要在将来向宝贝索取回报。父母常常会在宝贝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

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得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宝贝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宝贝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一种偿还负债的心态。

“宝贝你累了吗?渴了吗?饿了吗?”

生活中,经常看到父母给宝贝无微不至的关怀,而按照常理,现在接受关心的一方应该懂得珍惜。但有时候,父母在宝贝还没有提出要求前,就为他考虑得十分周全,宝贝从来没有缺少过什么,也就不知道“有”与“没有”的区别。殊不知得到太容易,往往不会珍惜。

因此,父母可以做的是,在必要的时候让宝贝受一些“苦”,这个苦就是别总是太急着满足宝贝。只有当他有需要的时候才给,这样宝贝才知道需求的满足来之不宜,才懂得珍惜。

太宝贝的孩子长不大


“哇……哇……”半夜里睡得好好的囡囡怎么哭了呢?爸爸妈妈起身发现囡囡又发烧了,爸爸妈妈只有拖着疲惫的身体,带上囡囡直奔儿童医院。

陪着囡囡吊水的妈妈,在心痛之余不禁泛起一个疑问:全家对囡囡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但为什么孩子不但比别的同龄孩子长得瘦小,而且还容易生病呢?于是妈妈向正在值班的儿科医生咨询。

“平时全家对囡囡都非常宝贝,时刻不离大人的视线,可为什么她还是很容易发烧、咳嗽、腹泻呢?”妈妈十分疑惑地问道。

儿科医生笑了笑:“其实,孩子从刚出生到两岁多,自身免疫力都很不完善,免疫力水平还不到成人的一半,是很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经常会患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

妈妈追问道:“那怎么样让囡囡少生病呢?

儿科医生开始仔细向妈妈解释:“对孩子的健康保护,除了生活上的细心照料以外,提高孩子自身的免疫力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按时接种免疫,各种疫苗可以保护孩子免受很多常见疾病的侵扰,尤其是避免了一些传染类疾病在儿童中的流行。”

“在这里我还要纠正一种错误观念,很多人知道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物,就会误以为母乳的营养很全面。其实母乳中比较缺乏维生素A,而维生素A能促进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发育,所以需要给孩子额外补充维生素A,帮助她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常发育,孩子有了好身体,自然就能少生病了。”

除了生病以外,囡囡的身体发育也一直是困扰妈妈的问题,妈妈又向医生询问:“我们给囡囡吃的好睡的足,我和他爸爸也不矮小,但她的个头却比同龄的孩子小?”

儿科医生告诉妈妈:“让孩子的身体全面发育,可不仅是多吃多睡啊。还有很多知识和经验呢。如果孩子营养不均衡,缺乏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就会影响孩子的发育,比如维生素D对骨骼发育有重要作用,而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帮助大脑和神经发育的,最终造成孩子个头长不大,或者其他方面发育落后于其他孩子;

妈妈这才知道维生素对孩子的发育原来如此重要,赶紧向医生询问如何给囡囡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医生建议妈妈首先保证孩子的日常吃饭不挑食,在此基础上适当添加直接补充维生素的复合制剂,比如专为0-2岁宝宝设计的小施尔康滴剂,富含维生素A、D、C、E及B族维生素,能够有效保证孩子的抵抗力、身体和大脑发育,让孩子全面成长。

 最后儿科医生语重心长地告诉囡囡妈妈:“如何让孩子顺利成长,是每个妈妈关心的话题。但是如何保证健康,如何帮助身体成长,是需要科学全面摄入营养的。如果不科学的话,再宝贝的孩子,也不一定能长大哦”

当孩子看到父母在“性生活”


瑞典的孩子就比我们的孩子幸运些,因为他们的父母绝对不会严厉地对待他们。瑞典是性开放程度很高的国家,其父母也很早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他们亲昵或性生活时被小家伙瞧见了,会十分坦然,一点儿也没有惊慌失措,他们会轻松地告诉孩子,我们也在玩呀,就像你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不过我们是大人的玩法,你们是小孩子的玩法。孩子听了,立即恢复了轻松,自己玩去了。

讲究浪漫的法国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青少年懂得男女两性的差别、人的发育和成熟以及妊娠分娩等生理科学知识,而且还要他们知道生命的可贵和男女友爱的重要性。在街头碰到一对青年恋人忘情接吻时,大人会停下来,向孩子讲述爱情的幸福滋味,告诉他们性爱是自然的、美妙的,它并不可怕,也没有罪恶性,可怕的是人们对它的不正确态度。

在国外,重视青少年性教育,培养健康的性心理,从儿童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日本文部省出版的小学第一册《卫生》课教书封面就是一名妇女分娩的情形,产妇分开大腿,一个婴儿的脑袋正钻出产道。这一画面比较直观地回答了许多儿童爱问的问题:我从哪里来?在初高中,日本每所学校里都有专门由专家学者成立的“协助者协会”,负责向学生提供各种性咨询、性教育,并编写性教育指导手册。

美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传授生育、两性差异、个人卫生、手淫、性道德等知识。初中阶段讲生育过程、性成熟、月经、遗精、性约束等知识。进入高中时期讲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恋、性病、卖淫现象、性变态等知识,并向学生发避孕套。

新加坡针对近年来女学生怀孕率不断增多的不良情况,在学校专门开辟了性教育课,教导学生们如何对待友谊、如何对待异性朋友、如何对待感情、如何对待早恋等,高度重视他们的青春期心理问题,并为孩子创造一些同异性接触的机会,教育他们如何掌握适当的尺度和分寸,理智地对待和异性的交往,不去跨越友谊的界线。同时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的影视出版物、电脑黄毒等大力抵制,打击各种诱使少女犯罪的不法分子。

关爱太少会影响孩子长高


父母不能仅仅给孩子吃饱喝足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及信任,长期得到父母关爱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从而也影响到身体发育。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一些孩子的身高明显较同龄儿童矮小。出现这种情况,家长总认为是生理或遗传的原因。但医学研究证明,情绪不稳定、得不到足够的父母关爱,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称之为“情感缺失性矮小”。

“情感缺失性矮小”是指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爱抚,精神上受到压抑,致使生长发育障碍而出现的身材矮小。二战期间,德国、西班牙、朝鲜、越南等国失去双亲的孤儿,平均身高要比同年龄儿童矮几厘米。

科学家们将一批受到精神压抑的孩子安置到和睦欢乐的环境中,让他们受到模拟亲人的爱抚和家庭的温暖,3个月后,约有95%的孩子生长停滞现象消除,身高明显增长,基本上接近其他同年龄儿童身高增长的水平。

科学家们认为,孩子长期生活在精神压抑、无人关心或经常挨打受骂、歧视冷漠的家庭环境中,可导致神经、体液、内分泌等功能紊乱,致使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有助于长高的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引起孩子的生长发育障碍而个子矮小。

父母吵架、缺少亲人关爱等原因造成小儿的情绪障碍,如紧张、焦虑、抑郁等,不利于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不利于小儿生长发育,也会造成身材矮小。低年龄儿童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尤其明显,特别是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稳定关系,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这种关系一旦崩溃,儿童的长高就会受到损害。

这样的孩子除身高较矮外,尚有智力发育较迟、多饮、多食、独语、多动、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异常行为,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家长应充分关心和爱护孩子,使他们得到足够的父母之爱,健康快乐的成长,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十分重要的。

多给孩子一些爱,多给孩子一些心灵上的抚慰,而不能仅靠物质上的满足来养育孩子。

让矮孩子长高个的4个妙招


孩子的身高,70%是靠先天遗传,30%是后天影响。运动是指合理的运动,像运动员般高强度的运动量,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关节负担,抑制孩子的生长发育。

如果遗传就是这么矮,有没有方法可以“拔高”呢?专家说,如果保证合理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许多孩子可以发挥出遗传身高的极致,能达到常人眼里的标准身高。专家称,要改善后天身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跳绳长高效果明显

运动是指合理的运动,像运动员般高强度的运动量,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关节负担,抑制孩子的生长发育。专家说,跳绳对于改善孩子身高效果比较明显,操作又简便。家长可以让孩子每天跳一次,每次10分钟,坚持为之。此外,篮球、羽毛球、游泳等都是非常好的运动方式。

2.10点前睡觉

睡眠最好早睡,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是从晚上10点至半夜2点。家长不要让孩子超过10点睡觉,小学生最好在9点半前上床,每天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

3.绝对不能挑食

营养必须均衡,孩子如果偏食、挑食就容易长不高。除了孩子需要足够的蛋白质,如牛奶、肉类等外,锌、钙、铁等微量元素也要注意,缺乏同样会引起生长发育迟缓,错过了最佳生长时间,以后就很难追赶。

4.慢性病得治疗

疾病也是影响身高的一个关键因素,家长也要注意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让孩子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如果孩子患有长期咳嗽、过敏性鼻炎等慢性病,需要及早治疗,免得影响免疫力。

总之,想要孩子长个,得从多方面去观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拥有健康的身体。

当父母房事落入孩子的眼帘


据一份研究报告说,不同年龄的儿童,无意中目睹成人性交合,其心态各异,作出的反应亦迥然不同。

3~4岁的孩子

不少仍与父母同睡一床,有的还同睡一头。儿女熟睡后,父母才行房事。由于夫妻做爱忘乎所以,动作过大、过猛;或由于得意忘形,做爱时发出的欢愉声,吵醒了孩子。儿女醒时尚不清楚,睡眼蒙胧中,即使看到或听到父母房事动静,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孩子对父母深更半夜不睡觉,感到莫名其妙。瞌睡上来,什么也不顾了,翻个身,又睡着了。

父母发觉孩子醒后,应立即停止动作,注意检点;如果孩子迷迷糊糊地发一问话,要平静、机敏地解释一句,搪塞一下,这样就能够遮盖过去,并且能轻而易举地淡化儿童目睹性交合的印象。但是,如果一而再,再而三,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疑云密布,甚至变无意目睹为有意目睹。至此,事情就复杂了。

5~6岁或稍大一点的儿童

无意中目睹成人性交合,虽然不明其理、不懂其中之秘密,但有点好奇、好玩。好奇,就想探个究竟;好玩,就想模仿。他们等待、寻找再次目睹的机会。他们在同龄伙伴中打听、传话。他们在信得过的其他成人面前,提出一连串的问题。遇上机会,玩‘做爱‘游戏。特别是男童,常不顾对方的意愿,强行玩‘做爱‘游戏,粗俗地模仿房事动作。

10~12岁的孩子

无意中目睹成人性交合,不再是莫明其妙、好奇而已。他们往往把某些做爱动作,比照影视上某些性罪犯的强暴动作,以及社会习俗见解,作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他们把合法夫妻生活中的做爱,与非法的流氓实施性暴力混为一谈。他们认为,父亲“欺侮”母亲;姐夫“蹂躏”姐姐……

无知与愚昧,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儿童无意中目睹性交合,成人不要认为‘不光彩’、‘丑事’、‘丢人’。企图以训斥、恫吓来加以掩盖,这是不必要的,也无济于事。要坦率、自然、大方地告诉孩子,夫妻做爱是人类的自然本能。每个人长大都要过性生活。揭开薄纱,对孩子性心理的健康不无裨益。

关于孩子目睹成人房事之后的三点告诫

第一,幼年的性经验是负性的。

幼年时代的性经验,包括目睹成人的房事,对其性心理的发展都是负性的。有时乍看时过境迁似乎消除了,其实不是,它潜入意识深层,时时作怪,构成这样那样的性心理障碍。

一位护士,12岁目睹父母房事,被那赤裸裸的一幕吓呆了,“觉得那简直是一种罪恶”。14岁被体育教师叫至健身房,嘱她扶着栏杆弯腰站着,那体育教师伏在她的身上,紧紧抓住她的臀部,她恐惧极了,拼命挣扎逃脱。从此,她远离男人。后来,她念护校,并当了产科护士,了解了男女之事,也觉得世上的男人还是好的多。谁知,结婚后第一夜,当丈夫接近她的身体时,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便涌上心头,“呕——”地吐了起来,阴道亦痉挛。第二夜……一直到第五个月,仍无法完成房事,面对焦急的丈夫,她内心无比内疚。后来,在心理医生的催眠疗法和脱敏疗法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她才消除对房事的本能拒绝,与丈夫携手进入甜蜜的伊甸园。

性心理医学研究表明,性心理障碍患者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幼年性经验;反过来说,幼年性经验成年后都会构成这样那样的性心理障碍,切莫掉以轻心。

第二,父母房事务必隐曲,避开子女。

不管孩子多小,目睹成人的房事,对其心理的影响都是不良的。

因此,作为父母,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就应当让他们从小独居独睡。如果限于居住条件,不得不让孩子同室或同床睡眠,房事一定要在孩子睡熟之后,且动作要有所控制,不能太奔放。

第三,房事落入孩子眼帘,务必坦诚。

房事不慎,落入孩子眼帘,千万不可恼羞成怒,亦不要以“不光彩”、“丑事”。“丢人”而自惭,企图以训斥、恫吓加以掩盖。须知,欲盖弥彰,想掩盖真相,反会暴露得更加彻底;训斥、恫吓无济于事。你可以势压人,一时堵住孩子的嘴,却无法抹掉进入孩子眼帘的事实。

既如此,不如坦率地、自然而大方地告诉孩子,说明夫妻行房是人的天性,并通过它对孩子进行一次性的教育。这样做,乍看是“失之东隅”,其实是“收之桑榆”,即所谓“化坏事为好事”。

独一代当父母育儿经验听谁的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第二代独生子女饮食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受访独生子女的育儿经验受同龄人影响最大,而对父辈的育儿观念只是有选择地借鉴。

29岁的杭州姑娘馨子看到报告后,松了一口气。原来一向听父母话的她,唯独在养孩子上想完全依照自己的理念,为此挨了父母不少数落。

现成的《报告》被馨子拿来作为与父母谈判的依据,结果皆大欢喜,二老终于答应做回“开明”的外公外婆,尽量少干涉。

而记者也在3天里对杭州的年轻父母们做了一个微型调查。结果证明,在养孩子问题上,两代人的隔阂确实不少。而年轻人更倾向于与同龄人交流,甚至通过网络请教育儿方法,对长辈的经验之谈大多不以为然。

和父母公婆约法三章

网友“花仙子”,25岁,两年前毕业于杭州某重点大学,一年后结婚。

两口子是典型的85后,啥事都要上网“百度”,自从5个月前有了身孕,更是到处搜罗育儿方面的资料。

当然,家中“四老”是看不上这些资料的。理由是,放着老一辈的经验之谈不用,还上网找什么资料,岂不可笑。

但小夫妻俩早已达成共识,隔代带孩子很不妥,再苦再累也要自己带孩子。所以,两人表面上对4位长辈恭恭敬敬,但对于“谆谆教导”却是一耳进一耳出。

准外婆早早就在忙着手工缝制尿布,可是女儿似乎并不领情,一句话“我觉得尿布不太卫生,宝宝以后还是用尿不湿比较好”,成了两代人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最后,两口子把四老都叫到了家里,开了个家庭会议。两人提出,在养育宝宝一事上,有些事可以听长辈的,但必须“约法三章”。

“我和老公作为宝宝的父母,应该是第一责任人,所以养育孩子,应该先尊重我们俩的意见。老人家固然经验比我们丰富,但未必完全正确。而且,按照自己的理念带孩子,对我们两个来说,也是一种新的人生经历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随孩子一起成长。所以,我认为长辈不能‘剥夺’我们作为父母的权利。”

网友调查:30位网友中,19位赞成和父母“约法三章”,认为事先跟父母界定权责,一家人有了默契,才能在孩子教育上各有分工。

有7位网友表示家庭和睦最重要,没必要设那么多条条框框。只有4位网友持反对态度,认为就算父母公婆最终同意小两口的提议,但未免太伤老人的心。

拉来朋友一家“刺激”父母

大鹏,32岁,国企员工。两夫妻都是外地人,女儿1岁零5个月。落户杭州后,大鹏已经退休的父母也搬到了杭州。

用大鹏的话说,家里二老是典型的“上一辈人”,勤劳、刻苦、严谨。当然,最让大鹏“害怕”的是父亲的严厉和严肃,“动不动就要上纲上线”。

拿教育孩子这件事来说。女儿妍妍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看到什么都好奇,要上前“动手动脚”。大鹏认为,多动手可以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是好事。即使女儿碰了脏东西,他也不斥责,而是给妍妍讲脏小孩的故事,并带她洗手。

妍妍爷爷的态度就不同了,“娃娃的好习惯要从小抓起!”一看到妍妍又去抓不干净的东西,爷爷就会毫不留情地一把打掉,妍妍一下子眼泪汪汪。

大鹏从小也挨过不少棍棒,长大后的他虽然很清楚,父亲这是为了自己好,但他还是从心底排斥这种体罚的教育方式。

大鹏和父亲谈了好几次,要用“爱的教育”代替“棍棒教育”,父亲皱着眉头,显然不屑。“没有我打你,你能有今天?”

说服不了固执的父亲,大鹏想了个办法:邀请好友一家来做客。

朋友小A留过洋,有个4岁的孩子,在教育上比较开明。不过,这也是“斗争”来的,因为朋友的一再沟通,二老才任由两夫妻管教小家伙,不再插手。

“那天,家里的气氛很愉快。看得出来,朋友一家三口的相处方式带给我父亲很深的触动,实例远比我的话有用得多。”大鹏决定,以后多请朋友来做客,“顺便我也好向他取取经。”

网友调查:网友“安若”十分欣赏大鹏搬来朋友当“救兵”的办法。这一回,30位网友中,几乎一边倒支持大鹏。但大家同时指出,偶尔听父亲的,允许他给宝宝一点“脸色”看,对宝宝的成长也是有益处的。

“不光要‘爱的教育’,适当时候也需要‘严厉教育’。”网友“三文鱼”是位初中老师,“现在的孩子普遍比较有个性,家里有个人怕怕也好的,不过要掌握好度。”

“平民教育”还是“精英教育”

几个案例里,芳芳目前遇到的难题恐怕是最棘手的。为了孩子的入园问题,芳芳快跟父母闹僵了。

事情源于芳芳的儿子宽宽到了进幼儿园的年龄,家附近虽然有配套的幼儿园,但声名一般般。芳芳觉得无所谓,可芳爸芳妈坚持要让外孙读名牌幼儿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芳芳是一名公务员,父母也都是本地的公务员。从小到大,芳爸芳妈“执行”的都是精英教育,芳芳读的是民办小学、民办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二老经常说,芳芳就是他们人生最满意的作品。

如今有了外孙,二老把对女儿的关注转移到了外孙身上,主动提出带孩子,一方面是希望芳芳和老公能全身心顾好工作,不要太劳累,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对小外孙也实行那套成功的精英教育。

9月孩子就要入园了,一个多月前幼儿园开始报名。芳爸芳妈看不上小区配套幼儿园,宁可路远也要送孩子进名牌幼儿园。

可芳芳在这件事上却出乎意料地寸步不让。“我不想让孩子重蹈我的‘覆辙’。回想童年,全是上不完的补习班、兴趣班,虽然看着风光,但真的太累了,现在想起来还很遗憾。”

芳芳的愿望很简单,给孩子一个简单、快乐的童年,任由孩子自由发展。加上她最近在看《现代家长》一书,其中一篇《在美国看洋媳妇教子》更加坚定了她“放养式”教育的念头。

“上幼儿园不用在乎名牌与否,孩子过得开心,学会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就好了。再者离家近,接送也方便。”芳芳坚决反对父母的决定,并强调“我身边同事、朋友的小孩,也没见非要挑什么名牌幼儿园,现在不都被教得很好。”

眼看幼儿园报名即将截止,名额又紧,芳爸芳妈干脆“先斩后奏”,托了关系给小孩在一家名牌幼儿园报了名,并且放话:“上下学都由我们来接,你们不用操心。”芳芳被气得无话可说。

网友调查:这回,大家的意见出现了明显分歧,只有8人明确表示,孩子入园、入学问题必须由自己来做主,父母最好不要插手太多。

13人认为,上名牌幼儿园没什么不好,可怜天下父母心,在现中国的教育制度下,芳爸芳妈的做法也说不出有哪里不对,无非就是强势了些。

另外9人表示,如果自己处在芳芳的位置,会很难做出选择。

●幼儿园老师有话说

年轻父母带的孩子比老一辈带的更自我

养育孩子,听父母和过来人的,还是由着自己,或者听同龄人的?二者带出来的孩子又有何明显区别?

杭州行知幼儿园的韩老师,接触的都是00后的孩子,普遍感觉如今的小孩自我多了,而这和目前很多孩子是年轻父母自己带有关系。

“我班上一个小男孩,5岁。入了园后,一看邻居家的孩子跟他不是同一个班,就很不高兴,自己来找我要求换班。”

“我跟他说,你可以认识更多新朋友,不是更好么?小家伙回了句,我喜欢谁就要和谁在一起,你们不让我们一起,我就不吃饭。没想到那天中午,小家伙说什么也不肯吃东西。”

韩老师说,她留意过班上每个孩子的家庭。“那些比较听话的孩子,大部分是老一辈带的。比较有个性的,或者特别活泼、表现欲特别强的孩子,基本上是年轻父母自己带的。”

●网友声音

隔代教育的优势 

◆老人有他的细心和经验,在生活起居上照料得非常好。

◆与有工作压力的父母相比,祖父母在心态上要平静得多,会比较有精力和耐心去陪伴、教育下一代。

◆老人极易与孙子女建立融洽的感情,能为教育孩子创造良好的感情基础。

隔代教育的劣势

◆过度宠爱会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观念陈旧,不利于孩子将来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

◆当父母对孩子提出严格的要求时,祖父母往往会出面干预,使得年轻父母无法及时矫正子女的缺失。

如何分工

◆小孩只有在爷爷奶奶的宠爱,严父慈母教育的家庭环境中才能真正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对现实中的孩子来说,和睦的家庭关系是最好的滋养。

◆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父母确定的。比如,什么地方不能让老人娇惯,什么地方应该让老人宠,什么时候该让孩子多与父母在一起,这应该是父母与老人事先讲好的“约法三章”。

◆老人不能过多地包办孩子的日常起居,如果让孩子对其产生严重的依赖,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有一致的价值观,年轻父母最好先取得共识,然后再影响长辈配合管教。例如,孩子若对长辈出口不逊,这是不能当成孩子不懂,不该计较;或孩子讲话可爱,大家说说笑笑就算了。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