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会给自己的孩子做胎教,一般胎教要选择少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需要持之以恒,良好的胎教可以为宝宝建立良好的生长发育氛围,你知道有哪些关于胎教的知识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懒宝宝”大变身 教您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但其实不尽然,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

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

看见这样的数据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有没有想让孩子从明天开始学习做家务呢?如果还没有,那么请看下面这几条孩子做家务的好处!

1、劳动可以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环,促进生理的新陈代谢过程,还能调节大脑疲劳,有利于大脑的发育。

2、劳动中,孩子双手的活动,有益于左、右脑的开发,从而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

3、劳动中孩子会进行安排和计划,这可以培养孩子的分析、判断能力,发展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孩子搞小创造和小发明。不少这方面的佼佼者都深有体会。

4、劳动能培养孩子勤快、主动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培养任务意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不仅有利于孩子做个好学生,也有利于日后的成材。

5、劳动能培养孩子关心家长,关爱他人,不是只会享受别人的服务,也能主动为他人服务,成为家长的小帮手。

6、劳动能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自强,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发展进取精神,这是成材的重要因素。

7、劳动可以培养孩子正确对待别人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劳动,尊敬劳动人民。

8、劳动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作风,使孩子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日后的生存发展。

9、劳动让孩子动手创造良好的环境,享受自己劳动的结果,从而深切感受劳动的快乐。

怎么样?这么些好处可以动摇你的思想,让孩子们开始学习做家务了吧?可是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养成了“好吃懒做”的毛病,你是无法让他主动的去做家务的,所以今天小优还要给各位父母支招,以下这6种方式就可以激励孩子做家务。

1合理设置做家务的时间

父母要把整理家务作为孩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做作业、睡前讲故事一样。但是一定要合理设置做家务的时间。比如,在孩子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开始10分钟之前,或者在晚餐开始之前,你这时候要求孩子收拾好自己的玩具,他一定会立即付诸行动。

2让做家务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在孩子帮你清理打扫房间的时候,你可以放些轻松舒缓的音乐。这样孩子会觉得做家务是件有趣的事情,而不是一个苦差事。父母可以把日常家务变成游戏。比如在收拾玩具的时候,你可以设置一个时间段,跟孩子比赛,在闹钟响起的时候,看你们谁收拾的玩具最多。或者在整理要洗的衣服的时候,你可以让孩子把所有的袜子配对,并像投篮那样把“袜球”投到洗衣篮里。

3清理工具一定要适合儿童

父母要确保小孩子在做家务时所用的工具一定是安全的。你要把扫帚或者拖把调整到适合小孩子的高度。在清理灰尘的时候,你需要让孩子戴上口罩。同时让孩子穿上一个儿童围裙,会提升孩子打扫房间做家务的责任感。

4给予适当的奖励

孩子积极主动的帮助你做家务,可以给孩子奖励。比如,周末的时候可以多睡一个小时,可以有更多的看电视时间,这都会更好地激励孩子。你可以建立一个图表,列出不同的家务活动。孩子每完成一个家务之后,可以在自己的名字下面贴上标签。这样做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一定要给与孩子一些奖励。Www.ZJ09.cOM

父母一定要记住,在孩子完成一些家务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孩子拥抱和赞扬,不要忘记说谢谢。任何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听到表扬的话,当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得到认同和赞赏的时候,这会激起他们继续做下去的信心。

5每件东西都有它的位置

父母要把孩子的物品指定到某一特定的存储位置,比如有特定的钩子来挂书包,特定的架子来放鞋,特定的书架来放书,特定的盒子来放玩具。这样,孩子整理的时候就比较容易。

6从小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

孩子小时候,父母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其实,孩子在两岁的时候,就可以帮助你打扫房间,给植物浇水等等。同时父母要给孩子灌输做家务劳动的荣誉感和价值感。因为做家务这种能力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一种重要生活技能,同时也能给予孩子自信和骄傲。

编辑推荐

怎样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各种技能 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在这过程中学会适合1岁宝宝这个年龄段的一些生活技能,如洗脸、喝水等。

2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为宝宝创造条件,使宝宝有机会与成人.尤其是与同伴相处,学会处理与人、与事物的关系。

父母帮助孩子完成一项工作,比代他做完所花费的时间要多好几倍,为此付出的劳动也大得多,因此需要极大的耐心。但是,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它能保证孩子较早学会独立生活,并使他终生受益。

3培养孩子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孩子身体健康十分有益,所以不仅要保持宝宝进餐的环境清洁、安静和愉快,还要注意从小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和好感: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时要安静、不说话、不嬉笑打闹等:要自己用勺、筷、碗进餐,以尽早养成其独立进餐的习惯;不要边吃边玩,或边吃边看电视;饭前不吃零食,尤其不要吃糖果、巧克力等甜食,以免影响食欲。

4培养宝宝的行为习惯

对1岁宝宝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进行。家里来客人时教孩子拍拍手表示欢迎;当客人送给孩子东西时教孩子点点头表示谢谢;家里来了小朋友,家长应热情地拿出糖果来,并鼓励孩子分发给小朋友;客人走时,让孩子挥手再见。

年轻的家长常犯一个毛病:先惯后管。宝宝小的时候百依百顺,等他形成不良习惯后再来管,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了.甚至还会影响大人与孩子间的情感。

还有这样的家长.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孩子做错了事,也毫不介意;他们不高兴时,看孩子总是不顺眼,甚至将孩子当成“出气筒”,这样做非常不好,会导致孩子缺乏是非观念,影响宝宝身心健康。

宝宝的模仿能力极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宝宝学习和模仿的榜样,父母自身修养的提高是育儿教育的重要基础。

5珍惜孩子的自我独立意向

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其独立性不断发展。

6生活中尽量尊重孩子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7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在欧美国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孩子学走路时,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8家长可以从孩子的兴趣上培养

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9慢速分解动作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水平决定提供何种程度的支持。比如吃饭,孩子可能在开始独立进餐时并不知道怎样拿勺,怎样往嘴里放,父母可以将吃饭的动作分解,一步一步地教给孩子。

语言指导必不可少

尽管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不很高,但如果清楚的示范动作配以适当的语言讲解,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直观的形象动作是诠释语言含义的最好工具。

10独立能力培养的要点

1、要有耐心。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所以进行这项工作,家长应有耐心。例如,教孩子自己穿鞋、系扣子,家长要先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耐心观察,还要及时地鼓励,耐心地帮助。这比家长亲自替孩子穿鞋、系扣子自然要麻烦些,又费时间,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就是从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

2、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在培养孩子独立吃喝方面,1岁时教孩子用小勺吃饭,到1岁半左右,就要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独立吃饭,还要教他用双手拿着茶杯喝水,饭后用餐巾擦嘴。到两岁半,孩子就能干净利落地吃完一顿饭。

3、通过游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例如,教三四岁的孩子自己洗脸,可以采用游戏的口吻:“今天妈妈和小明比赛,看看谁把脸洗得又快又干净。”然后,给孩子一块毛巾,边示范,边讲解洗脸、洗手的顺序。

4、要求一致,持之以恒。

幼儿园要求小朋友做的一些事情,回家后家长不要替孩子做,或者父母要求孩子做的,奶奶却来包办,这都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只有老师、家长协调一致,共同要求,反复强化,形成巩固的联系,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5、对孩子晓之以理。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每天除了上班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很多事情,孩子也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就能逐步形成劳动的习惯。

教您如何给宝宝进行美术胎教


胎教是美的事情,和美术很有关系。你听说过美术胎教吗?

(1)欣赏美术作品

孕妇居室挂一两幅名画,床头放几本画册,对孕妇怡情养性很有好处。欣赏美术作品时悄无声息,内心恬静,美妙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吸引着眼球,足不出户能畅游大干世界,高尚得很,也优雅得很。

欣赏美术作品时最好能和亲人做一些交流,谈谈个人的观点,可,以增添艺术的气氛和生活的情趣。有些作品要反复玩味,经常揣摩,才能品出艺术的醇美,进入艺术境界,油然而生优美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有些美术作品孕妇是不宜欣赏的,如列宾的《伊凡雷帝》、《伏尔加河的拉纤夫》,使人惊悸、忧伤和悲哀。有些现代派作品,形象或丑恶或怪诞或支离破碎,使人神志恍惚,产生失落感和迷惘情绪。最好欣赏一些古典名画,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安格尔的《泉》等。风景画也很好,使人遐想联翩、悠然神往。静物写生,不管是油画、水彩画、水墨画,都使人有酣畅淋漓、生动活泼之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顺便翻阅一下画家传记或美术史书,就更添谈资和雅兴,心情愉悦和若有所得的快感也就不言而喻了。

为了使孕妇欣赏美术作品不要太蒡累,丈夫要准备几本漫画、幽默画选给妻子看,夫妇俩一边看、一边聊、一边笑,能带来生活的情趣和欢乐。儿童画也是很有趣的,准备几本反映儿童生活的连环画册,放在床边桌上,让孕妇时不时翻翻。现在社会上涌现不少小画家,他们画的猴子、公鸡、老虎等动物,以及宇宙飞船、机器人等想象画,充满童趣,有一种天真烂漫的稚拙感,还有一种亲昵的依恋感,使人有爱怜之情。看了这种画,孕妇依稀感到孩子就依偎在身边,孩子像这些小画家一样有聪明才智,并对孩子的美好未来充满希望,由衷地体会到做母亲的快乐和幸福。对了,现在有一种动漫画,兼有动画和漫画的特点,人物造型夸张,设计构图新颖,青少年很喜欢看,孕妇选择翻阅,也会兴趣盎然。

(2)画画

孕妇如果有兴趣,不妨画画。孕妇不是画家,为什么画画?原来,孕妇画画也是一种胎教方法,属于美术胎教。

国外心理学家认为,画画不仅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培养美好的情趣,获得悠闲自得的享受,还能通过线条和色彩释放内心情感,调节心理功能。因此,即使是不会画画的人,也应该在空闲的时候学着画一画,自得其乐。心情苦闷的人,更应该拿笔涂涂抹抹,须知,苦闷会在涂涂抹抹中消失,画画具有不可小觑的医疗作用,国外绘画疗法已和音乐疗法一样受到重视。

孕妇平时可以拿笔临摹美术作品,也可以看着面前的静物写生,甚至不看什么东西就在纸上信手涂鸦,只要你画的时候感到有趣,越画越感到内心舒畅就可以了。你不要嫌自己画得不像样而不画,你要对自己说:我不是画得很好吗?我的画以后还要给出世的小宝宝欣赏呢。

临摹美术作品不必到美术馆、博物馆,有几本画册就可以边欣赏边临摹了。你可以画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体会那永恒而神秘的微笑;你也可以画安格尔的《泉》,玩味那优美的身姿和青春的气息。你不必画得像,不一定要涂色,慢慢地画出个轮廓也就可以了。如果对世界级的名画难以把握,不妨照年画中的胖娃娃、大美女,或者杂志上的鲜花、飞鸟之类形象依样画葫芦。当然,你最好临摹一些画家画的儿童画,再临摹一些儿童创作的画,看看自己的笔下有没有童趣和稚拙感。这样,你通过自己的笔,领会儿童的心、儿童的世界,也就自然与腹中的孩子声声相应、心心相印了。

(3)观看影视作品

影视是活动的美术,看影视也有胎教的功能。

怀孕期休息时间比较多,闲着无聊就看电视,这也是正常的。再说孕妇看电视是摄取信息和知识的有效手段,也是丰富生活、调节心理状态的娱乐方式。但如果孕妇迷恋电视节目,长时间收看电视,就会产生多种身心疾病,形成“电视迷综合征”。长时间固定一种姿势看电视,可发生“电视性腿病”(坐骨神经压迫性病症),这对孕妇的腿部、腹部、骨盆等部位很不利,影响分娩且易患妇科病。平均每天收看3~4小时以上电视,能诱发“电视性神经症”,表现为失眠、头晕、眼花、神疲无力、腹胀纳呆等,加剧孕妇情绪不安。尤其是彩色电视的电磁波对视力影响较大,可使孕妇产后视力损伤、弱视、畏光等。电视机还有可能发出X射线,对胎儿脑细胞分裂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发育畸形。孕妇要少看电视,更不能离电视机太近。紧张激烈的体育比赛和长而精彩的电视连续剧,也可使孕妇潜在的心脑疾病恶化。因此,孕妇应有节制地收看电视,一般每日不超过3~4小时,每周最好停止1~2天,每隔1~2小时闭目或活动5~10分钟,避免眼睛疲劳和腰臀部循环不良。

现在社会上的影视节目,色情的、凶杀的很多,含有不少猥亵、暴力、贪婪的成分。这种影视,不要说对青少年不宜,对孕妇也不宜,多看了会想入非非、情绪激动、污染心灵,虽不至于像青少年那样误入歧途、一蹶不振,也会贻误胎儿,使胎儿还没出世就蒙上一层心理阴影,岂不悲哉!

因此,孕妇虽为成人,但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的特点和胎教的需要,惊险片、恐怖片、武打片不要看。例如外国影视《昏迷》、《老枪》、《神探亨特》等,尸体、枪战、飞车、鲜血等布满银幕荧屏,孕妇看了胆战心惊,有害无益。有些情爱片也不宣多看,如《生死恋》、《一剪梅》等,因为太缠绵悱恻,孕妇看了感情难以抑制,容易伤神。一些功夫片镜头都是刀光剑影、飞檐走壁,孕妇看了心神不安。那么孕妇应该欣赏什么样的影视呢?动画片、科教片、戏曲片、风光片、歌舞片等比较好。这些影视大都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既能得到知识,又能获得美的享受。但是,孕妇也不可多看.多看眼睛受损、精神疲乏,应适可而止。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一些事情也要让孩子自己完成了。那么问题来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不少家长来找我诉苦,孩子两三岁了,每次玩玩具,都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要么就是,总不愿意自己穿鞋穿衣服,非得等家长来做。

这时候怎么办?

直接帮孩子收吧,担心孩子太依赖爸妈,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叫孩子自己收吧,又觉得他还是个孩子,没必要较真。

其实,想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看年龄、讲方法的,0~3岁是培养孩子习惯的最佳时间,找到合适的方法,不断引导孩子,就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接下来,我就和你分享3个简单好使的方法,帮助培养宝宝自理能力。

方法一:找到适合孩子做的事情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最近发展区」这个说法?

它其实就是说,对于宝宝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没必要多问,而他现在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到的,也别急着去培养。

家长真正要重视的,是那些对孩子来说有难度、但引导一下就能做好的事,这样教育才有意义。

我举个例子来说。

你家孩子才2岁多,引导他能做到自己穿内裤、长裤,或把自己套进衣服里就很好,但不用要求他自己扣扣子、系鞋带,这些精细动作对他有点难,家长要帮他一起做。

方法二:小步前进,正确引导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他不知道怎么做。

就拿收拾玩具来说,我们总爱说「去,把玩具收拾了」,但不告诉孩子该怎么做。

其实,我们可以在家准备一个专门放玩具的箱子或是桶,平时就告诉孩子,玩具放这里,玩的时候拿出来,不玩的时候放回去。

每次玩完以后,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收拾玩具,比如「如果不把积木放回去,可能会扎你的小脚哦!」

方法三:让习惯变成有趣的事

孩子不愿意做某个事儿,大多数是因为他觉得这事没什么意思。

就说拉臭臭这个事儿,孩子如果总是不愿意去做,你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宝宝马桶,这种马桶很好玩儿,里面的图案可以随便换,马桶圈也有好几个颜色。

如果对孩子来说,在马桶上拉臭臭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他当然愿意做。

把握0~3岁黄金期

培养宝宝好习惯

常言道,三岁看老。0~3岁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最佳时机,把握这个时期,对于宝宝独立成长大有帮助。

但如果管教方式有误,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情商发育、社交关系甚至是性格形成。

教您做做阳光胎教


光照胎教是在胎儿期适时地给予光刺激,促进胎儿视网膜光感受细胞的功能尽早完善。光刺激对胎儿的视网膜以及视神经有没有损害呢?北京天坛医院产科对动物实验结果证明光照对视网膜以及视神经有益无害。光照对胎儿无害,那么胎儿是否能看到光?利用彩色超声波观察,光照后胎儿立即出现转头避光动作,同时心率略有增加,脐动脉和脑动脉血流量亦均有所增加。这表明胎儿可以看到射入子宫内的光亮。胎儿的感觉功能中视觉的发育最晚,7个月的胎儿视网膜才具有感光功能。

光照具体方法:孕6个月以后,可以每天用手电筒(4节1号电池的手电筒)紧贴孕妇腹壁照射胎头部位,每次持续5分钟左右。结束时,可以反复关闭、开启手电筒数次。胎教实施中,孕妇应注意把自身的感受详细地记录下来,如胎动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是大动还是小动,是肢体动还是躯体动。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记录,孕妇可以总结一下胎儿对刺激是否建立起特定的反应或规律。不要在胎儿睡眠时施行胎教,这样会影响胎儿正常的生理周期,必须在有胎动的时候进行胎教。光照时可以配合对话,综合的良性刺激可能对胎儿更有益。

最后指出一点,绝对不能认为只要进行了胎教,孩子就一定会成为神童。胎教只是将人生教育提早到胎儿期,而且只是通过开发胎儿感觉功能的潜力,为出生后早期教育奠定下良好基础,是人类早早期教育。

八个技巧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从一岁以内开始,从孩子学习拿勺吃饭 还记得孩子六、七个月吃辅食时和大人抢勺子吧?还记得孩子九、十个月非要自己拿勺子喂自己吧?如果孩子抢勺子你非不给他,孩子要喂自己吃饭你非不让,那么你就已经开始培养未来事事等爸爸妈妈伺候的宝儿了。

拜很早开始读经典育儿书所赐,我们家一直对孩子此类参与行动持欢迎态度。喂胡萝卜泥时孩子抢勺子,就给他一把安全的小勺子让他胡乱挥舞,孩子十个月左右时对自己喂自己表现出强烈兴趣,就把喂饭权力交给他,让他坐儿童座椅,把吸盘碗固定到座椅小桌面上,围好围嘴,开吃吧!想吃多少吃多少,想吃多久吃多久,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大儿第一次自己吃面条的“惨烈”情景,现在想起来还能笑死人。孩子吃完,小脸上,小手上、桌面、碗边、座椅腿、座椅方圆一米半,到处都是长长短短的面条,俩大人分工,一人收拾宝儿,一人收拾桌椅地面,足足弄了半小时,才算恢复秩序。哈哈,没关系,下次继续。

孩子一岁两个月,妈妈也需要回去工作了,我们去找收小小幼儿的幼儿园。老师说,这么大的孩子我们可以收,但是孩子得会自己吃饭。我们俩异口同声:没问题,会吃,吃得好着呢!

这方法用到俩娃身上都奏效得很,俩小家伙到一岁多时,几乎都能把自己喂得心满意足。所以,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第一步,就是允许孩子自己吃饭。孩子还小的爸爸妈妈们不妨也尝试一下,开始可能狼狈,结果会很美好。你不但不会有一个不三岁了还满屋子追着喂饭的娃,还能收获一个对“自己做事”有强烈兴趣的宝儿。

2提供帮助,不做监督

从吃饭开始,以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放手让他自己做。孩子小时,大人可以从旁提供帮助,孩子大了以后,大人根本不需要在旁边,让孩子自己做就好。大人要记得,孩子自己做事时,你是个“帮助者”而不是“监督者”的角色,在孩子拿不动时帮个手,在孩子可能危及自己安全时提供保护,不要不停地提醒孩子,这事要这么做、那事要那么做。大人在旁边说得做得越多,孩子自己做事的兴致就越低。

换位思考一下,大人自己干活儿时,旁边一直有个人指手画脚、说这说那,你自己是什么感受?孩子也是独立的小人儿,他情绪的丰富程度、敏感程度不逊于大人,真的不要老认为“小孩子懂什么”,小孩子懂得多着呢,只是大人往往不知道而已。

3不对孩子做事提过高要求

孩子不是大人,没大人那么多经验,做事自然常常不“完美”:自己洗脸,小猫一样只会囫囵着把鼻子下巴脸蛋沾沾水,脖子是顾不到的;自己洗头洗澡,弄不好身上还东一块西一块都是泡沫呢就说洗好了;自己收拾书包,也难免教材、本子、卷子混乱堆叠;自己找衣服,可能弄乱妈妈前一天才收拾整齐的衣柜。

这都没关系,孩子总会慢慢长大,这些事都会越做越好。如果要求孩子自己洗脸洗得和妈妈洗得一样干净、自己洗澡会把重点部位多搓搓、自己收拾书包不拉东西还能照顾到空间有序、自己找衣服还能考虑到妈妈的收纳术,那么孩子大人都会很纠结,孩子自己做事的信心会大打折扣。

不要说,哦,我是某某座妈妈,我是完美主义爸爸,真是不能接受乱七八糟的状况。如果对孩子自己做事要求过高,最后难免自己动手,那才是回到孩子什么都不会做、大人跟在后边不停伺候的乱象了呢。

4对孩子做事的结果只提醒、建议,不批评

那么在孩子做得不够好时怎么办?只提醒、建议,不批评。比如洗澡出来还有泡沫,不要说:“看看,这么大了还不会冲干净!”要平心静气地说:“妈妈发现你后背还有一片泡沫呢,再回去冲一下好不好?”比如孩子弄乱衣柜,不要说:“妈妈昨天才收拾的,今天就弄乱,真是不省心!”要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建议:“我觉得吧,你挑衣服时,把不要穿的挂回去,下次会更容易找。”孩子书包收拾得不够好,不要说:“看你书包乱得,上课怎么找东西!”要告诉他,书和书放一起,本子和本子放一起,合并同类项,书包会更整齐,拿东西会更方便。

其他事也一样,要让孩子能自己做事,大人就要做不挑剔、只帮助,不批评,只建议的父母。挑剔、批评毫无建设性,只能弄得孩子沮丧、大人生气,帮助、建议、提供方法,才能帮孩子做得更好。

5赞美孩子的劳动成果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件比较难的工作时,要毫不吝惜地赞美孩子的劳动成果。

去年某一天,我家大娃小娃一商量,决定把他们卧室和书房的两大排书重新整理一遍。俩人说干就干,抱着一摞摞书俩屋子来回跑,整理了一个周末,两大排书架,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俩大人把漂亮整齐的书架和孩子们的能干大大赞美了一番,还经常在进出他们房间时,状似不经意地感叹一下“哇,书架真整齐”。

结果,他们的书架就一直那么整齐地保持了快一年了,而且之前俩人都有把书拿下来,在床上床下满满堆一堆的习惯,在自己动手整理好书架之后,奇迹般地,俩人都不再把书乱堆乱放了。

这里之所以说“赞美”而不是“赞扬”或“表扬”,是要大人真的是像一个成人人真心赞美另一个成人的成就那样,赞美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作为“家长”居高临下地表扬孩子。这很重要。当一个人的工作成果被真心赞美时,他会做得更主动,更有创造性。

6允许孩子“捣乱”有兴趣的家事

小孩子最有兴趣参与的家事,莫过于包饺子、包包子、包馅饼了,好像对自己越有挑战的事,孩子越有兴趣参与一下,而这种参与,往往被大人视为捣乱。

捣乱就捣乱呗,有什么关系。小孩子参与包包饺子,最坏的结果不过是把自己弄得满身面粉、包出几个破绽百出卖相不佳的饺子来、一家人吃上饺子的时间稍稍推后一点而已,而孩子收获了自己动手的乐趣、和爸爸妈妈一起干活的满足感、自己包出饺子的成就感,还有不被爸爸妈妈鄙视“这个你还小不能干”“那个你不会”的欢畅好心情,如此收获多多的好事,大人何乐而不为呢?

培养聪明的孩子容易,培养快乐的孩子很难,而孩子的快乐,正是得自在家庭中和爸爸妈妈一点一滴的和谐欢畅相处。

在爸爸妈妈的纵容下,我家娃们参与过包饺子、包子、馅饼等等常见的面食工作,还给酥皮馅饼做过酥皮、和妈妈一起用手动小石磨做豆腐、用豆浆机煮红豆沙、用月饼模子和烤箱做月饼。小儿还常常把和大人一起做这做那的事写到周记里,被老师表扬写得生动有趣呢。

我们的经验是,大人允许孩子参与家事越多,孩子真正的“捣乱”行动就越少,也不太有机会成为大人越不让干什么越想干什么的“熊孩子”。所谓“熊孩子”,真不是“惯”出来的,而是“管”出来的。

7鼓励孩子学做新事情

如果孩子想做一件爸爸妈妈都不会做的家事,怎么办?为他创造条件,鼓励他学。我家自己烤面包蛋糕,就是从大儿开始的。

大儿四年级时,翻看文怡写的烘焙书,突然提出自己要学着烤蛋糕。当时家里什么烘焙工具都没有,爸爸妈妈对家庭烘焙也一窍不通。就让他自己看书,先弄明白需要置办哪些工具,然后和他一起上网买回来,面包机、电动打蛋器、高低筋面粉、奶油黄油、大小模具,一一买到,大人又在橱柜中专门收拾出一个大抽屉,作为他的烘焙工具专用收纳空间。整个好几个月,大儿一有空就研究烘焙配方,完全自己动手,为我们烤戚风蛋糕、巧克力蛋糕、焦糖布丁、黄油饼干,居然每一款都像模像样,非常好吃。其间,小儿生日,大儿专门为小弟烤了生日蛋糕,还做了简单的裱花,爸爸妈妈请朋友来家里聚餐,大儿还为每一位客人精心准备了焦糖布丁。

当然,孩子的兴趣其实并不会保持特别长时间,几个月后,可能是觉得对烘焙的探索差不多了,大儿逐渐放弃了这个新爱好,回去继续和他的书做伴儿了。有了孩子的榜样,妈妈也学会了简单的烘焙,现在可以每天为孩子们烤面包蛋糕做早餐了。要是当时没有鼓励孩子尝试,我们家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发展出家庭烘焙的新乐趣呢,真得谢谢孩子。

8给孩子选择权并尊重孩子的选择

要让孩子做事,就要给孩子选择权,并尊重孩子的选择,培养他从小学会自己拿主意、自己做主。这也是我们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就学到的。比如给孩子做吃的,不要问“咱们吃虾好不好?”而是问“咱们吃虾还是吃鱼呢?”前一种问法,大人会发现自己很快陷入和孩子纠缠“到底吃什么”的窘境,孩子说不吃虾,你只好再问吃不吃鱼,说不吃鱼,只好再问吃不吃蛋……而后一种问法,因为提供了选择,孩子往往会在其中选择一个,大人也不会陷入最后问到了孩子要吃什么,而家里其实跟本没有这种东西的尴尬。

这是个很小的技巧,却非常管用。孩子慢慢地会变得能够自己做日常生活中的决定,自己安排做某件事的时间,不会事实都依赖大人提醒、督促。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一样,不要在孩子看书时要求他马上去洗澡,而是让他选择“你是现在去洗澡呢,还是等下看完书再去?”一旦孩子做出选择,大人就不要再去做和孩子选择相悖的要求,那样孩子会觉得很挫败,觉得大人根本就不关心自己的想法,慢慢地就没有兴趣自己再拿什么主意了。而自己没主意的孩子,往往需要大人操更多的心。

现在大家讨论生不生二胎,最常听到的就是“一个都伺候得累死了,再来一个,可管不过来啦”,其实带出不用大人跟在后面伺候的孩子,真是有很多方法的,稍稍用点心思,大人孩子在家里都会更加轻松自如。

运动胎教:培养胎儿的运动能力


运动胎教是指孕妈妈适时、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和帮助胎儿活动,以促进胎儿大脑及肌肉的健康发育。

研究表明,凡是在宫内受过“体育”运动训练的胎儿,出生后翻身、坐立、爬行、走路及跳跃等动作的发育都明显早于一般的宝宝。俗话说心灵手巧,可见二者是密切联系的。

运动训练可于妊娠3~4个月开始。训练时孕妇应仰卧,全身尽量放松,先用手在腹部来回抚摸,然后用手轻戳腹部的不同部位,并观察胎儿的反应。开始时动作宜轻,时间宜短,几周后,胎儿就逐渐地适应了这种训练方法,能积极做出一些相应的反应。这时,可稍延长训练时间,每次以5分钟为宜。

到了妊娠6个月以后,可以轻轻拍打腹部。到妊娠7~8个月训练高峰时,每次也不宜超过10分钟。

运动训练时手法一定要轻柔,一定要坚持每日进行。另外在妊娠早期和分娩前期都不宜进行。

胎儿需要的是母亲的爱。怎样给胎儿以爱呢?这不但需要语言上的和煦春风、优美的乐曲,而且还需要有肢体的接触,柔情的生命的亲呢这也许是母亲的本能吧!摸一摸你创造出来的小生命,也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不要小看它的作用,腹内小宝宝可是有感觉的。

经常抚摸胎儿,可以激发胎儿运动的积极性,你也许不会明显感到胎儿发回的信号,这种信号缓慢而有节奏,只有实践,才可能有明晰的感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孕妇子宫内胎儿活动的差异,能预示胎儿出生后活动能力的强弱。在正常情况下,胎儿时期活动能力强的婴儿,出生6个月后,要比胎儿时期活动能力差的婴儿动作发展更快些。

这时,孕妇不仅是通过抚摸胎儿和他沟通信息、交流感情,还应当帮助胎儿作“体操”。在母腹中就进行过体操锻炼的胎儿,出生后动作的发展,如翻身、抓、握、爬、坐等,要比一般婴儿早些。特别是小肌肉的发育更加明显。另一方面,手巧与心灵有密切关系,动作的发育间接表明大脑的发育状况。

给胎儿“做操”时间,应选择在胎儿精神良好的时候进行。至于什么时间婴儿精神状态良好,一般认为是早晚,而且每次时间不要太长,以5~10分钟为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