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谎原因:逃避责备,害怕挨打受罚 案例:孩子说作业做完了

张女士有一个刚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儿子学习成绩不算优秀但也能排在全班中等以上的位置。可上了五年级后,张女士发现儿子越来越贪玩,每天放学回家就盯住电视不放,让他去写作业,儿子说老师布置的作业少,他已经在学校做完了。对此张女士虽半信半疑,由于自己工作太忙也没有找老师核实。直到儿子的班主任打来电话后,他们夫妻俩才知道真相:儿子学习成绩下降得很快,经常不交作业,老师曾通知他们去学校,儿子却对此避而不谈。张女士最后无奈地说:“儿子屡次说谎,我们很着急,除了担心他的学习成绩下降,更担心他说谎变坏了。”

分析:

张女士对儿子说谎一筹莫展的现象是很多家长都曾有过的,孩子撒谎是一种比较常见普遍的现象,又是一个应该引起家长警惕的问题。孩子出于某种原因,如怕责备、挨打,为博得家长的欢心,撒谎是常见的。

建议:不要惩罚认错的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例,孩子说今天在学校挨了批评或者考试不及格,父母往往是劈头盖脸一通严厉的批评,甚至体罚孩子,而说谎却常常能使孩子逃过责难。这样一来,孩子将逐渐体会到说真话会受到惩罚,不说真话倒能平安无事,甚至还可以赢得父母的赞赏。如果下次考试成绩不好或犯了什么错误时,孩子就会想尽办法隐瞒过去,以逃避惩罚。因此,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孩子第一次告诉你他在外面闯了什么祸或学习成绩不好,家长首先要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帮助孩子分析为什么会出错,一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来。这样孩子以后就不怕对家长讲实话,有了困难也愿意求助于家长。

2说谎原因:害怕受到惩罚

案例:杯子打碎了,妈妈打屁股

3岁的男孩凯凯在家里跑动时不小心碰倒桌子,碰坏了妈妈刚刚买来的精致茶具中的2个杯子,妈妈回来后当然“龙颜大怒”,质问凯凯怎么回事,凯凯胆怯地说:猫咪刚才从桌子上蹦过去,碰坏了杯子。妈妈明知凯凯在撒谎,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朝凯凯的小屁股狠狠地揍了几下。

分析:

哲学家罗素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时也说:“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的经验。

建议:

此时妈妈不要为了让孩子说真话而一个劲地盘问,那样只会使孩子把谎话编得越来越圆。为孩子创造一种说真话的宽松环境,告诉孩子人都会犯错,应当勇敢的承认,下次注意了就行了。当孩子主动说了实话后,首先要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再妥善处理孩子的错误。

3说谎原因:想象和现实混淆

案例:是大象带我飞回来的

星期天爸爸带悦悦到动物园。动物园可真好玩,狮子、河马、大象、犀牛……哎呦,看得悦悦眼花缭乱。咦?为什么动物和人长得不一样?为什么白天鹅长着丰满的羽毛和大大的翅膀?如果大象长了翅膀,它这么大块头就能带着我飞回家了。回到家后,悦悦自豪地告诉妈妈:“是大象带我飞回来的。”

分析:

2、3岁左右的孩子见闻逐渐广泛,感情丰富、语言能力逐渐发展,想象力也异常丰富。长着翅膀的大象、和房子一样大的冰箱,诸如此类天马行空的想象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中极为常见。他们常常根据自己的愿望去幻想,以想象代替现实。但由于生活经验少,缺乏知识,再加上记忆的不准确,想象往往容易受情绪支配,对一些事物分辨不清,出现想象与现实的混淆,此时说谎只是把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这种行为与孩子的品行无关。

建议:

遇到这种情况,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比如:“大象带你飞回来的,你太神气了!”来满足孩子的欲望。接下来,帮助孩子分清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现实,并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想象和愿望。

4说谎原因:理解性心理错位

案例:老师表扬我是好孩子

强强是个调皮好动的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带来的“机器猫”很好奇,一把枪过去自己先玩起来,那个小朋友哭哭啼啼地找老师告状了。老师把强强叫到一边温柔地说:“抢小朋友东西是不对的,下次改了还是好孩子。”咦?老师表扬我是好孩子了,强强心里这个美啊!回到家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而枪小朋友玩具的事情反而忘得一干而净了。

分析:心理错觉让宝宝误读别人的话

2-3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不能全面理解语言的含义。孩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足而产生了心理错觉,从而说出了与客观事实不符的话。就如同故事中的宝宝,把老师的客观评价当成了表扬,出现“撒谎”现象。

建议:

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对于这类“说谎”现象,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帮助孩子分析成人的话的真正含义,消除孩子的模糊认识。

5说谎原因:不明事理的说谎

案例:孩子在商场偷拿口香糖

在超市的收款台旁,帕特里克悄悄地把一包口香糖装进了自己的裤兜。虽然他妈妈帕姆从眼角注意到了,但她没有生气地数落他,只是对孩子说“这口香糖不是你的。”帕特里克以为没人看见他的行动,就答道:“噢,这个口香糖?这是我从家里带来的。”帕姆回答说:“帕特里克,这个口香糖是商店的,我们没有买。请把它放回货架上去。”然后她平静而坚决地抓住一孩子的手,帮助他把这袋口香糖放回了货架上原来的地方。

分析:

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会对你说谎,而且他不会明白他父母知道他没说实话。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常常不会考虑到别人的看法。

建议:多聆听并与孩子沟通

当孩子预期事情会有负面后果而说谎时,父母应了解孩子的需要,订立更实际的规则;假如是孩子可以做得到且愿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说谎了。另外,有些孩子会因为跟父母的接触机会少,所以用说谎的方法去争取父母的关注。换句话说,父母平日应加强与孩子沟通互动,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与注意。

6说谎原因:本能的逃避责任,以求保护自己

案例:史蒂维碰倒牛奶

在史蒂维两岁半的时候,他偶然在饭桌上碰倒了一杯牛奶,当时爸爸、妈妈和姐姐米茜都坐在桌旁。史蒂维低下头想了几秒钟,然后突然坐直了身子大声喊道“不是我碰倒的!是米茜!”在他的成长阶段,他否认自己做错了事,这件肆对他来说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而且,由于父母已经看到了所发生的事,毫无疑问,他们就已经知道了他是做错事的人,但是对此他是不能理解的。

分析:

孩子由于年龄小,心理年龄更小,承受能力弱,所以当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孩子因为没有经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就会本能的去躲避,以此来保护自己。

建议:

不要想问孩子你已知道答案的问题。要知道,大多数孩子(还有成年人)都很讨厌被人审问,尤其不愿别人以居高临下的方式来审问或质问自己。同时,和孩子沟通,教育孩子承让错误的方法,以及承让错误会受到表扬。

7说谎原因:想得到奖励和表扬

案例:孩子把饭倒掉

一次孩子们在吃午饭,每位小朋友们都在津津有味的吃饭,大部分孩子都快吃完了。我说:“我们班今天吃的都很快,吃完的小朋友,今天老师有奖励。吃的慢的小朋友,请快一点吃,要不一会饭凉了吃完了肚子疼。”他呀看见其他小朋友都在吃完了并得到了我奖励的小粘贴。一位吃饭慢的小朋友汐汐,就趁老师和小朋友不注意的时候,把饭偷偷摸摸倒掉了,正好被我看到了,她还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吃完了,”我听了之后问了一声:“汐汐,今天你的饭真的吃完了吗?”她看着我点了点头,我说:“用你的小嘴巴说:”她看了我两眼后说“吃完了”接着我带着批评的语气说:“说谎的小朋友老师不喜欢了,到底有没有吃完饭?”他又点了点头说:“吃掉了。”

分析:

孩子看到别人受到奖励,心里就会也想要,于是把饭倒掉,想让老师表扬他给他奖励,这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心里,也跟家长很少表扬孩子有关。每个孩子都希望博得别人的赞赏。

建议:及时表扬奖励诚实的孩子

要培养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奖励比惩罚更重要。当孩子如实告诉家长自己犯的错误,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诚实的表现,只是一味斥责孩子的错误行为,孩子的诚实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鼓励强化。家长发现孩子闯了祸之后,不要气急败坏地责问:“这是不是你干的?”因为孩子很可能怕家长生气而说“不是”。这样的问话方式实际上是诱导孩子说谎。家长可以注视着孩子的眼睛,等孩子自己说出真相,或者说:“发生了什么事?”如果孩子承认了错误或请求原谅,应立即告诉孩子:能承认错误很不简单,然后再对孩子做的错事进行批评。由于孩子的诚实行为,相应地要减轻对他的批评或处罚。

8让孩子不说谎的建议

1、父母自己要做出好榜样,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谎话和借口。

2、父母与孩子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是孩子诚实的前提条件。让孩子知道,即使他说了谎,你还是爱他的,你能理解他的心情。

3、一旦孩子说了谎,要与孩子一起商量,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用哪些更好的办法代替说谎。

4、不要用严厉的惩罚来威胁孩子,这个办法往往会让孩子说更多的谎,更加狡猾,以便不被你发现。

5、如果你发现孩子说了谎,不要立即在其他人面前指责或教训他,最好是另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单独与孩子谈。

6、大多数情况孩子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说谎,所以要让孩子尽可能说出为什么怕父母知道,这样你才能知道孩子说谎的原因。

7、平时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对孩子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孩子做错事,要作调查研究,鼓励孩子建立正向的行为。

8、如果孩子勇于承认自己做错了事,请马上用比较特别的语言表扬他。

小编推荐

孩子说谎的原意及处理方法有哪些


很多父母吐槽,自己的孩子居然学会了说谎,这让他们很惊讶。那么问题来了,孩子说谎的原意及处理方法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说谎,责任在谁?

孩子天生是不会说谎的,如果说某个孩子有说谎的坏毛病,这一定是他的成长环境出了什么问题。当孩子出现了说谎的现象,我们首先要问问自己,责任究竟在谁?

一、孩子说谎的原因。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一个是迫于压力,每个孩子最初的谎言都是从这里来的。

首先是模仿大人。虽然没有一个家长故意去教孩子说假话,即使经常说谎的家长也并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说谎。但如果家长在和孩子相处中,为了哄孩子听话,经常用一些假话来骗他;或者是家长经常对别人说假话,不时地被孩子耳闻目睹,孩子就会慢慢学会说假话。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长出于成人社会里的某种掩饰需求,经常说些虚饰的话,说只是一种社会交往技巧,并无道德上的不要,但如果被年龄尚小的孩子注意到,也会给孩子留下说假话的印象,教会他们说假话。所以如果孩子出现说谎的毛病,家长一定要首先进行自我反省。

造成孩子说谎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压力”,即家长比较严厉,对孩子的每一种过错都不轻易放过,都要批评指责,甚至打骂;或者是家长太强势,说一不二,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体恤孩子的一些愿望。这些都会造成孩子的情绪经常性地紧张和不平衡,他们为了逃避处罚、达到愿望或取得平衡,就去说假话。

二、家长该如何处理孩子的说谎问题。面对说谎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很多人习惯把儿童的品行问题归咎于孩子自身,所以习惯指责孩子,可孩子的品行习惯依赖于家长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永远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哪怕你认为孩子的毛病就是来自孩子自己,也有责任通过改变你自己唤起孩子的改变。不这样思考,你就水远找不到改变孩子的路径。

其次,遇到问题要帮助孩子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批评责备。很多家长容不得孩子有任何错误,一旦犯了错误,轻则批评说教,重则斥责惩罚,似乎家长的批评是孩子改变的原因。但其实犯错误是儿童成长的必修课,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的错误,千万不要一发现孩子哪里做得不好,就批评教育一顿。在让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说”往往是最好的“说”。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错误,比如孩子经常丢东西,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想一些预防的方案,这要比简单的批评孩子一顿有效的多。

孩子说谎,责任在谁?在解决儿童说谎问题上,家长一定要体察孩子为什么说谎,不要孤立地看一件事,要看到事情的来龙去脉,看到背后隐藏的症结。从症结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要没有诱因,孩子就没必要拿说谎来为难自己,孩子天生是不会说谎的。

孩子说谎,你慌了吗?专家说不是坏事是成长!


孩子说谎的原因比说谎的行为更重要

孩子说谎其原因无非两种:有意识说谎和无意识说谎。有意识说谎主要因为害怕惩罚、表现欲驱使、取悦父母、获得好处。无意识说谎的原因通常是理解偏差、想象和现实错位。

对于有意识说谎,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自检平日对孩子的态度是否和善、表达是否准确、要求是否得当、期望是否适度,如果答案是否,那么你之前的应对方式都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理形成莫名的压力,进而导致不良行为的出现。

通常来说,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源自对父母有条件的爱的感知。如果日常生活中,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与充分的尊重,谎言定会止于天然真实的孩子们。

而当孩子撒谎时,你需要这么做!

保持冷静

丽思有两个女儿,4岁的阿雅和2岁的阿莱。有一次阿雅和阿莱在大声吵闹,丽思非常生气,大声质问:“你俩怎么回事儿?”慌乱中,阿雅撒谎说妹妹阿莱摔倒了,事实上是阿雅把妹妹推倒了,她在恐慌中说了假话。

其实孩子欺骗他人的行为往往不是目的,反而是说谎的背后可能藏着一颗恐惧的心。所以一旦孩子说了谎,父母必须先冷静地面对孩子说谎的事实,然后仔细了解原因,耐心、客观地处理。

再者,不要把因为孩子说谎而产生的不良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这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如果丹尼斯可以先调整自己的状态,冷静下来,然后仔细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会更愿意说实话。

不要当面揭穿

当你已经看到空空如也的食品包装袋以及孩子沾满薯片残渣的手指和嘴唇,就不要再问孩子“你是不是偷吃薯片啦”,这会令孩子因为尴尬或害怕责备而说谎。如果你已经知道了真相,就不要再反问,这样只会鼓励孩子去说谎。

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尝试说:“妈妈知道你喜欢吃零食,但下次一定不能在晚饭前吃。现在去洗洗你脏脏的嘴巴和小手吧!”

赞美诚实的行为

表扬,是巩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往往比惩罚更有成效。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更是如此,当孩子鼓起勇气承认错误时,父母不应该只看到孩子的错误,而应该首先为孩子的诚实鼓掌。让孩子意识到说实话并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就会更加有勇气说实话。

理解他们天马行空的幻想

有时,孩子的谎言只是一个他们内心渴望成真的幻想。当孩子兴冲冲地跑来告诉你“卧室有只长颈鹿”,你可以去看一看说,“哇,太酷了”。而不是招牌式地说:“胡说!”孩子创造性的萌芽,是把想象和现实混淆的结果,这是做父母该珍惜和鼓励的。父母也可抓住这个时机,鼓励孩子大胆进行创造性思维,不妨问问:“你看到的长颈鹿长什么样呀?”

不过度指责

要正确面对孩子的过错,避免过度指责(训斥、讽刺、体罚),要做到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不会激发孩子的报复、对抗心理或对自身的厌恶,从而失去自信。要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耐心讲明道理。

教会孩子敢于道歉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勇敢地承认错误并说一句“妈妈,对不起”并不是一件复杂且羞耻的事情。其次,一句谎言,只是孩子暂时性的错误,所以当孩子在你面前已经表现出悔恨的迹象,你需要理解并及时原谅孩子。而且,让孩子学会并敢于道歉,也是日后一个真实且能为自己行为负责任的必经之路。

孩子说谎多动别打骂,聪明父母这样做!


说谎,多动,常常被家长们认为是不好的行为,对于说谎的孩子,爸妈就会担心孩子学坏了,性格不纯良了,面对多动的孩子,就担心他不能专注学习,甚至是患病...

到底该怎样认识和引导孩子说谎及多动的问题呢?

说谎的典型表现:喜欢说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话,有时候还一脸的无辜。

成因:说谎是幼儿期常见的行为。

主要成因如下:

1、孩子想像力有了一定发展之后,有时会出现难以分清想像与现实的情况,所以很容易把想像出来的东西当成现实来表述,产生说谎行为。

2、如果父母处处以“好孩子”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在这种压力之下,就可能会认为:只有我做个好孩子,爸爸妈妈才会喜欢我,如果我承认了某件“不乖”的事情,比如弄脏地板,他们就不会喜欢我了。

同样,她还会认为,如果我说明已经做过某项“好事”,比如分享。爸爸妈妈就会更高兴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很容易出现说谎行为。

3、有时候说谎还是孩子逃避某项“苦差事”的借口,比如,当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的时候,有的孩子还会说他生病了,试图“逃过一劫”,这时家长也要理解孩子,其实比较小的孩子,是有一定的分离焦虑的。

如何应对孩子说谎的问题:

1、如果孩子因为想像和现实混淆而说谎,我们就不妨多琢磨一层,看看孩子背后的真正需要或担忧是什么,然后在找到这个根源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说出谎言背后的真实意图,并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或排解他们的担忧。

2、如果孩子迫于“乖宝宝”的压力而说谎,我们就要检查一下是否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重新设定自己的期望标准,让孩子有机会按照正常的心理发育节奏展示自己。

3、如果孩子实在想逃避一件不想做的事情而说谎,我们就不妨看看是否孩子必须做这件事,如果可作可不做不妨放孩子一马,如果必须要做,则要给孩子讲清道理,支持孩子面对属于自己的责任或义务。

说完了撒谎,我们再来谈谈孩子多动的问题。

典型表现:喜欢爬上爬下、扔来扔去、钻进钻出、东摸西动,仿佛没有停歇的时候。

成因:发展心理学中有个“自发使用原理”,就是指有机体内部的某些机体功能形成和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婴幼儿就会自发地加以充分利用。所以,随着孩子大小动作技能的发展,孩子便可能在自发运用这些技能的过程中变得十分“多动”。

如何应对:

1、剔除不合理的“乖宝宝”情结,父母首先要认识到一个身心健康、精力旺盛的两岁孩子,本身就应该是活泼爱动的,只有那些患有营养不良或其他疾病的孩子才会懒言少语。

2、顺势而为,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宽松的活动环境,更积极的做法则是适时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让孩子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3、不要给孩子乱扣上“多动症”的帽子,否则,孩子轻则会感到逆反,而变的更加好动,重则会受到负面的心理暗示,而认为自己异于常人,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行为导向是极为不利的。

4、如果实在无法忍受孩子漫无目的的乱动,也可以引导孩子合理的释放旺盛的精力,比如,运用比较有意义的活动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带孩子走进大自然等新奇的空间,在满足孩子探索欲的同时拓展他们的视野。比如画画,搭积木等。

5、想要孩子安静专注的做事情,也可以让孩子玩沙玩水。

另外,宝宝的好动往往也是伴随着一个从出生就开始的敏感期:动作敏感期。

宝宝从一出生就进入了动作敏感期——比如你把手指塞进他的小手心,他会紧紧抓住不放;将某个物件靠近他的嘴角,他会快速地转头吸吮……这些寻常动作,都是宝宝动作敏感期的体现。

宝宝的动作发展主要包括两个大的领域,一个是身体运动如走路,另一个是手的动作。

1孩子的游走的敏感期。

一般发生在11月—2岁,这个时候的宝宝刚从爬的视角变成站起来的视角,就会孜孜不倦的一直使用自己的双腿游走;游走的敏感期不仅让宝宝可以探索到更多的世界,还可以训练宝宝腿部的肌肉群。

这时如果过多的限制宝宝活动,可能会导致宝宝的游走敏感期滞后,甚至体育及肌肉发展不够。游走敏感期之后的表现,就比如有些宝宝上幼儿园了还不能安静的坐下,常常在教室里疯跑。

2手的动作敏感期是1.5岁—3岁。

手的动作是伴随着走路而发展的,孩子走到哪里,手就抓到哪里,甚至会开始把能拿到的东西用力的扔出去。而宝宝这一系列的动作不仅训练了孩子大臂,小臂及手部的肌肉力量,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宝宝的手眼及手脑的协调能力。

而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不干涉,并且给孩子提供充分的训练机会。

例如孩子在游走的敏感期可以给孩子做一些如走线,你追我赶等的游戏。

孩子在手的敏感期的时候可以陪孩子玩一些喂小兔子吃胡萝卜之类的游戏,可以让孩子将手臂举过头顶去扔东西,给他不同材质不同重量的东西扔等等。

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尽快且顺利的度过这个敏感期,还可以丰富孩子的认知世界,提高孩子手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当孩子走够了,扔够了,他的这个敏感期也就自然而然的度过了。

如何智慧化解孩子的说谎行为?心理师这样做


【孩子说谎时,勿在众人前质问】

情况:

孩子去大伯家玩,很喜欢堂哥的两台小车子,结果把堂哥的两台小车子偷偷地放进口袋带回家玩,此时,婶婶来告诉妈妈,孩子没有询问就把两台小车子擅自带走了……。

王意中临床心理师说,如果是别的父母来告诉你,你的孩子拿了别人的车子,爸妈优先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在众人面前质问自己的孩子,可以先礼貌性地回覆会马上回家问问看孩子,进行处理;等到回到家,先观察孩子是否真的有把别人的车子拿回来在玩,如果是,妈妈可以说:「妈咪有点好奇耶,昨天没有看到这两台小车车耶,这两台是从哪边开过来我们家的呢?」

家长很激动,小孩不一定会有感觉

让孩子有机会自己说出事情塬委

大部分的爸妈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说谎,甚至偷窃的行为,都会非常急着想要马上处理与处罚。事实上,孩子根本还没有机会察觉到自己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联性,也有可能孩子还没有认知到所谓的偷牵涉到所有权的概念;唯有让孩子自己说出来,让某件事情暴露在对话之中,孩子才会真正有感觉。换句话说,爸妈应该要让孩子自己说出(意识到)自己并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就把人家的东西拿走这整件事情,接着,再来处理孩子的偏差行为。

爸妈不应陷入孩子给的理由中

这时孩子可能会急着解释:「谁叫你都不买给我,我说了很多次我很想要这两台车子了。」但爸妈这时要做的是把孩子拉回来,而不是顺着孩子做解释或是生气,可以问孩子:「所以,你做了什么?」要把焦点放在让孩子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就像在看行车纪录器一样;也要让孩子自己说出怎么做,可以改善自己的偷窃行为。

如果孩子说:「好吧,那以后就不要让我去大伯家。」可再问他,为什么不让他去大伯家,就会改变偷窃行为?孩子可能会说:「因为我真的很喜欢去大伯家玩。」家长可以自行衡量,如果孩子的话能够说服你的话,就那么做。

自律由他律而来,所以还是要让孩子知道当他做了不当行为,他就要付出他所在意的代价。最后,家长也要自己思考一下,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孩子的需求,真的没有适当满足,才造成孩子的不当行为。

孩子说谎话时,最没用的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揍孩子


文|文儿

这几天经常有妈妈留言询问孩子三岁竟然会撒谎了,训斥责备、蹲墙角......能用的方法都用了,结果孩子还是死活不说实话,还拿手里的东西扔人,甚至狠狠地说“打死你这个坏妈妈”,妈妈气不过打了孩子一顿。我大概想象了一下当时的场景,无可奈何的家长,痛哭流涕的孩子,确实也是很让人心烦又心累。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90%的儿童在3岁左右都会有说谎现象,小学一二年级有77%的孩子经常说谎,但这两个年龄段儿童的说谎心理是不同。

一般来说,3岁幼儿说谎是一种无意说谎行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想象力高度发展时期,用天马行空来形容最为不过。他们经常把幻想当做现实,加之记忆力的不准确,身体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往往会编造不存在的事件和夸大的事实。比如孩子对小朋友说:“我看见过奥特曼和变形金刚,我有超能力”“我爸爸有把和警察叔叔一样的枪”“妈妈,今天老师表扬了我,还给我买了一个棒棒糖”。妈妈会发现孩子说谎时脸都不红,于是马上开始给孩子上思想品德课,狼来了和匹诺曹的故事更是讲了不下10遍。其实,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说谎,妈妈是不用过于在意,只要你能分辨出真假就可以。如果过于干预,反而会让孩子学会真正的有意撒谎。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说谎则是一种有意说谎行为,研究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逃避一些事情和惩罚。比如:孩子的家庭作业没有完成,害怕去学校被老师惩罚,于是对妈妈撒谎自己的头疼;或者孩子不想去上幼儿园,哭着对妈妈说自己肚子疼。当然,这两个小例子还不能点爆妈妈的情绪,还在忍受范围之内,如果碰到死不承认的说谎者又该怎么办呢?

1.注意和孩子说话时的语气和情绪

当发现孩子说谎时,妈妈要控制自己说话的语气,不要让孩子明显感到你的愤怒和焦虑不安,尽量不要用暗示性的方式问孩子,比如:是不是你把弟弟打哭的?是不是你把花瓶打碎的?因为根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遇到是或不是的封闭式选择题时,往往会做出有利于自己和符合社会规范的答案。妈妈可以这样说“变形金刚哪儿去了,咱们一起找找吧”“你的新裙子怎么破了,快让妈妈看看”

2.经常和孩子交流、沟通

妈妈经常会发现孩子死活不愿意和你说真相,其实这从侧面反应出你和孩子的关系并不亲密,如果孩子感觉你们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们是愿意告诉你的。所以妈妈平时要多和孩子聊天,掌握孩子的心理动向。

听话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


那些从小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过得怎样?这是很多妈妈最近热议的话题。大多数的听话孩子长大以后都是平庸的,父母在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的时候,应该注重这个问题。

父母就像是团队里的领队,孩子就是他们的员工。但一旦决策者弄错了,路走偏了,那么“员工”的人生也会发生偏离。

其实很多爸爸妈妈都不喜欢自己的孩子,他们喜欢的是脑子里的孩子。

所以父母要求孩子听话乖巧,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去接近或变成他们理想中的样子。

这是一个对孩子塑造和雕刻的过程。

01

孩子为什么会听话?

我们所说的听话,其实是一种掌控和服从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亲子关系中,爸爸妈妈就是掌控者,而孩子就是服从者。

孩子之所以会选择听话顺从,是因为人的两个本能,趋利和避害。

当我们用一些东西去诱惑,或用惩罚的方式去对待一个人的时候,他们都会因为这两种本能而屈服于我们,成为听我们话的人。

因此,控制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向他规定对错和好坏。告诉他,你怎么做是好的,怎么做是坏的,做对了有奖励,做错了就会受到惩罚。这就跟驯养动物类似。

在《一出好戏》里,王宝强就用训猴的方式去控制那一帮人,告诉他们听话就可以获得嘉奖,不听话就会挨揍。

其实父母想让孩子听话的方式非常简单,可能只需一句“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孩子就会因为恐惧而马上乖乖听话。

因为这样的一句话,会激起孩子内心的恐惧感,而这种感觉一旦被激发,孩子对于避害的本能就会出现,因为害怕恐惧的到来,所以孩子唯有选择按照父母所希望的方式去做。

同时,这也导致很多孩子为了取悦或讨好父母,开始隐藏着原本的自己,向着父母脑海中那个理想的孩子改变。

因为想讨好父母,照顾父母需要,所以孩子选择了听话。

02

听话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

长期以往,这些一直讨好着照顾着父母的孩子,他们会失去很多东西。

他们无法拥有自己的喜好,因为听话的孩子,他们的爱好来自于父母的允许。父母允许他们喜欢什么,他们就可以喜欢什么;不允许他们喜欢什么,他们就必须放弃掉什么。

就比如:

有些孩子可能喜欢玩沙子,但妈妈觉得那个脏,不安全,所以她就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再去玩沙子;

有些孩子喜欢看毛毛虫,但可能父母觉得那些虫子恶心,会有细菌问题,所以他们也选择让孩子远离虫子。

所以听话的孩子,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爱好,就算有,也可能因为父母的原因被埋在心里深处。

他们也无法分清楚边界,很容易将自己要做的事情和父母要他们做的事情混淆在一起。

例如:妈妈要求孩子今天之内完成这篇作文,当孩子很听话地完成这个任务时,妈妈就会很开心,会去表扬孩子做得真好。但其实孩子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他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是不被妈妈关注的,因为妈妈只需要一个结果。

慢慢地,在孩子心中,他就自然而然把这些任务当作是妈妈要求我的做的事,而不是他自己应该做的事。

也因为这样,听话的孩子在边界问题上就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特别是对于“责任是谁”、“空间是谁”、“东西是谁”、“未来是谁”这些内容,他是处于迷茫的状态中的。

虽然他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但却缺乏创造力。

在听话的孩子身上,我们是看不到他有太多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从能够自主控制的游戏中获得的,但听话的孩子所接触的游戏和世界,都是通过父母加工,这样的游戏和世界都并不真实,也无法获得相应的能力。

但其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就是听话孩子自己。

既然你选择去成为一个听话的孩子,那么你就要做好为这个“称号”负担一辈子的准备。因为听话就意味着很多的事情,都会被父母或他人所代替。

就像评论所说的“平庸又不平凡”。

而不平凡则是因为在经常被否定的人的脑海中,总是充满着想象的。

当面临困境的时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总是拥有最丰富的想象力,因为现实太糟,总是希冀着一夜之间能全部改变。

听话的孩子情况就跟他们类似,在这些孩子心中都住着一个无所不能的自己,但总被现实的种种原因所困住。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会说:“要不是我父母当年那样,我现在已经如何如何了”。

人是自私的,想拥有喜欢的东西。

当孩子很喜欢一件物品,但又必须听妈妈的话放弃时,他的内心是需要承载很多的不舍和失落。同时,他对妈妈也会产生愤怒感,只是他不敢表达出来。

有很多的所谓熊孩子其实在家都很乖,只是在外面的时候,他就会表现出攻击性的一面。因为平时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敢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害怕爸妈的责怪。所以慢慢地,他会变得充满愤怒和抗拒,并且这些感觉会变成他与别人交往中的一种模式。

因此,尽管听话的孩子跟别人建立了关系,但由于情感长期习惯性的压抑,他们与别人之间的情感是无法链接和流动的。

03

该如何不再“听话”?

1.从父母的世界脱离

我经常跟我的妈妈说:

妈,你看到的世界是这样的,但我看到的世界可能是别的样子的。

我之所以看到这样的世界,是因为我脱离了我妈妈的世界。我自己亲身经历过一切,我才能形成我自己的世界。

如果听话的孩子想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对于掌控者来说,其实这是不被允许的,因为这会激发他的焦虑,打破他的自恋。所以听话的孩子必须有一个反叛的过程,从父母的世界里挣脱出来。

但如果孩子跟父母的关系连得很紧,那么孩子就永远只是父母的孩子,而不是自己本身,也就无法用自己的方式去应对这个世界,只能使用父母传递给自己的概念去解决。

2.反顾过去,是重生的机会

当我们反顾自己被养育的过程时,实际上是给我们一个选择未来的机会。

我们需要知道,世界并没有父母说得那般可怕,我们可以尝试去跟真实世界进行一个接触或探索。

但我们也不需要去改变原有的东西,因为过去的就已经成为了历史,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可我们要接受这样的遗憾。

3.摆脱依赖的状态

我们需要从依赖别人的状态中走出来,摆脱我们原本的舒适圈。

原先听话就能获得嘉奖的那种氛围,实际上是个舒适圈,因为只要你听话了,你就能获得很多好处。但当你打破舒适圈,你就需要独自去面对一些东西,需要自己去承载一些东西。

打破舒适圈的过程,就是一个叛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你不需要觉得愧疚,或者对不起父母,因为这不是你的错。

如果父母是爱你的,他们肯定是希望你活得开心,活得更好,当你将心中的失落难过告诉他们的时候,他们也不希望你继续这样下去。

这也是我们改变的关键。

以前的“听话”,或许是逼于无奈,为了讨好父母,为了活得更好。

但现在,你可以为自己争取一次“不听话”的机会,反叛的机会。

脱离父母,自己去看一看世界。

【怎样教育爱哭的孩子】爱哭的孩子怎么教育,孩子爱哭怎么教育


怎样教育爱哭的孩子

1、理解孩子的敏感性

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感觉比其他孩子更强烈,不准他们哭并非明智之举。父母应通过理解、同情、鼓励的方法,使他们逐渐坚强起来。

2、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敏感而哭泣,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使孩子善于自我认可,产生成就感。不应该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他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3、让孩子用语言表达

教会孩子善于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痛处,说清为什么要哭,这时妈妈给些安慰,可以减少哭的机会。

4、父母学会控制情绪

爱哭的孩子特别敏感,所以对大人的焦虑、紧张、愤怒、忧郁等情感,极易被影响,因此大人自己要放松,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影响孩子。如果情绪已经表露,最好立即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解释,免得孩子不断地猜想,加重敏感。但不可将自己的情绪转向孩子,因为孩子没有必要承受父母的情绪。

5、多些鼓励少点批评

对孩子要少批评,多表扬,例如,“你自己把背心脱下来,真了不起”,“让我们看看衣服上的小狗,如果我们把它调到前面来,就更好了”。孩子做事没有达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样,但他只要尽力了,就别批评他。假如孩子骄傲地告诉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于指责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而应先鼓励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后再帮助他把水擦掉。

2孩子爱哭的原因

1、父母下意识地鼓励哭

比如孩子膝盖上摔了一个小口子,父母亲就老是去“关心”他,一会儿就来问一问、摸一摸,表示过多的担心;又比如孩子为什么事不满意或为得不到某些东西而哭,父母就想尽办法让他不哭,把他想要的东西全给他。曾经有过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幼儿等待15分钟作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条件,否则,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结果,幼儿的表现依实验条件不同而变化;糖果不在眼前时,幼儿坚持等待的时间最长;有一种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减半;两种糖果都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最短。说明幼儿对眼前的诱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较弱。

2、由于受忽视而乱发脾气

比如,孩子想妈妈了,而妈妈加班还未回家,孩子委屈得不得了,乱扔东西,怎么劝都不行。

3、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

有时候当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长讲述某件趣事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漫不经心的点点头或哼哼两声,那么孩子会十分恼火的。

孩子听话好吗


孩子听话≠父母成功,3招正确执行“听话权”!孩子听话就会有好吃的?孩子不听话就必须挨揍?有时候,孩子听话反而等于了父母的不成功。

孩子太听话,其实是家长太失败。

讨好别人,压抑自己

心理学家提示:

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痛苦。

变叛逆

常言道“物极必反”,你越让孩子“听话”,有一种可能,孩子越“叛逆”!

许多父母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喜欢把自己的希望过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长此以往,父母总觉得孩子不够努力,孩子总觉得父母太苛刻。

家长要弄清楚,或许我们的愿望是好的,但绝不一定是孩子所向往的,长时间的压抑势必要找个宣泄口。

这就好比,你带流浪汉回家洗漱换装,你觉得穿着干干净净才像样,但或许在流浪汉看来,破烂的衣着才是他们一直正常、舒适的状态。

无法预料的伤害

网上的一个相似案例:爸爸带着女儿去看病,回家后,女儿问爸爸:为什么医生帮我检查时,一直用手摸我的胸口?

爸爸这才知道女儿受到了侵犯,遇到了流氓医生。爸爸问她为什么当时不说,小女孩委屈地说到,爸爸说要听医生的话,我就给他检查了。

遇到这种事情,我们无法责怪孩子的无知,却要好好反思自己。

没有底线和原则的妥协退让,换来的往往是更多的伤害。

如何正确执行我们的“听话”权?

你可能会说,说了这么多“听话”的坏处,那让孩子“不听话”就是好喽?

绝不是!“听话”这个权利,不是不能用,而是要正确用。

1.讲原则,讲纪律

比如你让孩子“听话,不要乱扔垃圾”,这绝对是合理的。

比如孩子要做危险的事,或者错误的事,你及时拦阻,并且要求孩子“听话”,这显然也是合理的。

所以,听话,是要求孩子不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事,而不要将个人的好恶和习惯强加给孩子。

2.父母双方要统一

父母在要求孩子对某件事听话时,不可以一方要求“听话”,而另一方去额外“开恩”。

时间前后也要统一,不可以在同件事上,今天“听话”,明天“不听话”。

这样父母在孩子的面前才比较有威望,孩子也会很尊重父母。否则,一方面肯定,一方面否定,孩子该何去何从?

3.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乖孩子”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根本无法生存,爱孩子,就要让他们尽可能强大起来。

◆让孩子认识到什么是善和恶

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开玩笑,哪些行为是人身伤害,所有不友善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

◆让孩子学会遇事和父母沟通

我们可以跟孩子约定一个小秘密,向孩子保证,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孩子向大人说出真实情况,父母都不会怪罪,而且一定会尽力帮助他。

有话对你说……

杜江曾经给儿子嗯哼写过这样一封信:

你是我的希望,

也不是,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

与你无关。

成年人的我们都知道一夜长大的残酷,

希望你像现在这样,

想哭就哭,

想闹就闹,

做一只可爱的小怪物。

而我们今天之所以喜欢嗯哼的不妥协,其实何尝不是对自己的过去表示一种遗憾呢?

愿身为父母的你我都能珍视和谨慎用好这份“听话”权利,把孩子培养成为善良、顶天立地的人。

听话,不是做一个令人操控的木偶,而是听了什么话。家长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牵引”,否则孝子变妈宝,自信变自卑。

听话不听话

女:“亲爱的,我想吃冰激凌”

男:“听话不?”

女:“不听话!”

男:“不听话不给买!”

女:“那我听话”

男:“乖,那东西不好,咱不吃,听话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