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为人父母的你们,没有哪个会不爱自己的孩子。但这个爱也要有个度,不能过分溺爱。那么家长怎样避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大家都知道溺爱孩子是不好的行为。随手一搜索,就能看到对溺爱的解释:“过于宠爱,由着孩子的性子,惯着孩子。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溺爱,让这个世界产生了熊孩子。而让现在的家长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的,是界限。就像“孩子可以吃糖,但是吃多少算多”一样,每个家里都有不同的规定。育儿,相对来说也是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特色和风格,是一件相对来说个性化的事,无法要求每个家里都一样,只要遵守一些育儿的大原则,孩子就能健康成长,至于细节,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

针对“避免溺爱”要遵守的大原则或界限,可以说是这几个:让孩子独立做主、尊重孩子、允许孩子犯错(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第一,让孩子独立做主。被溺爱的孩子没有分寸感,觉得自己提的任何要求都要实现。对于一些过分的要求,如果实现不了,就撒泼打滚,导致孩子成为了“熊孩子”。帮助孩子实现愿望、避免孩子失望,是做家长的本能,因为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但要分清孩子的要求是欲望还是需要。如果是欲望,就可以不接受孩子的要求。

第二,尊重孩子。有的家长平时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者填平对孩子的愧疚,就答应孩子的很多要求,尤其是在物质上,给予孩子无限制的“虚假满足”。

谈到尊重孩子,就不得不谈尊重他人。有的家长只考虑到孩子的利益,而不去考虑他人的利益,因此纵容孩子,甚至让他人承担损失,比如允许孩子不经同意触碰他人物品、公共场合喧哗奔跑,这些经常被他人批判的行为,与家长本身的素质密切相关。

网络上有人说“保护自己,拒绝生孩子”或者拒绝婚姻之类的,在很多人眼里,孩子就等同于熊孩子,这个弱势群体没办法为自己发声,少数人的问题就变成整个阶层的问题。让坐飞机或者坐火车的年轻人,一看到旁边的座位有孩子就紧张:“天啊,我这趟旅途应该很不顺利”。

家长首先要遵守公众的基本要求,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而给孩子特殊的理由。这对孩子一点好处也没有。

另外,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对于陌生人,如果他教养好或者心情好,可以包容孩子的小问题,但陌生人也完全可以不包容,这是他的权利。

第三,允许孩子犯错。溺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长有时候不信任孩子,不相信孩子能够做好,所以包办代办。理由是:“他还是个孩子、那么小”。殊不知,信任的力量能帮助孩子成长,当孩子感受到信任,他就愿意去尝试,一次成功就能让孩子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孩子独立、自信的必不可少的经历。

减少溺爱,让世界少点熊孩子吧。

编辑推荐

马景涛怎样对孩子进行胎教


昔日演艺圈大明星,现今多升格为爸爸、妈妈,教育起下一代,各有不同方式。

马景涛注重儿子语言培训

马景涛在电视剧中多演出深情汉子,但教育起下一代,他有自我看法,马景涛说,儿子马世天体力旺盛,几乎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受到儿子影响,他通常会早起带着儿子一起去运动1小时,才返家开始一天的工作,为的是要儿子从小就有强健的体魄。

马景涛同时也很注意胎教,老婆吴佳尼怀孕时,他几乎天天放“史瑞克”、“人猿泰山”等电影,所以儿子出生后,果真头好壮壮,连岳母都好奇:“这孩子怎么长得这么壮?肯定是在母亲肚子里练的”他笑说,自己每次从外面回家,就会对着儿子大喊:“大金刚回来啰!”儿子也跟着发出“嗯、嗯”的回应声,他笑说:“可见得胎教真的有用。”

因为长期在大陆生活,对儿子的语言教育,马景涛说,他会主动要求岳父母多和儿子说说上海话,“小孩能多学一些语言总是好的”,他将普通话列为基本语言,再辅以上海话,未来还打算让儿子上美语学校,希望他能精通国际语言。

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会力


近日有专家指出智商对孩子们来说不是最重要的,而社会力才是。那什么是社会力呢?简单来说社会力就是人类改善社会的能力。再说的简单点是帮助孩子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的能力,这样听着是不是感觉很重要了呢?

专家甚至还说孩子之间智商一般相差不多,基本上就是先天决定的,而社会力不同,这种能力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能力在孩子们的书本上是没有的,最好是由父母来引导、教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那么重点来了,怎么培养孩子的社会力呢?建议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责任感的真实写照,你没有责任感是没有组织的动力的,孩子如果从小培养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那长大了真的是前途不可限量,不过组织能力也是要从小锻炼出来。

举个常见的例子吧,随地扔垃圾:这个真的是很多人平时都不太注意的,平时教导小孩不要随手扔垃圾,告诉孩子乱扔垃圾的坏处。往往越是这种小事越起到锻炼的作用。

二、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现在是一个合作才能共赢的时代,合作能力是适应社会,立足于社会必不可少的能力。那么怎么才能锻炼自己的合作能力呢?

1、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调整

2、不要做旁观者

3、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语言是我们进行交流的工具,不要把这种工具给荒废掉,儿童时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最快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时候,多让孩子交朋友,多与别人交流。或者父母自身努力去做孩子的朋友,多与他们交流,这样也便于了解自己的孩子。

希望家长多重视孩子在学校表现的同时,也多注意下孩子的家庭教育。

【怎样培养幼儿的好习惯】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幼儿的好习惯

1、适当为孩子确立规矩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确立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二至三岁时,家长就应该给他立下规矩,诸如玩完玩具必须放回原处,否则就没玩具。大一点儿的孩子给他制订每天大致的作息时间,明确劳逸和做事的要求,让他意识到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秩序和准则,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肆意违背。

2、教育要得法

家长要依据孩子的实际采用适当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注意讲求方法和实效。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可采取转移目标,让孩子选择、给孩子一个台阶下等方法。

3、统一要求,形成合力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要求上一致。调查表明,家长抚养孩子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研究的结果非常令人吃惊,在“权威型”的家里,家长要为孩子制定一些规则,孩子可以选择的很少,而且必须遵守家规。

4、把爱和严结合起来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还需要家长具有一定的意志力。立下规矩后就要督促孩子坚持去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形成一个好的习惯。

2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应该遵守的原则

1、有利的环境

必须给孩子提供养成好习惯的适当环境,尽量避免任何破坏这种好的环境的行为。家长要努力营造和谐、安定的家庭环境。软件方面,要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克服不良的生活习俗,创造宽松、民主、对话、交流、沟通的人文环境,喜爱探讨、钻研的学习情趣,和睦的亲子关系等。硬件方面,居室灯光的设计、字画的张贴、书籍的购买、卫生的打扫、物品的摆放等要体现的和谐、舒适,让家成为亲子双方共同感到舒心和温暖的港湾。

2、耐心的引导

望子成龙的心情人人都有,但操之过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不能要求孩子马上养成许多好习惯,必须有耐心,慢慢地引导孩子。

3、及时的称赞

发现孩子无意中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时,家长应立即给予称赞,以示鼓励,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

4、良好的示范

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5、坚决的态度

在孩子面前,家长必须有主见,做每一件事都要态度坚决。家长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就会受到影响。

6、默契的合作

成人之间态度的不一致极大地阻碍着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即使成人有不同意见,也要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讨论,大家在商谈中寻求一个共同的解决办法。

3培养孩子习惯的注意事项

1、多实践

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6位家长围着一个孩子,包办代替的现象非常严重,使孩子养成娇惯、胆小、专横的坏习惯,建议家长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可以在旁边给予引导和适时的帮助,让孩子在实践中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2、理性教育

遇到孩子做错事情,要根据孩子理解水平给予讲解并告知应该如何去做,要多用肯定的口吻,比如“应该怎样……”“要怎样……”多用这样的口吻引导幼儿,少用否定的口吻,比如“不准……”“不允许……”,遇事要多强调,正面引导,这样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概念,如果需要示范,请家长一定要放下面子跟孩子一起来做。

3、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3岁以下的孩子要鼓励每一个小的闪光点,3岁以上的孩子特别希望家长给予好的评价,这时家长要表扬幼儿克服困难做到的事情、进步的事情,不要乱给孩子戴高帽,给孩子错误的引导。

4、言传身教

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家长要做到。

5、要常坚持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需要家长长期的教导,孩子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学习21次才能记住,希望家长在培养过程中要有耐心。

6、要与幼儿园配合一致

每个幼儿园培养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希望家长能与幼儿园老师常沟通,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胎教对婴儿都有怎样的影响?


一直以来,人们对胎教都持有将信将疑的态度,怀孕期间给孩子听音乐、读书、和肚子里的孩子说话真的对宝宝有好处吗?未出生的宝宝能感知到吗?

其实,胎教不但有科学道理,而且也可以通过“基因开关”影响到胎儿。在怀孕期间,你可别小看了父母的言行,如果心情舒畅,经常听音乐,这些行为可以通过表现遗传来调控基因,一旦这些基因开关被打开之后,母体基因的“编程效应”就通过神经因子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发育,从而改变某些基因的表达。

一、胎教对婴儿影响如何

现代妇科医学研究证明,生活在母亲子宫里的胎儿是个能听、能看、能动、能感觉到外部刺激的小生命,母亲对外界事物的感受都能通过某种手段巧妙地传递给胎儿,影响胎儿的生长和发育。近年来,胎教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受过胎教的婴儿,智商高于未受过胎教的婴儿。经过胎教训练的婴儿朦胧期短,智力发育快,语言能力强,动作协调敏捷。一般来说,应从胎龄5个月开始对胎儿实施定期定时的声音和触摸刺激。声音包括胎教音乐和父亲的语言、爱抚讲话。触摸包括孕妇本人或丈夫用手轻轻抚摸胎儿或拍打胎儿。这种刺激被胎儿感受后可促进胎儿的感觉神经和大脑皮层中枢更快发育。用相同的声音刺激胎儿,可以引起胎儿大脑中初浅记忆,这样坚持几个月,孩子出生后听觉比一般孩子灵敏,记忆力比一般孩子强。给胎儿听的胎教音乐要选择经过医学、音乐学设计和声波学规定的胎教音乐,不宜用迪斯科、摇滚乐,避免噪声不良刺激。胎儿在母体里面最早的接触是声音,如母亲的心跳、脉搏等,利用先进仪器让胎儿在腹中欣赏音乐,有助于他的身心健康成长。妇女在怀孕之后,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将个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激动减至最低限度。多看美丽的风景、图画,多接触美好的事物,避开令自己情绪激动的东西,不要阅读恐怖、悲伤的书籍或看恐怖电影,如此使母体心境平和舒坦,让胎儿在母体内轻松成长。实验显示,将扩音器放在孕妇隆起的腹部,经常让胎儿聆听美妙的音乐,到胎儿出生后约1周,就会选择他所熟悉的声音。专家的研究证实,大多数的婴儿会选择母亲的心跳声以及在母亲腹中时听过的音乐,由此可知,胎儿是有记忆能力的。从统计学上也发现,怀孕过程顺利,生理、心理及情绪较佳的孕妇所生的婴儿,比条件较差的孕妇所生的婴儿在发育上理想得多。

二、对胎儿最有吸引力的是什么

胎儿是由母体孕育的,母体是胎儿赖以生存的内部环境,也是胎教的主体。母亲的身体素质、营养状况和生活方式都直接关系到胎儿的生长和发育;母亲的文化水平、保健常识又直接关系到胎教艺术的高低。在实施胎教方面,对胎儿最有吸引力的是妈妈的声音。胎儿会在醒着的大部分时间里去耐心地听妈妈的声音,识别妈妈与别人的谈话内容和方式。通常情况下,从发现自己的腹内已经萌发出一个小生命起,多数未来的母亲便意识到保护和培养这一幼小生命的责任感,她应该努力捕捉来自子宫内的任何一点细小的信号,自然而然地开始和小生命对话,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与胎儿对话交流时,要求孕妇每日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避免过劳,保证睡眠时间,每日要有适宜的活动;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不去空气潮湿的环境,避免精神刺激和外界环境干扰,保持心情舒畅。在孕母身心健康及有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条件下,使胎儿能够健康发育。孕妇要加强保健知识的学习,经常到医院妇科检查,向医生求教有关胎教方面的知识,增强对加强胎教的认识,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注爱心;要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增强体质,加强修养,睡好觉,保持充沛的精力,为孩子的超早期教育做好准备。

三、胎教从何时开始

胎教是母亲通过动作和声音与腹中胎儿对话的一种有益的手段。据观察,胎儿发育到第4周时,其神经系统已经开始建立,可辨认胚盘与体蒂;第20周开始对光线有反应,医生检查孕妇时可听到胎心音;第26周时听觉反应开始出现;第28周时已经能够对音响刺激做出充分的反应;第35周时就迅速敏锐起来;在出生前的最后3个月时,胎儿甚至能够偷听大人谈话,分辨出男性和女性的声音,并且能感觉到母亲的情绪。可以说,胎儿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为迅速、最为关键的时期。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时期,正确实施科学有效的、切实可行的胎教手段(如系统地对胎儿说话、放音乐、拍打和抚摸等),最大限度地开发胎儿的潜能,使孩子成为更加聪明、健壮的天才儿童。

对话可从怀孕3~4个月时开始,每天定时刺激胎儿,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总是一个内容,花样可多一点。对话的内容不限,可以问候,可以聊天,可以交谈,也可以自己给自己讲故事,以简单、轻松、明快的语言,和腹中胎儿对话。如早晨起床前轻抚腹部,说声“宝宝,别睡懒觉了,该起床了!”打开窗户告诉胎儿:“今天天气真好。”中午吃完饭后告诉胎儿:“宝宝该休息一会儿,妈妈太累了。”洗脸、刷牙、梳头、换衣服时都可以不厌其烦地向胎儿解说。看电视时,问宝宝:“听到动画片的声音了吗?”最好每次都以相同的词句开头和结尾,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强化效果比较好。母亲每天都把脚抬高并听同一首舒畅的音乐,如“彩云追月”、“小燕子”、“世上只有妈妈好”等,将对胎儿成长发育有更大益处。在32周时,胎儿就能够记住自己天天都听的那支音乐了。

四、如何选择胎教音乐

如何选择胎教音乐呢?应选择舒缓、轻柔、流畅、欢快、表现力度适中的乐曲,避免那些节奏快、力度强、喧嚣、嘈杂的乐曲。给母亲听的音乐,应优美、宁静,可使母亲感到轻松愉快,情绪稳定;给胎儿听的音乐,应以C调为主,基调轻松、活泼、明快,以不带歌词为好,这样能激发胎儿的情绪和反应。市面上出售的音乐磁带很多,选择时应予以注意。总体来讲,优美抒情的中国传统乐曲、民族乐曲、西方古典乐曲、摇篮曲、圆舞曲等对母子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但即便这种音乐,也要视录制质量好坏再做选择,演奏水平低或录制音大,或放音器失真,也会降低音乐胎教的效果,甚至成为噪音。

另外,有人主张根据胎儿的性格类型来选曲,对于活泼好动的胎儿听一些节奏舒缓、旋律柔和的乐曲,如摇篮曲等;对于文静、不爱活动的胎儿听一些轻松活泼、跳跃性强的儿童乐曲,如“快乐的罗索”、“小天鹅舞曲”等。事实上,胎儿在子宫内听过这支音乐一段时间后,就能随着音乐节奏摆动身体,与母体进行活动对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