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孩子说谎的行为,想必父母们都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孩子这么小就学会说谎了呢?那么两岁孩子说谎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在身心不断发断发育的过程中,获得了一项新技能:说谎。说谎是孩子掌握更高级社交技巧的—一种表现。“诚实”虽然是父母必须让孩子认识的一种重要品德,但“说谎”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孩子学会说谎,做父母的不必太过着急,但一定要查明原因,正确引导。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父母怀疑自己的孩子说谎时,要先搞清楚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说谎以及为什么说谎。有的时候父母的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没有弄明白事情真相就鲁莽行事,给孩子一通批评,可能会给孩子的内心造成不好的影响,甚至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孩子说谎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1)无意中说谎

2岁孩子的语言发展处于一种模仿与猜测相结合的阶段,不能准确地、有目的地反映客观事实,比如他会把自己做的事说成是小动物做的。另外,由于2岁孩子对物品的归属概念模糊,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自己的,无意中就会出现一些说谎的现象,比如在与同伴玩耍的时候,会把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拿回家,并且坚持说那是他的。

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父母要帮助孩子分清“时间”与“所有权”的概念;另一方面,父母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回家”。

(2)为了获得成就而说谎

在婴儿时期,孩子就已经产生了表现欲和表现能力。2岁的孩子,表现欲会更强烈,比如学会了用积木搭建一座房子,或者学会了画画,都会高兴地告诉父母。但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限还分不清楚,在表现欲的驱使下,会把头脑中产生的许多极其生动、逼真的想象,兴奋地说出来,以满足他的虚荣心。

(3)模仿成人说谎

2岁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成人在社会交往中推托或者敷衍的话,都可能会被孩子模仿,并且在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会使用。还有一种情况母的许诺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兑现,比如答应周末带孩子去奶奶家,但由于种种情况未能实现,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是在说谎,进而产生自己也可说谎的想法。遇到这些情况,父母首先要向孩子认错,并请求原谅,然后向孩子解释清楚没有做到的原因。

(4)希望实现某种愿望而说谎

2岁孩子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与成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很多孩子常会因为内心的需求没得到满足而说谎,比如,把希望父母带自己去游乐场玩说成父母已经带自己去游乐场玩过。这种情况下,只要父母满足孩子的需求,就能避免孩子出现说谎的现象。

(5)为了逃避恐惧的事而有意说谎

哲学家罗素说过,“幼儿的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当2岁的孩子面对一个让他感到害怕的人或环境时,为了消除内心的恐惧,就会出现说谎的行为。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其实不必感到愤怒。说谎虽然不好,蚀换一个角度看,则表明孩子的智力发展是正常的,表明他知道事物的因果关系,这样的说谎是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

此时,父母应当态度温和地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向孩子表现出宽容的态度,避免因过于严厉丽给孩子造成压力。。然后,父母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并鼓励他说出真相。当孩子说出实情后,不要因为他做错事而责怪他,而要教他如何避免再次犯错。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能防止孩子因恐惧而再次说谎。

相关推荐

孩子上课不专心是怎么回事


友:我儿子5岁,上中班,老师反应他上课不专心,好动。可他看动画片,看别人打电脑游戏又特别专心。我想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茅于燕:从介绍可知孩子不是患了注意力不集中症,因为他对许多事注意力又非常集中。

想要孩子上课注意力集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与教师保持联系,知道孩子在哪些课上不专心。很可能是听不懂、不会做,因而没有兴趣而不专心。比如学数,他不懂数;学画画,他画不像等。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补课,让他跟上班上的小朋友。也可能他都会了,因而不专心,可以教育他帮助不会的小朋友,当个小老师。

2、对老师讲的内容没有兴直趣,不是不会,也不是会了,而是根本不关心,心里想着自己喜欢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激发他想长大、想当大孩子的心理,大孩子是什么都应该学,都要会的,所以你也要好好学习,专心听讲。

3、他已经5岁了,一般的话都会回答了,可以和他谈话,了解他不专心、好动的原因。是不是不喜欢这位老师、是不是刚上课前玩的游戏还没有玩完,心里惦记着。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教育,如对老师有意见,也可以把他的意见婉转地对老师谈,改变师生关系;如老是惦记着上课前的游戏,则应该和他讲道理,上课时一定要好好上课,下课后再玩。

4、对他所做的好行为,应尽量表扬,树立起他的自信心。特别要让老师表扬他的好行为,这样可以密切师生关系,他上课时会听老师的话,专心听讲。

爱告状的孩子是怎么回事


爱告状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孩子为什么喜欢告状呢?幼儿园和小学老师们处理的最多的最常见的问题应该就是孩子告状的行为。

不要问包子麻麻为什么知道,因为家里有两只一大一小的小包子。

尤其是只大包,动不动就投诉:妈妈,弟弟抢我玩具了;妈妈,弟弟推我;妈妈,弟弟拿我东西吃……然后小包呢,因为还不会说话,就懂不懂哭鼻子,朝着麻麻嚷嚷。

有时候大包子还会说幼儿园里那个小朋友做的不好,她就告诉老师了……每每听到包子这么说,包子麻麻都有些担心,害怕把包子引到坑里去了。

因为包子麻麻会在生活的小细节上教会包子很多生活技能,可能会比幼儿园的某些小朋友稍微知道的多一丢丢,所以她会很不客气地指出同学仔有些不合理的行为,或者直接跑去告诉老师。

真的担心她会演变成金手指!!!

这个告状的原因,结合包子在家和在幼儿园的表现,包子麻麻基本总结出几点:

1.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

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二孩或者多孩家庭,大孩子向家长抱怨小孩子的不是。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而父母的精力一般会更多放在年纪较小的孩子身上,因此大孩子会希望通过投诉、告状的方式获得关注。

2.感到自己更加优胜

典型的小孩子的心理,其他人做的不够好,而我做的好,比他懂得更多,我比他更加优秀。

3.证明自己更加懂规矩

“老师,小明没有把玩具放好”,“老师,小花乱扔垃圾”,“老师,这个小朋友没有排队”……我可是知道要遵守规则的哦!其实,自己都不一定做的到,就是想要让老师知道自己懂很多。

4.希望得到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妈妈,弟弟抢我玩具了”,“妈妈,这个小朋友没有轮着玩滑梯”……潜台词就是我要玩玩具,我要玩滑梯,你帮我去要。

5.验证是不是每个人都得遵守规则

“妈妈,弟弟已经看自己爱看的电视好久了”,“妈妈,爸爸又在玩游戏了”……为什么我只能看一集电视?小弟弟可以多看吗?爸爸能够总是玩游戏吗?

6.想大人来解决问题,不习惯自己处理

有的孩子习惯了什么都要大人出面,不懂得也不愿意处理和其他孩子的冲突,转而向大人求助。其实,大人的思维方式不一定适合,孩子间的一个小物品交换可能已经可以解决问题了。

当告状演变成一种行为习惯的时候,孩子很大可能因此被同伴排斥,而且不能独立处理人际关系甚至缺乏主动的能力和自信。

面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作为家长或师长应该怎样引导呢?

相当部分家长和老师认为,不理会孩子这种告状行为即可。甚至有的会对孩子的告状行为进行呵斥、训到和禁止。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让孩子处于困惑和无助的境地。

作为和孩子日常接触最多的家长或老师,可以在每一次的告状中让孩子学会分辨什么时候可以自行处理,什么事情需要大人帮助。让孩子分清大事还是小事,同时要明确告诉孩子涉及安全问题,应该第一时间告诉大人。

另外,在孩子告状的时候,告诉孩子这类事情的处理方式,鼓励孩子尝试自己解决。如果孩子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他们也会觉得自己很厉害,棒棒哒!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作为家长,请务必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少评论他人长短,用积极正面的行为引导孩子。因为孩子处事的方式就是学着大人的,也就是你的处事方式。

婴儿的气质是怎么回事?


婴儿的气质各不相同,对于不同气质的宝宝,父母要采取相应的教养策略,比如对于一个正在向电源插座里塞东西的宝宝,如果他是个适应能力强的孩子,父母只要向他讲清楚道理就行了;如果他是个容易分心的孩子,则只能转移其注意力;如果他是个固执的孩子,父母只好把他转移到另一个房间,才能使他远离危险。那么,婴儿的气质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婴儿气质的9个方面

对于婴儿的气质,不同的研究者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心理学家托马斯?切斯在对婴儿行为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质的9个维度,根据他们的观点,婴儿气质应该包含以下9个方面的内容:

1、活动水平

指宝宝在睡眠、饮食、穿衣、游戏等过程中身体活动的数量。

2、生理活动的节律性

指宝宝在吃、喝、睡、大小便等方面是否有一定的规律。

3、注意分散程度

比如玩耍时,用其他物品去吸引他,他是否容易分心。

4、接近或回避

指宝宝面对新情景、新的刺激及陌生人时,是主动接近还是表现为退缩。

5、适应性

指宝宝对新环境、新刺激的适应能力,能否适应及适应的快慢程度如何。

6、注意的广度和坚持性

如宝宝对自己喜欢的玩具是否能玩很长时间,玩智力玩具能否坚持到最后独立完成。

7、反应的强度

比如宝宝感到饥饿时,是放声大哭还是低声抽泣。

8、反应阈限

比如婴儿期的宝宝对声音的反应是否迅速,大一些的宝宝对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混在一起是否在乎等。

9、心情质量

指积极、愉快情绪与消极、不愉快的情绪相比较的量。

你的宝宝属于哪一型

专家根据婴儿气质的9个方面的表现,还将婴儿气质划分以下三种类型:

1、容易型

这类婴儿在吃、喝、睡、大小便等方面很有规律,也较容易适应新的环境、新事物及不熟悉的人。宝宝往往对父母及照顾者的哺育有着积级的反应,容易得到父母的关爱。

2、困难型

这一类的宝宝人数较少,他们时常表现为大声哭闹、烦躁不安或爱发脾气。在饮食、睡眠方面也缺乏规律性,常常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和活动,常常情绪不佳。养育这类宝宝需要父母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宽容。

3、迟缓型

这类宝宝的活动水平低,情绪总是不太愉快,不像困难型的宝宝那样总是大声哭闹,而是表现出安静、退缩的样子,往往逃避新刺激、新的事物,对外界环境及生活变化适应较慢。

值得年轻父母注意的是,这类宝宝的典型行为特征出现得较晚,易被父母忽视。在婴儿早期,他们可能仅仅是对洗澡、新的食物表现出不感兴趣或不配合,他们的逃避行为也只是以一种安静的方式出现。时间一长,也许有的父母会因为宝宝过于“胆怯”和“无能”而强迫宝宝去适应新的环境,这样做反而会增强宝宝的逃避反应,压力越大,宝宝的反应越强烈,亲子关系就会出现紧张“局势”。

也有一些父母会为自己的宝宝“胆怯”和“逃避”而担心,采取过度保护的办法,不让他去适应或接近新环境、新刺激,这样做也会使宝宝的各种能力的发展受限制,影响宝宝心理的正常发展。

孩子脾气越来越差是怎么回事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的一些坏毛病也就渐渐体现出来了,比如说脾气越来越差。那么孩子脾气越来越差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吧。

经常听到有宝妈吐槽,自家两三岁的宝宝脾气大,稍微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大哭大闹,要喝水或是拿玩具父母动作稍微慢一点,宝宝们都会不依不饶的,一分钟都等不了,要什么东西必须马上拿到手,一点耐性也没有。在场的几个妈妈都有同感,感觉现在的宝宝是不是都是这个样子的:脾气大,没耐性。

其实,说孩子脾气大、没耐性的宝妈们没有意识到,宝宝没耐性并非与生俱来的,到底是谁让自家宝宝越来越耐性的。这一代80后当父母的,大多都是生育一个孩子,孩子一出生就有六个大人来疼,有条件的再加上保姆,一大堆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所以有的人的初衷: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是有求必应,而且越快越好,孩子所有事情都是家里的头等大事。

父母家人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给孩子带来一种错觉:我要干什么就得马上干什么。父母家长一味地“即时满足”孩子,久而久之,宝宝们就难以接受有限的等待和忍耐;欲望的沟壑因此越来越深、目标频繁地转移,很快令父母家人应接不暇。如果已经养成了这种意识,宝宝们的脾气会变得越来越急躁。

宝宝缺乏耐性的危害

没有耐性的孩子,情商也会相对较低。他们会表面在比较散慢、自控能力差、适应性差、依赖性强、惧怕进入新环境等;在小挫折面前,往往也表现出急躁、知难而退甚至暴力的苗头。因为想要的东西得来太容易了,他们也不懂得什么叫“珍惜”。基本上这样的孩子没有什么幸福感可言。

孩子欲望的满足分为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五种。

给宝宝灌输“等”的概念

通常一岁左右的宝宝还不明白“等一下”的含义。当他们指着门,拉着你的衣服,嘴里念叨着“走、走”的时候,妈妈们应该会明白了,宝宝的意思是要出去玩。这时,妈妈可以跟宝宝慢慢说:宝宝先在这里等一下,等妈妈给宝宝水杯装满水,妈妈就带宝宝去楼下玩,好不好?这时宝宝通常会点点头,表示同意。但这个过程不能让宝宝等待太久,最多两分钟左右。因为对于1岁的宝贝,最初能等上三五分钟已经是不容易了。

宝宝耐性差、脾气大不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如果家里有这样的宝宝,父母得反思一下与宝宝的相处方式,是不是无条件即时满足型的父母。如果要让宝宝等,要跟宝宝讲清楚为什么要等,两到三岁的宝宝还可以强化等的时候,比如说,等妈妈三分钟,或者让宝宝数完多少数,妈妈做完什么事,就可以陪宝宝做他想做的事情了。这里最重要的话,父母不能骗宝宝,讲话算数。

有的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会斥责孩子,例如孩子在嚷嚷着要玩具的时候,家长们会呵斥孩子说“不准哭,再哭就把你丢在这”,或者是“你再哭的话,警察就来把你带走”等等这样的话语,其实这就是压抑性的管理,这种疏导情绪的方法会让孩子的情绪被抑制,他们会慢慢变得封闭,叛逆等等,这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家长们最好不要用。

有的家长在见到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会采用冷暴力,让孩子独自待着,并不理睬他们,这样的结果导致孩子变得沉默寡言,同样变得冷淡,或者是让孩子变得更加闹腾,甚至叛逆以此来达到引起父母注意力的目的。这两种极端的性格都不适合孩子健康成长,所以家长们不要对孩子冷暴力,那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还有的家长特别溺爱孩子,在他们发脾气的时候会纵容他们,例如当孩子要求买玩具,或者是要求买新衣服的时候,家长们会顺从地给孩子购买,让他们能够开心,不再发脾气,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更加骄纵不听话,导致孩子出现自私的性格,所以这种疏导情绪的方法也是不可取的。

不管哪种管理孩子情绪的方法,都需要父母们有耐心,要对孩子进行教育,你可以和孩子进行交流,告诉他们为何不能这样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便可以让孩子能够自我管理情绪,能够变得更加懂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