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教能够提高孩子后期的学习效率,早教最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2岁左右宝宝爱掐人怎么回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我家宝宝过了1岁半之后,掐人的事儿就时有发生,昨天和邻居哥哥一起玩,她拿了新玩具想和哥哥一起分享,哥哥没理她,她就直接过去“掐”了哥哥的屁屁。

晚上睡觉之前又把已经睡着的老公直接给“掐”醒,宝宝沉迷于“掐”人,把她爸爸从睡梦中掐醒的事儿也不是一次两次。

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表姐家2岁大的宝宝身上,表姐说有一天早上起床,宝宝自己在玩,她在厨房,不一会儿宝宝过来要抱抱,没想到表姐刚抱起来宝宝,宝宝就直接过来“掐”她的脸。

相信这样的情况,在有2岁左右宝宝的家庭里都会遇到。分析原因,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爱掐人,多数原因是这样的:

宝宝“掐”了别人,可能是因为他想吸引大人或者小朋友的注意。

他喊了妈妈,或者他表达了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意向,但是大人没顾上立马回应他,小朋友也可能当时在被其他好玩的事吸引没给回应,就这样彼此沟通不到位,宝宝生气了,他就直接上手去“掐”,毕竟“掐”了之后会立马得到回应,尽管有时候的回应是“被打”、“被训”,可小宝宝才管不了那么多。

应对措施: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都会比较黏人,所以大人在宝宝表达了想要抱抱或者其他意愿的时候,不要对宝宝爱理不理,实在是抽不开手可以先在语言上安抚宝宝。

在宝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大人也要照顾好宝宝的情绪,小朋友没有回应宝宝时,大人可以适当的介入,告诉宝宝要等待,一定不要在小朋友不搭理宝宝的时候大人也不管不顾。

宝宝“掐”了别人,可能是他认为“掐”是一种友好的玩耍模式。

有时候宝宝掐了别人,可能不太疼,大人也就没说什么,甚至还表现出了“没关系”“挺好的”一些这样的情绪,次数多了宝宝就会感觉“掐”着挺好玩的,就会把“掐”也用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

应对措施:不管什么时候宝宝有了“掐”人的行为,大人都要及时制止,并且告诉他掐人是不对的,说的次数多了,宝宝又处于对什么都好奇又什么都在学习的阶段,一来二去宝宝也就记住了。

此外,家长们也要注意定期给宝宝修剪指甲。宝宝的指甲生长速度要比大人快,所以正常情况是一周至少要给宝宝修剪一次。

相关推荐

爱告状的孩子是怎么回事


爱告状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孩子为什么喜欢告状呢?幼儿园和小学老师们处理的最多的最常见的问题应该就是孩子告状的行为。

不要问包子麻麻为什么知道,因为家里有两只一大一小的小包子。

尤其是只大包,动不动就投诉:妈妈,弟弟抢我玩具了;妈妈,弟弟推我;妈妈,弟弟拿我东西吃……然后小包呢,因为还不会说话,就懂不懂哭鼻子,朝着麻麻嚷嚷。

有时候大包子还会说幼儿园里那个小朋友做的不好,她就告诉老师了……每每听到包子这么说,包子麻麻都有些担心,害怕把包子引到坑里去了。

因为包子麻麻会在生活的小细节上教会包子很多生活技能,可能会比幼儿园的某些小朋友稍微知道的多一丢丢,所以她会很不客气地指出同学仔有些不合理的行为,或者直接跑去告诉老师。

真的担心她会演变成金手指!!!

这个告状的原因,结合包子在家和在幼儿园的表现,包子麻麻基本总结出几点:

1.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

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二孩或者多孩家庭,大孩子向家长抱怨小孩子的不是。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而父母的精力一般会更多放在年纪较小的孩子身上,因此大孩子会希望通过投诉、告状的方式获得关注。

2.感到自己更加优胜

典型的小孩子的心理,其他人做的不够好,而我做的好,比他懂得更多,我比他更加优秀。

3.证明自己更加懂规矩

“老师,小明没有把玩具放好”,“老师,小花乱扔垃圾”,“老师,这个小朋友没有排队”……我可是知道要遵守规则的哦!其实,自己都不一定做的到,就是想要让老师知道自己懂很多。

4.希望得到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妈妈,弟弟抢我玩具了”,“妈妈,这个小朋友没有轮着玩滑梯”……潜台词就是我要玩玩具,我要玩滑梯,你帮我去要。

5.验证是不是每个人都得遵守规则

“妈妈,弟弟已经看自己爱看的电视好久了”,“妈妈,爸爸又在玩游戏了”……为什么我只能看一集电视?小弟弟可以多看吗?爸爸能够总是玩游戏吗?

6.想大人来解决问题,不习惯自己处理

有的孩子习惯了什么都要大人出面,不懂得也不愿意处理和其他孩子的冲突,转而向大人求助。其实,大人的思维方式不一定适合,孩子间的一个小物品交换可能已经可以解决问题了。

当告状演变成一种行为习惯的时候,孩子很大可能因此被同伴排斥,而且不能独立处理人际关系甚至缺乏主动的能力和自信。

面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作为家长或师长应该怎样引导呢?

相当部分家长和老师认为,不理会孩子这种告状行为即可。甚至有的会对孩子的告状行为进行呵斥、训到和禁止。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让孩子处于困惑和无助的境地。

作为和孩子日常接触最多的家长或老师,可以在每一次的告状中让孩子学会分辨什么时候可以自行处理,什么事情需要大人帮助。让孩子分清大事还是小事,同时要明确告诉孩子涉及安全问题,应该第一时间告诉大人。

另外,在孩子告状的时候,告诉孩子这类事情的处理方式,鼓励孩子尝试自己解决。如果孩子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他们也会觉得自己很厉害,棒棒哒!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作为家长,请务必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少评论他人长短,用积极正面的行为引导孩子。因为孩子处事的方式就是学着大人的,也就是你的处事方式。

宝宝爱撕书、咬书是怎么回事?


1岁左右的宝宝会伸手拿书了,也能像大人一样坐正看书,有的宝宝会自如地翻书,还有的宝宝甚至能聚精会神地看书中的图画,爸爸妈妈欣喜不已,给宝宝买了好写书,准备让宝宝看,结果宝宝却又不那么爱看了,不是对着书本拍打,就是把输往嘴里塞,甚至用力地咬或用手撕,这到底是怎么了?

宝宝咬书是口唇期的正常表现

孩子爱吃书是因为正值口唇期,通过嘴来认识事物,将看得到并能够拿得到的东西放到嘴里撕咬,这是1岁宝宝在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必要感官刺激。大人要顺其自然,不必禁止,还要调整好心态:这一时期拿书给孩子,不应注重于看,而是让他自己去探索、体验,还要注意书的清洁。

宝宝撕书,体会的是乐趣

宝宝还意识不到撕书所造成的后果,他只是觉着好玩,那一声“撕拉”可以带给他无穷的乐趣:

1、声音真奇妙,宝宝对周围的声音很好奇,把书撕成两半时,“撕拉”一声,宝宝会觉得很刺激,他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要再来一次。

2、抓握真满足,宝宝的手部动作发展了,他需要运动来满足自己对身体的自信,抓住书的一角,翻开书页,然后用力一撕,小手定会觉得很满足,书的触感也能让宝宝感到新奇。

3、形状真好玩,将书页撕碎后,会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宝宝的好奇心和探索与得到极大激发,每一次撕书的动作都能给他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给宝宝备点可撕的书

宝宝爱撕书是正常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宝宝太爱撕书,这也是正常的,这么小的孩子,还看不太懂书中的内容,以为宝宝应该看书而不是撕书的想法是不成立的,如果宝宝迷恋撕书,大人不妨帮他一把,给他多准备一些撕了也不可惜的书。

生活中,总能收集到各式各样的广告宣传单,这些纸张纸质很薄,色彩丰富,没有重复阅读的价值,可以积攒一些供宝宝撕;一些收藏价值底的过期杂志也是撕书的好选择,尤其是色彩鲜艳、图片精美的杂志,而且纸质略厚,能增加宝宝的挑战性;此外,也可以给宝宝一本布书,没有了“撕拉”一下的声音,宝宝会去探索这是为什么。

平时,爸爸妈妈要将宝宝的书分成两类:看的书和玩的书,一些有价值的书要放在固定的位置,渐渐地宝宝会学会分类,并明白珍惜书籍。

早教启蒙:孩子爱咬人怎么回事?


孩子咬人的原因:孩子咬人,缘故实际上许多 。

长牙瘙痒

两岁上下的孩子处在长牙期,因为牙齿粘膜遭受刺激性而产生牙痒的状况,孩子喜爱根据咬东西来减轻不适。假如父母沒有立即出示孩子能够咬的物件,孩子就会有将会发展趋势到咬人。孩子爱咬人怎么回事?

語言匮乏

一些孩子由于語言发展趋势缓慢,不明白怎样和人相处,本来想亲亲别人,却把握不上度变成了咬人;本来是想回绝别人,却在恼羞成怒应用了咬人的方法。孩子爱咬人怎么回事?

情绪宣泄

许多 咬人的孩子是归属感出了难题,因为情感需求无法得到考虑,孩子就根据咬人来得到心理状态成就感。例如,一些父母由于工作中忙碌,常常回绝孩子的有效要求;一些孩子在进园后,体会不上父母与老师的关心,就根据咬人来得到关心。再例如,孩子在和人相处中,如果当初的年长者作了不太公平公正的管理决策,孩子将会会根据咬人来抵抗。

效仿别人

一些孩子模仿性强,只是是效仿别人。例如,他见到周边别的小孩子用这类咬人的方法并沒有获得挺大的指责,他便会去效仿。假如咬人后,孩子自身的要求获得了考虑,进而会加强孩子再次咬人。

【出新招】

1、给孩子出示一些能够考虑咬的代替品

假如孩子处在长牙期,能够给孩子出示一些能够考虑咬的代替品,例如牙胶、磨牙饼干、曲奇饼干、纯棉毛巾等物件,减轻孩子的独特必须。

2、引导孩子多应用语言表达能力自身的意向

假如孩子是由于語言匮乏导致相处中喜爱以身体语言来表述得话,就需要提升相处训炼和相处时的语言康复训练,引导孩子多应用語言来表述自身的意向。

例如,假如孩子想表述好感度,引导孩子说:“您好!”并激励孩子根据挥手的方法来表明友善。假如孩子想回绝别人,引导孩子说:“不必!”“你不能那样!”“现在我不愿与你玩!”“你是亲姐姐,你应该让要我!”“假如你再那样我告诉教师了!”一旦孩子把握了用語言与别人沟通交流,咬人就沒有存有的要求了。孩子爱咬人怎么回事?

3、多关心咬人的孩子的心里

假如孩子咬人是由于遭受了一些独特的恶性事件而造成了精神压力,或是以便减轻消极情绪而出現的,父母更要多关心孩子。例如,提升亲子小游戏的時间,要用語言告知孩子“无论如何,母亲总是喜欢你的”!多应用身体语言提升孩子的归属感,例如相拥孩子,抚摩孩子,亲亲抱抱孩子的脸等。

4、要用反面引导

针对咬人的孩子,不必过度责怪,以防造成加强实际效果。确保孩子的充足睡眠,给孩子构建一个宁静的家庭氛围,多应用说故事、角色扮演游戏等方法来引导。例如,让孩子饰演被咬的孩子,父母饰演咬人的孩子,每一次咬人后,父母要积极向另一方致歉。在角色扮演游戏全过程之中,孩子更可以感受别人的情绪,进而渐渐地降低咬人的个人行为。自然,孩子从观念转换为个人行为必须一个较为长的全过程,父母要有包容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两三岁孩子咬人大部分归属于生理学和心理状态发展趋势上的分阶段难题,还不属于攻击行为。4岁后孩子假如再次咬人得话,将会就需要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是不是出現了难题,必需得话也要请医生看一下,是不是心态过度不稳定,必须药品来改进一下了。

两岁孩子说谎是怎么回事


对于小孩子说谎的行为,想必父母们都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孩子这么小就学会说谎了呢?那么两岁孩子说谎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在身心不断发断发育的过程中,获得了一项新技能:说谎。说谎是孩子掌握更高级社交技巧的—一种表现。“诚实”虽然是父母必须让孩子认识的一种重要品德,但“说谎”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孩子学会说谎,做父母的不必太过着急,但一定要查明原因,正确引导。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父母怀疑自己的孩子说谎时,要先搞清楚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说谎以及为什么说谎。有的时候父母的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没有弄明白事情真相就鲁莽行事,给孩子一通批评,可能会给孩子的内心造成不好的影响,甚至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孩子说谎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1)无意中说谎

2岁孩子的语言发展处于一种模仿与猜测相结合的阶段,不能准确地、有目的地反映客观事实,比如他会把自己做的事说成是小动物做的。另外,由于2岁孩子对物品的归属概念模糊,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自己的,无意中就会出现一些说谎的现象,比如在与同伴玩耍的时候,会把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拿回家,并且坚持说那是他的。

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父母要帮助孩子分清“时间”与“所有权”的概念;另一方面,父母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回家”。

(2)为了获得成就而说谎

在婴儿时期,孩子就已经产生了表现欲和表现能力。2岁的孩子,表现欲会更强烈,比如学会了用积木搭建一座房子,或者学会了画画,都会高兴地告诉父母。但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限还分不清楚,在表现欲的驱使下,会把头脑中产生的许多极其生动、逼真的想象,兴奋地说出来,以满足他的虚荣心。

(3)模仿成人说谎

2岁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成人在社会交往中推托或者敷衍的话,都可能会被孩子模仿,并且在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会使用。还有一种情况母的许诺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兑现,比如答应周末带孩子去奶奶家,但由于种种情况未能实现,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是在说谎,进而产生自己也可说谎的想法。遇到这些情况,父母首先要向孩子认错,并请求原谅,然后向孩子解释清楚没有做到的原因。

(4)希望实现某种愿望而说谎

2岁孩子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与成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很多孩子常会因为内心的需求没得到满足而说谎,比如,把希望父母带自己去游乐场玩说成父母已经带自己去游乐场玩过。这种情况下,只要父母满足孩子的需求,就能避免孩子出现说谎的现象。

(5)为了逃避恐惧的事而有意说谎

哲学家罗素说过,“幼儿的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当2岁的孩子面对一个让他感到害怕的人或环境时,为了消除内心的恐惧,就会出现说谎的行为。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其实不必感到愤怒。说谎虽然不好,蚀换一个角度看,则表明孩子的智力发展是正常的,表明他知道事物的因果关系,这样的说谎是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

此时,父母应当态度温和地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向孩子表现出宽容的态度,避免因过于严厉丽给孩子造成压力。。然后,父母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并鼓励他说出真相。当孩子说出实情后,不要因为他做错事而责怪他,而要教他如何避免再次犯错。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能防止孩子因恐惧而再次说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