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道德判断是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的。凡是成人表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好的行为;反之,凡是成人表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坏的行为。因此“好”、“不好”是宝宝最初的道德判断中的两大类别。3岁的宝宝已经能把人分为两类:好人和坏人,例如说,警察叔叔是好人,“小偷”是坏蛋。

l岁宝宝还没有道德的判断,也不可能有意地做出什么道德行为。宝宝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是在掌握语言以后逐步产生的。当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良好的行为的时候,成人就有愉快的表情并且用“好”、“乖”这些词给予奖励;当宝宝做出不良的行为的时候,成人就有不愉快的表情,并且用“不好”、“不乖”这些词给给予批评。在这样的过程中,宝宝逐渐养成一定的道德习惯,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场合,宝宝就能不加迟疑地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来。而对于不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则会采取一种否定的态度。

幼儿的道德判断是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的。凡是成人表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好的行为;反之,凡是成人表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坏的行为。因此“好”、“不好”是宝宝最初的道德判断中的两大类别。3岁的宝宝已经能把人分为两类:好人和坏人,例如说,警察叔叔是好人,“小偷”是坏蛋。

但宝宝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还是比较简单的,不能对他们提过高的要求。宝宝还不可能掌握抽象的道德原则,成人只能用简单明了而具体的事例来使宝宝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宝宝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也是不稳定的,经常需要成人加以鼓励和督促。比如,当宝宝看见别的孩子折花的时候,他会说:“妈妈说的,折花就是不乖。”但是也可能过了一会儿,他自己也忍不住地折起花来。

总之,在幼儿期要用合乎宝宝年龄特征的方法来培养宝宝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同时也不要要求太严,期望过高。

相关推荐

孩子有偏差行为怎么办?


当您家孩子出现难以相处的毛病以及问题行为时,他可能会在各方面以不同方式表达反抗。他们常有一些共同特质,如: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过度戏剧化、对被要求的事抵死不从。然而这些偏差行为,可不只是过渡阶段,有可能会从童年期、青春期,一路蔓延到成人期。如果家长只是漫无目的地等待孩子成熟、不再不守规矩,只会让情况恶化而难以解决。身为父母的职责,就是教孩子表现出适当的言行举止,而不是为他们的失当行为找藉口。

误解会导致更多偏差行为

偏差行为是一种恶性循环,当偏差的孩子感到被误解时,就会越不听话。当他越不听话,你就会越感到挫折,而这种挫折又会回过头来影响你的反应,让孩子觉得自己被误解。孩子越是感到被误解,行为就会越不乖,如此恶性循环不已。

容易造成误解的9大陷阱

会造成误解偏差孩子的原因非常多,但如果你了解的话就可以避免。以下是许多父母因为这么做而无法理解孩子的例子,如果你发现自己常习惯性陷入其中一个、或多个陷阱的话,也不必过于自责——因为不只是你会如此。你可以改变情势,而这些知识会让你更有力量。

1期待孩子还没准备好就能做某些事

当你想了解孩子时,过度期待反而会把情况弄得更复杂,像是要求三岁小孩立正站好,或是要求四岁小孩把房间弄干净。我们不该指望中年级学童不会忘东忘西,或是期待高年级学生知道该从生命中得到什么。

2过度论断偶然的不当行为

若是孩子辜负了你的期待,你可能会以为他是在反抗你,而不是从他的角度进一步探究他的处境,而这也会影响你所认为的事情真相。偏差孩子会倾向表现出偏差行为,但这并不表示他的行为举止总是如此偏差。每个小孩偶而都会表现出偏差行为,但你必须要能区分一般负面行为与偏差行为的差别。偏差孩子的父母总是忽略了这种可能性,因为他们早已习惯将孩子每个负面行为都视为是偏差行为了。俗话说:“你认为是怎么样,事实就是怎么样。”所以一旦你开始寻找孩子不偏差的行为,就会发现其实他们有很多行为并不偏差。

3希望孩子的行为不像个孩子

父母很容易忘记身为小孩是怎么回事,总是期待他们会表现得像个成人,而不是符合他们年龄应有的样子。一个健康的孩子也可能会不受管束、吵闹、情绪化、注意力不集中;所有这些毛病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这都是一般小孩会有的特征。然而我们的社会与社会价值对完美行为的标准却很畸形。当你假设孩子的表现是行为偏差之前,请先审视一下他的行为与他年龄的关联。

4期待孩子符合你的需要

你跟大多数父母一样,总是期待,甚至是要求孩子能符合你的需要一安静、乖乖睡觉、听话等。身为父母的职责不是别的,而是要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当你发现自己因为孩子而让你心烦、或是不让你做某些重要事情而生气时,请先深呼吸一口,记住你必须先满足孩子的需要。你越是了解孩子所面临的挑战,就越不容易生气。我不是鼓励你让孩子用很坏的态度对你,或是爬到你的头上去。我的意思是,若是你放宽了对孩子的期待,他便有可能做出更符合你要求的事。如果他无法符合你的要求,请先了解一下是什么原因,不要急着感到沮丧或生气。

5视孩子的错误自己的错误

你的孩子缺乏人生经验,所以无可避免会犯错。人不论在什么年龄都会犯错。尽管如此,父母还是很容易因为孩子犯错而责怪自己,而不是试图帮助他或了解他。请不要掉入视孩子的错误为自己负面反映的陷阱。请你帮你自己跟孩子一个忙,就是不要把孩子的错视为是自己的错。所有的孩子都会犯错,千万不要期待孩子二十四小时都不会犯错。

6忽略了言语伤害孩子的影响力

大多数父母都知道体罚孩子是错误且有害的,但他们却忘了愤怒的话语、侮辱与责怪,同样也会让孩子感到痛苦。当孩子受到语言性攻击时,自然会认为是他做错事。孩子虚张声势的偏差行为,很容易让你误以为任何事都无法改变他,但我可以告诉你,任何年龄的偏差孩子都曾因父母的语言伤害,而被伤得很深。为了避免掉入这样的陷阱,请你想像当你做了或说了什么之后,你的孩子会作何感想。

7忽略爱的力量有多大

当孩子做错事时,我们很容易忘了拥抱他,以及用温柔的语言给他关爱、安心、自尊、安全感,反而会陷入责怪他们做出不当行为的恶性循环。许多令人动容的突破性发展,都是从偏差孩子的父母拥抱孩子开始的,我从来没听过有哪个孩子会抱怨自己被爱得太多。

8忘了孩子会从你的行为中学习

孩子观察你很长一段时间了。他记在心里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为了打小孩而打小孩的父母,却告诉孩子说打人是不对,事实上等于是在告诉他打人是对的,或至少是反映了自己有某种权力。孩子若是在敌意中成长,他们会学到如何战斗,孩子若是在善意与关怀中成长,他们会学到如何尊重。若是父母能以平和的解决方式来面对问题,会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平和的成人。有些一般认为是问题的问题,反而能够给你一个绝佳机会,让你可以教导孩子良好的价值观,因为如此,孩子可以得到绝佳的学习机会,从实际生活中学到真正的事物。

9只看孩子表面的行为,却未体察他的内心

当孩子的行为让你失望时,你必须持续保持乐观的心态。你必须假设他是心存善意,而且是在你能接受的范围,及根据他自己的经验才会做出这些事。如果你总是以乐观的态度看待孩子,他将会不受制于你,而能够竭尽所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从正面角度看待偏差的孩子吧!

言语赞美纠正孩子的偏差行为

由上面文字可知,言语伤害之大,足以让孩子受伤很深;但同时言语赞美却对孩子的正面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力。而当你赞美孩子时,请务必将以下几点谨记于心:

诚心诚意最重要:你赞美得更具体,会让孩子觉得更真诚,也更有效力。用具体的话语赞美孩子,可以增加对他评价的诚意,也能帮他正确地了解自己做了什么正确事。

赞美的话不必多:请你用正面的方式来评价他,并请你说得简单点,然后就别再一直说了,孩子听到你的赞美绝对会感到很开心的。

明白表示前后差别:让孩子知道他做了什么事跟以前不同,以及这么做为何对他有帮忙是很重要的。譬如:“当我在讲电话的时候,你愿意安安静静地吃东西,可以让我专心讲电话,真的让我很感激。”

越快赞美越好:在你看到孩子做出正面行为时,请尽快赞美他。你拖得越久才赞美他,能影响孩子日后做出这种行为的欲望及动机就越小。当然,有时你会错过了赞美孩子的黄金时间,特别是在一开始时。不过你还是可以告诉他说:“我很认真告诉你,我注意到今天你愿意跟弟弟一起玩玩具了,你真是体贴。”

赞美的话要多样且随机:当你赞美孩子时,请避免每次都使用同样的话。赞美的字眼越多样化,就越能打动孩子的心。请你花一分钟想想以下情形:如果有人每天经过你面前用同样的语调和行动跟你说“嗨”,你的注意力很容易就会被其它事给岔开了。如果那个人表现得更活泼,或是问你一些问题,你可能会更注意到他。如果孩子做了什么不错的事,而你每次都说“做得好”,这句赞美会逐渐失去了意义,而且孩子会觉得你只是不经大脑就脱口而出。使用不同赞美的字眼,会让孩子认为你的赞美诚心诚意,并且会乐于接受。

孩子有逆反行为怎么办(二)


5、不要笑他老是和你对着干,要对这种逆反反应认真对待,要尊重他有反对的权利。

6、不要失去你的冷静,你一急躁,会使情况变得更坏。你是成年人,你可以控制情景,你不要添柴加温。

7、你要强调他的好行为,这比惩罚逆反有效得多。

8、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接受他和你不一致的意见。比如让他坐进汽车,他不去,的确,踏板太低了,他是坐不进去,则可以抱他一下;又比如要他到厨房拿个杯子,他正在搭积木,不去,也可以原谅他不去。

9、儿童往往不愿接受你的命令,因为接受了,就等于承认你的权威性了。往往他故意和你反着说、反着干,经考验你的权威性,或者说试试自己的独立性、自治性。

10、为了减少孩子说“不”和对着干的机会,可以在家里的暖气外面加上一个罩子(以使他不能去摸,减少禁止的命令,也减少他对着干的机会,少说许多“不”字),也要把易碎物藏好,把DVD放在够不到的地方。

11、在他受到某些不能拿的东西的诱惑时,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他解释一些事。不要只说这个不能拿、那个不能动,而要用他能懂的话对他说为什么不能拿、不能动。比如他想玩妈妈柜子上的花瓶,你可以说:“宝宝,这个花瓶掉下来会打破,把手划破了,会流血”,说完给他一个塑料的盒子,教他把糖块装进去;又比如他想玩爸爸的音乐碟,可以说:“这是爸爸的,他回来要听音乐,你拿走了,他就没法听了。我现在和你一块儿听几首歌,好吗?”又比如,他要吃小狗碗里的牛肉,可以对他说:“那是小狗吃的,你吃了他就没有了。来,妈妈给你吃两块巧克力,好吗?”等。你对孩子说:“不洗手有细菌”,太深了,他不能理解,所以效果不好。可以说:“你不洗手,手上的沙子就会粘到你的眼睛里面去,这样,眼睛会疼的哦!”

12、当孩子由于你的制止,真的服从了,则要大大表扬。

孩子有逆反行为怎么办(一)

孩子有逆反行为怎么办(一)


有逆反行为的儿童,脑子里装着许多“不”字。“不去”、“不要”、“不干”等等,事实上他听到的“不”字比“是”字要多得多,可以说“不”字是从你那儿学去的。

逆反行为一般在两岁左右表现得比较多,大约在6个月内就渐渐减少了。你的孩子在三岁半才开始,是比较晚的。

孩子有逆反的表现不是你丢脸的事。差不多所有的儿童在第二年左右都要经过一个逆反的阶段,有的轻一点,有的重一点。正如他不能控制长牙、长高一样,他也不能控制自己的逆反。

两岁的孩子已经不是你的延长了,他是一个小小的“人”了。他要考验你的权威性,树立自己的自治性,“不”是他独立的宣言。这时,他要对你的请求说“不”,对你的命令(“打人不对”)说“不”,对你立的界线(“不洗手有细菌”)说“不”,甚至对你提出来所有的事,都说“不”。你是他逆反行为唯一的对象,他就只是对你对着干。

当孩子有这种逆反行为时,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你自己少讲“不”字。少说:“不要动爸爸的眼镜”、“不要用脏手拿饼干吃”等等。你老这么用,会使孩子走到一个反对“不”字的脑子框架里来了,他满脑子装的是反意字。他不想干一件什么事的时候,马上就想到你用的“不”字,并且这样反过来用,表示他的独立性、自治性,他是大人了。

2、当你正面说一些事(如“到厨房去给妈妈拿一只勺子来”、“给爸爸把拖鞋取来”)而他不想做的时候,他会学你讲过的话,用“不干”、“不做”来反应。“不”字已从你那儿“买”过来了。

3、最好是给他选择,而不是命令,这可以减少他的逆反。比如你想让他穿上外套,你最好说:“你穿有熊猫的一件,还是有小白兔的一件?”而不说:“你把外套穿上”;你想让他在吃饭前先洗手,你可以说:“你在哪儿洗手呢?你用这块红颜色的肥皂还是那块白颜色的肥皂?”而不说:“不洗手有细菌”。这样,他就会感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因而会减少反抗。

4、当然,在有些情况下不能选择,则要用简单明白的语言把话讲清楚。比如要他回家吃饭,不玩了。可以说:“走,回家吃饭去,妈妈给你做了鱼,姥姥已经来了”,而不说:“你现在想吃饭吗?”

孩子有逆反行为怎么办(二)

宝宝生活习惯不好怎么办


错过宝宝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想补救都来不及。您家宝贝是不是,缺乏规则意识,不善于表达自己,羞于分享,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孩子不懂得分享?其实知道就是做不到!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对于一个年龄小的孩子,他们好像不愿意和其他的小朋友分享,甚至还会出现抢别人玩具的行为,他的这种行为真的让家长们很头疼。到底孩子不懂得分享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养孩子让他们学会分享,懂得分享呢?

2-3岁后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

当孩子出现抢玩具的时候,说明他们开始有自我的概念,逐渐开始区分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们开始分清我的东西和他的东西,那这个时候就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较高水平,他的占有欲望不断地增强,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都是正常的情况,这种变现在孩子7岁之后就会慢慢降低。

当孩子抢玩具,家长到底要不要管

很多家长在孩子抢玩具这件事上都是会干涉的,然后教育孩子能不能让着弟弟妹妹,可是这种方式真的就能解决孩子抢玩具的问题的?

其实大人们的干预是不利于孩子们的习惯或者能力的培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一定会遇到和他人发生争执的时候,那当他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要怎么处理呢?

刘晓晔老师建议家长们,当孩子出现抢玩具的情况,我们不妨给孩子一些时间,只要他们不发生肢体上的接触,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同时,锻炼了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

怎么让孩子学会分享

首先,这个阶段的孩子,我们可以让他有分享的意识,而不是分享的行为,可以告诉他,我们可以这样做,但不是必须这样做,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是知行不统一的,就是他明明知道,但是做不到,所以不要强迫他们。

第二,我们要给孩子做榜样,孩子习惯的养成都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爸爸妈妈在家里可以做好孩子的榜样,给长辈分享,给其他人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