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早教能够提高孩子后期的学习效率,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用脏手吃东西满不在乎”,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孩子尽管在外边玩得浑身是泥,回到家里却满不在乎地用泥手吃点心或玩玩具。

“唉呀,你的手这么脏,快去洗一洗。”

“哪儿脏呀?”

“好好看看,看你那双手,多脏呀!”

“什么脏东西也没有哇,你看。”

“不,你的手是脏的,沾满了细菌。”

“细菌是什么东西?”

儿童的心理分析:

“妈妈总是爱说细菌呀,手黑呀,手脏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幼儿的头脑里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卫生概念,因此他对妈妈的这些话一点也听不懂。而母亲也不做说明,就大惊小怪地横加指责,孩子的心里就会想:“你把我骂糊涂了。”

在母亲“洗手,洗手”的威逼下,孩子终于带着不服气的心情,无可奈何地去洗了手。显然,不明白究竟为什么要洗手,

“反正叫我洗,我洗就是了”,孩子抱着应付的心情去洗。

这样一来,孩子甚至还会产生误解,认为在外边的愉快游戏和沙坑里撒欢儿打滚儿的玩耍都是使母亲不高兴的坏事情。

妈妈的高招:

对儿童进行卫生教育是必要的,培养他们勤洗手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把不愉快的心情和洗手结合在一起是不高明的。儿童带着厌烦的情绪去洗手是毫无教育意义的。

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洗了手就舒服”的“清洁感”。对他们讲解细菌也无不可,可是他们还不能理解,还不如着眼于“真舒服”这种易于接受的目标为好。

做母亲的应该注意不要把“肮脏”这种消极的感情与洗手结合在一起,还是把“干干净净”这种积极因素与洗手习惯结合起来为好。这样指导下去,孩子们很快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洗手了。

延伸阅读

用身边的东西开发孩子大脑


很多的家长十分关注孩子的全脑开发,经常会问,哪儿有全脑开发的玩具或教具?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是开发孩子大脑的教具,不必非要买什么教具,关键是家长需要做一个有心人。

1.训练类别能力

我们每当吃一种食品时,都要告诉孩子这是什么东西,是蔬菜、水果、糖果、点心等等,告诉他们的各种食品的特点,到时候你可以将几种食品混合起来,让孩子根据物品的种类、颜色、口味,用途、形状来进行分类。还可以通过分类多问孩子几个:“还有什么食品?”“什么食品可以替代它?”“什么食品与它有一样的用途?”“它们除了吃还有什么用途?”这样做是为了训练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也可以将孩子的玩具,按用途,颜色,形状,让孩子分门归类放好。然后让孩子说说:你见过什么汽车呀?孩子可能说出: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吊车……。咱们的玩具里有这些汽车吗?让孩子背诵着说,练习孩子的记忆力。也可以让孩子蒙上眼睛,用手摸给你、通过孩子双手的感知觉,练习孩子的具体形象认识能力,活化孩子的右脑。

2.训练空间认识能力

当孩子早晨起床时,可以问孩子,你的左手在哪里?你的右脚在哪里?左脚应该穿左鞋还是穿右鞋?帮我找出左鞋来!毛背心是穿在里面还是穿在外面?衬衣应该穿在背心的里面还是外面?请宝宝帮助妈妈把杯子放在桌子上!放在柜子里!等等。站队买东西,可以问3岁左右的孩子:妈妈前面还有几个人?从前面数妈妈是站在第几位?从后面往前数第几个人是妈妈?这样孩子清楚了妈妈所在空间的位置,而且也学会了按数点物和排序的概念。也可以让孩子说说排队的人里有几个奶奶、几个爷爷、几个叔叔、几个阿姨、几个姐姐、几个哥哥?通过区别不同年龄段的人,让孩子学会类别认识能力。同时也让让孩子学会等待,懂得遵守社会公德。

平常用过的小塑料瓶不要扔掉,清洗干净,可以作为孩子的玩具:1岁之内的孩子可以练习将小瓶放在大瓶里,或将糖米花放在小瓶子里,练习孩子手的精细动作,手眼脑结合的能力。1~2岁可以让孩子将小瓶子按大小搭成宝塔。看看你的孩子可以搭几个瓶子。不妨趁这时教教孩子认“数”。洗澡时将它们放在水里,将一个瓶子里放入石子,让其沉入水里。让孩子通过漂浮的瓶子将浮力的信息提前储存在右脑里。这样孩子一定玩得很开心,也学到知识了。不过玩后一定要告诉孩子,瓶子要一起回家休息,宝宝要帮助它们。让孩子养成玩具用后收拾好的习惯。(一定要注意小瓶盖,不要让孩子吞咽了。)

3.训练图形认识能力

带着2~3岁的孩子走在街上,看见大广告牌,可以告诉孩子这是长方形,这是正方形。那么,我们家的什么东西也是这个形状的?孩子可能说:桌子面是长方形,电视的荧光屏是正方形。看见孩子玩的皮球,可以问孩子:什么东西和它形状一样?孩子可能答:苹果、足球、橙子、月亮、气球、宝宝的胖脸蛋等。如果孩子不费力气说的很多,就说明你的孩子思维的流畅性好。不妨你可以采用我的方法,教给你的孩子认识五角形,圆柱体,圆锥体,梯形,六面体等等。

4.训练形象扩展能力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家家”。如果孩子去医院看过病,不妨让孩子做“医生”,妈妈做“孩子”。通过“医生”给“孩子”看病的过程,让孩子在联想或表演中,认识了“医生”和“孩子”的形象。你也可以装成看病就哭哭啼啼的“孩子”或不愿打针的“孩子”,和“医生”对话。说不定你的孩子还能说出让你感到惊奇的话来。孩子通过游戏,提高孩子形象认识能力,练习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减轻或克服了对医生的恐惧心理。

5.训练观察力

带着孩子外出,例如坐公共汽车时,不妨事前给孩子布置任务:“今天去外婆家,你仔细记住我们要经过几个车站?外婆家的车站有什么特殊的标记使你一眼就能很快认出它?我们经常带着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使得孩子认识植物的,动物的,有生命的,无生命的的形象,让孩子多认识,多识别。例如让孩子寻找他没有见过的野草和野花,这就需要孩子进行比较,仔细观察,增加了孩子的见识。另外可以通过孩子见到的支离破碎的树叶,让孩子说这是什么树的叶子,使得孩子能从局部认识整体,进一步区分各种不同形象物体的不同点和相似点。

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时时处处充满了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开发全脑的方法就在其中。关键是我们要做个有心的家长,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采用灵活的办法,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传授知识,孩子会有很大的收益。

教育无处不在


培养孩子优秀的素质或性格不一定只是在课堂。餐桌作为孩子们的又一课堂,可以让孩子在其中学到很多。

学会自我控制和不再任性:偏食是现在很多孩子的坏习惯。应该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就杜绝挑食、偏食的坏习惯,不能孩子喜欢吃什么就每天做什么,更不能一味地往孩子饭碗里夹添他喜欢的食物,应该偶尔让孩子尝试他不喜欢的食物,这样也有助于孩子营养平衡。

学会自理、独立:在孩子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就要开始鼓励他自己吃饭,这样可以尽早的让孩子学会自理,培养其独立性格。

学会参与:五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可以帮助父母做家务了。让孩子做些例如在吃饭前帮助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可以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

学会环保:从小给孩子灌输环保意识。不随便乱扔吃剩的食品,如有可能教会五六岁的孩子知道哪些是经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环保还表现在教会孩子节约用水用电。

学会礼貌:虽然中国人不象西方人那样讲究餐桌礼仪,但让孩子学会一定的餐桌礼仪会让他受到更多人的欢迎。至少让孩子懂得在餐桌上尊老爱幼、节约粮食、讲究卫生等基本礼仪。

早教知识:爱抢别人东西的孩子,用这几招很见效


圆2020年刚进幼儿园大班,这小宝贝实际上蛮聪明的,可便是有一个让妈妈十分烦恼的问题:总喜爱抢他人手上的东西。无论是亲戚朋友還是路人,这让妈妈许多情况下越来越十分难堪尴尬。

大前天圆见到大门口经过一个路人,那个人那时候拿了一根腊肠吃的正香,圆睁着小孔瞪着别人看过大半天,一直把别人看的很过意不去。那个人最终见到圆可能是想吃香肠了,因此就把剩下的一小半给了圆,圆立即拿着就刚开始提前准备吃完,妈妈见到后把圆训了一顿,最终圆垂着着小脑袋把腊肠又归还了别人。

圆妈妈针对圆的这一个人行为一直也不了解,本来自身家里有那么多好吃的零食,圆却沒有多少兴趣爱好,为什么对他人手上的东西就那麼很感兴趣呢?

见解剖析:

实际上不仅是圆,实际中也有许多小孩子全是这般。它是因为小孩子一般都是有较强的求知欲,见到他人有的东西觉得便是好的,自身一直想据为己有。但是那样下来针对孩子的性情塑造是沒有益处的,那麼怎么样才能够 更强防止孩子争抢他人的东西呢?

1、多给孩子讲理

平常要是有时间就多给孩子将这些方面的大道理,要告知孩子并不是自身的东西不可以要的,非常是他人手上的东西,更不可以争抢,假如确实要想得话,妈妈能够 去让你买。除非是问过爸爸妈妈以后爸爸妈妈同意了,不然是不允许随意就羡慕嫉妒和争抢他人手上的东西。

2、立即迁移孩子的专注力

假如孩子见到他人手上的东西,争抢着非得要得话,妈妈能够 立即拿出来孩子喜爱的玩具或是零食,那样能够 迁移孩子的专注力。或是假如在外面得话,可以说“快看,那里的花朵真好看”、“这一件衣服裤子真漂亮啊,喜欢不喜欢”那样的话,那样孩子便会忘掉自身手里的事,立即将专注力迁移到这一新事物上边来啦。

3、外出随身携带孩子喜欢的食物和玩具

在外出以前,爸爸妈妈要随身携带孩子最爱的零食和玩具,最好是让孩子吃的很饱的,那样孩子就不容易因为挨饿而羡慕嫉妒他人手上的食材了。一旦孩子确实又羡慕嫉妒了,能够 拿出来自身带的玩具或是食材,那样孩子当然就不容易争抢着要他人的了。

孩子的求知欲是十分充沛的,尤其是争抢他人手上的东西是很没礼貌的。假如碰到孩子出現那样的状况,何不提前准备一些孩子喜爱的玩具或是食材,立即将孩子的视野迁移走,那样就可以防止一些难堪的场景了。

输赢不在“起跑线”


前段时间,“家教彩信”就“一岁宝宝学认字,两岁宝宝学跳舞”的早教热现象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建议,当时看了心中很有感触。可前天竟在电视上又看了一个“负一岁大学生,娘胎里比高下”的报道,讲的是一些准妈妈和未出世的宝宝上“胎儿大学”的事,看着她们每天在肚子上划字、写拼音,给胎儿读《三字经》、《美文赏析》,再加上听音乐、做瑜伽……每天的功课可谓是名目繁多,让人看后不由得好一阵感慨。

不可否认,适当的胎教不仅能带给妈妈身心方面的愉悦,对胎儿的成长发育也是极其有益的。但是,像上述种种刺激胎儿发育的方法,一些专家却提出,过度的话也不尽是益处,像用手电光照频繁会影响胎儿的视网膜发育,把录音机放在肚子上听音乐还会造成对胎儿的辐射等等。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的准妈妈们如此这般重视胎教的呢?“都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位年轻的准妈妈一语中的,道出了大家的“竞技”心理。但是,与以往家长们提出的“起跑线观念”不同的是,这些年轻的妈妈们已经把孩子的“起跑线”从出生以后提前到了胎儿期,也就是说,孩子刚刚开始在腹中孕育,比赛的哨声已经吹响,只不过这最初的九个月赛程是妈妈们之间的比赛而已。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为那些未出世的宝宝们唏嘘了,可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领跑的就注定是最后的赢家吗?

喜爱体育的朋友都知道,短程竞赛起跑线上的较量的确极其重要,往往是枪声一响即基本可见胜负,但在长距离的比赛中,起跑固然也占先机,但是最后的胜利也未必全是领跑者。

曾经看过一场冬奥会速滑比赛,中国队员两名,韩国两名,比赛一开始,两名中国队员就抢在了前面,一直处于交替领滑的位置,可到了最后一圈的时候,在后面养精蓄锐的韩国队员突然加速,在最后关头一名队员成功夺冠,另一名仅以微弱的劣势输给领跑的中国队员,胜负竟然在短短半圈里发生了戏剧性变化,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感叹啊!

其实,人生也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输赢并不在起跑线上,而在于你是否一直在积蓄能量,是否有坚持到底的恒心,是否懂得在什么时候尽力冲刺,是否能准确地抓住超越的时机……这话题或许是说得空了些,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尊重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只要我们和孩子付出了,就势必会得到相应的收获,至于是不是领先者,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