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春天的声音问:

无疑,过度的纵容和溺爱是培养了孩子骄奢专横的个性。但是,孟老师,应该怎么引导孩子的这种对物质的攀比心理呢?怎样才能建立孩子正确的自信呢?这方面的知识我很匮乏,期待孟老师的指导。

聆听朋友你好:

物质攀比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不妨从两个角度看。

第一、价值观

孩子们攀比心理必然缘自大人,而大人的攀比则很大程度上与社会潮流有关。想象中国的五十年代,大家曾经以贫下中农为荣,就明白现在的商品社会的商业文化中的拜金意识对大众的左右了。所以,要做到让孩子没有攀比心理,必须建立他们独立的价值观。比如:物质仅仅是满足生活的需要,物质的优越在精神优越面前是不足挂齿的,每个人应该以自我完善、自我进步为追求。校园里,最受欢迎的孩子,不是最富有的,而是个性完整、有所追求、与人为善的孩子。当然,价值观传递的前提,就是我们自己就要有一个明确而坚定的价值观。

第二、自尊心

自尊心和虚荣心有很多微妙的关系,没有自尊就没有虚荣,没有自卑,就不必虚荣。如果自尊心不恰当的建立在比别人优越的追求上,自然就会攀比,如果自尊心建立在自我认同和自我提升上,人就不在乎和别人比起来怎么样。真正的高贵不是比别人优越,而是由于过去的自己。关于这个方面我写过一篇专门的文章叫“不仅是虚荣”,下面是链接,可供参考。

孟迁: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相关阅读

怎样消除孩子的攀比心理?


怎样消除孩子的攀比心理?

尤女士的孩子4岁多一点,以前放在老家让爷爷、奶奶带着,后来才把她带到自己身边,也送进了幼儿园。也许爷爷奶奶跟她说过,爸爸妈妈在外面赚好多好多钱给你买好吃的,现在孩子变得爱攀比了。有一天她气喘吁吁地从幼儿园跑回来,一进门就问:“妈妈,莉莉说她妈妈赚的钱比你多,妈妈,你告诉我,你赚的钱比莉莉妈妈多是吗?”看着孩子期待的表情,尤女士只能对她说是的,妈妈赚的钱比莉莉妈妈多。可是尤女士家的经济条件比不上当地的家庭,平时买给孩子的玩具教具没有本地小朋友的好。孩子经常从幼儿园回来闹别扭,嫌自己的没有别的小朋友的好。尤女士也不好怎么批评她,毕竟这么小把她带到这里孩子也委屈。可是,怎样才能消除孩子的攀比心理呢?

【诊断】

人人都有自尊心,希望自己可以比别人好,孩子也是。3岁以后,孩子的自我评价体系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以前的内部精神满足——需要他人对自己或行为的赞赏和认可,发展到外部的物质满足上,开始通过物质比较来确认自己价值的成长过程,而这就是最初级的竞争意识。尤女士没有批评孩子是对的,但需要调整的是:没有给孩子提供好的条件委屈了孩子这种心态。要知道,当大人有这种心态时,孩子更觉得父母应该满足他的要求。父母给予孩子正确的爱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比给予他丰富的物质要重要得多。

【支招】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并消除孩子的这种攀比心理呢?我有三项建议。

一、家长以身作则。一忌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来比。很多父母在训导孩子时,常会拿别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较,这样的刺激只会让孩子消极,并催生攀比心理。每个家庭的教育背景、生长环境都不同,也没有什么可比性。二忌大人之间比较。不拿自己的工作、能力、表现等去跟别人比较,要影响并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跟自己比,学会拿自己的这次跟上次比,今天跟昨天比。

二、教孩子用钱,学会“理财”。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念,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薪水和每月支出的标准。给孩子买东西时由孩子自己来付钱,让他学会记账,了解自己的索取与父母的付出。这不仅能让孩子懂得感恩、节制消费,还能培养其家庭责任感。

三、转移孩子攀比的焦点,将攀比转化为动力。当孩子与别人攀比时,首先说明孩子的心理开始有竞争的倾向了,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比别人更好。如果抓住这种心理,把孩子攀比的焦点转移到游戏、学习、创造、良好行为等方面,这会大大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同时,也可以将攀比化为动力,让孩子设法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此外,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了解认识更多东西,培养孩子对于文学、艺术、自然的兴趣。孩子的关注点转移了,就不会局限于与伙伴物质方面的攀比了。 

如何能克服孩子的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在孩子中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向着自己,好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再加上心理调节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以及羡慕别人,渴望受到师长重视等原因,都是造成嫉妒心理的因素。

林林下午放学后对妈妈说:“我再也不去幼儿园了,我的手工做得好,老师却把涛涛的手工放在柜子里展览,他做的一点也不好。”当老师表扬其他小朋友时,林林总会闷闷不乐,而且经常故意攻击受表扬的小朋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根源是嫉妒心在作怪。

嫉妒心理在孩子中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向着自己,好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再加上心理调节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以及羡慕别人,渴望受到师长重视等原因,都是造成嫉妒心理的因素。

孩子的嫉妒行为在大人眼里可能很孩子气,认为无关紧要,但是如果放任自流,任其发展下去,当孩子长大后会形成性格缺陷,变得心胸狭窄而且对别人的成绩十分仇视,最终结果是被周围人挤出局外。

作为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战胜嫉妒心理,首先要肯定他争强好胜的心理,并鼓励他在行动上超过别人。其次要让孩子接受别人的成绩,并进一步鼓励他去向小朋友学习。对自卑感强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明白成功的快乐是多方面的,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功。

早教知识:孩子的胆怯心理如何克服


孩子的怯懦不仅给生活造成不变,还立即危害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工作能力的一切正常充分发挥,但是,怯懦是能够 摆脱的,大家该怎么让孩子摆脱怯懦心理状态呢?孩子的胆怯心理如何克服?

昱的学业成绩一直让全家人引以为豪,沒有让亲人操过心。可是,有一件事却总令父亲挂念:昱的胆量非常小。孩子的胆怯心理如何克服?

十岁的昱,生就一副眉目清秀,蛮有“小男子汉”的模样,可他的个人行为不是这般:

夜里,一个人害怕独自一人出门。

入睡,害怕独自一人睡在自身的屋子里。长那么变大,依然和父母睡在一张大床边。

害怕公共场合讲话。昱的学业成绩虽好,但班级开家晚会节目、诗歌朗诵比赛等主题活动,他几乎全是清静的观众们。

有一次,院校在公园举行军事游戏主题活动,他被派作“侦察员”。

可当手机游戏早已告一段落,都还没见这一“侦察员”的身影。教师派人四处寻找,总算才在一棵大树旁寻找他,这时候的昱脸色发白,全身上下发抖。教师认为他生病了,赶紧送至医院门诊。查验結果什么病都没有。医师问明状况后告知教师,孩子是受了受惊。

怯懦是儿童成才中经常出现的状况。俗话说得好“初生牛犊不怕虎”。当孩子在宝宝阶段,因为较少认知工作经验,欠缺对个人行为不良影响的了解,对很多事物全是不怕的,因此看起来“大胆”。伴随着年纪的扩大,工作经验的增加,遭受众多要素的危害,有的孩子慢慢越来越“胆怯”起來。

应当说,怯懦有其积极主动的实际意义。它意味着儿童对一些事物的了解丰富多彩。比如“胆小”,这类儿童或是是对“黑”的变幻莫测,或是是对黑暗中藏于的一些事物觉得担必、担心。这最少体现出儿童能通过“黑喑”的表象,观念来到“黑喑”中的本质的物品。这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逻辑思维,在儿童聪慧的发展趋势中起着关键的功效。孩子的胆怯心理如何克服?

怯懦也是儿童防范意识功能的一种表达形式。儿童的全部成长阶段中,难以避免会出現生活不幸,而这种不幸有时候乃至具有危险因素。应对过强的刺激性,遭遇将会的风险,儿童以便保护自己,便会激发人体内的各种各样动能来应对刺激性,应对风险。一种将会的心理状态与个人行为是英勇应战;另一种则是怯懦退避。但无论是哪一种,全是以便保护自己免遭损害。

以下“怯懦”心理状态与个人行为全是一切正常的:

不经意的“怯懦”。并不是习惯性的怯懦,并不是下意识的怯懦。

轻微的“怯懦”。类似羞涩,过意不去,欠缺积极。

与年纪相一致的“怯懦”。比如,由于胆小而害怕一个人独自一人睡眠质量,对处在婴儿年龄层的孩子,并不值诧异。

孩子的胆怯心理如何克服?一切正常的,并不便是不用关心的;有重大意义的,也并不便是应当认同的,

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生来惧怕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是怪而大的声音,二是身体失去支持和跌倒,其他的惧怕心理都是后来养成的。如父母经常吓唬孩子“别哭,再哭,大灰狼就来咬了”,或孩子被小猫小狗咬过,或母亲特别胆小怕事,遇事大惊小怪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处于惊恐之中。久而久之,形成孩子退缩、冷漠、孤独、自卑等性格特点。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学做一个勇敢的人。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增强自信心是克服胆怯心理的重要方法。成人首先要理解安慰受惊吓的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否认和掩饰害怕,让他知道许多成人和孩子都有过害怕的经历,这样可以使孩子丢掉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2、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送东西到邻居家,吃饭前摆放碗筷,到商店买盐等,锻炼孩子的能力,使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做许多的事情。

3、施以科学的教育。向孩子讲清自然界哪些是可怕的,哪些是不可怕的,教会孩子躲避危险的办法,这样也能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减少胆怯心理。如孩子怕过马路,可带他参观交通岗亭,给他讲交通规则,让他知道什么时候过马路很安全,什么时候过马路很危险。孩子怕小动物,可让孩子多玩玩动物玩具,观看别人和小动物玩耍,然后让他接近一些温顺的小动物,和别人一起抚摸它,最后让孩子单独接触。

4、讲英雄的故事,向英雄学习。如解放军是勇敢的典范,每个孩子都崇敬解放军,爸爸妈妈可讲一些解放军战斗故事给孩子听,鼓励孩子向他们学习。

5、爸爸妈妈在生活中也要大胆、勇敢,遇事要冷静沉着,不能大惊小怪或喜怒无常。比如家里发现一只老鼠,妈妈首先惊叫逃跑,孩子怎会镇定自若呢?

6、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不要对孩子恐吓讥讽或动辄责打孩子。很多情况下,孩子胆小是被大人编的鬼、野猫、大灰狼之类的故事吓的。对孩子动辄就严厉惩罚,往往也会引起孩子的紧张和恐惧。因此,爸爸妈妈要采用适当方法,耐心教育自己的孩子。

7、创设一个愉快融洽的环境可以消除孩子的紧张状态。如多让他与同龄孩子玩耍、游戏;客人来了,让他表演节目、端茶水等,并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谨慎地替孩子选择故事和电视节目,尽量避免孩子见到强刺激的场面。

如果孩子胆小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固定的情绪状态,如夜惊、遗尿、做恶梦等,应立即请求心理卫生专家的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