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岁是孩子们学习各种知识的年龄,你可能首先想到要给他安排专门的“学习时间”,其实,玩耍就是孩子最好的学习课堂,他们可以开心地学到很多东西。

四五岁的孩子到了该学习各种知识的年龄了,这时所有的家长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有时候父母们有点担心,因为他们觉得孩子们更喜欢玩,却不喜欢学。其实你可能还不清楚,玩耍就是孩子最好的学习课堂,他们既可以快乐地唱歌、跳舞、做游戏,又可以学到特别多对他成长有帮助的知识。比如,认知能力、情感、身体的运动能力和社交能力。

美国西雅图资深教育专家芭芭拉女士认为,四五岁的孩子学到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体验,音乐、空间、绘画等不同领域的玩耍都能让孩子们学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这才是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好方法。

父母们不妨学会给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玩耍方式,和孩子一起在玩耍中快乐学习!

玩耍里的数学课

孩子和你一起玩售票员或者售货员游戏的时候,他不仅是在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发挥想象力,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感受和情绪,这还是他学习数学的最好机会。比如,你买了2元钱的车票,可以告诉他这样你能到更远的地方,或者你可以坐上有空调的公共汽车。你们也可以给家里的所有东西标价,做售货员和顾客的游戏,这样孩子不仅了解了数字的多和少,也能了解到更大的数字或许可以代表物品更有价值。找零钱还可以让他们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这样,这些枯燥的数学知识在玩中就愉快地学会了。

你们也可以一起在跳绳的时候、上台阶的时候数数或者去认识车牌号,孩子们通过这种途径更加了解数字和生活的关系。

玩具里的空间世界

电动汽车在孩子们的操作下穿过茶几,从房间的这头奔驰到那头,小汽车的高度能不能穿过更低的沙发,能不能从那条小窄到上穿过,都是锻炼他的空间感觉。即使孩子在沙发上蹦来蹦去、在床上练习倒立,也都是在发展他的空间能力。

孩子还可能会把不同大小的水杯排列整齐,把他们分别命名为爸爸、妈妈和自己。这种玩法,是在表达他们对真实世界里大小关系的理解。

积木能让孩子了解不同的尺寸、大小,用小块的积木搭建成一个大的建筑,也完全依靠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各种形状的积木让孩子们创造出不同的三维空间,这也是他们日后学习几何、物理、工程学和建筑学等课程的基础。

悄悄成长起来的语言家

有时候语言能力比行动更重要。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为了能说服小朋友或者家长站在自己的一方,为了能恰当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努力学习着表达。在游戏的时候,多创造一些情境,和孩子一起讨论怎么玩、该说什么话更合适,他也慢慢学会沟通和表达。

你也可以经常在游戏中让孩子听到一些新的词汇,往往这个时候能够促使孩子们更多地思考,启发孩子们观察周围的世界。慢慢地,他们会更加注意到生活中的细节。学会用更恰当的语言来表达。

玩出来的艺术家

孩子们都喜欢乱写乱画,有时候他们的涂鸦让你很费解,但这并表代表他没有自己的想法,在孩子的眼里,那些线条都是有意义的。四五岁的孩子已经开始会运用颜色表达他们曾经看见或者想像出来的东西,也许是某个人,也许是他们到过的某个地方。所以这些来自内心世界的活动,通过他们的不断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通过他们的笔有了一种真实的表达,你能说他不是一个艺术家吗?同时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创造的素材,他们可以沙子、土、毛巾等不同的材料创造艺术作品。

音乐和舞蹈总是让孩子和着迷。当他们自然而然用自己的身体和声音表达的时候,也让他们体会到了艺术的感染力,他们会自发地创造出更多的变奏曲。四五岁的孩子一般能够演唱比较长的歌曲了。即使反复唱只有几句的简单歌词,也能够使孩子们尽情享受词语的音调,韵律的美好。

过家家游戏的社交训练

孩子们都喜欢过家家,他们经常把大人之间每天发生的事情搬进他们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他能更加了解这个世界,也更了解他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要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游戏,选择其中自己喜欢的角色,把自己转换成这个角色的过程中,他要学会表现这个角色的行为特征,体会这个角色的感受,从而了解真实生活中各种角色。

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比如,和孩子一起玩司机、售票员和乘客游戏,他会了解不同角色的社会分工,你们都是普通的人,但是你们都有着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也可以根据书上看到的故事来扮演角色,加入一些想象,实现理想中的一种生活境界。

更多孩子在一起玩耍还可以体验到竞争、赞同对方、赢得胜利等感受。孩子选择加入一方就是在肯定对方的友谊,这也是共同分享友谊的过程。

孩子们更多时候是在模仿,当他能跟小朋友和睦相处,共同玩耍的时候,要表扬孩子。这样孩子慢慢就学会了合作。

美丽的想像在飞

在孩子们的想象中,可能他的娃娃和他一样快乐地生活着,他会哭、会笑,可以吃东西,可以分享他的感受。或许某一天,他自己成了哈利波特,可以变幻魔法,可以无所不能。

想象是一切创造的源泉,也可以帮助孩子的成长。比如,玩电动飞机和小火车的时候,那种惊人的超速行驶,会让他们突然感到自己很强大,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

玩拼插玩具也是他们发挥想象力的最好途径。这也是很多四五岁的孩子热衷的事情,他们可能用拼插玩具建造了他们想像中的最完美的游乐场。

想象还可以帮助孩子摆脱某种不良情绪。比如,爷爷奶奶要出门旅行了,他不希望他最喜欢的爷爷离开一个星期,他可能会想象自己也在进行一次小小的旅行,逐渐忘掉了与爷爷奶奶分开的苦恼。

做身体协调的小家伙

孩子到户外又跑又跳,当然是在帮助他们提高身体运动能力,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肌肉,一方面又练习了他们的身体平衡能力。身体的协调发展是大脑开发的重要过程,同时也让孩子们具有一种运动家的精神,用开阔的心胸和敢于不断挑战自己的态度对待世界。

手眼的协调能力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非常有帮助。四五岁的孩子可以做一些缝纫工作,特别是女孩子会对此乐此不疲,这是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的好途径。男孩子可能会更加喜欢玩迷宫游戏。从迷宫的入口走到出口,可以促进孩子的空间推理能力,促使他们细心观察图形和细小的差异,还锻炼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让孩子玩中学习,你要把握以下原则:

*快乐是玩耍的第一原则。不要为了让孩子“更全面”,强迫他玩不喜欢的游戏。

*玩耍要自然,不要把玩耍变成刻板的学习。

*最好的玩法是既简单又有趣,不要给孩子特别多的指导和命令。

*玩耍可以有很多方式,应该学会创造一些你孩子喜欢的。

*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比如孩子学会了合作和分享,一定要给他拥抱、亲吻作为奖励。

相关阅读

怎么对付宝宝的“三分钟热度”


假期结束后,新的学期开始了。欢欢非常高兴,做什么事情都很有干劲,总对妈妈说:“新学期,我要争当第一。”可不到一个月,欢欢的干劲就小了,时常是垂头丧气的样子。尤其是期中考试结束后,欢欢的干劲彻底没有了,学习开始不认真了,做作业马马虎虎,作业多的时候就厌烦起来,动作越来越磨蹭了,总是念叨着:“什么时候放假呀?放假就不用上学了。”

孩子为什么这样

像欢欢这样的孩子其实不少,他们往往是常立志,而志不长。这样的孩子好胜心强、自尊心强、性格外向,他们心直口快,不隐瞒内心的想法,情绪忽高忽低,热情起来像火,遭受挫败后就会破罐子破摔。

每个学期初对这些孩子来说都是值得期待的,因为那是一个新的开始,可以抛却过去重新努力了。规划一番后,他们便开始认真学习了。因为学习努力和认真,并且开学初课程量不大,难度不高,他们很快会在测验中取得好成绩,甚至有时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得到表扬。但是没过多久,随着知识点越来越多,作业越来越多,他们开始懈怠,觉得疲惫。当成绩开始下滑时,如果妈妈和老师再批评两句,他们就更没有了斗志,像泄了气的皮球,做事不再那么积极,开始慢慢腾腾了。

这些孩子缺乏百折不挠的精神,一点打击就会让他们心灰意懒。很多孩子会懊恼,不知道怎样让自己不分心,不知道怎样让自己更聪明。他们看到其他同学似乎不紧不慢就学得很好,自己却在大幅度地退步,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如果努力后的结果让孩子不满意,他们的自尊心会大大受挫,就开始倦怠磨蹭了。

请妈妈注意

对孩子的“三分钟热情”只能催化不能打击

当听到孩子说要考前三名的时候,妈妈心里自然清楚孩子又是“三分钟热情”,很快就会泄气。妈妈为了不让孩子形成浮夸胡吹的习惯,往往会对孩子实施打击压制,开始细数孩子的种种缺点或者同样许诺后的失败。妈妈是为了让孩子能踏实下来,不想却亲手扼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当孩子豪情万丈时,这是激励孩子不懈努力的最好时机。

新开始时,孩子也需要合理规划

每逢一个新的开始,孩子寄予希望本是件很好的事情,但因为孩子年龄尚小,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想的和做的之间距离较远,会造成言过其实的结果。此时如果妈妈能够和孩子一起制订出合理的计划,既可以教孩子如何合理预期,又能够让孩子轻松达到目标,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也就不会灰心丧气,磨蹭应付了。

激励孩子要在孩子倦怠之前

坚持对一件事情的热情几个月不变,对于孩子来说很难。即使开始的热情可圈可点,保持下去却是难事了。妈妈如果及时激励孩子,同时重新帮孩子设立目标,就会发现孩子对自己的期望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持续升温。很多妈妈看到孩子的热情减退,不仅不鼓励,更多的是加以批评、指责,结果孩子的热情消失得更快。

每个妈妈都能给孩子帮助

给孩子帮助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在孩子掉以轻心的时候告诉他要小心,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帮他总结经验教训,孩子困惑迷惘时给他提供指导。很多妈妈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帮助孩子讲解学习内容很难,于是认为自己帮不上孩子,其实,妈妈不能够给孩子指点的时候可以帮助孩子找老师,找专家,和孩子一起去寻求答案。

强化训练

每天20分钟

让孩子感到自豪:“我每天用20分钟就可以完成数学作业。”

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统计做作业需要用的时间——数学、语文、外语,每科都用多少时间。然后,妈妈每天都提醒孩子说:“昨天你用20分钟完成的数学,今天争取也20分钟完成。语文昨天用了30分钟,今天看看多长时间。”还可以故意在爸爸面前表扬孩子,说:“你儿子这几天都是在20分钟之内完成的作业。”通过这样的渲染,会强化孩子积极、快速完成作业的愿望。

学才艺:三分钟热度or坚持到底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多才多艺,不但学习成绩优秀,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也有一技之长。

可大部分的孩子由于其年龄和心智发展的局限,兴趣和爱好常常变换,对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难以坚持到底。比如,家长给孩子报了美术班,孩子新奇万分地去了,没过几天就厌倦了重复练习而没兴趣了转而报钢琴班,孩子满怀激情地去了,可不久以后又产生了倦怠情绪,直嚷着要学网球……如此折腾,家长白白搭进不少学费,但孩子什么也没学到。

这样的例子为数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孩子好胜心强,但毅力不足。兴趣多变的孩子大多争强好胜,带有一定的从众和攀比心理,往往会将小伙伴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绩或掌握的才艺作为自己的“兴趣”。根据这种心理萌发的兴趣通常缺乏牢固的基础,在学习技能或反复练习时一旦遇到困难,就成了学艺路上的障碍。此外,孩子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山望着那山高,也是导致其兴趣学习只保持“三分钟热度”的原因之一。由于年龄尚幼,孩子的兴趣往往只建立在“喜欢”的基础上,不会结合个人能力和性格来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学习。这种缺乏实际考量的后果必然导致大部分的孩子学艺时受挫,兴趣消减。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三分钟热度”的孩子并不是就无法进行兴趣班学习,如果家长能正确引导,再加上心理调整,孩子就会用心专一,对事情真正感兴趣,有目的、有秩序地把想要学的东西学扎实。

首先,要引导孩子去除浮躁,建立自信。

心浮气躁是孩子不能把兴趣坚持到底的关键,家长应该经常教育孩子:在学艺的道路上,冷静与热情并存才是坚持到底的关键。热情是始终坚持对艺术技能本身的热爱,而冷静则主要指心态健康,不骄不躁。在具体操作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去学习自己喜欢的技艺,但在每个学习阶段,都要给孩子定制学习目标。目标不要太高,以孩子有能力做到为准,一旦孩子做到了,要对他的努力加以肯定,使其建立起自信。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不急于求成,让孩子稳步上进,孩子就会对自己做的事情兴趣专一起来。

其次,要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作为家长,首先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个正确的评价,引导孩子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在具体操作上,家长要针对孩子的能力和水平,给孩子拟定几个力所能及的技能学习范围,不张扬、不攀比,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孩子就解除了思想包袱,学习就会更加专一、安心。

解决孩子对兴趣学习“三分钟热度”的问题,是孩子成功的关键,家长切不可轻视,要针对孩子的性格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引导,让孩子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兴趣专一,做事认真,将来必然会在学艺道路上有所成就。

分苹果的故事(下)


我以前听说过一句话,“干木头不烂,湿木头不烂,不干不湿的木头才会烂”。

就是当你费尽心思教育的孩子带到社会上时候,却发现她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分苹果的妈妈,比如老师呀,以及其他对她有很大影响的成年人。

该怎样让我们的宝贝在各种妈妈面前都能吃到苹果呢?或者吃不到苹果的时候也不改变正确的人生观呢?

我和那两位妈妈有同感。我总是教育孩子脚踏实地、好好做人。但教小孩子投机取巧的人,我周围就大有人在。可怕的是:他们并不认为这样不对或不好,还为此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聪敏。因此,我担心的不是孩子吃亏,而是担心她以后是不是能适应社会。

正巧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讲到有人向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教授提问,影响他一生的重要阶段,结果这个教授回答说是幼儿园。看了以后我颇有所思,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第一步迈得好不好,将影响他的一生,那么,我们做为孩子的家长,该如何通过言传身教为孩子们未来的成长打好基础。

我感到肩负的责任很大很大!

分苹果的故事(上)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和50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给他们去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其中有两封信谈的都是一件事:分苹果。

一封信是一个来自监狱的犯人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不同,我非常想要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不料,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立即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另一封信是一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出几个苹果,大小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红最大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很好。那么,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利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

这两个故事确实让人扼腕叹息,仔细思索,余味无穷。一个中国人看到这两个故事后,也讲了一个苹果的故事,前半部分与后一个故事相同。妈妈确定了分苹果的原则后,老大立即拿起工具在烈日下干了起来。等到老大干完那块草坪的活,汗流满面地来到妈妈面前时,桌上只剩那个最小的苹果。两个弟弟正在妈妈身边乖顺地啃着又红又大的苹果。老大哭叫着说:“说好的,谁干得好,谁吃大苹果。”妈妈怒斥道:“你的动机就不对,你干活只想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老大争辩说:“可弟弟他并没有干活呀?”妈妈怒火冲天:“既然你这么会干,你为什么不替他们干了?”老大呜咽着无奈地离开,身后传来妈妈和弟弟的欢笑声。作者写完这个故事后评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以前中国的某个地方,但今天仍在延续。这个看似简单、平常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管理工作中,仔细品味分苹果的故事,琢磨其中的哲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是很有教益的。

第一个故事,罪犯之所以成为罪犯,绝不会是因为他在妈妈分苹果时的察言观色,因而编出了一个谎言。但是,由谎言而可以得到实惠,却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并时时提醒他,谎言比真实更有效。这件事对他日后的行为及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妈妈在一件小事上的不经意的做法,导致了孩子走入岐途,成为罪犯,这可能是这个妈妈或千千万万个妈妈绝对没有想到的。由此引出了一个命题:我们怎样看待真实表达自己意见的人;怎样对待不合自己心思的、也并不十分合理但却是有其真实意见的人。在管理工作中肯定会经常遇到同样的问题,简单的处理或不得要领的批评,可能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给自己的工作造成阻力,在自己和团队、部门中形成口是心非、虚以委蛇的不好风气。集体就绝无真诚可言,也不会有向心力、凝聚力。这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之一。

分苹果的故事(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