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上入学准备

2021-05-26 心里上入学准备 爱说谎的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乐园上

说谎不是坏小孩(上)。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对于早期教育,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说谎不是坏小孩(上)”,供您参考,希望能够以帮助到大家。

请不要轻易将谎言与孩子的品质划等号,因为谎言有时只不过是幻想,或者孩子小小的如意算盘。

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不再是个小宝宝了,所以孩子们应该很明白自己说的话是事实还是谎言。其实不然!事实上,说谎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相信看完以下对孩子说谎问题的分析和解释之后,父母们就会松一口气了。

5岁以下的孩子常常说大话,因为他们不能把事实和幻想区分开来,说大话完全不同于说谎;5岁以上的孩子不再有说大话的情况存在了,他们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说谎。

2-4岁:爱说大话

孩子为什么说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所以他们常常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当你带孩子从公园回家的时候,他告诉你他在公园里看见了独角兽。他并不是在有意欺骗你。换个角度想,这说明他的智力还在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你的孩子还不能分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他也同样不能把他的梦和真实生活区分开。也有些时候父母们会发现,孩子的谎言就是他的如意算盘。一个4岁孩子的母亲曾问幼儿园老师:“我的孩子一个星期最少从幼儿园拿回家一个玩具,他告诉我是老师说他可以拿的。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不过,老师的分析消除了这位母亲的不安和尴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认为,如果他们非常非常想拥有这个玩具,那么这个玩具就一定是自己的。这就是孩子们想‘占为己有’的逻辑。”当然,也有的孩子说一些小慌是害怕父母的责备和惩罚。他们会指责那些自己想象出来的朋友,告诉父母是他们做出了这些错事。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淘气会使爸爸妈妈不高兴的,所以撒了个谎。

听到谎言怎么办:这么大的小孩子因为说谎就受到惩罚,不仅没有任何意义,也许还会有负作用。如果你的孩子打了其他小朋友,或者抢了小朋友的饼干吃,你肯定会对他训斥一番。但是,如果他同时还对你说了谎,你你注意力就转移到说谎这个问题上,并为此更加严厉地惩罚他。

但事实上,你对诚实和正直的长篇大论,对孩子来说,只是耳边风;你的惩罚也不能使他知道问题的所在。相反,他只知道他又淘气了,而且将来他肯定不愿意让你知道这些淘气的事儿。所以,更加关注他的不良行为效果会更好一些。你可以告诉你的孩子:“我知道你是怕我不高兴,所以不想告诉我真相。但是我亲眼看见你打了小朋友。如果你下次对他有礼貌些,我想他会把他的玩具给你玩的。

另外,要向孩子解释清楚他想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就属于他了。如果你的孩子在商场拿到喜欢的玩具就说是他自己的,那么你就要清楚地告诉他:“我知道你非常非常想拥有这个玩具,但是它并不真正属于你,它属于这个商场。”慢慢地,孩子将学会把事实和幻想区分开来。但是,如果你对孩子的小小谎言过于在意的话,将会或多或少地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其揭穿孩子的谎言,不如把它看作孩子学习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机会。做父母的肯定不想压制孩子的幻想,因为有了幻想,才会有创造力嘛。因此,父母惟一应该做的就是确保孩子的幻想不会伤害自己和他人。比如说,父母可以让孩子相信圣诞老人,但是必须让孩子知道人是不能飞起来的,即便插上翅膀也不能。

如果孩子的话总是不着边际,那么父母最好给孩子讲一讲《狼来了!》的故事了,让孩子懂得为什么对人诚实很重要。

下一篇:说谎不是坏小孩(下)

相关推荐

小孩说谎并不说明他很坏


请不要轻易将谎言与孩子的品质划等号,因为谎言有时只不过是幻想,或者孩子小小的如意算盘。 

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懂事了,不再是个小宝宝了,所以孩子们应该很明白自己说的话是事实还是谎言。其实不然!事实上,说谎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其实,5岁以下的孩子常常说大话,因为他们不能把事实和幻想区分开来,说大话完全不同于说谎;5岁以上的孩子不再有说大话的情况存在了,他们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说谎。 

2—4岁:爱说大话 

孩子为什么说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所以他们常常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当你带孩子从公园回家的时候,他告诉你他在公园里看见了独角兽。他并不是在有意欺骗你。换个角度想,这说明他的智力还在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你的孩子还不能分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他也同样不能把他的梦和真实生活区分开。 

也有的孩子说一些小慌是害怕父母的责备和惩罚。他们会指责那些自己想象出来的朋友,告诉父母是他们做出了这些错事。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淘气会使爸爸妈妈不高兴的,所以撒了个谎。 

听到谎言怎么办:这么大的小孩子因为说谎就受到惩罚,不仅没有任何意义,也许还会有负作用。 

事实上,你对诚实和正直的长篇大论,这么大的孩子来说,只是耳边风;惩罚也不能使他知道问题处在什么地方。而且,以后他肯定也不愿意让你知道那些淘气的事了。所以,更加关注他的不良行为效果会更好一些。你可以告诉你的孩子:“我知道你是怕我不高兴,所以不想告诉我真相。但是我亲眼看见你打了小朋友。如果你下次对他有礼貌些,我想他会把他的玩具给你玩的。 

另外,要向孩子解释清楚他想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就属于他了。如果你的孩子在商场拿到喜欢的玩具就说是他自己的,那么你就要清楚地告诉他:“我知道你非常非常想拥有这个玩具,但是它并不真正属于你,它属于这个商场。”慢慢地,孩子将学会把事实和幻想区分开来。但是,如果你对孩子的小小谎言过于在意的话,将会或多或少地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其揭穿孩子的谎言,不如把它看作孩子学习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机会。做父母的肯定不想压制孩子的幻想,因为有了幻想,才会有创造力。因此,父母惟一应该做的就是确保孩子的幻想不会伤害自己和他人。比如说,父母可以让孩子相信圣诞老人,但是必须让孩子知道人是不能飞起来的,即便插上翅膀也不能。如果孩子的话总是不着边际,那么父母最好给孩子讲一讲《狼来了!》的故事了,让孩子懂得待人诚实很重要。 

5—7岁:逃避训斥 

孩子为什么说谎:快到上学年龄的孩子,他们就会意识到说谎是解决问题或者逃避惩罚的一个好办法。因为孩子们要让他们的谎言更加可信,所以他们的谎言就会经过更好的加工了。6岁的孩子已经知道如果他告诉老师他的家庭作业被狗吃掉了,那老师肯定不相信,但是,如果他说‘我病了,所以没有做作业’,那也许能够蒙混过关。 

毋庸置疑,孩子肯定会不断提高他的欺骗技能,试探他欺骗的限度有多大。这个时候,父母的“杀手锏”就是不能让孩子因为说了慌、解决了问题就任他洋洋得意地逃脱掉。而且,父母向孩子灌输诚实的美德的时候,最好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尽可能地自己先做到诚实,不说谎。另外,也要让孩子知道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 

听到谎言怎么办:告诉你的孩子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是为了不伤害其他人的感情。 

然而,当你发现你的孩子说谎只是为了掩盖他的错误和做的错事的时候,你就应该立刻清楚地告诉他你不允许他这样说谎。父母立场鲜明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那么孩子说谎了是不是就应该受到处罚呢?也不一定。 

如果孩子针对有没有刷牙的话题而说谎,那么父母可以提醒他赶紧去刷牙,并且以后多多检查和监督他。慢慢地,孩子就不会因为刷牙问题而说谎了。反过来,如果父母因为这些无关痛痒的谎言而把孩子痛斥一番,甚至惩罚他,那么,父母的这些做法就能促使孩子变成一个更棒的谎言大师了。因此,应该说处罚孩子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办法。 

如果孩子偷了别人的玩具或者做了其他行为极其恶劣的事情,而且为了掩盖这些行为对你说了谎,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孩子必须受到惩罚的时候了,并且要让他知道第一天剥夺他看动画片的权利是因为他的行为,第二天则是因为他说谎了。但是,父母应该明白,惩罚并不能使孩子马上意识到他的错误;想让孩子真正改正错误是需要时间和父母的信任的。 

面对孩子的说谎行为,父母可以试一试下面的做法: 

1、如果你明知孩子说谎,不要对他一再追问。其实,父母是希望能够再给孩子一次说实话的机会,结果反倒又给了孩子一次说谎的机会。因此,如果父母知道真相,就不要再反问孩子;当父母不知道真相,但是能够肯定孩子的答案也不可信,那么也不要向孩子提问题。总之,不要向对你说谎的孩子提问题。否则,只能迫使孩子再用谎言遮掩他先前的谎言,既加深了孩子心理的内疚和不安,也使父母更加火冒三丈。与其这样,还不如相信自己的判断,告诉孩子你希望或要求他如何去做。 

2、如果孩子是习惯性的说谎,那么向孩子提问题之前你就先告诉孩子你知道他会对你说谎,然后允许他给你一个更好的说法。很多孩子在说谎之前根本就没想他们还能说点别的理由。因此,父母可以先发制人:“我知道,如果我问你,你肯定不想对我说实话。不过,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更好的说法。准备好了吗?我要问了。”然后向孩子提出问题。这种做法有3个好处:一、它给孩子时间去决定是张口就说谎呢还是说些其他的;二、它避免了相互争执激烈化;三、既然父母允许孩子说谎了,有了心理准备,那么父母就不会生气或者烦躁不安了。 

3、为了让孩子也尝尝谎言的滋味,父母可以对孩子也说谎。比如,孩子想去看电影,父母答应他了。可是一会儿父母又不承认了,孩子就会问为什么爸爸妈妈说谎。这时候,父母可以很轻松地告诉他:“我认为有没有说实话并不重要。也许刚才我是顺口说‘好吧’,但是并不真的说明就得带你去。我感觉你在家里愿意我们用这种方式和你说话,你也这样对待我们。你是在告诉我“我”必须说实话吗?但是,说不说实话对你就不重要了吗?这样做公平吗?”听完这样的一番话,孩子的感受可想而知。 

如何分辨孩子是不是在说谎


孩子们好像用了魔棍一样,他们往往随心所欲地改变现实。他们时常不自觉地撒谎,还胡编乱造。

对于小不点儿来说,日常生活和想像混淆不清。当他要改变或否认现实时,那是因为他希望现实按着他的意愿变过来。从2岁起,他就会拿着一只空杯子假装喝桔子汁。3岁到4岁,这是以想像为伴的年龄,也是想像生活的顶峰,以后,他将进幼儿园,在那里会遇到许多伙伴,而且还可以使他的梦想具体化。他要在类似讲的故事那样的生活中一直到6岁,或者更大一些。“长毛绒玩具鸭打碎了花瓶”,“洋娃娃吃掉了巧克力”,这并不是在撒谎,这是孩子和玩具打成一片,孩子让玩具说出他所要做的,对像是活生生的。各种动物是他的天地,孩子需要这样的想像世界以培养他的个性。

因此我们不能把必要的发展阶段所发生的事情都称之为谎言。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和孩子一起游戏,然后告诉他洋娃娃是不会吃东西的。和孩子一起玩耍会发展你给予他的信任,渐渐地会帮助他对现实和想像加以区别。

大部分7岁到8岁的孩子都懂得什么叫说谎。对他们来说,有两种谎言。一种谎言并不严重,它只是避免使情况复杂化,只想把什么都弄得井然有序;或者处境尴尬时,说个谎摆脱它。另一种谎言就比较严重,一般来说,它用来对付父母老师或比他年龄大的人。专家认为孩子以下意识的自我为中心,非常自然地要根据他的意愿来改变现实,而且对真实性的价值也一无所知。9岁的小莉诉说她胃痛,可她母亲看到她忧伤的神情时犹豫不决。

到底要不要去叫医生呢?实际上,小莉就想和妈妈呆在家里。7岁的德强总是突然“心疼”,而且“蝇子在眼前飞来飞去”,其实这是因为他不想吃他不喜欢吃的那种蔬菜。8岁的小华说她忘了带笔记本,接着第二天又说她丢了。这样说谎,是因为怕受罚。13岁的王敏因为父母离异,就对他的同学说他父亲在周游全世界。实际上,他的父亲非常喜欢飞机,星期天常常带他到机场去。王敏在这种情况下撒谎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吸引别人对他注意。

孩子们撒谎有时也是为了摆布大人,当他们觉得老得受制于人而不痛快时,他们就要体会一下权力的滋味。有时候,大人对孩子们太不审慎也会迫使孩子撒谎。因此,父母们应当尊重孩子们自己的秘密园地,因为孩子也会出于羞耻心,出于惧怕或是出于嬉笑而说假话。

对付撒谎的态度不要采取高压手段或是一顿伦理教训。这样做会让他丧失自尊。

如果代之以对话,紧张情绪就会消失,而且孩子也不再需要求助于谎言来吸引人们对他的注意。让他自己说“我错了,我犯了一个错误”。要有勇气道歉,鼓励孩子不要弄虚作假。不管怎么说,孩子的一个谎话没有什么大不了。孩子之所以说假话,那是因为他需要被人宽慰。只要对他说“我爱你”就是最好的办法,可以使他在做了蠢事以后,自己说出真情。

儿童早教:孩子说谎也是“迫不得已”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儿童早教:孩子说谎也是“迫不得已”》,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察觉孩子撒谎,父母一直很气恼、很心寒。但是,大家做父母的,是不是想过小孩有时候也是“不得已”呢?儿子刚进中小学,他爸情绪不稳定,无缘无故儿子便会被经验教训维修一番,時间一长,儿子就很怕他。一天夜里,我偶然发现儿子的抽屉柜里有一支很美的签字笔。我说他:“签字笔是哪来的?”儿子瞅瞅我,又瞅瞅他爸,细声说:“他人送的。”

睡觉前,儿子悄悄的对我说:“妈妈,我刚才说的是谎话。”啊?我焦虑不安地望着儿子,儿子却支支吾吾地说:“妈妈,别跟我说爸,他会打我的。”我再三确保它是大家两人的密秘,儿子才跟我说他是用自身的零花钱买的,怕妈妈说他胡乱花钱打他,因此才假称是他人送的。

看见儿子怯懦的模样,我是又心痛又发火:“儿子,有时,你自己觉得的蠢事并不和你想象得那麼比较严重,有一说一,你爸不容易打你的!”儿子说:“我明白了,但是有时当众我爸爸的面,我或许应说谎话,那也是不得已,由于他打架很疼的。”

我将儿子得话原封不动告知了爱人,爱人很后悔莫及,抱怨自身只想干个严父,却忽视了儿子的心里体会。从那时起,爱人再没打了儿子,父子俩一起游戏玩乐,欢欢喜喜的模样要我很高兴。没了担忧挨揍的顾忌,儿子也再沒有说过谎话。何佳佳

孩子说谎并不可怕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尽快自主自立。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教。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对于早期教育,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说谎并不可怕”,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4岁小建不小心摔坏了妈妈刚买给他的玩具电话。他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办,便把电话藏在床底下。妈妈扫地时发现了,生气地质问小建。

妈妈:“你的电话拿到哪里去了?”

小建:“收起来了。”

妈妈:“你怎么不玩呢?吵着要买,怎么买了又不玩呢?”

小建:“我忘记放在哪里了?”

妈妈:“去找来,给我看看。”

小建:“可能是隔壁阿华拿去了。”

妈妈:“真的是他拿去吗?你刚才还说是收起来了。是不是弄坏了,不敢让我知道?”

小建:“没有,真的是他拿去了。”

妈妈火冒三丈:“还想耍赖啊!弄坏了不说,还敢骗我。告诉你不能说谎,还要说,这么小就会骗人,以后还得了!”

于是,愤怒的妈妈狠狠打了小建一顿,小建大哭起来。

其实,这场争执是不必要的。如果妈妈换一种口吻和孩子说话,情况就会不同了。“我看到你的电话给摔破了。”“好可惜,才刚买,又没玩多久。”“如果小心点,不弄坏它,你还可以打电话玩呢!”此时,孩子的担心和顾虑就会减少许多,他就会比较主动地反省自己的过失了。

明白且坦诚地指出孩子的错误,不拐弯抹角,对孩子会更有帮助。孩子知道他闯的祸可以告诉妈妈,因为妈妈了解他。同时也知道以后要更加小心保管玩具。如果母亲一定要逼孩子认错,以让他“铭记在心”,孩子为了保护自尊,只能用说谎来自卫。可以说,妈妈给孩子制造了说谎机会,逼他踏入说谎的陷阱。

谎言的背后

说谎,常常被大人们认为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国外的心理学家专门做过试验,结果表明,孩子在两岁半到3岁时就会讲十分完整的谎言了。听到这个结论,父母往往感到特别震惊。但是专家们认为,父母不必大惊小怪。一方面,幼儿经常会混淆现实和幻想。小孩子有他自己对真实的理解,在说谎时,他相信或者说希望自己的谎言是真的。另一方面,当一个孩子有意识地说谎时,就标志着他已经理解真与假的区别,拥有了想象力,开始以创造性的行为和周围的世界打交道。

在生活中,孩子常见的说谎动机有三种:

⒈分不清楚事实和想象,例如说房间里有恐龙,父母不必马上纠正他,可以引导他把故事编下去,但是最后要让他明白那不是真的。

⒉想逃避某件事,正如本文开始故事中的小建想逃避妈妈的惩罚。

⒊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例如夸大事实说家里很有钱或妈妈是明星等。严格说来这并不算说谎,只是幼儿以他的自我为中心,想象或夸大的一种说法而已。但是父母不能因而不去管他,因为这样的说话方式若是养成习惯之后,会对孩子的价值观和社会关系造成不良影响。孩子容易变得虚荣,什么都要夸大几分才能满足,造成周围的小伙伴觉得他不诚实,不愿真心对待他。

让孩子感到没有必要说谎

不论大人或小孩,难免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当时最圆滑的退路,就是说个小小的谎。只要不是恶意或病态的谎言,是没什么大害的。如果平时乖巧的孩子偶尔说一次谎,一定表示他某方面遭遇困难,父母应着重排除孩子的困难,而不是只责备孩子说谎。例如,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故意装作肚子痛,父母应认真了解幼儿园是否有什么让孩子不高兴的事,造成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

另外,当我们已经知道孩子犯错时,就不要再当做不知道,而要孩子自己承认。这样往往会逼出谎话。例如,明明发现孩子吃了不准他动的饼干,还故意问:“谁吃了饼干?”“你看见谁吃了没有?”“你有没有吃?”等。好的方式是严肃地对孩子说:“你吃了饼干,我告诉过你不准动的,你这样子让我很生气和失望,你说要怎么办?”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对于不听话所带来的后果,他是应该承担责任的。

最后,还想提醒年轻的父母们,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成为孩子说谎的榜样。有的父母工作繁忙,一些工作的电话也到家里来。遇到一些不喜欢做的事情时,就编出一些虚假的理由,来推辞这些社会应酬。孩子耳濡目染,有一天他需要时,自然地会依样画葫芦,他并不知道这样对不对,只是认为爸妈说的、做的都是对的、好的。许多人也都知道身教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但是常在不经意中忽略一些小节。也许大人以为理所当然或无伤大雅,然而孩子的认识远没有这么深刻,他往往只接受行为表面最浅显的东西,而不明了其中的道理。

心里上入学准备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