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行为,困扰着家长。下面这位母亲的育儿日记,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她是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害羞的性格弱点的。

2000年9月5日

今天真高兴,我开始休年假了,有一个礼拜的时间呢。想想自己可以尽情地陪女儿疯玩,来弥补这段时间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小宝贝的愧疚,心都飞上了天。这些日子,我都快大撒把了,一切都由奶奶来负责。虽然,我知道老人的教养方式有许多欠缺,孩子的表现不尽人意,但是力不从心啊!这不,机会来了,我可以好好的表现一把了。

吃完早饭,带小雪下楼骑车。虽然她刚刚两岁,车技蛮不错的,前进、后退、左转、右转都不成问题。粉嘟嘟的小脸,配上粉色的自行车,沐浴在秋日的阳光里,一切都那么和谐。就在这时,不和谐的事情发生了。对面走来一位小伙子,离小雪还有4、5米的时候,小雪变的紧张起来,一只手紧紧地抓住我的手,车也不骑了,靠在路边,一脸惊恐的表情,直到这位小伙子走远了,才恢复了正常。此后碰见的几个生人,都是同样的反应,好像对男士的反应更强烈些。我们在院子中间的小广场上玩,如果没有别人,小雪兴奋地到处跑、尖叫,可是只要有其他人在场,她立刻胆怯了,不敢离开妈妈半步。

我心里明白,小雪从小就胆小,去年国庆节,小雪刚一岁多时,我们带她第一次到山东的姥姥家,姥姥、姥爷、舅舅、大姨居然没有一个能从爸爸妈妈的怀里把她抱过去的,住了一个星期,爸爸妈妈也就把她扛了一个星期。姥姥爱莫能助,一个劲地说:“这哪像北京长大的孩子!”当时,她只是不让生人抱,并不排斥生人,不至于严重到这种程度。可现在……这一天,我心里像压了块石头。

晚上,我跟先生谈起了这件事,先生说:“不会是有什么情感障碍吧?还是咨询咨询专家吧。”

2000年9月6日

根据专家的指点,造成孩子这种性格的原因,有遗传因素,更重要的是养育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纠正的,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来慢慢脱敏。

具体方案:

第一步:分析出宝宝害怕的是哪些人或事情,确定要攻克的目标。如果特别害怕男士,就从男士入手。

第二步:选择宝宝经常活动的地点作为训练场所,如小区里的花园。带着宝宝去花园里踢踢球,玩一玩。球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第一个星期,和宝宝像往常一样出去玩。不过,要厚着脸皮凑热闹,哪人多去哪,哪有男士去哪,就和宝宝在聊天的或遛弯的男士旁边玩。宝宝可能不太适应,这需要妈妈开发出好玩的游戏来吸引宝宝。例如,把球从后脑勺上扔过去,双脚夹球走。这样玩两三天,根据宝宝的反应采取下面的步骤。

第二个星期,这时宝宝已经习惯和大人一起在人多的有男士的地方玩(如果不适应接着进行第一个星期的方案),那现在就要培养她自己能接触陌生的男士。利用球,妈妈可以把球踢到离自己不远处的男士旁边,让宝宝去捡回来,刚开始宝宝可能会害怕,妈妈要鼓励,夸宝宝勇敢,也可以陪她去捡,然后慢慢地过渡到宝宝自己去捡。不能恐吓宝宝,要多鼓励。同时,碰到认识的男士时要建议宝宝打招呼,如果宝宝有害怕的神情,要向宝宝说明“这是某某小朋友的爸爸”以增加宝宝的亲近感。

第三个星期,让宝宝有单独和男士待在一起的机会。和宝宝说,妈妈要去扔垃圾,让她自己和叔叔(当然是邻居或熟人)在这等一会儿,看着妈妈去扔垃圾。逐渐过渡到宝宝和叔叔等着的时候看不见妈妈的行踪。

第四个星期,复习以上步骤的同时让男士抱宝宝。如果宝宝高兴地让叔叔抱抱,那她已经基本上没有恐惧感了。

(转下文)

女儿你没有害怕的理由(下)

相关推荐

女儿为什么会害怕男教师?


【案例】

草草妈觉得奇怪,在幼儿园,女儿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也玩得很好,对年长或面善的男性也不是很排斥。而“草草”也提到,在此之前女儿从未接触过男老师,自己周围也是“女儿国”,丈夫在外地工作,长期不在家。丈夫不凶,对女儿是有求必应,回来一有时间就会带女儿玩,但这种时候比较少。

需让孩子多接触男性

首先这位妈妈不必对此过分敏感和紧张。妈妈主观上认为女儿害怕男老师,但实际上孩子并不是害怕,而是没有学会跟与爸爸年龄相仿的男性相处的方式方法。父亲在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培养孩子坚强勇敢、树立信念等方面是最直接的榜样。在这个小孩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功能相对缺失,从而造成孩子人际交往模式出现缺陷。那么一方面,父亲要尽量担当起这个责任;另一方面,妈妈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叔叔、舅舅等,或者可以多带女儿和自己的男性朋友交往相处,比如对话、做游戏等,但要避免负面强化,要多鼓励和肯定。

爸爸这个角色不能缺位

3至6岁是男孩出现恋母情绪、女孩出现恋父情结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需要与异性父母保持一个适度依恋状态,获得与异性相处的最初认识,满足其心理发展的需要。现在有些家长认为小孩还小,最需要妈妈的照顾,而忽视爸爸在小孩心理成长中的重要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极端错误的。父母双方共同决定着儿童这个阶段发展是否顺利,直接关系他(她)以后的性别认同、性取向以及爱情婚姻关系的处理。

小编总结:

此案例中的草草宝宝应该是因为父亲角色经常处于缺失状态,女儿长期见不到父亲,心里衍生出的放抗情结。应改变父亲的缺失状态,母亲再加以引导宝宝的心理状态。

给他12个快乐的理由(上)


对父母来说,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有感受快乐的能力。这里说的“快乐”可不是给他买个心爱的玩具那么简单。

真正的快乐可以滋养孩子的心灵,让他对周围变化繁复的世界有足够的抵御能力。专家们说,快乐的孩子都有同样的特点,比如:开朗乐观,有自制力,而且非常自信。

这里给你一些建议,让你可以带孩子走到生活充满阳光的那一面。

1.给他一些发呆和闲逛的时间

能够获得成功的孩子通常也就能得到快乐。然而,在帮助你的孩子准备应付未来的种种挑战的同时,你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要用各种各样的活动把孩子的时间填得太满。在大人们都高喊减压的年代,小孩子也需要同样没有压力的空间,在各种训练班和课程之间得以喘息。

给他们一些望着天空的云发呆的时间,这种你看来是无聊的活动其实是孩子的想象力充分活动的时间。让他们可以不受约束地去抓小昆虫,堆个样子奇怪的雪人或者是看蜘蛛结网。这些活动都将给你的孩子一个自己去探索世界和追求快乐的机会。

那么你呢?为什么不试试也在自己拥挤的日程中抽出个小空隙,加入到孩子们欢乐的队伍中去。从帮儿子洗个澡,到全家人在院子里数星星,其实快乐到处都有。

2.教会他帮助周围的人

快乐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庭中,在周围的大环境中都是一个有价值的成员,自己的行为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活。要让孩子产生这种感觉,你就需要多为他制造一些给予别人帮助的机会。比如,和孩子一起整理那些他已经不再需要的玩具,捐给福利院,或者其他有需要的孩子。

即便是非常小的孩子也能够感受到帮助他人的乐趣。在国外有很多专门为孩子设立的福利机构,这些机构中最受欢迎的活动就是教小孩子用家里的废旧布条填充玩具熊。即使是只有2、3岁的小孩子也会兴高采烈地帮忙给小熊粘上眼睛和嘴,然后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

3.更多的身体活动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你有没有陪你的孩子在户外打场雪战或者去滑雪?除此之外,和孩子在公园里追逐,带他一起去郊外远足……这些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孩子的体能和力量,更大的好处是让他有机会开心大笑。这些让孩子保持活跃状态的活动有助于减轻压力,让孩子们能用一种更加健康的方式呼吸。

身心健康的孩子对自己的形象会有一种更加积极的理解方式:他们为自己所能完成的事情而骄傲,而不是因为自己长得什么样而焦虑。如果你能鼓励你的孩子去参与一种他喜爱的活动,实际上也就是又多给了他一直寻找快乐的方式。

4.大声笑

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多讲讲笑话,唱那些可笑的歌谣,或者不妨开个自嘲的小玩笑。笑不仅对你的孩子,对你也很有好处。其中有一个好处是纯粹身体方面的:当你大声笑的时候,就释放了紧张的情绪,同时吸入更多氧气,这样能让你在很短时间内就精力充沛,情绪高涨。

5.多创造几种表扬的方式

当你的孩子取得进步,掌握了一种新技能,或者是完成了某个任务,不要只是简单地对他说:“乖孩子”,或者“做得不错”。

表扬有的时候也是一种技巧,你要说得详细一些,指出你觉得孩子做得好的具体细节,比如:“我喜欢你讲的故事里那个大英雄,他真厉害啊!”“你这棵树画得真不错!”这样的言语比仅仅是拍拍孩子的肩膀效果要好得多。

同时,在表扬和奖励的时候不要做得太过。一个6岁孩子的母亲就说:“从前,我会每周都因为孩子做好了某件事情而给他发个小奖品,后来我发现,他最关注的奖品本身,而不是把事情做好。”其实奖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会你的孩子去体味成就感带来的满足。

(待续)

给他12个快乐的理由(下)

孩子搞破坏的六个理由(上)


每个孩子都是破坏王,父母们总是以“准备着、时刻准备着”的精神状态去迎接随时可能发生的破坏场面,轻则是面目全非的报纸,重则可能就是再也打不开影碟机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在这里,给你几个理由先。

理由一:“那是什么?”

冰箱里的东西已经全部翻出来,2岁的晨晨觉得这个大白家伙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了,于是他开始瞄准下一个目标:爸爸的电脑。雄心勃勃的小伙子手里拿着一枚硬币接近那台放在写字台上机器。哈哈,他在地板上的铁盒子表面发现了一个小缝,把硬币塞了进去!

新奇是幼儿探索世界的动力,在他们的“研究合同”上只有一句话:掌握全世界的秘密——他们要检查所有的他们还弄不明白的东西。而在他们的检查清单上,排列着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爸爸和妈妈的各种物品。探索不是什么坏事情,只不过它们总是伴随着一些其他的结果。比如,现在晨晨的那枚硬币就已经躺在电脑的软驱当中了……

无论是需要维修的电脑,还是被倒空的结婚纪念日香水,对于父母的忍耐力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我们很想大大地发作,但是又必须保持应有的耐心。因为我们也清楚,孩子并不是故意搞破坏,他们哪里明白结婚纪念日对妈妈的意义,而修理电脑要花上多少枚棒棒糖的钱呢?

好了,既然我们不能阻止这种探索行为,就只能想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我们可以把珍贵的东西收藏起来,对于计算机或音响这种很难藏起来的东西,就只能想办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把他们吸引到更新鲜有趣、也更加合适他们的领域里去。

理由二:“我生气了!”

妈妈说:“不行,你不能再吃糖了!”

爸爸说:“不可以,你现在不能再玩了,我们要回家了!”

不、不、不,就连那个讨厌的玩具小人儿也说它不愿意站在高塔上面,所以总是从积木上掉下来。

“讨厌!”4岁的铭铭气急败坏地把玩具小人儿摔在地上,然后自己也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孩子对现实中的事情都有自己的底线,因此让他承受过多的拒绝,对他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发脾气是他们表达失望的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需要保持冷静。

孩子在发脾气之后最希望得到关爱,因为他们需要确认“我还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所以我们不能以暴制暴。但是,我们还必须让他们明白:发脾气不是搞破坏的通行证,所以在他们平静之后,必须乖乖地去把自己摔出去的玩具拣回来并且收拾好。

孩子所得到的自由空间越小,他发脾气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父母在对孩子说“不”的时候,不妨先考虑一下是否一定要拒绝孩子。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寻求一些折中的解决方式,多给孩子一些安慰,可以阻止孩子怒气冲冲。

理由三:“我做不到……”

早上,妈妈让璐璐把袋装牛奶从冰箱拿到餐桌上。牛奶袋有些湿滑并且比小姑娘想像中的重,所以璐璐还没走到餐桌边,手中最淘气的一袋就掉在地上摔破了,牛奶四处飞溅。妈妈愣在当场,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用什么来洗地毯。但是她严肃的表情让2岁的璐璐不知所措,于是便大哭起来。

听到哭声,妈妈突然意识到女儿的心里很难受——现在这个小倒霉蛋正需要安慰,于是先不去管什么昂贵的地毯了,还是把洒落在女儿心上的牛奶清理干净吧。

这样的意外事故经常在幼儿身上发生,因为他们非常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父母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对此有帮助:我的孩子究竟已经会做什么?还不能做什么?如果她喜欢帮助妈妈做事的话,面包是否比牛奶更适合她?

而在失误发生以后,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打击小家伙,我们不要说“看,你又把事情弄砸了”或者“哎呀,你根本做不了这个”,这种话会让孩子感到沮丧。

孩子搞破坏的六个理由(下)

制止孩子的有害行为


有一部分孩子常常发生有害行为:他们或损坏物品、玩具,或攻击伤害别人,或无意伤害自己,所有上述现象,都会在一定的范围内造成对人的伤害或物的损害。作为成人,怎样才能积极制止孩子的有害行为呢?

当成人遇到孩子发生有害行为时,家长应认真分析原因,然后采取以下措施。

1、因年龄特点、身心发育不完善引起的有害行为。孩子年龄小,手脑协调能力不很强,不能像大人一样做任何事情都得心应手。如吃饭时打碎了碗盘,不小心摔坏了小闹坏等。对此,成人一方面要肯定孩子的积极因素,原谅孩子的过失,一方面要温和、亲切地告诉孩子做事要小心,并教给孩子一些具体方法。利用当时情境做游戏,进行轻拿轻放的强化训练,也是积极制止此类有害行为的好方法。

2、因缺乏生活经验引起的有害行为。孩子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安全常识,也容易发生有害行为。如有的孩子过年放炮炸伤了自己的手脸,有的孩子因玩火烧伤了自己的身体,甚至引起火灾。处理此类有害行为,是要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告诉孩子不能随便玩火玩电。还必须教给孩子一些生活经验以防微杜渐。

3、因孩子身心不适发生的有害行为。孩子心情不愉快或身体不舒适时,也会发生有害行为。如有的孩子稍有不满就摔东西。这时,家长应问清原因,给孩子讲清道理。也可以用转移注意法使孩子心情愉快,还可以进行冷处理,使孩子冷静下来后再行处理。如果是孩子身体不适,家长要及时给孩子看病,以解除发生有害行为的“病因”,做到防患于未然。

4、因受不良环境影响而造成的有害行为。一位名人曾说,孩子在批评的环境中长大,他就学会指责;孩子在敌意的环境中长大,他就学会打骂。由此可见,不良的教育环境是孩子发生有害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孩子经常看武打片,而动辄打人;有的孩子因父母离异性格孤僻常爱骂人;有的孩子长期受批评,因而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所有上述现象中的孩子,就像一只好斗的小蟋蟀一触即发。因此,家长必须慎重处理这种孩子的有害行为,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要严肃批评,又要关心爱护。如果孩子的有害行为还不能得到抑制,家长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惩罚手段,但切忌惩罚过度。平时,成人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团结、和睦、相敬相爱的家庭环境,经常给孩子讲模范人物的故事,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5、因其他原因造成的有害行为。有的孩子因“路见不平”就会“拔刀相助”。在这种有害行为面前,成人切忌粗暴,要耐心寻因,有的放矢,进行劝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