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控制自己

大喊大叫、摔门、态度粗暴,不是只有孩子才会犯错误。很少有家长可以夸口说自己在管教孩子时从没失控过,我们多数都会在事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

失控的怒火会影响你管教孩子努力的成果。如果总是大喊大叫,孩子学不到什么。相反,一旦他习惯了你的这种方式之后,会将你的话当作耳边风,慢慢就会变成,你的批评或表扬他都听不进去了。

为什么要这样做?

用冷静的头脑对孩子进行管教,会让孩子感觉到你的教导是客观公正的,并且,他也愿意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做到你对他的要求。

如何做到这一点?

想好今后在你将要发怒的时候怎样使自己平静下来的方法。从1数到10,或是深呼吸几次,亦或是走开一会儿。但如果这些方法仍无济于事,最终你还是失控地对孩子发了脾气,记住事后要真心地向孩子道歉,告诉他,你也是人,也会犯错,但你能承认并改正错误。

5、说明后果

孩子们经常在认为“后果”就是“惩罚”的同义词的误解中长大,“后果”这词已经被理解为如果你不停止做这事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告诉孩子,“后果:就是任何一种行为的结果——惩罚或是奖励。

为什么要这样做?

给孩子加深这种“原因和结果”的观念:做什么事情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这样会教给孩子一种责任感。告诉孩子:“如果你不帮我,我就要自己做更多的事。那我就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了。”

如何做到这一点?

养成一种习惯,在对孩子提出要求之后向他解释一下原因,并偶尔对他的行为给予奖励。譬如,在去冰激淋店的路上,你可以说:“今天你表现很不错,我想请你吃点东西。”当必须要采取惩罚措施的时候,将其与导致这种惩罚结果的行为连结在一起,例如,你6岁的儿子欺负了别人,你可以取消他晚上看动画片的特权,这样他就知道,如果他再向别人表现出攻击性,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6、讲明你的价值观

在纠正孩子错误行为中,你最重要的任务是将一个好孩子抚养长大成为一个好人。尽管我们都同意一个好人应具备的品质:诚实、尊重他人、宽容、慷慨,但实际上每个家庭侧重的不尽相同。最重要的你要考虑到,你希望你的孩子学到怎样的价值观,这也是教育孩子的一部分。

为什么要这样做?

现在的孩子被外界大量不好的讯息所影响,像什么“成年人很虚伪。”“及时享乐”……所以,我们要时常将我们认为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孩子,以免他们在良莠不齐的社会中迷失了方向。

如何做到这一点?

按你的价值观排列你的教育方式,假如你试图向孩子传递一种“家庭成员间应有一种互相照顾的责任感。”请在为孩子做了些琐碎小事就予以奖励之前深思一下。

最后,孩子会将我们的价值观逐渐演变成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这就完成了我们的目标——将对孩子的教育变成孩子的自我约束。

相关阅读

教育孩子别再大喊大叫了!


3~7岁宝宝的家长常常为教育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无策,不管你是喋喋不休地说服还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孩子全然不理。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该换一种教育方式了?

如果经常对做错事的孩子高声斥责,不仅收不到效果,反而对孩子的性格成长、心理健康有不利影响。

心理学家对表达哪些事情该用怎样的声调进行了研究,发现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

这是因为:

1.低声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绪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触、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

2.低声批评孩子,不仅可以集中对方的听力,而且也可以先发制人,不让孩子使用高声调。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声责骂孩子,孩子反抗的声音也不低,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惹得大人一肚子气,孩子也不服气。

3.低声调可以赶走愤怒。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大人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最大,遇事暴躁,不冷静,开口大声责骂的父母,肯定对孩子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建议家长跟孩子说话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词。

对许多父母来讲,控制自己不去批评孩子是很难的,因此,说话前请三思,运用恰当的语气和措词,效果会很好。比如“我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能接受”,这种话初听会觉得很生硬,但过一会儿,孩子很自然就会明白你的意思了。

2.把你所期望孩子要做到的要求解释给他们听。

比如带孩子逛超市,告诉他不要乱动商品,并警告如果违反的后果将是什么。你要从头到尾贯彻到底,无需大声威胁。

3.不要使用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语言,尽量减少对孩子的批评。

大喊大叫的“小狮子”


问题:

我们家的游戏时间总是让人感到很难堪。我的孩子一直大喊大叫,让我恨不得用旧袜子堵住他的嘴。有什么好建议吗?

思考:

你的本能反应可能是吼得更大声,以便让他们听到你说的话。下一次在你冲着他们大喊之前,先想想这会是多么混乱和滑稽:屋子里不许再有任何喊叫声。

解决方法:

1、用冷静的声音告诉孩子,你想要他们做什么。为了让他们听到你说的话,你要放弃那种想在远处纠正他们的想法。走到他们的面前,扶着他们的肩膀,看着他们的眼睛,然后清楚而平静地和他们说话。同时说得具体些。不是简单的“不要喊了”,而是清楚地告诉他们,你希望他们怎么做:“在屋子里请小声说话”。

2、制定一些关于噪音的规矩。把这些规矩写下来,并贴在醒目的地方。其中包括破坏这些规矩后的惩罚,比如去卧室关禁闭,或者失去某项权利。

3、如果是两个孩子互相冲着对方吼叫,走过去站在他们中间。皱起眉头,用反感的表情看着他们,并将手背在身后,不要说任何话。通常来说,这已经足够来提醒他们注意那些规矩了。

4、有些孩子精力充沛并且是天生的大嗓门。确保这些孩子有地方可以释放他们的能量。为他们报名参加运动队或者拉拉队。在那些地方,他们可以大喊。或者让他们参加唱诗班,或者带他们去室内舞台或者大型公园。

美术,不需要教也不需要学


美术,不需要教也不需要学

艺术不能教

创造不能教也不能学。美术教育是所有学科中最不需要教也不需要学的,可惜目前懂得美术的人真的不多,懂得美术的父母和老师更是少之又少,美术教育过度用力在教与学之中。

在过度用力“教”与“学”的过程中,孩子天生的直觉与创意被压抑或扼杀,站在原创的观点上,“教”反而是一种危险的事。专家指出“知识”可以教,但“创造”不能教,创造是一种无中生有,不能教也无法学,创造是一种天生的才情,幼儿从一岁开始就能涂鸦了,此时他需要的不是“教”,而是可供自由发挥才情与想像的宽广空间,亲自去体验。

色彩与美感需要培养

同时专家也提醒,艺术虽然不能教,但美感的培育与色彩认知则是需要教导与不断练习的。要培育美感及对色彩认知,最好的方式是拜大自然为师,以原野山林的自然原色,作为认识色彩的第一步。

成人总以为从婴儿房到幼儿园,都需以高彩度的亮色系或是各种颜色鲜艳的卡通人物,才能吸引幼儿注意,其实,每天浸泡在这样一个混色染缸中,却会造成孩子对色调的无感与错感。专家指出,不少幼儿的画,线条描绘力很强,但色彩却多而杂,显示出对色彩的感应度极有待开发与练习,要知道色彩智能并不一定随着年龄增进,而需要不断地练习与培养。

孩子是创意大师

孩子刚开始拿起画笔,就站在原创的高点。他们不需要像成人般,得要摆脱视觉惯性的束缚,以纯净的眼睛,便能直达事物的本然核心;这些独一无二的原创,都不是教出来的。因此本世界的伟大画家如毕加索、米罗等人,都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的艺术突破,及建立个人独特的风格,转向原始艺术或儿童绘画寻求灵感,以开拓全新的视野与可能性。

幼儿的纯净还未受到污染,能不受到视觉惯性的束缚,以守全直觉式的观察画出“心像”,是他们的本能,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许多甚至艺术大师所毕生追求的。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片想像活土若未经灌溉滋养,终会逐渐干枯。若想保有这份原创活力,应帮助孩子建立自发性的价值观,并鼓励独立思考能力,以免在成人的过度干扰或是各种视觉污染下,丧失信心与美感敏锐度。

孩子有“画不像”的自由

画得“像”,并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绘画在于满足幼儿涂鸦的欲望与本能,让他养成独立创造的习惯,并且勇于表达自我。借由不同体裁的创作与形、色运用,开发生命的美感经验。

正确的美育观念,才能保护孩子珍贵的原创性,在升学主义下成长的父母与教师,太过份于成果导向,并对技巧性过度需求,只求画得“像”,却忽略了最珍贵的“原创性”。

父母与老师在提供环境与材料之外,最大的功能是“引导”,虽然幼儿没有开发的视觉对周遭漫不经心,但已经有内在的吸收心智;透过绘画,养成观察与联想。创造力不能直接给予,要从内在点燃,成人应该珍惜幼儿的原创自由,打破“画得像,才是画得好”的迷思,还给孩子自由涂鸦的创作自由。

大人插手孩子缩手

成人的干涉与过度的成果导向,是扼杀创意的元凶!让孩子尽情自由地涂鸦吧!这是生命初期一种奇妙的天赋本能,就如教育专家玛利亚·蒙特梭利提出的敏感期。

这是原本深藏的潜能,父母或老师应把握这个稍纵即逝的本能,从涂鸦期开启孩子的创造之门,一旦年纪渐增,逐渐受社会种种所制约后,这个丰沛的创造力,将逐渐丧失,而且可能是永久地失去。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幼儿的自由意志在涂鸦中获得抒发,成为寻求独立及自我探索的内在动力,是自主学习的开端,自信与个人独特性的逐渐形成。

但是涂鸦时专注且伴随创作快感的孩子,却老是被父母所干扰。看到满纸错乱无章的线条,便以为孩子不会画,急忙要教他或是送去才艺班,其实从两岁起的“错乱涂鸦”到四岁的“命名涂鸦”这段时期,所画的一片混沌,只有孩子自己才看得懂,但是只要成人一开始插手指导,这个自我探索的旅程便宣告中止。

当孩子说“我不会画”,大人开始“示范教学”,孩子便从此养成依赖的习惯,不懂得独立思考,自信心也在成人的指责中丧失。请了解到这是一段自然必经的过程,父母不用急也不急不来,过早介入与干预,就是提早剥夺孩子体验天马行空想像的自由,孩子大了,自然开始会逐渐画得像,但却可能逐渐失去可贵的原创性。

看看许多成人眼中所谓“画得好”的作品,却充满了僵化概念及成人拙劣指导的轨迹,大人的无知却错杀孩子的才情,令人惋惜。

早教知识:孩子喜欢大喊大叫怎么办


孩子喜爱大声喊叫该怎么办

1、冷暴力

孩子喜欢大喊大叫怎么办?你不要寄希望于,立刻出个哪些招就可以把情绪兴奋的小宝贝一下子拿下。你需要做的便是修练一下自身的耐心,让自身不破口大骂。对小宝贝的大声喊叫,蛮不讲理采用不理睬的心态。随后,理智的对孩子说:“宝贝,请小点儿声,好好地的和母亲讲话。”一般,无法得到回应的孩子又哭又闹一阵子之后,就会觉得太累了,自身就会慢下来。

2、讲理

一定要在过后,寻找一个孩子很感兴趣的事儿,作为突破口,把大道理给孩子讲明白了。我一般是认为用读绘本的方法选择。培养爱听别人故事,喜欢看儿童绘本的习惯性,益处太多了,儿童绘本的內容基本上包含了所有孩子文化教育层面的难题。用途十分的普遍。例如,今日孩子大声喊叫是以便冼澡的事儿,那麼你挑选的也是和习惯性相关的儿童绘本。孩子喜欢大喊大叫怎么办?

3、接受体会,限定一些个人行为

体会仅仅个人的体验和感受,因而,体会是沒有对与错之分的。孩子全部的体会都应当被父母接受。当孩子讲出自身的体会的情况下,父母千万别以自身的体会替代孩子的体会而对其开展否认。如,有的孩子因大型商场太热了而大喊大叫,父母就说:这儿都不热啊,我并不感觉热。那样的话,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忽视自身的情绪,又哭又闹的个人行为会越演越烈。

4、用想象的方法完成她们的心愿

针对孩子的一些念头和规定,没法完成和考虑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对幼年的孩子,父母能够 挑选用想象、浮夸的方法协助TA“完成”。如,在餐馆里,孩子想吃面,但沒有,孩子因此大喊大叫,这时候,父母能够 那样和孩子说:听得出宝宝特想吃面,这儿如果有鲜面条就好了,真期待父母会魔术表演,“嗖”地一下,就能让你变出去,你爱吃是多少就吃是多少......。坚信孩子听了这句话后,一定会破涕为笑,高高兴兴接纳沒有鲜面条的实际的。

宝宝高声叫嚷的缘故

1、遭受了工作压力

宝宝假如在幼稚园遭受教师的指责,或是跟别的小孩子不可以好好地交往时,都是造成一定水平的工作压力,可是,又因为她们幼年欠缺为人处事的工作经验,她们没办法去消除这类心里的工作压力,当累积的工作压力过大或是不断的時间太长时,宝宝就会刚开始越来越狂躁起來,便会选用叫嚷等方法来表述自身的情绪,实际上它是宝宝的一种感情发泄方法。

2、做到自身的目地

柯海劲称,宝宝要想做到自身的目地,或是是期待父母依照自身的含意做事,或是是期待父母不必管教着她们。例如,一些小孩子要想某类物品,假如父母一时不可以考虑他的规定时,他便会大吼大叫以妄图父母能够 让步。也有一些小孩子,当她们在资金投入做某事时,假如被父母切断了,她们恼怒的感情就会根据大吼大叫等闹脾气的方法宣泄出去。

怎样解决大喊大叫的孩子

1、多提升家庭教育

父母每日都应当抽一些時间与宝宝沟通交流,如每日抽时间跟宝宝说说话、讲下短故事、玩游戏等,根据精确地掌握宝宝的情绪,立即抚慰他。非常是一些计划生育政策二胎或是早已生育二胎的父母们,还要需注意抚慰第一个孩子的情绪,不可以由于顾着小的就忽视了大的,能够 使他(她)参加进去一起照料侄子或亲妹妹,让她们在与父母一起照顾弟弟妹妹的全过程中感受到做为哥哥姐姐的使命感。孩子喜欢大喊大叫怎么办?

2、跟宝宝讲一些通俗易懂的大道理

当孩子可以听得懂语句后,父母就需要有目的地锻练孩子的自制力,给孩子讲一些通俗易懂的大道理,针对宝宝仅仅想尝试根据叫嚷来做到某类不科学规定时,父母应当要立即抵制,而且解决时心态一定要独特,用自身坚定不移的語言和小表情使他掌握到父母并不是由于他的叫嚷而让步的,那麼,宝宝就会快速对自身的情绪做出调节。当宝宝情绪平稳后,父母也要跟宝宝再谈一谈,并就这一件事儿教育 宝宝要学好管理自己的情绪。

3、迁移孩子专注力

对一些由于遭受挫败等而造成的叫嚷,父母能够 正确引导孩子适度地将这种负面信息的情绪宣泄出去。例如让孩子将心里的憋屈倾吐出去,或是是根据小玩具、手机游戏等方法迁移孩子的专注力,教孩子学好用恰当的方法来发泄心里的工作压力。

4、 不必否认孩子情绪

孩子喜欢大喊大叫怎么办?学好意见反馈和感受宝宝的体会,而不必一直对他说“没事儿的”、“不害怕的”这类得话。这事实上是对宝宝情绪的一种否认,更适当的是告知宝宝“因为你如今很生气,由于大家忽视你呢”这类的可以意见反馈宝宝情绪的语句,宝宝觉得自身被父母所接受了,情绪当然也就会减轻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