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岁半的丽丽最近“暴力倾向”很严重,以至于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不喜欢和她玩儿,就连天天和她在一起玩儿的小朋友也总是被她欺负。丽丽的行为让妈妈很着急,警告了丽丽好多次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丽丽妈妈只好求助于教育专家帮她解决问题。

丽丽妈妈:女儿对小朋友动手的现象之前也有,但是说说就过去了,我们也没太在意。可是最近这半年来,她的这种行为越来越明显,比如和小朋友抢东西,抢不过就用“暴力”。站队的时候,前后的小朋友不能挨着她,一碰着她,她的反应就很强烈。和她每天一起玩儿的还有3个小朋友,其中一个比较弱小,女儿总是欺负她,我爱人亲眼看见有一次女儿拽着那个女孩儿的头发让她转过头来,还动不动就掐她,这让女孩儿的家长非常不高兴。我们也警告过女儿好几次,也很正式跟她谈了一次,如果再这样下去就和小伙伴们分开。后来,女儿再没有对那个女孩儿动过手,但是我们却不知道她能坚持多久。

孙茜:听了丽丽妈妈的讲述,我们认为丽丽的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过度。我们曾到丽丽的班里观察过她一节课的时间,发现她的专注力不集中,笑容也不如别的小朋友多,状态的投入不如别的小朋友好,而且她特别警觉,如果别的小朋友不小心碰了她,她会用不友好的眼神看着对方甚至发生争执。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丽丽在3岁以前的安全期度过得不好。在向丽丽的妈妈了解情况后,我们得知丽丽曾经在1岁半的时候被送到保姆家,保姆的某些行为对孩子确实不好。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丽丽的妈妈和爸爸经常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这对丽丽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孩子没有地方可以倾诉,只能把这些不满都发泄到小朋友的身上。根据这些情况,我们给丽丽妈妈提出了8条建议,包括要多鼓励,多使用积极的语言;多带孩子玩亲子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在游戏中孩子更容易学习一些道理;禁止一切理由的暴力行为;睡觉前营造轻松的睡眠环境等。并要求大人必须做到。

丽丽妈妈:听了孙老师的讲解,我才明白孩子还有安全期这样的说法。后来我回想,我和爱人好的时候,女儿就很快乐,但是只要我们吵架,她就会非常恐惧。所以我和爱人商量,今后绝不再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儿都要忍到孩子睡觉以后再说。和孩子沟通我也尽量用积极的语言。以前我说话很直,比如女儿一直在学舞蹈,我一看见她的背有些驼,就让她靠墙站着,她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你驼背。在听从孙老师的建议后,我不再这么直来直去了,我会对女儿说,因为会让你的身材更好啊!

以前,女儿犯错的时候我总给她讲道理,但是却收不到效果。后来我发现,和孩子做游戏的时候是最好的教育时间。有几次我们3人一起做游戏,女儿总是犯规,我们提醒她也照犯不误,但是她爸爸一旦犯规,她就不干了,这时我们就会因势利导,一说,她就明白了。

孙茜:前不久我去丽丽家做回访,在和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丽丽很懂事,比较早熟,感觉要比同龄的孩子脆弱一些。我们和她一起做“撕标签”的游戏。简单说就是每说一个孩子的优点,就把优点写在纸条上,然后把纸条留下来。写完后我问丽丽,人有优点,还有什么啊。缺点。有了缺点怎么办呢?改呗。我们就把缺点写在了纸条上,然后把写满缺点的纸条一一撕碎后扔进垃圾箱。游戏后,我又给丽丽做了一次心理疏导,告诉她爸爸妈妈吵架是大人的事儿,和孩子没有关系。丽丽点点头,笑得很开心。

丽丽妈妈:通过两个多月的辅导,女儿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在幼儿园跟谁都不行,下课总是自己一个人呆着,现在跟小朋友相处得不错。这件事儿让我感触特别深,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讲求方法。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绝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孙茜: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存在差异,作为父母,首先要有很强的承受能力,接纳自己孩子的现状,用积极的眼光发现孩子身上现有的或潜在的优点或者优势,让孩子坚信自己是好孩子,这样,他就会用好孩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其次,父母首先要心理健康,为家庭营造和谐、轻松、平等的氛围,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这对孩子心理健康、形成良好性格尤其紧要。没有天生就懂得科学教子的父母,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成为成功的父母。教育孩子,首先是教育自己;改变孩子,首先是改变自己。

相关知识

我家宝宝为何总是淘气?


一、爬高

解析:不要制止,但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

宝宝在学步后,随着腿部力量的增强,会比学爬时更喜欢爬高。这种体能上的锻炼,有利于宝宝额叶和小脑的发育,还有助于增强宝宝对空间感的认知。所以,这时父母千万不能一味地说“No”、“不允许”、“不可以”,以免打击宝宝的自信心,挫伤积极性。

因此,宝宝在玩“攀爬”游戏时,妈妈与宝宝的距离要保持在一臂之内,而且要营造一个安全的活动场所,以免引发危险。还有要注意的是不要在窗户和阳台上搁置可以垫脚的物品;桌腿和桌角要用软垫包好;所有尖锐或易碎的“危险品”都要收起来;给地面铺上厚厚的游戏垫等等。在做好保证安全的措施前提下,充分满足宝宝攀爬探索的欲望!

二、咬人

解析:当宝宝1岁后,出现咬人行为要制止

宝宝4个月左右的时候,准备出牙,因此牙龈肿胀等等不适让宝宝喜欢啃咬东西,而且这时的宝宝根本不知道咬人是对还是错。在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是给宝宝一些蔬果片、饼干,或者是磨牙棒和牙胶,提供他更多的咀嚼机会。这样宝宝缓解了出牙的不适,也就不会咬人了。

当宝宝大一些,大概在1岁左右的时候,有时也会出现兴奋就咬人的情况。这是一种宝宝自身宣泄情绪的发式,不过是用错了发泄方法而已。父母这时应该及时制止,明确而严肃地告诉他这是“不允许”的行为。这个年龄的宝宝已经可以理解大人的意思了。

父母要注意搞清楚宝宝咬人的原因,是发脾气,还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引导宝宝正确对待“咬人”这件事。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三、撕纸

解析:不用制止,让宝宝在撕纸中获得快乐

曾经在微博上看过一个视频,有一个六七个月的宝宝,只要爸爸妈妈在他面前撕纸或者自己撕纸的时候,总会咔咔咔的大笑,很可爱。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当宝宝六七个月大的时候,基于一种好奇心理的,当他们发现用过手的动作能改变纸张的形状而且有发出声响是一件很神奇、很好玩的事。他们从中感到快乐,好奇心也得到满足。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应该阻止宝宝的撕纸行为,毕竟这也是宝宝主动自发学习的表现。相反,还应鼓励这种行为。

因为撕纸对宝宝来说,不仅能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还能锻炼小肌肉,发展手部精细动作,开发智力。而且爸爸妈妈还在一旁慢慢教导宝宝撕出不多的形状和轮廓,让宝宝多图形有个初步的印象。这样,撕纸就变成了充满乐趣的活动。

不过要注意一点的是,父母不要把有价值的资料文本或者是账单钞票等给宝宝撕,同时也要注意宝宝使用的撕纸是否卫生,以防病菌传染。当宝宝撕完纸后要及时清洗小手。

四、扔东西

解析:适当教育,不要严厉制止

9个月大的咚咚,在家里总是随手抓到什么东西都会往外扔。咚咚妈把咚咚放在儿童床里,给他一些玩具。咚咚就将玩具都扔了出去,咚咚妈就捡回给他。转个头,咚咚在次把玩具扔出去,还乐得“咯咯”笑。

其实妈妈们有没有发现,不管是积木、皮球还是鞋子,每样东西掉在地上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宝宝正在观察和探索呢!所以不要担心这是不是宝宝攻击行为的开始,也不用着急阻止宝宝扔东西的行为。

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可以在扔东西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对各种不同的物体也有了全新的认知。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玩“扔扔捡捡”的游戏,例如让宝宝把小皮球扔出去再让他捡回来。可以顺势引导培养宝宝东西扔出去还要收回来的好习惯,让他知道自己扔的东西要自己捡回来。

玩“扔扔捡捡”游戏的前提下,父母要做一些必要的认知教育,比如告诉宝宝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东西不可以扔,同时也要选择耐摔的物品给宝宝玩。

五、玩弄生殖器

解析:要制止,但不要大声斥责

当男宝宝长到10个月后,常常会喜欢用手抓自己的“小鸡鸡”,有时还拉得很用力。而女宝宝也会出现类似的行为,比如磨蹭或者是抚摸。这些行为很让父母觉得烦恼,认为这是一种很羞人的坏习惯或者是性行为。其实,男宝宝玩生殖器是一种常见的探索行为,对他来说,不管是“小鸡鸡”、肚脐、手指、还是脚趾,在他的意识里都是身体的一个部位而已,但触摸生殖器会有快乐的感觉,也就会不自觉地经常玩弄了。

当发现宝宝喜欢玩生殖器官的时候,父母首先应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给予有趣的玩具或者安排丰富的活动,让宝宝的双手忙起来,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小鸡鸡”;其次,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会对性产生好奇心,父母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句,解答宝宝的性提问。

除此之外,父母应当经常检查宝宝的生殖器是否卫生,有没有异样,以便消除宝宝生理上的不良刺激,也能更好地保护宝宝的生殖器。

六、不好好吃饭,手抓食物

解析:让宝宝自己动手吃饭

浩浩妈对于让浩浩自己吃饭就会感到很头痛。1岁的浩浩在吃饭的时候,就喜欢用手把饭菜抓起来揉揉捏捏,最后会搞到满身都是饭菜,一塌糊涂。后来,浩浩妈干脆选择自己亲手喂,不让他自己吃。

其实,宝宝到了1岁左右,会对自己动手吃饭产生浓浓的兴趣,所以会忍不住去抓碗里的食物。这也是宝宝探索认知的一种方式,也是愉悦的体验。如果父母允许宝宝用手去熟悉食物,对宝宝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是大有裨益的。

当宝宝成功地捏起一小团米饭放进嘴里时,他会充满成就感,这和被喂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父母应该同意宝宝用手抓食物吃。

如果父母担心卫生问题,可以先给宝宝洗干净小手再吃饭;如果怕宝宝弄脏衣服,可以给宝宝戴上围兜。父母不要去指责宝宝吃得周围都脏兮兮的,以加强宝宝对吃的兴趣。

七、喜欢藏东西

解析:不用制止,注意收拾好家中的贵重物品

宝宝一岁半左右就喜欢玩“藏匿游戏”,而且可以在藏匿物品和寻找的过程中,让记忆力得到了锻炼;当找到所藏的东西时,能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增强宝宝的自信心。所以,父母应该信任并鼓励宝宝藏东西的行为,不要用“不可以”来打击他。有时候,父母不妨陪宝宝一起玩“藏东西、找东西”的游戏,这样做不但能促进亲子关系,还可以摸清宝宝藏匿物品的规律,万一有重要的东西被藏起来了,也能很快从宝宝的“秘密基地”里寻找到。

此时的父母要注意把贵重的或者对宝宝来说危险的小物品有意识地收好,以免宝宝看到后产生兴趣而随意触摸、藏匿,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八、特别小气

解析:需及时干预,引导宝宝学会分享

宝宝1岁半到3岁这个时期,会变得很“小气”,一直处于“自我中心期”,还分不清“你、我、他”的不同,所以常常会出现霸占着自己想玩具不肯与别的小朋友分享的现象。

在这个时期的父母不必急于强迫宝宝“大方”,应该以引导为主,让宝宝建立起所有权的概念,再慢慢学习分享。

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宝宝多结交朋友,多和同伴玩耍,当宝宝融入“群体”之后,独占的“小气”现象就会得到大大改善,体验到与人共享的乐趣之后,宝宝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乐于与他人分享了。

而且在很多时候,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导师,宝宝会跟着父母学习,当父母做出一个号的表率时,有父母耳濡目染的熏陶,有助于培养宝宝“乐于分享”的好习惯。

孩子总是吸吮手指


网友提问:我们家的女儿已经一岁三个月了,也是从小就吸吮大拇指,饿了困了是尤其严重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赵红梅:她也有这种吸的习惯,如果频次不是很高,不用去管,因为小孩有一个毛病,就是越关注,他越出现这种东西,有的时候他可能在做这种不好的行为的时候,也是要引起父母的关注。这个孩子是饿了困了,可能在生理上有一些需求的时候,饿的时候其实你给他准备一些奶或者食物的时候,可以跟他保持语言沟通,比如说把你的声言拖长,说宝宝,再等一下,妈妈马上就来了,12345,可以用数学的这种方式,也能让他学数学,让他学会等待,学会延迟满足也是很重要的。还有困了,他可能是需要一种安抚,这个时候如果是妈妈或者其他的保姆,可以拍拍他或者是这样的抱在怀里晃一晃,这个完全是可以的,可能有的家长就担心,我如果晃的时间久了,会不会就养成习惯了?我觉得一般不会,你看很少说一个小学生还让父母去晃着睡觉,跟他年龄是有很大关系的,父母完全不要吝惜这种爱抚,这种关爱,完全可以拍拍他,跟他说说悄悄话,给他唱唱歌,这样他的注意力就转移了,可能对奶嘴的需要就会降低。

赵红梅:北京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会员,现任北大幼教特教资源中心副主任。

本文来自

专家在线聊天

电话总是被孩子打断


问题:

我的孩子总是在我打电话时打断我,这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但确实很让人讨厌。尤其是在我打工作电话时,因为那会让我显得不专业。

思考:

当你在打电话时,孩子们看不到也听不到电话那端的人,他们看到的只是安静的、看起来可能会和他们玩的父母。他们认为这是一个获得你全部注意力的机会。

解决方法:

1、教孩子区分哪些时候是可以打断家长通电话的。列一张表来说明哪些时候是可以的、哪些时候是不可以的。通常,孩子们只注意到自己的需要,而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有多粗鲁。

2、告诉孩子,在你打电话的时候他如果想要什么,他应该走到你的面前,轻轻拉拉你的手臂。然后你会拍拍他的手,表示你知道他在那里并且很快就来了。在刚开始时,迅速地做出回应,这样孩子就可以看到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否则,孩子就会越拉越用力)一段时间以后,你就可以等得久一些——仅仅是不时轻轻地拍拍他,让他知道你还记得他的请求。

3、停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并且说:“我一分钟以后就来。”然后就转过去,并将注意力从孩子身上移开。不要不停地要求孩子停下来。如果他不停地打断你,而你有无绳电话或是电话线很长的话,就走进卧室并且把门锁上。

4、进行几次模拟性训练可能会有所帮助。寻求一位朋友或者家庭成员的帮助。让孩子来接电话,示范被打断的烦恼,用一种夸张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真的是非常有趣的。再根据前面提到的解决方法有礼貌地再做一次。当角色互换,而孩子成为那个在打电话的人时,他就会很清楚地看到你那样要求的原因了。

5、做一个装满小玩意儿的“电话玩具盒”,或者找到一种只能在你打电话的时候玩的游戏。在开始的几次,当你拿起话筒的时候,坚决地让他去玩那些东西。孩子会渐渐开始期待你的下一个电话的。

6、在你打电话之前,让孩子知道你希望他做什么。“我要打个电话。这会需要一些时间,所以,在我打电话时,自己找点事情做吧。”

7、可以因为以下原因而表扬孩子:孩子表现得很有礼貌,孩子说了“很抱歉”,孩子没有打扰你打电话,或者孩子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而不得不打扰你。

孩子输了总是找理由


友:我的女儿5岁了,在幼儿园经常充当小班长的角色,在很多学习、游戏活动中都能够领先。但是最近我发现,如果和小朋友在游戏中没能取胜,例如跑步比赛得了第二、石头剪子布时猜输了,都要找出一些客观理由,根本没有正确的对待游戏,或者干脆不高兴地不玩了,而有的小朋友却能够乐此不疲地继续游戏。我不知道如何纠正她的这种习惯,请专家帮助解决,谢谢!

茅于燕:争强好胜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好事,超过了,也就不好了。

在玩游戏中只能赢,不能输,是一种争强好胜的表现,可以这样帮助她纠正:

1、在家和她玩她喜欢的游戏,故意输给她,表示很不高兴。但一转身就说:“这回输了,只要和努力,下回一定能赢你。”慢慢地多玩几次,有输有赢,她再输,就不那么计较了。每当这个时候,就大大表扬她,说:“啊!我的宝宝也不怕输了!其实输并没关系,关键是你有没有更加努力反败为胜的勇气。你看,你现在多么好!”

2、选择一个她没事干的时候,和她玩她喜欢的游戏,玩了一会儿,故意装出要输的样子,不玩了。而这时她玩兴正浓,眼看要赢,非要继续玩不行。家长却说:“我要输了,不想玩了”,并显出不高兴的样子,很像她平常因为怕输而不继续玩的样子。这时,她会急忙说:“输了没关系,以后会赢的,你不玩,技术就不好,就会输。”家长表示只再玩一回,她同意了。这一回一定要赢。她输了,吵着再继续玩。就和她讲胜败是兵家常事,不要看得那么重要的是和小朋友一块儿玩,在玩的过程中,提高技术、能力。这样的开导,她很能接受。

3、和孩子玩时,不能一味地让他赢,否则他更输不起了。最好是有时自己赢,有时让他赢。在他输的时候,和他讲胜负是常有的事的道理。

4、和她一块儿玩时,你故意输,转身就去,不去表扬她的赢,让她马上没有玩,她的那种的喜悦也没有人赞赏。这时,她一定会叫你再玩,你就说:“我和你一样,输了就不玩了”。让她反省自己。

5、和她玩,她输了,生气走了,你就和爸爸或奶奶、姥姥一块儿玩,玩得很高兴,不去找她暂时把她冷落一下。

6、假日里,几家小朋友在街心绿地玩,你女儿也在。大家玩赛跑。第一回她跑第一,高兴地又玩。但第二回她却是第二个到达目的地,她不想玩了,可是第三个到达目的地的小朋友却说:“再玩,我一定要跑第一!”他们又开始玩了,结果这个小朋友真跑了第一名。你女儿发急了,也就又参加到他们一起赛跑的行列。所以同伴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玩时重要的是享受集体游戏的快乐,而非争第一。

7、平时教育不要太重视比较,这无形中会造成孩子过份争强好胜的心理。比如你说:“你的小明折得怎么没有利利好啊?一定要折一个比她的好才行”;“你怎么才画了两张画啊?大健画了5张呢!下次赶过他!”这种比较对孩子输不起有很大影响。

8、平时可以随意说说咱家孩子原来怎么样,他不甘落后,努力学习,赶上来了,而且表示这样的孩子好,让她知道:"不够好、输了,要努力,争取好、争取赢。

9、给他讲讲科学家要发明什么东西,先要做许多科学实验。这些实验往往要失败几十回、几百回最后才能成功。只失败,就不干了,那么也就没有成功了。这个道理她懂,对她改正毛病会有好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