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肯定是人类的普遍需要,无论是对于儿童还是成人,无论是事实的后果肯定还是他人评价的肯定。他人评价的肯定我们在后边“小孩子喜欢称赞的”部分详述,在此我们主要谈事实后果肯定。

事实后果肯定就是客观上获得了成功。成功对于儿童的心理成长有着双重的意义,成功能让人产生胜任感,让他感觉“我能”“我行”,是增强自我效能感(自信心)最有效的方式;另一方面,成功可以让儿童产生“自我同一感”,因为对目标的达成可以让人获得自我确认,产生这样的意识:“对,这就是我,这才是我”,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的同时,也能感到自己正处于一种积极的、有效的精神状态。那些献身于某种事业的人,不图名利而能忍受贫穷、不公、困苦,是因为他们自身的责任感和价值感已经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动力,儿童感到自己能够成功的时候,可以忘记疲劳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为儿童的成功创造条件,比如说在开始唤起儿童的兴趣并能有效的传授给他们相应的技巧,同时把目标设立在比较容易达到的水准,就能够比较容易得让儿童获得成功的体验,一旦有了成就感,儿童就会有高涨的热情和自信,他们的自信力越强,他们就越努力,就越容易成功,成功又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儿童高涨的热情和信心是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至于儿童获得那点客观上的成绩并没有多么深远的价值,父母切不可急功近利为了那一点小小客观价值(比如算术、钢琴、识字等)而损伤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仅得不偿失,而且不易弥补。

孟迁: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下一篇:儿童的七种天性之五:户外

相关推荐

儿童的七种天性之六:合群


人是害怕孤独的,无论一个人多么自命清高,多么特立独行,多么腼腆自封,他也需要交流,他也渴望被关注。人类所以能够生存发展,就是因为彼此间的族群依赖。

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其精神和感情需求是远远高于其它物种的。所以,人类普遍渴望被关注、被重视、被感动、被陪伴,所以,人们寻求朋友和爱情。所以人们看重知己间的惺惺相惜,看重自己的感情归属。

小孩子虽然还不成熟,但是,他们对于他人的需要却要远远高于成年人。是否能够得到成人足够的照料,以及亲子间是否能够建立亲密的玩伴关系,对于孩子的人格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孩子能否获得亲密的友谊,能否顺利地融入同龄人的团体,也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小孩子不仅会从同伴身上获得很多感情支持,而且能进行各种经验的交流和尝试,并通过同伴的看法来调整自己。缺乏足够的同龄交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明显障碍。

缺乏真实同伴的小孩子,会追求虚拟同伴,如小动物、布娃娃等,小孩子通过这些虚拟同伴来寄托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初步理解,并扮演某角色。虽然在成人眼里这可能是一种幼稚的行为,但是对于儿童来讲却是不可缺少的。我们不仅应该允许这种行为的存在,而且应该促进他,尽可能的参与其中,与孩子同玩同乐。

孟迁: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下一篇:儿童的七种天性之七:赞扬

儿童的七种天性之五:户外


自然是人类生命的起源,也是人类命运的归宿。人类基因的发展是依赖于自然环境的作用的,所以人类的基因中蕴含着亲近自然的倾向。所以,社会化还不太严重的小孩子,这种倾向会非常自然的流露,其实,不仅是小孩子,就是成人也是喜欢自然的,只不过社会的压力掩盖了对自然的渴望和兴奋罢了。

自然界是有趣的,是丰富的,每一个苹果都隐含着一个万有引力定理,每一个昆虫身上都具备着该家族谱系的所有特征,不知有多少科学启蒙的机会等待着孩子好奇的内心去感受;自然界又是美丽的,高山流水,朝阳晚霞,春风夏雨,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天高开阔的自然气魄,都会在无形中陶冶孩子的情操。

所以,孩子小的时候,就抱他走出户外,让他感受阳光,听听鸟语,闻闻花香,孩子大些了,就带它去郊游,孩子自己会玩了,不因为爱惜鞋子和衣服而去阻止他,不因为担心疲乏和感冒而去束缚他。家长若能如此,实在是孩子的福分。

孟迁: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下一篇:儿童的其中天性之六:合群

儿童的七种天性之三:好奇


小时候,我也经常要求姥姥给我讲故事,可是到后来,老人家就不太愿意给我讲了,她对我的抱怨是: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爱追根究底,因为我经常把姥姥问的不能自圆其说。我想这也许是大部分成年人的态度吧。

很多时候,社会对人的教育和要求与好奇心是相悖的。“不要什么都问!“不要什么都管!”“你怎么追根究底!”。社会的教育倾向于让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倾向于让人服从而不是理解,倾向于让人了解事情的表面而不是深究。对好奇心的破坏就是对愚昧和盲从的推进。

固然,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一个人要敢于不知道。但是,这并不等于好奇心的没必要,相反,对于自己投身的领域,要有足够的好奇心。牛顿为什么能够从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他那份对科学的好奇心,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要对人的差异有足够的好奇心,文学家要对人的内心的隐秘有足够的好奇心,经济学家要对消费现象有足够的好奇心,足够的敏感、好奇和追根究底恰恰是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关键性动力。对儿童的必要关注是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真正的了解儿童需要我们非常费力的思考,而真正的帮助儿童则更需要我们的耐心和努力。我们现行教育的弊端有大半的问题都出在这三个方面。

孟迁: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下一篇:儿童的七种天性之四:成功

儿童的七种天性之二:模仿


模仿是学习之母。没有模仿就没有学习,任何科学、艺术、技能、风格的发展和形成,都有它最初的范本和源头,所谓“其来有自”。模仿是动物界共有的,鹦鹉学舌乃至动物杂技团都是模仿的明例,但是人类的模仿能力远远超出了其它物种的动物,这是人类远久进化的结果,也是人类能够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重要原因。

模仿的敏感程度和相应的吸收能力构成可塑性,儿童在这方面是远远超出我们成人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可塑性和模仿力也在减弱,三岁之前的儿童有太多的可塑空间和可能,二十岁的年轻人还有很多的可能,而五十岁中老年的可能就不是很多了。所以教育要趁早。又因为儿童模仿和吸收能力的惊人,所以环境尤其是有父母主导的儿童长期生活的家庭环境就至为重要。正如陈先生所言:“若家中人之举动文雅,他(儿童)的举动大概也会文雅的;若家中人之言语粗陋,他的言语大概也是粗陋的。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时时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

儿童的模仿是方方面面的,从一句口头禅到一种语气、手势,到一种态度、一种气质。儿童对环境的吸收也是惊人的,每一个人的人格都可以追溯到它的童年经验。而且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都是我们不曾察觉的,海绵对水的吸收,是很厉害的,但是我们还能控制和想象,而儿童的内心对环境的吸收,就有太多是我们无论如何都难以穷尽想象的。因为环境中包含了多少的信息是我们不能确切了解的,儿童的内心用哪种方式来吸收,我们也是很难完全理解的。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即:提升自我、改良家庭的环境是每一个父母必尽的责任,观察儿童、理解儿童应该是我们很多精力和智慧的方向。

家庭教育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渗透式的教育,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很重要,我们自身为孩子提供的参照和潜移默化的示范,对孩子的影响则更为深远。我们应该从“小孩子好模仿”这个发现中,深切的体会并谨慎的对待家庭教育的渗透作用。

孟迁: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下一篇:儿童的七种天性之三:好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