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幼儿园的5岁男孩宁宁把同班的小朋友打了一顿。老师一问,原来是这名小朋友有一个“孩之宝”,而他却没有。这次打架就是由宁宁的嫉妒心造成的。嫉妒也是一种不良性格的表现。

什么是嫉妒?

嫉妒本指与他人比较时,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由于它不完全是理性的产物,一般深沉在性格的深层结构中,极大地影响着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所以,这里将它划归不良的性格因素予以讨论。

嫉妒的特点有三:第一,嫉妒虽系自我与他人比较而产生,其必涉及第三者对某人的态度;第二,地位相等、年龄相仿、程度相同的人之间最可能发生嫉妒;第三,是否出现嫉妒心理还与个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修养有关。嫉妒常表现为贬低他人或他人成就,以此来弥补自己认为损失了的那些东西。

正如黑格尔一语道破其本质:“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人相齐。”心理卫生学认为,嫉妒是一种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嫉妒者整天沉浸在痛苦之中,心情沮丧、精神萎靡,容不得别人一点,人际关系不和,结果必然是学习、工作效率下降,妨碍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巴尔扎克在谈到嫉妒的危害时指出:“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少年儿童时期易产生嫉妒心,因为该时期自尊心特别强,追求个人在同伴中的威信和荣誉的欲望强烈,并且自我意识和与同伴的攀比意识非常敏感。孩子生活在幼儿园、中小学这些群体之中,由于种种原因,如老师、社会、家长、同学之间的自我感受有着明显的竞争性,因此,总有一部分人对同学的进步不是抱积极的态度,而是“眼红”,仿佛自己被贬低、蒙受了损失、遭到了打击,以致疏远对方,冷嘲热讽,诽谤中伤……很不利于孩子将来的成长。

相关知识

孩子只要身心健康就够了吗(六)


我们的教育观,莫不是我们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的体现,还带着明显的社会烙印,每个时代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就看看我们这一辈的名字吧,建国?红卫?……那时的父母更期望子女成为社会的人,国家的人。

看看我们给下一辈取得名字吧,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女孩名字里特别多的字是欣、悦、慧、怡。乐(我也不能免俗,呵呵),还有各种诗意的温柔的……男孩则是用博、哲、宇、涵等等比较多。这个时代更强调孩子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女孩开心幸福,男孩成功聪明。

我们的父辈也争论过他们的教育观吗?可我们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多少和父母们期望的有所差异。现在,我们又带给下一代新的希望,但他们会选择自己怎样的人生之路呢?

呵呵。如果能活到那一天,我们会看到的。每棵树都有最适合自己的生长方式。在我心中,所谓教育,是让我们的孩子尽量达到他能达到的高度,或适合他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空间。

有时,我更焦虑的不是孩子的教育。——根据报道说,科学家认为孩子的智慧遗传自母亲、父亲的遗传基因带给孩子性格和气质。摇篮的母亲们都是对孩子的头脑自信的吧,呵呵。——我焦虑的是未来社会,我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生活的社会。恶劣的社会环境下,再优秀也是折磨;和平安静的社会中,再平庸也是幸福的。人生的意义在于什么?成为优秀?就是受难?……

zzhly的回复:

我也是强调身心健康的,但是一点没有龙龙只要身心健康,其他都可放任的观点。只是认为,宝宝的童年,以身心健康发展为基础,父母的主要责任在于引导与开发,让孩子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充满好奇心,有自尊心的性格。相信有了这些基础,他自然会有个美好的将来。也就是说不能舍本求末的去追求暂时的表现:会背什么什么,小学全双百之类的。希望他能快乐地享受工作生活带来的乐趣。而这些引导与启发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心思,并不是说就此不负责任起来。

卡尔威特的教育看过后,一是佩服老卡尔的博学多才,自己肯定差远了,另外觉得他的寓学于乐的方法非常好。一直认为人只有自己感兴趣,才能学的快、精、专。我们中国人总是活的很累,从小就为目的活着。为什么我们的下一代不能轻松些,为兴趣而生活呢。希望龙龙长大后能从事他喜欢的工作,而兴趣是一切最强大的动力。但是对于老卡尔的禁止交友等的观点并不赞同,而且当今社会也作不到。我们作为父母,在多看书的同时,分析的接受,我想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觉得身心健康的人,没有过多的外在压力,是不会差到哪去的。八旗子弟,英国贵族只能算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人是不会甘于天天游手好闲的。

孩子只要身心健康就够了吗(七)

孩子只要身心健康就够了吗(二)


当时发帖子时也没考虑所谓的优秀分子到底是什么,属于头脑一热随便拣来的词,反正就是希望女儿好的意思吧。但看了妈妈们的讨论,我觉得在这个词的确切含义上我确实是欠斟酌。

其实说到让女儿成为优秀,我也是有感而发的。虽然我上摇篮不久,但在女人心情看到了太多妈妈的悲欢离合,我在对他们的遭遇表示同情的同时,作为一个妈妈,尤其是作为一个女孩的妈妈我时常在思考: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女人?我们怎样做才能避免被伤害……

甚至有的妈妈之所以还在忍受是因为她们不能保证自己和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对于这样的妈妈我不知道怎样去安慰他们,基于此才有了让女儿能够轻松获取财富的想法,如果不能自立她又怎能将幸福握在手中?

同时有的妈妈尽管身处困境但仍然非常坚强,像宝宝妈妈、洋洋淘淘妈妈还有那个发寻人启事的妈妈,我对他们非常敬佩,现在社会竞争这样激烈,谁又能担保自己的生活不出纰漏?困境并不可怕,只要生活态度是积极的就一切都能过去。在我的眼中这些妈妈就是优秀的,他们就是生活的强者。所以,我就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把女儿培养成象那些妈妈一样的优秀,如果有一天我和先生不在了,她也遭遇了那样的困境,我希望她可以凭着自己的力量去创造另一份幸福。对于女人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

我不求女儿大富大贵,只要她能不迷失自己,尽心尽力去做事,就够了。我觉得只要在生活中注意培养尤其是注意培养她的意志品质是会做到的,到现在我对这点也深信不疑。

孩子只要身心健康就够了吗(三)

10种溺爱行为摧残宝宝身心健康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以上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怎样正确引导宝宝嫉妒心理


如何正确引导宝宝的嫉妒心理

为了防止嫉妒心理对宝宝身心健康造成的巨大危害,父母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工作:首先,要向宝宝说明嫉妒心理具有危害性,它不仅会对人的正常情绪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其次,要让孩子有自我认识的能力,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父母应该向孩子说明每个人都是有长处和不足的,让他认识到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什么都比别人强,但他也有许多优点,在某些方面也比别人强,这样可以使宝宝找到心理上的平衡感,对克服嫉妒心理是非常有效的;再有,要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父母不要当面责怪他不如别人,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应该多多鼓励孩子,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从而使嫉妒心理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这是消除宝宝嫉妒心理的最佳方式;最后,要培养宝宝形成活泼开朗、性情豁达、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这样就可以从源头消除嫉妒心理的产生,保证宝宝身心的健康发展。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重视的,重视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能盲目的教育孩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