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完成了某件自认为得意的事情,向你“邀功”的时候,你是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还是及时肯定了他的成功?父母的肯定,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什么是肯定?

就广义的层面来看,“肯定”指对某件事物或某人的言行,表示一定程度的支持与赞同,而给予适当的善意响应。而这种响应对于天真无邪的孩子,往往具有巨大的正面效果。除了帮孩子建立的自信心、让他乐于表现自并我分享创作成果,更可以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情。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其身心发展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其次是亲友、学校的老师、同学及朋友等。孩子明亮的双眼如同一部录像机,不断探索、摄取周围人、事、物的变换,但因其心智无法分辨好坏善恶,所以大人对孩子肯定的程度,若表达错误或给予不当讯息时,会造成负面的效果。

得到正确肯定的孩子往往充满自信心,父母应常以口头表扬或肢体语言(如鼓掌、摸头、拍肩、亲吻等)鼓励孩子,让孩子心里产生荣誉感、责任心,从而更努力向上。激励孩子的努力,莫过于给予一个适时强而有力的肯定。

什么时候该给孩子肯定?

生活中孩子做出哪些事和哪些行为时,是值得父母给予肯定的呢?

1当孩子以全神贯注的精神专心从事某项事物时,不论他成功与否,都应该给予嘉许与肯定。

2当孩子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心爱的事物,以及一段难忘的经历时,父母都应该在语言与行为上给予一个立即肯定的赞美。

3从小教育孩子应有的礼貌及负责任的态度,当孩子遇到师长、亲邻能主动问安道好、扶助弱小时,就足以证明其已具有良好的礼貌和善良的爱心,要适时给予肯定的鼓励。好的礼仪受人喜爱,将也会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4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好奇心永远跟随,当其对父母询问“为什么”时,对孩子表现出的探讨问题、追根究底的精神,不但不应抹灭,更应给予支持与肯定。

5孩子人格发展中,情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孩子愿意将心里的喜怒哀乐与父母分享时,除了当一个称职的倾听者外,不要忘了给孩子肯定。

6当孩子懂得与别人互助合作完成任务时,表示其人际关系已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技巧,应给予嘉许与肯定。

生活现场

案例一

4岁的小敏最近喜欢上了涂鸦,这天中午,她兴致勃勃地拿着自己刚完成的图画,跑到厨房给正在做饭的妈妈看:“妈妈妈妈,你看,我画的小鸭子。”语气中充满了热烈的企盼和一些掩饰不住的骄傲,想从正在忙碌做饭的妈妈口中得到些许赞美与肯定。

A场景:不料妈妈看都没看图画一眼,忙着推开小敏说:“你没看见我现在忙着做饭吗?为什么挑这个时候来烦我,快出去,自己去玩。”只见小敏眼眶泛着泪水,失望地回到自己房间。

B场景:妈妈停下切菜的动作,接过图画仔细看了一会:“画得真好,小鸭子的翅膀画得真漂亮,哟,还有水波呢,宝贝太棒了!”小敏拿着妈妈递回的画,一蹦一跳地回到了房间,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

点评:A中的妈妈的做法可就有欠考虑了,不耐烦的态度和指责的语气,无疑否定了孩子的劳动成果,极大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对画画的热情,小敏在以后的日子还会把画拿给妈妈看吗?也许她的心里已经有阴影了,甚至连和妈妈亲子间的感情,也会受到不好的影响。B中妈妈的做法就很好,虽然忙碌,但看那么一眼的时间总抽得出来,几句鼓励和肯定得赞美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是带给孩子的,却很多,从你的肯定里,他也肯定了自己,有了自信,对画画这件事情,也会充满更多的兴趣。几句话换来这么多好效果,不是很划算吗?

案例二

小翼正专心地在堆积木,可是却怎么也没办法把最后的几块给成功堆上去,他努力了好几次,还是完成不了,小翼有点懊恼,但还是小心翼翼地又试了一次,还是不行,他生气地把不能堆上去的积木使劲扔到一边,嘟着嘴坐到地上。

A场景:正埋头看报纸的爸爸听见动静,抬头瞄了一眼说:“堆不好不堆就是了,还发什么火,怎么脾气这么大的?”妈妈看了一眼说:“这么简单的都堆不好,还学会发脾气了,什么坏习惯。”正在挫折里深深苦恼的小翼听了这些,更加伤心了。

B场景:爸爸看见小翼的表现,放下报纸过去,抱起小翼说:“宝贝怎么了?你看,你不是已经堆了这么高了吗?宝贝已经很棒了。”妈妈也走过来摸摸小翼的小脑袋说:“对呀,你看,除了这几块,其他的都堆得很好啊,妈妈来教你怎么把剩下的给放上去好不好?”小翼听了爸爸妈妈的话,又兴致勃勃地和爸爸妈妈一起努力,最终完成了,他开心地拍着手笑起来。

点评:A中爸妈的做法无疑是在孩子受伤的心口又洒了一把盐,让孩子受到双重的打击。孩子的能力本来就有限,因此不能完成一些他能力范围外的事情很正常,这个时候父母的支持和鼓励是孩子最好得武器,可是爸爸妈妈不仅没有这样做,还对孩子的失败不屑一顾甚至嘲弄,孩子怎么能够重新树立信心呢?他对自己的能力也没办法正确界定,甚至会很自卑,觉得自己就是个“什么也做不好”的孩子。B中爸爸妈妈的做法就很好,虽然从结果看,孩子并没有完成积木,但是从过程看,他完成了大半,这说明他大部分都完成得很好,值得鼓励。爸爸妈妈在看待孩子的游戏时,不要只注重结果,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上,找出他值得肯定的部分,引导他完成不好的部分,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那不好的一小部分有深深的挫折感,能用更正确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劳动成果。

案例三

“爸爸,为什么你会长胡子啊?”“妈妈,为什么我和爸爸的头发都是黑色的,你的头发却是黄色的呀?”“爸爸,电视里怎么能呆下那么多人啊?”……孩子总会有许多莫名其妙的问题来问你,在面对好奇宝宝的时候,你采取什么做法?

A场景:“爸爸没空,你先自己玩吧!”“怎么你老有那么多奇怪的问题啊,你烦不烦?”“这些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现在告诉你你也不明白。”……在得到父母这样的回答时,孩子很失望,他默默地走开了,脑子里的谜团虽然还没有解开,但却不敢再“打扰”父母了。

B场景:“恩,让爸爸想想,是这样的……”“宝宝真厉害,这个问题妈妈都还没有想到过呢,宝宝却想到了,你比妈妈还棒!”“宝宝又发现新问题了?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来,妈妈给你说原因……”得到这样的回答,孩子顿时觉得自己很厉害,他听完爸爸妈妈的解释,又去发现新的问题了。

点评:如A场景中这样回答孩子问题的父母不在少数,因为他们正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或者根本就不重视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好奇没有得到满足,他不明白的问题仍然不明白,并且父母的态度让他积极探索的兴趣大减,因为父母既不赞成也不支持他的这种行为,也许还不太明白的孩子会想:“我是不是真的很麻烦?”以后遇到问题也不会开口,渐渐地,对什么都不主动,看见不好的事情也会“睁只眼闭只眼”。B场景中家长的回答就能让孩子更自信,让他明白多学多问是一种好习惯,在父母耐心的解释里,他不仅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增长了见识,他探索新事物的兴趣也越来越强烈,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在成长中会避免许多不该犯的错误,也有更正向的心态。

诸如此类的亲子关系,在现代忙碌的社会型态中不断上演,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甚或一个不悦表情,都会深深的击碎小朋友稚嫩的心灵,对于孩子人格发展及日后的学习态度,都有深远的影响。而父母一句肯定的语言或者一个鼓励的拥抱,都会让孩子劲头十足,把好的行为延续下去,让他成为一个越来越完善的人。

多关心孩子的言行

心理学家认为,当孩子的情绪处于欢乐、愉悦的状态下时,往往是启发其创造力的最佳时刻。因此,对孩子一个适时、适切的肯定、激励,获得正面的效果是超乎预期的。哺育教养是父母的天职,多关注孩子的言行,切勿吝啬于赞美自己的小宝贝哦!

相关知识

5000次的肯定换来孩子自信


怎样把孩子培养成健康活泼,充满自信是每个父母都在考虑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无条件的爱。有真爱的父母或者真正懂得表达爱的父母会时时不忘投向孩子肯定的目光,而且没有任何辅加条件。一个小孩子正是在这种肯定的目光中,才渐渐地发展出自信心,然后才能发展出自尊,再渐渐地发展出自爱。有专家说:一个孩子的成长中自信的形成需要5000次以上的肯定。事实上,不少父母并不知道如何肯定自己的孩子。肯定孩子也是一种亲子教育技巧,要多多练习:父母可以肯定孩子的情绪,或肯定孩子的动机;肯定孩子可以肯定的部分,或者从他的角度来作出肯定。

家长的不同做法

宝贝把一杯牛奶打翻了,牛奶洒了一地,宝贝知道闯祸了,紧张地看着妈咪;宝贝把要给奶奶的生日礼物忘在家里了,拿不出来给奶奶,他急得要哭了:“奶奶,我忘了把礼物带来”……遇到这些情况,作为家长的你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种做法:你很生气,“看你,怎么总是这么笨手笨脚,再这样,就不给你喝牛奶了”,“这么重要的事,你怎么就不记得!你就是个丢三落四的人,我们都不喜欢你了!”

另一种做法:你没有生气,反倒安慰宝贝,“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收拾吧,小朋友都容易毛手毛脚,下次小心点哦!”“忘了带,没关系,跟奶奶说生日快乐吧!告诉奶奶你很爱她,这比什么礼物都好!以后记得出门前想一想,要带的东西带齐了没,就不容易落下什么了!”

做法点评

第一种做法:宝贝印象深刻,知道这是不能容忍的错误,会比较小心地避免同样的错误。

可是如果不小心,宝贝又犯了同样的错,他可能就在想办法撒谎,“这个杯子有油,很滑”,“我的礼物没准备好,下次再拿给奶奶”,如果这样就能够避免家长的责备,他可能将来都这样撒谎。

如果撒谎被大人识破了,他不能撒谎,他也可能由此学会了“人不能犯错,做错了事是不可原谅的。”这样的宝贝就会怕做错事,缺乏自信,更糟糕的是,他可能由此学到了对待犯错的人的方式。这会影响他一辈子,对人不宽容,不信任。

第二种做法,紧张的宝贝终于松了一口气,当然要和妈咪一起收拾泼洒了一地的牛奶,而且下次真的是要小心哦!下次出门前一定要想一想要带的东西,这样就不会忘了。

可能宝贝还是有可能第二次犯同样的错,但是他知道应该如实告诉家长,而且他会自己想办法更有效地避免错误。更重要的是,他从家长那里学到了对犯错的人要宽容,要给时间和机会让别人改正错误。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把这个信息传给了他——“小朋友都会犯错”,所以,我并不比别人笨,我可以努力少做错事。

对宝贝宽容,宝贝就学会了对别人宽容。你经常对宝贝说yes,宝贝也会经常对你说yes。你经常对宝贝说“没关系”,宝贝也会经常对别人说“没关系”。

父母需要为孩子做那些事情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家长们非常重视的,目前一些教育学家都提倡孩子“世界化”的教育,让孩子的知识面更加的宽广,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父母们都需要为孩子做那些的事情吧!

1、在家中挂一幅世界地图

在家中挂一幅巨型世界地图。这个方法看来似乎与低龄儿童并不相称,却是让孩子随时了解世界各国的好方法。给孩子吃日本寿司时,就引导他在地图上找到日本,还可以和孩子比赛,如果最先在地图上找到日本,就将赢得一份小小奖品;在吃西班牙海鲜饭时,则可以给孩子讲讲西班牙?quot;斗牛士"趣闻,如果可能再给孩子听听活跃的《西班牙斗牛士》舞曲;在吃美国麦当劳快餐时,也别忘了向孩子介绍美国发达的科技和享誉全球的迪士尼乐园。早教网

2、学唱各国童谣

爸爸妈妈鼓励宝宝学唱各国的童谣。在学唱俄罗斯童谣《红莓果》时,就向孩子们指出,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是最先让载人火箭飞上太空的国家;在学唱朝鲜童谣《小白船》时,向孩子们解释韩国和朝鲜以前曾经是一个国家,是因为战争分裂成两个国家;在学唱菲律宾的童谣《船歌》时,向孩子介绍菲律宾之所以被称作“千岛之国”的原因。

3、不单纯学外语

学习外语自然是熟悉世界的一条途径。但学习外语的时候不要单纯让孩子只是学外国话,比如让孩子学日语的同时,也学习日本的舞蹈、乐器和民俗。让他学英语的时候,通过阅读书籍或观看录像,观察美国人和英国人在生活方式上的某些差异。

4、为宝宝买个地球仪

倡导孩子观看“世界旅行”、“国际新闻”等电视节目。在家中为孩子买一个地球仪,只要在电视上看到某个陌生国家,爸爸妈妈就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在地球仪上寻找,直至最后成功“发现”为止。甚至新买的玩具上印有“印度制造”字样,就让宝宝在地球仪上寻觅印度这个文明古国。美伊发生了战争,就给孩子介绍伊拉克的地理位置和石油资源以及悠久历史。

5、携带宝宝海外观光

携带幼儿远赴海外观光。孩子虽然还不会写日记,但他可以用傻瓜相机拍摄照片。带孩子举家出游归来后,可以举办以孩子拍摄的照片和收集到的纪念品为中心的小型家庭展览会,邀请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和他们的父母前来参观,让孩子感受到见多识广的荣誉感。

6、让宝宝认识各国名人

让孩子认识世界各国的专家、教授、艺人是认识世界的另一个好方法。如果有条件,可以带着幼儿参加世界各国的名人讲座或演唱会。也可以让孩子看不同国家知名艺人的VCD。幼儿园也应该创造机会走出封闭的园区,请专家、教授、艺人上幼儿园举办一些活动,通过日积月累,孩子的国际视野便得以开阔。

7、让孩子画世界地图

学龄前孩子最喜欢的就是涂涂画画。让热衷绘画创作的他画地图,是教他从小心中装着世界的好方法。首先告诉孩子我们自己国家的版图形状,让他画我国的“雄鸡”地图,当孩子能比较准确地画出自己国家的地图,就教他画临近国家的地图,让孩子的画笔慢慢伸展,他在画地图的同时,也就熟悉了不同的国家。爸爸妈妈不要以为这事情很复杂,只要孩子喜欢,就不难做到。早期教育

8、在宝宝床头摆放世界知识图书

爸爸妈妈除了在幼儿床头摆放不同国家的童话书,还应该摆放一些可以直观地了解世界的精美图书,比如《各国国旗》《国家地理》等图文并茂的书籍。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出版界也应该编辑、出版一些供幼儿吸收初级世界知识的优秀连环画、卡通杂志等读物。这种幼儿世界知识图书的普及极为必要。

9、在幼儿园开收藏展览

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其他国家的兴趣,和孩子一起收藏不同国家的邮票、明信片、粘纸等他感兴趣的小东西。当收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和幼儿园的老师沟通,在幼儿园给孩子开一个收藏展览,也给其他小朋友认识世界的机会。如果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参与这样的收藏和展览,孩子的日常交流就会是“你的日本粘纸”、“我的瑞士明信片”、“他的意大利邮票”等内容,这样很容易在他们的“小社会”形成世界化的氛围。

10、给孩子创造机会结识外国朋友

爸爸妈妈可以带孩子去有英语角的地方,让孩子向外语流利的大朋友学习,鼓励孩子用简单的外语和外国朋友直接交流。另外积极关注政府举办的“青少年海外交流活动”,为孩子争取参观访问其他国家的机会。不要以为孩子小不能适应“出国生活”,据有关方面介绍,国外来中国参观的“幼儿团”平均年龄仅4。8岁。早期教育

11、在植物园、动物园中认识世界

动物园、植物园是孩子最感兴趣的地方。一般动物园、植物园都会注明某种动物或植物产自何地,有哪些特性。爸爸妈妈在对所见植物的自然讲解中,让孩子了解当地的气候和特产。当孩子看到威猛雄壮的非洲狮子,就顺势向他讲非洲的干燥少水特性,当他看到笨拙可爱的企鹅,就告诉他南极的气候,你甚至可以告诉他,那里有一个爱斯基摩民族。让孩子在点点滴滴的世界知识积累中,掌握许多不同国家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

12、和孩子一起上网

Internet是把孩子和世界连接起来的最快速的纽带。有些爸爸妈妈把网络当成洪水猛兽,害怕网络上的信息会污染孩子的生活,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孩子不可能与网络隔离,与其阻止,不如疏导。经常就某个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和孩子一起上网,查询相应的信息和知识,把网络当做认识世界的工具。

本网站小编总结: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密切,越来越多的家长们认识到在新世纪背景下成长的孩子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想要孩子在将来的社会能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应该对异国的文化与历史有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早教知识:孩子的心灵需要父母的呵护


没有一个妈妈不爱自己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宝宝,但是有时候宝宝的一些做法会把妈妈弄得大发雷霆,生气归生气,妈妈们再责骂孩子前,一定要斟酌言辞,因为有时候你并不在意的言语可能会在宝宝心中留下很久才能抹平的伤痕。

孩子的心灵很脆弱,却有着天生对母亲的依赖,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避免以下最常见的牢骚

一、否定宝宝人格

“你怎么这么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见一些妈妈恨铁不成钢的言语,她们往往很有追求,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自己那般优秀。往往以比较严格的标准来衡量宝宝的行为。当孩子不能达到自己期望的要求时,就会对孩子发此类牢骚。可是这些否定孩子的言语会让孩子感到自卑和沮丧。正确方法:如果宝宝有能力却没有做好,妈妈要多点耐心,细心的指导,不能总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待事情,教育需要循序渐进。

二、影响孩子对妈妈的信赖

“再不吃饭,我就不要你了”这类话虽是玩笑话,但是若经常吓唬宝宝来达到自己让宝宝吃饭的目的,会让宝宝出现强烈的不安全感,认为自己的妈妈不要他了,造成孩子心头的阴影,不利于健康心理的培养。正确方法:对于宝宝一些小任性的做法,宝宝妈可以通过一些智慧的做法,例如孩子不要吃饭,您可以选购一套可爱的餐具,让他认为自己拥有独一无二的餐具,提高宝宝进食的欲望。宝宝有时候是需要小小的惩罚来纠正不良习惯或错误,但是不要让他们对妈妈的爱产生怀疑。

三、吓唬宝宝,导致宝宝不安

孩子一做错事就说“叫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孩子会怀疑自己是个坏孩子,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正确方法:宝宝做错事情,妈妈应及时帮他纠正,等他改正错误后,称赞他是个乖宝宝。

总结:妈妈要花时间去了解宝宝的能力,在他能够承担的范围内提出合理的要求,如果超出宝宝的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尊重其差异,发挥其优势,赋予其责任。

宝宝行为反常 父母需要反思


爸妈应该适度调整自己的教育形式,创设一个宽松、理解、民主的氛围,适当给孩子宣泄和活动的机会,和孩子平等交往。

前不久,儿子所在的托儿所搞了一次亲子活动。作为妈妈,我欣然地参加了。

在前往托儿所的路上,我的心情格外好,我一边走,一边还在想着如何与儿子一同齐心协力做游戏、儿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如何与班上的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

然而,这一切的好心情却由于儿子在亲子活动中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表现而荡然无存,留给我的是好几天的思考。现在再让我们看看儿子在那天的表现吧。

活动是在下午进行的。当接受邀请的父母们都在教室的四周坐好之后,老师招呼所有的小朋友们在教室的中间围了个圈,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以一首“找朋友”的歌曲拉开了本次亲子活动的序幕。然而,正当所有的小朋友都围着老师一起唱歌时,我的儿子却不在其中,只见他绕着小朋友们的圈子正疯狂地跑着,边跑嘴巴还在边“啊啊啊……”地大叫着。我看情景不对,赶忙在一旁制止他。可是他把我的话当耳边风,还在一圈接一圈地跑着。更甚者,在他跑了五六圈之后,他竟跪下来接着用膝盖“跑”……所有的父母都在一旁看着他笑,我则满脸通红。终于,逮了个机会,我把他抓住了,不允许他继续乱跑了。可是,他不跑了,但仍然不归队。其他的小朋友继续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而他却躲到一旁去看书了,不管周围的喧闹,任凭我如何劝说都不愿出来。无奈,我只好让他选择他自己喜欢的活动。但是,当老师拿出准备好的蛋糕,正在给小朋友讲解蛋糕中图形的含义时,儿子却从教室一旁的图书角冲了出来,挤进人群,伸出小手指,从蛋糕上刮下一点奶油来舔。此时其他的小朋友也纷纷效仿,用手指戳蛋糕、舔奶油,这场面引起了周围父母们的哄然大笑。望着这个“毫无组织纪律性”的儿子,我有些生气,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与众不同?一切都是这么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我无法知道儿子当时真正的想法,毕竟他还小,一个三岁不到的孩子还无法完全和你沟通。他究竟为何如此反常呢?

一句话解读

一般而言,2~3岁的婴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他们有着强烈的认识自己,表现自己的愿望,在和周围人接触的过程中,往往喜欢自我中心,甚至非常叛逆。文中的宝宝在参加集体活动时表现出很强的自我中心,和老师的要求格格不入,把妈妈的话当耳边风,和小朋友们的行为不一致,这是他这个年龄段的特征。面对孩子的独立反抗,爸爸妈妈应该有自己的应对措施。

了解孩子反抗的原因

爸妈的建议不被孩子采纳,是因为爸妈没有说清要求,还是孩子正被眼前的游戏所吸引?爸妈可以根据不同原因及时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一则直截了当提出要求:如:“今天你在家做值日生,我们一起摆碗筷。”另则给孩子留点时间结束手中的游戏,接着再参与另一个活动,当然父母要说明另一个活动有趣在哪里。父母借用转移孩子兴趣的方法,达到吸引孩子的目的。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爸妈了解了孩子反抗期的特点后,可以因势利导,不要强求孩子。一旦孩子采纳了你的合理建议,爸妈可以适时表扬孩子,让孩子体会到成功感,对自己更有信心。

不要过分约束孩子

有些孩子的放纵和捣乱行为可能是爸妈过于宠爱造成;有部分孩子则相反:爸妈过于约束孩子,用高压甚至军事化训练方式使孩子服从自己,更加重了孩子的逆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以捣蛋鬼、多动儿的形象出现在爸妈面前,引起爸妈的烦恼。爸妈应该适度调整自己的教育形式,创设一个宽松、理解、民主的氛围,适当给孩子宣泄和活动的机会,和孩子平等交往。

给本文妈咪的建议:

在文中,妈咪怀着高兴的心情带孩子参加亲子活动,想象着活动给孩子带来的收获。除了这些,妈妈还可以给孩子做更多的心理准备工作,如和孩子一同想象有哪些活动,该怎样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如果爸妈了解自己的孩子很有个性,可能比较叛逆,则要有些针对性的准备。爸妈可以在活动之前先教会孩子在集体中做游戏时,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如果爸妈在活动前未雨绸缪,给孩子事先定好契约,相信孩子的表现就不会“失常”。

面对孩子的异常表现,本文妈咪提出了很多忧虑“儿子为何如此反常”,“他为何与众不同”?这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爸妈的教养模式,比如孩子的真正兴趣所在,爸妈都要认真考虑。

专家提议一:了解孩子真正的兴趣

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时,妈妈发现了自己的孩子虽然不能在集体中正常参与活动,但却会自己躲到一边去看书,可见,此时孩子的兴趣不在集体活动中。爸爸妈妈可以在日常活动中仔细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安排有趣的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对于有个性的孩子,爸妈更要言传身教,教育目标要一致,还要耐心设计教育方案,采取有效合理的方法,发扬他闪光的行为,帮助孩子纠正不合适的行为。

专家提议二:从小培养孩子的个性

一个三岁不到的孩子,父母究竟了解他多少?孩子什么行为好?什么行为不好?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做个“乖宝宝”?什么时候开始实施教育方案最好呢?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撰写过《一个婴儿的传略》:一百多年前,一位妇人带着两岁半的孩子来到达尔文的家中。妇人问:“尊敬的先生,我现在给孩子开始进行教育,是不是太早了一点?”达尔文答:“不,女士,您已经迟了,整整迟了两年半。”

有的父母认为:教育孩子的任务应该从孩子入幼儿园开始。有的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的任务,父母只管做好养育工作,让孩子吃饱,穿好即可。殊不知,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在家庭这个小社会环境中,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中,学习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不同教养模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此,爸妈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

相关推荐